苦味中药列表。苦味中药是指中药五味属性中属于苦味的中药。 中药五味即指药物因功效不同而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既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又是部分药物真实滋味的具体表示。
苦,“能泄、能燥、能坚”,即具有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坚阴(泻火存阴)等作用。一般来讲,清热泻火、下气平喘、降逆止呕、通利大便、清热燥湿、苦温燥湿、泻火存阴的药物多具有苦味。苦味药多用治热证、火证、喘咳、呕恶、便秘、湿证、阴虚火旺等证。如黄芩、栀子清热泻火,杏仁、葶苈子降气平喘,半夏、陈皮降逆止呕,大黄、枳实泻热通便,龙胆草、黄连清热燥湿,苍术、厚朴苦温燥湿,知母、黄柏泻火存阴等。
苦味中药列表
八宝茶别名:甘青卫矛
味性:苦;辛;微寒。
归经:肝经。
主治:祛瘀调经;通络止痛。主有经不调;产后瘀阴腹痛;跌打肿痛;半身不遂。八宝茶
八角枫叶别名:大风药叶
味性:味苦;辛;性平。
归经:归肝;肾经。
主治:化瘀接骨;解每杀虫。主跌打瘀肿;骨折;疮肿;乳痈;乳头皲裂;漆疮;疥癣;刀伤出血。八角枫叶
八角金盘别名:手树、金刚纂
味性:味辛;苦;性温。
主治:化痰止咳;散风除湿;化瘀止痛。主咳嗽痰多;风湿痹痛;痛风;跌打损伤。八角金盘
八角莲别名:一把伞、六角莲、独叶一枝花、独脚莲[江西]、一碗水[陕西]、八角七、八角兵盘七、鬼臼、八角连、金魁莲、旱八角、叶下花、马眼莲、八角盘、独脚莲、独角莲、八角金盘、山荷叶、爵犀、马目毒公、九臼、天臼、解毒、害母草、独荷草、羞天花、术律草、琼田草、旱荷、金星八角、金魁连、八角乌、白八角莲、金边七
味性:苦辛,平。
归经:肺;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祛瘀消肿。治痈肿,疔疮,瘰疬,喉蛾,跌打损伤,蛇咬伤。八角莲
八角莲叶别名:鬼臼叶
味性:味苦;辛;性平。
归经:肺经。
主治:清热解毒;止咳平喘。主痈肿疔疮;喘咳。八角莲叶
八角乌别名:活血莲[湖北、湖南]、金杯盂、独脚莲[福建]、橐吾、铁冬苋、大马蹄、大马蹄香、马蹄当归、一叶莲
味性:辛、甘、微苦,凉。
主治:活血止血,散结消肿。用于咳嗽咯血,便血,月经不调,跌打损伤,乳腺炎,痈疖肿毒。八角乌
八楞木别名:八棱麻、青竹标、八面风、三棱草
味性:辛苦,平。
主治:祛风活血。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麻风。八楞木
八仙草别名:猪殃殃、小锯藤、锯子草、小茜草、小飞扬藤、红丝线、血见愁、细茜草、拉拉藤、小舒筋
味性:苦辛,寒。
归经:少阴;太阴经。
主治:清湿热,散瘀,消肿,解毒。治淋浊,尿血,跌打损伤,肠痈,疖肿,中耳炎。八仙草
八仙花别名:粉团花、紫阳花
味性:苦微辛,寒。
主治:抗疟药,功效与常山相仿。又用于心脏病。八仙花
八爪金龙别名:百两金、八爪龙、八爪根、铁雨伞、高八爪、开喉箭[四川]
味性:苦,平。
主治:清咽利喉,散瘀消肿。用于咽喉肿痛,跌打损伤,风湿骨痛。八爪金龙
巴山虎别名:金扣钮根、细钮扣根、扣子头、紫花茄根
味性:苦,平。
主治:清热除湿,祛瘀消肿。治风湿痹痛,痧气腹痛,头痛,牙痛,咽炎,扁桃体炎,疳积,跌打损伤,瘰疬。巴山虎
拔毒草别名:筋骨草、散血草
味性:味苦;辛;性寒。
主治: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主肺热咳嗽;吐血;衄血;赤痢;淋痛;风湿痹痛;跌打肿痛。拔毒草
拔毒散别名:小黄药、小迷马桩、迷马桩棵、小克麻、巴掌叶、肯麻尖、王不留行、小拔毒、尼马庄柯、小尼马庄柯、妈妈多、肯麻头、白背黄花稔、小路边站
味性:苦;寒。
归经:肺;肝经。
主治:调经通乳,解毒消肿。用于闭经,乳汁不通,乳腺炎,肠炎,痢疾;外用治跌打损伤,痈肿。拔毒散
霸王鞭别名:刺金刚、金刚纂、金刚杵、冷水金丹
味性:苦涩。
归经:心;脾经。
主治:祛风解毒;杀虫止痒。主疮疡肿毒;牛皮癣。霸王鞭
霸王七别名:万年炦、炦七、万年巴、成年
味性:辛;苦;性微寒。
归经:肝经。
主治:祛瘀消肿,解毒。治跌打损伤及痈疮。霸王七
白八角莲别名:血丝金盆、鬼臼、九臼
味性:味甘;苦;性平。
主治:滋阴补肾;清肺润燥;解毒消肿。主劳伤筋骨痛;阳萎;胃痛;无名肿毒;刀枪外伤。白八角莲
白苞筋骨草别名:甜格宿宿草
味性:苦,寒。
主治:解热消炎,活血消肿。主治痨伤咳嗽,吐血气痈,跌损瘀凝,面神经麻痹,梅毒炭疽。白苞筋骨草
白背枫别名:驳骨丹、独叶埔姜、白鱼号、白花洋泡
味性:辛、苦,温。
主治:祛风利湿,行气活血。用于妇女产后头风痛、胃寒作痛,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骨折;外用治皮肤湿痒、阴囊湿疹、无名肿毒。白背枫
白背青荚叶味性:味苦;性凉。
主治:清热利湿;活血解毒。主水肿;热淋;便血;瘪肿;跌打瘀肿。白背青荚叶
白背叶别名:野桐、叶下白、白背木、白背娘、白朴树、白帽顶、白膜叶、白鹤叶、白面戟、白面风、白桃叶
味性:味苦;性平。
归经:肝;脾经。
主治:清热;解毒;祛湿;止血。主蜂窝组织炎;化脓性中耳炎;鹅口疮;湿疹;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白背叶
白背叶根别名:白膜根、白朴根、野桐根
味性:味微苦;涩;性平。
归经:脾;肾;膀胱经。
主治:清热;祛湿;收涩;消瘀。主肝炎肠炎;淋浊;带下;脱肛;子宫下垂;肝脾肿大;跌打扭伤。白背叶根
白萆薢别名:刺萆薢、萆薢、花萆薢、滑杆白萆薢
味性:涩微苦,平。
主治:祛风湿,利尿。治风湿性筋骨疼痛,小便短少,淋浊。白萆薢
白藨别名:白泡儿、白草莓、白蒲草
味性:苦,凉。
主治:清热解毒,续筋接骨。;治风热咳嗽,百日咳,口腔溃疡,血尿,泌尿系感染:3~5钱,煎服。;毒蛇咬伤,疮疖,烫火伤:鲜品适量,捣烂加红糖外敷。;腰椎结核,骨折:配方内服。白藨
白残花别名:野蔷薇
味性:苦、涩,寒。
主治:花:清暑热,化湿浊,顺气和胃。主治暑热胸闷,口渴,呕吐,不思饮食,口疮口糜。用量1~3钱。;根:活血通络。主治关节炎,面神经瘫痪。用量0.5~1两,水煎服;外用研末可治烫伤。白残花
白草莓别名:三匹风、野杨莓、草莓、白泡儿、白藨、白蒲草、只大萨曾、白地莓
味性:甘、苦;凉。
归经:肺;肝;肾经。
主治:祛风,清热,解毒。治风热咳嗽,百日咳,口腔炎,痢疾,尿血,疮疖。白草莓
白侧耳别名:白耳菜、叫天鸡、光板、金苦板、苍耳七、金钱灯塔草、金筶板、梅花草、黄草、小白花、山慈姑、马尿花、马蹄草、紫葳草、肺心草、白折耳、水折耳
味性:辛;苦;寒。
归经:肺经。
主治:镇咳,止血,利湿,治虚劳咳嗽,咳血,吐血,亦痢,白带,疔疮。白侧耳
白菖别名:泥昌、水昌、水宿、茎蒲、水菖蒲、溪荪、兰荪、地心、泥菖蒲、蒲剑、水八角草、家昌蒲、臭蒲、大叶菖蒲、土蒿蒲
味性:苦辛,温。
主治:化痰,开窍,健脾,利湿。治癫痫,惊悸健忘,神志不请,湿滞痞胀,泄泻痢疾,风湿疼痛,痈肿疥疮。白菖
白常山别名:玉叶金花、鹅儿花
味性:寒;苦。
归经:肝;脾经。
主治:解热抗疟。主疟疾。白常山
白刺花别名:白花刺、苦刺花
味性:味苦;性凉。
归经:肝;膀胱经。
主治:清热解暑。主暑热烦渴。白刺花
白刺花叶别名:苦刺枝叶
味性:味苦;性凉。
归经:心;肾经。
主治:凉血;解毒;杀虫。主衄血;便血;疔疮肿毒;疥癣;烫伤;阴道滴虫。白刺花叶
白地紫菀别名:大火草、牛耳朵火草、白叶不翻、小一支箭、白头翁
味性:辛微苦,平。
主治:清热利湿,理气化痰,捎积杀虫。治痢疾,胃痛,感冒咳嗽,气喘痰多,消化不良,蛔虫症,扁桃体炎,外用可以止血。白地紫菀
白丁香别名:麻雀粪、家雀粪、树麻雀、雀苏、雄雀矢、青丹、雄家雀粪
味性:苦,温。
归经:入肝、肾二经。
主治:化积,消翳。治疝瘕,症癖,目翳,胬肉,龋齿。白丁香
白独活别名:独活、朱噶尔、法洛海、白羌活、藏当归、香白芷、骚独活
味性:味辛;苦;性温。
主治:散风止咳;除湿止痛。主感冒;咳嗽;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麻风;风湿疹。白独活
白对节子叶味性:味苦;辛;性平。
主治:祛风通络;疗疮止痒。主风湿痛;中风瘫痪;疮疡;风疹。白对节子叶
白垩别名:白涂、白善土、白土子、画粉、白墡、白善、白恶、白土
味性:苦,温。
归经:脾;肺;肾经。
主治:温中,涩肠,止血,敛疮。治反胃,泻痢,吐血,衄血,眼弦赤烂,臁疮。白垩
白饭树别名:鱼眼木、鹊饭树
味性:苦、微涩,凉。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止痒止血。外用治湿疹,脓疱疮,过敏性皮炎,疮疖,烧烫伤。白饭树
白饭树根别名:薏米蕴、鱼眼报、薏米蔃、鱼眼根
味性:苦;凉。
归经:肺;心经。
主治:祛风湿;清湿热;化瘀止痛。主湿痹痛;湿热带下;湿疹瘙痒;跌打损伤。白饭树根
白饭树叶味性:味苦微涩,性凉。
主治:祛风除湿,解毒,杀虫。治风湿关节痛,头疮、脓疱疮、湿疹。白饭树叶
白粉蝶别名:白蝴蝶、粉蝶、菜白蝶
味性:苦;寒。
归经:心经。
主治:消肿止痛。主跌打损伤。白粉蝶
白粉蕨别名:小蕨萁
味性:苦,寒。
主治:润肺止咳,清热凉血。主治咳血,刀伤。白粉蕨
白粉藤别名:独脚乌桕、夜牵牛、白面水鸡、青龙跌打、山葫芦、山鸡蛋、飞龙接骨
味性:根:微辛,平。
主治:藤、叶:苦,寒。根:化痰散结,消肿解毒,祛风活络。用于颈淋巴结结核,扭伤骨折,腰肌劳损,风湿骨痛,坐骨神经痛,疮疡肿毒,毒蛇咬伤。;藤、叶:拔毒消肿。用于疮疡肿毒,小儿湿疹。白粉藤
白骨走马别名:茸骨鹧鸪花、绒果海木
味性:苦,寒。
归经:肝;胃经。
主治:杀虫;燥湿;止痒;止血。主蛔虫腹痛;下肢溃疡;疥疮;湿疹瘙痒;外伤出血。白骨走马
白果别名:白果仁、灵眼、佛指甲、佛指柑、鸭脚子
味性:甘苦涩,平。
归经:归肺经。
主治:敛肺定喘,止带浊,缩小便。用于痰多喘咳,带下白浊,遗尿尿频。白果(图)
白果槲寄生别名:欧寄生
味性:甘;苦;性平。
主治:祛风湿;强筋骨;催乳。主风湿痹痛;筋骨痿弱;腰痛腿软;产后乳汁稀少。白果槲寄生
白果叶别名:银杏叶
味性:苦;甘;涩;性平。
归经:心;肺;脾经。
主治:活血养心,敛肺涩肠。主胸痹心痛;喘咳痰嗽;泄泻痢疾;白带。白果叶
白蒿花味性:味苦;性凉。
主治:清热解毒;收湿敛疮。主痈肿疔毒;湿疮;湿疹。白蒿花
白鹤藤别名:白面水鸡、白背丝绸、白底丝绸、绸缎藤、银背藤、一匹绸
味性:苦辛,凉。
主治:化痰止咳,理血祛风。治热咳,痰喘,吐血,崩,带,跌打损伤,风湿痛,疮毒。白鹤藤
白花菜子别名:臭菜、臭花菜、羊角菜、臭花菜籽
味性:苦、辛,温。
归经:心;脾经。
主治:祛风散寒,活血止痛。用于风湿疼痛,腰痛,跌打损伤,痔疮。白花菜子
白花草味性:味甘;微苦;性平。
主治:清热利湿。主热淋。白花草
白花穿心莲味性:味辛;苦;性凉。
主治:散风热;宣肺气;调肠胃。主感冒发热;肺热咳喘;呕吐;泄泻。白花穿心莲
白花丹别名:白雪花、白皂药、山波苓、一见消、乌面马、火灵丹、假茉莉、猛老虎、白花岩陀、山坡芩、总管、千里及、野苜莉、隔布草、千槟梅、照药、天槟榔、白花皂药、山坡苓、干里及、鸟面马、千槟榔、白花九股牛、余笑花、白花铁罗汉
味性:苦、微温。
主治:祛风,散瘀,解毒,杀虫。治风湿关节疼痛,血瘀经闭,跌打损伤,肿毒恶疮,疥癣。白花丹
白花灯笼别名:苦灯笼、苦丁茶、岗灯笼、鬼灯笼
味性:微苦,凉。
主治:清热解毒,止咳定痛。用于感冒发热,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结核潮热,胃痛,疝痛;跌打损伤,疔疮疖肿。白花灯笼
白花丁香味性:苦;性寒。
归经:心经。
主治:清心安神。主心烦失眠;头痛健忘。白花丁香
白花鹅掌柴别名:汉桃叶、广西鹅掌柴、七叶莲、七多
味性:味微苦;涩;性温。
主治:祛风止痛;舒筋活络。主风湿痹痛;坐骨神经痛;偏正头痛;三叉神经痛;脘腹疼痛;痛经;跌打肿痛;骨折。白花鹅掌柴
白花杆别名:建德山梅花、土常山[浙江东天目]、山梅花
味性:苦,平。
主治:活血定痛。;疟疾,挫伤,腰胁疼痛,胃痛:根皮8钱,用狗肉炖熟,调白糖服。;太阳头痛:根皮加白糖共捣烂,敷贴患处。白花杆
白花鬼针草别名:金杯银盏、金盏银盆、盲肠草
味性:味甘;微苦;性平。
主治: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主感冒发热;风湿痹痛;湿热黄疸;痈肿疮疖。白花鬼针草
白花果别名:称杆红、红果树
味性:苦,凉;花、果有小毒。
主治:捣烂外敷治大疮,痈疡,乳腺炎;花:揉烂搽癣,可止痒痛。白花果
白花九里明别名:白花、青羊藤、六月零、千里光、九里明、管芽
味性:味微苦;性微温。
主治:祛风除湿;散瘀止血。主风温痹痛;血瘀崩漏;跌打肿痛;痈疖疥疮。白花九里明
白花龙胆别名:榜间噶尔布
味性:苦,寒。
主治:清肝胆,除湿热,健胃。用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目赤,烟痛,肺热咳嗽,胃炎,尿痛,阴痒,阴囊湿疹。白花龙胆
白花蛇舌草别名:蛇舌草、蛇舌癀、蛇针草、蛇总管、二叶葎、白花十字草、尖刀草、甲猛草、龙舌草、蛇脷草、鹤舌草、矮脚白花蛇利草、目目生珠草、节节结蕊草、鹩哥利、千打捶、羊须草、细叶柳子、珠仔草、定经草、小叶锅巴草、南地珠、散草、竹叶草、奶沙尔、铁沙尔
味性:苦甘,寒。
归经:心;肝;脾;大肠经。
主治:清热解毒;利湿。主肺热喘咳;咽喉肿痛;肠痈;疖肿疮疡;毒蛇咬伤;热淋涩痛;水肿;痢疾;肠炎;湿热黄疸;癌肿。白花蛇舌草(图)
白花射干别名:冷水丹
味性:苦;辛;寒。
归经:肺;胃;肝经。
主治:治咽喉肿痛,肝炎,胃痛,乳腺炎,牙龈肿痛。白花射干
白花藤别名:大发汗、白藤、大豆毛、断肠叶、活血大力王
味性:辛;苦;性温。
归经:肝经。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血。主风寒感冒;类风湿关节炎;跌打损伤;闭经;外伤出血。白花藤
白花甜蜜蜜别名:白花枝子花、蜜罐罐、戈壁青兰、白花夏枯草、白甜蜜蜜
味性:苦、辛,寒。
主治:清肝;散结;止咳。主高血压;淋巴结结核;淋巴结炎;甲状腺肿大;支气管炎;口腔溃疡。白花甜蜜蜜
白花油麻藤别名:鸡血藤[广西]、鲤鱼藤、大蓝布麻
味性:微苦、涩,平。
主治:补血,通经络,强筋骨。用于贫血,白细胞减少症,月经不调,腰腿痛。白花油麻藤
白鸡屎藤别名:臭皮藤、臭茎子、迎风子、飞龙接骨、青龙跌打
味性:苦;寒。
归经:脾;肝;胆经。
主治:治黄疸,痢疾,食积,痞块,经闭。白鸡屎藤
白及别名:白根、地螺丝、白鸡儿、白鸡娃、连及草、羊角七、甘根、白给、白芨、冰球子、白乌儿头、千年棕、君球子、一兜棕、皲口药、利知子、臼根、白鸟儿头、君求子
味性:苦甘,凉。
归经:入肺经。
主治: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用于咳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肺结核咳血,溃疡病出血。白及(图)
白暨豚别名:白旗、白鳍、白鳍豚、白江猪
味性:苦;咸;寒。
归经:心;肺经。
主治:镇咳;清热解毒。主咳嗽;烧、烫伤等症。白暨豚
白胶香别名:枫香脂、枫脂、白胶、芸香、胶香
味性:味辛苦,平。
归经:入脾、肝二经。
主治:活血,凉血,解毒,止痛。治痈疽,疮疥,瘾疹,瘰疬,金疮,齿痛,吐血,衄血。白胶香
白脚威灵别名:紫威灵
味性:苦、辛,微寒。
主治:健脾消食,止痛,除湿,消炎。;主治消化不良,腹胀闷,风湿关节痛,偏头痛,疮疖。用量0.3~1两。;据报道还可治食道癌,胃癌。研粉冲服,每次1~2钱,日2~3次。白脚威灵
白金古榄别名:百解薯、千金薯、竹叶薯、金银带
味性:味苦,性寒。
主治:清热解毒.治菌痢,急性肠胃炎,疮疖肿痛。白金古榄
白金果榄别名:山总管、百解薯、银袋、苦凉藤
味性:苦;寒。
主治:清热解毒。用于肠炎腹泻,菌痢,腮腺炎。白金果榄
白茎鸦葱别名:猪尾巴、羊奶子、倒扎草、笔管草、水风、茅草细辛、独脚茅草
味性:甘、苦,微凉。
主治: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平喘。用于感冒发热,哮喘,乳腺炎,疔疮,关节痛,带状疱疹。白茎鸦葱
白酒草别名:山地菊、假蓬、酒药草、小白酒草、刀口药、石青菜、毛青菜、毛柴胡、山地菊菊
味性:辛、微苦,平。
主治:清热止痛;祛风化痰。主肋膜炎;肺炎;咽喉肿痛;小儿惊风。白酒草
白苣别名:生菜、石苣、千层剥
味性:苦,寒。
归经:归胃经。
主治:清热解毒;止渴。主热毒疮肿;口渴。白苣
白克马叶味性:甘;苦;性微寒。
归经:肺;大肠经。
主治:润肺;生津;止咳。主肺燥咳嗽;干咳无痰;口燥咽干。白克马叶
白兰花别名:白玉兰、白缅花、白兰、白木兰、黄桷兰、缅桂花
味性:苦辛,温。
主治:止咳,化浊。治慢性支气管炎。前列腺炎,妇女白带。白兰花
白兰花叶味性:苦;辛;性平。
主治:清热利尿;止咳化痰。主泌尿系感染;小便不利;支气管炎。白兰花叶
白郎花味性:味苦辛,性凉。
主治:行气活血。主跌打损伤;五劳七伤。白郎花
白榔皮别名:色告白、榔皮树
味性:辛;苦;平。
主治:祛风利湿;接骨。主风湿痹痛;水肿;小便不利;骨折。白榔皮
白竻薳别名:白茨叶、白竻花叶
味性:苦辛,微寒。
主治:治痈肿,疗疮,疥癞,创伤,胃痛。白竻薳
白簕枝叶别名:白茨叶、白勒远
味性:味苦;辛;性微寒。
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消肿;除湿敛疮。主感冒发热;咳嗽胸痛;痢疾;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骨折;刀伤;痈疮疔疖;口疮;湿疹;疥疮;毒虫咬伤。白簕枝叶
白冷草别名:痨伤药、冷水七、冷水丹、红冷草
味性:辛;苦;微温。
主治:理气活血止痛。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肿痛。白冷草
白栎蔀别名:白栎蒲
味性:苦;涩;性平。
主治:健脾消积,理气,清火,明目。治疝气,疳积,火眼赤痛。白栎蔀
白蔹别名:山地瓜、野红薯、山葡萄秧、白根、五爪藤、昆仑、猫儿卵、鹅抱蛋、见肿消、穿山老鼠、白水罐、铁老鼠、母鸡带仔、老鼠瓜薯、山栗子、八卦牛、白浆罐、狗天天、癞痢茶、兔核、人卦牛、地老鼠、野着薯、母鸡抱蛋
味性:苦,微寒。
归经:归心、胃经。
主治: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用于痈疽发背,疔疮,瘰疠,水火烫伤。白蔹(图)
白蔹子味性:苦;寒。
归经:肝;脾经。
主治:清热;消痈。主温疟;热毒痈肿。白蔹子
白铃子别名:一面锣、小一面锣
味性:味甘;苦;性凉。
主治:清热利湿;止血。主淋证;白浊;白带;崩漏。白铃子
白柳别名:苏盖提[维名]
味性:苦,寒。
主治:清热解毒;祛风除湿。主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腺腮炎;黄疸性肝炎;盆腔炎;肾炎;疮疖;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白柳
白龙穿彩别名:白龙串彩、白龙苍、白龙昌菜、白花益母草、脓疮草
味性:辛、微苦,平。
主治:调经活血;清热利水。主产后腹痛;月经不调;急性肾炎;乳腺炎;丹毒;疖肿;脓疮。白龙穿彩
白龙头味性:苦,寒。
主治:清热凉血,消肿解毒。治扁桃腺炎,妇女血崩,疖肿,乳痈。白龙头
白马骨别名:六月雪、路边金、满天星、路边鸡、六月冷、曲节草、路边荆、鱼骨刺、光骨刺、过路黄荆、硬骨柴、天星木、凉粉草、细牙家、白点秤、鸡骨头草、鸡脚骨、路边姜、鸡骨柴、千年勿大、白马里梢、野黄杨树、永勿大、米筛花、冻米柴、月月有、朱米雪、白金条、坐山虎、千年树、白花树、铁线树、黄羊脑、五经风、鸡骨头柴
味性:苦辛,凉。
归经:肝;脾经。
主治:祛风,利湿,清热,解毒。治风湿腰腿痛,痢疾,水肿,目赤肿痛,喉痛,齿痛,妇女白带,痈疽,瘰疬。白马骨
白毛草别名:伏地蜈蚣草
味性:苦,温。
主治:治小关节疼痛。白毛草
白毛鹿茸草别名:鱼腮草、六月霜
味性:微苦、涩,平。
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于小儿鹅口疮,牙痛,肺炎,小儿高热,风湿性关节炎,吐血,便血;外用治乳腺炎,外伤出血。白毛鹿茸草
白毛蛇别名:石祈蛇、上树蛇、白毛伸筋、石蚕、毛石蚕、岩蚕、白毛岩蚕、老鼠尾、草石蚕、石奇蛇、石祁蛇、白伸筋、石伸筋、墙蛇、石蚯蚓、飞线蜈蚣、石岩蚕、白花石蚕、白毛骨碎补、白毛阴石蕨、地蜈蚣、石母、树蕨蕨、石上蚂蟥、马骝尾、阴地蕨
味性:微苦;甘;凉。
主治:祛风除湿,止血,利尿。用于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腰腿痛,腰肌劳损,跌打损伤,骨折,黄疸性肝炎,吐血,便血,血尿;外用治疮疖。白毛蛇
白毛藤别名:苻、蜀羊泉、谷菜、鬼目草、白草、排风、白幕、鬼目菜、天灯笼、和尚头草、望冬红、酸尖菜、排风藤、土防风、耳坠菜、金线绿毛龟草、葫芦草、毛风藤、毛老人、红道士、毛和尚、野猫耳朵、胡毛藤、羊仔耳、生毛梢、龙毛龟、毛燕仔、红麦禾、彀菜、排风草、耳坠风、毛见藤、生毛稍、毛相公、望风藤、毛千里光、毛秀才、鹰咬豆子、毛道士、毛葫芦、葫芦藤
味性:甘苦,寒。
归经:归肝;胆;肾经。
主治:请热,利湿,祛风,解毒。治疟疾,黄疸,水肿,淋病,风湿关节痛,丹毒,疔疮。白毛藤
白毛藤根别名:排风藤根
味性:味苦;辛;性平。
主治:治风火牙痛,头痛,瘰疬,痈肿,痔漏。白毛藤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