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入胃经的中药列表/7
|
- 猕猴桃
- 米皮糠
- 米仔兰
- 密花角蒿
- 蜜蜂子
- 蜜柑草
- 蜜蜡
- 绵萆薢
- 绵马贯众
- 绵毛金腰
- 绵三七
- 棉花壳
- 明党参
- 榠樝
- 蘑菇
- 茉莉花
- 茉莉叶
- 母丁香
- 牡荆茎
- 木鳖子
- 木耳
- 木瓜枝
- 木姜子
- 木姜子根
- 木姜子茎
- 木槿叶
- 木馒头
- 木棉根
- 木棉皮
- 木天蓼根
- 木虾公
- 木香子
- 木竹子油
- 苜蓿
- 南板蓝根
- 南板蓝叶
- 南瓜
- 南瓜藤
- 南鹤虱
- 南沙参
- 南山藤
- 楠材
- 楠木皮
- 硇砂
- 尿桶弓
- 柠檬
- 柠檬桉叶
- 柠檬皮
- 柠檬叶
- 牛蒡子
- 牛鼻
- 牛肚
- 牛喉咙
- 牛口涎
- 牛马藤
- 牛奶莓
- 牛脑
- 牛脾
- 牛肉
- 牛乳
- 牛羊草结
- 牛脂
- 糯米
- 鸥
- 藕
- 藕节
- 盘肠草
- 胖血藤
- 炮姜
- 佩兰
- 硼砂
- 砒石
- 砒霜
- 枇杷木白皮
- 枇杷叶
- 枇杷叶露
- 啤酒花
- 偏翅唐松草
- 漂摇豆
- 苹果皮
- 瓶尔小草
- 萍蓬草根
- 萍蓬草子
- 婆婆指甲菜
- 蒲草根
- 蒲公英
- 蒲桃种子
- 朴消
- 普洱茶
- 普洱茶膏
- 漆大姑
- 漆姑草
- 漆树木心
- 奇林翠雀
- 气桐子
- 荠薴
- 荠苎
- 千打锤
- 千金子
- 千灵丹
- 下一页

别名:藤梨、阳桃、白毛桃、毛梨子、木子、猕猴梨、羊桃、毛叶猕猴桃、大红袍、大零核、猴仔梨、杨桃、绳梨、金梨、野梨、山洋桃、狐狸桃、绳桃、洋桃果、甜梨、毛桃子、野洋桃、公洋桃、鬼桃
味性:甘酸,寒。
归经:肾;胃;胆;脾经。
主治:解热,止渴,通淋。治烦热,消渴,黄疸,石淋,痔疮。猕猴桃(图)

别名:鸡心矮陀陀、球根毛瓣花、草仔薯、山草果、排红草、山鸡头、山土瓜、草果暗消、地草果、独苗一支立
味性:甘苦,平。
归经:脾;胃;肝经。
主治:健胃消积,理气止痛。用于小儿疳积,消化不良,胃腹疼痛,腹泻,跌打损伤。绵三七


别名:明沙参、粉沙参、山花、土人参、百丈光、天瓠、红党参、金鸡爪、山萝卜、明参
味性:甘微苦,凉。
归经:归肺;胃;肝经。
主治:清肺,化痰,平肝,和胃,解毒。治痰火咳嗽喘逆,头晕,呕吐,目亦,白带,疔毒疮疡。明党参(图)


别名:藤桐、木别子、漏苓子、木蟹、土木鳖、壳木鳖、地桐子、藤桐子、鸭屎瓜子、木鳖瓜
味性:味甘;温。
归经:归肝;脾;胃经。
主治:解毒,消肿止痛。用于化脓性炎症,乳腺炎,淋巴结炎,头癣,痔疮。木鳖子(图)

别名:山胡椒、木香子、木樟子、山姜子、山苍子[贵州南部]、木椒子、腊梅柴、大木姜、香桂子、猴香子、生姜材、黄花子、辣姜子
味性:辛、苦,温。
归经:脾;胃经。
主治:健脾,燥湿,调气,消食。治胃寒腹痛,泄泻,食滞饱胀。木姜子

别名:木莲、水馒头、鬼馒头、蔓头萝、凉粉果、木铎、桔杷、文头果、文头榔、糖馒头、馒头郎、牛奶子、牛奶柚、金柚奶、假秤锤、程邦子、水子、鬼球、木果蒲、胖朴、爬墙果、爬壁果、薜荔果、膀膀子、凉粉子、烹泡子、王不留行、馒头米壳、木锋、桔把、木莲果、凉粉树果、馒头果、薛荔果、木瓜、膨泡、乌鸦馒头
味性:甘,平。
归经:肾、胃、大肠经。
主治:通乳,利湿,活血,消肿。治乳汁不下,遗精,淋浊,乳糜尿,久痢,痔血,肠风下血,痈肿,疔疮。木馒头


别名:紫苜蓿、紫花苜蓿、蓿草、牧蓿、木粟、怀风、光风、连枝草、光风草、南苜蓿、金花菜、草头、母齐头、黄花草子、磨盘草子、黄花菜
味性:苦,平。
归经:脾;胃;肾经。
主治:清脾胃,利大小肠,下膀胱结石。苜蓿(图)
别名:蓝靛叶、靛叶、大青叶
味性:味苦;咸;性寒。
归经:归肺;胃;心;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温热病;高热头痛;发斑;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丹毒;猩红热;麻疹;咽喉肿痛;口疮;痄腮;淋马结炎;肝痈;吐血;衄血;牙龈出血;崩漏;疮疖;蛇虫咬伤。南板蓝叶




别名:沙参、知母、白沙参、苦心、识美、虎须、白参、志取、文虎、文希、羊婆奶、泡参、面杆杖、桔参、泡沙参、稳牙参、保牙参、土人参
味性:甘,微寒。
归经:归肺、胃经。
主治:养阴清肺,祛痰止咳。治肺热燥咳,虚痨久咳,阴伤咽干喉痛。南沙参
别名:假夜来香、各山消、苦凉菜、帕格俄姆、帕空耸[傣语]、苦菜藤、通光散、团叶藤、春筋藤、双根藤、假猫豆、帕格牙姆、帕空耸
味性:辛;苦;凉。
归经:肺;胃经。
主治:祛风;除湿;止痛;清热和胃。主感冒;风湿关节痛;腰痛;妊娠呕吐;食管癌;胃癌。南山藤

别名:紫硇砂、白硇砂、碱硇砂、红硇砂、藏脑、脑砂、淡硇砂、北庭砂、亦砂、黄砂、狄盐、气砂、赤砂、透骨将军、戎硇、岩硇砂
味性:咸苦辛,温。
归经:入肝、脾、胃经。
主治:紫硇砂:软件,消积,散瘀消肿。用于经闭,癌肿;外用治目翳胬肉,痈肿疮毒。;白硇砂:化痰。用于咳嗽痰多。硇砂
别名:水肿木、火汤木、山木香、羊角、黑汉豆、三角果、雷公柴、亚婆树、金耳环、落地金钱
味性:味微苦;辛;性凉。
归经:心;肝;脾;胃经。
主治:祛风消肿;凉血解毒;收敛生肌。主风湿骨痛;跌打损伤;烫火伤;溃疡。尿桶弓


别名:黎檬、黎檬子、黎朦子、宜母子、里木子、梨橡干、药果、檬子、梦子、宜蒙子、宜母果、柠果、黎檬干
味性:酸;甘;凉。
归经:肺;胃经。
主治:生津,止渴,祛暑,安胎。咽痛口干,胃脘胀气,高血压,心肌梗塞,不思饮食。柠檬
味性:味辛;苦;性微温。
归经:归脾;胃;肚经。
主治:散风除湿,健胃止痛;角毒止痒。主风寒感冒;风湿骨痛;胃气痛;食积;痧胀吐泻;痢疾;哮喘;疟疾;疮疖;风疹;湿疹;顽癣;水火烫伤;炮弹伤。柠檬桉叶

别名:大力子、恶实、鼠粘子、黍粘子、蝙蝠刺、毛然然子、黑风子、毛锥子、粘苍子、鼠尖子、弯巴钩子、万把钩、大牛子、牛子、大牛了、土大酮子
味性:辛苦,凉。
归经:归肺;胃经。
主治:疏散风热,宣肺透疹,消肿解毒。治风热咳嗽,咽喉肿痛,斑疹不透,风疹作痒,痈肿疮毒。牛蒡子(图)
别名:牛麻藤、老鸦藤、黎豆藤、过山龙、乌通[四川]、常春油麻藤、油麻血藤、牛肠藤、鸡血藤、老鸦枕头、绵麻藤
味性:甘,温。
归经:肝;胃经。
主治:行血补血,通经活络。治风湿疼痛,四肢麻木,贫血,月经不调。牛马藤
别名:毛血藤、云钩莲、百解药、荞叶细辛、荞麦蔓、云扣莲、白前蓼、黄美蔓、黄腰子蔓、何首乌蔓
味性:酸;辛;性凉。
归经:肺;胃经。
主治:健胃,止咳。治胃痛食胀,肺痨咳嗽,吐血,百日咳,风湿痛。胖血藤


别名:兰草、泽兰、圆梗泽兰、省头草、茴、兰、水香、都梁香、大泽兰、燕尾香、香水兰、孩儿菊、千金草、女兰、香草、醒头草、石瓣、针尾凤、蕳、兰泽
味性:辛,平。
归经:归脾;胃经。
主治:清暑,辟秽,化湿,调经。治感受暑湿,寒热头痛,湿邪内蕴,脘痞不饥,口甘苔腻,月经不调。佩兰(图)




别名:卢橘、巴叶、枇杷、蜜枇杷叶、炙枇杷叶、芦桔叶
味性:苦,凉。
归经:归肺、胃经。
主治:清肺和胃,降气化痰。治肺热痰嗽,咳血,衄血,胃热呕哕。枇杷叶(图)
- 《中国药典》枇杷叶
- 《中药大辞典》枇杷叶
- 《中华本草》枇杷叶
- 《本草备要》枇杷叶
- 《本草便读》枇杷叶
- 《本草乘雅半偈》枇杷叶
- 《本草从新》枇杷叶
- 《本草撮要》枇杷叶
- 《本草分经》枇杷叶
- 《本草分经》枇杷叶
- 《本草经解》枇杷叶
- 《本草经集注》枇杷叶
- 《本草蒙筌》枇杷叶
- 《本草求真》枇杷叶
- 《本草思辨录》枇杷叶
- 《本草新编》枇杷叶
- 《本草衍义》枇杷叶
- 《本草易读》枇杷叶
- 《本草择要纲目》枇杷叶
- 《本经逢原》枇杷叶
- 《滇南本草》枇杷叶
- 《雷公炮炙论》枇杷叶
- 《雷公炮制药性解》枇杷叶
- 《名医别录》枇杷叶
- 《中药炮制》枇杷叶
- 《新修本草》枇杷叶
- 《药笼小品》枇杷叶
- 《药性切用》枇杷叶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枇杷叶
- 《证类本草》枇杷叶
- 《中药学》枇杷叶
- 《千金翼方》枇杷叶
- 《冯氏锦囊秘录》枇杷叶
- 《顾松园医镜》枇杷叶
- 《医学入门》枇杷叶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一支箭、一支枪、独叶一支箭、单枪一支箭、一矛一盾、矛盾草、蛇须草、独叶一枝枪、蛇舌草、蛇吐须、蛇咬一支箭、吞弓含箭、独脚黄、一枝枪、拨云草、蛇头一支箭、独叶一枝蒿、一枝箭
味性:甘,平。
归经:肺;胃经。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小儿肺炎,脘腹胀痛,毒蛇咬伤,疔疮肿毒;外用治急性结膜炎,角膜云翳,眼睑缘炎。瓶尔小草
别名:瓜子草、高脚鼠耳草、高脚鼠耳菜、山马齿苋、天青地白、铺地黄、岩马齿苋、卷耳、大鹅儿肠、鹅不食草
味性:甘;微苦;性凉。
归经:肺;胃;肝经。
主治: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主感冒发热;湿热泄泻;肠风下血;乳痈;疔疮;高血压病。婆婆指甲菜


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凫公英、蒲公草、耩褥草、仆公荚、仆公罂、地丁、金簪草、孛孛丁菜、黄花苗、黄花郎、鹁鸪英、白鼓丁、蒲公丁、耳瘢草、狗乳草、奶汁草、残飞坠、黄狗头、卜地蜈蚣、鬼灯笼、羊奶奶草、双英卜地、黄花草、古古丁、仆公英、真痰草
味性:苦甘,寒。
归经:归肝;胃经。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疠,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蒲公英(图)
别名:朴硝石、消石朴、海末、朴硝、盐消、皮消、水消、海皮硝、毛硝、朴消石、海皮消、毛消
味性:辛苦咸,寒。
归经:胃;大肠经。
主治:泻热,润燥,软坚。治实热积滞,腹胀便秘,停痰积聚,目赤肿痛,喉痹,痈肿。朴消

别名:毛漆、毛七哥、毛七公、大毛七、算盘子、野南瓜、漆大伯、杨漆姑婆、藤篮果、痒树棵、两面毛、生毛七、山桔子、八楞桔、八面桔、入瓣桔、山金瓜
味性:味苦;涩;性平。
归经:胃;脾;大肠经。
主治:清热解毒;祛湿止痒。主生漆过敏;稻田皮炎;皮肤瘙痒;荨麻疹;湿疹;烧伤;乳腺炎;急性胃肠炎;痢疾。漆大姑

别名:羊儿草、地松、星秀草、珍珠草、漆姑、瓜槌草、牛毛粘、匿鼻药、大龙叶、瓜糙草、蛇牙草、牙齿草、沙子草、羊地草、小叶米粞草、踏地草、风米莱、虾子草、大龙草、虫牙草、鼻药、地兰、胎乌草、虎牙草
味性:苦,凉。
归经:肝;胃经。
主治:治漆疮,秃疮,痈肿,瘰疬,龋齿,小儿乳积,跌打内伤。漆姑草(图)


别名:续随子、打鼓子、一把伞、小巴豆、看园老、千两金、菩萨豆、联步、滩板救、拒冬实、拒冬子、百药解、千金药解
味性:辛、温。
归经:肺;胃;膀胱经。
主治:逐水消肿;解毒杀虫。主水肿;腹水;二便不利;经闭;疥癣癞疮;痈肿;毒蛇咬伤及疣赘。千金子(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