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入心经的寒性中药列表
|
- 八仙草
- 芭蕉叶
- 芭蕉油
- 芭蕉子
- 白粉蝶
- 白花丁香
- 白花蛇舌草
- 白暨豚
- 白蔹
- 白朱砂莲
- 百合
- 鞭叶耳蕨
- 扁蕾
- 博落回
- 残槁蔃
- 藏鮡胆
- 长瓦韦
- 蛏肉
- 鸱鸺
- 翅果唐松草
- 臭草
- 臭节草根
- 川木通
- 穿心莲
- 慈姑叶
- 大百解薯
- 大避债蛾
- 大巢菜
- 大虎耳草
- 大九节铃
- 大麦奴
- 大青
- 大青根
- 大青盐
- 大青叶
- 大沙叶
- 大叶骨牌草
- 玳瑁
- 丹参
- 淡竹叶
- 灯心草
- 灯心草根
- 地丁
- 地柑
- 地黄
- 地毡草
- 滇丹参
- 迭裂黄堇
- 丁蛎
- 疔毒草
- 东方蝾螈
- 对节叶
- 对马耳蕨
- 对叶林
- 番荔枝叶
- 凤尾草
- 佛甲草
- 扶桑花
- 伽蓝菜
- 甘草梢
- 甘草头
- 皋芦
- 狗肝菜
- 古山龙
- 关木通
- 冠果草
- 广州山柑
- 龟甲
- 鬼灯笼
- 鬼灯笼根
- 海龟胶
- 海红豆
- 海蚯蚓
- 海月壳
- 含羞草
- 寒水石
- 河乌
- 红须须
- 猴枣
- 狐胆
- 护心胆
- 花锚
- 花木通
- 花叶竹芋
- 花蚁虫
- 华金腰子
- 铧头草
- 淮通
- 黄花独蒜
- 黄连
- 黄芩
- 黄蜀葵叶
- 黄藤
- 火秧竻
- 鸡大腿
- 鸡血李
- 棘针
- 夹竹桃
- 姜石
- 焦栀子
- 下一页
别名:猪殃殃、小锯藤、锯子草、小茜草、小飞扬藤、红丝线、血见愁、细茜草、拉拉藤、小舒筋
味性:苦辛,寒。
归经:少阴;太阴经。
主治:清湿热,散瘀,消肿,解毒。治淋浊,尿血,跌打损伤,肠痈,疖肿,中耳炎。八仙草
别名:蛇舌草、蛇舌癀、蛇针草、蛇总管、二叶葎、白花十字草、尖刀草、甲猛草、龙舌草、蛇脷草、鹤舌草、矮脚白花蛇利草、目目生珠草、节节结蕊草、鹩哥利、千打捶、羊须草、细叶柳子、珠仔草、定经草、小叶锅巴草、南地珠、散草、竹叶草、奶沙尔、铁沙尔
味性:苦甘,寒。
归经:心;肝;脾;大肠经。
主治:清热解毒;利湿。主肺热喘咳;咽喉肿痛;肠痈;疖肿疮疡;毒蛇咬伤;热淋涩痛;水肿;痢疾;肠炎;湿热黄疸;癌肿。白花蛇舌草(图)
别名:山地瓜、野红薯、山葡萄秧、白根、五爪藤、昆仑、猫儿卵、鹅抱蛋、见肿消、穿山老鼠、白水罐、铁老鼠、母鸡带仔、老鼠瓜薯、山栗子、八卦牛、白浆罐、狗天天、癞痢茶、兔核、人卦牛、地老鼠、野着薯、母鸡抱蛋
味性:苦,微寒。
归经:归心、胃经。
主治: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用于痈疽发背,疔疮,瘰疠,水火烫伤。白蔹(图)
别名:野百合、喇叭筒、山百合、药百合、家百合、白百合、蒜脑薯、重迈、中庭、重箱、摩罗、强瞿、百合蒜
味性:甘,寒。
归经:心;肺经。
主治: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用于阴虚久咳,痰中带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百合(图)
- 《中国药典》百合
- 《中药大辞典》百合
- 《中华本草》百合
- 《本草纲目》百合
- 《本草备要》百合
- 《本草便读》百合
- 《本草乘雅半偈》百合
- 《本草崇原》百合
- 《本草从新》百合
- 《本草撮要》百合
- 《本草分经》百合
- 《本草分经》百合
- 《本草害利》百合
- 《本草经解》百合
- 《本草经集注》百合
- 《本草蒙筌》百合
- 《本草求真》百合
- 《本草图经》百合
- 《本草新编》百合
- 《本草衍义》百合
- 《本草易读》百合
- 《本草择要纲目》百合
- 《本经逢原》百合
- 《长沙药解》百合
- 《得配本草》百合
- 《雷公炮制药性解》百合
- 《名医别录》百合
- 《神农本草经》百合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百合
- 《食疗本草》百合
- 《食物疗法》百合
- 《中药炮制》百合
- 《汤液本草》百合
- 《吴普本草》百合
- 《新修本草》百合
- 《药笼小品》百合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百合
- 《证类本草》百合
- 《中药学》百合
- 《千金翼方》百合
- 《侣山堂类辩》百合
- 《老年食养食疗》百合
- 《顾松园医镜》百合
- 《医学入门》百合
- 《冯氏锦囊秘录》百合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号筒梗、三钱三、泡通珠、博落筒、落回、号筒草、勃勒回、号简秆、号筒青、滚地龙、山号筒、山麻骨、猢狲竹、空洞草、角罗吹、号角斗竹、亚麻筒、山火筒、山梧桐、通大海、边天蒿、通天大黄、土霸王、号桐树、号筒杆、山号简、翻牛白、狮子爪、喇叭简、吹火简、蛇罗麻、野麻秆、哈哈简、菠萝简
味性:苦,寒。
归经:心;肝;胃经。
主治:消肿,解毒,杀虫。治指疔,脓肿,急性扁桃体炎,中耳炎,滴虫性阴道炎,下肢溃疡,烫伤,顽癣。博落回(图)
别名:怪鸱、钩鵅、大头鹰、角鸱、毂辘鹰、鵋鶀、呼咵鹰、夜食鹰、猫头鹰、鬼鸠、夜猫子、横虎、恨狐、老兔、鸱旧、旧留、老菟、夜猫
味性:味酸;微咸;性寒。
归经:心;肝经。
主治:滋阴补虚;截疟。主肺结核;风虚眩晕;疟疾。鸱鸺
别名:臭艾、小香草、荆芥七、香草、猴子草
味性:苦辛,寒。
归经:肺;肾;肝;心经。
主治:祛风清热;活血散瘀;消肿解毒。主感冒发热;小儿高热惊风;痛经;闭经;跌打损伤;热毒疮疡;小儿湿疹;蛇虫咬伤。臭草
别名:榄核莲、一见喜、斩舌剑、苦草、苦胆草、四方草、春莲秋柳、斩蛇剑、圆锥须药草、日行千里、四方莲、金香草、金耳钩、春莲夏柳、印度草、万病仙草、四支邦、槛核莲、斩龙剑
味性:苦,寒。
归经:归心;肺;大肠;膀胱经。
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顿咳劳嗽,泄泻痢疾,热淋涩痛,痈肿疮疡,毒蛇咬伤。穿心莲
别名:金银袋、大总管、萝卜防己、大青木香
味性:苦;寒。
归经:心;胃;大肠经。
主治:理气止痛;清热解毒;止血。主痉挛性胃痛;腹痛;急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痢疾;跌打损伤;疮痈肿毒;外伤出血;蛇咬伤;骨结核。大百解薯
别名:薇、垂水、薇莱、巢菜、野豌豆、野麻豌、箭舌豌豆、救荒野豌豆、春巢菜、普通苕子、野菜豆、黄藤子、苕子、肥田草、薇菜、箭筈豌豆、马豆草、肥田草麦豆藤
味性:甘辛,寒。
归经:心;肝;脾经。
主治:清热利湿,和血祛瘀。治黄疸,浮肿,疟疾,鼻衄,心悸,梦遗,月经不调。大巢菜
别名:臭根、野地骨、土地骨皮、淡婆婆、山漆、地骨皮、假青根、路边青、羊咪青、大叶地骨皮、臭婆根、土骨皮
味性:苦;寒。
归经:心;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治乙脑,流脑,感冒高热,头痛,肠炎,痢疾,黄疸,齿痛,鼻衄,咽喉肿痛。大青根
别名:凤尾金星、七星剑、旋鸡尾、排骨草、七星凤尾、一包针、龙眼草、七星草、金鸡尾、七星凤尾草、饍鸡尾、石扁担、凤尾草、骨牌草、连天草、连贴草、石韦、掘不尽、大经刀草、金星剑、大号七星剑、牛舌草、华星蕨、疏鳞星蕨、大号石韦、岩剑、岩刀、岩带、剑刀草、大号石剑、拉舌狗、石刀青、锦鸡尾
味性:苦;寒。
归经:肝;脾;心;肺经。
主治: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主热淋;小便不利;赤白带下;痢疾;黄疸;咳血;衄血;痔疮出血;瘰疬结核;痈肿疮毒;毒蛇咬伤;风湿疼痛;跌打骨折。大叶骨牌草
别名:红根、大红袍、血参根、血山根、红丹参、紫丹参、亦参、木羊乳、逐马、山参、紫党参、山红萝卜、活血根、靠山红、红参、烧酒壶根、野苏子根、山苏子根、蜜罐头、朵朵花根、蜂糖罐、郄蝉草、赤参;木羊乳、奔马草、精选酒壶根
味性:苦,微寒。
归经:归心、肝经。
主治: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丹参(图)
- 《全国中草药汇编》丹参
- 《中药大辞典》丹参
- 《中华本草》丹参
- 《本草纲目》丹参
- 《本草备要》丹参
- 《本草便读》丹参
- 《本草乘雅半偈》丹参
- 《本草崇原》丹参
- 《本草从新》丹参
- 《本草撮要》丹参
- 《本草分经》丹参
- 《本草分经》丹参
- 《本草害利》丹参
- 《本草经解》丹参
- 《本草经集注》丹参
- 《本草蒙筌》丹参
- 《本草求真》丹参
- 《本草图经》丹参
- 《本草新编》丹参
- 《本草易读》丹参
- 《本草择要纲目》丹参
- 《本经逢原》丹参
- 《得配本草》丹参
- 《滇南本草》丹参
- 《雷公炮制药性解》丹参
- 《名医别录》丹参
- 《神农本草经》丹参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丹参
- 《中药炮制》丹参
- 《吴普本草》丹参
- 《新修本草》丹参
- 《药笼小品》丹参
- 《玉楸药解》丹参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丹参
- 《证类本草》丹参
- 《中药学》丹参
- 《千金翼方》丹参
- 《外科全生集》丹参
- 《冯氏锦囊秘录》丹参
- 《顾松园医镜》丹参
- 《医学入门》丹参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碎骨子、山鸡米、金鸡米、迷身草、竹叶门冬青、竹叶麦冬、金竹叶、长竹叶、山冬、地竹、野麦冬、淡竹米、林下竹、土麦冬
味性:甘淡,寒。
归经:归心、胃、小肠经。
主治:清热除烦,利尿。用于热病烦渴,小便赤涩淋痛,口舌生疮。淡竹叶(图)
别名:秧草、水灯心、野席草、龙须草、灯草、水葱、虎须草、赤须、灯心、碧玉草、铁灯心、猪矢草、洋牌洞、灯芯草、虎酒草、曲屎草、老虎须
味性:甘淡,寒。
归经:归心、肺、小肠经。
主治:清心火,利小便。用于心烦失眠,尿少涩痛,口舌生疮。灯心草(图)
别名:地黄、野地黄、酒壶花、山烟根
味性:鲜地黄:甘、苦,寒;生地黄:甘,寒。
归经:归心、肝、肾经。
主治: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地黄(图)
别名:丹参、小丹参、紫丹参、小红参、小红草乌、小红丹参、山槟榔、云南丹参、石山丹参
味性:味微苦;微甘;性微寒。
归经:心;肝经。
主治:活血祛瘀;凉血止血;养心安神;解毒消肿。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腹痛;胸痹绞痛;关节痛;疝痛;崩漏;吐血;衄血;咳血;血虚肢麻;失眠;健忘;惊悸;怔忡;乳痈;疮肿;跌打瘀肿。滇丹参
别名:鸡脚草、金鸡尾、井口边草、井边凤尾、井栏草、凤尾蕨、五指草、小金星风尾、铁脚鸡、山鸡尾、井茜、井阑草、石长生、凤凰草、井边茜、旋鸡头、阉鸡尾、野鸡尾、青蕨、百脚草、龙须草、腊肾草、百脚鸡、金鸡爪、井口鸡胶舌、井栏茜、小叶凤尾草、小风尾、小金星凤尾、小凤尾、小金星凤尾草、乌脚鸡、线鸡尾、双凤尾、小凤尾草、九把连环剑、鸡爪莲、背阴草
味性:淡;微苦;寒。
归经:大肠;心;肝经。
主治: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消肿解毒。治黄疸型肝炎,肠炎,菌痢,淋浊,带下,吐血,衄血,便血,尿血,扁桃体炎,腮腺炎,痈肿疮毒,湿疹。凤尾草
别名:火烧草、火焰草、佛指甲、半支连、狗牙半支、铁指甲、禾雀舌、禾雀蜊、万年草、午时花、小叶刀掀草、金枪药、狗牙瓣、小佛指甲、尖叶佛甲草、枉开口、鼠牙半枝莲、猪牙齿、土三七、养鸡草、龙水草、回生草、尖叶佛甲单、关叶小石指甲
味性:甘,寒。
归经:心;肺;肝;脾经。
主治:清热,消肿,解毒。治咽喉肿痛,痈肿,疔疮,丹毒,烫伤,蛇咬伤,黄疸,痢疾。佛甲草(图)
别名:花上花、大红花、土红花、大红牡丹花、吊钟花、吊丝红花、木花、朋红、公鸡花、佛桑花、贼头花、紫花兰、状元红
味性:甘,寒。
归经:心;肺;肝;脾经。
主治:清肺,化痰,凉血,解毒。治痰火咳嗽,鼻衄,痢疾,赤白浊,痈肿,毒疮。扶桑花
别名:鸡爪三七、五爪三七、鸡脚三七、土三七、假川连、青背天葵、五爪田七、小灯笼草、大还魂、高凉菜
味性:甘苦,寒。
归经:心;肝;肺经。
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止血。治疮疡脓肿,跌打损伤,创伤出血,烫伤,湿疹。伽蓝菜
别名:猪肝菜、羊肝菜、青蛇仔、野青仔、小青、六角英、路边青、土羚羊、金龙棒、青蛇、麦穗红、野辣椒、假米针、紫燕草、假红蓝、九头狮子草、天青菜、大青
味性:苦,寒。
归经:归心;肝;肺经。
主治:清热,凉血,利尿,解毒。治热病斑疹,便血,溺血,小便不利,肿毒疔疮。狗肝菜
别名:黄藤、黄连藤、黄肚木通、黄胆榄、大黄藤、钩影、黄丁课、问更梅
味性:苦,寒。
归经:心;肺;大肠经。
主治:清热利湿;泻火解毒。主肠炎;菌痢;黄疸;疟疾;疖肿;湿疹;阴道炎;支气管炎;百日咳;扁桃体炎;眼结膜炎。古山龙
别名:木通马兜铃、东北木通、马木通、万年藤、苦木通、木通、桤木香
味性:苦,寒。
归经:心;小肠;膀胱经。
主治:清心火,利小便,通经下乳。用于口舌生疮,心烦尿赤,水肿,热淋涩痛,白带,经闭乳少,湿热痹痛。关木通
别名:龟板、乌龟壳、乌龟板、下甲、血板、烫板
味性:咸、甘,微寒。
归经:归肝、肾、心经。
主治:滋阴潜阳,益肾强骨,养血补心。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头晕目眩,虚风内动,筋骨痿软,心虚健忘。龟甲(图)
别名:虎灯笼、白灯笼、苦灯笼、红灯笼、红羊米青、红花路边青、夜鬼灯笼、土羚羊、岗灯笼、红羊精、苦丁茶、鬼点火
味性:微苦甘;寒。
归经:心;肺经。
主治:清热止咳;解毒消肿。主肺痨咳嗽;骨蒸潮热;咽喉肿痛;跌打损伤;疖肿疔疮。鬼灯笼
别名:感应草、喝呼草、知羞草、怕丑草、怕羞草、望江南、惧内草
味性:甘,寒。
归经:心;肝;胃;大肠经。
主治:清热,安神,消积,解毒。治肠炎,胃炎,失眠,小儿疳积,目热肿痛,深部脓肿,带状疱疹。含羞草
别名:红石膏、方解石、凝水石、白水石、凌水石、盐精、水石、冰石、鹊石、盐精石、泥精、盐枕、盐根
味性:辛咸;寒。
归经:心;胃;肾经。
主治: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用于发热烦渴,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痛;外用治烧烫伤。寒水石
别名:红花鸡距草、紫花荷花牡丹、地锦苗、紫花荷包牡丹、七寸高、三月烂、飞菜、鹿耳草、大羊不吃
味性:苦,寒。
归经:心;肝;胃经。
主治:活血止痛;清热解毒。主腹痛泄泻;跌打损伤;痈疮肿毒;目赤肿痛;胃痛。护心胆
别名:地黄瓜、青地黄瓜、烙铁草、犁头草、白花地下、宝剑草、长萼堇菜、翁域、犁嘴草、剪刀菜、紫花地丁、尼泊尔堇莱
味性:辛微苦,寒。
归经:大肠;心;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消肿。治肠痈,疔疮,红肿疮毒,黄疸,淋浊,目亦生翳。铧头草
别名:淮木通、青木香、淮通马兜铃、理防己、木防已、岩见悉
味性:苦,寒。
归经:心;肾;膀胱;小肠经。
主治:清热利湿;祛风止痛。主泻痢腹痛;湿热身肿;小便赤涩;尿血;风湿热痹;痈肿恶疮;湿疹;毒蛇咬伤。淮通
别名:云连、雅连、川连、味连、鸡爪连、王连、灾连、支连
味性:苦;寒。
归经:心;肝;胃;大肠经。
主治:泻火,燥湿,解毒,杀虫。治时行热毒,伤寒,热盛心烦,痞满呕逆,菌痢,热泻腹痛,肺结按,吐、衄、下血,消渴,疳积,蛔虫病,百日咳,咽喉肿痛,火眼,口疮,痈疽疮毒,湿疹,汤火烫伤。黄连(图)
- 《中国药典》黄连
- 《中药大辞典》黄连
- 《中华本草》黄连
- 《外治方》黄连
- 《本草纲目》黄连
- 《本草备要》黄连
- 《本草便读》黄连
- 《本草乘雅半偈》黄连
- 《本草崇原》黄连
- 《本草从新》黄连
- 《本草撮要》黄连
- 《本草分经》黄连
- 《本草分经》黄连
- 《本草分经》黄连
- 《本草分经》黄连
- 《本草害利》黄连
- 《本草经解》黄连
- 《本草经集注》黄连
- 《本草蒙筌》黄连
- 《本草求真》黄连
- 《本草思辨录》黄连
- 《本草图经》黄连
- 《本草新编》黄连
- 《本草衍义》黄连
- 《本草易读》黄连
- 《本草择要纲目》黄连
- 《本经逢原》黄连
- 《长沙药解》黄连
- 《雷公炮炙论》黄连
- 《雷公炮制药性解》黄连
- 《名医别录》黄连
- 《神农本草经》黄连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黄连
- 《中药炮制》黄连
- 《汤液本草》黄连
- 《吴普本草》黄连
- 《新修本草》黄连
- 《药鉴》黄连
- 《药笼小品》黄连
- 《药征》黄连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黄连
- 《证类本草》黄连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黄连
- 《中药学》黄连
- 《千金翼方》黄连
- 《外科全生集》黄连
- 《医学衷中参西录》黄连
- 《顾松园医镜》黄连
- 《医学入门》黄连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山茶根、黄芩茶、土金茶根、腐肠、黄文、虹胜、经芩、印头、内虚、空肠、元芩、妒妇、子芩、宿芩、条芩、黄金条根
味性:苦,寒。
归经:入心、肺、胆、大肠经。
主治: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热淋,吐、衄、崩、漏,目赤肿痛,胎动不安,痈肿疔疮。黄芩(图)
- 《中国药典》黄芩
- 《中药大辞典》黄芩
- 《中华本草》黄芩
- 《本草纲目》黄芩
- 《本草备要》黄芩
- 《本草便读》黄芩
- 《本草乘雅半偈》黄芩
- 《本草崇原》黄芩
- 《本草从新》黄芩
- 《本草撮要》黄芩
- 《本草分经》黄芩
- 《本草分经》黄芩
- 《本草分经》黄芩
- 《本草分经》黄芩
- 《本草分经》黄芩
- 《本草分经》黄芩
- 《本草害利》黄芩
- 《本草害利》黄芩
- 《本草害利》黄芩
- 《本草经解》黄芩
- 《本草经集注》黄芩
- 《本草蒙筌》黄芩
- 《本草求真》黄芩
- 《本草思辨录》黄芩
- 《本草图经》黄芩
- 《本草新编》黄芩
- 《本草易读》黄芩
- 《本草择要纲目》黄芩
- 《本经逢原》黄芩
- 《长沙药解》黄芩
- 《得配本草》黄芩
- 《滇南本草》黄芩
- 《雷公炮制药性解》黄芩
- 《名医别录》黄芩
- 《神农本草经》黄芩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黄芩
- 《中药炮制》黄芩
- 《汤液本草》黄芩
- 《吴普本草》黄芩
- 《新修本草》黄芩
- 《药鉴》黄芩
- 《药笼小品》黄芩
- 《药性切用》黄芩
- 《药征》黄芩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黄芩
- 《证类本草》黄芩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黄芩
- 《中药学》黄芩
- 《千金翼方》黄芩
- 《外科全生集》黄芩
- 《冯氏锦囊秘录》黄芩
- 《医学衷中参西录》黄芩
- 《顾松园医镜》黄芩
- 《医学入门》黄芩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土黄连、藤黄连、黄连藤、伸筋蘑、山大王、大黄藤、伸筋藤、天仙藤、金锁匙
味性:苦;性寒。
归经:心;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利尿,通便。治饮食中毒,热郁便秘,痢疾,传染性肝炎,疮痈,赤眼,咽喉肿痛。黄藤
别名:霸王鞭、阿黎树、羊不揩、龙骨刺、火虹、火巷、美泽大戟、杨丫、金刚树、纯阳草、千年剑、火焰、臭松、苔哥刺、美泽大截、小青龙、紫木通、百步回阳、圆金刚、龙骨树、羊不挨
味性:苦,寒。
归经:心;大肠经。
主治:消肿,通便,杀虫.治臌胀,急性胃肠炎,肿毒,疥癞。火秧竻
别名:红花夹竹桃、柳叶桃、拘那夷、拘孥儿、棋那卫、叫出冬、水甘草、九节肿、大节肿、白羊桃、拘拏儿、枸那、桃叶桃、枸那异、状元竹、柳竹桃、柳条花、三季红、三李白、洋桃、柳叶树、洋桃梅、四季红、红羊皮
味性:苦,寒。
归经:心经。
主治:强心利尿,祛痰杀虫。用于心力衰竭,癫痫;外用治甲沟炎,斑秃,杀蝇。夹竹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