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味的温性中药列表/9
|
- 南岭黄檀
- 南蛇藤
- 南藤
- 南亚新木姜
- 南烛
- 楠材
- 楠木
- 楠木皮
- 硇砂
- 闹狗药
- 闹羊花
- 逆阿落
- 柠檬桉果
- 柠檬桉树脂
- 柠檬桉叶
- 柠檬根
- 柠檬皮
- 柠檬叶
- 柠条根
- 牛伴木
- 牛角七
- 牛筋条
- 牛毛毡
- 牛目椒
- 牛奶浆根
- 牛尾独活
- 牛至
- 女金丹
- 女菀
- 女萎
- 挪挪果
- 欧当归
- 爬地卷柏
- 爬树龙
- 爬藤榕
- 排骨灵
- 胖树根
- 炮弹果
- 蓬莪术
- 蓬莱葛
- 披麻草
- 枇杷芋
- 片姜黄
- 破叶莲
- 菩提树花
- 菩提树皮
- 普陀南星
- 七角白蔹
- 七星剑
- 七叶一把伞
- 漆树根
- 漆树木心
- 漆树皮
- 漆叶
- 漆子
- 荠宁
- 荠薴
- 荠苎
- 千打锤
- 千脚虫
- 千斤拔
- 千金子
- 千金子霜
- 千年艾
- 千年健
- 千只眼
- 荨麻根
- 羌活
- 乔木五加
- 鞘菝葜
- 窃衣
- 青海防风
- 青灰叶下珠
- 青活麻
- 青棉花藤
- 青棉花藤叶
- 青娘子
- 青皮
- 青蛇藤
- 青蒜
- 青兔耳风
- 青羊参
- 清风藤
- 球果藤
- 蝤蛑
- 驱风通
- 全缘榕
- 鹊豆
- 苒苒草
- 蘘荷
- 蘘荷花
- 蘘荷子
- 荛花
- 荛花根
- 热痱草
- 绒背蓟
- 肉豆蔻
- 肉豆蔻衣
- 肉桂叶
- 肉连环
- 下一页
别名:合欢花[东北]、南蛇风、黄果藤、金银柳、金红树、果山藤、药狗旦子、蔓性落霜红、过山风、挂廊鞭、香龙草、穷搅藤、老石棵子、地南蛇、过山龙、大伦藤、大南蛇、白龙、老龙皮、臭花椒、穿山龙、老牛筋、过山枫、挂廓鞭
味性:苦;辛;微温。
归经:肝;膀胱经。
主治:祛风湿,活血脉。治筋骨疼痛,四肢麻木,小儿惊风,痧症,痢疾。南蛇藤
别名:丁父、丁公寄、丁公藤、石南藤、搜山虎、风藤、蓝藤、巴岩香、三角枫、石蒌藤、细叶青竹蛇
味性:辛,温。
归经:肝;脾;小肠经。
主治:祛风湿,通经络,强腰脚,止痛。治风寒湿痹,筋骨疼痛,腰痛,手术后疼痛。南藤
别名:紫硇砂、白硇砂、碱硇砂、红硇砂、藏脑、脑砂、淡硇砂、北庭砂、亦砂、黄砂、狄盐、气砂、赤砂、透骨将军、戎硇、岩硇砂
味性:咸苦辛,温。
归经:入肝、脾、胃经。
主治:紫硇砂:软件,消积,散瘀消肿。用于经闭,癌肿;外用治目翳胬肉,痈肿疮毒。;白硇砂:化痰。用于咳嗽痰多。硇砂
别名:黄杜鹃、三钱三、毛老虎、一杯倒、八里麻、六轴子[果实]、踯躅花、惊羊花、老虎花、石棠花、黄喇叭花、水兰花、老鸦花、豹狗花、黄蛇豹花、一杯醉、黄牯牛花、石菊花、黄杜鹃花、闷头花、羊踯躅花、苗杜鹃花、山茶花、黄花花、雷公花、黄花女
味性:辛,温。
归经:肝经。
主治:驱风,除湿,定痛。治风湿顽痹,伤折疼痛,皮肤顽癣。并用作手术麻醉。闹羊花
味性:味辛;苦;性微温。
归经:归脾;胃;肚经。
主治:散风除湿,健胃止痛;角毒止痒。主风寒感冒;风湿骨痛;胃气痛;食积;痧胀吐泻;痢疾;哮喘;疟疾;疮疖;风疹;湿疹;顽癣;水火烫伤;炮弹伤。柠檬桉叶
别名:山胡椒、诈死枫、野胡椒、假死柴、冬不落叶
味性:辛,温。
主治:祛风活络,解毒消肿,止血止痛。用于风湿麻木,筋骨疼痛,跌打损伤,脾肿大,虚寒胃痛,肾炎水肿,风寒头痛;叶外用治外伤出血,疔疮肿毒,毒蛇咬伤,祛湿瘙痒。牛筋条
别名:土香薷[贵州]、白花茵陈[江西、云南]、五香草、暑草、琦香、满坡香、满山香[云南]、小甜草、江宁府茵陈、小叶薄荷、土香薷、白花茵陈、香草、山薄荷、对叶接骨丹、土茵东、黑接骨丹、滇香薷、香薷、止痢草、满山香
味性:辛,温。
主治:发汗解表,消暑化湿。用于中暑,感冒,急性胃肠炎,腹痛。牛至
别名:三父子、三兄弟、三姐妹、九月豆、三叶青、山乌豆、牛贴额、金飘带、玉扣带
味性:辛、微苦,温。
主治:解表祛湿,止痛,止血。用于感冒咳嗽,头痛,小儿痰哮,胃痛,黄疸,心绞痛,腰痛,子宫出血,乳癌初起,风湿性关节炎,疔疮,毒蛇咬伤。女金丹
别名:小木通[云南]、白木通[湖南]、粗糠藤、万年藤、穿山藤、小叶鸭脚力刚、钥匙藤、蔓楚、牡丹蔓、山木通、木通草、白木通、苏木通、花木通、菊叶威灵仙
味性:辛,温。
归经:归肝;脾;大肠经。
主治:治泻痢脱肛,惊痫寒热,妊妇浮肿,筋骨疼痛。女萎
别名:过山龙、过江龙、青竹标、金草箍、麒麟叶、三爪龙、三角枫、马龙头叶、飞蜈蚣、红三角枫、大叶绿葡萄、小爬树龙
味性:辛;温。
主治:祛风湿;散瘀肿;续筋骨。主风湿关节炎;跌打瘀肿;骨折;烧伤;痈疮红肿。爬树龙
别名:长叶铁牛入石、小号牛奶仔、长叶铁牛、枇杷藤、抓石榕、山牛奶、风藤、小木莲、小叶风藤
味性:辛、甘,温。
主治:祛风除湿;行气活血;消肿止痛。主风湿痹痛;神经性头痛;小儿惊风;胃痛;跌打损伤。爬藤榕
别名:蓬莪茂、蒁药、蓬莪蒁、广茂、蓬术、莪蒁、蓬蒁、羌七、广术、黑心姜、文术
味性:苦辛,温。
归经:入肝、脾经。
主治:行气,破血,消积,止痛。治心腹胀痛,症瘕,积聚,宿食不消,妇女血瘀经闭,跌打损伤作痛。蓬莪术(图)
别名:蔓性千斤拔、一条根、老鼠尾、吊马墩、吊马桩、金牛尾、箭根、钉地根、土黄芩[广西、广东]、钻地风[四川]、土黄鸡、金鸡落地、透地龙、牛大力、千里马、牛顿头、千斤吊、钉根藜、土黄耆、大力黄、牛尾荡、土黄昏、千尾荡、三股丝、千金坠
味性:甘辛,温。
归经:肺;肾;膀胱经。
主治:祛风利湿,消瘀解毒。治风湿痹痛,慢性肾炎,跌打损伤,痈肿,喉蛾。千斤拔
别名:续随子、打鼓子、一把伞、小巴豆、看园老、千两金、菩萨豆、联步、滩板救、拒冬实、拒冬子、百药解、千金药解
味性:辛、温。
归经:肺;胃;膀胱经。
主治:逐水消肿;解毒杀虫。主水肿;腹水;二便不利;经闭;疥癣癞疮;痈肿;毒蛇咬伤及疣赘。千金子(图)
别名:蜂草、白芙蓉、芙蓉菊、蕲艾、玉芙蓉、香菊、白艾、白香菊、海芙蓉、岩头白
味性:辛、苦,微温。
主治:散风寒;化痰利湿;解毒消肿。主风寒感冒;咳嗽痰多;百日咳;泄泻;淋浊;白带;痈肿疔毒。千年艾
别名:蚕羌、竹节羌、大头羌、狗引子花、曲药、羌青、护羌使者、胡王使者、羌滑、退风使者、黑药
味性:辛苦,温。
归经:归膀胱;肾经。
主治:散寒,祛风,除湿,止痛。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风湿痹痛,肩背酸痛。羌活(图)
别名:青阳参、闹狗药、牛尾参、小绿牛角藤、白石参、毒狗药、地藕、小白蔹、小绿羊角藤、断节参、白药、白芪、青洋参、牛尾七
味性:甘辛,温。
归经:肝;脾;肾经。
主治:补肾,镇痉,祛风湿。治腰痛,头晕,耳呜,癫痫,风湿骨痛,荨麻疹。青羊参
别名:青藤、寻风藤、一口两嘴、过山龙、牢钩刺、一个刺二个头
味性:苦;辛;温。
归经:肝经。
主治:祛风利湿;活血解毒。主风湿痹痛;鹤膝风;水肿;脚气;跌打肿痛;骨折;深部脓肿;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脊椎炎;疮疡肿毒;皮肤瘙痒。清风藤
别名:蝤媒、拨棹子、蟳、海蟳、金蟳、赤甲红、石其角、石蟹、火蠓、红夹子、鬼脸儿
味性:味咸;微辛;性温。
归经:脾;胃经。
主治:活血化瘀;消食;通乳。主血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消化不良;食积痞满;乳法不足。蝤蛑
别名:大叶臭椒、有刺盐肤木、刺椿木、天星木、血虎、红簕通、满天星、木满天星
味性:辛;苦;温。
主治:祛除风湿;消肿解毒;止痛止血。主风寒感冒;风湿痹痛;跌打骨折;外伤出血;烧烫伤;毒蛇咬伤。驱风通
别名:阳藿、羊藿姜、土里开花、盐藿、嘉草、猼月、蒚蒩、芋渠、覆葅、阳荷、山姜、观音花、野老姜、野生姜、野姜、莲花姜、苴莆、葍蒩、専苴、白蘘荷、莆苴、连花姜、高良姜、土里开发、良姜、野山姜
味性:辛,温。
归经:肺;肝经。
主治:活血调经,镇咳祛痰,消肿解毒。治妇女月经不调,老年咳嗽,疮肿,瘰疬,目赤,喉痹。蘘荷
别名:大叶香薷、假鱼香、小鱼仙草、山苏麻、土荆芥、月味草、野香薷、姜芥、四方草、痱子草、霍乱草、香花草
味性:味辛;苦;性微温。
归经:肺;脾;胃经。
主治:发表祛暑;利湿和中;消肿止血;散风止痒。主风寒感冒;阴暑头痛;恶心;脘痛;白痢;水肿;衄血;痔血;疮疖;阴痒;湿疹;痱毒;外伤出血;蛇虫咬伤。热痱草
别名:肉果、玉果、顶头肉、迦拘勒、豆蔻、扎地、麻失
味性:辛,温。
归经:入肺、大肠经。
主治:温中,下气,消食,固肠。治心腹胀痛,虚泻冷痢,呕吐,宿食不消。肉豆蔻(图)
- 《中国药典》肉豆蔻
- 《中药大辞典》肉豆蔻
-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肉豆蔻
- 《本草备要》肉豆蔻
- 《本草便读》肉豆蔻
- 《本草乘雅半偈》肉豆蔻
- 《本草从新》肉豆蔻
- 《本草撮要》肉豆蔻
- 《本草害利》肉豆蔻
- 《本草害利》肉豆蔻
- 《本草经解》肉豆蔻
- 《本草蒙筌》肉豆蔻
- 《本草求真》肉豆蔻
- 《本草图经》肉豆蔻
- 《本草新编》肉豆蔻
- 《本草衍义》肉豆蔻
- 《本草易读》肉豆蔻
- 《本草择要纲目》肉豆蔻
- 《本经逢原》肉豆蔻
- 《得配本草》肉豆蔻
- 《海药本草》肉豆蔻
- 《雷公炮制药性解》肉豆蔻
- 《中药炮制》肉豆蔻
- 《汤液本草》肉豆蔻
- 《药笼小品》肉豆蔻
- 《药性切用》肉豆蔻
- 《玉楸药解》肉豆蔻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肉豆蔻
- 《证类本草》肉豆蔻
- 《中药学》肉豆蔻
- 《冯氏锦囊秘录》肉豆蔻
- 《顾松园医镜》肉豆蔻
- 《医学入门》肉豆蔻
- 资助【中医宝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