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下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泻下剂

泻下剂(prescriptions for purga tion),以泻下药为主组成的方剂的统称。有泻热通便、攻逐冷积、润肠通便等作用。主治里实便秘证。

目录

  1. 分类和适应证
  2. 使用注意事项
  3. 常用泻下剂
  4. 参看

分类和适应证

便秘系实邪停留大肠,腑气不通,浊气不降,使大便干燥,排便困难,并见脘腹痞满胀痛,不思饮食,舌苔厚等属里实证。里实便秘多因热结、寒凝、津亏等引起,故泻下剂可分为寒下剂温下剂、润下剂3类,分别适用于热结便秘里实证、寒积便秘里实证、阴伤津血虚肠燥便秘证。

使用注意事项

泻下剂专治里实便秘。若表证未解,里实未成者,不可用泻下剂;若表证未解,里实已成,则需要权衡轻重,或先解表,后治里,或表里双解,以免表邪内陷。泻下剂除润下剂外,均较峻烈,有的还有毒副作用,故年老体弱、孕妇、产后、久病体虚、津伤阴亏、血虚者均应慎用,必要时可根据病情及体质的不同,或先予攻下,后顾其虚,或攻补兼施虚实兼顾。泻下剂易伤胃气,奏效即止,不可过服。凡重症、急症而必须急下者,可加大剂量煎成汤剂服用;若病情较缓,只需缓下者,药量不宜过大,可制成丸剂服用。服药期间忌食油腻辛辣和不易消化的食物,以防重伤胃气

常用泻下剂

大承气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生大黄 枳实 厚朴 芒硝

功效:峻下热结

主治: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苔黄燥起刺,脉沉实;热结旁流下利清水,色纯青,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脉滑实里热实证热厥痉病发狂等;疮疡皮肤病,急腹,证属里热实证者

小承气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大黄 厚朴 枳实

功效:轻下热结

主治:阳明腑实证,谵语潮热大便秘结舌苔老黄,脉滑疾;痢疾初起,腹中胀痛,或脘腹胀满里急后重者;饮食停滞,食厥胃痛呕吐

调胃承气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大黄 甘草 芒硝

功效:缓下热结

主治:阳明病胃肠燥热,大便不通,口渴心烦蒸蒸发热或腹中胀满或为谵语,舌苔正黄,脉滑实;胃肠热盛,发斑吐,口齿咽喉肿痛

增液承气汤

来源:温病条辨

组成:玄参 麦冬生地 大黄 芒硝

功效:滋阴增液,泄热通便

主治:阳明温病,热结阴亏,燥屎不行,下之不能

新加黄龙汤

来源:《温病条辨》

组成:细生地 生甘草 人参 生大黄 芒硝 玄参 麦冬 当归 海参 姜汁

功效:滋阴益气,下结泄热

主治:热结里实,气阴不足,大便秘结,腹胀而硬,神疲少气口干咽燥,舌苔焦黄或焦黑燥烈

青麟丸

来源:《邵氏经验良方》

组成:大黄 鲜侧柏叶 绿豆芽 黄豆芽 槐枝 桑叶 桃叶 柳叶 车前 鲜茴香 陈皮 薄荷 银花 苏叶 冬术 艾叶 半夏 厚朴 黄芩 香附 砂仁 甘草 泽泻 猪苓 牛乳 苏叶 梨汁 姜汁 童便 陈酒和丸

功效:清腑缓下

主治:热秘治后,便通而不爽

当归龙荟丸

来源:宣明论方》(原名龙脑丸

组成:当归 龙胆草 栀子 黄连 黄芩 黄柏 大黄 青黛 芦荟 木香 麝香

功效:泻肝清火通腑

主治:肝胆火盛,头痛面赤狂躁易怒、眩晕耳鸣,甚或抽搐,大便秘结,尿赤脉弦实者

白虎承气汤

来源:《重订通俗伤寒论

组成:石膏 知母 甘草 粳米 大黄 芒硝

功效:清下腑结

主治:感受疫邪,气营两燔,大便秘结

大黄甘草汤

来源: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甘草

功效:泻热通便,和胃止呕

主治:胃肠实热食已即吐,大便秘结

厚朴汤

来源:苏沈良方

组成:高良姜 厚朴 朴硝 大黄 槟榔 枳实

功效:行气破滞,泻下通便

主治:外感暑湿秽浊之气所致干霍乱,欲吐不得,欲泻不出

加减承气汤

来源:(验方)

组成:大黄 风化硝 枳实 礞石 皂角 猪胆汁

功效:荡涤秽浊,清泄胃肠实火

主治:阳明热盛狂证,便秘舌苔黄糙,脉实大者

一捻金

来源:古今医鉴

组成:大黄 黑丑 白丑 人参 槟榔

功效:开结通便

主治:热郁结肠胃,小儿不乳,腹胀大便不通

大黄硝石

来源:《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 黄柏 硝石 栀子

功效:泻热去实,急下存阴

主治:阳黄病,阳明热盛,灼伤津液,积滞成实,大便不通

凉膈散

来源:和剂局方

组成:川大黄 朴硝 甘草 薄荷 山栀子仁 黄芩 连翘

功效:泻火通便,清上泄下

主治:上中二焦,胸膈热聚,身热口渴,面赤唇热,胸膈烦热;或口舌生疮咽痛吐衄,便秘溲赤

更衣丸

来源: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组成:芦荟 朱砂

功效:清肝通便

主治:热结便秘,郁怒伤肝,易怒便赤,烦躁失眠,便秘不通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