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入肺经的中药列表
归入肺经的中药材列表。肺经指的是手太阴肺经。
归经,指药物对于人体某些脏腑、经络有着特殊的作用。
|
归入肺经的中药列表
- (鱼彭)鱼鳃
- 阿胶
- 八角莲
- 八角莲叶
- 八仙草
- 八仙过海
- 芭蕉子
- 拔毒散
- 白草莓
- 白侧耳
- 白豆蔻
- 白垩
- 白矾
- 白饭树根
- 白桂
- 白果
- 白果叶
- 白鹤灵芝
- 白花射干
- 白及
- 白暨豚
- 白僵蚕
- 白接骨
- 白芥
- 白芥子
- 白克马叶
- 白绿叶
- 白螺蛳壳
- 白毛夏枯草
- 白茅根
- 白梅花
- 白牛胆
- 白前
- 白屈菜
- 白沙糖
- 白升麻
- 白石榴花
- 白石英
- 白石脂
- 白苏梗
- 白苏叶
- 白苏子
- 白藤
- 白薇
- 白鹇
- 白鸭肉
- 白药子
- 白芷
- 白朱砂莲
- 百部
- 百草霜
- 百合
- 百合花
- 百解藤
- 百脉根
- 百味参
- 百眼藤
- 百药煎
- 柏树果
- 斑鸠
- 半边莲
- 半边钱
- 半圆盖阴石蕨
- 半枝莲
- 榜嘎
- 蚌粉
- 蚌壳草根
- 包袱七
- 抱树莲
- 暴马子
- 北豆根
- 北沙参
- 贝母兰
- 荸荠
- 笔罗子
- 蓖麻油
- 蓖麻子
- 碧桃干
- 壁钱
- 壁钱幕
- 篦梳剑
- 蝙蝠藤
- 扁秆藨草
- 变异鳞毛蕨
- 鳖甲胶
- 滨海前胡
- 槟榔花
- 冰
- 冰片
- 冰糖
- 柄马勃
- 菠菜子
- 驳骨草
- 驳骨丹
- 薄荷
- 卜芥
- 不灰木
- 布朗耳蕨
- 菜子七
- 参须
- 下一页
别名:驴皮胶、傅致胶、盆覆胶
味性:甘,平。
归经:肝;肺;肾经。
主治:滋阴补血,安胎。治血虚,虚劳咳嗽,吐血,衄血、便血,妇女月经不调,崩中,胎漏。阿胶(图)
- 《中国药典》阿胶
- 《中药大辞典》阿胶
- 《中华本草》阿胶
- 《本草纲目》阿胶
- 《本草备要》阿胶
- 《本草便读》阿胶
- 《本草乘雅半偈》阿胶
- 《本草崇原》阿胶
- 《本草从新》阿胶
- 《本草撮要》阿胶
- 《本草分经》阿胶
- 《本草分经》阿胶
- 《本草分经》阿胶
- 《本草害利》阿胶
- 《本草经解》阿胶
- 《本草经解》阿胶
- 《本草经集注》阿胶
- 《本草蒙筌》阿胶
- 《本草求真》阿胶
- 《本草思辨录》阿胶
- 《本草图经》阿胶
- 《本草新编》阿胶
- 《本草易读》阿胶
- 《本草择要纲目》阿胶
- 《本经逢原》阿胶
- 《长沙药解》阿胶
- 《雷公炮炙论》阿胶
- 《雷公炮制药性解》阿胶
- 《名医别录》阿胶
- 《神农本草经》阿胶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阿胶
- 《汤液本草》阿胶
- 《新修本草》阿胶
- 《药鉴》阿胶
- 《药笼小品》阿胶
- 《药性切用》阿胶
- 《药征续编》阿胶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阿胶
- 《证类本草》阿胶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阿胶
- 《中药学》阿胶
- 《千金翼方》阿胶
- 《冯氏锦囊秘录》阿胶
- 《医学入门》阿胶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一把伞、六角莲、独叶一枝花、独脚莲[江西]、一碗水[陕西]、八角七、八角兵盘七、鬼臼、八角连、金魁莲、旱八角、叶下花、马眼莲、八角盘、独脚莲、独角莲、八角金盘、山荷叶、爵犀、马目毒公、九臼、天臼、解毒、害母草、独荷草、羞天花、术律草、琼田草、旱荷、金星八角、金魁连、八角乌、白八角莲、金边七
味性:苦辛,平。
归经:肺;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祛瘀消肿。治痈肿,疔疮,瘰疬,喉蛾,跌打损伤,蛇咬伤。八角莲
别名:猪殃殃、小锯藤、锯子草、小茜草、小飞扬藤、红丝线、血见愁、细茜草、拉拉藤、小舒筋
味性:苦辛,寒。
归经:少阴;太阴经。
主治:清湿热,散瘀,消肿,解毒。治淋浊,尿血,跌打损伤,肠痈,疖肿,中耳炎。八仙草
别名:小黄药、小迷马桩、迷马桩棵、小克麻、巴掌叶、肯麻尖、王不留行、小拔毒、尼马庄柯、小尼马庄柯、妈妈多、肯麻头、白背黄花稔、小路边站
味性:苦;寒。
归经:肺;肝经。
主治:调经通乳,解毒消肿。用于闭经,乳汁不通,乳腺炎,肠炎,痢疾;外用治跌打损伤,痈肿。拔毒散
- 《全国中草药汇编》拔毒散
- 《中药大辞典》拔毒散
- 《中华本草》拔毒散
- 《幼幼新书》拔毒散
- 《千金》拔毒散
- 《袖珍》拔毒散
- 《活幼心法》拔毒散
- 《外科百效》拔毒散
- 《明医指掌》拔毒散
- 《外科全生集》拔毒散
- 《种福堂方》拔毒散
- 《仙拈集》拔毒散
-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拔毒散
- 《古今名方》拔毒散
- 《保命歌括》拔毒散
- 《疮疡经验全书》拔毒散
- 《圣惠》拔毒散
- 《痈疽神秘验方》拔毒散
- 《圣济总录》拔毒散
- 《普济方》拔毒散
- 《普济方》拔毒散
- 《医方类聚》拔毒散
- 《活幼心书》拔毒散
- 《直指》拔毒散
- 《普济方》拔毒散
- 《儒门事亲》拔毒散
- 《局方》拔毒散
- 《普济方》拔毒散
- 《杨氏家藏方》拔毒散
- 《瑞竹堂方》拔毒散
- 《保婴撮要》拔毒散
- 《普济方》拔毒散
- 《仁术便览》拔毒散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拔毒散
- 《外科全生集》拔毒散
- 《儒门事亲》拔毒散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白耳菜、叫天鸡、光板、金苦板、苍耳七、金钱灯塔草、金筶板、梅花草、黄草、小白花、山慈姑、马尿花、马蹄草、紫葳草、肺心草、白折耳、水折耳
味性:辛;苦;寒。
归经:肺经。
主治:镇咳,止血,利湿,治虚劳咳嗽,咳血,吐血,亦痢,白带,疔疮。白侧耳
别名:多骨、壳蔻、白蔻、圆豆蔻、扣米、豆蔻
味性:辛,温。
归经:入肺、脾经。
主治:行气,暖胃,消食,宽中。治气滞,食滞,胸闷,腹胀,噫气,噎膈,吐逆,反胃,疟疾。白豆蔻(图)
- 《中药大辞典》白豆蔻
- 《中华本草》白豆蔻
- 《本草纲目》白豆蔻
- 《本草备要》白豆蔻
- 《本草便读》白豆蔻
- 《本草乘雅半偈》白豆蔻
- 《本草从新》白豆蔻
- 《本草撮要》白豆蔻
- 《本草分经》白豆蔻
- 《本草分经》白豆蔻
- 《本草分经》白豆蔻
- 《本草分经》白豆蔻
- 《本草经解》白豆蔻
- 《本草蒙筌》白豆蔻
- 《本草求真》白豆蔻
- 《本草图经》白豆蔻
- 《本草新编》白豆蔻
- 《本草易读》白豆蔻
- 《本草择要纲目》白豆蔻
- 《本经逢原》白豆蔻
- 《得配本草》白豆蔻
- 《雷公炮制药性解》白豆蔻
- 《汤液本草》白豆蔻
- 《药笼小品》白豆蔻
- 《药性切用》白豆蔻
- 《玉楸药解》白豆蔻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白豆蔻
- 《证类本草》白豆蔻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白豆蔻
- 《中药学》白豆蔻
- 《冯氏锦囊秘录》白豆蔻
- 《顾松园医镜》白豆蔻
- 《医学入门》白豆蔻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明矾、矾石、石涅、羽涅、羽泽、涅石、理石、白君、雪矾、云母矾、生矾
味性:酸涩,寒。
归经:归肺、脾、肝、大肠经。
主治:消痰,燥湿,止泻,止血,解毒,杀虫。治癫痫,喉痹,疚涎壅甚,肝炎,黄疸,黄肿,胃、十二指肠溃疡,子宫脱垂,白带,泻痢,衄血,口舌生疮,疮痔疥癣,水、火、虫伤。白矾
别名:白根、地螺丝、白鸡儿、白鸡娃、连及草、羊角七、甘根、白给、白芨、冰球子、白乌儿头、千年棕、君球子、一兜棕、皲口药、利知子、臼根、白鸟儿头、君求子
味性:苦甘,凉。
归经:入肺经。
主治: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用于咳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肺结核咳血,溃疡病出血。白及(图)
别名:接骨草、玉接骨、接骨丹、金不换、橡皮草、白龙骨、六厘草、猢狲节根、血见愁[浙江]、玉龙盘、无骨苎麻、玉梗半枝莲、玉按骨、血见愁、玉钱草、麒麟草、玉连环、华阿西达、小阿西达、蛀木虫
味性:淡,凉。
归经:归肺经。
主治:止血,去瘀,清热解毒。治吐血,便血,外伤出血,扭伤,疖肿,咽喉肿痛。白接骨
别名:金疮小草、雪里青、土犀角、见血青、白头翁、筋骨草、石灰菜、紫背金盘、破血丹、退血草、散血草、白夏枯草、散血丹、白毛串、白喉草、四季春草、大叶刀焮草、青鱼胆草、苦地胆、透骨消、四时春、地龙胆、活血草、雪里开花、青石藤、朋花、一盏灯、野鹿衔花、天青地红、叶下红、爬爬草、白调羹、和胶毒草、苦草、苦胆草、四服春、大本四时春、七层宝塔、小将军、透滑消、蚊毒草、大叶退焮草
味性:苦甘,寒。
归经:归肺;肝经。
主治:止咳化痰,清热,凉血,消肿,解毒。治气管炎,吐血,衄血,赤痢,淋病,咽喉肿痛,疔疮,痈肿,跌打损伤。白毛夏枯草
别名:丝茅草、茅草、白茅草、茅草根、茅根、兰根、茹根、地菅、地筋、兼杜、白花茅根、地节根、坚草根、甜草根、丝毛草根、寒草根、白茅菅、丝茅、万根草
味性:甘;寒。
归经:归肺、胃、膀胱经。
主治: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热病烦渴,黄疸,水肿,热淋涩痛;急性肾炎水肿。白茅根(图)
别名:毛老虎、猪耳风、大力黄、白叶菊、大麻香、毛柴胡、白面风、土蒙花、大刀药、白背风、白羊耳、华耳木、金边草、上大黄、过山香、羊耳茶、毛茶、山白芷、大力王、白羊风、白头翁、飞扬药、观音茶、羊仔耳、白面猫子骨、壮牛浪、八面风、蜡毛香、羊耳风
味性:味辛;甘;微苦;性温。
归经:入肝、肺、脾、胃诸经。
主治:祛风散寒;行气利湿;解毒消肿。主风寒感冒;咳嗽;风湿痹痛;泄痢;肝炎;乳腺炎;痔疮;湿疹;疥癣。白牛胆
别名:鹅管白前、竹叶白前、石蓝、嗽药、柳叶白前、水杨柳、大鹤瓢、水柳、芫花叶白前、溪瓢羹、消结草、乌梗仔、蜜白前、炒白前
味性:辛甘,微温。
归经:肺经。
主治:降气,消痰,止咳。用于肺气壅实,咳嗽痰多,胸满喘急。白前(图)
- 《中国药典》白前
- 《中药大辞典》白前
- 《中华本草》白前
- 《本草纲目》白前
- 《本草备要》白前
- 《本草便读》白前
- 《本草乘雅半偈》白前
- 《本草从新》白前
- 《本草撮要》白前
- 《本草分经》白前
- 《本草经集注》白前
- 《本草蒙筌》白前
- 《本草求真》白前
- 《本草图经》白前
- 《本草衍义》白前
- 《本草易读》白前
- 《本草择要纲目》白前
- 《本经逢原》白前
- 《长沙药解》白前
- 《得配本草》白前
- 《雷公炮炙论》白前
- 《雷公炮制药性解》白前
- 《名医别录》白前
- 《中药炮制》白前
- 《汤液本草》白前
- 《新修本草》白前
- 《药笼小品》白前
- 《药性切用》白前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白前
- 《证类本草》白前
- 《中药学》白前
- 《千金翼方》白前
- 《冯氏锦囊秘录》白前
- 《顾松园医镜》白前
- 《医学入门》白前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山黄连、土黄连、牛金花、八步紧、断肠草[北京]、地黄连、断肠草、山西瓜、雄黄草、假黄连、小野人血草、黄汤子、胡黄连、小黄连
味性:苦,凉。
归经:肺;心;肾经。
主治:镇痛,止咳,利尿解毒。治胃肠疼痛,黄疸,水肿,疥癣疮肿,蛇虫咬伤。白屈菜
别名:白马尾、葞、春草、芒草、白微、白幕、薇草、骨美、龙胆白薇、白龙须、山烟根子、拉瓜瓢、白马薇、巴子根、金金甲根、老君须、老虎瓢根、婆婆针线包、东白微
味性:苦咸,寒。
归经:肺;胃;肝。
主治:清热,凉血。治阴虚内热,风温灼热多眠,肺热咳血,温疟,瘅疟,产后虚烦血厥,热淋,血淋,风湿痛,瘰疬。白薇(图)
- 《中国药典》白薇
- 《中药大辞典》白薇
- 《中华本草》白薇
- 《本草纲目》白薇
- 《本草备要》白薇
- 《本草便读》白薇
- 《本草乘雅半偈》白薇
- 《本草崇原》白薇
- 《本草从新》白薇
- 《本草撮要》白薇
- 《本草分经》白薇
- 《本草分经》白薇
- 《本草经集注》白薇
- 《本草蒙筌》白薇
- 《本草求真》白薇
- 《本草图经》白薇
- 《本草新编》白薇
- 《本草易读》白薇
- 《本经逢原》白薇
- 《长沙药解》白薇
- 《得配本草》白薇
- 《雷公炮炙论》白薇
- 《雷公炮制药性解》白薇
- 《名医别录》白薇
- 《神农本草经》白薇
- 《中药炮制》白薇
- 《汤液本草》白薇
- 《吴普本草》白薇
- 《新修本草》白薇
- 《药笼小品》白薇
- 《药性切用》白薇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白薇
- 《证类本草》白薇
- 《中药学》白薇
- 《千金翼方》白薇
- 《冯氏锦囊秘录》白薇
- 《顾松园医镜》白薇
- 《医学入门》白薇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鹎雉、白鹎、白雉、越禽、银鸡、银雉、白鵫、白翰、鵫雉、雗雉、白雗、文雗
味性:味甘;性平。
归经:脾;肺经。
主治:补气;健脾;益肺。主脾胃虚弱;食欲不振;食后饱胀;大便溏泄;虚劳发热;咳嗽。白鹇
别名:白药脂、盘花地不容、山乌龟、金线吊乌龟[广东、湖南]、金线吊葫芦[江西]、金丝吊鳖、白药、白药根
味性:苦,寒。
归经:脾;肺;肾经。
主治:散瘀消肿,止痛。用于痈疽肿毒,腮腺炎,毒蛇咬伤,跌打肿痛。白药子(图)
别名:薛、芷、芳香、苻蓠、泽芬、白茝、香白芷、虈、晼、白茞
味性:辛,温。
归经:归肺;脾;胃经。
主治: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用于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鼻渊,牙痛,白带,疮疡肿痛。白芷(图)
- 《中国药典》白芷
- 《中药大辞典》白芷
- 《中华本草》白芷
- 《本草纲目》白芷
- 《本草备要》白芷
- 《本草便读》白芷
- 《本草乘雅半偈》白芷
- 《本草崇原》白芷
- 《本草从新》白芷
- 《本草撮要》白芷
- 《本草分经》白芷
- 《本草分经》白芷
- 《本草分经》白芷
- 《本草害利》白芷
- 《本草害利》白芷
- 《本草经解》白芷
- 《本草经集注》白芷
- 《本草蒙筌》白芷
- 《本草求真》白芷
- 《本草图经》白芷
- 《本草新编》白芷
- 《本草衍义》白芷
- 《本草易读》白芷
- 《本草择要纲目》白芷
- 《本经逢原》白芷
- 《得配本草》白芷
- 《滇南本草》白芷
- 《雷公炮炙论》白芷
- 《雷公炮制药性解》白芷
- 《名医别录》白芷
- 《神农本草经》白芷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白芷
- 《中药炮制》白芷
- 《汤液本草》白芷
- 《吴普本草》白芷
- 《新修本草》白芷
- 《药鉴》白芷
- 《药笼小品》白芷
- 《药性切用》白芷
- 《玉楸药解》白芷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白芷
- 《证类本草》白芷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白芷
- 《中药学》白芷
- 《千金翼方》白芷
- 《外科全生集》白芷
- 《冯氏锦囊秘录》白芷
- 《顾松园医镜》白芷
- 《医学入门》白芷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百条根、百部草、闹虱药、药虱药、嗽药、野天门冬、百奶、九丛根、九虫根、一窝虎、九十九条根、山百根、牛虱鬼、百部根、白并、玉箫、箭杆
味性:甘苦,微温。
归经:肺经。
主治:润肺止咳;杀虫灭虱。主新久咳嗽;肺痨;百日咳;蛲虫病;体虱;癣疥。百部(图)
别名:锅底灰、锅烟子、灶突墨、灶突中尘、灶额上墨、灶烟煤、灶煤、月下灰、釜下墨、釜脐墨、釜月中墨、铛墨、釜底墨、锅底黑、铛底煤、灶额墨、釜煤、釜炲
味性:辛,温。
归经:肝;肺;胃经。
主治:止血,消积。治吐血,衄血,便血,血崩,带下,泻痢,食积,咽喉口舌诸疮。百草霜
别名:野百合、喇叭筒、山百合、药百合、家百合、白百合、蒜脑薯、重迈、中庭、重箱、摩罗、强瞿、百合蒜
味性:甘,寒。
归经:心;肺经。
主治: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用于阴虚久咳,痰中带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百合(图)
- 《中国药典》百合
- 《中药大辞典》百合
- 《中华本草》百合
- 《本草纲目》百合
- 《本草备要》百合
- 《本草便读》百合
- 《本草乘雅半偈》百合
- 《本草崇原》百合
- 《本草从新》百合
- 《本草撮要》百合
- 《本草分经》百合
- 《本草分经》百合
- 《本草害利》百合
- 《本草经解》百合
- 《本草经集注》百合
- 《本草蒙筌》百合
- 《本草求真》百合
- 《本草图经》百合
- 《本草新编》百合
- 《本草衍义》百合
- 《本草易读》百合
- 《本草择要纲目》百合
- 《本经逢原》百合
- 《长沙药解》百合
- 《得配本草》百合
- 《雷公炮制药性解》百合
- 《名医别录》百合
- 《神农本草经》百合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百合
- 《食疗本草》百合
- 《食物疗法》百合
- 《中药炮制》百合
- 《汤液本草》百合
- 《吴普本草》百合
- 《新修本草》百合
- 《药笼小品》百合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百合
- 《证类本草》百合
- 《中药学》百合
- 《千金翼方》百合
- 《侣山堂类辩》百合
- 《老年食养食疗》百合
- 《顾松园医镜》百合
- 《医学入门》百合
- 《冯氏锦囊秘录》百合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金线风、凉粉藤、寄山龙、山豆根、青藤仔、蛤仔藤、金锁匙、独脚乌柏
味性:苦;寒。
归经:肺;大肠;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祛风止痛;利水通淋。主风热感冒;咳嗽;咽喉肿痛;白喉;风火牙痛;肠炎;痢疾;尿路感染及尿路结石;风湿疼痛;疮疡肿毒;毒蛇咬伤。百解藤
别名:小棕皮、虎须草、绵毛肺筋草、白花痢疾草、麂子草、盗汗草、鹿吃草、夏生草、母复生、偏竹参、一柱香
味性:辛微苦,温。
归经:肺;肝经。
主治:补虚敛汗;止血。主体虚多汗;盗汗;神经衰弱;吐血;便血。百味参
别名:爬山虎、咸鱼头、五眼子、泥藤草、大甘草、小叶羊角藤、下山虎、鸡眼藤、猪糠藤
味性:甘;凉。
归经:肺经。
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止痛;和胃化湿。主感冒咳嗽;百日咳;消化不良;湿疹;跌打损伤,腰肌劳损。百眼藤
别名:细米草、急解索、半边花、蛇脷草[广东]、长虫草[河南]、蛇利草、蛇舌草、鱼尾花、半边菊、半边旗、奶儿草、箭豆草、顺风旗、单片芽、小莲花草、绵蜂草、吹血草、腹水草、疳积草、白腊滑草、金菊草、金鸡舌、片花莲、偏莲、瓜仁草、蛇啄草、长虫草
味性:辛,平。
归经:归心;肺;小肠经。
主治:利尿消肿,清热解毒。用于大腹水肿,面足浮肿,痈肿疔疮,蛇虫咬伤;晚期血吸虫病腹水。半边莲(图)
别名:蝴蝶叶、罗藟草、马蹄金、三脚虎、钱凿草、马蹄香[福建]、罗瑞草、土豆草、纱帽草、马蹄香、蝴蝶草
味性:微苦,凉。
归经:肺;心;肾;膀胱经。
主治:利水通淋,散瘀,解毒。治小便不通,淋病,急、慢性肾炎,吐血、咳血,跌打损伤,疮疡,疥癣,蛇咬伤。半边钱
别名:并头草、狭叶韩信草、牙刷草、四方马兰、通经草、紫连草、小韩信草、水韩信、小耳挖草、溪边黄芩、金挖耳、野夏枯草、方草儿、半向花、半面花、偏头草、四方草、耳挖草、小号向天盏、虎咬红、再生草、赶山鞭、狭叶向天盏、言草儿
味性:辛,平。
归经:归肺;肝;肾经。
主治:清热解毒,化瘀利尿。用于疔疮肿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跌扑伤痛,水肿,黄疸。半枝莲(图)
别名:抱石莲、瓜子菜、飞莲草、巧根藤、飞连草、星毛抱树莲、猫龙草、飞蓬草
味性:甘;淡;微凉。
归经:肝;肺经。
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杀虫。治黄疸,风湿疼痛,腮腺炎,淋巴结结核,疥癞,跌打损伤。抱树莲
别名:黄条香、黄根、汉防己、防己藤、山地瓜秧、蝙蝠葛根、北山豆根、马串铃、狗骨头、野豆根、山豆根、黄条香苦豆根、山豆秧根
味性:苦,寒。
归经:归肺、胃、大肠经。
主治:清热解毒,祛风止痛。用于咽喉肿痛,肠炎痢疾,风湿痹痛。北豆根
别名:莱阳沙参、海沙参、辽沙参、条沙参、银条参、莱阳参、野香菜根、真北沙参、真北沙参;海沙参;根条参;菜阳参;辽沙参;野香菜根
味性:味甘;性凉。
归经:归肺;胃经。
主治: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用于肺热燥咳,劳嗽痰血,热病津伤口渴。北沙参
别名:马蹄、乌芋、地栗、地梨、苾荠、通天草[浙江杭州]、芍、凫茈、葃菇、水芋、乌茨、凫茨、葧脐、黑山棱、铁葧脐、红慈菇、马薯
味性:甘,寒。
归经:肺;胃经。
主治:清热,化痰,消积。治愠病消渴,黄疸,热淋,痞积,目赤,嚼喉肿痛,赘疣。荸荠
别名:闩门草、矛叶蹄盖蕨、小石剑、蛇轮草、山鸭蕨、手指甲、舌子风、剑叶卷莲、分金草、叶下青、小金刀、天蜈蚣、青根、石箬、小连铁草、手甲草、斩蛇剑
味性:苦;涩;微寒。
归经:肺;肾经。
主治:止血通淋;清热解毒。主咳血;淋证;尿血;小儿疳积;脚癣。篦梳剑
别名:狗葡萄秧、小葛香、杨柳子棵、防己藤、黄攸香、什子苗、小青藤、黄根藤、金百脚、山地瓜秧、爬山秧子
味性:苦;寒。
归经:肝;肺;肠经。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腰痛;瘰疬;咽喉肿痛;腹泻痢疾;痔疮肿痛。蝙蝠藤
别名:小功劳、木贼、节节草、豆根草、接骨蕨、马人参、笔塔草、笔头草、塔草、毛筒草、博节草、土木贼、木贼草、斗眼草、锁阳草、全生草、虾公脚、马浮草
味性:苦;凉;甘。
归经:肺;肝;脾;大肠经。
主治:清热解毒,祛风止痛。治感冒,肠炎,痢疾,风湿骨痛,跌打伤折。驳骨草
别名:小驳骨、细叶驳骨兰、臭黄藤、接骨草、四季花、小还魂、百节芒、小叶金不换、小接骨草、驳骨消、驳骨草、骨碎草、大力王、长生木、细骨风、尖尾峰、接骨筒、白及草
味性:辛,温。
归经:归肝;肾;肺经。
主治:祛瘀生新,消肿止痛。治跌打损伤,骨折,风湿骨痛。驳骨丹
别名:蕃荷菜、菝蔺、吴菝蔺、南薄荷、猫儿薄苛、升阳菜、薄苛、蔢荷、夜息花、菝蕑、吴菝蕑、野薄荷、升阳菜薄苛、夜息药、仁丹草、见肿消、水益母、接骨草、土薄荷、鱼香草、香薷草
味性:辛,凉。
归经:归肺;肝经。
主治:疏风,散热,辟秽,解毒。治外感风热,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食滞气胀,口疮,牙痛,疮疥,瘾疹。薄荷(图)
- 《中国药典》薄荷
- 《中药大辞典》薄荷
- 《中华本草》薄荷
- 《本草纲目》薄荷
- 《本草备要》薄荷
- 《本草便读》薄荷
- 《本草乘雅半偈》薄荷
- 《本草从新》薄荷
- 《本草撮要》薄荷
- 《本草分经》薄荷
- 《本草分经》薄荷
- 《本草害利》薄荷
- 《本草经解》薄荷
- 《本草蒙筌》薄荷
- 《本草求真》薄荷
- 《本草思辨录》薄荷
- 《本草新编》薄荷
- 《本草衍义》薄荷
- 《本草择要纲目》薄荷
- 《本经逢原》薄荷
- 《得配本草》薄荷
- 《雷公炮制药性解》薄荷
- 《食疗本草》薄荷
- 《汤液本草》薄荷
- 《新修本草》薄荷
- 《药鉴》薄荷
- 《药笼小品》薄荷
- 《饮食须知》薄荷
- 《玉楸药解》薄荷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薄荷
- 《证类本草》薄荷
- 《中药学》薄荷
- 《千金翼方》薄荷
- 《外科全生集》薄荷
- 《冯氏锦囊秘录》薄荷
- 《医学衷中参西录》薄荷
- 《中医饮食营养学》薄荷
- 《顾松园医镜》薄荷
- 《医学入门》薄荷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老虎耳、尖尾芋、独脚莲、观音莲、山芋、老虎芋、小虫芋、狼毒、尖尾风、广东万年青、虎耳芋、尖尾凤、野山芋、假海芋、大麻芋、大附子、猪不拱、猪管豆、化骨丹、蛇芋、大虫芋、狗神芋、姑婆芋
味性:味辛;微苦;性寒。
归经:肺经。
主治:解毒退热,消肿散结。治钩端螺旋体病,毒蛇咬伤,瘰疬,一切肿毒初起。卜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