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味的寒性中药列表
|
|
- (鱼彭)鱼脑
- (鱼彭)鱼鳃
- 八节毛
- 白背三七茎叶
- 白暨豚
- 白薇
- 蚌粉
- 蚌肉
- 壁虎
- 变蛋
- 鳖甲胶
- 鳖卵
- 糙壳菱蟹
- 车螯
- 砗磲
- 砗磲肉
- 陈冬菜卤汁
- 陈芥菜卤汁
- 蛏肉
- 鸱鸺
- 磁石
- 刺海松
- 粗黄草
- 粗皮蛙
- 大避债蛾
- 大青盐
- 大叶藻
- 淡秋石
- 地龙
- 丁蛎
- 东北鼢鼠
- 东风螺
- 冬菇
- 对节叶
- 对节叶根
- 峨屏草
- 鹅
- 鹅肠菜
- 方蟹
- 风化硝
- 浮海石
- 浮石
- 干苔
- 蛤壳
- 蛤蜊
- 蛤蜊粉
- 蛤仔
- 狗母鱼
- 构菌
- 光裸星虫
- 龟甲
- 龟血
- 海柏
- 海雹菜
- 海带
- 海带根
- 海粉
- 海浮石
- 海龟胶
- 海决明
- 海萝
- 海螺壳
- 海茜
- 海蚯蚓
- 海石鳖
- 海鹞鱼尾刺
- 海月壳
- 海蕴
- 海藻
- 寒水石
- 河蚌
- 河乌
- 猴枣
- 胡桐泪
- 黄矾
- 黄河裸裂尻鱼
- 黄羊角
- 鸡毛菜
- 江蓠
- 姜石
- 酱
- 礁膜
- 角叉菜
- 金钗石斛
- 金精石
- 金鱼
- 锦葵
- 锯齿溪蟹
- 糠谷老
- 昆布
- 蛞蝓
- 李根皮
- 鲤鱼齿
- 鲤鱼鳞
- 蛎菜
- 羚羊角
- 蝼蛄
- 鸬鹚肉
- 卤碱
- 鹿角菜
- 下一页


别名:白马尾、葞、春草、芒草、白微、白幕、薇草、骨美、龙胆白薇、白龙须、山烟根子、拉瓜瓢、白马薇、巴子根、金金甲根、老君须、老虎瓢根、婆婆针线包、东白微
味性:苦咸,寒。
归经:肺;胃;肝。
主治:清热,凉血。治阴虚内热,风温灼热多眠,肺热咳血,温疟,瘅疟,产后虚烦血厥,热淋,血淋,风湿痛,瘰疬。白薇(图)
- 《中国药典》白薇
- 《中药大辞典》白薇
- 《中华本草》白薇
- 《本草纲目》白薇
- 《本草备要》白薇
- 《本草便读》白薇
- 《本草乘雅半偈》白薇
- 《本草崇原》白薇
- 《本草从新》白薇
- 《本草撮要》白薇
- 《本草分经》白薇
- 《本草分经》白薇
- 《本草经集注》白薇
- 《本草蒙筌》白薇
- 《本草求真》白薇
- 《本草图经》白薇
- 《本草新编》白薇
- 《本草易读》白薇
- 《本经逢原》白薇
- 《长沙药解》白薇
- 《得配本草》白薇
- 《雷公炮炙论》白薇
- 《雷公炮制药性解》白薇
- 《名医别录》白薇
- 《神农本草经》白薇
- 《中药炮制》白薇
- 《汤液本草》白薇
- 《吴普本草》白薇
- 《新修本草》白薇
- 《药笼小品》白薇
- 《药性切用》白薇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白薇
- 《证类本草》白薇
- 《中药学》白薇
- 《千金翼方》白薇
- 《冯氏锦囊秘录》白薇
- 《顾松园医镜》白薇
- 《医学入门》白薇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怪鸱、钩鵅、大头鹰、角鸱、毂辘鹰、鵋鶀、呼咵鹰、夜食鹰、猫头鹰、鬼鸠、夜猫子、横虎、恨狐、老兔、鸱旧、旧留、老菟、夜猫
味性:味酸;微咸;性寒。
归经:心;肝经。
主治:滋阴补虚;截疟。主肺结核;风虚眩晕;疟疾。鸱鸺




别名:吸铁石、活磁石、灵磁石、磁铁石、玄石、磁君、慈石、处石、元武石、吸针石、熁石、摄石、铁石、戏铁石、延年沙、续未石、拾针、绿秋、伏石母、玄武石、帝流浆、席流浆、瓷石、熁铁石、雄磁石
味性:咸,寒。
归经:肾;肝;肺经。
主治:潜阳纳气,镇惊安神。治头目眩晕,耳鸣耳聋,虚喘,惊痫,怔忡。磁石(图)
- 《中国药典》磁石
- 《中药大辞典》磁石
-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磁石
- 《本草备要》磁石
- 《本草便读》磁石
- 《本草乘雅半偈》磁石
- 《本草撮要》磁石
- 《本草分经》磁石
- 《本草分经》磁石
- 《本草经解》磁石
- 《本草经集注》磁石
- 《本草蒙筌》磁石
- 《本草求真》磁石
- 《本草图经》磁石
- 《本草新编》磁石
- 《本草衍义》磁石
- 《本草易读》磁石
- 《本经逢原》磁石
- 《得配本草》磁石
- 《雷公炮炙论》磁石
- 《雷公炮制药性解》磁石
- 《名医别录》磁石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磁石
- 《中药炮制》磁石
- 《吴普本草》磁石
- 《新修本草》磁石
- 《药笼小品》磁石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磁石
- 《证类本草》磁石
- 《中药学》磁石
- 《千金翼方》磁石
- 《冯氏锦囊秘录》磁石
- 《顾松园医镜》磁石
- 《医学入门》磁石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蚯蚓、蛐蟮、曲虫、土蟺、赤虫、螼、螾、丘螾、蜿蟺、引无、附蚓、寒蚓、曲蟺、曲蟮、土龙、地龙子、虫蟮
味性:咸,寒。
归经:归肝;脾;膀胱经。
主治: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用于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关节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肺热喘咳,尿少水肿,高血压。地龙(图)

别名:家鹅
味性:鹅血:咸,平;鹅胆:苦,寒。
主治:鹅血:解毒。主治晚期血吸虫病。生鹅血半杯,加少许热黄酒饭后服,每日1~2次。此方连续服用,有改善体征,消除腹水,缩小肝脾之效;对血吸虫病,侏儒症,有促使发育之功。治噎嗝反胃:饭后服生鹅血,服法同上。;鹅胆:解热,止咳,消疮痔。主治慢性气管炎,咳嗽气喘。鹅胆每次吞服1个,每日2次(“鹅去氢胆酸”可治慢性气管炎)。;鹅脂:治手足皲裂。外用涂擦患部,每日2~3次。;鹅涎:治骨刺鲠喉。鹅(图)
别名:中华绒螯蟹、河蟹、淡水蟹、螃蟹、真蟹、毛蟹、清水蟹、蟛蜞、小石蟹
味性:咸,寒。
主治:破血,痛经。主治堕胎,慢性肾炎,产后血闭,妇女闭经。尚可治神经性牙痛,风火牙痛,扭伤,腰痛,子宫下垂等。方蟹

别名:龟板、乌龟壳、乌龟板、下甲、血板、烫板
味性:咸、甘,微寒。
归经:归肝、肾、心经。
主治:滋阴潜阳,益肾强骨,养血补心。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头晕目眩,虚风内动,筋骨痿软,心虚健忘。龟甲(图)
别名:鹿角菜、鹿角、猴葵、纶、赤菜、牛毛菜、毛毛菜、红菜、胶菜、红毛菜、石花菜
味性:咸;寒。
归经:肺;脾;大肠经。
主治:清热;消食;祛风除湿;软坚化痰。主劳热;骨蒸;泄泻;痢疾;风湿痹痛;咳嗽;瘿瘤;痔疾。海萝




别名:蒋、落首、海萝、藫、乌菜、海带花、海藻菜
味性:苦咸,寒。
归经:归肝、胃、肾经。
主治:软坚散结,消痰,利水。用于瘿瘤,瘰疬、睾丸肿痛,痰饮水肿。海藻(图)
- 《中国药典》海藻
- 《中药大辞典》海藻
-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海藻
- 《本草纲目》海藻
- 《本草备要》海藻
- 《本草便读》海藻
- 《本草乘雅半偈》海藻
- 《本草崇原》海藻
- 《本草从新》海藻
- 《本草分经》海藻
- 《本草经集注》海藻
- 《本草蒙筌》海藻
- 《本草求真》海藻
- 《本草图经》海藻
- 《本草新编》海藻
- 《本草易读》海藻
- 《本草择要纲目》海藻
- 《本经逢原》海藻
- 《长沙药解》海藻
- 《得配本草》海藻
- 《海药本草》海藻
- 《雷公炮炙论》海藻
- 《名医别录》海藻
- 《神农本草经》海藻
- 《食疗本草》海藻
- 《中药炮制》海藻
- 《汤液本草》海藻
- 《吴普本草》海藻
- 《新修本草》海藻
- 《药鉴》海藻
- 《药笼小品》海藻
- 《药性切用》海藻
- 《药征续编》海藻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海藻
- 《证类本草》海藻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海藻
- 《中药学》海藻
- 《千金翼方》海藻
- 《冯氏锦囊秘录》海藻
- 《顾松园医镜》海藻
- 《医学入门》海藻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红石膏、方解石、凝水石、白水石、凌水石、盐精、水石、冰石、鹊石、盐精石、泥精、盐枕、盐根
味性:辛咸;寒。
归经:心;胃;肾经。
主治: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用于发热烦渴,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痛;外用治烧烫伤。寒水石
别名:糠古老、看谷老、老谷穗、枪谷老、老枪谷、枪谷、鎗谷、鎗谷老、老鎗谷、粟奴、禾指梗霉、粟白发菌、粟白发、谷子白发
味性:咸,寒。
归经:大肠;脾;肾;膀胱经。
主治:清湿热,利小便。用于尿路感染,浮肿,小便不利。糠谷老

别名:鼻涕虫、大蛞蝓、黄蛞蝓、野蛞蝓、双线粘液蛞蝓、陵蠡、土蜗、附蜗、蜒蚰、托胎虫、蛞蜗、蜒蚰螺
味性:味咸;性寒。
归经:归肝;肺;大肠经。
主治:疏风,镇静,固脱,解毒。主治热疮肿毒,支气管喘息,痔疮肿毒,脱肛等。蛞蝓(图)


别名:高鼻羚羊、泠角
味性:咸,寒。
归经:肝;心经。
主治:平肝熄风,清热镇惊,解毒。治热病神昏痉默,谵语发狂;头痛眩晕,惊痫搐搦,目赤翳膜。羚羊角(图)
- 《中国药典》羚羊角
- 《中药大辞典》羚羊角
- 《中华本草》羚羊角
- 《本草备要》羚羊角
- 《本草便读》羚羊角
- 《本草乘雅半偈》羚羊角
- 《本草崇原》羚羊角
- 《本草从新》羚羊角
- 《本草撮要》羚羊角
- 《本草分经》羚羊角
- 《本草分经》羚羊角
- 《本草分经》羚羊角
- 《本草害利》羚羊角
- 《本草经解》羚羊角
- 《本草经集注》羚羊角
- 《本草蒙筌》羚羊角
- 《本草求真》羚羊角
- 《本草图经》羚羊角
- 《本草新编》羚羊角
- 《本草衍义》羚羊角
- 《本草易读》羚羊角
- 《本草择要纲目》羚羊角
- 《雷公炮炙论》羚羊角
- 《神农本草经》羚羊角
- 《新修本草》羚羊角
- 《药性切用》羚羊角
- 《玉楸药解》羚羊角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羚羊角
- 《证类本草》羚羊角
- 《中药学》羚羊角
- 《千金翼方》羚羊角
- 《冯氏锦囊秘录》羚羊角
- 《医学衷中参西录》羚羊角
- 《顾松园医镜》羚羊角
- 《医学入门》羚羊角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拉拉蛄、土狗、梧鼠、蝼蝈、螜、天蝼、蟪蛄、蝼窒、蟓蛉、杜狗、蛞蝼、炙鼠、津姑、蝼蜮、硕鼠、蜗蛄、地狗、拉拉古、土狗崽、地牯牛、拉拉狗、拉蛄、蝚、蟪姑、仙姑、石鼠、蛄
味性:咸,寒。
归经:入胃、膀胱经。
主治:利水消肿。用于水肿、腹水、小便不利等症。蝼蛄(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