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梅花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白梅花
Bái Méi Huā
白梅花
别名绿萼梅、绿梅花
功效作用舒肝,和胃,化痰。治梅核气肝胃气痛食欲不振头晕瘰疬
英文名 
始载于本草纲目
毒性无毒
归经肺经肝经
药性
药味

  

目录

  1. 简介
  2. 异名
  3. 来源
  4. 采集
  5. 药材
  6. 化学成分
  7. 性味
  8. 归经
  9. 功用主治
  10. 用法与用量
  11. 选方

简介

梅花的一个品种  

异名

绿萼梅(《纲目拾遗》),绿梅花(《药材学》)。  

来源

蔷薇科植物梅的花蕾。植物形态详"乌梅"条。  

采集

1~2月间采集含苞待放的花蕾,摊置席上,晒干。雨天可用炭火烘干。

Bkc18.jpg

  

药材

干燥花蕾,呈圆球形,直径4~8毫米,基部常带有小梗苞片3~4层,褐色鳞片状。苞片内有萼片5枚,淡黄褐色,微带绿色,卵圆形,覆瓦状排列,基部与花托愈合。花瓣5枚或多数,白色或黄白色,紧紧相抱。花瓣内包含许多黄色丝状的雄蕊。中心有一枚雌蕊,子房呈卵形而有细长的花柱。质轻。气香,味淡而涩。以花匀净、完整、含苞未放、萼绿花白、气味清香者为佳。

主产江苏、浙江等地。

花冠红色者,称为红梅花,形态与白梅花相似,但较白梅花稍大,花冠淡红色,重瓣,萼红褐色。主产四川、湖北等地。但药用以白梅花为主,红梅花则较少使用。  

化学成分

花蕾含挥发油,主要为苯甲醛、异丁香油酚苯甲酸。  

性味

酸涩,平。

①《纲目》:"微酸,涩,无毒。"

②《百草镜》:"性寒。"

③《食物宜忌》:"味酸,涩,性平。"

④《饮片新参》:"苦微甘。"

Bkc19.jpg

  

归经

《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经。"  

功用主治

舒肝,和胃,化痰。治梅核气,肝胃滞矗秤徽瘢吩危ю摺?

①《本草原始》:"清头目,利肺气,去痰壅滞上热。"

②《百草镜》:"开胃散郁。煮粥食,助清阳之气上升。"

③《纲目拾遗》:"安神定魂,解痘毒。"

④《饮片新参》:"红梅花清肝解郁,治头目痛;绿萼梅乎肝和胃,止脘痛,头晕,进饮食。"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0.8~1.5钱;或入丸、散。外用:敷贴。  

选方

①治咽部梗塞感(但无阳性体征):绿萼梅二钱,橘饼二个。煎服。(苏医《中草药手册》)

②治唇上生疮:白梅瓣贴之,如开裂出血者即止。(《赤水玄珠》)

③治瘰疬:鸡蛋开一孔,入绿萼梅花将开者七朵,封口,饭上蒸热,去梅花食蛋,每日枚,股七日。(《纲目拾遗》)

④预稀痘疹:每年腊月清晨,摘带露绿萼梅蕊一百朵,加上白糖,捣成小饼,令食之。(王玷桂《不药良方》)

⑤治疽已出未出,不起不发,隐在皮肤,并治麻症斑症:梅花一两,桃仁辰砂甘草各二钱,丝瓜五钱。为末,每服五分,参苏汤下。(《赤水玄珠》)

来源:好草网(http://www.haocao.com)

风姿物语.李煜.白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