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味的温性中药列表/2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草威灵

别名:小黑药、葳灵仙、黑根、草灵仙、铜脚葳灵、黑威灵、铁脚威灵、黑升麻、小黑根、威灵仙、铜脚威灵、威灵菊、黑根药、乌草根

味性:味辛;苦;性温。

主治:祛风湿;通经络;消积止痛。主风湿疼痛;脘腹冷痛;食积腹胀;噎膈;风湿脚气。草威灵

草绣球
草绣球

别名:紫阳花、牡丹三七

味性:辛;微苦;温。

归经:心;肺;肝经。

主治:祛瘀消肿。主跌打损伤。草绣球

茶绒

别名:指叶蒿

味性:辛,温。

主治:止咳,化痰,平喘。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茶绒

檫树
檫树

别名:枫荷桂[广东]、独脚樟、天鹅枫、梓木[江西]、蔡木、半枫樟、枫荷桂、山檫、青檫、桐梓树

味性:辛;甘;温。

归经:肝;脾经。

主治:治风湿,腰肌劳损,扭挫伤筋,胃病。檫树

柴桂

别名:臭马桂、三条筋、桂皮香、桂皮、肉桂

味性:辛;甘;温。

归经:肝;脾经。

主治:温通经脉;行气止痛。主寒湿痹痛;脘腹疼痛;痛经;跌打损伤。柴桂

柴厚朴

别名:土厚朴

味性:苦;辛;性温。

主治:理气和胃;温中止呕。主脘腹胀满疼痛;宿食不消;呕吐。柴厚朴

豺皮樟
豺皮樟

别名:大灰木、百叶仔、白柴、香叶子、过山香、山桂、山肉桂、脆脆香、豺皮黄肉楠、白叶仔、硬钉树、假面果、啫喳木

味性:辛;温。

归经:肝;胃;脾;肾经。

主治:行气活血止痛;祛风湿。主胃痛;腹痛;痢疾;腹泻;痛经;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豺皮樟

蟾酥
蟾酥蟾酥

别名:蛤蟆酥、蛤蟆浆、癞蛤蟆酥、蟾蜍眉脂、蟾蜍眉酥、癞蛤蚂浆

味性:辛,温。

归经:心经。

主治:解毒,止痛,开窍醒神。用于痈疽疔疮,咽喉肿痛,中暑神昏,腹痛吐泻。蟾酥

长白楤木

别名:牛尾大活、东北土当归、香秸颗

味性:味辛;苦;性温。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解毒。主风寒湿痹;腰膝酸痛;头痛;齿痛;跌打伤痛;痈肿。长白楤木

长春七
长春七

别名:长虫七、石长春、长虫子

味性:辛、甘,温。

主治:发表散寒,祛风活络。用于感冒,咳嗽,头痛,牙痛,风湿关节疼痛,跌打损伤。长春七

长刺卫矛

别名:刺果卫矛、扣子花、岩风

味性:辛,温。

主治:祛风除湿,止痛。主治风湿疼痛,劳伤。长刺卫矛

长果荜茇

别名:瓜哇长果胡椒

味性:辛;温。

归经:胃经。

主治:温中健胃;祛寒止痛。主胃寒脘腹胀满疼痛;消化不良;呕吐清水;头痛;牙痛;鼻渊;疝气。长果荜茇

长节耳草

别名:黑头草、小绣球、一扫光

味性:辛、酸,温。

主治:祛风,散寒,除湿。主治风湿关节疼痛。长节耳草

长叶丹参

别名:对口元宝草

味性:味辛;性微温。

归经:肝经。

主治:活血通络。主月经不调;关节酸痛。长叶丹参

长叶紫珠

别名:山枇杷、牛舌癀、野枇杷

味性:苦辛,温。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血。治风湿痛,风寒咳嗽,吐血。长叶紫珠

朝鲜当归

别名:土当归

味性:味辛;性温。

主治:祛风通络;活血止痛。主风湿痹痛;跌打肿痛。朝鲜当归

车桑仔

别名:山杨柳、油明子、炒米柴、野碧桃、夜闹子、狗闹子、山枝莲、溪柳、毛乳、石故纸、白石楝、坡柳

味性:微苦、辛,温。

主治:解毒,消炎,止痒。叶:治皮肤疮痒。全株研末,外用敷治疮毒,湿疹,荨麻疹,皮疹。用量1钱;花、果治百日咳。车桑仔

澄茄子

别名:山胡椒、味辣子、山苍子、木姜子、木香子、野胡椒、臭樟子

味性:辛;微苦;温。

归经:脾;胃;肾经。

主治:温中止痛;行气活血;平喘;利尿。主脘腹冷痛;食积气胀;反胃呕吐;中暑吐泻;泄泻痢疾;寒疝腹痛;哮喘;寒湿水臌;小便不利;小便浑浊;疮疡肿毒;牙痛;寒湿痹痛;跌打损伤。澄茄子

橙皮

别名:黄果皮、理陈皮、理皮、广柑皮

味性:辛;苦;温。

归经:脾;肺经。

主治:理气,化痰,健脾,导滞。治感冒咳嗽,食欲不振,胸腹胀痛,肠鸣便泻,乳痈。橙皮

橙子皮

别名:橙皮

味性:苫辛,温。

归经:脾;肺经。

主治:化痰,利膈,消食,止呕,杀鱼、蟹毒。橙子皮

匙叶五加

味性:味辛;微苦;性温。

主治:祛风湿;通经络;活血止痛。主风湿痹痛;拘挛麻木;跌打肿痛。匙叶五加

齿瓣延胡索
齿瓣延胡索

别名:蓝雀花、蓝花菜、元胡

味性:辛;苦;温。

归经:肝;胃经。

主治:活血散瘀;行气止痛。主心腹腰膝诸痛;痛经;产后瘀阻腹痛;跌打肿痛。齿瓣延胡索

齿叶橐吾
齿叶橐吾

别名:大救驾、大齿橐吾

味性:辛,微温。

主治:舒筋活血,散瘀止痛。主治跌打损伤,疼痛。齿叶橐吾

赤车

别名:岩下青、冷坑青、阴蒙藤、拔血红、小铁木、吊血丹、凤阳草、坑兰、风阳草

味性:辛苦,温。

主治:祛瘀消肿,解毒止痛。赤车

虫莲
虫莲

别名:线叶地榆、海参、五母那包、地海参

味性:辛;温。

归经:肝经。

主治:补血调经。用于月经不调,痛经。虫莲

虫牙药

别名:三叉金、三托艾、伤寒头、大箭根、三姐妹、牛尾草、三叶扫把、马鹿尾、大夫根

味性:辛微苦,温。

主治:祛风散寒,化痰理湿。治感冒,咳嗽,黄疸,风湿肿痛,齿痛,刀伤出血。虫牙药

臭黄皮

别名:臭麻木、假黄皮、五暑叶

味性:苦、辛,温。

主治:疏风解表,行气利湿,截疟。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疟疾,急性胃肠炎,痢疾;外用治湿疹。臭黄皮

臭节草

别名:白虎草、松风草、臭草、岩椒草

味性:辛、苦,温。

主治:解表截疟,活血散瘀,解毒。用于疟疾,感冒发热,支气管炎,跌打损伤;外用治外伤出血,痈疖疮疡。臭节草

臭辣树
臭辣树

别名:野米辣、野吴芋、臭桐子树、刁近树、臭辣吴萸

味性:苦;辛;温。

归经:肺;肝经。

主治:目咳;散寒;止痛。主咳嗽;腹痛。臭辣树

臭牡丹根
臭牡丹根原生态臭牡丹根

别名:臭枫根

味性:辛苦;温。

归经:肝;脾;肾;肺经。

主治:行气健脾,祛风平肝,消肿解毒。治崩漏,白带,头晕,虚咳,高血压,风湿痛,脚气,荨麻疹,痈疽,痔疮。臭牡丹根

臭矢菜

别名:羊角草、黄花菜、野油菜

味性:苦、辛,温。

主治:散瘀消肿,去腐生肌。;跌打肿痛,劳伤腰痛:鲜全草捣烂,酒炒外敷。;疮疡溃烂:全草水煎外洗,并用全草研粉撒布患处。臭矢菜

臭威灵
臭威灵

别名:大叶兔耳风、威灵仙[云南]、威灵仙

味性:甘、辛,温。

主治:祛风止痛;解毒。主支气管炎;偏头痛;风湿痹痛;狂犬咬伤。臭威灵

臭油果

别名:大香果、香桂子、野香油果

味性:辛;温。

主治:散风寒;行血气;止痛。主风寒感冒;风湿痹证;脘腹冷痛;跌打损伤。臭油果

臭樟
臭樟原生态臭樟臭樟

别名:樟木果、朋麻醒[傣]、樟脑树、白樟、香樟

味性:辛,温。

归经:肺;脾经。

主治:祛风散寒;行气止痛。主风寒感冒;咳嗽;风湿痹痛;脘腹胀痛;腹泻。臭樟

樗叶花椒

别名:食茱萸、木满天星、海桐皮[浙江误称]

味性:根:苦,平;树皮:苦,平;果实:辛,温。

主治:根:祛风通络,活血散瘀,解蛇毒。外用治跌打肿痛,风湿关节痛。;树皮:祛风湿,通经络。用于腰膝疼痛,顽痹,疥癣等症。;果实:温中,除湿,止痛,杀虫。可代花椒用。为芳香健胃,驱风药。治中暑腹脘冷痛吐泻,并能驱蛔虫。;叶:外用治毒蛇咬伤肿痛及外伤出血。樗叶花椒

川白苞芹

味性:味辛;苦;性微温。

主治:止咳平喘;舒筋止痛。主咳嗽;哮喘;筋骨痛;头痛。川白苞芹

川滇大黄土

别名:土大黄

味性:酸、涩、微辛,温。

主治:发汗解表,润肺止咳。主治感冒,咳嗽,水肿,痰喘。川滇大黄土

川防风

别名:竹节防风、毛前胡、西风、西风土藁本、防风

味性:性温,味甘辛。

归经:归肺;膀胱肝;脾经。

主治:发表镇痛,祛风胜湿。治外感表症,头痛昏眩,关节疼痛,四肢拘挛,目赤疮疡及破伤风。(性味以下出《四川中药志》)。川防风

川桂

别名:官桂皮[四川]、桂皮

味性:辛、甘,温。

主治:温经散寒,行气活血,止痛。用于感受风寒,胃腹冷痛,痛经,风湿关节疼痛;外用治跌打损伤,骨折。川桂

川桂皮

味性:辛;甘;温。

主治:温经散寒;行气活血;止痛。主风寒感冒;胃脘冷痛;痛经;风湿关节疼痛;跌打损伤;骨折。川桂皮

川木香
川木香

别名:木香、铁杆木香、槽子木香

味性:辛、苦,温。

归经:归肝;胃;磊肠经。

主治:行气止痛。用于脘腹胀痛,肠鸣腹泻,里急后重,两胁不舒,肝胆疼痛。川木香(图)

穿石藤
穿石藤

味性:苦;辛;温。

归经:肝;胃;大肠经。

主治:祛风通络;活血止痛。主风湿痹痛;胃痛;跌打瘀肿疼痛;肠炎;小儿麻痹症后遗症。穿石藤

串铃
串铃

别名:万年、小羊芋

味性:辛;温。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主风寒感冒;喉蛾;风湿骨痛;经闭;骨折。串铃

吹风藤

别名:构芭、双飞蝴蝶、牛奶藤

味性:辛;微温。

主治:祛风散寒;除湿通络。主风寒湿痹;肾炎;劳伤。吹风藤

垂穗荛花

别名:金腰带、了哥王、鸡断肠、雀儿麻、山棉皮、野发麻、野棉花、雀子麻、地棉麻

味性:辛;咸;温。

主治:软坚散结;活血;止痛。主瘰疬初起;跌打损伤。垂穗荛花

春尖油

别名:椿树油

味性:辛;苦;温。

归经:肺经。

主治:润澡解毒;通窍。主齁病;手足皲裂;疔疮。春尖油

椿树花

别名:椿花、椿芽树花、春尖花

味性:辛;苦;温。

归经:肝;肺经。

主治:祛风除湿;行气止痛。主风湿痹痛;久咳;痔疮。椿树花

刺果甘草

别名:胡苍耳、马狼秆、马狼柴、狗甘草

味性:甘、辛,温。

主治:果序:催乳。用于乳汁缺少。;根:杀虫。外用治阴道滴虫病。刺果甘草

刺果卫矛
刺果卫矛

别名:扣子花、岩风、小梅花树

味性:辛;温。

归经:脾经。

主治:驱风除湿,止痛。治风湿疼痛,劳伤。刺果卫矛

刺花椒

别名:野花椒、岩椒

味性:辛、麻,温。

主治:温中散寒,止痛,杀虫,避孕。主治胃痛,风湿关节痛,避孕,虫积腹痛。刺花椒

刺蒺藜

别名:茨、蒺藜、蒺藜子、旁通、屉人、止行、豺羽、升推、即藜、白蒺藜、杜蒺藜、休羽、旱草、三角蒺藜、三角刺、八角刺、蒺骨子、野菱角、地菱、硬蒺藜、蒺藜蓇葖、屈人、白蒺藜子、社蒺藜土蒺藜、硬蒺黎、蒺黎蓇葖、蒺藜狗子、七里丹、陀罗刺、菱角刺

味性:苦辛,温。

归经:入肝、肺经。

主治:散风,明目,下气,行血。治头痛,身痒,目赤肿翳,胸满,咳逆,症瘕,乳难,痈疽,瘰疬。刺蒺藜

刺山茶根皮

味性:辛;苦;温。

主治:祛风除湿;散瘀消肿。主风湿骨痛;跌打损伤。刺山茶根皮

刺五加
刺五加刺五加

别名:刺拐棒、老虎镣子、刺木棒、坎拐棒子

味性:辛、微苦,温。

归经:归脾;肾;心经。

主治:益气健脾,补肾安神。用于脾肾阳虚,体虚乏力,食欲不振,腰膝酸痛,失眠多梦。刺五加

刺血红

别名:花叶假杜鹃、七星剑、血路草

味性:辛、苦,温。

主治:通经活络,解毒消肿。主治毒蛇咬伤,犬咬伤,跌打损伤,痈肿,外伤出血。刺血红

刺鸭脚木

别名:掌叶木、七加皮、鸭脚罗伞、空壳洞

味性:甘、微辛,温。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散瘀。主治风湿骨痛,跌打扭伤,腰肌劳损。刺鸭脚木

刺芫荽

别名:马刺、香信、假芫荽、簕芫荽、山芫荽、大叶芫荽

味性:辛、微苦,温。

主治:疏风解热,健胃。用于感冒,麻疹内陷,气管炎,肠炎,腹泻,急性传染性肝炎;外用治跌打肿痛。刺芫荽

葱花
葱花

味性:味辛;性温。

归经:脾;胃经。

主治:散寒通阳。主脘腹冷痛;胀满。葱花

葱叶

味性:温,辛。

主治:祛风发汗,解毒消肿。治感冒风寒,头痛鼻塞,身热无汗;中风,面目浮肿;疮痈肿痛;跌打创伤。葱叶

葱汁
葱汁

别名:葱苒、葱涕、空亭液、葱涎、葱油

味性:辛,温。

归经:肝经。

主治:散瘀,解毒.驱虫。治头痛,衄血,尿血,虫积,痈肿,跌打损伤。葱汁

丛毛榕

别名:铁牛入石、竹叶牛奶仔、母猪精、细叶牛奶树、石榕、奶汁草

味性:甘、微辛,温。

主治:祛风行气,健脾利湿。主治关节风湿痛,劳倦乏力,消化不良,胸闷白带,痈疽,溃疡不易收口。丛毛榕

丛毛榕根

别名:铁牛入石、竹叶牛奶仔、小叶钻石风、奶汁草、母猪精

味性:甘;微辛;性温。

主治:祛风,健脾,利湿。治风湿痹痛,劳倦乏力,消化不良,白带。丛毛榕根

醋栗

别名:狗葡萄、山麻子、灯笼果

味性:辛,温。

主治:解毒。主治感冒。醋栗

达仑木

味性:酸;辛;微苦;微温。

主治:祛风消肿;散瘀止痛。主跌打损伤;风湿骨痛;胃肠绞痛;蜂窝组织炎;脓肿;口腔炎。达仑木

打米花

别名:马郎花、白花藤、小元宝、消食藤、翼萼藤

味性:温;辛。

归经:肺经。

主治:解表;行气;活血;解毒。主感冒风寒;食滞腹胀;无名肿毒。打米花

大驳骨
大驳骨

别名:黑叶爵床、大接骨、大还魂、龙头草、大驳骨消、大驳骨丹、大骨风、接骨木、大骨碎、大骨节草

味性:辛,温。

归经:归肝;脾经。

主治:活血散瘀。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血瘀肿痛,月经不调。大驳骨

大草蔻
大草蔻

别名:土砂仁、假砂仁、草蔻、草豆蔻

味性:性温,味辛,涩。

主治:燥温祛寒,除痰截疟,健脾暖胃。用于心腹冷痛、胸腹胀满、痰间断积滞、消化不良、呕吐腹泻。大草蔻

大茶药根

别名:胡满蔃、大茶根、断肠草根、猪人参

味性:苦;辛;性温。

归经:肝;肾经。

主治:消肿,止痛,接骨。治疔疮肿毒,跌打损伤,骨折。大茶药根

大地棕根

味性:辛;微苦;温。

归经:肾;肺;肝经。

主治:补虚,调经,祛风湿,行瘀血。治虚劳咳嗽,遗精,白浊,崩漏,带下,风湿痹瘫,跌打损伤。大地棕根

大杜鹃

别名:红杜鹃、爆杖杜鹃

味性:辛,温。

主治: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消炎。主治崩漏,白带;外用治跌打劳伤,疮,疖,痈,癣。大杜鹃

大萼鹿角藤

别名:藤仲、土杜仲、大杜仲、金丝杜仲、银丝杜仲、水晶凉粉籽、草杜仲、大藤仲

味性:辛,温。

归经:肺;肾经。

主治:祛风通络;活血止痛。主风寒湿痹;腰膝冷痛;跌打损伤;外伤出血。大萼鹿角藤

大肺经草
大肺经草

别名:肺经草、乌豆草、反背红

味性:甘、辛,微温。

主治:散寒止咳,行血痛经。用于风寒咳嗽,百日咳,月经不调,经闭,腰痛。大肺经草

大风艾
大风艾

别名:艾纳香、冰片艾

味性:辛、微苦,微温。

主治:祛风消肿,活血散瘀。用于感冒,风湿性关节炎,产后风痛,痛经;外用治跌打损伤,疮疖痈肿,湿疹,皮炎。大风艾

大高良姜
大高良姜

别名:大良姜、山姜、良姜

味性:味辛;性温。

主治:温胃;散寒;行气止痛。主胃脘冷痛;伤食吐泻。大高良姜

大管

别名:野黄皮、白骨走马、鸡卵黄、山黄皮

味性:苦、辛,温。

主治:散瘀行气,止痛,活血。主治毒蛇咬伤,胸痹,跌打扭伤。大管

大果榆

别名:黄榆、山榆、毛榆

味性:辛、苦,温。

主治:祛痰,利尿,杀虫。;痰多咳嗽:大果榆5钱,橘红3钱,甘草1钱,水煎服,每日2次。;蛔虫症:大果榆3钱,研末,空腹以小米汤送服,每日1次,连服2~3天,儿童用量酌减。大果榆

大花细辛

别名:花脸细辛、花叶细辛、翻天印

味性:性温,味辛。

主治:散寒止咳,祛痰除风。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咳喘、风湿痛、四肢麻木、跌伤。大花细辛

大活

别名:独活、香大活、走马芹、走马芹筒子

味性:味辛;苦;性温。

主治:祛风解表;除湿止痛。主感冒;头痛;芽痛;风湿痹痛。大活

大接骨丹

别名:水冬瓜、接骨丹、叨里木、水东瓜、水五加、接骨草树、清明花、水冬瓜木

味性:苦、辛,温。

主治:活血祛瘀,舒筋接骨。治骨折,跌打损伤,干血劳伤,扁桃腺炎,哮喘。大接骨丹

大块瓦
大块瓦

别名:花叶细辛、矮细辛、铺地细辛、土细辛、白三百棒

味性:辛;温。

归经:肺;心;肝;肾经。

主治:疏风散寒;宣肺止咳;止痛消肿。主风寒感冒;头痛;鼻渊;痰饮咳喘;风寒湿痹;毒蛇咬伤。大块瓦

大狼毒

别名:格枝糯、乌吐、五虎下西山、矮红、隔山堆、五朵下西山、金丝矮陀陀

味性:苦辛,温。

归经:心;肺经。

主治:化瘀止血;杀虫止痒。主创伤出血;跌打肿痛;瘰疬;疥癣。大狼毒

大理木香

别名:理木香

味性:味辛;苦;性温。

主治:行气;止痛。主脘腹胁肋疼痛;泄泻;痢疾;消化不良。大理木香

大良姜

别名:山姜、良姜

味性:味辛;性温。

主治:温胃,散寒,止痛。治心胃气痛,胃寒冷及伤食吐泻。大良姜

大绿藤

别名:痧症药

味性:辛;温。

归经:肝;脾经。

主治:接骨;止痛。主骨折;痧气腹痛。大绿藤

大麻疙瘩

味性:辛;温。

主治:祛风散寒;行气活血;散瘀止痛。主风寒感冒;风湿骨痛;胃痛;痛经;跌打损伤。大麻疙瘩

大麻药

别名:麻里麻、镰叶山扁豆、麻三段、豆叶百步还阳、大豆荚、大九荚

味性:辛,温。

归经:肺;心经。

主治:祛风通络,止痛止血。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外伤出血。大麻药

大荨麻

别名:云南荨麻

味性:苦、辛,温。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止痒。主治风湿麻木,关节痛,劳伤疼痛,疝痛,水肿,毒蛇咬伤,皮肤瘙痒,小儿惊风吐乳,妇女产后体虚。大荨麻

大散血

味性:甘;辛;性温。

主治:散瘀接骨。主跌打瘀肿;骨析。大散血

大砂仁

别名:土砂仁、牛牯缩砂、波罗砂

味性:味辛;性温。

主治:温中化湿;健胃消食;止呕安胎。主胃脘冷痛;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大砂仁

大山黧豆

别名:茳茫香豌豆、山豇豆、茳芒山黧豆、大豌豆

味性:辛;温。

归经:肝经。

主治: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主痛经;有经不调。大山黧豆

大四块瓦

别名:四儿风、四叶黄、四片瓦、四块瓦

味性:辛;性温。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主风寒咳嗽;风湿痹痛;跌打劳伤。大四块瓦

大酸浆草

别名:大酸酸、草麻黄、土麻黄、土大黄、川滇酸模

味性:酸;涩;微辛;性温。

主治:发汗解表;祛风除湿;止咳;止血。主感冒;头痛;风湿关节痛;咳喘;跌打损伤;崩漏。大酸浆草

大蓑衣藤根

味性:味辛,性温。

主治:行气活血,祛风湿,止痛。治跌打损伤,瘀血疼痛,风湿性筋骨痛,肢体麻木。大蓑衣藤根

大铜钱菜

别名:中华天胡荽、地弹花、铜钱草

味性:性温,味辛微苦。

主治:理气止痛;利湿解毒。主脘腹痛;肝炎;黄疸;小便不利;湿疹。大铜钱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