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化湿药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芳香化湿药

芳香化湿药(aromatic for resolving Dampness),以化湿运脾为主要作用的一类中药

目录

  1. 功用
  2. 适应症
  3. 配伍
  4. 用药注意事项
  5. 现代研究
  6. 常用芳香化湿药

功用

此类药物芳香醒脾温燥化湿、辛散利气,有宣化中焦湿浊,健运脾胃,疏通气机,消胀除痞,化湿醒脾,开胃进食的作用。部分药还有散寒解表、祛暑除湿、和胃止呕、降气平喘理气安胎、除痰截疟等作用。

适应症

芳香化湿药主要用于湿犯中焦,脾为湿困,运化失常引起的食少纳呆,倦怠乏力胸闷脘痞口甘多涎便溏,苔腻等症。常用的芳香化湿药有苍术藿香佩兰砂仁砂仁壳白豆蔻白蔻壳、草豆蔻草果等。此外,某些芳香化湿药还可用治风寒感冒恶寒无汗暑湿表证湿温初起;风湿痹证,关节疼痛;痰湿喘满;寒湿疟疾妊娠呕吐胎动不安等证。

配伍

由于湿为阴邪,其性重浊黏腻,易致气机壅滞,故使用芳香化湿药时常配伍行气药,以宣畅中焦,消胀除满。为速去湿邪,广开去路,增强化湿之效,可配伍宣肺利湿药及苦温燥湿药、淡渗利湿药。湿有寒湿和湿热之分,寒湿并存当配温里散寒药,湿热合邪当与清热燥湿药同用。若脾胃虚弱、水湿内停,须配伍益气健脾药,以扶正祛邪标本兼顾。

用药注意事项

芳香化湿药多为辛温香燥之品,易于伤阴耗气,故阴亏津伤,舌红口干气虚乏力者均当慎用。此外芳香辛烈之品多含挥发油类,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散失。

现代研究

芳香化湿药有不同程度的健胃作用,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肠蠕动、排除胃肠积气、制止肠内异常发酵、止呕。部分药物对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某些药还有发汗和抑制流行性感冒病毒的作用。芳香化湿药分别对西医诊为消化不良肠炎痢疾胃肠神经官能症肠梗阻胃肠型感冒流行性感冒及早期妊娠中毒症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常用芳香化湿药

佩兰
佩兰佩兰

来源:菊科植物佩兰 Eupatorium fortunei茎叶

性能:辛,平。归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化湿辟秽,醒脾开胃,解表祛暑。主治湿浊内蕴,脘腹痞满恶心呕吐口甜口臭外感暑湿湿温初起,寒热头胀胸闷,身困,纳呆

主要成分:全草含挥发油,油中有对聚伞花素麝香草酚、甲醚、乙酸橙花醇酯。地上部分含宁德洛菲碱。叶含香豆精、邻香豆酸麝香草氢醌

用法用量:煎服,6~10克;鲜品倍量

备注:

砂仁壳

别名:(砂壳、春砂壳)

来源:姜科植物阳春砂 Amomum villosum 或海南砂 A. longiligulare 的果壳

性能:微辛,温。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化湿行气,宽中和胃。主治脾胃气滞证,脘腹胀满,恶心呕吐,纳呆

主要成分:

用法用量:煎服,2~5克

备注:

白蔻
白蔻

别名:壳(蔻壳、白蔻衣)

来源:姜科植物白豆蔻 Amomum kravanh 的果壳

性能:微辛,温。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化湿理气,宽胸和胃。主治湿遏气滞轻证,脘腹胀闷,食欲减退,呕吐

主要成分:

用法用量:煎服,3~6克

备注:

草豆蔻

别名:草蔻仁)

来源:姜科植物草豆蔻 Alpinia katsumadai 的种子

性能:辛,温。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燥湿健胃,温中消痞。主治寒湿伤中,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痞满不食噎膈反胃,痰饮积聚

主要成分:含山姜素、小豆蔻素和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1,8-桉叶素,α-葎草烯,金合欢醇等

用法用量:煎服,2~6克。后下

备注:

草果
草果原生态草果草果草果

来源:姜科植物草果 Amomum tsao-ko 的果实

性能:辛,温。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燥湿温中,消积化滞,祛痰截疟。主治寒湿阻滞,脘腹冷痛,胸膈痞满,恶心呕吐,食积泻痢,疟疾寒热

主要成分:含挥发油,油中有桉叶素、反式2-十一烯醛,还含橙花醛、叶聚伞花素、α-蒎烯、β-蒎烯、草果酮等

用法用量:煎服,3~6克

备注:

藿香未列入此表,见专条。

方剂分类查询

方剂类型:解表剂清热剂泻下剂祛风湿剂祛湿利水剂温里剂理气剂消导剂驱虫剂止血剂活血剂化痰止咳平喘剂安神剂熄风剂开窍剂补益剂固涩剂

方剂剂型:汤剂丸剂散剂膏剂丹剂酒剂药酒冲剂口服液剂胶囊剂片剂

按名称查方剂: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