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入肺经的辛味中药列表
|
- 八角莲
- 八角莲叶
- 八仙草
- 八仙过海
- 白侧耳
- 白豆蔻
- 白桂
- 白花射干
- 白僵蚕
- 白芥
- 白芥子
- 白牛胆
- 白前
- 白升麻
- 白苏梗
- 白苏叶
- 白苏子
- 白藤
- 白芷
- 白朱砂莲
- 百草霜
- 百脉根
- 百味参
- 半边莲
- 半枝莲
- 包袱七
- 贝母兰
- 蓖麻油
- 蓖麻子
- 滨海前胡
- 冰片
- 柄马勃
- 菠菜子
- 驳骨丹
- 薄荷
- 卜芥
- 菜子七
- 苍耳
- 草胡椒
- 草绣球
- 钗子股
- 蟾蜍
- 长前胡
- 长石
- 陈皮
- 橙皮
- 橙子皮
- 臭草
- 臭辣树
- 臭牡丹根
- 臭山羊
- 臭梧桐花
- 臭梧桐子
- 臭樟
- 川防风
- 春尖油
- 椿树花
- 慈姑
- 刺蒺藜
- 刺三甲
- 葱白
- 葱须
- 粗灰钉
- 打米花
- 大地棕根
- 大萼鹿角藤
- 大发汗
- 大飞扬草
- 大肺筋草
- 大风子油
- 大浮萍
- 大虎耳草
- 大戟
- 大箭
- 大块瓦
- 大狼毒
- 大麻药
- 大树跌打
- 大蒜
- 大细辛
- 大叶花椒茎叶
- 大叶楠根
- 大叶紫珠
- 大夜关门根
- 大种半边莲
- 胆南星
- 胆星
- 倒插花
- 倒触伞
- 倒扣草
- 倒生莲
- 倒扎龙
- 稻草
- 灯台莲
- 灯盏细辛
- 地柏枝
- 地胆
- 地核桃
- 地骷髅
- 地桃花
- 下一页



别名:一把伞、六角莲、独叶一枝花、独脚莲[江西]、一碗水[陕西]、八角七、八角兵盘七、鬼臼、八角连、金魁莲、旱八角、叶下花、马眼莲、八角盘、独脚莲、独角莲、八角金盘、山荷叶、爵犀、马目毒公、九臼、天臼、解毒、害母草、独荷草、羞天花、术律草、琼田草、旱荷、金星八角、金魁连、八角乌、白八角莲、金边七
味性:苦辛,平。
归经:肺;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祛瘀消肿。治痈肿,疔疮,瘰疬,喉蛾,跌打损伤,蛇咬伤。八角莲

别名:猪殃殃、小锯藤、锯子草、小茜草、小飞扬藤、红丝线、血见愁、细茜草、拉拉藤、小舒筋
味性:苦辛,寒。
归经:少阴;太阴经。
主治:清湿热,散瘀,消肿,解毒。治淋浊,尿血,跌打损伤,肠痈,疖肿,中耳炎。八仙草

别名:白耳菜、叫天鸡、光板、金苦板、苍耳七、金钱灯塔草、金筶板、梅花草、黄草、小白花、山慈姑、马尿花、马蹄草、紫葳草、肺心草、白折耳、水折耳
味性:辛;苦;寒。
归经:肺经。
主治:镇咳,止血,利湿,治虚劳咳嗽,咳血,吐血,亦痢,白带,疔疮。白侧耳


别名:多骨、壳蔻、白蔻、圆豆蔻、扣米、豆蔻
味性:辛,温。
归经:入肺、脾经。
主治:行气,暖胃,消食,宽中。治气滞,食滞,胸闷,腹胀,噫气,噎膈,吐逆,反胃,疟疾。白豆蔻(图)
- 《中药大辞典》白豆蔻
- 《中华本草》白豆蔻
- 《本草纲目》白豆蔻
- 《本草备要》白豆蔻
- 《本草便读》白豆蔻
- 《本草乘雅半偈》白豆蔻
- 《本草从新》白豆蔻
- 《本草撮要》白豆蔻
- 《本草分经》白豆蔻
- 《本草分经》白豆蔻
- 《本草分经》白豆蔻
- 《本草分经》白豆蔻
- 《本草经解》白豆蔻
- 《本草蒙筌》白豆蔻
- 《本草求真》白豆蔻
- 《本草图经》白豆蔻
- 《本草新编》白豆蔻
- 《本草易读》白豆蔻
- 《本草择要纲目》白豆蔻
- 《本经逢原》白豆蔻
- 《得配本草》白豆蔻
- 《雷公炮制药性解》白豆蔻
- 《汤液本草》白豆蔻
- 《药笼小品》白豆蔻
- 《药性切用》白豆蔻
- 《玉楸药解》白豆蔻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白豆蔻
- 《证类本草》白豆蔻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白豆蔻
- 《中药学》白豆蔻
- 《冯氏锦囊秘录》白豆蔻
- 《顾松园医镜》白豆蔻
- 《医学入门》白豆蔻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毛老虎、猪耳风、大力黄、白叶菊、大麻香、毛柴胡、白面风、土蒙花、大刀药、白背风、白羊耳、华耳木、金边草、上大黄、过山香、羊耳茶、毛茶、山白芷、大力王、白羊风、白头翁、飞扬药、观音茶、羊仔耳、白面猫子骨、壮牛浪、八面风、蜡毛香、羊耳风
味性:味辛;甘;微苦;性温。
归经:入肝、肺、脾、胃诸经。
主治:祛风散寒;行气利湿;解毒消肿。主风寒感冒;咳嗽;风湿痹痛;泄痢;肝炎;乳腺炎;痔疮;湿疹;疥癣。白牛胆




别名:鹅管白前、竹叶白前、石蓝、嗽药、柳叶白前、水杨柳、大鹤瓢、水柳、芫花叶白前、溪瓢羹、消结草、乌梗仔、蜜白前、炒白前
味性:辛甘,微温。
归经:肺经。
主治:降气,消痰,止咳。用于肺气壅实,咳嗽痰多,胸满喘急。白前(图)
- 《中国药典》白前
- 《中药大辞典》白前
- 《中华本草》白前
- 《本草纲目》白前
- 《本草备要》白前
- 《本草便读》白前
- 《本草乘雅半偈》白前
- 《本草从新》白前
- 《本草撮要》白前
- 《本草分经》白前
- 《本草经集注》白前
- 《本草蒙筌》白前
- 《本草求真》白前
- 《本草图经》白前
- 《本草衍义》白前
- 《本草易读》白前
- 《本草择要纲目》白前
- 《本经逢原》白前
- 《长沙药解》白前
- 《得配本草》白前
- 《雷公炮炙论》白前
- 《雷公炮制药性解》白前
- 《名医别录》白前
- 《中药炮制》白前
- 《汤液本草》白前
- 《新修本草》白前
- 《药笼小品》白前
- 《药性切用》白前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白前
- 《证类本草》白前
- 《中药学》白前
- 《千金翼方》白前
- 《冯氏锦囊秘录》白前
- 《顾松园医镜》白前
- 《医学入门》白前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薛、芷、芳香、苻蓠、泽芬、白茝、香白芷、虈、晼、白茞
味性:辛,温。
归经:归肺;脾;胃经。
主治: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用于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鼻渊,牙痛,白带,疮疡肿痛。白芷(图)
- 《中国药典》白芷
- 《中药大辞典》白芷
- 《中华本草》白芷
- 《本草纲目》白芷
- 《本草备要》白芷
- 《本草便读》白芷
- 《本草乘雅半偈》白芷
- 《本草崇原》白芷
- 《本草从新》白芷
- 《本草撮要》白芷
- 《本草分经》白芷
- 《本草分经》白芷
- 《本草分经》白芷
- 《本草害利》白芷
- 《本草害利》白芷
- 《本草经解》白芷
- 《本草经集注》白芷
- 《本草蒙筌》白芷
- 《本草求真》白芷
- 《本草图经》白芷
- 《本草新编》白芷
- 《本草衍义》白芷
- 《本草易读》白芷
- 《本草择要纲目》白芷
- 《本经逢原》白芷
- 《得配本草》白芷
- 《滇南本草》白芷
- 《雷公炮炙论》白芷
- 《雷公炮制药性解》白芷
- 《名医别录》白芷
- 《神农本草经》白芷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白芷
- 《中药炮制》白芷
- 《汤液本草》白芷
- 《吴普本草》白芷
- 《新修本草》白芷
- 《药鉴》白芷
- 《药笼小品》白芷
- 《药性切用》白芷
- 《玉楸药解》白芷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白芷
- 《证类本草》白芷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白芷
- 《中药学》白芷
- 《千金翼方》白芷
- 《外科全生集》白芷
- 《冯氏锦囊秘录》白芷
- 《顾松园医镜》白芷
- 《医学入门》白芷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锅底灰、锅烟子、灶突墨、灶突中尘、灶额上墨、灶烟煤、灶煤、月下灰、釜下墨、釜脐墨、釜月中墨、铛墨、釜底墨、锅底黑、铛底煤、灶额墨、釜煤、釜炲
味性:辛,温。
归经:肝;肺;胃经。
主治:止血,消积。治吐血,衄血,便血,血崩,带下,泻痢,食积,咽喉口舌诸疮。百草霜
别名:小棕皮、虎须草、绵毛肺筋草、白花痢疾草、麂子草、盗汗草、鹿吃草、夏生草、母复生、偏竹参、一柱香
味性:辛微苦,温。
归经:肺;肝经。
主治:补虚敛汗;止血。主体虚多汗;盗汗;神经衰弱;吐血;便血。百味参

别名:细米草、急解索、半边花、蛇脷草[广东]、长虫草[河南]、蛇利草、蛇舌草、鱼尾花、半边菊、半边旗、奶儿草、箭豆草、顺风旗、单片芽、小莲花草、绵蜂草、吹血草、腹水草、疳积草、白腊滑草、金菊草、金鸡舌、片花莲、偏莲、瓜仁草、蛇啄草、长虫草
味性:辛,平。
归经:归心;肺;小肠经。
主治:利尿消肿,清热解毒。用于大腹水肿,面足浮肿,痈肿疔疮,蛇虫咬伤;晚期血吸虫病腹水。半边莲(图)


别名:并头草、狭叶韩信草、牙刷草、四方马兰、通经草、紫连草、小韩信草、水韩信、小耳挖草、溪边黄芩、金挖耳、野夏枯草、方草儿、半向花、半面花、偏头草、四方草、耳挖草、小号向天盏、虎咬红、再生草、赶山鞭、狭叶向天盏、言草儿
味性:辛,平。
归经:归肺;肝;肾经。
主治:清热解毒,化瘀利尿。用于疔疮肿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跌扑伤痛,水肿,黄疸。半枝莲(图)
别名:小驳骨、细叶驳骨兰、臭黄藤、接骨草、四季花、小还魂、百节芒、小叶金不换、小接骨草、驳骨消、驳骨草、骨碎草、大力王、长生木、细骨风、尖尾峰、接骨筒、白及草
味性:辛,温。
归经:归肝;肾;肺经。
主治:祛瘀生新,消肿止痛。治跌打损伤,骨折,风湿骨痛。驳骨丹


别名:蕃荷菜、菝蔺、吴菝蔺、南薄荷、猫儿薄苛、升阳菜、薄苛、蔢荷、夜息花、菝蕑、吴菝蕑、野薄荷、升阳菜薄苛、夜息药、仁丹草、见肿消、水益母、接骨草、土薄荷、鱼香草、香薷草
味性:辛,凉。
归经:归肺;肝经。
主治:疏风,散热,辟秽,解毒。治外感风热,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食滞气胀,口疮,牙痛,疮疥,瘾疹。薄荷(图)
- 《中国药典》薄荷
- 《中药大辞典》薄荷
- 《中华本草》薄荷
- 《本草纲目》薄荷
- 《本草备要》薄荷
- 《本草便读》薄荷
- 《本草乘雅半偈》薄荷
- 《本草从新》薄荷
- 《本草撮要》薄荷
- 《本草分经》薄荷
- 《本草分经》薄荷
- 《本草害利》薄荷
- 《本草经解》薄荷
- 《本草蒙筌》薄荷
- 《本草求真》薄荷
- 《本草思辨录》薄荷
- 《本草新编》薄荷
- 《本草衍义》薄荷
- 《本草择要纲目》薄荷
- 《本经逢原》薄荷
- 《得配本草》薄荷
- 《雷公炮制药性解》薄荷
- 《食疗本草》薄荷
- 《汤液本草》薄荷
- 《新修本草》薄荷
- 《药鉴》薄荷
- 《药笼小品》薄荷
- 《饮食须知》薄荷
- 《玉楸药解》薄荷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薄荷
- 《证类本草》薄荷
- 《中药学》薄荷
- 《千金翼方》薄荷
- 《外科全生集》薄荷
- 《冯氏锦囊秘录》薄荷
- 《医学衷中参西录》薄荷
- 《中医饮食营养学》薄荷
- 《顾松园医镜》薄荷
- 《医学入门》薄荷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老虎耳、尖尾芋、独脚莲、观音莲、山芋、老虎芋、小虫芋、狼毒、尖尾风、广东万年青、虎耳芋、尖尾凤、野山芋、假海芋、大麻芋、大附子、猪不拱、猪管豆、化骨丹、蛇芋、大虫芋、狗神芋、姑婆芋
味性:味辛;微苦;性寒。
归经:肺经。
主治:解毒退热,消肿散结。治钩端螺旋体病,毒蛇咬伤,瘰疬,一切肿毒初起。卜芥

别名:卷耳、葹、苓耳、地葵、枱耳、白胡荽、常枱、爵耳、耳珰草、常思、常思菜、羊负来、只刺、进贤菜、道人头、喝起草、佛耳、缣丝草、野缣丝、野茄、猪耳、痴头婆、虱麻头、粘粘葵、白痴头婆、胡葈、枲耳、常枲、刺儿颗、假矮瓜、白猪母络、疔疮草、野紫菜、野落苏、狗耳朵草、苍子棵、青棘子、菜耳
味性:苦辛,寒。
归经:归肺;脾;肝经。
主治:祛风散热,解毒杀虫。治头风,头晕,湿痹拘挛,目赤、目翳,风癞,疔肿,热毒疮疡,皮肤瘙痒。苍耳(图)
别名:牛角兰、寄生兰、鹿角草、吊竹、金钗股、三十根、松寄生、虫寄生、海斑虎、檀香线、锡朋草、磹竹、龙须草、金环草、大羊角、老鼠尾、肖羊耳兰、圆柱兰、石珊瑚、石鹿角
味性:辛苦,平。
归经:肺;心;肝;肾经。
主治:催吐解毒,祛风利湿。治疟疾,痈疽,风湿痛,水肿。钗子股

别名:苦蠪、蟾、虾蟆、蚵蚾、癞虾蟆、石蚌、癞格宝、癞巴子、癞蛤蟆、癞蛤蚆、蚧蛤蟆、蚧巴子、蟾诸、去甫;蟾
味性:辛,凉。
归经:心;肝;脾;肺经。
主治:破症结,行水湿,化毒,杀虫,定痛。治疔疮,发背,阴疽瘰疬,恶疮,症瘕癖积,臌胀,水肿,小儿疳积,慢性气管炎。蟾蜍(图)

别名:臭艾、小香草、荆芥七、香草、猴子草
味性:苦辛,寒。
归经:肺;肾;肝;心经。
主治:祛风清热;活血散瘀;消肿解毒。主感冒发热;小儿高热惊风;痛经;闭经;跌打损伤;热毒疮疡;小儿湿疹;蛇虫咬伤。臭草
别名:臭常山、臭苗、大山羊、骚牯羊、地栀子、栀子黄、和常山、大骚羊、白胡椒、大素药、胡椒树根
味性:味苦;辛;性凉。
归经:肺;胃;肾;大肠经。
主治:清热解表,行气止痛,祛风利湿。治风热感冒,咳嗽,喉痛,牙痛,胃痛,风湿关节痛,痢疾,无名肿毒。臭山羊
别名:竹节防风、毛前胡、西风、西风土藁本、防风
味性:性温,味甘辛。
归经:归肺;膀胱肝;脾经。
主治:发表镇痛,祛风胜湿。治外感表症,头痛昏眩,关节疼痛,四肢拘挛,目赤疮疡及破伤风。(性味以下出《四川中药志》)。川防风
别名:茨、蒺藜、蒺藜子、旁通、屉人、止行、豺羽、升推、即藜、白蒺藜、杜蒺藜、休羽、旱草、三角蒺藜、三角刺、八角刺、蒺骨子、野菱角、地菱、硬蒺藜、蒺藜蓇葖、屈人、白蒺藜子、社蒺藜土蒺藜、硬蒺黎、蒺黎蓇葖、蒺藜狗子、七里丹、陀罗刺、菱角刺
味性:苦辛,温。
归经:入肝、肺经。
主治:散风,明目,下气,行血。治头痛,身痒,目赤肿翳,胸满,咳逆,症瘕,乳难,痈疽,瘰疬。刺蒺藜
别名:五加皮、白竻根、白茨根、山五甲、苦竻蔃、刺三加、苦刺头、三甲皮、土三加皮、三加皮
味性:苦辛,凉。
归经:入肺、肾。
主治:清热解毒,祛风利湿,舒筋活血。治感冒高热,咳痰带血,风湿性关节炎,黄疸,白带,尿路结石,跌打损伤,疖肿疮疡。刺三甲

别名:大飞羊、飞扬、神仙对坐草、节节花、大号乳仔草、蚝刈草、猫仔癀、大乳草、木本奶草、金花草、蜻蜒草、白乳草、过路蜈蚣、蚂蚁草、天泡草、大乳汁草、奶子草、九歪草、假奶子草、癣药草、奶母草、神仙对座草、猫仔病、脚癣草、毛飞扬、大本乳仔草、乳仔草、红骨大本乳子草、催乳草、大奶浆草
味性:辛酸,寒。
归经:肺;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通乳,渗湿,止痒。治急性肠炎,菌痢,淋病,尿血,肺痈,乳痈,疔疮,肿毒,湿疹,脚癣,皮肤瘙痒。大飞扬草
别名:肺经草、半边钱、脐风草、反背红、血经草、乌兜、乌豆草、一支箭、薄片变豆菜、大肺经草、水黄连、瓣练、小山芹菜、五爪风、子仔七、肺筋草、打不死、散血草、鹅掌脚草、山芹菜、野芹菜
味性:辛甘,平。
归经:归肺;肝经。
主治:散风,清肺,化痰,行血。治愈冒,咳嗽,哮喘,经闭。大肺筋草
别名:大薸、猪姆莲、水浮萍、大浦藻、浮萍、水浮莲、天浮萍、水浮萍;大浦藻、浮薸、连花薸、水白菜、草包草、水鞭蓉、翻萍、大番萍、水荷莲、肥猪草、红莴苣
味性:辛,寒。
归经:肺;脾;肝经。
主治:凉血,活血,利尿除湿。治荨麻疹,丹毒,水臌,湿疮,跌打损伤,无名肿毒。大浮萍

别名:下马仙、邛巨、红芽大戟、紫大戟、京大戟
味性:苦辛,寒。
归经:入肺、脾、肾经。
主治:泻水沈,利二便。治水肿,水臌,痰饮,瘰疬,痈疽肿毒。大戟(图)
- 《中药大辞典》大戟
- 《中华本草》大戟
- 《本草纲目》大戟
- 《本草备要》大戟
- 《本草便读》大戟
- 《本草乘雅半偈》大戟
- 《本草崇原》大戟
- 《本草从新》大戟
- 《本草撮要》大戟
- 《本草分经》大戟
- 《本草分经》大戟
- 《本草经集注》大戟
- 《本草蒙筌》大戟
- 《本草求真》大戟
- 《本草图经》大戟
- 《本草易读》大戟
- 《本草择要纲目》大戟
- 《本经逢原》大戟
- 《长沙药解》大戟
- 《得配本草》大戟
- 《雷公炮炙论》大戟
- 《雷公炮制药性解》大戟
- 《名医别录》大戟
- 《神农本草经》大戟
- 《汤液本草》大戟
- 《新修本草》大戟
- 《药笼小品》大戟
- 《药征》大戟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大戟
- 《证类本草》大戟
- 《中药学》大戟
- 《千金翼方》大戟
- 《外科全生集》大戟
- 《冯氏锦囊秘录》大戟
- 《顾松园医镜》大戟
- 《医学入门》大戟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蒜、蒜头、胡蒜、葫、独蒜、独头蒜
味性:辛,温。
归经:入脾、胃、肺经。
主治:温中行滞;解毒;杀虫。主脘腹冷痛;痢疾;泄泻;肺痨;百日咳;感冒;痈疖肿毒;肠痈;癣疮;蛇虫咬伤;钩虫病;蛲虫病;带下阴痒;疟疾;喉痹;水肿。大蒜(图)
别名:马蹄细辛、苕叶细辛
味性:辛;温。
归经:肺;脾;肝经。
主治:祛风散寒;止咳祛痰;活血解毒;止痛。主风寒感冒;咳喘;牙痛;中暑腹痛;肠炎;痢疾;风湿关节疼痛;跌打损伤;痈疮肿毒;蛇咬伤。大细辛


别名:紫珠草、大风叶、赶风紫、红大曰、假大艾、白骨风、蜘蛛、白背木、细朴木、白狗肠、羊耳朵、止血草、赶风柴、岩贼子叶、大蚂蚁、白饭木
味性:辛苦;平。
归经:心;肺经。
主治:散瘀止血;消肿止痛。主咯血;衄血;吐血;便血;创伤出血;跌打肿肿;风湿痹痛。大叶紫珠

别名:大半边莲、野靛、穿耳草、偏杆草、江南大将军、白苋菜
味性:味辛;甘;性平。
归经:归肺;肾经。
主治:宣肺化痰;清热解毒;利尿消肿。主咳嗽痰多;水肿;痈肿疮毒;下肢溃烂;蛇虫咬伤。大种半边莲
别名:蔷薇莓、空心藨、七叶饭消扭、空筒泡、白花暗洞、三月莓、五月泡、三月泡、白花三月泡、划船泡、龙船泡
味性:涩;微辛苦;平。
归经:肺;肝经。
主治:清热,止咳,收敛止血,解毒,接骨。主肺热咳嗽,小儿百日咳,咯血,小儿惊风,月经不调,痢疾,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烧烫伤。倒触伞

别名:牛舌大黄、牛舌头、鱼鳞菜、倒钩草、倒梗草、破布粘、白基牛膝、鸡骨草、牛七风、白牛七、鹅膝、倒捋草、倒吞吞、倒挂草、鸡骨癀、牛獭鼻、倒刺草、虎鞭草、粘身草、鸭脚节、铁马鞭、撮鼻草、倒勒草、鸡豚草、土常山、掇鼻草
味性:苦辛,寒。
归经:肝;肺;膀胱经。
主治:清热,解表,利水,活血。治感冒发热,痢疾,疟疾,喉痛,脚气,淋病。水肿,跌打损伤。倒扣草
别名:倒水莲、花老鼠、尾生根、石上凤尾草、金鸡尾、盘龙莲、仙人架桥、定草根、刷把草、青丝还阳、姜公久鱼
味性:辛苦,平。
归经:肺;肝;肾经。
主治:活血散瘀,去风湿,通关节。治吐血,衄血,咳嗽痰多,黄肿,跌打损伤,筋骨疼痛。倒生莲

别名:灯盏花、短茎飞蓬、灯盏草、地顶草、地朝阳、双葵花、东菊、灯盏花地朝阳、牙陷药、罐儿草
味性:辛、微苦,温。
归经:归肺;胃;肚经。
主治:散寒解表,活血舒筋,止痛,消积。治感冒头痛鼻塞,风湿痹痛,瘫痪,急性胃炎,小儿疳积,跌打损伤。灯盏细辛
别名:岩柏草、岩柏枝、石柏、岩柏、山扁担、红鸡草、地柏、油面风、铺地金牛、百叶草、烂皮蛇、孔雀毛、土黄连、石金花、山扁柏、细叶狼鸡、并草、发治草、高脚红萝卜、夹韦草、帅石草、石掌柏、四叶菜、岩花、石松柏、千步还阳、百叶卷柏、伤寒草、曲兰草、软鸡草、拨云草、黄疸卷柏、金花草
味性:甘辛,平。
归经:肝;胆;肺经。
主治:止血,清热,利湿。治吐血,痔血,便血,血崩,创伤出血,黄疸,淋病,小儿惊风。地柏枝
别名:仙人骨、老萝卜头、老人头、地枯萝、气萝卜、枯萝卜、空莱菔、出萝卜、老卜头、空莱服、老萝卜
味性:甘辛,平。
归经:肺;肾经。
主治:宣肺化痰,消食,利水。治咳嗽多痰,食积气滞,脘腹痞闷胀痛,水肿喘满,噤口痢疾。地骷髅

别名:红花地桃花、肖梵天花、野棉花、狗脚迹、大梅花树、刺头婆、痴头婆、天下捶、八卦拦路虎、野茄子、小朝阳、假桃花、野梅花、粘油子、羊带归、虱麻头、八卦草、红孩儿、石松毛、毛桐子、牛毛七、三角风、桃子草、迷马桩、野桃花、土口芪、刀伤药、大迷马桩棵、油玲花、土杜仲、野桐乔、山棋菜、千下捶、野挑花、梵尚花、奇马桩、半边月、拔脓膏、山茄簸、千下锤、土黄芪、巴巴叶、窝吼、地马格
味性:甘辛,平。
归经:肺;脾经。
主治:祛风利湿,清热解毒。治感冒发热,风湿痹嘉,痢疾,水肿,淋病,白带,吐血,痈肿,外伤出血。地桃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