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里药
温里药(drugs for dispelling internal Cold),以温暖脏腑经络、消除里寒为主要作用的一类中药。
|
目录 |
功用
此类药物多为辛温大热之品,辛散温通、大热除寒,故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回阳救逆、温经止痛等功效。部分温里药还有和中止呕、开胃进食等作用。
分类和适应证
根据功效的不同,温里药可分为温中散寒药、温肾回阳药、暖肝散寒药和温肺化饮药4类。①温中散寒药。主要用于寒邪内侵、阳气被困,或脾阳不足、寒自内生,所致脘腹冷痛、呕吐泻痢等脏寒证。常用药有干姜、高良姜、红豆蔻、花椒、胡椒、丁香、荜茇、荜澄茄、山柰等。②温肾回阳药。主要用于阴寒内盛、元阳衰微、下痢清谷、四肢厥冷、冷汗不止的亡阳厥脱证;或肾阳不足、阳痿宫冷、阴寒水肿、五更泄泻等证。常用药有附子、川乌头、草乌头、肉桂、九香虫等。③暖肝散寒药。主要用于寒犯肝经、厥阴头痛、寒疝腹痛等证。常用药有吴茱萸、小茴香等。④温肺化饮药。主要用于寒痰停饮犯肺、喘咳痰稀等证。常用药有干姜、细辛等。
配伍
使用温里药时应根据证情的不同,合理配伍用药。里寒兼有表证者,当配辛温解表药;寒凝气滞血瘀者,当配行气活血药;亡阳厥脱冷汗不止者,当配固表收涩止汗药;亡阳气脱者,当配大补元气固脱药;寒痰咳喘者,当配温化寒痰药;寒湿内蕴者,当配苦温燥湿药。
用药注意事项
此类药物作用强烈、辛热性燥,容易伤阴助火,素体火旺或天气炎热时用量宜小。凡阴虚火炎、津伤、失血及真热假寒者当禁用。
现代研究
温里药有增加胃液分泌、增强消化机能、排除消化道积气、减轻恶心呕吐等作用;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部分药有强心、升高血压、镇静、镇痛等作用。温里祛寒药对于西医诊为消化不良、胃肠痉挛疼痛、肠胀气、蛔虫腹痛、蛔虫性肠梗阻、慢性气管炎、慢性肠炎、痢疾、疝气腹痛、慢性肾炎水肿、性功能障碍等病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部分药还可用于心衰、休克等病。
常用温里药
红豆寇(山姜子、良姜子)
别名:(吴萸)
来源:芸香科植物吴茱萸 Evodia rutaecarpa 或石虎 E.rutaecarpa var.officinalis 将近成熟的果实
性能: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经
功能主治:散寒止痛,疏肝开郁,降逆止呕。主治厥阴头痛,寒疝、痛经、脘腹用痛、呕吐吞酸、虚寒泄泻,寒湿脚气
主要成分:含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羟基吴茱萸碱等生物碱,以及吴茱萸内酯、挥发油等。吴茱萸挥发油主要含吴茱萸烯;种子含脂肪油,内有吴茱萸酸。石虎果实还含花色甙、甾类化合物
用法用量:煎服,1.5~5克
备注:
- 《中国药典》吴茱萸
- 《中药大辞典》吴茱萸
- 《中华本草》吴茱萸
- 《本草备要》吴茱萸
- 《本草便读》吴茱萸
- 《本草乘雅半偈》吴茱萸
- 《本草崇原》吴茱萸
- 《本草从新》吴茱萸
- 《本草撮要》吴茱萸
- 《本草分经》吴茱萸
- 《本草分经》吴茱萸
- 《本草分经》吴茱萸
- 《本草分经》吴茱萸
- 《本草害利》吴茱萸
- 《本草经解》吴茱萸
- 《本草经集注》吴茱萸
- 《本草蒙筌》吴茱萸
- 《本草求真》吴茱萸
- 《本草思辨录》吴茱萸
- 《本草图经》吴茱萸
- 《本草新编》吴茱萸
- 《本草衍义》吴茱萸
- 《本草易读》吴茱萸
- 《本草择要纲目》吴茱萸
- 《本经逢原》吴茱萸
- 《长沙药解》吴茱萸
- 《得配本草》吴茱萸
- 《雷公炮制药性解》吴茱萸
- 《名医别录》吴茱萸
- 《神农本草经》吴茱萸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吴茱萸
- 《食疗本草》吴茱萸
- 《中药炮制》吴茱萸
- 《汤液本草》吴茱萸
- 《新修本草》吴茱萸
- 《药鉴》吴茱萸
- 《药笼小品》吴茱萸
- 《药性切用》吴茱萸
- 《药征》吴茱萸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吴茱萸
- 《证类本草》吴茱萸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吴茱萸
- 《中药学》吴茱萸
- 《千金翼方》吴茱萸
- 《外科全生集》吴茱萸
- 《冯氏锦囊秘录》吴茱萸
- 《顾松园医镜》吴茱萸
- 《医学入门》吴茱萸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公丁香)
来源:桃金娘科植物丁香 Eugenia caryophyllata 接近成熟或成熟的花蕾
性能:辛,温。归脾、胃、肾经
功能主治: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暖肾助阳。主治胃寒呃逆,呕吐泄 泻,心腹冷痛,痃癖,疝痛,阳痿
主要成分: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丁香油酚、乙酰丁香油酚、β-石竹烯
用法用量:煎服,1~3克
备注:丁香畏郁金,不宜同用
- 《中国药典》丁香
- 《全国中草药汇编》丁香
- 《中药大辞典》丁香
- 《中华本草》丁香
- 《本草纲目》丁香
- 《本草备要》丁香
- 《本草便读》丁香
- 《本草乘雅半偈》丁香
- 《本草从新》丁香
- 《本草撮要》丁香
- 《本草分经》丁香
- 《本草分经》丁香
- 《本草分经》丁香
- 《本草害利》丁香
- 《本草经解》丁香
- 《本草蒙筌》丁香
- 《本草求真》丁香
- 《本草图经》丁香
- 《本草新编》丁香
- 《本草衍义》丁香
- 《本草易读》丁香
- 《本草择要纲目》丁香
- 《本经逢原》丁香
- 《得配本草》丁香
- 《海药本草》丁香
- 《雷公炮炙论》丁香
- 《雷公炮制药性解》丁香
- 《汤液本草》丁香
- 《药鉴》丁香
- 《药笼小品》丁香
- 《玉楸药解》丁香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丁香
- 《证类本草》丁香
- 《中药学》丁香
- 《中药学》丁香
- 《外科全生集》丁香
- 《冯氏锦囊秘录》丁香
- 《医学入门》丁香
- 资助【中医宝典】>>>
来源:胡椒科植物胡椒 Piper nigrum 的果实
性能:辛,热。归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行气止痛。主治脘腹冷痛,宿食不消,呕吐泄泻
主要成分:含胡椒碱,胡椒新碱及挥发油。油中含向日葵素,二氢葛缕醇、石竹烯氧化物等
用法用量:煎服,2~5克;研末服,1~1.5克
备注:
|
参看
方剂分类查询
方剂类型:解表剂、清热剂、泻下剂、祛风湿剂、祛湿利水剂、温里剂、理气剂、消导剂、驱虫剂、止血剂、活血剂、化痰止咳平喘剂、安神剂、熄风剂、开窍剂、补益剂、固涩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