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入胃经的中药列表/9
  | 
- 使君子叶
 - 柿蒂
 - 柿寄生
 - 柿霜
 - 手掌参
 - 秫米
 - 黍米
 - 鼠
 - 树韭菜
 - 树舌
 - 树腰子
 - 霜红藤
 - 水案板
 - 水菖蒲
 - 水茴香
 - 水晶鱼
 - 水蕨
 - 水蓼
 - 水麻tiao
 - 水棉花
 - 水芹
 - 水蛇
 - 水苏
 - 水翁花
 - 水细辛
 - 丝瓜
 - 丝瓜络
 - 四川苦丁茶
 - 松根
 - 松蒿
 - 松花
 - 松寄生
 - 松鼠
 - 菘菜
 - 菘菜子
 - 溲疏
 - 苏铁叶
 - 粟米
 - 粟米泔汁
 - 粟奴
 - 粟芽
 - 酸角
 - 娑罗子
 - 獭骨
 - 台湾千金藤
 - 太白花
 - 檀香
 - 檀香泥
 - 檀香油
 - 塘虱鱼
 - 糖芥
 - 桃枝
 - 天花粉
 - 天葵子
 - 天山花楸
 - 天仙子
 - 田基黄
 - 田螺壳
 - 甜瓜
 - 甜瓜蒂
 - 甜瓜子
 - 鲦鱼
 - 铁蕨鸡
 - 铁锈
 - 通草
 - 通城虎
 - 茼蒿
 - 桐叶千金藤
 - 秃疮花
 - 突厥雀
 - 土茶
 - 土茯苓
 - 土附
 - 土瓜狼毒
 - 土桂皮
 - 土金耳环
 - 土良姜
 - 土香薷
 - 兔骨
 - 兔头骨
 - 娃娃拳
 - 豌豆
 - 王不留行
 - 王瓜根
 - 望江南
 - 望江南子
 - 胃友
 - 猬肉
 - 文鳐鱼
 - 问荆
 - 蕹菜
 - 莴苣
 - 莴苣子
 - 蜗牛
 - 乌桕木根皮
 - 乌蔹莓
 - 乌灵参
 - 乌头附子尖
 - 乌药
 - 乌鱼蛋
 - 下一页
 
别名:万寿木寄生、樟本寄生、梨寄生、桑寄生、椰风、荷叶寄生、广丁香寄生、蚂蚱腿寄生、桐木寄生
味性:苦;性平。
归经:肝;肺;胃经。
主治:祛风湿;强筋骨;止咳;消肿;降压。主风湿痹痛;腰腿酸痛;咳嗽;咯血;胃痛;胎动不安;疮疖;高血压。柿寄生

别名:泥昌、水昌、水宿、茎蒲、白昌、溪荪、兰荪、昌蒲、昌阳泥菖蒲、蒲剑、水八角草、家菖蒲、臭蒲、大叶菖蒲、土菖蒲
味性:味辛;苦;性温。
归经:心;肝;胃经。
主治:化痰开窍;除湿健胃;杀虫止痒。主痰厥昏迷;中风;癫痫;惊悸健忘;耳鸣耳聋;食积腹痛;痢疾泄泻;风湿疼痛;湿疹;疥疮。水菖蒲

别名:蔷、虞蓼、泽蓼、辣蓼草、柳蓼、川蓼、水红花、药蓼子草、红蓼子草、白辣蓼、胡辣蓼、痛骨消、红辣蓼、假辣蓼、斑蕉萆、水辣蓼、小叶辣蓼、蓼、蔷虞、川寥、红蓼干草、辣蓼、辣柳草、撮胡、辣子草
味性:辛,平。
归经:脾;胃;大肠经。
主治:化湿,行滞,祛风,消肿。治痧秽腹痛,吐泻转筋,泄泻,痢疾,风湿,脚气,痈肿,疥癣,跌打损伤。水蓼(图)

别名:芥蒩、鸡苏、香苏、龙脑薄荷、芥苴、劳蒩、野紫苏、山升麻、乌雷公、朋头草、陈痧草、水鸡苏
味性:辛,微温。
归经:归肺;胃经。
主治:疏风理气,止血消炎。治感冒,痧症,肺痿,肺痈,头风目眩,口臭,咽痛,痢疾,产后中风,吐血,衄血,血崩,血淋,跌打损伤。水苏(图)
别名:土癞蜘蛛香、毛细辛、石南七细辛、南坪细辛、苕叶细宰
味性:辛;温。
归经:肺;心;小肠;肾;胃经。
主治:发散风寒;温肺化饮;理气止痛。主风寒头痛;齿痛;风湿痹痛;痰饮喘咳;脘腹气滞胀痛。水细辛

别名:天丝瓜、天罗、蛮瓜、绵瓜、布瓜、天罗瓜、鱼螆、天吊瓜、纯阳瓜、倒阳菜、天络丝、天罗布瓜、虞刺、洗锅罗瓜、天罗絮、纺线、菜瓜、水瓜、缣瓜、絮瓜、砌瓜、坭瓜、鱼鲛、天骷髅
味性:甘,凉。
归经:入肝、胃经。
主治:清热,化痰,凉血,解毒。治热病身热烦渴,痰喘咳嗽,肠风痔漏,崩带,血淋,疔疮,乳汁不通,痈肿。丝瓜(图)

别名:白梁粟、粢米、粟谷、小米、硬粟、籼粟、谷子、寒粟、黄粟、稞子、白粱粟
味性:味甘;咸;性凉。
归经:肾;脾;胃经。
主治:和中益肾;除热;解毒。主脾胃虚热;反胃呕吐;腹满食少;消渴;泻痢;烫火伤。粟米


别名:紫背天葵、天葵、天葵草、千年老鼠屎、金耗子屎、夏无踪、散血球、紫背天葵子、千年耗子屎、地丁子、天去子、野乌头子、鸡腿、散血珠、天葵根、紫背天葵草根
味性:甘苦,寒。
归经:归肝、胃经。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痈肿疔疮,乳痈,瘰疠,毒蛇咬伤。天葵子(图)

别名:地耳草、斑鸠窝、雀舌草、蛇查口、合掌草、跌水草、七寸金、一条香、金锁匙、红孩儿、寸金草、田边菊、痧子草、光明草、莽壳草、小王不留行、细叶黄、观音莲、降龙草、七层塔、土防风、小元宝草、黄花仔、禾霞气、耳挖草、小田基黄、小还魂、小蚁药、小对叶草、八金刚草、蛇细草、对叶草
味性:甘;苦;凉。
归经:肺;肝;胃经。
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散瘀消肿。主湿热黄疸;泄泻;痢疾;肠痈;痈疖肿毒;乳蛾;口疮;目赤肿痛;毒蛇咬伤;跌打损伤。田基黄
别名:通花根、大通草、白通草、方通、泡通、寇脱、离南、活菟、倚商、葱草、通花、花草、通大海、五加风、宽肠、大通塔、大木通、五角加皮、通花五加、大叶五加皮、活莌、通脱木
味性:甘淡,凉。
归经:归肺;胃经。
主治:清热利尿,通气下乳。用于湿温尿赤,淋病涩痛,水肿尿少,乳汁不下。通草
- 《中国药典》通草
 - 《中药大辞典》通草
 - 《中华本草》通草
 - 《本草纲目》通草
 - 《本草备要》通草
 - 《本草便读》通草
 - 《本草乘雅半偈》通草
 - 《本草从新》通草
 - 《本草撮要》通草
 - 《本草分经》通草
 - 《本草分经》通草
 - 《本草害利》通草
 - 《本草经集注》通草
 - 《本草蒙筌》通草
 - 《本草求真》通草
 - 《本草图经》通草
 - 《本草择要纲目》通草
 - 《本经逢原》通草
 - 《长沙药解》通草
 - 《得配本草》通草
 - 《海药本草》通草
 - 《雷公炮制药性解》通草
 - 《名医别录》通草
 - 《神农本草经》通草
 - 《食疗本草》通草
 - 《汤液本草》通草
 - 《吴普本草》通草
 - 《新修本草》通草
 - 《药鉴》通草
 - 《药笼小品》通草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通草
 - 《证类本草》通草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通草
 - 《中药学》通草
 - 《千金翼方》通草
 - 《顾松园医镜》通草
 - 《医学入门》通草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禹余粮、白余粮、革禹余粮、刺猪苓、过山龙、硬饭、仙遗粮、土萆薢、冷饭团、山猪粪、山地栗、过冈龙、山牛、冷饭头、山归来、久老薯、毛尾薯、地胡苓、狗老薯、饭闭根、硬饭头薯、土苓、山遗粮、狗朗头、尖光头、草禹余粮、过冈尤、饭团根、山硬硬、白葜、连饭、红土苓、山奇良
味性:甘淡;平。
归经:归肝、胃经。
主治:解毒,除湿,利关节。治梅毒,淋浊,筋骨挛痛,脚气,疔疮,痈肿,瘰疬。土茯苓(图)
别名:土肉桂、假桂皮、小粘药、山肉桂
味性:味辛;甘;性温。
归经:胃;脾;肝经。
主治:祛风散寒;温经适血;止痛。主风寒痹痛;腰痛;经闭;痛经;跌打肿痛;胃脘寒痛;腹痛;虚寒泄泻外用治外伤出血;蛇咬伤。土桂皮

别名:山苏子、水荆芥、野香薷、香薷草、小叶薄荷、满坡香、野荆芥、白花茵陈、香草、五香草、山薄荷、暑草、对叶接骨丹、土茵陈、香草头、土薄荷、土薷香、野上比苏、鱼香草、水芳药、边枝花、酒饼叶、排香草、蜜蜂草
味性:辛,微温。
归经:归肺;胃经。
主治:发汗解暑;化湿利尿。主夏季感冒;中暑;泄泻;小便不利;水肿;湿疹;痈疮。土香薷

别名:扁担杆子、麻糖果、拗山皮、棉筋条、山络麻、狗糜子、孩儿拳头、串果崽子、狗肾子、夹板子、月亮皮、葛荆麻
味性:甘;苦;温。
归经:肝;脾;胃经。
主治:治脾虚食少,胸痞腹胀,妇女崩带,小儿疳积。娃娃拳


别名:留行子、奶米、王牡牛、大麦牛、不留行、王不流行、禁宫花、剪金花、金剪刀草、金盏银台、麦蓝子、王不留、剪金子
味性:苦,平。
归经:肝;胃经。
主治:活血通经,下乳消肿。用于乳汁不下,经闭,痛经,乳痈肿痛。王不留行(图)
- 《全国中草药汇编》王不留行
 - 《中药大辞典》王不留行
 - 《中华本草》王不留行
 - 《本草纲目》王不留行
 - 《本草备要》王不留行
 - 《本草便读》王不留行
 - 《本草乘雅半偈》王不留行
 - 《本草从新》王不留行
 - 《本草撮要》王不留行
 - 《本草分经》王不留行
 - 《本草分经》王不留行
 - 《本草害利》王不留行
 - 《本草经集注》王不留行
 - 《本草蒙筌》王不留行
 - 《本草求真》王不留行
 - 《本草图经》王不留行
 - 《本草新编》王不留行
 - 《本草易读》王不留行
 - 《本草择要纲目》王不留行
 - 《本经逢原》王不留行
 - 《长沙药解》王不留行
 - 《得配本草》王不留行
 - 《滇南本草》王不留行
 - 《雷公炮炙论》王不留行
 - 《雷公炮制药性解》王不留行
 - 《名医别录》王不留行
 - 《神农本草经》王不留行
 - 《汤液本草》王不留行
 - 《吴普本草》王不留行
 - 《新修本草》王不留行
 - 《药性切用》王不留行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王不留行
 - 《证类本草》王不留行
 - 《中药学》王不留行
 - 《千金翼方》王不留行
 - 《冯氏锦囊秘录》王不留行
 - 《侣山堂类辩》王不留行
 - 《顾松园医镜》王不留行
 - 《医学入门》王不留行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吊瓜、土瓜、苦瓜莲、土瓜根、堵拉、耗子枕头、土花粉、山苦瓜、赤雹子、马雹儿子、土瓜仁
味性:苦,寒。
归经:归大肠;胃经。
主治:泻热,生津,破血,消瘀。治热病炳渴,黄疸,热结便秘,或小便不利,经闭,症癖,痈肿。王瓜根
别名:羊角豆、山绿豆、假决明、狗屎豆、假槐花、金花豹子、金豆子、野扁豆、凤凰花草、黎茶、喉百草、大羊角菜、头晕菜、猪骨棉、大更药、大夜明、夜关门、山咖啡、飞天蜈蚣、铁蜈蚣、凤凰草、豆荚草、土蚕菜、草旃那、藜茶
味性:苦;寒。
归经:肺;肝;胃经。
主治:肃肺,清肝,利尿,通便,解毒消肿。主咳嗽气喘,头痛目赤,小便血淋,大便秘结,痈肿疮毒,蛇虫咬伤。望江南
别名:槐豆、野鸡子豆、金角子、金角儿、江南豆、水爪豆、风寒豆、黄豇豆、金花豹子、金豆子、羊角豆
味性:甘苦,凉。
归经:肝;胃;大肠经。
主治:清肝,健胃,通便,解毒。主目赤肿痛,头晕头胀,消化不良,胃痛,痢疾,便秘,痈肿疔毒。望江南子
别名:叶上花、清香桂、万年青、土丹皮、大风消、野樱桃、三两金、三两银、黑杆草、铁铃胆、观音柴、断虫草、全青、棉草木、铁角兰、花子藤、木远志
味性:辛苦,平。
归经:肝;胃经。
主治:行气活血;祛风止痛。主胃脘疼痛;风寒湿痹;跌打损伤。胃友

别名:节节草、接续草、马草、笔头菜、公母草、搂接草、空心草、马蜂草、猪鬃草、黄蚂草、接骨草、寸姑草、笔头草、土木贼
味性:苦,平。
归经:肺;胃;肝经。
主治:利尿,止血。用于小便不利,鼻衄,月经过多。问荆(图)

别名:天螺蛳、里牛、瓜牛、仆累、小牛螺、黄犊、蚹蠃、鼠蝓、蜗蠃、蜾蠃、蠡蠃、陵螺、山蜗、蠡牛、负壳蜒蚰、海羊、蜓蚰蠃、土牛儿、负壳蛞蝓、天螺、圆螺虫、无靥螺、肌母螺、蚹赢、蜗赢、蜾赢、彘赢、彘牛、海羊、蜒蚰赢、士牛儿
味性:咸,寒。
归经:膀胱;胃;大肠经。
主治:清热解毒,利尿。用于痈肿疔毒,痔漏,小便不利。蜗牛(图)

别名:母猪藤、红母猪藤、五爪龙、五叶藤、五龙草、拔、茏葛、龙尾、虎葛、五叶莓、笼草、乌蔹草、五爪龙草、赤葛、赤泼藤、五叶茑、血五甲、过山龙、绞股兰)、猪婆藤、五爪藤、鸡丝藤、五爪金龙、小母猪藤、地老鼠、铁散仙、酸甲藤、五甲藤、铁称陀、五爪龙藤、钦称陀、五将草、过江龙、地五加、野葡萄藤、老鸦眼睛藤、老鸦藤、黄眼藤、止血藤、五爪绒
味性:苦酸,寒。
归经:心;肝;胃经。
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主热毒痈肿;疔疮;丹毒;咽喉肿痛;蛇虫咬伤;水火烫伤;风湿痹痛;黄疸;泻痢;白浊;尿血。乌蔹莓(图)




别名:天台乌、台乌、矮樟、香桂樟、铜钱柴、班皮柴、旁其、天台乌药、鳑魮、矮樟根、土木香、鲫鱼姜、鸡骨香、白叶柴
味性:辛;温。
归经:脾;胃、肝、肾、膀胱。
主治:顺气止痛,温肾散寒。用于胸腹胀痛,气逆喘急,膀胱虚冷,遗尿尿频,疝气,痛经。乌药(图)
- 《中国药典》乌药
 - 《中药大辞典》乌药
 -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乌药
 - 《本草备要》乌药
 - 《本草便读》乌药
 - 《本草乘雅半偈》乌药
 - 《本草从新》乌药
 - 《本草撮要》乌药
 - 《本草分经》乌药
 - 《本草分经》乌药
 - 《本草分经》乌药
 - 《本草分经》乌药
 - 《本草害利》乌药
 - 《本草害利》乌药
 - 《本草害利》乌药
 - 《本草经解》乌药
 - 《本草蒙筌》乌药
 - 《本草求真》乌药
 - 《本草思辨录》乌药
 - 《本草图经》乌药
 - 《本草新编》乌药
 - 《本草衍义》乌药
 - 《本草易读》乌药
 - 《本草择要纲目》乌药
 - 《本经逢原》乌药
 - 《得配本草》乌药
 - 《滇南本草》乌药
 - 《雷公炮制药性解》乌药
 - 《中药炮制》乌药
 - 《汤液本草》乌药
 - 《药鉴》乌药
 - 《药笼小品》乌药
 - 《玉楸药解》乌药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乌药
 - 《证类本草》乌药
 - 《中药学》乌药
 - 《冯氏锦囊秘录》乌药
 - 《顾松园医镜》乌药
 - 《医学入门》乌药
 - 资助【中医宝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