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枣
猴枣 Hóu Zǎo | |
---|---|
别名 | 猴子枣、羊肠枣、猴丹、申枣 |
功效作用 | 消痰镇惊,清热解毒。治痰热喘嗽,小儿惊痫,瘰疬痰核。 |
英文名 | Bezoar from Monkey, Rhesus Macaque Bezoar |
始载于 | 《药物出产辨》 |
毒性 | 无毒 |
归经 | 心经、肺经、肝经 |
药性 | 寒 |
药味 | 苦、咸 |
猴枣为猴科动物猕猴等内脏的结石。椭圆形,略似小枣,大者如鸡蛋,小者如黄豆,一般如莲子大。表面青铜色或绿黑色,平滑而有光泽。质地硬而脆,击之易碎,端面灰黄色,有层次,中央有核。气微香,味微苦涩,嚼之有砂性。以个大、色深、质脆者为佳。产印度、马来半岛及南洋群岛等地。
目录 |
基本资料
【英文名】Rhesus Macaque Bezoar【来 源】为猴科动物猕猴等内脏的结石。
【主 治】治痰热喘嗽,小儿惊痫,瘰疬痰核。
【性味归经】辛、温①《中国医学大辞典》:"苦,寒,无毒。"②《饮片新参》: "微咸兼苦,寒平,无毒。"肺、胃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 研末,2~5分。 外用:醋摩涂。
【用药忌宜】:妊娠期禁用
【别 名】猴子枣、羊肠枣(《药物出产辨》)、猴丹(《中国医学大辞典》)、申枣(《药材资料汇编》)
【处方名】猴枣,申枣,猴枣粉。
【商品名】猴枣,印度猴枣,马来西亚猴枣。以个大均匀、有光泽、断面有层纹者为佳。
【动植物资源分布】产印度、马来半岛及南洋群岛等地。
【拉丁名】
Calculus Macacae Mulattae Macaca mulatta Zimmermann
【炮制方法】
打碎,拣去核,研极细用。
考 证
出自《药物出产辨》: "猴枣生于老猿猴之胃及肝胆间,缘猿猴常食各种山果,积年累月,其精液所结成为石者,形如枣,犹如牛之生黄,狗之生宝。故治效亦相类也。猴枣为治热痰最灵捷之圣药,功胜西黄八宝散,暨诸祛热痰药。
动物特征
1.猕猴,体形瘦小,头顶无“漩毛”,肩毛短而尾较长,约为之半。颊
部有颊囊,具5趾(指),有扁平的指甲,臀胝发达,呈红色,雌体更红。体色为呈棕灰色或棕黄色,色泽因地区、年龄不同而有异背部后半部毛呈橙黄色而有光泽;腹面淡灰色,后肢上部亦有橙色的光泽。
2.短性猴,体形较猕猴大,大者可重达15kg。四肢等长,尾很短,仅6cm左右。壮年时颜面红色,小猴随性成熟而变红,老年后裉去红色变为紫色或青黑色;头顶之毛较长,由正中向两侧分开,是与猕猴的主要区别点。
生态环境
1.栖息于石山、树林、裸岩等环境。营集群生活。
2.生活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栖息环境与猕猴相似。群居。余皆与猕猴相似。
资源分布
1.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等地和长江流域大部,青藏高原及山西、河南、河北等地亦有零星分布。
2.分布于西南及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西藏等地。
选方
治小儿惊风,痰多气急,喘声如锯,烦躁不宁:羚羊角一钱,麝香四分
,猴枣四钱,煅月石一钱,伽南香一钱,川贝母(去心)二钱,青礞石(煅成绛色,水飞)一钱,天竹黄(飞)三钱。各取净粉,除麝香、伽南香外,先将其余药粉充分和匀,研至极细,随后加入麝香、伽南香二味细粉和匀,瓶装封固。每次服一至二分,日服一至二次,用温开水送服。(《上海市中药成药制剂规范》猴枣散)
生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1)印度猴枣多呈椭圆形或长圆形,大小不一。表面青黑色或暗黄色,平滑有光泽。质硬而脆,击之易碎,断面有层纹,易层层剥离,断面灰绿色,粗糙,无光泽。中心部位有空洞或可见果核、石子、树枝等异物。微有香气,味微苦。
(2)马来西亚猴枣,多呈长圆形,体较大,长3-4cm,直径1.8-2.2cm。表面暗黄色或呈灰黑色相间的环纹,平滑,有光泽,中心部位无空洞。
(3)国产猴枣,呈椭圆形、扁圆形,大小不一。表面青灰色、黑褐色或暗灰色,有光泽。质松脆,击之易碎,断面可见同心环层纹,中心部位常有柴梗、石子、豆衣等异物。
显微鉴别,取样品粉末少许,置小试管中,直火加热,收集升华物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黄色针柱状结晶。
理化鉴别
(1)取样品粉末少许,置小试管中,加硝酸数滴,稍后即显红色,加热后,红色消失,呈淡黄色。
(2)取样品粉末少许,置小试管中,加10%氢氧化钠溶液少许,溶液即显绿褐色,放置数小时后,可见黄色针状结晶析出。
(3)取样品粉末少许,置紫外光灯下观察,呈蓝绿色或红绿色荧光。
(4)取本品粉末少许,加甲醇适量浸渍,浸出液用岛津UV-200型紫外光谱仪进行扫描,在波长356nm处有最大吸收峰。
原形态
基本资料
中文名称:猕猴
拉丁学名:Macacamulatta
俗名:恒河猴,广西猴,猴子,马骝,黄猴,沐猴,猢猴
英文名:RhesusMacaque
商品名:骨,肉,脑,猕猴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级别:二级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未列入
濒危等级:渐危
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I
生态环境:热带、亚热带及暖温带阔叶林
致危因素:作为害兽被捕猎,因为贸易被捕猎,栖息地破坏,作为医药成分被捕猎,作为食物被捕猎
保护措施:迁地保护
食性:植物
分类地位:动物界Fauna→脊索动物门CHORDATA→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哺乳纲Mammalia→真兽亚纲Tberia→灵长目Primates→类人猿亚目Anthropoidea→猴科Cercopithecidae→猕猴属Macaca→猕猴Macacamulatta
形态特征
猕猴是我国常见的一种猴类,体长51~63厘米,尾长20~32厘米。体重4~12千克左右。头部呈棕色,背上部棕灰或棕黄色,下部橙黄或橙红色,腹面淡灰黄色。鼻孔向下,具颊囊。臀部的胼胝明显。
鉴别特征
最常见的一种猴。个体稍小,颜面瘦削,头顶没有向四周辐射的漩毛,额略突,肩毛较短,尾较长,约为体长之半。四肢均具5指(趾),有扁平的指甲。其身上大部分毛色为灰黄色灰褐色,腰部以下为橙黄色,有光泽,胸腹部的腿部的灰色较浓。不同地区和个体间体色往往有差异。面部、两耳多为肉色,臀胝发达,多为红色肉红色,雌猴色更赤,眉骨高,眼窝深,有两颊囊,雄猴身长55~62cm,尾长22~24cm,体重8~12kg,雌猴身长40~47cm,尾长工8~22cm,体重4~7kg。
种群保护
概述
中国是猕猴资源的富产国,60%以上的省(区)都有出产,虽然分布不均、分
布区不连续,但分布面积仍相当广。据近年来各地对猕猴资源不完全的估算统计综合,目前中国的猕猴数量约20万只左右。其中主要产区之一的广东省约1万只;广西约3-5万只;贵州约3-5万只;云南约5-6万只;其它地区共约3-4万只。从一些地区的调查结果分析,目前猕猴资源最多仅及四五十年前的20-30%。以广东、广西、湖南、福建、河南等地的猴源下降最甚,许多地区甚至连猴迹都断绝多年了。
在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兽类》中被列为易危种。
致危因素:乱捕滥猎是猕猴致危的主要因素。50年代我国不少产猴区,猴子数量多,固而出现猴子下山糟蹋农作物的猴害。群众为保护庄稼,千方百计组织捕杀,有关部门大量组织收购并出口,导致弥猴资源遭到致命的破坏。此后,虽原则上控制在仅限人工饲养繁殖的后代,方可出口,但年出口量仍然可观。1983-1992年中的7年间,国际濒危物种公约的进出口年度报告数字表明,一些发达国家从我国进口的猕猴大约为8000只,平均每年约1000多只。
生活习性
生境:多栖息在石山峭壁、溪旁沟谷和江河岸边的密林中或疏林岩山上,
属群居性动物,一般都有十数头或数十头集群生活,猴群大小与栖息地环境优劣而有别。繁殖和缺食季节,往往集群大些,故活动范围也较大。生活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山林区或石山上,毛长能耐寒。
食性:以树叶、嫩枝、野菜等为食,也吃小鸟、鸟蛋、各种昆虫,甚至蚯蚓、蚂蚁。采食野果贪婪嗜争,边采边丢,只食甜熟果子,未熟果却丢弃,故猴群过处往往遍地断枝弃果,因而对野果的可利用程度较低,必然要扩大觅食范围,活动时间也往往较长。
习性:善于攀援跳跃,会游泳和模仿人的动作,有喜怒哀乐的表现。集群生活,群居,一般30~50只为一群,大群可达200只左右。猴群大小与栖息地环境优劣而有别,一般都有十数头或数十头。繁殖和缺食季节,往往集群大些,故活动范围也较大。
繁殖:一般于11月至12月发情。次年3月至6月产仔,或3年生2胎,每胎产一仔,妊娠期平均为5个月左右。雌猴2.5-3岁性成熟,雄猴4-5岁性成熟,但最早于6-7岁参与交配。哺乳期约4个月。在饲养条件下寿命长达25~30年。
研究价值
其适应性强,容易驯养繁殖,生理上与人类较接近,因此是生物学、心理学
、医学等多种学科研究工作中比较理想的试验动物。
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宣布,他们成功破译出了猕猴的基因组,这是继人类和黑猩猩之后,科学家破译出的第三种灵长类动物基因组。出版的《科学》杂志将这一成果作为封面文章。这个名为“猕猴基因组测序和分析联合体”的国际科研小组由来自35个机构的170多名科学家组成,他们在论文介绍中说,测序结果表明,猕猴的基因与黑猩猩及人类的基因相似度约为97.5%,而黑猩猩和人类的基因相似度则更高,二者共有的基因达99%。
猕猴是一种相对古老的灵长类动物,测序小组说,测序猕猴基因组将提供一个独特视角,帮助人类更好地理解灵长类的进化路径。如果说黑猩猩是人类“近亲”的话,猕猴可以算是人类的“远戚”,它和我们的祖先在大约2500万年前“分道扬镳”。测序小组负责人理查德.吉布斯说:“因为猕猴比黑猩猩在进化上离我们更远,所以现在三种灵长类基因组相对比,更具研究价值。”
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