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性中药列表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药品百科 > 中药百科 > 温性中药列表 > 第1页

温性中药列表。温性是中药四性(四气)之一。温性药物一般能够减轻或消除寒症。

四性中温性和寒凉是对立的;热和温之间,是程度上的不同,温次于热。

温性中药列表

八角枫
八角枫八角枫

别名:白金条[侧根名]、白龙须[须状根名]、八角王、八角梧桐、八角将军、割舌罗、五角枫、七角枫、野罗桐、花冠木

味性:辛,微温。

主治: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散淤止痛。用于风湿关节通,跌打损伤,精神分裂症。八角枫

八角枫根
八角枫根原生态八角枫根

别名:白龙须、白金条、白筋条

味性:辛,温。

归经:归肝;肾;心经。

主治: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散瘀止痛。主风湿痹痛;四肢麻木;跌打损伤。八角枫根

八角茴香
八角茴香原生态八角茴香八角茴香

别名:大茴香、大料、五香八角、舶上茴香、舶茴香、茴香八角珠、八角香、八角大茴、八角、原油茴、大八角、八角珠、八月珠

味性:辛,温。

归经:入脾、肾经。

主治:温中理气,健胃止呕。用于呕吐,腹胀,腹痛,疝气痛。八角茴香

八角金盘
八角金盘

别名:手树、金刚纂

味性:味辛;苦;性温。

主治:化痰止咳;散风除湿;化瘀止痛。主咳嗽痰多;风湿痹痛;痛风;跌打损伤。八角金盘

八角香

别名:蜘蛛草、白花蟹甲草、羊角天麻

味性:辛,温。

主治:散瘀;解毒;杀虫。主风湿浮肿;无名肿毒;瘌癣。八角香

八仙过海

味性:味辛;性温。

归经:肺;肝;胃;大肠经。

主治:舒筋活络,祛风除湿;截疟。主跌打损伤;风湿痹痛;四技麻木;腰膝痿软;急性胃肠炎;疟疾。八仙过海

巴豆壳

别名:巴豆皮

味性:辛;温。

归经:肠经。

主治:温中消积,解毒杀虫。主泄泻;痢疾;腹部胀痛;瘰疬痰核。巴豆壳

巴豆树根

别名:大叶双眼龙根、挡蛇剑、独行千里

味性:辛;温。

归经:心;肝;肾经。

主治:治痈疽,疔疮,跌打损伤,蛇伤,风湿痹痛,胃痛。巴豆树根

巴豆叶

别名:双眼龙叶、大叶双眼龙叶)、大叶双眼龙叶

味性:辛;温。

归经:三焦;大肠经。

主治:治疟疾,疮癣,跌打损伤,蛇伤。巴豆叶

巴茅果

别名:牛草果

味性:性温,味辛。

主治:顺气,发表,除瘀。巴茅果

芭茅果

别名:牛草果、苦芦骨

味性:辛;甘;微温。

主治:解表透疹;行气调经。主小儿疹出不透;胃脘痛;疝气;月经不调。芭茅果

菝葜
菝葜原生态菝葜菝葜

别名:金刚藤、铁菱角、马加勒、筋骨柱子、红灯果、金刚根、王瓜草、金刚骨、山梨儿、金刚树、铁刷子、金刚刺、金刚头、假萆薢、山菱角、霸王引、沟谷刺、金巴斗、豺狗刺、鲎壳藤、马甲、硬饭头、冷饭头、龙爪菜、普贴、鸡肝根、路边刷、鲎壳刺、铁刺苓、饭巴铎、冷饭巴、霸王力、金刚鞭、马鞍宫、马加刺兜

味性:甘,温。

归经:肝;肾经。

主治:祛风利湿;解毒消痈。主风湿痹痛;淋浊;带下;泄泻;痢疾;痈肿疮毒;顽癣;烧烫伤。菝葜(图)

霸王根

味性:辛,温。

归经:胃经。

主治:行气宽中。主气滞腹胀。霸王根

白背枫

别名:驳骨丹、独叶埔姜、白鱼号、白花洋泡

味性:辛、苦,温。

主治:祛风利湿,行气活血。用于妇女产后头风痛、胃寒作痛,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骨折;外用治皮肤湿痒、阴囊湿疹、无名肿毒。白背枫

白背叶(峨嵋山胡椒)

别名:三条筋、三根筋、香叶、糯叶、湄潭台乌

味性:辛,温。

主治:止血,生肌,排石。白背叶(峨嵋山胡椒)

白扁豆
白扁豆原生态白扁豆白扁豆白扁豆

别名:火镰扁豆、峨眉豆、扁豆子、茶豆、藊豆、白藊豆、南扁豆、沿篱豆、蛾眉豆、羊眼豆、凉衍豆、白藊豆子、膨皮豆、小刀豆、树豆、藤豆、眉豆

味性:甘,微温。

归经:归脾、胃经。

主治:健脾,化湿,消暑。主脾虚生湿,食少便溏,白带过多,暑湿吐泻,烦渴胸闷。白扁豆(图)

白扁豆皮

别名:扁豆壳

味性:甘,微温。

主治:性味功能,主治用法和白扁豆基本相同,能健脾利水,但无壅滞之弊。白扁豆皮

白菖

别名:泥昌、水昌、水宿、茎蒲、水菖蒲、溪荪、兰荪、地心、泥菖蒲、蒲剑、水八角草、家昌蒲、臭蒲、大叶菖蒲、土蒿蒲

味性:苦辛,温。

主治:化痰,开窍,健脾,利湿。治癫痫,惊悸健忘,神志不请,湿滞痞胀,泄泻痢疾,风湿疼痛,痈肿疥疮。白菖

白刺

别名:酸胖、哈尔马格、唐古特白刺

味性:甘、酸,温。

主治:健脾胃,助消化,安神,解表,下乳。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神经衰弱,感冒,乳汁不下。白刺

白蝶花

别名:和气草、兔耳草、龙头兰、土玉竹、鸡卵参、公鸡花、对对参、白花参、双合伞、双肾草

味性:甘,微温。

主治:补肾壮阳;疏肝散寒。主肾虚腰痛;阳痿;遗精;寒疝。白蝶花

白丁香

别名:麻雀粪、家雀粪、树麻雀、雀苏、雄雀矢、青丹、雄家雀粪

味性:苦,温。

归经:入肝、肾二经。

主治:化积,消翳。治疝瘕,症癖,目翳,胬肉,龋齿。白丁香

白独活

别名:独活、朱噶尔、法洛海、白羌活、藏当归、香白芷、骚独活

味性:味辛;苦;性温。

主治:散风止咳;除湿止痛。主感冒;咳嗽;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麻风;风湿疹。白独活

白杜鹃花

别名:白花杜鹃、白映山红

味性:辛、酸,温。

主治:止咳,固精,止带。用于咳嗽,遗精,白带。白杜鹃花

白腹锦鸡
白腹锦鸡

别名:箐鸡肉

味性:味甘;性温。

归经:心;大肠经。

主治:止血;解毒。主血痔;疮疡肿毒。白腹锦鸡

白鬼笔
白鬼笔

别名:鬼笔、鬼笔菌、竹下菌、竹菌、无裙荪

味性:甘,温。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主风湿痛。白鬼笔

白桂

别名:三股筋、滇新樟、沙癞叶、香味叶、羊角香、梅根、茶蚬

味性:辛;甘;温。

归经:肺;肝经。

主治:祛风除湿。主治感冒,月经不调,寒性胃痛,腹胀,风湿性关节炎,半身不遂,骨折,湿疹疥疮。白桂

白桂木根

别名:将军树根

味性:甘;淡;性温。

主治:祛风利湿;活血通络。主风湿痹痛;头痛;产妇乳汁不足。白桂木根

白果根

别名:银杏根

味性:甘;性温。

主治:益气补虚。主遗精;遗尿;夜频多,白带,石淋。白果根

白花菜
白花菜白花菜

别名:羊角菜、屡析草、臭花菜、臭豆角、猪屎草、五梅草、白花仔草

味性:辛甘,温。

归经:肝;脾经。

主治: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疟疾,痢疾,白带,痔疮。白花菜(图)

白花菜子
白花菜子

别名:臭菜、臭花菜、羊角菜、臭花菜籽

味性:苦、辛,温。

归经:心;脾经。

主治:祛风散寒,活血止痛。用于风湿疼痛,腰痛,跌打损伤,痔疮。白花菜子

白花丹
白花丹

别名:白雪花、白皂药、山波苓、一见消、乌面马、火灵丹、假茉莉、猛老虎、白花岩陀、山坡芩、总管、千里及、野苜莉、隔布草、千槟梅、照药、天槟榔、白花皂药、山坡苓、干里及、鸟面马、千槟榔、白花九股牛、余笑花、白花铁罗汉

味性:苦、微温。

主治:祛风,散瘀,解毒,杀虫。治风湿关节疼痛,血瘀经闭,跌打损伤,肿毒恶疮,疥癣。白花丹

白花鹅掌柴

别名:汉桃叶、广西鹅掌柴、七叶莲、七多

味性:味微苦;涩;性温。

主治:祛风止痛;舒筋活络。主风湿痹痛;坐骨神经痛;偏正头痛;三叉神经痛;脘腹疼痛;痛经;跌打肿痛;骨折。白花鹅掌柴

白花九里明

别名:白花、青羊藤、六月零、千里光、九里明、管芽

味性:味微苦;性微温。

主治:祛风除湿;散瘀止血。主风温痹痛;血瘀崩漏;跌打肿痛;痈疖疥疮。白花九里明

白花蛇头

别名:五步蛇

味性:味甘;咸;性温。

归经:肝;脾经。

主治:祛风;定惊。主小儿惊风;紫癜风;疥癣;麻风。白花蛇头

白花藤

别名:大发汗、白藤、大豆毛、断肠叶、活血大力王

味性:辛;苦;性温。

归经:肝经。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血。主风寒感冒;类风湿关节炎;跌打损伤;闭经;外伤出血。白花藤

白花映山红

别名:白杜鹃花、照山白、白艳山红、白映山红

味性:辛;甘;性温。

主治:和血,散瘀。治吐血,肠风下血,痢疾,血崩,跌打损伤。白花映山红

白芥

别名:胡芥、蜀芥、辣菜、白辣菜

味性:辛;温。

归经:肺经。

主治:温中散寒。治咳嗽气急,胃、腹冷痛。白芥(图)

白蔻
白蔻

味性:味辛;性温。

主治:行气开胃。主胃脘疼痛;消化不良。白蔻

白蜡树皮

味性:性微温,味辛。

主治:治疟疾,月经不调,小儿头疮。白蜡树皮

白辣蓼

别名:蓼子草、马蓼、假长尾叶蓼、假长尾蓼、山蓼

味性:辛;性温。

归经:肝;胃;大肠经。

主治:解毒;除湿。主肠炎;菌痢;无名肿毒;阴疳;瘰疬;毒蛇咬伤;风湿痹痛。白辣蓼

白兰花
白兰花

别名:白玉兰、白缅花、白兰、白木兰、黄桷兰、缅桂花

味性:苦辛,温。

主治:止咳,化浊。治慢性支气管炎。前列腺炎,妇女白带。白兰花

白冷草

别名:痨伤药、冷水七、冷水丹、红冷草

味性:辛;苦;微温。

主治:理气活血止痛。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肿痛。白冷草

白马阴茎

别名:白马茎

味性:甘咸,温。

归经:肾经。

主治:补肾益气。治阳痿精衰,虚弱羸瘦。白马阴茎

白马鬃铃花

味性:味酸;性温。

主治:止咳;固精。主久咳;遗精。白马鬃铃花

白毛草

别名:伏地蜈蚣草

味性:苦,温。

主治:治小关节疼痛。白毛草

白茅花
白茅花

别名:营花、茅盔花、茅针花、菅花、茅花

味性:甘;温。

主治:止血;定痛。主吐血;衄血;刀伤。白茅花

白尼参

味性:味甘;性温。

归经:肾经。

主治:补肾。主水肿。白尼参

白牛胆
白牛胆

别名:毛老虎、猪耳风、大力黄、白叶菊、大麻香、毛柴胡、白面风、土蒙花、大刀药、白背风、白羊耳、华耳木、金边草、上大黄、过山香、羊耳茶、毛茶、山白芷、大力王、白羊风、白头翁、飞扬药、观音茶、羊仔耳、白面猫子骨、壮牛浪、八面风、蜡毛香、羊耳风

味性:味辛;甘;微苦;性温。

归经:入肝、肺、脾、胃诸经。

主治:祛风散寒;行气利湿;解毒消肿。主风寒感冒;咳嗽;风湿痹痛;泄痢;肝炎;乳腺炎;痔疮;湿疹;疥癣。白牛胆

白牛胆根

别名:山白芷、土白芷、小茅香、黑骨风、寻骨风、铁杆香、白面风根

味性:味辛;甘;性温。

主治:祛风散寒;止咳定喘;行气止痛。主风寒感冒;咳嗽;哮喘;头痛;牙痛;胃痛;疝气;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月经不调;白带肾炎水肿。白牛胆根

白皮柯

别名:滇白栎、野槟榔

味性:微苦、涩,温。

主治:消食;杀虫。主食积腹胀;虫积腹痛。白皮柯

白千层叶

味性:辛涩,温。

主治:祛风止痛;利湿止痒。主感冒发热;风湿骨痛;腹痛泄泻;风疹;温疹。白千层叶

白屈菜根

别名:小人血七

味性:苦;涩;温。

归经:肝;脾;肾经。

主治:散瘀;止血;止痛;解蛇毒。主劳伤瘀血;脘痛;月经不调;痛经;蛇咬伤。白屈菜根

白乳菇
白乳菇

别名:辣味乳菇、蘑菇、羊脂菌、白奶浆菌、板栗菌、白蘑菇、石灰菌

味性:苦,温。

主治:祛风散寒;舒筋活络。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骨不舒;四肢抽搐。白乳菇

白三百棒

别名:红三百棒

味性:辛麻,温。

主治:温经通络,止血接骨。外用治开放性骨折。白三百棒

白沙虫药

别名:痢药、方茎紫苏、鸡苏、假荨麻、烂脚草、臭蒿子

味性:辛,温。

主治:理气利湿,解毒。治痢疾,烂脚丫。白沙虫药

白沙蒿
白沙蒿

别名:籽蒿、扑勒蒙、白砂蒿、油砂蒿

味性:辛,温。

主治:理气;通便;解毒。主大便不通;腥胀腹痛;肋腺炎;扁桃体炎;痈肿疮疖。白沙蒿

白山蓼

味性:辛;性温。

主治:消食化滞;止泻。主消化不良;腹泻。白山蓼

白石榴根

味性:味苦;涩;性微温。

主治:祛风除湿;杀虫。主风湿痹痛;蛔虫;绦虫;姜片虫病。白石榴根

白松塔

别名:松塔、松球、松果、椁树核桃、蛇皮松果、白松果

味性:苦;性温。

主治:祛痰;止咳;平喘。主慢性气管炎;咳嗽;气短;吐白沫痰。白松塔

白苏
白苏

别名:野苏麻、白苏子、玉苏子、苏梗

味性:辛,温。

主治:散寒解表,理气宽中。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咳嗽,胸腹胀满。白苏

白苏梗

味性:味辛;性温。

归经:入肺、脾二经。

主治:顺气消食;止痛;安胎。主食滞不化;脘腹胀痛;感冒;胎动不安。白苏梗

白苏叶

别名:荏叶

味性:辛,温。

归经:归肺;脾经。

主治:解表,散寒,理气,消食。治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咳嗽,气喘,食积,吐泻,冷痢。白苏叶

白苏子
白苏子

别名:荏子、玉苏子、玉竹子

味性:辛;温。

归经:肺;脾;大肠经。

主治:下气;消痰;润肺;宽肠。主咳逆;痰喘;气滞便秘。白苏子

白苏子油

味性:味辛;性温。

主治:润肠;乌发。主肠燥便秘;头发枯燥。白苏子油

白透骨消
白透骨消

别名:透骨消、连钱草、活血丹、见肿消

味性:味辛;性温。

主治:祛风活血;利湿解毒。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肺痈;黄疸;急性肾炎;尿道结石;痄腮。白透骨消

白托柄菇

别名:托柄菇、平缘托柄菇、蘑菇

味性:苦,温。

主治:追风,散寒,舒筋,活络。白托柄菇

白细辛

别名:贝茜花

味性:性温,味辛。

主治:镇痛,散风寒。治风湿筋骨痛,腰腿酸痛,头晕及牙痛。白细辛

白仙茅

别名:细叶刺参、刺参

味性:味甘;微苦;性温。

主治:益肺健脾;被肾壮阳;活血舒筋。主肺虚咳嗽;脾虚消化不良;肾虚阳痿;带下;子宫脱垂;跌打损伤;骨折。白仙茅

白线蛇

别名:黄脊游蛇、白脊蛇、黄脊蛇、白蛇

味性:味甘;咸;性温。

归经:脾;肝经。

主治:袪风湿。主治风湿关节疼痛,麻木不仁。白线蛇

白叶瓜馥木

别名:乌骨藤、确络风

味性:辛、涩,温。

主治:祛风除湿,通经活血,止血。用于风湿骨痛,跌打损伤,月经不调;外用治骨折,外伤出血。白叶瓜馥木

白鱼尾

别名:溪桃、野桃、杨波叶、蒲羌癀、白波越子、白背枫、白花醉鱼草、白鱼鲫、山苦桃、白鸡公尾、白背叶、尖尾枫、黄合叶、王记叶、单叶埔姜、独叶埔姜、白花洋泡、七里香、贼侧草、羊耳朵、瘴气花

味性:苦;微辛;性温。

归经:入心、肾、大肠三经。

主治:祛风化湿;行气活血。主头风痛;风湿痹痛;胃脘痛;腹胀,痢疾;跌打骨折;无名肿毒;湿疹;皮肤瘙痒。白鱼尾

白云花根

别名:法罗海、滇独活、毛爪参、香白芷[云南]、香白芷、独活、云南独活、恙活骨、恙活、土全归、岩川、白云花、鹤庆独活、白毛参

味性:苦、辛、温。

主治:祛风除湿,活络止痛。风湿筋骨疼痛,跌打损伤,腰痛,胃痛,感冒,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哮喘,闭经,白带。白云花根

白芷
白芷白芷

别名:薛、芷、芳香、苻蓠、泽芬、白茝、香白芷、虈、晼、白茞

味性:辛,温。

归经:归肺;脾;胃经。

主治: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用于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鼻渊,牙痛,白带,疮疡肿痛。白芷(图)

白珠树

别名:滇白珠树、小透骨草、透骨香、钻骨风、火炭子、透骨草[云南、贵州]、满山香、满天香、洗澡叶、冬绿树、老虎尿、老虎面、牛头药药

味性:辛,温。

主治: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白珠树

百部还魂

别名:还魂草、狗笠耳、白折耳根、水折耳、摘耳荷、裸蕊

味性:苦;性温。

归经:肝经。

主治:消食;利水;活血;解毒。主食积腹胀;痢疾;泄泻;水肿;小便不利;带下;跌打损伤;疮肠肿毒;蜈蚣咬伤。百部还魂

百草霜
百草霜百草霜

别名:锅底灰、锅烟子、灶突墨、灶突中尘、灶额上墨、灶烟煤、灶煤、月下灰、釜下墨、釜脐墨、釜月中墨、铛墨、釜底墨、锅底黑、铛底煤、灶额墨、釜煤、釜炲

味性:辛,温。

归经:肝;肺;胃经。

主治:止血,消积。治吐血,衄血,便血,血崩,带下,泻痢,食积,咽喉口舌诸疮。百草霜

百齿卫矛

别名:扶芳木、竹叶青、山杜仲

味性:甘;苦;微温。

归经:肾经。

主治:祛风散寒;理气平喘;活血解毒。主风寒湿痹;腰漆疼痛;胃脘胀痛;气喘;有经不调;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百齿卫矛

百花锦蛇
百花锦蛇

别名:金钱白花蛇[广西]、白花蛇、花蛇、菊花蛇

味性:味甘;咸;性温。

归经:肝;肾经。

主治:搜风胜湿,定搐搦,强腰膝。用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筋脉拘急,湿痹不仁、骨节疼痛,麻风疥癣。百花锦蛇

百里香

别名:地椒、麝香草

味性:辛,微温。

主治:祛风解表,行气止痛,止咳,降压。用于感冒,咳嗽,头痛,牙痛,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高血压病。百里香

百里香叶杜鹃

味性:辛,温。

主治:止咳平喘,祛痰。主治慢性气管炎,哮喘。百里香叶杜鹃

百灵草

别名:小白药、小对节生、小掰角、长柄牛奶藤、出浆藤、云百部、小爬角

味性:甘微苦,温。

归经:肝;肾经。

主治:祛风除湿;平喘;活血通络。主风湿痹痛;风湿性心脏病;支气管哮喘;跌打损任;骨折。百灵草

百味参

别名:小棕皮、虎须草、绵毛肺筋草、白花痢疾草、麂子草、盗汗草、鹿吃草、夏生草、母复生、偏竹参、一柱香

味性:辛微苦,温。

归经:肺;肝经。

主治:补虚敛汗;止血。主体虚多汗;盗汗;神经衰弱;吐血;便血。百味参

百味叶

别名:沙癞叶、三股筋

味性:甘、辛,温。

主治:祛瘀活血,散寒止痛。主治风湿关节疼痛,跌打瘀血肿痛,骨折,痛经,风寒感冒,麻疹,皮疹。还可治外伤出血,胃痛等症。百味叶

百足藤

别名:神仙对坐草、石上蜈蚣、飞天蜈蚣、百足草、铁斑鸠、巴岩姜、姜藤、天蜈蚣、土石蜈蚣、雄鸡尾、细蜈蚣草、蜈蚣草、石蜈蚣、下山蜈蚣

味性:味辛;性温。

归经:肝经。

主治:散瘀接骨,消肿止痛。主劳伤;跌打肿痛;骨折;疮毒。百足藤

柏树

别名:柏、香扁柏

味性:子:甘、辛、微苦,平;叶:苦、辛,温;树脂:淡、涩,平。

主治:子:祛风清热,安神,止血。用于发热烦躁,小儿高热,吐血。;叶:止血生肌。外用治外伤出血。;树脂:解发热,燥湿,镇痛。用于发热头痛,白带;外用治外伤出血。柏树

柏枝节

味性:苦;辛;性温。

主治:驱风除温;解毒疗疮。主风寒温痹;历节风;霍乱转筋;牙齿肿痛;恶疮;疥癞。柏枝节

斑瓣虎耳草

味性:淡,温。

主治:除湿利尿,行血祛瘀,消肿。主治咳嗽,咯血,黄疸,骨折筋伤,白带,疮疖。斑瓣虎耳草

斑鸠菊
斑鸠菊

别名:豆腐渣树、聋耳朵树、鸡菊花、火炭树、火炭叶、火烧叶、火烫叶、火藤菊

味性:甘、涩,温。

主治:消炎,解毒。主治阑尾炎,疮疖。斑鸠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