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入小肠经的中药列表
归入小肠经的中药材列表。小肠经指的是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咽痛,颌肿,耳聋,目黄和肩部,上肢后边内侧本经脉过处疼痛等。
归经,指药物对于人体某些脏腑、经络有着特殊的作用。
|
归入小肠经的中药列表
- 白鹅膏
- 白苋
- 半边莲
- 菠菜
- 赤小豆
- 川楝子
- 川木通
- 垂盆草
- 刺蜜
- 酢浆草
- 醋柳果
- 大腹皮
- 大黄连刺
- 淡竹叶
- 灯心草
- 钓樟根皮
- 冬瓜
- 冬瓜皮
- 冬葵子
- 风箱树花
- 凤眼果
- 凤眼果壳
- 甘肃棘豆
- 狗狗秧
- 关木通
- 冠果草
- 过山青
- 海蛤壳
- 海金沙
- 海金沙草
- 琥珀
- 花木通
- 化金丹
- 淮通
- 黄花母
- 黄荆叶
- 节节花
- 金星草
- 矩镰荚苜蓿
- 瞿麦
- 扛板归
- 苦参
- 了哥王
- 落葵
- 芒果核
- 芒消
- 美人蕉根
- 木麻黄
- 木通
- 南藤
- 牛肠
- 蓬莱草
- 茜草藤
- 苘麻子
- 上树咳
- 肾蕨
- 湿鼠曲草
- 石龙刍
- 食盐
- 水葫芦苗
- 水细辛
- 天青地白
- 铁苋
- 土细辛
- 瓦韦
- 莴苣
- 蟋蟀
- 苋
- 小麦苗
- 小木通
- 小野鸡尾
- 星毛羊奶子
- 野苋菜
- 硬叶女娄菜
- 郁李仁
- 越瓜
- 泽漆
- 猪肠
- 紫荆花
别名:细米草、急解索、半边花、蛇脷草[广东]、长虫草[河南]、蛇利草、蛇舌草、鱼尾花、半边菊、半边旗、奶儿草、箭豆草、顺风旗、单片芽、小莲花草、绵蜂草、吹血草、腹水草、疳积草、白腊滑草、金菊草、金鸡舌、片花莲、偏莲、瓜仁草、蛇啄草、长虫草
味性:辛,平。
归经:归心;肺;小肠经。
主治:利尿消肿,清热解毒。用于大腹水肿,面足浮肿,痈肿疔疮,蛇虫咬伤;晚期血吸虫病腹水。半边莲(图)
别名:菠棱、波棱菜、赤根菜、波斯草、鹦鹉菜、鼠根菜、角菜、菠薐、红根菜、甜茶、拉筋菜、敏菜、飞薐菜、飞龙菜
味性:甘,凉。
归经:肝;胃;大肠;小肠经。
主治:养血,止血,敛阴,润燥。治衄血,便血,坏血病,消渴引饮,大便涩滞。菠菜
别名:赤豆、红小豆、亦豆、红豆、小红绿豆、虱拇豆、朱赤豆、金红小豆、朱小豆、小豆、猪肝赤、杜赤豆、虱牳豆、茅柴赤、米赤豆
味性:甘酸,平。
归经:归心、小肠经。
主治:利水除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治水肿,脚气,黄疸,泻痢,便血,痈肿。赤小豆(图)
- 《中国药典》赤小豆
- 《中药大辞典》赤小豆
- 《中华本草》赤小豆
- 《外治方》赤小豆
- 《本草纲目》赤小豆
- 《本草备要》赤小豆
- 《本草便读》赤小豆
- 《本草乘雅半偈》赤小豆
- 《本草崇原》赤小豆
- 《本草从新》赤小豆
- 《本草撮要》赤小豆
- 《本草分经》赤小豆
- 《本草分经》赤小豆
- 《本草害利》赤小豆
- 《本草蒙筌》赤小豆
- 《本草求真》赤小豆
- 《本草新编》赤小豆
- 《本草衍义》赤小豆
- 《本草易读》赤小豆
- 《本草择要纲目》赤小豆
- 《长沙药解》赤小豆
- 《得配本草》赤小豆
- 《雷公炮制药性解》赤小豆
- 《名医别录》赤小豆
- 《神农本草经》赤小豆
- 《食疗本草》赤小豆
- 《食物疗法》赤小豆
- 《汤液本草》赤小豆
- 《吴普本草》赤小豆
- 《新修本草》赤小豆
- 《药笼小品》赤小豆
- 《药性切用》赤小豆
- 《药征续编》赤小豆
- 《饮食须知》赤小豆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赤小豆
- 《证类本草》赤小豆
- 《中药学》赤小豆
- 《千金翼方》赤小豆
- 《冯氏锦囊秘录》赤小豆
- 《饮膳正要》赤小豆
- 《医学入门》赤小豆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金铃子、川楝实、楝实、练实、仁枣、苦楝子)、苦楝子、楝子、石茱萸、楝树果、川楝树子
味性:苦,寒。
归经:入肝、胃、小肠经。
主治:舒肝行气止痛,驱虫。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川楝子(图)
别名:狗牙半支、石指甲、半支莲、养鸡草、狗牙齿、瓜子草、半枝莲、三叶佛甲草、山护花、鼠牙半支、狗牙草、佛指甲、白蜈蚣、地蜈蚣草、太阳花、枉开口、狗牙瓣
味性:甘、淡,凉。
归经:归肝、胆、小肠经。
主治:清利湿热,解毒。用于湿热黄疸,小便不利,痈肿疮疡,急、慢性肝炎。垂盆草(图)
别名:酸浆草、酸酸草、斑鸠酸、三叶酸、酸箕、三叶酸草、醋母草、鸠酸草、小酸茅、雀林草、酸浆、赤孙施、醋啾啾、田字草、雀儿草、酸母草、酸饺草、小酸苗、酸草、三角酸、雀儿酸、酸迷迷草、斑鸠草、酸味草、三叶酸浆、酸斑苋、咸酸草、酸酢草、酸啾啾、酸得溜、铺地莲、酸梅草、三叶破铜钱、黄花梅、满天星、黄花草、六叶莲、野王瓜草、王瓜酸、冲天泡、长血草、酸芝草、酸批子、东阳火草、水晶花、蒲瓜酸、鹁鸪酸、三梅草、老鸦酸
味性:酸;寒。
归经:大肠;小肠经。
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用于感冒发热,肠炎,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神经衰弱;外用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痈肿疮疖,脚癣,湿疹,烧烫伤。酢浆草(图)
别名:土黄连、石妹刺、大黄连、宽叶鸡肢黄连、刺黄连、鸡脚刺、三颗针
味性:味苦;性寒。
归经:肝;胃;小肠经。
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湿热泄泻;痢疾;黄疸;热淋;咽喉肿痛;口疮龈肿;火眼目赤肿痛;痄腮;乳痈;疖肿;烫伤。大黄连刺
别名:碎骨子、山鸡米、金鸡米、迷身草、竹叶门冬青、竹叶麦冬、金竹叶、长竹叶、山冬、地竹、野麦冬、淡竹米、林下竹、土麦冬
味性:甘淡,寒。
归经:归心、胃、小肠经。
主治:清热除烦,利尿。用于热病烦渴,小便赤涩淋痛,口舌生疮。淡竹叶(图)
别名:秧草、水灯心、野席草、龙须草、灯草、水葱、虎须草、赤须、灯心、碧玉草、铁灯心、猪矢草、洋牌洞、灯芯草、虎酒草、曲屎草、老虎须
味性:甘淡,寒。
归经:归心、肺、小肠经。
主治:清心火,利小便。用于心烦失眠,尿少涩痛,口舌生疮。灯心草(图)
别名:白瓜、水芝)、蔬秬、白冬瓜、地芝、濮瓜、蔬苽、东瓜、枕瓜、水芝
味性:甘淡,凉。
归经:归肺;大小肠;膀胱经。
主治:利尿;清热;化痰;生津;解毒。主水肿胀满;淋病;脚气;痰喘;暑热烦闷;消渴;痈肿;痔漏;并解丹石毒;鱼毒;酒毒。冬瓜(图)
别名:木通马兜铃、东北木通、马木通、万年藤、苦木通、木通、桤木香
味性:苦,寒。
归经:心;小肠;膀胱经。
主治:清心火,利小便,通经下乳。用于口舌生疮,心烦尿赤,水肿,热淋涩痛,白带,经闭乳少,湿热痹痛。关木通
别名:金沙藤、左转藤、蛤蟆藤、罗网藤、铁线藤、吐丝草、鼎擦藤、猛古藤、左转藤灰、海金砂
味性:甘淡,寒。
归经:归膀胱、小肠经。
主治:清利湿热,通淋止痛。用于热淋,砂淋,石淋,血淋,膏淋,尿道涩痛。海金沙(图)
别名:竹园荽、迷离网、鸡胶莽、斑鸠窝、左篆藤、金线风、破网巾、黄金塔、左转藤、罗网藤、须须药、黑透骨、铁脚仙、乱头发、铁线藤、蔓蔓藤、虾蟆藤、纺车藤、金金藤、见根藤、藤吊丝、牛斗茜、磨菇藤、塞窦藤、扫把藤、天仙草、松筋草、鼎擦藤、毛须藤、黑须草、满天云、硬筋藤、牛西藤、金线藤、攀谷藤、海金沙藤、吐丝草、鸡脚藤、爬古藤、洗碗藤、爬墙蕨、金砂蕨、西牛藤
味性:甘,寒。
归经:小肠;膀胱;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利水通淋。治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白浊带下,小便不利,肾炎水肿,湿热黄疸,感冒发热,咳嗽,咽喉肿痛,肠炎、痢疾,烫伤,丹毒。海金沙草
别名:血琥珀、血珀、红琥珀、光珀、育沛、虎珀、虎魄、江珠、琥魄、兽魄、顿牟
味性:甘,平。
归经:入心、肝、小肠经。
主治:镇静,利尿,活血。用于惊风,癫痫,心悸,失眠,小便不利,尿痛,尿血,闭经。琥珀(图)
- 《全国中草药汇编》琥珀
- 《中药大辞典》琥珀
-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琥珀
- 《本草纲目》琥珀
- 《本草备要》琥珀
- 《本草便读》琥珀
- 《本草乘雅半偈》琥珀
- 《本草从新》琥珀
- 《本草撮要》琥珀
- 《本草分经》琥珀
- 《本草分经》琥珀
- 《本草分经》琥珀
- 《本草分经》琥珀
- 《本草害利》琥珀
- 《本草经解》琥珀
- 《本草经集注》琥珀
- 《本草蒙筌》琥珀
- 《本草求真》琥珀
- 《本草衍义》琥珀
- 《本草易读》琥珀
- 《本草择要纲目》琥珀
- 《本经逢原》琥珀
- 《得配本草》琥珀
- 《海药本草》琥珀
- 《雷公炮炙论》琥珀
- 《雷公炮制药性解》琥珀
- 《汤液本草》琥珀
- 《吴普本草》琥珀
- 《新修本草》琥珀
- 《药笼小品》琥珀
- 《玉楸药解》琥珀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琥珀
- 《证类本草》琥珀
- 《中药学》琥珀
- 《千金翼方》琥珀
- 《外科全生集》琥珀
- 《冯氏锦囊秘录》琥珀
- 《顾松园医镜》琥珀
- 《医学入门》琥珀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淮木通、青木香、淮通马兜铃、理防己、木防已、岩见悉
味性:苦,寒。
归经:心;肾;膀胱;小肠经。
主治:清热利湿;祛风止痛。主泻痢腹痛;湿热身肿;小便赤涩;尿血;风湿热痹;痈肿恶疮;湿疹;毒蛇咬伤。淮通
别名:大地丁草、拔脓消、黄花猛、脓见愁、地膏药、金盏花、单枝落地、生扯陇、黄花稔、黄花雾、黄花草、小柴胡、黄花谷拔、胶粘根、千斤遂、黄花仔、乏力草、小本黄花草、细迷马桩棵、黄花地挑花、黄金树、吸血草、生扯拢、疔疮药、梅肉草、硬枝黄花仔、黄仔草、赐米草、大号嗽血仔草、鬼柳根、树仔草、黄花古粥、麻笔、塘罗达、裂叶雪麻头、坡麻
味性:甘辛,凉。
归经:心;肝;肺;大肠;小肠经。
主治:清热利湿,活血排脓。治流感,感冒,扁桃体炎,痢疾,肠炎,黄疸,痔血,吐血,痈疽疔疮。黄花母
别名:耐惊菜、虾蠊菜、满天星、虾钳莱、白花仔、白花节节草、曲节草、蛇痫、水牛膝、一包针、猪屎草、水金铃、地扭子、飞疔草、耐惊花、蓬子草、虾钳菜、蟛蜞菊、鲎脚菜
味性:苦,凉。
归经:心;胃;小肠经。
主治:清热,利尿,解毒。治咳嗽吐血,痢疾,肠风下血,淋病,痈疽肿毒,湿疹。节节花
别名:石竹子花、十样景花、洛阳花、巨句麦、大兰、山瞿麦、南天竺草、剪绒花、竹节草、瞿麦穗、麦句姜、龙须、四时美、圣茏草子
味性:苦,寒。
归经:归心、小肠经。
主治:利尿通淋,破血通经。用于热淋,血淋,石淋,小便不通,淋沥涩痛,月经闭止。瞿麦(图)
- 《中国药典》瞿麦
- 《中药大辞典》瞿麦
- 《中华本草》瞿麦
- 《本草纲目》瞿麦
- 《本草备要》瞿麦
- 《本草便读》瞿麦
- 《本草乘雅半偈》瞿麦
- 《本草崇原》瞿麦
- 《本草从新》瞿麦
- 《本草撮要》瞿麦
- 《本草分经》瞿麦
- 《本草分经》瞿麦
- 《本草分经》瞿麦
- 《本草害利》瞿麦
- 《本草经集注》瞿麦
- 《本草蒙筌》瞿麦
- 《本草求真》瞿麦
- 《本草思辨录》瞿麦
- 《本草图经》瞿麦
- 《本草衍义》瞿麦
- 《本草易读》瞿麦
- 《本草择要纲目》瞿麦
- 《本经逢原》瞿麦
- 《长沙药解》瞿麦
- 《得配本草》瞿麦
- 《雷公炮炙论》瞿麦
- 《名医别录》瞿麦
- 《神农本草经》瞿麦
- 《中药炮制》瞿麦
- 《汤液本草》瞿麦
- 《新修本草》瞿麦
- 《药鉴》瞿麦
- 《药笼小品》瞿麦
- 《药征续编》瞿麦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瞿麦
- 《证类本草》瞿麦
- 《中药学》瞿麦
- 《千金翼方》瞿麦
- 《冯氏锦囊秘录》瞿麦
- 《医学入门》瞿麦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犁头刺藤、老虎利、雷公藤、河白草、霹雳木、方胜板、倒金钩、烙铁草、倒挂紫金钩、犁尖草、括耙草、龙仙草、鱼尾花、三木棉、刺犁头、蛇不过、急改索、退血草、虎舌草、有竻犁牛草、刺酸浆、鸡眼睛草、有刺鸠饭草、拦蛇风、白竻、有刺粪箕笃、犁头藤、三角藤、蛇倒退、地葡萄、有竻犁头草、利酸浆、有竻火炭藤、大猛脚、五毒草、火轮箭、猫爪刺、蛇牙草、南蛇风、老虎刺、猫公刺、白大老鸦酸、杠板归、豆干草、酸藤、降龙草、蛇见退、水马铃、芽叶蓼、有刺犁头藤、蛇咬草、蛇王藤、串心草
味性:酸苦,平。
归经:肺;小肠经。
主治:利水消肿,清热,活血,解毒。治水肿,黄疸,泄泻,疟疾,痢疾,百日咳,淋浊,丹毒,瘰疬,湿疹,疥癣。扛板归
别名:野槐、好汉枝、苦骨、地骨、地槐、山槐子、川参、凤凰爪、牛参、野槐根、山槐根、地参
味性:苦,寒。
归经:入肝、肾、大肠、小肠经。
主治:清热燥湿;祛风杀虫。主湿热泻痢;肠风便血;黄疸;小便不利;水肿;带下;阴痒;疥癣;麻风;皮肤瘙痒;湿毒疮疡。苦参(图)
- 《中国药典》苦参
- 《中药大辞典》苦参
- 《中华本草》苦参
- 《本草纲目》苦参
- 《本草备要》苦参
- 《本草便读》苦参
- 《本草乘雅半偈》苦参
- 《本草崇原》苦参
- 《本草从新》苦参
- 《本草撮要》苦参
- 《本草分经》苦参
- 《本草分经》苦参
- 《本草分经》苦参
- 《本草害利》苦参
- 《本草经集注》苦参
- 《本草蒙筌》苦参
- 《本草求真》苦参
- 《本草图经》苦参
- 《本草新编》苦参
- 《本草衍义》苦参
- 《本草易读》苦参
- 《本草择要纲目》苦参
- 《本经逢原》苦参
- 《长沙药解》苦参
- 《得配本草》苦参
- 《滇南本草》苦参
- 《雷公炮炙论》苦参
- 《雷公炮制药性解》苦参
- 《名医别录》苦参
- 《神农本草经》苦参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苦参
- 《中药炮制》苦参
- 《汤液本草》苦参
- 《吴普本草》苦参
- 《新修本草》苦参
- 《药鉴》苦参
- 《药笼小品》苦参
- 《药性切用》苦参
- 《药征续编》苦参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苦参
- 《证类本草》苦参
- 《中药学》苦参
- 《千金翼方》苦参
- 《外科全生集》苦参
- 《冯氏锦囊秘录》苦参
- 《顾松园医镜》苦参
- 《医学入门》苦参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地棉根、山雁皮、埔银、指皮麻、九信草、石棉皮、雀仔麻、山埔仑、狗信药、消山药、桐皮子、大黄头树、九信菜、鸡子麻、山黄皮、鸡杧头、南岭荛花、蒲仑、地棉麻树、了哥麻、铺银草、雀几麻、鸡儿苦晚、铁乌散、山石榴、千年矮、乌子麻、地巴麻、山棉皮、火索木、毒鱼藤、曝牙郎、熟薯、假黄皮、山六麻、山豆了、九信药、鸡仔麻、鸟子麻、山麻皮、雀儿麻、地棉、铁骨伞、山络麻、石谷皮、红灯笼
味性:苦辛,寒。
归经:心;肺;小肠经。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止痛。治瘰疬,痈肿,风湿痛,百日咳,跌打损伤。了哥王
别名:藤罗菜、藤七、红藤菜、藤菜、滑菜果、潺菜、寸金丹、胭脂菜、胭脂豆、软姜子、粘藤、白虎下须、猴子七、薛葵、蘩露、承露、天葵、藤葵、胡燕脂、藤儿菜、滑藤、西洋菜、御菜、燕脂菜、紫草、燕脂豆、木耳菜、藤露、紫葵、紫豆藤、软藤菜、滑腹菜、红鸡屎藤、葵、繁露、染绛子、荞菜七、篱笆菜、软姜菜
味性:甘酸,寒。
归经:入心,肝,脾,大、小肠经。
主治:清热,滑肠.凉血,解毒,治大便秘结,小便短涩,痢疾,便血,斑疹,汀疮。落葵
别名:通草、附支、丁翁、丁父、葍藤、王翁、万年、万年藤、燕蕧、乌蕧、活血藤
味性:苦,凉。
归经:入心、小肠、膀胱经。
主治:泻火行水,通利血脉。治小便赤涩,淋浊,水肿,胸中烦热,喉痹咽痛,遍身拘痛,妇女经闭,乳汁不通。木通
- 《中药大辞典》木通
- 《中华本草》木通
- 《本草备要》木通
- 《本草便读》木通
- 《本草崇原》木通
- 《本草从新》木通
- 《本草撮要》木通
- 《本草分经》木通
- 《本草分经》木通
- 《本草分经》木通
- 《本草分经》木通
- 《本草分经》木通
- 《本草分经》木通
- 《本草害利》木通
- 《本草害利》木通
- 《本草害利》木通
- 《本草经解》木通
- 《本草求真》木通
- 《本草新编》木通
- 《本草易读》木通
- 《本草择要纲目》木通
- 《本经逢原》木通
- 《得配本草》木通
- 《滇南本草》木通
- 《雷公炮制药性解》木通
- 《中药炮制》木通
- 《汤液本草》木通
- 《药鉴》木通
- 《药笼小品》木通
- 《玉楸药解》木通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木通
- 《中药学》木通
- 《外科全生集》木通
- 《冯氏锦囊秘录》木通
- 《医学衷中参西录》木通
- 《顾松园医镜》木通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丁父、丁公寄、丁公藤、石南藤、搜山虎、风藤、蓝藤、巴岩香、三角枫、石蒌藤、细叶青竹蛇
味性:辛,温。
归经:肝;脾;小肠经。
主治:祛风湿,通经络,强腰脚,止痛。治风寒湿痹,筋骨疼痛,腰痛,手术后疼痛。南藤
别名:苦舌草、凤梨草、旺梨草、雷公锤草、大二郎箭、番梨仔草、旺菜癀、凤梨癀、痢症草
味性:味微苦;性凉。
归经:肺;心;小肠经。
主治:清热;解毒。主咽喉肿痛;牙疳;泄泻;痢疾;痈疽疮毒;带状疱疹;湿疹;疥癣。蓬莱草
别名:圆羊齿、蜈蚣草、篦子草、石黄皮、天鹅抱蛋、石蛋果、蛇蛋参、凤凰蛋、犸骝卵、凤凰草、圆蕨、蜈蚣蕨、水槟榔、冰果草、梳篦草、飞天蜈蚣、金鸡孵蛋、神仙对坐草、石上丸、凤凰蕨、何汗蕨、金鸡尾、夭鹅抱蛋、蕨薯、落地珍珠、马骝卵、凉水时、麻雀蛋、凤凰卵、石窝蛋、猫蛋果、雉鸡蛋、圆牙齿、芒蛋、狗睾丸、雉鸡尾、乌脚蕨、狗核莲
味性:苦辛,平。
归经:肝;肾;胃;小肠经。
主治:清热,利湿,消肿,解毒。治黄疸,淋浊,小便涩痛,痢疾,疝气,乳痈,瘰疬,烫伤,刀伤。肾蕨
别名:龙须、草续断、龙珠、龙蒭、龙鬓、龙木、草毒、龙华、悬菟、龙须草、缙云草、龙修、悬莞、方宾、席草、草龙蒭、胡须草、野席草、草龙zou
味性:苦;凉。
归经:心;小肠经。
主治:利水,通淋。治淋病,小便不利。石龙刍
别名:土癞蜘蛛香、毛细辛、石南七细辛、南坪细辛、苕叶细宰
味性:辛;温。
归经:肺;心;小肠;肾;胃经。
主治:发散风寒;温肺化饮;理气止痛。主风寒头痛;齿痛;风湿痹痛;痰饮喘咳;脘腹气滞胀痛。水细辛
别名:毛女儿菜、清明草、细叶鼠曲草、父子草;小地罗汉、小叶金鸡舌、白招曲、小火草、野清明草、毛水蚁、雷公青、菠萝草、叶下白、锦鸡舌、白草仔、小白根菊、乌云盖雪、棉花草、父子草、小地罗汉、神仙眼镜草、磨地莲、兄弟草、翻底白
味性:甘,凉。
归经:肺;肝;脾;小肠经。
主治:解表,清热,明目,利尿。治感冒,咳嗽,头痛,喉痛,目赤翳障,小便热闭,淋浊,白带,痈肿,疔疮。天青地白
别名:人苋、海蚌含珠、撮斗撮金珠、六合草、半边珠、野黄麻、王碗捧真珠、粪斗草、血见愁、凤眼草、肉草、喷水草、小耳朵草、大青草、猫眼草、蚬草、叶里藏珠、痢疾草、野麻草、蚌壳草、铁灯碗、筒筒草、七盏灯、血布袋、布袋口、皮撮珍珠、珍珠草、瓢里珍珠、玉碗捧真珠、田螺草、野苦麻、猫眼菜、寒热草、叶里仙桃、金畚斗、金盘野苋菜、沙罐草、灯盏窝、金石榴、茶丝黄、水芥、下合草、瓦片草
味性:苦涩,平。
归经:心;肺;大肠;小肠经。
主治: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积。主痢疾;泄泻;吐血;衄血;尿血;崩漏;小儿疳积;痈疖疮疡;皮肤湿疹。铁苋
别名:剑丹、七星草[北京]、骨牌草、小叶骨牌草、金星草、七星草、落星草、七星剑、小舌头草、细骨牌草、大金刀、千只眼、泡泡草、小肺筋
味性:寒;苦。
归经:肺;小肠经。
主治:利尿,止血。治淋病,痢疾,咳嗽吐血,牙疳。瓦韦
别名:海风丝、草莲、凤尾蕨、线鸡尾草、小金花草、光棍药、黑蕨、火汤蕨、金粉蕨、中华金粉蕨、乌蕨、土黄连、日本乌蕨、水金鸡尾、金鸡尾、地柏枝、虾虾猛、凤尾莲、孔雀尾、金花草、串鱼草、解毒蕨、人头发、乌韭、小叶野鸡尾、凤凰标、小鸡尾草、小蕨萁、野鸡尾、细叶金鸡尾、野黄连、吊金草
味性:苦;寒。
归经:心;肝;肺;胃;小肠;大肠经。
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止血。主风热感冒;咳嗽;咽痛;泄泻;痢疾;小便淋痛;湿热黄疸;吐血;咳血;便血;痔血;尿血;疮毒;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烫火伤。小野鸡尾
别名:小李仁、大李仁、郁子、郁里仁、李仁肉、郁李、英梅、爵李、白棣、雀李、车下李、山李、爵梅、样藜、千金藤、秧李、穿心梅、侧李、欧李、酸丁、乌拉柰、欧梨
味性:辛苦甘,平。
归经:入脾、大小肠经。
主治:润燥滑肠;下气利水。主大肠气滞;燥涩不通;小便不利;大腹水肿;四肢浮肿;脚气。郁李仁(图)
- 《中国药典》郁李仁
- 《中药大辞典》郁李仁
- 《中华本草》郁李仁
- 《本草备要》郁李仁
- 《本草便读》郁李仁
- 《本草乘雅半偈》郁李仁
- 《本草崇原》郁李仁
- 《本草从新》郁李仁
- 《本草撮要》郁李仁
- 《本草分经》郁李仁
- 《本草害利》郁李仁
- 《本草蒙筌》郁李仁
- 《本草图经》郁李仁
- 《本草新编》郁李仁
- 《本草衍义》郁李仁
- 《本草易读》郁李仁
- 《本草择要纲目》郁李仁
- 《本经逢原》郁李仁
- 《得配本草》郁李仁
- 《滇南本草》郁李仁
- 《雷公炮炙论》郁李仁
- 《雷公炮制药性解》郁李仁
- 《神农本草经》郁李仁
- 《食疗本草》郁李仁
- 《汤液本草》郁李仁
- 《药笼小品》郁李仁
- 《药性切用》郁李仁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郁李仁
- 《证类本草》郁李仁
- 《中药学》郁李仁
- 《千金翼方》郁李仁
- 《冯氏锦囊秘录》郁李仁
- 《医学入门》郁李仁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五朵云、猫眼草、五凤草、灯台草、倒毒伞、烂肠草、绿叶绿花草、五点草、桼茎、猫儿眼睛草、五凤灵枝、凉伞草、五盏灯、白种乳草、五灯头草、乳浆草、肿手棵、马虎眼、一把伞、乳草、龙虎草、铁骨伞、漆茎、五风灵枝、五风草、九头狮子草、癣草
味性:辛苦,凉。
归经:入大、小肠,脾。
主治:行水消肿;化痰止咳;解毒杀虫。主治水气肿满;痰饮喘咳疟疾;菌痢;瘰疬;结核性瘘管;骨髓炎。泽漆(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