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入胃经的中药列表
归入胃经的中药材列表。胃经指的是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主治肠胃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某些病症和咽喉、头面、口、牙、鼻等器官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归经,指药物对于人体某些脏腑、经络有着特殊的作用。
|
归入胃经的中药列表
- 八角枫花
- 八仙过海
- 八月札
- 巴豆
- 巴豆霜
- 芭蕉根
- 芭蕉花
- 芭蕉油
- 霸王根
- 白扁豆
- 白附子
- 白骨走马
- 白花射干
- 白僵蚕
- 白芥子
- 白苣
- 白辣蓼
- 白蓝翠雀花
- 白蔹
- 白粱米
- 白螺蛳壳
- 白茅根
- 白牛胆
- 白千层油
- 白山苔
- 白首乌
- 白术
- 白头翁
- 白头翁茎叶
- 白薇
- 白鲜皮
- 白线薯
- 白英
- 白颖苔草
- 白鱼
- 白芷
- 百草霜
- 百舌鸟
- 百药煎
- 败酱草
- 斑蝥
- 板蓝根
- 半夏
- 瓣蕊唐松草
- 榜嘎
- 蚌粉
- 鸨肉
- 报春花
- 豹皮樟
- 北豆根
- 北鹤虱
- 北沙参
- 荸荠
- 笔筒草
- 荜茇
- 荜茇根
- 萆薢
- 辟汗草
- 扁豆
- 扁豆花
- 扁豆叶
- 扁秆藨草
- 变异鳞毛蕨
- 藨草
- 槟榔
- 槟榔花
- 冰
- 菠菜
- 博落回
- 菜头肾
- 参须
- 蚕豆
- 蚕豆壳
- 蚕沙
- 蚕蛹
- 穇子
- 苍术
- 苍蝇草
- 藏茴香
- 藏羚角
- 藏青果
- 藏鮡骨
- 草豆蔻
- 草果
- 草果药
- 草灵芝
- 茶膏
- 茶叶
- 茶油粑
- 豺皮樟
- 豺肉
- 蟾头
- 鲳鱼
- 长萼猪屎豆
- 长果荜茇
- 长石
- 长尾复叶耳蕨
- 沉香
- 陈仓米
- 柽柳
- 下一页


别名:燕蓄子、畜蓄子、拿子、桴棪子、覆子、木通子、八月瓜、八月炸、野毛蛋、冷饭包、野香蕉、羊开口、玉支子、腊瓜、畜葍子、八月楂、压惊子、预知子、八月果、百日瓜、牵藤瓜、拉拉果、野香交
味性:甘,寒。
归经:肝;胃经。
主治:舒肝理气,活血止痛,除烦利尿。治肝胃气痛,胃热食呆,烦渴,亦白痢疾,腰痛,胁痛,疝气,窟经,子宫下坠。八月札




别名:双眼龙、大叶双眼龙、江子、猛子树、八百力、芒子、巴菽、刚子、老阳子、猛子仁、巴果、巴米、双眼虾、红子仁、豆贡、毒鱼子、銮豆、贡仔、巴仁、巴贡、药子仁、芦麻子、腊盘子、大风子、泻果
味性:辛,热。
归经:入胃、大肠经。
主治:泻寒积,通关窍,逐痰,行水,杀虫。治冷积凝滞,胸腹胀满急痛,血瘕,痰癖,泻痢,水肿,外用治喉风,喉痹,恶疮疥癣。巴豆(图)
- 《中国药典》巴豆
- 《中药大辞典》巴豆
- 《中华本草》巴豆
- 《本草纲目》巴豆
- 《本草备要》巴豆
- 《本草便读》巴豆
- 《本草乘雅半偈》巴豆
- 《本草崇原》巴豆
- 《本草从新》巴豆
- 《本草撮要》巴豆
- 《本草分经》巴豆
- 《本草经集注》巴豆
- 《本草蒙筌》巴豆
- 《本草求真》巴豆
- 《本草图经》巴豆
- 《本草易读》巴豆
- 《本草择要纲目》巴豆
- 《本经逢原》巴豆
- 《长沙药解》巴豆
- 《得配本草》巴豆
- 《雷公炮炙论》巴豆
- 《雷公炮制药性解》巴豆
- 《名医别录》巴豆
- 《神农本草经》巴豆
- 《中药炮制》巴豆
- 《汤液本草》巴豆
- 《吴普本草》巴豆
- 《新修本草》巴豆
- 《药笼小品》巴豆
- 《药征续编》巴豆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巴豆
- 《证类本草》巴豆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巴豆
- 《中药学》巴豆
- 《千金翼方》巴豆
- 《冯氏锦囊秘录》巴豆
- 《顾松园医镜》巴豆
- 《医学入门》巴豆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火镰扁豆、峨眉豆、扁豆子、茶豆、藊豆、白藊豆、南扁豆、沿篱豆、蛾眉豆、羊眼豆、凉衍豆、白藊豆子、膨皮豆、小刀豆、树豆、藤豆、眉豆
味性:甘,微温。
归经:归脾、胃经。
主治:健脾,化湿,消暑。主脾虚生湿,食少便溏,白带过多,暑湿吐泻,烦渴胸闷。白扁豆(图)



别名:禹白附子、独角莲、独脚莲、牛奶白附、鸡心白附、疔毒豆、麻芋子、雷振子、禹白附、野半夏、野慈菇
味性:辛,温。
归经:胃;肝经。
主治:祛风痰;通经络;解毒镇痛。主中风痰壅;口眼歪斜;偏头痛;破伤风;毒蛇咬伤;瘰疬结核;痈肿。白附子
- 《中国药典》白附子
- 《中华本草》白附子
- 《本草纲目》白附子
- 《本草备要》白附子
- 《本草便读》白附子
- 《本草乘雅半偈》白附子
- 《本草从新》白附子
- 《本草撮要》白附子
- 《本草分经》白附子
- 《本草经集注》白附子
- 《本草蒙筌》白附子
- 《本草求真》白附子
- 《本草新编》白附子
- 《本草易读》白附子
- 《本草择要纲目》白附子
- 《本经逢原》白附子
- 《得配本草》白附子
- 《海药本草》白附子
- 《雷公炮制药性解》白附子
- 《名医别录》白附子
- 《中药炮制》白附子
- 《汤液本草》白附子
- 《药笼小品》白附子
- 《药性切用》白附子
- 《玉楸药解》白附子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白附子
- 《证类本草》白附子
- 《中药学》白附子
- 《千金翼方》白附子
- 《冯氏锦囊秘录》白附子
- 《医学入门》白附子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山地瓜、野红薯、山葡萄秧、白根、五爪藤、昆仑、猫儿卵、鹅抱蛋、见肿消、穿山老鼠、白水罐、铁老鼠、母鸡带仔、老鼠瓜薯、山栗子、八卦牛、白浆罐、狗天天、癞痢茶、兔核、人卦牛、地老鼠、野着薯、母鸡抱蛋
味性:苦,微寒。
归经:归心、胃经。
主治: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用于痈疽发背,疔疮,瘰疠,水火烫伤。白蔹(图)




别名:丝茅草、茅草、白茅草、茅草根、茅根、兰根、茹根、地菅、地筋、兼杜、白花茅根、地节根、坚草根、甜草根、丝毛草根、寒草根、白茅菅、丝茅、万根草
味性:甘;寒。
归经:归肺、胃、膀胱经。
主治: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热病烦渴,黄疸,水肿,热淋涩痛;急性肾炎水肿。白茅根(图)

别名:毛老虎、猪耳风、大力黄、白叶菊、大麻香、毛柴胡、白面风、土蒙花、大刀药、白背风、白羊耳、华耳木、金边草、上大黄、过山香、羊耳茶、毛茶、山白芷、大力王、白羊风、白头翁、飞扬药、观音茶、羊仔耳、白面猫子骨、壮牛浪、八面风、蜡毛香、羊耳风
味性:味辛;甘;微苦;性温。
归经:入肝、肺、脾、胃诸经。
主治:祛风散寒;行气利湿;解毒消肿。主风寒感冒;咳嗽;风湿痹痛;泄痢;肝炎;乳腺炎;痔疮;湿疹;疥癣。白牛胆

别名:山东何首乌、泰山何首乌、泰山白首乌、和尚乌、隔山消、白何乌、白何首乌、隔山撬、白木香、野蕃薯、一肿三消、和平参、山花旗、张果老
味性:味苦;薇苦;性平。
归经:肝;肾;脾胃经。
主治:安神、补血。用于体虚失眠,健忘多梦,皮肤搔痒。白首乌


别名:于术、冬术、浙术、种术、山蓟、杨抱蓟、术)、山芥、天蓟、山姜、乞力伽、山精、山连、冬白术、杨枹蓟、术
味性:苦甘,温。
归经:归脾;胃经。
主治:补脾,益胃,燥湿,和中,安胎。治脾胃气弱,不思饮食,倦怠少气,虚胀,泄泻,痰饮,水肿,黄疸,湿痹,小便不利,头晕,自汗,胎气不安。白术(图)




别名:毛姑朵花、老婆子花、老公花、野丈人、胡王使者、白头公
味性:苦,寒。
归经:归胃;大肠经。
主治:清热凉血,解毒。治热毒血痢,温疟寒热,鼻衄,血痔。白头翁(图)
- 《中国药典》白头翁
- 《中药大辞典》白头翁
- 《中华本草》白头翁
- 《本草纲目》白头翁
- 《本草备要》白头翁
- 《本草便读》白头翁
- 《本草乘雅半偈》白头翁
- 《本草从新》白头翁
- 《本草撮要》白头翁
- 《本草分经》白头翁
- 《本草分经》白头翁
- 《本草经集注》白头翁
- 《本草蒙筌》白头翁
- 《本草求真》白头翁
- 《本草图经》白头翁
- 《本草新编》白头翁
- 《本草衍义》白头翁
- 《本草易读》白头翁
- 《本草择要纲目》白头翁
- 《本经逢原》白头翁
- 《长沙药解》白头翁
- 《得配本草》白头翁
- 《雷公炮制药性解》白头翁
- 《名医别录》白头翁
- 《神农本草经》白头翁
- 《中药炮制》白头翁
- 《汤液本草》白头翁
- 《吴普本草》白头翁
- 《新修本草》白头翁
- 《药笼小品》白头翁
- 《药性切用》白头翁
- 《药征》白头翁
- 《证类本草》白头翁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白头翁
- 《中药学》白头翁
- 《千金翼方》白头翁
- 《冯氏锦囊秘录》白头翁
- 《医学入门》白头翁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白马尾、葞、春草、芒草、白微、白幕、薇草、骨美、龙胆白薇、白龙须、山烟根子、拉瓜瓢、白马薇、巴子根、金金甲根、老君须、老虎瓢根、婆婆针线包、东白微
味性:苦咸,寒。
归经:肺;胃;肝。
主治:清热,凉血。治阴虚内热,风温灼热多眠,肺热咳血,温疟,瘅疟,产后虚烦血厥,热淋,血淋,风湿痛,瘰疬。白薇(图)
- 《中国药典》白薇
- 《中药大辞典》白薇
- 《中华本草》白薇
- 《本草纲目》白薇
- 《本草备要》白薇
- 《本草便读》白薇
- 《本草乘雅半偈》白薇
- 《本草崇原》白薇
- 《本草从新》白薇
- 《本草撮要》白薇
- 《本草分经》白薇
- 《本草分经》白薇
- 《本草经集注》白薇
- 《本草蒙筌》白薇
- 《本草求真》白薇
- 《本草图经》白薇
- 《本草新编》白薇
- 《本草易读》白薇
- 《本经逢原》白薇
- 《长沙药解》白薇
- 《得配本草》白薇
- 《雷公炮炙论》白薇
- 《雷公炮制药性解》白薇
- 《名医别录》白薇
- 《神农本草经》白薇
- 《中药炮制》白薇
- 《汤液本草》白薇
- 《吴普本草》白薇
- 《新修本草》白薇
- 《药笼小品》白薇
- 《药性切用》白薇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白薇
- 《证类本草》白薇
- 《中药学》白薇
- 《千金翼方》白薇
- 《冯氏锦囊秘录》白薇
- 《顾松园医镜》白薇
- 《医学入门》白薇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白毛藤、白草、毛千里光、毛风藤、排风藤、毛秀才、葫芦草、金线绿毛龟
味性:苦,微寒。
归经:入肝、胃经。
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抗癌。全草:用于感冒发热,乳痈、恶疮,湿热黄疸、腹水,白带,肾炎水肿;外用治痈疖肿毒。根:风湿痹痛。白英(图)


别名:薛、芷、芳香、苻蓠、泽芬、白茝、香白芷、虈、晼、白茞
味性:辛,温。
归经:归肺;脾;胃经。
主治: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用于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鼻渊,牙痛,白带,疮疡肿痛。白芷(图)
- 《中国药典》白芷
- 《中药大辞典》白芷
- 《中华本草》白芷
- 《本草纲目》白芷
- 《本草备要》白芷
- 《本草便读》白芷
- 《本草乘雅半偈》白芷
- 《本草崇原》白芷
- 《本草从新》白芷
- 《本草撮要》白芷
- 《本草分经》白芷
- 《本草分经》白芷
- 《本草分经》白芷
- 《本草害利》白芷
- 《本草害利》白芷
- 《本草经解》白芷
- 《本草经集注》白芷
- 《本草蒙筌》白芷
- 《本草求真》白芷
- 《本草图经》白芷
- 《本草新编》白芷
- 《本草衍义》白芷
- 《本草易读》白芷
- 《本草择要纲目》白芷
- 《本经逢原》白芷
- 《得配本草》白芷
- 《滇南本草》白芷
- 《雷公炮炙论》白芷
- 《雷公炮制药性解》白芷
- 《名医别录》白芷
- 《神农本草经》白芷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白芷
- 《中药炮制》白芷
- 《汤液本草》白芷
- 《吴普本草》白芷
- 《新修本草》白芷
- 《药鉴》白芷
- 《药笼小品》白芷
- 《药性切用》白芷
- 《玉楸药解》白芷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白芷
- 《证类本草》白芷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白芷
- 《中药学》白芷
- 《千金翼方》白芷
- 《外科全生集》白芷
- 《冯氏锦囊秘录》白芷
- 《顾松园医镜》白芷
- 《医学入门》白芷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锅底灰、锅烟子、灶突墨、灶突中尘、灶额上墨、灶烟煤、灶煤、月下灰、釜下墨、釜脐墨、釜月中墨、铛墨、釜底墨、锅底黑、铛底煤、灶额墨、釜煤、釜炲
味性:辛,温。
归经:肝;肺;胃经。
主治:止血,消积。治吐血,衄血,便血,血崩,带下,泻痢,食积,咽喉口舌诸疮。百草霜


别名:花斑蝥、花壳虫、斑猫、龙尾、螌蝥、斑蚝、龙蚝、斑菌、晏青、龙苗、羊米虫、老虎斑毛、花斑毛、小豆虫、放屁虫、花罗虫、章瓦、斑毛、班蝥
味性:辛,热。
归经:肝;胃;肾经。
主治:攻毒蚀疮;逐瘀散结。主痈疽;瘰疬;顽癣;经闭;症瘕;癌肿。斑蝥(图)


别名:三叶半夏、三叶老、三步跳、麻玉果、燕子尾、地文、水玉、守田、示姑、羊眼半夏、和姑、蝎子草、地珠半夏、麻芋果、泛石子、地鹧鸪、地茨菇、老黄嘴、老和尚头、野芋头、老鸹头、捉嘴豆子、地巴豆、无心菜根、天落星、老鸹眼、麻芋子、地雷公、老瓜蒜、狗芋头、珠半夏、裂刀菜、麻草子、害田
味性:辛,温。
归经:入脾、胃经。
主治: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主咳喘痰多;呕吐反胃;胸脘痞满头痛眩晕;夜卧不安;瘿瘤痰核;痈疽肿毒。半夏(图)
- 《全国中草药汇编》半夏
- 《中药大辞典》半夏
- 《中华本草》半夏
- 《本草纲目》半夏
- 《本草备要》半夏
- 《本草便读》半夏
- 《本草乘雅半偈》半夏
- 《本草崇原》半夏
- 《本草从新》半夏
- 《本草撮要》半夏
- 《本草分经》半夏
- 《本草分经》半夏
- 《本草分经》半夏
- 《本草经解》半夏
- 《本草经集注》半夏
- 《本草蒙筌》半夏
- 《本草求真》半夏
- 《本草思辨录》半夏
- 《本草图经》半夏
- 《本草新编》半夏
- 《本草衍义》半夏
- 《本草易读》半夏
- 《本草择要纲目》半夏
- 《本经逢原》半夏
- 《长沙药解》半夏
- 《得配本草》半夏
- 《雷公炮炙论》半夏
- 《雷公炮制药性解》半夏
- 《名医别录》半夏
- 《神农本草经》半夏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半夏
- 《中药炮制》半夏
- 《汤液本草》半夏
- 《吴普本草》半夏
- 《新修本草》半夏
- 《药鉴》半夏
- 《药笼小品》半夏
- 《药性切用》半夏
- 《药征》半夏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半夏
- 《证类本草》半夏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半夏
- 《中药学》半夏
- 《千金翼方》半夏
- 《外科全生集》半夏
- 《冯氏锦囊秘录》半夏
- 《侣山堂类辩》半夏
- 《医学衷中参西录》半夏
- 《顾松园医镜》半夏
- 《医学入门》半夏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黄条香、黄根、汉防己、防己藤、山地瓜秧、蝙蝠葛根、北山豆根、马串铃、狗骨头、野豆根、山豆根、黄条香苦豆根、山豆秧根
味性:苦,寒。
归经:归肺、胃、大肠经。
主治:清热解毒,祛风止痛。用于咽喉肿痛,肠炎痢疾,风湿痹痛。北豆根


别名:莱阳沙参、海沙参、辽沙参、条沙参、银条参、莱阳参、野香菜根、真北沙参、真北沙参;海沙参;根条参;菜阳参;辽沙参;野香菜根
味性:味甘;性凉。
归经:归肺;胃经。
主治: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用于肺热燥咳,劳嗽痰血,热病津伤口渴。北沙参




别名:马蹄、乌芋、地栗、地梨、苾荠、通天草[浙江杭州]、芍、凫茈、葃菇、水芋、乌茨、凫茨、葧脐、黑山棱、铁葧脐、红慈菇、马薯
味性:甘,寒。
归经:肺;胃经。
主治:清热,化痰,消积。治愠病消渴,黄疸,热淋,痞积,目赤,嚼喉肿痛,赘疣。荸荠

别名:通气草、眉毛草、土木贼、节节菜、接骨草、锁眉草、节骨草、锉刀草、木贼草、土麻黄、笔头草、野麻黄、锉草、虾蟆竹、草麻黄、镬盖草、接管草、擦草、磨石草、笔管草、四角田槐、野木贼、驳节草、空心草、接骨筒、麻蒿
味性:甘苦,平。
归经:心;肝;胃;膀胱经。
主治:祛风清热,除湿利尿。治目赤肿痛,翳膜遮睛,淋浊,鼻衄,便血,尿血,牙痛。笔筒草
别名:野苜蓿、品川萩、菔萩、铁扫把、散血草、省头草、野长生果、鸡头花草、鸡虱子草、黄花草木犀、臭苜蓿、败毒草、香马料、真东刹里、蛇退草
味性:辛苦,凉。
归经:肝;脾;胃经。
主治:清热,解毒,化湿,杀虫。治暑热胸闷,疟疾,痢疾,淋病,皮肤疮疡。辟汗草


别名:藊豆、南扁豆、沿篱豆、蛾眉豆、凉衍豆、羊眼豆、膨皮豆、茶豆、南豆、小刀豆、树豆、藤豆
味性:甘,平。
归经:入脾、胃经。
主治:健脾和中,消暑化湿。治暑湿吐泻,脾虚呕逆,食少久泄,水停消渴,赤白带下,小儿疳积。扁豆(图)




别名:榔玉、宾门、青仔、国马、槟楠、尖槟、鸡心槟榔、仁频、宾门药饯、白槟榔、橄榄子、槟榔仁、洗瘴丹、大腹子、大腹槟榔、槟榔子、马金南、槟榔玉
味性:苦辛,温。
归经:胃;大肠经。
主治:驱虫;消积;下气;行水;截疟。主虫积;食滞;脘腹胀痛;泻痢后重;脚气;水肿;疟疾。槟榔(图)
- 《中国药典》槟榔
- 《中药大辞典》槟榔
- 《中华本草》槟榔
- 《本草纲目》槟榔
- 《本草备要》槟榔
- 《本草便读》槟榔
- 《本草乘雅半偈》槟榔
- 《本草从新》槟榔
- 《本草撮要》槟榔
- 《本草分经》槟榔
- 《本草害利》槟榔
- 《本草经解》槟榔
- 《本草经集注》槟榔
- 《本草蒙筌》槟榔
- 《本草求真》槟榔
- 《本草图经》槟榔
- 《本草新编》槟榔
- 《本草衍义》槟榔
- 《本草易读》槟榔
- 《本草择要纲目》槟榔
- 《本经逢原》槟榔
- 《得配本草》槟榔
- 《海药本草》槟榔
- 《雷公炮炙论》槟榔
- 《雷公炮制药性解》槟榔
- 《名医别录》槟榔
- 《食疗本草》槟榔
- 《中药炮制》槟榔
- 《汤液本草》槟榔
- 《新修本草》槟榔
- 《药鉴》槟榔
- 《药笼小品》槟榔
- 《药性切用》槟榔
- 《饮食须知》槟榔
- 《玉楸药解》槟榔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槟榔
- 《证类本草》槟榔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槟榔
- 《中药学》槟榔
- 《千金翼方》槟榔
- 《瘴疟指南》槟榔
- 《外科全生集》槟榔
- 《冯氏锦囊秘录》槟榔
- 《冷庐医话》槟榔
- 《中医饮食营养学》槟榔
- 《顾松园医镜》槟榔
- 《医学入门》槟榔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菠棱、波棱菜、赤根菜、波斯草、鹦鹉菜、鼠根菜、角菜、菠薐、红根菜、甜茶、拉筋菜、敏菜、飞薐菜、飞龙菜
味性:甘,凉。
归经:肝;胃;大肠;小肠经。
主治:养血,止血,敛阴,润燥。治衄血,便血,坏血病,消渴引饮,大便涩滞。菠菜

别名:号筒梗、三钱三、泡通珠、博落筒、落回、号筒草、勃勒回、号简秆、号筒青、滚地龙、山号筒、山麻骨、猢狲竹、空洞草、角罗吹、号角斗竹、亚麻筒、山火筒、山梧桐、通大海、边天蒿、通天大黄、土霸王、号桐树、号筒杆、山号简、翻牛白、狮子爪、喇叭简、吹火简、蛇罗麻、野麻秆、哈哈简、菠萝简
味性:苦,寒。
归经:心;肝;胃经。
主治:消肿,解毒,杀虫。治指疔,脓肿,急性扁桃体炎,中耳炎,滴虫性阴道炎,下肢溃疡,烫伤,顽癣。博落回(图)


别名:原蚕屎、晚蚕沙、蚕砂、原蚕沙、马鸣肝、晚蚕矢、二蚕沙、蚕屎
味性:味甘;辛;性温。
归经:肝;脾;胃经。
主治:祛风除湿;和胃化浊;活血通经。主风湿痹痛;肢体不遂;风疹瘙痒;吐泻转筋;闭经;崩漏。蚕沙




别名:草蔻、草蔻仁、假麻树、偶子、豆蔻、漏蔻、草果、大草蔻、飞雷子、弯子、豆蔻子
味性:辛,温。
归经:脾;胃经。
主治:燥湿健脾,温胃止呕。用于寒湿内阻,脘腹胀满冷痛,嗳气呕逆,不思饮食。草豆蔻

别名:苦茶、槚、荼、茗、荈、苦梌、蔎)、腊茶、茶芽、芽茶、细茶、酪奴、苦荼、郭璞注、苦瑹、蔎
味性:苦甘,凉。
归经:入心、肺、胃经。
主治:清头目,除烦渴,化痰,消食,利尿,解毒。治头痛,目昏,多睡善寐,心烦口渴,食积痰滞,疟,痢。茶叶

别名:大灰木、百叶仔、白柴、香叶子、过山香、山桂、山肉桂、脆脆香、豺皮黄肉楠、白叶仔、硬钉树、假面果、啫喳木
味性:辛;温。
归经:肝;胃;脾;肾经。
主治:行气活血止痛;祛风湿。主胃痛;腹痛;痢疾;腹泻;痛经;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豺皮樟




别名:蜜香、沉水香、栈香
味性:辛苦,温。
归经:归脾、胃、肾经。
主治: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用于胸腹胀闷疼痛,胃寒呕吐呃逆,肾虚气逆喘急。沉香(图)
- 《中国药典》沉香
- 《中药大辞典》沉香
- 《中华本草》沉香
- 《本草备要》沉香
- 《本草便读》沉香
- 《本草乘雅半偈》沉香
- 《本草从新》沉香
- 《本草撮要》沉香
- 《本草分经》沉香
- 《本草分经》沉香
- 《本草害利》沉香
- 《本草经解》沉香
- 《本草经集注》沉香
- 《本草蒙筌》沉香
- 《本草求真》沉香
- 《本草思辨录》沉香
- 《本草图经》沉香
- 《本草新编》沉香
- 《本草易读》沉香
- 《本草择要纲目》沉香
- 《本经逢原》沉香
- 《得配本草》沉香
- 《海药本草》沉香
- 《雷公炮炙论》沉香
- 《雷公炮制药性解》沉香
- 《名医别录》沉香
- 《汤液本草》沉香
- 《新修本草》沉香
- 《药笼小品》沉香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沉香
- 《证类本草》沉香
- 《中药学》沉香
- 《外科全生集》沉香
- 《冯氏锦囊秘录》沉香
- 《顾松园医镜》沉香
- 《医学入门》沉香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柽、河柳、殷柽、雨师、赤杨、人柳、赤柽、三春柳、春柳、三眠柳、檴落、长寿仙人柳、观音柳、雨丝、蜀柳、垂丝柳、赤柳、西河柳、赤柽柳、西湖柳、红筋条、山川柳、红柳、赤柽木、赤树柳、山柽柳
味性:甘咸,平。
归经:归肺;胃;心经。
主治:疏风,解表,利尿,解毒。治麻疹难透,风疹身痒,感冒,咳喘,风湿骨痛。柽柳(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