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味的温性中药列表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药品百科 > 中药百科 > 温性中药列表 > 辛味的温性中药列表 > 第1页
八角枫
八角枫八角枫

别名:白金条[侧根名]、白龙须[须状根名]、八角王、八角梧桐、八角将军、割舌罗、五角枫、七角枫、野罗桐、花冠木

味性:辛,微温。

主治: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散淤止痛。用于风湿关节通,跌打损伤,精神分裂症。八角枫

八角枫根
八角枫根原生态八角枫根

别名:白龙须、白金条、白筋条

味性:辛,温。

归经:归肝;肾;心经。

主治: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散瘀止痛。主风湿痹痛;四肢麻木;跌打损伤。八角枫根

八角茴香
八角茴香原生态八角茴香八角茴香

别名:大茴香、大料、五香八角、舶上茴香、舶茴香、茴香八角珠、八角香、八角大茴、八角、原油茴、大八角、八角珠、八月珠

味性:辛,温。

归经:入脾、肾经。

主治:温中理气,健胃止呕。用于呕吐,腹胀,腹痛,疝气痛。八角茴香

八角金盘
八角金盘

别名:手树、金刚纂

味性:味辛;苦;性温。

主治:化痰止咳;散风除湿;化瘀止痛。主咳嗽痰多;风湿痹痛;痛风;跌打损伤。八角金盘

八角香

别名:蜘蛛草、白花蟹甲草、羊角天麻

味性:辛,温。

主治:散瘀;解毒;杀虫。主风湿浮肿;无名肿毒;瘌癣。八角香

八仙过海

味性:味辛;性温。

归经:肺;肝;胃;大肠经。

主治:舒筋活络,祛风除湿;截疟。主跌打损伤;风湿痹痛;四技麻木;腰膝痿软;急性胃肠炎;疟疾。八仙过海

巴豆壳

别名:巴豆皮

味性:辛;温。

归经:肠经。

主治:温中消积,解毒杀虫。主泄泻;痢疾;腹部胀痛;瘰疬痰核。巴豆壳

巴豆树根

别名:大叶双眼龙根、挡蛇剑、独行千里

味性:辛;温。

归经:心;肝;肾经。

主治:治痈疽,疔疮,跌打损伤,蛇伤,风湿痹痛,胃痛。巴豆树根

巴豆叶

别名:双眼龙叶、大叶双眼龙叶)、大叶双眼龙叶

味性:辛;温。

归经:三焦;大肠经。

主治:治疟疾,疮癣,跌打损伤,蛇伤。巴豆叶

巴茅果

别名:牛草果

味性:性温,味辛。

主治:顺气,发表,除瘀。巴茅果

芭茅果

别名:牛草果、苦芦骨

味性:辛;甘;微温。

主治:解表透疹;行气调经。主小儿疹出不透;胃脘痛;疝气;月经不调。芭茅果

霸王根

味性:辛,温。

归经:胃经。

主治:行气宽中。主气滞腹胀。霸王根

白背枫

别名:驳骨丹、独叶埔姜、白鱼号、白花洋泡

味性:辛、苦,温。

主治:祛风利湿,行气活血。用于妇女产后头风痛、胃寒作痛,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骨折;外用治皮肤湿痒、阴囊湿疹、无名肿毒。白背枫

白背叶(峨嵋山胡椒)

别名:三条筋、三根筋、香叶、糯叶、湄潭台乌

味性:辛,温。

主治:止血,生肌,排石。白背叶(峨嵋山胡椒)

白菖

别名:泥昌、水昌、水宿、茎蒲、水菖蒲、溪荪、兰荪、地心、泥菖蒲、蒲剑、水八角草、家昌蒲、臭蒲、大叶菖蒲、土蒿蒲

味性:苦辛,温。

主治:化痰,开窍,健脾,利湿。治癫痫,惊悸健忘,神志不请,湿滞痞胀,泄泻痢疾,风湿疼痛,痈肿疥疮。白菖

白独活

别名:独活、朱噶尔、法洛海、白羌活、藏当归、香白芷、骚独活

味性:味辛;苦;性温。

主治:散风止咳;除湿止痛。主感冒;咳嗽;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麻风;风湿疹。白独活

白杜鹃花

别名:白花杜鹃、白映山红

味性:辛、酸,温。

主治:止咳,固精,止带。用于咳嗽,遗精,白带。白杜鹃花

白桂

别名:三股筋、滇新樟、沙癞叶、香味叶、羊角香、梅根、茶蚬

味性:辛;甘;温。

归经:肺;肝经。

主治:祛风除湿。主治感冒,月经不调,寒性胃痛,腹胀,风湿性关节炎,半身不遂,骨折,湿疹疥疮。白桂

白花菜
白花菜白花菜

别名:羊角菜、屡析草、臭花菜、臭豆角、猪屎草、五梅草、白花仔草

味性:辛甘,温。

归经:肝;脾经。

主治: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疟疾,痢疾,白带,痔疮。白花菜(图)

白花菜子
白花菜子

别名:臭菜、臭花菜、羊角菜、臭花菜籽

味性:苦、辛,温。

归经:心;脾经。

主治:祛风散寒,活血止痛。用于风湿疼痛,腰痛,跌打损伤,痔疮。白花菜子

白花藤

别名:大发汗、白藤、大豆毛、断肠叶、活血大力王

味性:辛;苦;性温。

归经:肝经。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血。主风寒感冒;类风湿关节炎;跌打损伤;闭经;外伤出血。白花藤

白花映山红

别名:白杜鹃花、照山白、白艳山红、白映山红

味性:辛;甘;性温。

主治:和血,散瘀。治吐血,肠风下血,痢疾,血崩,跌打损伤。白花映山红

白芥

别名:胡芥、蜀芥、辣菜、白辣菜

味性:辛;温。

归经:肺经。

主治:温中散寒。治咳嗽气急,胃、腹冷痛。白芥(图)

白蔻
白蔻

味性:味辛;性温。

主治:行气开胃。主胃脘疼痛;消化不良。白蔻

白蜡树皮

味性:性微温,味辛。

主治:治疟疾,月经不调,小儿头疮。白蜡树皮

白辣蓼

别名:蓼子草、马蓼、假长尾叶蓼、假长尾蓼、山蓼

味性:辛;性温。

归经:肝;胃;大肠经。

主治:解毒;除湿。主肠炎;菌痢;无名肿毒;阴疳;瘰疬;毒蛇咬伤;风湿痹痛。白辣蓼

白兰花
白兰花

别名:白玉兰、白缅花、白兰、白木兰、黄桷兰、缅桂花

味性:苦辛,温。

主治:止咳,化浊。治慢性支气管炎。前列腺炎,妇女白带。白兰花

白冷草

别名:痨伤药、冷水七、冷水丹、红冷草

味性:辛;苦;微温。

主治:理气活血止痛。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肿痛。白冷草

白牛胆
白牛胆

别名:毛老虎、猪耳风、大力黄、白叶菊、大麻香、毛柴胡、白面风、土蒙花、大刀药、白背风、白羊耳、华耳木、金边草、上大黄、过山香、羊耳茶、毛茶、山白芷、大力王、白羊风、白头翁、飞扬药、观音茶、羊仔耳、白面猫子骨、壮牛浪、八面风、蜡毛香、羊耳风

味性:味辛;甘;微苦;性温。

归经:入肝、肺、脾、胃诸经。

主治:祛风散寒;行气利湿;解毒消肿。主风寒感冒;咳嗽;风湿痹痛;泄痢;肝炎;乳腺炎;痔疮;湿疹;疥癣。白牛胆

白牛胆根

别名:山白芷、土白芷、小茅香、黑骨风、寻骨风、铁杆香、白面风根

味性:味辛;甘;性温。

主治:祛风散寒;止咳定喘;行气止痛。主风寒感冒;咳嗽;哮喘;头痛;牙痛;胃痛;疝气;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月经不调;白带肾炎水肿。白牛胆根

白千层叶

味性:辛涩,温。

主治:祛风止痛;利湿止痒。主感冒发热;风湿骨痛;腹痛泄泻;风疹;温疹。白千层叶

白三百棒

别名:红三百棒

味性:辛麻,温。

主治:温经通络,止血接骨。外用治开放性骨折。白三百棒

白沙虫药

别名:痢药、方茎紫苏、鸡苏、假荨麻、烂脚草、臭蒿子

味性:辛,温。

主治:理气利湿,解毒。治痢疾,烂脚丫。白沙虫药

白沙蒿
白沙蒿

别名:籽蒿、扑勒蒙、白砂蒿、油砂蒿

味性:辛,温。

主治:理气;通便;解毒。主大便不通;腥胀腹痛;肋腺炎;扁桃体炎;痈肿疮疖。白沙蒿

白山蓼

味性:辛;性温。

主治:消食化滞;止泻。主消化不良;腹泻。白山蓼

白苏
白苏

别名:野苏麻、白苏子、玉苏子、苏梗

味性:辛,温。

主治:散寒解表,理气宽中。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咳嗽,胸腹胀满。白苏

白苏梗

味性:味辛;性温。

归经:入肺、脾二经。

主治:顺气消食;止痛;安胎。主食滞不化;脘腹胀痛;感冒;胎动不安。白苏梗

白苏叶

别名:荏叶

味性:辛,温。

归经:归肺;脾经。

主治:解表,散寒,理气,消食。治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咳嗽,气喘,食积,吐泻,冷痢。白苏叶

白苏子
白苏子

别名:荏子、玉苏子、玉竹子

味性:辛;温。

归经:肺;脾;大肠经。

主治:下气;消痰;润肺;宽肠。主咳逆;痰喘;气滞便秘。白苏子

白苏子油

味性:味辛;性温。

主治:润肠;乌发。主肠燥便秘;头发枯燥。白苏子油

白透骨消
白透骨消

别名:透骨消、连钱草、活血丹、见肿消

味性:味辛;性温。

主治:祛风活血;利湿解毒。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肺痈;黄疸;急性肾炎;尿道结石;痄腮。白透骨消

白细辛

别名:贝茜花

味性:性温,味辛。

主治:镇痛,散风寒。治风湿筋骨痛,腰腿酸痛,头晕及牙痛。白细辛

白叶瓜馥木

别名:乌骨藤、确络风

味性:辛、涩,温。

主治:祛风除湿,通经活血,止血。用于风湿骨痛,跌打损伤,月经不调;外用治骨折,外伤出血。白叶瓜馥木

白鱼尾

别名:溪桃、野桃、杨波叶、蒲羌癀、白波越子、白背枫、白花醉鱼草、白鱼鲫、山苦桃、白鸡公尾、白背叶、尖尾枫、黄合叶、王记叶、单叶埔姜、独叶埔姜、白花洋泡、七里香、贼侧草、羊耳朵、瘴气花

味性:苦;微辛;性温。

归经:入心、肾、大肠三经。

主治:祛风化湿;行气活血。主头风痛;风湿痹痛;胃脘痛;腹胀,痢疾;跌打骨折;无名肿毒;湿疹;皮肤瘙痒。白鱼尾

白云花根

别名:法罗海、滇独活、毛爪参、香白芷[云南]、香白芷、独活、云南独活、恙活骨、恙活、土全归、岩川、白云花、鹤庆独活、白毛参

味性:苦、辛、温。

主治:祛风除湿,活络止痛。风湿筋骨疼痛,跌打损伤,腰痛,胃痛,感冒,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哮喘,闭经,白带。白云花根

白芷
白芷白芷

别名:薛、芷、芳香、苻蓠、泽芬、白茝、香白芷、虈、晼、白茞

味性:辛,温。

归经:归肺;脾;胃经。

主治: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用于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鼻渊,牙痛,白带,疮疡肿痛。白芷(图)

白珠树

别名:滇白珠树、小透骨草、透骨香、钻骨风、火炭子、透骨草[云南、贵州]、满山香、满天香、洗澡叶、冬绿树、老虎尿、老虎面、牛头药药

味性:辛,温。

主治: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白珠树

百草霜
百草霜百草霜

别名:锅底灰、锅烟子、灶突墨、灶突中尘、灶额上墨、灶烟煤、灶煤、月下灰、釜下墨、釜脐墨、釜月中墨、铛墨、釜底墨、锅底黑、铛底煤、灶额墨、釜煤、釜炲

味性:辛,温。

归经:肝;肺;胃经。

主治:止血,消积。治吐血,衄血,便血,血崩,带下,泻痢,食积,咽喉口舌诸疮。百草霜

百里香

别名:地椒、麝香草

味性:辛,微温。

主治:祛风解表,行气止痛,止咳,降压。用于感冒,咳嗽,头痛,牙痛,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高血压病。百里香

百里香叶杜鹃

味性:辛,温。

主治:止咳平喘,祛痰。主治慢性气管炎,哮喘。百里香叶杜鹃

百味参

别名:小棕皮、虎须草、绵毛肺筋草、白花痢疾草、麂子草、盗汗草、鹿吃草、夏生草、母复生、偏竹参、一柱香

味性:辛微苦,温。

归经:肺;肝经。

主治:补虚敛汗;止血。主体虚多汗;盗汗;神经衰弱;吐血;便血。百味参

百味叶

别名:沙癞叶、三股筋

味性:甘、辛,温。

主治:祛瘀活血,散寒止痛。主治风湿关节疼痛,跌打瘀血肿痛,骨折,痛经,风寒感冒,麻疹,皮疹。还可治外伤出血,胃痛等症。百味叶

百足藤

别名:神仙对坐草、石上蜈蚣、飞天蜈蚣、百足草、铁斑鸠、巴岩姜、姜藤、天蜈蚣、土石蜈蚣、雄鸡尾、细蜈蚣草、蜈蚣草、石蜈蚣、下山蜈蚣

味性:味辛;性温。

归经:肝经。

主治:散瘀接骨,消肿止痛。主劳伤;跌打肿痛;骨折;疮毒。百足藤

柏树

别名:柏、香扁柏

味性:子:甘、辛、微苦,平;叶:苦、辛,温;树脂:淡、涩,平。

主治:子:祛风清热,安神,止血。用于发热烦躁,小儿高热,吐血。;叶:止血生肌。外用治外伤出血。;树脂:解发热,燥湿,镇痛。用于发热头痛,白带;外用治外伤出血。柏树

柏枝节

味性:苦;辛;性温。

主治:驱风除温;解毒疗疮。主风寒温痹;历节风;霍乱转筋;牙齿肿痛;恶疮;疥癞。柏枝节

斑叶紫金牛

别名:血党、小罗伞、斑叶朱砂根、百两金、沿海紫金牛

味性:苦、辛,温。

主治:散瘀消肿,祛风止痛。;根:用于咽喉肿痛,口腔炎,月经不调,经闭,风湿性关节炎。;根、叶:外用治跌打损伤。斑叶紫金牛

搬倒甑

别名:七星箭[四川]

味性:甘、辛,温。

主治:解痉,镇痛。用于胃炎,胃溃疡,胆道蛔虫症,胆囊炎及蛔虫病引起的疼痛。搬倒甑

半边风

别名:老虎斑

味性:辛;温。

归经:心经。

主治:祛风湿;通经络。主风湿痹痛;四肢麻木;跌打损伤。半边风

半边苏

别名:绵穗苏、野鱼香、野苏、大胡麻、天人草、火胡麻

味性:辛、微苦,温。

主治:祛风发表;止血调经;消肿解毒。主感冒;头痛;瘫痪;劳伤吐血;崩漏;月经不调;痛经;疮痈肿毒。半边苏

半枫荷根

别名:枫荷桂、半边枫荷、阴阳叶、三不怕、铁巴掌、白背枫、半梧桐、番张麻、大叶半枫荷

味性:味辛;甘;性微温。

归经:肝;脾经。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消肿。治风湿痹痛,腰肌劳损,手足酸麻无力,跌打损伤。半枫荷根

半夏
半夏半夏

别名:三叶半夏、三叶老、三步跳、麻玉果、燕子尾、地文、水玉、守田、示姑、羊眼半夏、和姑、蝎子草、地珠半夏、麻芋果、泛石子、地鹧鸪、地茨菇、老黄嘴、老和尚头、野芋头、老鸹头、捉嘴豆子、地巴豆、无心菜根、天落星、老鸹眼、麻芋子、地雷公、老瓜蒜、狗芋头、珠半夏、裂刀菜、麻草子、害田

味性:辛,温。

归经:入脾、胃经。

主治: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主咳喘痰多;呕吐反胃;胸脘痞满头痛眩晕;夜卧不安;瘿瘤痰核;痈疽肿毒。半夏(图)

宝盖草
宝盖草

别名:接骨草[昆明]、蜡烛扦草、莲台夏枯草、佛座草、灯笼草、接骨草、莲台夏枯、毛叶夏枯、灯龙草、珍珠莲、佛座、风盏、连钱草、大铜钱七

味性:辛苦,温。

主治:祛风,通络,消肿,止痛。治筋骨疼痛,四肢麻木,跌打损伤,瘰疬。宝盖草

豹骨
豹骨

别名:川四腿、金钱豹骨

味性:辛,温。

归经:归肝、肾经。

主治:祛风通络,强筋健骨。用于风湿痹痛,脚膝酸软。豹骨

豹皮樟

别名:扬子木姜子、剥皮枫、花壳柴

味性:辛;苦;温。

归经:胃;脾经。

主治:温中止痛;理气行水。主胃脘胀痛;水肿。豹皮樟

北细辛

别名:烟袋锅花、细参

味性:性温,味辛。

主治:同上。北细辛

荜茇根

别名:荜拨没、荜勃没

味性:辛;温。

归经:肾;胃经。

主治:温中行气;降逆消食;散寒止痛;截疟。主中寒脘腹胀满;呕逆;食积不化;疝肿;妇女宫寒不孕;疟疾。荜茇根

扁担杆

别名:娃娃拳、麻糖果、月亮皮、葛荆麻

味性:辛、甘,温。

主治:健脾益气,固精止带,祛风除湿。用于小儿疳积,脾虚久泻,遗精,红崩,白带,子宫脱垂,脱肛,风湿关节痛。扁担杆

扁担藤

别名:扁藤、大芦藤、铁带藤、过江扁龙、扁骨风、腰带藤、羊带风

味性:辛、涩,温。

主治: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用于风湿骨痛,腰肌劳损,跌打损伤,半身不遂。扁担藤

变叶胡椒

味性:辛;微温。

主治:活血消肿止痛。主跌打损伤。变叶胡椒

变叶美登木

别名:变叶裸实、刺仔木、咬眼刺

味性:辛;苦;温。

归经:肝;脾经。

主治:化瘀消肿解毒。主肿瘤。变叶美登木

变叶榕
变叶榕

别名:金不换

味性:味微苦;辛;性微温。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催乳。主风湿痹痛;胃痛;疖肿;跌打损伤;乳汁不下。变叶榕

标杆花

别名:八百锤、千锤打、铜锤

味性:辛,温。

主治:解毒散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咽喉肿痛。外用治腮腺炎,疮毒,淋巴结炎。标杆花

槟榔
槟榔原生态槟榔槟榔槟榔

别名:榔玉、宾门、青仔、国马、槟楠、尖槟、鸡心槟榔、仁频、宾门药饯、白槟榔、橄榄子、槟榔仁、洗瘴丹、大腹子、大腹槟榔、槟榔子、马金南、槟榔玉

味性:苦辛,温。

归经:胃;大肠经。

主治:驱虫;消积;下气;行水;截疟。主虫积;食滞;脘腹胀痛;泻痢后重;脚气;水肿;疟疾。槟榔(图)

菠菜子

别名:刺蒺藜、刺薐菜子

味性:微温;微辛甜。

归经:脾;肺经。

主治:清肝明目;止咳平喘。主风火目赤肿痛;咳喘。菠菜子

驳骨丹

别名:小驳骨、细叶驳骨兰、臭黄藤、接骨草、四季花、小还魂、百节芒、小叶金不换、小接骨草、驳骨消、驳骨草、骨碎草、大力王、长生木、细骨风、尖尾峰、接骨筒、白及草

味性:辛,温。

归经:归肝;肾;肺经。

主治:祛瘀生新,消肿止痛。治跌打损伤,骨折,风湿骨痛。驳骨丹

菜子七

别名:白花石芥菜、山芥菜、假芹菜、角蒿

味性:辛,温。

归经:肺;肝经。

主治:化痰止咳;活血止痛。主百日咳;慢性支气管炎;有经不调;跌打损伤。菜子七

蚕茧草

别名:蓼子草、小蓼子草、红蓼子、紫蓼、水咙蚣、香烛干子、寥于草

味性:辛,温。

主治:散寒活血,止痢。用于腰膝寒痛,麻疹,菌痢。蚕茧草

蚕沙
蚕沙蚕沙

别名:原蚕屎、晚蚕沙、蚕砂、原蚕沙、马鸣肝、晚蚕矢、二蚕沙、蚕屎

味性:味甘;辛;性温。

归经:肝;脾;胃经。

主治:祛风除湿;和胃化浊;活血通经。主风湿痹痛;肢体不遂;风疹瘙痒;吐泻转筋;闭经;崩漏。蚕沙

蚕砂

别名:蚕屎、晚蚕砂、原蚕砂、蚕粪

味性:甘、辛,温。

主治:祛风湿,止痛。用于腰膝关节疼痛,月经过多,腹痛,皮肤风疹。蚕砂

苍山冷杉

别名:大理冷杉

味性:辛,温。

主治:理气散寒。主治发痧气痛,胸腹冷痛及小肠疝气等症。苍山冷杉

藏菖蒲
藏菖蒲原生态藏菖蒲

别名:白菖、菖蒲、泥菖蒲、臭菖、大叶菖蒲

味性:苦、辛,温、燥、锐。

主治:温胃,消炎止痛。用于补胃阳,消化不良,食物积滞,白喉,炭疽等。藏菖蒲

藏茴香
藏茴香

别名:黄蒿、马缨子、小防风、贡牛、郭鸟

味性:微辛,温。

归经:入肾、胃经。

主治:芳香健胃,驱风理气。治胃痛,腹痛,小肠疝气。藏茴香

藏茄

别名:樟柳柽、唐传那保、七厘散、黑莨菪、樟柳树、樟柳参

味性:味苦;辛;性温。

主治:镇痛解痉。主急;慢性胃肠炎;脘腹挛痛;胆道蛔虫症;胆石症;痈疽肿痛;跌打损伤;骨折。藏茄

糙苏
糙苏

别名:大叶糙苏、山苏子[内蒙古]、续断[宁夏]、山芝麻、山苏子、续断

味性:辛,温。

主治:祛风化痰;利湿除痹;祛痰;解毒消肿。主感冒;咳嗽痰多;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疮痈肿毒。糙苏

糙叶五加

味性:味辛;性温。

主治:祛风利湿;活血舒筋;理气止痛。主风湿痹痛;拘挛麻木;筋骨痞软;水肿;跌打损伤;疝气腹痛。糙叶五加

草独活

别名:龙眼独活、牛角七、独活、大九股牛、珠钱草、松香疳药、小白升麻、九股牛、大力股牛、力股牛

味性:苦、辛,微温。

主治:发散风寒,健脾利湿,强筋壮骨。主治感冒,咳嗽,胸满胁痛,腰痛,跌打风湿,月经不调,小儿疳积。草独活

草果药

别名:野姜、独叶台、四合红、草果、豆蔻、小草果、草果子

味性:味辛;微苦;性温。

归经:肝;胃经。

主治:温中散寒;理气消食。主胃寒脘腹疼痛;食积腹胀;寒疝腹痛。草果药

草木灰

别名:冬灰、藜灰、薪柴灰

味性:辛,温。

主治:治大骨节病,蚀痈疽恶肉。草木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