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性中药列表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药品百科 > 中药百科 > 寒性中药列表 > 第1页

寒性中药列表。这是按中药四性分类的中药列表之一。 这个列表里的是寒性中药。 寒性是中药四性里的一种。寒性药能够减轻或消除热症。

中药四性中,寒凉和温热是对立的两种药性;寒和凉之间是程度上的不同,药性相同,但在程度上有差别,寒强于凉。  

寒性中药列表

(鱼彭)鱼脑

味性:味咸;性寒。

主治:化瘀通络。主跌打损伤。(鱼彭)鱼脑

(鱼彭)鱼鳃

味性:味咸;性寒。

归经:肺;脾经。

主治:清热透疹;解毒。主小儿麻疹;麻疹后痢疾;疮疖。(鱼彭)鱼鳃

八宝茶

别名:甘青卫矛

味性:苦;辛;微寒。

归经:肝经。

主治:祛瘀调经;通络止痛。主有经不调;产后瘀阴腹痛;跌打肿痛;半身不遂。八宝茶

八节毛

味性:咸,寒。

主治: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用于慢性气管炎。八节毛

八仙草
八仙草

别名:猪殃殃、小锯藤、锯子草、小茜草、小飞扬藤、红丝线、血见愁、细茜草、拉拉藤、小舒筋

味性:苦辛,寒。

归经:少阴;太阴经。

主治:清湿热,散瘀,消肿,解毒。治淋浊,尿血,跌打损伤,肠痈,疖肿,中耳炎。八仙草

八仙花
八仙花

别名:粉团花、紫阳花

味性:苦微辛,寒。

主治:抗疟药,功效与常山相仿。又用于心脏病。八仙花

八月札
八月札八月札

别名:燕蓄子、畜蓄子、拿子、桴棪子、覆子、木通子、八月瓜、八月炸、野毛蛋、冷饭包、野香蕉、羊开口、玉支子、腊瓜、畜葍子、八月楂、压惊子、预知子、八月果、百日瓜、牵藤瓜、拉拉果、野香交

味性:甘,寒。

归经:肝;胃经。

主治:舒肝理气,活血止痛,除烦利尿。治肝胃气痛,胃热食呆,烦渴,亦白痢疾,腰痛,胁痛,疝气,窟经,子宫下坠。八月札

芭蕉根

别名:芭蕉头

味性:味甘;性寒。

归经:胃;脾;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止渴;利尿。主热病;烦闷消渴;痈肿疔毒;丹毒;崩漏;淋浊;水肿;脚气。芭蕉根

芭蕉叶

味性:甘淡,寒。

归经:心;肝经。

主治:清热,利尿,解毒。治热病,中暑,脚气,痈肿热毒,烫伤。芭蕉叶

芭蕉油

别名:芭蕉汁、芭蕉树水

味性:味甘;性寒。

归经:心;肝;胃经。

主治:清热,止渴,解毒。治热病烦渴,惊风,癫痫,高血压头痛,疔疮痈疽,汤火伤。芭蕉油

芭蕉子

味性:子生食:大寒;仁:性寒。

归经:肺;心;肾经。

主治:子生食,止渴润肺。蒸熟暴之令口开,春取仁,食之,通血脉,填骨髓。芭蕉子

拔毒草

别名:筋骨草、散血草

味性:味苦;辛;性寒。

主治: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主肺热咳嗽;吐血;衄血;赤痢;淋痛;风湿痹痛;跌打肿痛。拔毒草

霸王七

别名:万年炦、炦七、万年巴、成年

味性:辛;苦;性微寒。

归经:肝经。

主治:祛瘀消肿,解毒。治跌打损伤及痈疮。霸王七

白苞筋骨草

别名:甜格宿宿草

味性:苦,寒。

主治:解热消炎,活血消肿。主治痨伤咳嗽,吐血气痈,跌损瘀凝,面神经麻痹,梅毒炭疽。白苞筋骨草

白背三七茎叶

味性:咸微辛,寒。

主治:清热,舒筋,止血,祛瘀。治百日咳,风湿痛,骨折、创伤出血,痈肿疮疖。白背三七茎叶

白残花

别名:野蔷薇

味性:苦、涩,寒。

主治:花:清暑热,化湿浊,顺气和胃。主治暑热胸闷,口渴,呕吐,不思饮食,口疮口糜。用量1~3钱。;根:活血通络。主治关节炎,面神经瘫痪。用量0.5~1两,水煎服;外用研末可治烫伤。白残花

白草

别名:倒生草、白花草

味性:甘;寒。

主治:清热利尿;凉血止血。主热淋;尿血;肺热咳嗽;鼻衄;胃热烦渴。白草

白草根

别名:倒生草

味性:甘,寒。

主治:清热凉血,利尿。主治急性肾炎尿血,鼻衄,肺热咳嗽,胃热烦渴。白草根

白侧耳
白侧耳

别名:白耳菜、叫天鸡、光板、金苦板、苍耳七、金钱灯塔草、金筶板、梅花草、黄草、小白花、山慈姑、马尿花、马蹄草、紫葳草、肺心草、白折耳、水折耳

味性:辛;苦;寒。

归经:肺经。

主治:镇咳,止血,利湿,治虚劳咳嗽,咳血,吐血,亦痢,白带,疔疮。白侧耳

白常山

别名:玉叶金花、鹅儿花

味性:寒;苦。

归经:肝;脾经。

主治:解热抗疟。主疟疾。白常山

白矾(图)
白矾

别名:明矾、矾石、石涅、羽涅、羽泽、涅石、理石、白君、雪矾、云母矾、生矾

味性:酸涩,寒。

归经:归肺、脾、肝、大肠经。

主治:消痰,燥湿,止泻,止血,解毒,杀虫。治癫痫,喉痹,疚涎壅甚,肝炎,黄疸,黄肿,胃、十二指肠溃疡,子宫脱垂,白带,泻痢,衄血,口舌生疮,疮痔疥癣,水、火、虫伤。白矾

白粉蝶
白粉蝶

别名:白蝴蝶、粉蝶、菜白蝶

味性:苦;寒。

归经:心经。

主治:消肿止痛。主跌打损伤。白粉蝶

白粉蕨

别名:小蕨萁

味性:苦,寒。

主治:润肺止咳,清热凉血。主治咳血,刀伤。白粉蕨

白粉藤

别名:独脚乌桕、夜牵牛、白面水鸡、青龙跌打、山葫芦、山鸡蛋、飞龙接骨

味性:根:微辛,平。

主治:藤、叶:苦,寒。根:化痰散结,消肿解毒,祛风活络。用于颈淋巴结结核,扭伤骨折,腰肌劳损,风湿骨痛,坐骨神经痛,疮疡肿毒,毒蛇咬伤。;藤、叶:拔毒消肿。用于疮疡肿毒,小儿湿疹。白粉藤

白钩藤

别名:耿马钩藤、双钩藤、无柄果钩藤、双钩

味性:甘,微寒。

主治:清热平肝,活血通经。用于头痛眩晕,感冒夹惊,惊痫抽搐,妊娠子痫;高血压。白钩藤

白骨走马

别名:茸骨鹧鸪花、绒果海木

味性:苦,寒。

归经:肝;胃经。

主治:杀虫;燥湿;止痒;止血。主蛔虫腹痛;下肢溃疡;疥疮;湿疹瘙痒;外伤出血。白骨走马

白花丁香

味性:苦;性寒。

归经:心经。

主治:清心安神。主心烦失眠;头痛健忘。白花丁香

白花灰毛槐树

别名:山豆根

味性:苦,寒。

主治:清热,除烦。治喉痛,烦热不眠。白花灰毛槐树

白花坚荚树

别名:坚荚树

味性:味苦;性寒。

主治:活血散瘀;续伤止痛。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白花坚荚树

白花龙胆

别名:榜间噶尔布

味性:苦,寒。

主治:清肝胆,除湿热,健胃。用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目赤,烟痛,肺热咳嗽,胃炎,尿痛,阴痒,阴囊湿疹。白花龙胆

白花蛇舌草
白花蛇舌草白花蛇舌草

别名:蛇舌草、蛇舌癀、蛇针草、蛇总管、二叶葎、白花十字草、尖刀草、甲猛草、龙舌草、蛇脷草、鹤舌草、矮脚白花蛇利草、目目生珠草、节节结蕊草、鹩哥利、千打捶、羊须草、细叶柳子、珠仔草、定经草、小叶锅巴草、南地珠、散草、竹叶草、奶沙尔、铁沙尔

味性:苦甘,寒。

归经:心;肝;脾;大肠经。

主治:清热解毒;利湿。主肺热喘咳;咽喉肿痛;肠痈;疖肿疮疡;毒蛇咬伤;热淋涩痛;水肿;痢疾;肠炎;湿热黄疸;癌肿。白花蛇舌草(图)

白花射干

别名:冷水丹

味性:苦;辛;寒。

归经:肺;胃;肝经。

主治:治咽喉肿痛,肝炎,胃痛,乳腺炎,牙龈肿痛。白花射干

白花甜蜜蜜

别名:白花枝子花、蜜罐罐、戈壁青兰、白花夏枯草、白甜蜜蜜

味性:苦、辛,寒。

主治:清肝;散结;止咳。主高血压;淋巴结结核;淋巴结炎;甲状腺肿大;支气管炎;口腔溃疡。白花甜蜜蜜

白花夏枯草

别名:白甜蜜蜜

味性:苦辛,寒。

主治:平肝,清热。治高血压,淋巴结炎,肺热咳嗽。白花夏枯草

白花猪母菜

别名:蛇鳞菜、白线草

味性:微甘、淡,寒。

主治:清热凉血;解毒消肿。主痢疾;目赤肿痛;痔疮肿痛;象皮肿。白花猪母菜

白活麻
白活麻

别名:活麻草

味性:甘、淡,微寒。

主治:祛风除湿。用于风湿骨痛,小儿吐乳,皮肤湿疹。白活麻

白鸡屎藤
白鸡屎藤

别名:臭皮藤、臭茎子、迎风子、飞龙接骨、青龙跌打

味性:苦;寒。

归经:脾;肝;胆经。

主治:治黄疸,痢疾,食积,痞块,经闭。白鸡屎藤

白鸡肫

味性:苦;涩;寒。

主治:凉血止血。主血热鼻衄。白鸡肫

白暨豚

别名:白旗、白鳍、白鳍豚、白江猪

味性:苦;咸;寒。

归经:心;肺经。

主治:镇咳;清热解毒。主咳嗽;烧、烫伤等症。白暨豚

白脚威灵

别名:紫威灵

味性:苦、辛,微寒。

主治:健脾消食,止痛,除湿,消炎。;主治消化不良,腹胀闷,风湿关节痛,偏头痛,疮疖。用量0.3~1两。;据报道还可治食道癌,胃癌。研粉冲服,每次1~2钱,日2~3次。白脚威灵

白金古榄

别名:百解薯、千金薯、竹叶薯、金银带

味性:味苦,性寒。

主治:清热解毒.治菌痢,急性肠胃炎,疮疖肿痛。白金古榄

白金果榄

别名:山总管、百解薯、银袋、苦凉藤

味性:苦;寒。

主治:清热解毒。用于肠炎腹泻,菌痢,腮腺炎。白金果榄

白苣

别名:生菜、石苣、千层剥

味性:苦,寒。

归经:归胃经。

主治:清热解毒;止渴。主热毒疮肿;口渴。白苣

白克马叶

味性:甘;苦;性微寒。

归经:肺;大肠经。

主治:润肺;生津;止咳。主肺燥咳嗽;干咳无痰;口燥咽干。白克马叶

白蓝翠雀花

味性:苦;寒。

归经:胃;大肠经。

主治:清热燥湿。主痢疾;肠炎。白蓝翠雀花

白竻薳

别名:白茨叶、白竻花叶

味性:苦辛,微寒。

主治:治痈肿,疗疮,疥癞,创伤,胃痛。白竻薳

白簕枝叶

别名:白茨叶、白勒远

味性:味苦;辛;性微寒。

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消肿;除湿敛疮。主感冒发热;咳嗽胸痛;痢疾;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骨折;刀伤;痈疮疔疖;口疮;湿疹;疥疮;毒虫咬伤。白簕枝叶

白犁头草

味性:辛、酸,寒。

主治:解热,拔毒,散瘀。;疖肿,疮疡,急性乳腺炎,跌打肿痛:用鲜全草适量加红糖少许,共捣烂外敷。;急性结膜炎,乳汁不通:用全草3~5钱,水煎服。白犁头草

白蔹子

味性:苦;寒。

归经:肝;脾经。

主治:清热;消痈。主温疟;热毒痈肿。白蔹子

白柳
白柳

别名:苏盖提[维名]

味性:苦,寒。

主治:清热解毒;祛风除湿。主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腺腮炎;黄疸性肝炎;盆腔炎;肾炎;疮疖;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白柳

白龙头

味性:苦,寒。

主治:清热凉血,消肿解毒。治扁桃腺炎,妇女血崩,疖肿,乳痈。白龙头

白毛藤
白毛藤

别名:苻、蜀羊泉、谷菜、鬼目草、白草、排风、白幕、鬼目菜、天灯笼、和尚头草、望冬红、酸尖菜、排风藤、土防风、耳坠菜、金线绿毛龟草、葫芦草、毛风藤、毛老人、红道士、毛和尚、野猫耳朵、胡毛藤、羊仔耳、生毛梢、龙毛龟、毛燕仔、红麦禾、彀菜、排风草、耳坠风、毛见藤、生毛稍、毛相公、望风藤、毛千里光、毛秀才、鹰咬豆子、毛道士、毛葫芦、葫芦藤

味性:甘苦,寒。

归经:归肝;胆;肾经。

主治:请热,利湿,祛风,解毒。治疟疾,黄疸,水肿,淋病,风湿关节痛,丹毒,疔疮。白毛藤

白毛夏枯草

别名:金疮小草、雪里青、土犀角、见血青、白头翁、筋骨草、石灰菜、紫背金盘、破血丹、退血草、散血草、白夏枯草、散血丹、白毛串、白喉草、四季春草、大叶刀焮草、青鱼胆草、苦地胆、透骨消、四时春、地龙胆、活血草、雪里开花、青石藤、朋花、一盏灯、野鹿衔花、天青地红、叶下红、爬爬草、白调羹、和胶毒草、苦草、苦胆草、四服春、大本四时春、七层宝塔、小将军、透滑消、蚊毒草、大叶退焮草

味性:苦甘,寒。

归经:归肺;肝经。

主治:止咳化痰,清热,凉血,消肿,解毒。治气管炎,吐血,衄血,赤痢,淋病,咽喉肿痛,疔疮,痈肿,跌打损伤。白毛夏枯草

白茅根
白茅根原生态白茅根白茅根白茅根

别名:丝茅草、茅草、白茅草、茅草根、茅根、兰根、茹根、地菅、地筋、兼杜、白花茅根、地节根、坚草根、甜草根、丝毛草根、寒草根、白茅菅、丝茅、万根草

味性:甘;寒。

归经:归肺、胃、膀胱经。

主治: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热病烦渴,黄疸,水肿,热淋涩痛;急性肾炎水肿。白茅根(图)

白牛尾七

别名:牛尾七、大岩七、印度大黄、山大黄

味性:苦;甘;性寒。

主治:清热解毒;止血生肌。主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痈疮肿毒;便血;外伤出血。白牛尾七

白枪杆

别名:根根药、对节木、狗骨头树

味性:苦、涩,寒。

主治:截疟;消食;驱虫。主疟疾;虫积腹痛;消化不良。白枪杆

白枪杆根

味性:苦;性寒。

主治:清热;利尿;通便。主热淋;石淋;热结便秘。白枪杆根

白山苔

味性:苦;辛;性微寒。

归经:肝;胃经。

主治:调经。治月经不调,不孕,胃溃疡。白山苔

白檀
白檀

别名:野荞面根、大撵药、地胡椒、乌子树、砒霜子、蛤蟆涎、白花茶、牛筋叶、檀花青

味性:苦;性微寒。

主治:消炎软坚,调气。主治乳腺炎,淋巴腺炎,疝气,肠痈,胃癌,疮疖。白檀

白头翁花
白头翁花

味性:苦;微寒。

归经:肝;脾经。

主治:清热解毒;杀虫。主主治疟疾;头疮;白秃疮。白头翁花

白头翁茎叶

别名:白头翁草

味性:味苦;性寒。

归经:归肝;胃经。

主治:治腰膝肢节风痛,浮肿及心脏病。白头翁茎叶

白鲜皮
白鲜皮原生态白鲜皮白鲜皮白鲜皮

别名:白藓皮、八股牛、山牡丹、羊鲜草、北鲜皮、藓皮、野花椒根皮、臭根皮

味性:苦,寒。

归经:入脾、胃经。

主治:祛风,燥湿,清热,解毒。治风热疮毒,疥癣,皮肤痒疹,风湿痹痛,黄疸。白鲜皮(图)

白线薯

别名:红藤、山乌龟、一滴血

味性:苦;寒。

归经:肝;胃经。

主治:行气活血;祛风止痛;清热解毒。主胃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痛经;痈疖肿毒;湿疹。白线薯

白杨叶

味性:苦;性寒。

主治:祛风止痛;解毒敛疮。主龋齿疼痛;骨疽;臁疮。白杨叶

白杨枝

味性:苦;性寒。

主治:行气消积;解毒敛疮。主腹痛;腹胀;症块;口吻疮。白杨枝

白药子
白药子

别名:白药脂、盘花地不容、山乌龟、金线吊乌龟[广东、湖南]、金线吊葫芦[江西]、金丝吊鳖、白药、白药根

味性:苦,寒。

归经:脾;肺;肾经。

主治:散瘀消肿,止痛。用于痈疽肿毒,腮腺炎,毒蛇咬伤,跌打肿痛。白药子(图)

白英
白英白英

别名:白毛藤、白草、毛千里光、毛风藤、排风藤、毛秀才、葫芦草、金线绿毛龟

味性:苦,微寒。

归经:入肝、胃经。

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抗癌。全草:用于感冒发热,乳痈、恶疮,湿热黄疸、腹水,白带,肾炎水肿;外用治痈疖肿毒。根:风湿痹痛。白英(图)

白朱砂莲

别名:朱砂莲、一点血、躲蛇生、毒蛇药、避蛇生

味性:苦;辛;寒。

归经:心;肺;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理气止痛。主湿热痢疾;泄泻;脘腹疼痛;咽喉肿痛;肺结核;毒蛇咬伤;痈肿。白朱砂莲

白猪鼻孔

别名:白侧耳、圆叶蕺菜

味性:苦;微寒。

主治:清热解毒;利水。主肺痈;湿热带下;白浊;小便不利;疮疖肿毒。白猪鼻孔

白猪母菜
白猪母菜

别名:对主从神仙、六月雪、白胶墙、母草

味性:味淡;微甘;性寒。

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湿热泻痢;目赤肿痛;尿血;痔疮肿痛。白猪母菜

白子菜

别名:白背三七、白东枫、玉枇杷、三百棒、厚面皮、鸡菜、大肥牛、白番苋、白红菜、疔拔

味性:甘、淡,寒。

主治:清热解毒,舒筋接骨,凉血止血。用于支气管肺炎,小儿高热,百日咳,目赤肿痛,风湿关节痛,崩漏;外用治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出血,乳腺炎,疮疡疔肿,烧烫伤。白子菜

百合
百合原生态百合百合百合

别名:野百合、喇叭筒、山百合、药百合、家百合、白百合、蒜脑薯、重迈、中庭、重箱、摩罗、强瞿、百合蒜

味性:甘,寒。

归经:心;肺经。

主治: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用于阴虚久咳,痰中带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百合(图)

百合花

味性:甘;苦;微寒。

归经:肺。

主治:润肺,清火,安神。治咳嗽,眩晕,夜寐不安,天疱湿疮。百合花

百解马兜铃

别名:白金果榄、山总管、百解薯

味性:苦;寒。

主治:祛风利尿;清热解毒。主水肿;淋病;风湿痹痛;脚气湿肿;肠炎;痢疾;腮腺炎;乳腺炎;过敏性皮炎。百解马兜铃

百解藤

别名:金线风、凉粉藤、寄山龙、山豆根、青藤仔、蛤仔藤、金锁匙、独脚乌柏

味性:苦;寒。

归经:肺;大肠;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祛风止痛;利水通淋。主风热感冒;咳嗽;咽喉肿痛;白喉;风火牙痛;肠炎;痢疾;尿路感染及尿路结石;风湿疼痛;疮疡肿毒;毒蛇咬伤。百解藤

百蕊草

别名:一棵松、凤芽蒿、青龙草、珊瑚草、打食草、石菜子、松毛参、小草、白风草、百乳草、地石榴、草檀、积药草

味性:辛;微苦;性寒。

归经:脾;肾经。

主治:清热解毒,解署。用于肠炎,肺脓疡,扁桃体炎,中署,急性乳腺炎,淋巴结结核,急性膀胱炎。百蕊草

败毒草

别名:耳叶金毛裸蕨、耳形金毛裸蕨、石龙草、阴兜药、白带药、白马风

味性:苦;寒。

主治:解毒;燥湿止痒。主风毒疮痒;湿疹;带下。败毒草

稗根苗

别名:水高梁、扁扁草

味性:甘;淡;微寒。

主治:凉血止血。主金疮;外伤出血。稗根苗

稗米

别名:稗子

味性:味辛;甘;苦;微寒。

主治:主益气宜脾。稗米

斑叶兰

别名:小叶青、小青、麻叶青、银线莲、蕲蛇药、银线盆、九层盖、野洋参、小将军、竹叶青、尖叶山蝴蝶、竹叶小青、肺角草、滴水珠、金边莲、银耳环

味性:淡、寒。

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止痛,软坚散结。治气管炎,骨节疼痛,跌打损伤,瘰疬,痈肿疮疖。斑叶兰

斑竹根

味性:淡;微苦;寒。

主治:祛风除湿;止咳平喘;止血。主风湿痹痛;四肢筋骨疼痛;咳嗽气喘;血崩。斑竹根

斑竹壳

别名:斑竹衣

味性:苦;寒。

主治:凉血透疹。主热病身发斑疹。斑竹壳

板蓝根
板蓝根板蓝根

别名:大蓝根、大青根、靛青根、蓝靛根、靛根

味性:苦;寒。

归经:肝;胃经。

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温毒发斑,舌绛紫暗,痄腮,喉痹,烂喉丹痧,大头瘟疫,丹毒,痈肿。板蓝根(图)

半边藕

味性:微苦;寒。

主治:清热利湿。主小便淋沥涩痛;腰痛;浮肿。半边藕

半支莲

别名:松叶牡丹、金丝杜鹃、佛甲草、打砍不死、万年草

味性:苦,寒。

主治:清热,解毒。治咽喉肿痛,烫伤,跌打损伤,湿疮。半支莲

伴蛇莲

别名:拳参、鸡爪大王、马蜂七、草血竭

味性:苦;性寒。

主治:清热,解毒,收敛,生肌。治痢疾,腹泻,痈肿,痔疮,汤火伤。伴蛇莲

瓣蕊唐松草
瓣蕊唐松草

别名:花唐松草、马尾黄连、肾叶唐松草、唐松草

味性:味苦;性寒。

归经:归肝;胃;大肠经。

主治:清热解毒。治赤白痢疾,痈肿疮疖,浸淫疮。瓣蕊唐松草

蚌粉

别名:蚌蛤灰、蜃灰、蚌壳粉、蚌壳灰

味性:味咸;性寒。

归经:肺;肝;胃经。

主治:化痰消积,清热燥湿:治痰饮咳嗽,胃痛,呕逆,白带,痈肿,湿疮。蚌粉

蚌泪

别名:活蚌水、蚌清水、方诸水、蚌水

味性:味甘;性寒。

归经:肝;肾经。

主治:清热,明目,解毒。治消渴,赤眼,烫伤。蚌泪

蚌肉
蚌肉

别名:河歪、河蛤蜊、含浆;河歪;河蛤蜊

味性:甘咸,寒。

归经:肝;肾二经。

主治:清热;滋阴;明目;解毒。主烦热;消渴;血崩;带下;痔瘘;目赤。蚌肉

报春花
报春花

别名:橡只玛尔布

味性:苦,寒。

归经:肝;胆;脾;胃经。

主治:清热燥湿,泻肝胆火,止血。治小儿高热抽风,急性胃肠炎,痢疾。报春花

暴马子
暴马子

别名:荷花丁香、白丁香、棒棒木

味性:苦,微寒。

归经:肺经。

主治:清肺祛痰,止咳平喘。用于咳嗽,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暴马子

北豆根
北豆根原生态北豆根北豆根

别名:黄条香、黄根、汉防己、防己藤、山地瓜秧、蝙蝠葛根、北山豆根、马串铃、狗骨头、野豆根、山豆根、黄条香苦豆根、山豆秧根

味性:苦,寒。

归经:归肺、胃、大肠经。

主治:清热解毒,祛风止痛。用于咽喉肿痛,肠炎痢疾,风湿痹痛。北豆根

北方点地梅
北方点地梅

别名:雪山点地梅、喉咙草

味性:苦;辛;性微寒。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风火赤眼;咽喉红肿;疮疡肿痛。北方点地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