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味中药列表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药品百科 > 中药百科 > 酸味中药列表 > 第1页

酸味中药列表。酸味中药是指中药五味属性中属于酸味的中药。 中药五味即指药物因功效不同而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既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又是部分药物真实滋味的具体表示。

, “能收能涩”,即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一般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固崩止带的药物多具有酸味。酸味药多用治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泻肠滑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带不止等证。如五味子固表止汗,乌梅敛肺止咳、五倍子涩肠止泻、山茱萸涩精止遗以及赤石脂固崩止带等。

酸味中药列表

扒地蜈蚣

别名:扛棺回

味性:微酸、涩,平。

主治:活血散瘀,解毒。用于各种毒蛇咬伤及跌打损伤。扒地蜈蚣

白刺

别名:酸胖、哈尔马格、唐古特白刺

味性:甘、酸,温。

主治:健脾胃,助消化,安神,解表,下乳。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神经衰弱,感冒,乳汁不下。白刺

白杜鹃花

别名:白花杜鹃、白映山红

味性:辛、酸,温。

主治:止咳,固精,止带。用于咳嗽,遗精,白带。白杜鹃花

白矾(图)
白矾

别名:明矾、矾石、石涅、羽涅、羽泽、涅石、理石、白君、雪矾、云母矾、生矾

味性:酸涩,寒。

归经:归肺、脾、肝、大肠经。

主治:消痰,燥湿,止泻,止血,解毒,杀虫。治癫痫,喉痹,疚涎壅甚,肝炎,黄疸,黄肿,胃、十二指肠溃疡,子宫脱垂,白带,泻痢,衄血,口舌生疮,疮痔疥癣,水、火、虫伤。白矾

白犁头草

味性:辛、酸,寒。

主治:解热,拔毒,散瘀。;疖肿,疮疡,急性乳腺炎,跌打肿痛:用鲜全草适量加红糖少许,共捣烂外敷。;急性结膜炎,乳汁不通:用全草3~5钱,水煎服。白犁头草

白绿叶

别名:羊奶果、胡颓子、天青地白、小羊奶果、羊肋树、羊奶奶

味性:酸,平。

归经:肺;肾;膀胱经。

主治:利尿排石,止咳定喘,行气止痛。主治慢性肾炎,胃痛,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白绿叶

白绿叶果实

味性:甘;酸;平。

主治:止泻;消积;利湿。主腹泻;小儿疳积;急性肾炎。白绿叶果实

白马鬃铃花

味性:味酸;性温。

主治:止咳;固精。主久咳;遗精。白马鬃铃花

白毛委陵菜

别名:热干巴[蒙名]

味性:苦;酸;凉。

归经:肝;肾经。

主治:凉血止血。主崩漏;鼻衄。白毛委陵菜

白梅
白梅

别名:盐梅、霜梅、白霜梅

味性:酸涩咸,平。

归经:肝;肾经。

主治:治喉痹,泻痢烦渴,梅核膈气,痈疽肿毒,外伤出血。白梅

白梅花
白梅花

别名:绿萼梅、绿梅花

味性:酸涩,平。

归经:入肝、肺二经。

主治:舒肝,和胃,化痰。治梅核气,肝胃气痛,食欲不振,头晕,瘰疬。白梅花

白石榴花

味性:酸甘,平。

归经:归肺经。

主治:涩肠止血。主久痢;便血;咳血;衄血;吐血。白石榴花

白叶刺根

味性:酸涩,平。

主治:祛风理湿,下气定喘,固肾。白叶刺根

百药煎

味性:酸甘,平。

归经:心;肺;胃经。

主治:润肺化痰,生津止渴。治久咳痰多,咽痛,便血,久痢脱肛,口疮,牙疳,痈肿疮疡。百药煎

斑楮头红

味性:味酸;性凉。

主治:清热;平肝。主肺热咳嗽;眩晕;心悸失眠。斑楮头红

饱饭花

别名:小叶珍珠花、乌饭子、米饭花

味性:酸甘。

主治:强筋益气,消肿。治筋骨酸软,四肢无力。饱饭花

饱饭花果

别名:乌饭子

味性:酸;甘;性平。

主治:强筋骨;益气力。主筋骨酸软;四肢无力。饱饭花果

闭鞘姜

别名:樟柳头、广东商陆、白石笋、山冬笋、水蕉花、象甘蔗

味性:辛、酸,微寒。

主治:利水消肿,解毒止痒。用于百日咳,肾炎水肿,尿路感染,肝硬化腹水,小便不利;外用治荨麻疹,疮疖肿毒,中耳炎。闭鞘姜

碧桃干
碧桃干

别名:桃枭、鬼髑髅、桃奴、枭景、干桃、气桃、阴桃子、桃干、瘪桃干

味性:酸苦,平。

归经:肺、肝经。

主治:治盗汗,遗精,吐血,疟疾,心腹痛;妊娠下血。碧桃干

薜荔
薜荔

别名:木莲藤、辟萼、石壁莲、木瓜藤、膨泡树、饼泡树、壁石虎、木壁莲、爬墙虎、风不动、彭蜂藤、石龙藤、常春藤、石壁藤、补血王、追骨风、爬岩风、墙脚柱、红墙套、烟筒丕、田螺掩、爬山虎、大鼓藤、石绷藤、薛荔络石藤、老鸦馒头藤、凉粉藤、爬墙藤、牛屎藤、薛、牡赞、木莲、过水龙、王不留行、石莲、抬络藤、木隆谷、邦邦老虎藤、乒乓抛藤、巴山虎、乒抛藤、泊壁藤、墙壁藤、有蜂藤、小薛荔、抱树莲

味性:酸,平。

主治:祛风,利湿,活血,解毒。治凤湿痹痛,泻痢,淋病,跌打损伤,痈肿疮疖。薜荔

扁藤
扁藤

别名:腰带藤、羊带风、扁骨风、铁带藤、大芦藤、过江扁龙、脚白藤、大血藤、岩五加

味性:辛;酸;平。

归经:心;肝经。

主治:祛风化湿;舒筋活络。主风湿痹痛;腰肌劳损;中风偏瘫;跌打损伤。扁藤

扁藤叶

味性:酸;涩;平。

归经:肝经。

主治:生肌敛疮。主下肢溃疡;外伤。扁藤叶

波罗蜜

别名:婆那娑、阿蔀亸、曩伽结、优珠昙、天婆罗、树婆罗、牛肚子果、阿、曩加结、树波萝、婆罗密、天罗、密冬瓜、包密

味性:甘;微酸;性平。

主治:生津除烦;解酒醒脾。主。波罗蜜(图)

波罗蜜核中仁

别名:木波罗果仁

味性:甘;微酸;性平。

主治:益气,通乳。治产后乳少或乳汁不通。波罗蜜核中仁

布渣叶
布渣叶原生态布渣叶布渣叶

别名:蓑衣子、破布叶、麻布叶、烂布渣、布包木、破布树、薢宝叶

味性:淡、微酸,平。

主治:清暑,消食,化痰。用于感冒,中暑,食滞,消化不良,腹泻。布渣叶

叉分蓼

别名:酸不溜、分枝蓼、叉枝蓼、酸姜

味性:酸、甘,温。

主治:祛寒,温肾。主治寒疝,阴囊出汗。叉分蓼

插田泡

别名:复盆子、大乌泡、乌沙莓、菜子泡、回头龙、两头草、两头忙、乌泡倒触伞、倒生根、乌龙毛、乌龙须、白龙须、过江龙[不定根]

味性:果:甘、酸,温;根、不定根:苦,凉。

主治:果:补肾固精。用于阳痿,遗精,遗尿,白带。;根、不定根:调经活血,止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骨折,月经不调;外用治外伤出血。插田泡

豺肉

味性:甘酸,温。

归经:肝;肾;脾;胃经。

主治:补虚消积;散瘀消肿。主虚劳体弱;食积;跌打瘀肿;痔瘘。豺肉

长柄秋海棠
长柄秋海棠

别名:红八角莲

味性:味酸;性寒。

主治:散瘀;止血;解毒。主跌打损伤;筋骨疼痛;崩漏;毒蛇咬伤。长柄秋海棠

长隔距兰

别名:马尾吊兰、吊兰、龙角草、木不角、鹿角草、圆叶吊兰、光棍草

味性:微甘、酸,平。

主治:舒筋活络,祛痰止咳。;乙脑,小儿麻痹后遗症,中风瘫痪。全草3~5钱,配两面针根皮3钱,炖猪瘦肉服,或水煎服,连续服用。;肺结核,小儿疳积。全草3~5钱,水煎服。长隔距兰

长节耳草

别名:黑头草、小绣球、一扫光

味性:辛、酸,温。

主治:祛风,散寒,除湿。主治风湿关节疼痛。长节耳草

橙子
橙子橙子

别名:橙、黄橙、金橙、金球、鹄壳

味性:酸;凉。

归经:肺;肝;胃经。

主治:止呕恶,宽胸膈,消瘿,解酒,杀鱼、蟹毒。橙子

秤砣梨

别名:马奶藤、铁甲藤、马奶

味性:酸;涩;温。

归经:肝经。

主治:抗癌。主肿瘤。秤砣梨

鸱鸺

别名:怪鸱、钩鵅、大头鹰、角鸱、毂辘鹰、鵋鶀、呼咵鹰、夜食鹰、猫头鹰、鬼鸠、夜猫子、横虎、恨狐、老兔、鸱旧、旧留、老菟、夜猫

味性:味酸;微咸;性寒。

归经:心;肝经。

主治:滋阴补虚;截疟。主肺结核;风虚眩晕;疟疾。鸱鸺

赤雹

别名:赤包、气包、王瓜[辽宁.宁夏]、山屎瓜、屎包子、山土豆

味性:果:酸、苦,平;块根:苦,寒。

主治:果:理气,活血,祛痰,利湿。用于跌打损伤,嗳气吐酸,黄疸,肠炎,痢疾,肺结核咯血。;块根:治乳汁不下,乳房胀痛。赤雹

赤瓟

别名:气包、赤包、山屎瓜、赤雹、屎包子、山土豆、赤包子

味性:味酸;苦;性平。

主治:降逆,理湿,和瘀。治黄疸,痢疾,反胃吐酸,咳血胸痛,腰部扭伤。赤瓟

赤芍药

别名:木芍药、红芍药、赤芍、臭牡丹根

味性:酸苦,凉。

归经:入肝、脾经。

主治:行瘀,止痛,凉血,消肿。治瘀滞经闭,疝瘕积聚,腹痛,胁痛,衄血,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赤芍药

赤小豆
赤小豆

别名:赤豆、红小豆、亦豆、红豆、小红绿豆、虱拇豆、朱赤豆、金红小豆、朱小豆、小豆、猪肝赤、杜赤豆、虱牳豆、茅柴赤、米赤豆

味性:甘酸,平。

归经:归心、小肠经。

主治:利水除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治水肿,脚气,黄疸,泻痢,便血,痈肿。赤小豆(图)

赤小豆叶
赤小豆叶

别名:赤小豆藿、小豆藿、小豆叶

味性:味甘;酸;涩;性平。

归经:肝;肾;胃经。

主治:固肾缩尿;明目;止渴。主小便频数;肝热目糊;心烦口渴。赤小豆叶

赤阳子

别名:救军粮、赤果、纯阳子、火把果、红子、救兵粮)、水沙子、救兵粮、豆金娘、小红子、火棘

味性:甘;酸;涩;平。

归经:肝;脾;胃经。

主治:健脾消积,活血止血。治痞块,食积,泄泻,痢疾,崩漏,产后血瘀。赤阳子

虫蚁菜

别名:张麻、止血草

味性:微酸;苦;性平。

主治:止血生肌;除湿止痢。主外伤出血;痢疾;胃腹疼痛。虫蚁菜

椆李

别名:臭李子、吗嘎[蒙名]

味性:酸,平。

主治:止泻痢。治腹泻。椆李

楮头红

别名:风樻斗草、卫环草

味性:性凉,味酸。

归经:归肺;肝经。

主治:清肺热,去肝火。治风湿痹痛,耳鸣、耳聋及目雾羞明。楮头红

川党参
川党参

别名:天宁党参、巫山党参、单枝党参

味性:性平,味甘、微酸。

主治:同党参。川党参

川滇大黄土

别名:土大黄

味性:酸、涩、微辛,温。

主治:发汗解表,润肺止咳。主治感冒,咳嗽,水肿,痰喘。川滇大黄土

川鄂山茱萸
川鄂山茱萸

味性:味酸;涩;性微温。

归经:归肝;肾经。

主治:补肝益肾;收敛固脱。主肝肾亏虚;头晕目眩;耳聋耳鸣;腰膝酸软;遗精;尿频;体虚多汗。川鄂山茱萸

川梨

别名:棠梨刺

味性:甘、酸,温。

主治:消食积,化瘀滞。主治肉食积滞,消化不良,泄泻,痛经,产后瘀血作痛。川梨

川莓
川莓原生态川莓

别名:大乌泡、乌泡

味性:酸、咸,平。

主治:祛风除湿,止呕,活血。主治劳伤吐血,月经不调,口有腥气,瘰疬,痘后目翳,狂犬咬伤等症。叶治黄水疮。川莓

慈乌
慈乌

别名:乌、孝鸟、慈鸦、哺公、小山老鸹、咵老鸦、麦鸦

味性:味酸;咸;性平。

归经:肺;肾经。

主治:滋阴潜阳。主虚劳咳嗽;骨蒸烦热;体弱消瘦。慈乌

刺菠

别名:泼盘、托盘、空腹莲、空腹妙、饭包菠、雅早、饭消扭、地苗、田母、田角公

味性:酸,平。

主治:清热解毒。治伤暑吐泻,风火头痛,感冒,黄疸。刺菠

刺梨
刺梨

别名:茨梨、文先果、团糖二、莰梨、文光果、油刺果

味性:甘;酸涩。

归经:脾;肾;胃经。

主治:健胃;消食;止泻。主食积饱胀;肠炎腹泻。刺梨

刺梨根
刺梨根

别名:茨藜子根、茨藜根

味性:甘酸,平。

归经:脾;胃;肝;肾经。

主治:健胃,消食,止泻,涩精。治胃痛,泄泻,痢疾,遗精,崩漏,带下,久咳。刺梨根

刺梨叶

别名:茨藜叶

味性:酸、涩;寒。

归经:肺经。

主治:清热解暑,解毒疗疮,止血。主痔疮,痈肿,暑热倦怠,外伤出血。刺梨叶

刺梨子

别名:文光果、刺槟榔果、木梨子、缫丝花

味性:酸、涩,平。

主治:根:消食健脾,收敛止泻。用于食积腹胀,痢疾,肠炎,自汗盗汗,遗精,白带,月经过多,痔疮出血。;果:解暑,消食。治维生素C缺乏症。刺梨子

刺李

别名:茶茹

味性:酸;平。

归经:肝经。

主治:健胃。主萎缩性胃炎;胆汁缺乏病。刺李

刺栗子

别名:细梗蔷薇、野人头

味性:甘酸微涩,平。

主治:收涩,消肿。治痢疾及痔疮。刺栗子

刺蓼

别名:廊茵、急解素、蛇不钻、猫舌草、红火老鸦酸草

味性:酸、微辛,平。

主治:解毒消肿,利湿止痒。用于湿疹,黄水疮,疔疮,痈疖,蛇咬伤。刺蓼

刺玫

别名:刺玫果、红根

味性:花:甘、微苦,温;果:酸,温;根:苦、涩,平。

主治:花:止血,和血,解郁调经。用于吐血,血崩,肋间神经痛,痛经,月经不调。;果:健脾胃,助消化。用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胃腹胀满,小儿食积。;根:止咳祛痰,止痢,止血。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肠炎,细菌性痢疾,功能性子宫出血,跌打损伤。刺玫

刺玫果
刺玫果

别名:刺莓果、刺木果

味性:酸;苦;温。

归经:肝;脾;胃;膀胱经。

主治:健脾消食;活血调经;敛肺止咳。主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脘腹胀痛;腹泻;月经不调;痛经;动脉粥样硬化;肺结咳嗽。刺玫果

刺玫花

味性:酸;甘;平。

归经:肝;脾经。

主治:理气和胃;止咳。主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吐血,肋间神经痛,肺痨咳嗽。刺玫花

刺蜜

别名:羊刺蜜、草蜜、给敦罗、刺糖、骆驼刺糖、阳塔克西克尔、给勃罗

味性:甘酸,平。

归经:心;肺;脾;小肠;肾经。

主治:治骨蒸烦渴,血痢,腹泻,腹痛,头痛。刺蜜

刺山茶果

味性:涩;酸;温。

主治:和脾止痢。主痢疾。刺山茶果

刺石榴

别名:山石榴

味性:微酸、苦,平。

主治:止血,止痢。用于吐血,衄血,崩漏,白带,痢疾。刺石榴

刺糖

别名:刺蜜

味性:甘、酸,温。

主治:涩肠,止痛。;刺糖:用于腹痛,腹泻,痢疾。;种子:用于胃痛;外用治牙痛。刺糖

酢浆草
酢浆草

别名:酸浆草、酸酸草、斑鸠酸、三叶酸、酸箕、三叶酸草、醋母草、鸠酸草、小酸茅、雀林草、酸浆、赤孙施、醋啾啾、田字草、雀儿草、酸母草、酸饺草、小酸苗、酸草、三角酸、雀儿酸、酸迷迷草、斑鸠草、酸味草、三叶酸浆、酸斑苋、咸酸草、酸酢草、酸啾啾、酸得溜、铺地莲、酸梅草、三叶破铜钱、黄花梅、满天星、黄花草、六叶莲、野王瓜草、王瓜酸、冲天泡、长血草、酸芝草、酸批子、东阳火草、水晶花、蒲瓜酸、鹁鸪酸、三梅草、老鸦酸

味性:酸;寒。

归经:大肠;小肠经。

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用于感冒发热,肠炎,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神经衰弱;外用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痈肿疮疖,脚癣,湿疹,烧烫伤。酢浆草(图)

醋林子
醋林子

别名:红檬子

味性:味酸;性温。

主治:杀虫;止血;涩肠;生津;解酒。主蛔虫腹痛;痔漏下血;久痢。醋林子

醋柳果

别名:沙枣、大尔卜兴

味性:性温,味酸涩。

归经:入肝、胃、大小肠经。

主治:活血散瘀,化痰宽胸,补脾健胃。治跌打损伤,瘀肿,咳嗽痰多,呼吸困难,消化不良。醋柳果

醋糟

味性:大麦醋糟,酸,微寒。

主治:气滞风壅,手臂脚膝痛,炒醋糟裹之,三、两易当瘥。醋糟

达仑木

味性:酸;辛;微苦;微温。

主治:祛风消肿;散瘀止痛。主跌打损伤;风湿骨痛;胃肠绞痛;蜂窝组织炎;脓肿;口腔炎。达仑木

打虫果

别名:米汤果

味性:酸;性平。

主治:驱虫。主蛔虫病;绦虫病。打虫果

大飞天蜈蚣

别名:肥力漆、红根叶、退黄藤

味性:酸,平。

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毒蛇咬伤,黄疸型肝炎,风湿痹痛:茎、叶0.5~1两,水煎服;蛇咬伤并有鲜叶捣烂敷伤口周围。;疮疡溃烂,湿疹:鲜茎、叶水煎外洗。大飞天蜈蚣

大飞扬草
大飞扬草

别名:大飞羊、飞扬、神仙对坐草、节节花、大号乳仔草、蚝刈草、猫仔癀、大乳草、木本奶草、金花草、蜻蜒草、白乳草、过路蜈蚣、蚂蚁草、天泡草、大乳汁草、奶子草、九歪草、假奶子草、癣药草、奶母草、神仙对座草、猫仔病、脚癣草、毛飞扬、大本乳仔草、乳仔草、红骨大本乳子草、催乳草、大奶浆草

味性:辛酸,寒。

归经:肺;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通乳,渗湿,止痒。治急性肠炎,菌痢,淋病,尿血,肺痈,乳痈,疔疮,肿毒,湿疹,脚癣,皮肤瘙痒。大飞扬草

大黄茎

味性:苦;酸;性寒。

主治:泻火;通便。主实热便秘。大黄茎

大麦醋糟

味性:酸,微寒。

主治:主气滞风壅,手臂脚膝痛,炒醋糟裹之。大麦醋糟

大千生

别名:冰粉、水晶凉粉、假酸浆、田珠

味性:甘、酸、微苦,平。

主治:镇静,祛痰,清热解毒。用于狂犬病,精神病,癫痫,风湿关节炎,鼻渊,感冒,泌尿道感染,疮疖。大千生

大石枣

味性:酸;平。

归经:脾;胃经。

主治:健胃消积。主食积。大石枣

大酸浆草

别名:大酸酸、草麻黄、土麻黄、土大黄、川滇酸模

味性:酸;涩;微辛;性温。

主治:发汗解表;祛风除湿;止咳;止血。主感冒;头痛;风湿关节痛;咳喘;跌打损伤;崩漏。大酸浆草

大乌泡根

别名:乌泡

味性:酸咸,平。

主治:凉血,活血。治劳伤吐血,咳血,月经不调,痢疾,瘰疬,骨折。大乌泡根

大叶酸藤

别名:酸盘子、长叶酸藤果、马桂花

味性:酸、涩,平。

主治:祛风利湿,消肿散瘀。治肾炎水肿,肠炎腹泻,跌打瘀肿。大叶酸藤

大叶酸藤子

别名:大叶十八症、大鸡母酸

味性:甘;酸;性平。

主治:驱虫。主蛔虫病。大叶酸藤子

大夜关门

别名:羊蹄风、猪腰藤、关门草

味性:甘、酸、苦;温。

归经:心;肾经。

主治:收敛固精。主脱肛及子宫脱垂。大夜关门

大夜关门根

味性:辛、酸;苦;温。

归经:心;肺;肾经。

主治:止血,镇咳,补肾摄精。主血崩,咳嗽,遗精,滑精,遗尿。大夜关门根

代代花枳壳

别名:代代、代代圆、苏枳壳

味性:性微寒,味苦、酸。

主治:行气宽中,消食,化痰。用于胸腹闷胀痛、食积不化、痰饮、脱肛。代代花枳壳

胆矾
胆矾原生态胆矾胆矾

别名:石胆、毕石、君石、黑石、铜勒、基石、立制石、石液、制石浓、鸭嘴胆矾、翠胆矾、蓝矾、制石液、胆子矾

味性:酸辛,寒。

归经:肝;胆经。

主治:催吐,祛腐,解毒。治风痰壅塞,喉痹,癫痫,牙疳,口疮,烂弦风眼,痔疮,肿毒。胆矾(图)

倒钩刺

别名:小乌泡、小倒钩刺、刺黄连、刺茶、散血草、绊脚刺、小黄泡刺

味性:甘微酸,平。

归经:心;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除湿止痢;驱蛔。主扁桃体炎,急性结合膜炎,腮腺炎,乳腺炎,无名肿毒,风湿痹痛,痢疾,蛔虫症。倒钩刺

倒生根

别名:乌泡倒触伞、两头草、乌龙毛、过江龙、大乌泡根

味性:酸咸,平。

归经:肝;肾经。

主治:活血,止血。治劳伤吐血,鼻衄,月经不调,跌打损伤。倒生根

地草果

别名:金盘银盏、拔疔草、犁嘴菜、铧头菜、紫花地丁、剪刀菜、犁头草

味性:性微寒,味辛酸。

归经:入肝,走阳明。

主治:散风,清热,疏肝,消肿。治风火赤眼,目翳遮睛,乳痈,瘰疬,疔肿。地草果

地红子

别名:矮红子

味性:酸、涩,凉。

主治:清热除湿,止血。治痢疾,吐血。地红子

地红子根

味性:酸、涩;凉。

归经:肝、胃经。

主治:清热,除湿,止血,止痛。主痢疾,白带,吐血,痛经。地红子根

地莓子
地莓子

别名:黄帽子、黄刺儿根

味性:酸;微寒。

归经:肝经。

主治:消炎止痛。治结膜炎,睑缘炎,无名肿毒。地莓子

地榆
地榆地榆

别名:黄瓜香、玉札、山枣子、白地榆、鼠尾地榆、涩地榆、马连鞍薯、山红枣根、赤地愉、紫地榆、枣儿红、岩地芨、红地榆、水橄榄根、花椒地输、线形地榆、水槟榔、山枣参、黄根子、蕨苗参、酸赭、豚榆系、西地榆、地芽、野升麻、马连鞍、花椒地榆、血箭草

味性:苦酸,寒。

归经:入肝、大肠经。

主治: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烫伤,痈肿疮毒。地榆(图)

滇池海棠

别名:云南海棠、云南山楂

味性:酸、甘;微温。

归经:脾;胃、肝三经。

主治:健胃消积,行瘀定痛。主饮食停滞,脘腹胀痛,痢疾,泄泻,疝气,产妇儿枕作痛。滇池海棠

滇五味

别名:五味子[云南]、过山龙

味性:酸;甘;性温。

归经:肺;心;肾经。

主治:镇咳,滋养,强壮,止泻,止汗。滇五味

吊吊果

别名:山花椒、云南五味子、吊山花椒、白五味子

味性:酸;甘;性温。

主治:敛肺健胃;益肾强壮。主久咳;自汗;盗汗;食欲不振;肾虚腰痛;神经衰弱。吊吊果

吊罗果

别名:大鸡母酸、酸盘子、大叶酸藤、长叶酸藤果、马桂花

味性:酸;涩;性平。

主治:利湿;散瘀。主水肿;泄泻;跌打瘀肿。吊罗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