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味的温性中药列表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药品百科 > 中药百科 > 温性中药列表 > 酸味的温性中药列表 > 第1页
白刺

别名:酸胖、哈尔马格、唐古特白刺

味性:甘、酸,温。

主治:健脾胃,助消化,安神,解表,下乳。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神经衰弱,感冒,乳汁不下。白刺

白杜鹃花

别名:白花杜鹃、白映山红

味性:辛、酸,温。

主治:止咳,固精,止带。用于咳嗽,遗精,白带。白杜鹃花

白马鬃铃花

味性:味酸;性温。

主治:止咳;固精。主久咳;遗精。白马鬃铃花

叉分蓼

别名:酸不溜、分枝蓼、叉枝蓼、酸姜

味性:酸、甘,温。

主治:祛寒,温肾。主治寒疝,阴囊出汗。叉分蓼

插田泡

别名:复盆子、大乌泡、乌沙莓、菜子泡、回头龙、两头草、两头忙、乌泡倒触伞、倒生根、乌龙毛、乌龙须、白龙须、过江龙[不定根]

味性:果:甘、酸,温;根、不定根:苦,凉。

主治:果:补肾固精。用于阳痿,遗精,遗尿,白带。;根、不定根:调经活血,止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骨折,月经不调;外用治外伤出血。插田泡

豺肉

味性:甘酸,温。

归经:肝;肾;脾;胃经。

主治:补虚消积;散瘀消肿。主虚劳体弱;食积;跌打瘀肿;痔瘘。豺肉

长节耳草

别名:黑头草、小绣球、一扫光

味性:辛、酸,温。

主治:祛风,散寒,除湿。主治风湿关节疼痛。长节耳草

秤砣梨

别名:马奶藤、铁甲藤、马奶

味性:酸;涩;温。

归经:肝经。

主治:抗癌。主肿瘤。秤砣梨

川滇大黄土

别名:土大黄

味性:酸、涩、微辛,温。

主治:发汗解表,润肺止咳。主治感冒,咳嗽,水肿,痰喘。川滇大黄土

川鄂山茱萸
川鄂山茱萸

味性:味酸;涩;性微温。

归经:归肝;肾经。

主治:补肝益肾;收敛固脱。主肝肾亏虚;头晕目眩;耳聋耳鸣;腰膝酸软;遗精;尿频;体虚多汗。川鄂山茱萸

川梨

别名:棠梨刺

味性:甘、酸,温。

主治:消食积,化瘀滞。主治肉食积滞,消化不良,泄泻,痛经,产后瘀血作痛。川梨

刺玫

别名:刺玫果、红根

味性:花:甘、微苦,温;果:酸,温;根:苦、涩,平。

主治:花:止血,和血,解郁调经。用于吐血,血崩,肋间神经痛,痛经,月经不调。;果:健脾胃,助消化。用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胃腹胀满,小儿食积。;根:止咳祛痰,止痢,止血。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肠炎,细菌性痢疾,功能性子宫出血,跌打损伤。刺玫

刺玫果
刺玫果

别名:刺莓果、刺木果

味性:酸;苦;温。

归经:肝;脾;胃;膀胱经。

主治:健脾消食;活血调经;敛肺止咳。主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脘腹胀痛;腹泻;月经不调;痛经;动脉粥样硬化;肺结咳嗽。刺玫果

刺山茶果

味性:涩;酸;温。

主治:和脾止痢。主痢疾。刺山茶果

刺糖

别名:刺蜜

味性:甘、酸,温。

主治:涩肠,止痛。;刺糖:用于腹痛,腹泻,痢疾。;种子:用于胃痛;外用治牙痛。刺糖

醋林子
醋林子

别名:红檬子

味性:味酸;性温。

主治:杀虫;止血;涩肠;生津;解酒。主蛔虫腹痛;痔漏下血;久痢。醋林子

醋柳果

别名:沙枣、大尔卜兴

味性:性温,味酸涩。

归经:入肝、胃、大小肠经。

主治:活血散瘀,化痰宽胸,补脾健胃。治跌打损伤,瘀肿,咳嗽痰多,呼吸困难,消化不良。醋柳果

达仑木

味性:酸;辛;微苦;微温。

主治:祛风消肿;散瘀止痛。主跌打损伤;风湿骨痛;胃肠绞痛;蜂窝组织炎;脓肿;口腔炎。达仑木

大酸浆草

别名:大酸酸、草麻黄、土麻黄、土大黄、川滇酸模

味性:酸;涩;微辛;性温。

主治:发汗解表;祛风除湿;止咳;止血。主感冒;头痛;风湿关节痛;咳喘;跌打损伤;崩漏。大酸浆草

大夜关门

别名:羊蹄风、猪腰藤、关门草

味性:甘、酸、苦;温。

归经:心;肾经。

主治:收敛固精。主脱肛及子宫脱垂。大夜关门

大夜关门根

味性:辛、酸;苦;温。

归经:心;肺;肾经。

主治:止血,镇咳,补肾摄精。主血崩,咳嗽,遗精,滑精,遗尿。大夜关门根

滇池海棠

别名:云南海棠、云南山楂

味性:酸、甘;微温。

归经:脾;胃、肝三经。

主治:健胃消积,行瘀定痛。主饮食停滞,脘腹胀痛,痢疾,泄泻,疝气,产妇儿枕作痛。滇池海棠

滇五味

别名:五味子[云南]、过山龙

味性:酸;甘;性温。

归经:肺;心;肾经。

主治:镇咳,滋养,强壮,止泻,止汗。滇五味

吊吊果

别名:山花椒、云南五味子、吊山花椒、白五味子

味性:酸;甘;性温。

主治:敛肺健胃;益肾强壮。主久咳;自汗;盗汗;食欲不振;肾虚腰痛;神经衰弱。吊吊果

吊岩风

别名:红葡萄藤、爬山虎、上木蛇、上木三叉虎、三叉虎、上竹龙、上树蜈蚣[广西]、三皮风、三角风、异叶地锦、小叶红藤、青藤、猴仙丹、薁欲、捆仙藤、小风藤、三爪虎、上树蜈蚣、单吊根、巴山虎、大叶爬山虎、节叶藤、上树蛇、白花藤仔

味性:酸、涩,温。

主治:祛风活络,活血止痛。用于风湿筋骨痛,赤白带下,产后腹痛;外用治骨折,跌打肿痛,疮疖。吊岩风

杜鹃花
杜鹃花

别名:红踯躅、山踯躅、山石榴、映山红、艳山红、艳山花、山归来、满山红、清明花、红柴丬花、灯盏红花、山茶花、虫鸟花、报春花、迎山红、杜鹃、红花杜鹃、春明花、长春花、应春花

味性:酸甘,温。

归经:肝;脾;肾经。

主治:和血,调经,祛风湿。治月经不调,闭经,崩漏,跌打损伤,风湿痛,吐血、衄血。杜鹃花

杜鹃花根

别名:翻山虎、搜山虎、映山红根

味性:酸甘,温。

主治:和血,止血,祛风,止痛,治吐血、衄血,月经不调,崩漏,肠风下血,痢疾,风湿疼痛,跌打损伤。杜鹃花根

盾叶莓

别名:天青地白扭、大叶复盆子

味性:咸、酸;温。

归经:肾经。

主治:强腰健肾,祛风止痛。主四肢关节疼痛,腰脊酸痛。盾叶莓

饭团藤

别名:风沙藤、过山风、黑老虎、十八症、臭饭团、过山龙藤、大饭团藤、血藤、大叶钻骨风、鸡肠风、绯红南五味子、酒饭团

味性:酸甘,微温。

主治:接骨,散瘀,消肿,解毒。治跌打骨折,风湿骨痛,疮疖,伤口感染。饭团藤

凤尾蕉叶

味性:甘酸,微温。

归经:入肝、胃二经。

主治:理气、活血。治肝胃气痛,经闭,难产,咳嗽,吐血,跌打,刀伤。凤尾蕉叶

佛手
佛手佛手

别名:佛手柑、手柑

味性:辛、苦、酸,温。

归经:归肝、脾、肺经。

主治:舒肝理气,和胃止痛。用于肝胃气滞,胸胁胀痛,胃脘痞满,食少呕吐。佛手(图)

桂木

别名:狗果树、白桂木、大叶胭脂

味性:果:甘、酸,平;根:辛,微温。

主治:果:清肺止咳,活血止血。用于肺结核咳血,支气管炎,鼻衄,吐血,咽喉肿痛。;根:健胃行气,活血祛风。用于胃炎,食欲不振,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桂木

胡麻草

别名:皮虎怀、蓝胡麻草、兰胡麻草

味性:性温,味酸微麻。

主治:消肿散瘀,止血止痛。治咯血,咳血,吐血,跌打内伤瘀血,风湿性关节炎。胡麻草

胡颓子叶
胡颓子叶

别名:蒲颓叶

味性:味酸;性微温。

归经:肺经。

主治:治咳嗽气喘,咳血,痈疽,外伤出血。胡颓子叶

蝴蝶树
蝴蝶树

别名:毛荚蒾、苦酸汤、绣球、蝴蝶木

味性:苦酸辛,微温。

主治:清热解毒;健脾消积;祛风止痛。主疮毒;淋巴结炎;小儿疳积;风热感冒;风温痹痛。蝴蝶树

虎肉

味性:甘酸,温。

主治:补脾胃,益气力,壮筋骨。治脾胃虚弱,恶心呕吐,疟疾。虎肉

花点草

别名:幼油草

味性:酸,温。

主治:化痰止咳,止血。用于咳嗽,咯血。花点草

华中五味子

别名:南五味子、香苏、红铃子

味性:性温,味酸。

主治:收敛,滋补,生津,止泻。用于肺虚咳嗽、津亏口渴、自汗、盗汗、慢性腹泻。华中五味子

獾骨

别名:土猪骨、沙獾骨、貒骨、土猪子骨

味性:辛、酸,温。

主治:主治风湿筋骨疼痛及皮肤湿热发痒。獾骨

黄花堇菜
黄花堇菜

别名:土细辛、踏膀药、黄花细辛、黄花地丁、小黄药

味性:酸甘,温。

归经:归肝;脾经。

主治:温经通络;除湿止痛;消疳健脾。主风湿痹痛;小儿麻痹后遗症;小儿疳积;气虚头晕。黄花堇菜

黄桷根

别名:黄葛根

味性:苦;酸;性温。

主治:祛风,除湿,通络,消肿。治风湿痹痛,四肢麻木,肿满,跌打损伤,疥癣。黄桷根

黄桷皮

味性:苦;酸;性温。

主治:治风湿痹痛,四肢麻木,半身不遂,癣疮。黄桷皮

黄皮果
黄皮果

别名:黄皮子、黄檀子、黄弹子、金弹子、黄弹子黄弹、

味性:甘酸,温。

归经:肺;胃经。

主治:消食,化痰,理气。治食积不化,胸膈满痛,痰饮咳喘。黄皮果

黄皮血藤

别名:气藤、血藤、红香血藤、紫金血藤、大伸筋、西五味、药五味、红九股牛

味性:根、藤:微辛,微温;果:甘、酸,温。

主治:根、藤: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用于风湿骨痛,脉管炎,跌打损伤,胃痛,骨折。;果:敛肺止咳,止汗涩精。用于肺虚喘咳,自汗,盗汗,遗精。黄皮血藤

黄锁梅

别名:钻地风、黄藨、大红黄泡叶、栽秧泡

味性:酸、涩,温。

主治:消肿止痛,收敛止泻。用于扁桃体炎,牙痛,筋骨酸痛,急、慢性痢疾,黄疸型肝炎,月经不调;叶外用治创伤出血,黄水疮。黄锁梅

金橘根

别名:寿星柑根

味性:酸苦,温。

归经:脾;胃;肝经。

主治:行气,散结。治胃痛吐食,瘰疬,疝气,产后腹痛,子宫下垂。金橘根

金雀花

别名:生血草[云南]、一颗血、坝齿花、金鹊花、黄雀花、阳雀花、猪蹄花、斧头花、甲鱼嘴花、阳鹊花

味性:酸、涩,温。

归经:入肝、脾二经。

主治:补肾壮阳,接骨止血。用于肾虚阳痿;外用治创伤出血,跌打骨折。金雀花

九节莲

别名:光叶崖爬藤、红五加、五爪龙、走游草、毛五加、藤五甲、上树蜈蚣、五加皮、铜丝绊、钝叶崖爬藤

味性:辛、酸,温。

主治:活血解毒,祛风湿,主治头痛,身痛,风湿麻木及游走痛。外用洗疮毒。九节莲

橘红珠

别名:橘珠、橘胎

味性:味酸;苦;温。

归经:肝;脾;胃经。

主治:行气导滞。主饮食积滞;症瘕。橘红珠

卡密
卡密

别名:西伯利亚白刺、酸胖、哈莫儿

味性:甘酸微咸,温。

归经:脾;肝;肾经。

主治:健脾胃;益气血;调有经。主脾虚食少;消化不良;气血两亏;身体瘦弱;有经不调。卡密

蓝胡麻草

别名:皮虎怀[傣]

味性:酸、微麻,温。

主治:消肿散瘀,止血止痛。主治咯血,吐血,跌打内伤瘀血,风湿性关节炎。蓝胡麻草

雷公橘

味性:酸;涩;温。

主治:通经活络;消肿止痛。主风湿关节痛;跌打扭伤肿痛及胃痛;腹痛。雷公橘

硫黄
硫黄硫黄

别名:硫磺、黄牙、天生黄、石流黄、石留黄、硫黄、昆仑黄、黄硇砂、石硫黄、流黄、黄英、烦硫、石亭脂、九灵黄童、山石住、将军、白硫黄、硫黄花、硫黄粉

味性:酸,温。

归经:入肾、脾经。

主治:壮阳,杀虫。治阳痿,虚寒泻痢,大便冷秘;外用治疥癣,湿疹,癞疮。硫黄(图)

龙舌兰
龙舌兰

别名:剑兰、剑麻

味性:苦;酸;温。

主治:解毒拔脓;杀虫;止血。主痈疽疮疡;疥癣;盆腔炎;子宫出血。龙舌兰

马蹄荷

别名:白克木、省雀花

味性:酸;温。

归经:肝经。

主治:祛风活络;止痛。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马蹄荷

马蹄荷根

味性:苦;酸;温。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主疮疡肿毒。马蹄荷根

猫肉

别名:家猫、猫、猫狸、家狸、乌圆

味性:甘酸、温。

归经:肝、脾经。

主治:治虚劳,风湿痹痛,瘰疬,恶疮,烫伤。猫肉

梅

味性:(生梅、青梅)酸、平;(乌梅,即青梅熏黑者)酸、温、平、涩;(白梅、盐梅、霜梅,即青梅用盐汁渍者,久则上霜)酸、咸、平。

主治:1、痈疸疮肿。用盐梅烧存性,研为末,加轻粉少许,以香油涂搽患处四围。;2、喉痹乳蛾。用青梅二十枚、盐十二两,淹五天;另用明矾三两,桔梗、白芷、防风各二两,皂荚三十个,共研为末,拌梅汁和梅,收存瓶中。每取一枚,噙咽津液。凡中风普厥,牙关不开,用此方擦牙,很有效。;3、泄痢口渴。用乌梅煎汤代茶喝。;4、赤痢腹痛。用陈白梅同茶、蜜水各半煎服。;5、大便下血及久痢不止。用乌梅三两烧存性,研为末,加醋煮米糊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6、小便尿血。用乌梅烧存性,研为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酒送下。;7、血崩。用乌梅内七枚,烧存性,研末,米汤送服。一天服二次。;8、大便不通。用乌梅十颗,泡热水中去核,做成枣子大的丸子,塞肛门内,不久好可通便。;9、霍乱吐泻。用盐梅煎汤细细饮服。;10、蛔虫上行。出于口鼻,用乌梅煎汤频饮,并含口中好安。;11、主咳。用乌梅肉微炒,罂粟壳去筋膜、蜜炒,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睡时蜜汤调下。;12、伤寒。用乌梅十四枚,盐五合,加水一升煎取半升,一次服下取吐,吐后须避风。梅(图)

梅花刺根

味性:酸苦,温。

归经:肺、肝、胃经。

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止痛,止咳消积。主疮疡肿痛,风湿痹痛,月经不调,跌打损伤,风热咳嗽,食积停滞。梅花刺根

冥楂

别名:光皮木瓜、土木瓜

味性:性温,味酸涩。

主治:舒筋活络,和胃化湿。主治风湿痹痛、菌痢、吐泻。冥楂

木瓜根

味性:酸涩;温。

归经:肝;脾经。

主治:祛湿舒筋。主霍乱,脚气,风湿痹痛,肢体麻木。木瓜根

木瓜核
木瓜核

别名:木瓜子

味性:酸;苦;温。

归经:心;大肠经。

主治:祛湿舒筋。主霍乱烦躁气急。木瓜核

木瓜枝

味性:酸涩;温。

归经:肝;胃经。

主治:祛湿舒筋。主霍乱大吐下;腹痛转筋。木瓜枝

奶浆果

别名:异叶榕、大山枇杷、牛奶子、大斑鸠食子、山枇杷、天枇杷、野枇杷、金樱子

味性:甘、酸,温。

主治:补血;下乳。主脾胃虚弱;缺乳。奶浆果

耐冬果

别名:小叶栒子、黑牛筋、刀口药、铺地蜈蚣

味性:酸、甘、涩,温。

主治:止血生肌。治刀伤。耐冬果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别名:红木香、紫金藤、紫荆皮、盘柱香、内红消、风沙藤、小血藤、长梗南五味子、盘柱南五味子

味性:酸、甘,温。

归经:归肺、心、肾经。

主治:活血理气,祛风活络,消肿止痛。用于溃疡病,胃肠炎,中暑腹痛,月经不调,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南五味子

柠檬皮
柠檬皮柠檬皮

别名:黎檬、洋柠檬

味性:酸;辛;微苦;温。

归经:脾;胃经。

主治:行气;和胃;止痛。主脾气滞;脘腹胀痛;食欲不振。柠檬皮

牛脾

别名:牛连贴

味性:味甘;微酸;性温。

归经:脾;胃经。

主治:健脾消积。治脾胃失健,消化不良,食积痞满。牛脾

蓬蘽

别名:陵蘽、阴蘽、割田藨、寒藨、覆盆、寒莓

味性:甘酸;温。

归经:肝、肾经。

主治:补肝肾,缩小便。治多尿,头目眩晕。蓬蘽

铺山燕

别名:金锁匙、角罗风、金耳环、红鸡刺藤吊灯笼、胡颓子、灯吊子、吊中子藤

味性:酸;涩;微温。

主治:止咳平喘;收敛止泻;祛风活血。主咳嗽气喘;咯血;胃痛;腹泻;慢性肝炎;风湿痹痛;慢性骨髓炎;急性睾丸炎;疮癣;痔疮肿痛;跌打肿痛。铺山燕

蒲桃壳

味性:味甘;微酸;性温。

归经:归脾;肺经。

主治:暖胃健脾;温肺止咳;破血消肿。主胃寒呃逆;脾虚泄泻;久痢;肺虚寒嗽;疽瘤。蒲桃壳

秋木瓜

别名:木瓜、酸木瓜、香木瓜、皱皮木瓜

味性:酸苦,温。

主治:舒肝和胃,除湿止痛。治吐泻胸闷不适,风湿筋骨疼痛,脚气。秋木瓜

别名:金线狨、猱、仰鼻猴

味性:味甘;酸;性温。

归经:大肠经。

主治:解毒消肿。主痔疾;疥疮。

三叶海棠
三叶海棠

别名:山茶果、野黄子、山楂子

味性:酸;温。

归经:脾;胃经。

主治:消食健胃。主饮食积滞。三叶海棠

涩梨

别名:山楂、山楂果、台湾苹果、山仙查

味性:味甘;酸;涩;性微温。

主治:消食导滞;理气健脾。主食积停滞;脘腹胀育;泄泻。涩梨

沙棘
沙棘沙棘

别名:醋柳果、醋刺柳、酸刺、黑刺、醋柳、沙枣、达尔、大尔卜兴、酸刺子、酸柳柳、其察日嘎纳、黄酸刺、酸刺刺

味性:酸、涩,温。

主治:止咳祛痰,消食化滞,活血散瘀。沙棘

山海棠

别名:水八角、金蝉脱壳、红耗儿、酸草果、腰包花、化血丹、一口血、大麻酸汤杆、野海棠、白棉胡、老鸦枕头、白棉胡老鸦枕头、酸苹果

味性:味微苦;酸;涩;性微温。

主治:行气止痛,活血祛瘀。治胃痛,月经不调,痛经,小儿吐泻,疝气,跌打损伤。山海棠

山橘

别名:金豆、猴子柑

味性:根:辛、苦,温;果:辛、酸、甘,温。

主治:根:醒脾行气。果:宽中化痰下气。主治风寒咳嗽,胃气痛,食积胀满,疝气。山橘

山里红

别名:野山查、扎巴兴罗玛涅买

味性:酸甘,温。

主治:消食积,化瘀滞。治肉食积滞,消化不良,泄泻,痛经,产后瘀血作痛,高血压。山里红

山楂
山楂

别名:朹、粱梅、朹子、鼠查、羊梂、赤爪实、棠梂子、赤枣子、山里红果、酸枣、鼻涕团、柿楂子、山里果子、茅楂、猴楂、映山红果、海红、酸梅子、山梨、酸查、檕梅、柿樝子、茅樝、猴樝、野山楂又名:小叶山楂、山果子、红果子、棠棣子

味性:酸甘,微温。

归经:归脾、胃、肝经。

主治:消食积;化滞瘀。主饮食积滞,脘腹胀痛,泄泻痢疾,血瘀痛经,闭经,产后腹痛;恶露不尽;。山楂(图)

山茱萸
山茱萸

别名:蜀枣、鼠矢、鸡足、山萸肉、实枣儿、肉枣、枣皮、萸肉、药枣、鬾实、红枣皮

味性:酸,微温。

归经:归肝;肾经。

主治:补益肝肾,涩精止汗。头晕目眩,耳聋,自汗,腰膝酸软,阳痿,遣精,尿频。山茱萸(图)

韶子
韶子

别名:山韶子、毛荔枝、毛召

味性:甘;酸;温。

归经:脾;胃经。

主治:散寒;止痢;解毒。主痢疾;心腹冷痛;疮疡。韶子

省雀花

别名:白克木

味性:酸涩,温。

主治:舒筋活血,活络止痛。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省雀花

石筋草

别名:西南冷水花、狗骨节、软枝三股筋、草本三股筋、石岩菜、石稔草、石头花、石芹草、拘骨节、六月冷、三钱草、拔毒草、血桐子草、霸王鞭、蛇踝节

味性:辛、酸,温。

主治:舒筋活络,消肿利尿。主治风寒湿痹,筋骨疼痛,手足麻木,肾炎水肿,尿闭。石筋草

石榴根皮

味性:酸、涩,温。

主治:收敛止泻,杀虫。用于虚寒久泻,肠炎,痢疾,便血,脱肛,血崩,绦虫病,蛔虫病;外用治稻田皮炎。石榴根皮

石榴花
石榴花

别名:榴花、酸石榴花

味性:酸、涩,温。

主治:凉血;止血。主衄血;吐血;外伤出血;月经不调;红崩白带;中耳炎。石榴花

鼠妇
鼠妇

别名:潮湿虫、潮虫、地虱婆、伊威、蟠、鼠负、负蟠、蛜蜮、委黍、负蠜、蜲黍、鼠姑、鼠粘、鼠赖虫、湿生虫、地鸡、地虱、肥蛀蚋、西瓜虫、蒲鞋头虫、豌豆虫、瓢虫、潮虫子、土孵、暗板虫、鞋板虫、负攀

味性:酸,温。

归经:肝;肾经。

主治:破血,利水,解毒,止痛。治久疟疟母,经闭症瘕,小便不通,惊风撮口,口齿疼痛,鹅口诸疮。鼠妇(图)

硕苞蔷薇

别名:圆刺菱、毛刺头、猴柿刺、野毛栗

味性:根:苦,温;花:甘,平;果:甘、酸,温。

主治:根:益气,健脾,固涩。用于盗汗,久泻,脱肛,遗精,白带。;花:润肺止咳。用于肺结核咳嗽。;果:健脾利湿。用于痢疾,脚气病。硕苞蔷薇

蒴藋

别名:接骨草、接骨木、真珠花、珊瑚花、排风藤、铁篱笆、吴草、英雄草、苛草、走马箭、赤苓叶、公道老、排风草、鸡罅风、扫地风、八棱麻、葛辣、五甲皮、龙州三七、大臭草、七叶麻、马鞭三七、落得打、珍珠连、秧心草、八里麻

味性:甘酸,温。

归经:入足厥阴肝经。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散瘀。治风湿疼痛,肾炎水肿,脚气浮肿,痢疾,黄疸,慢性气管炎,风疹瘙痒,丹毒,疮肿,跌打损伤、骨折。蒴藋

四棱筋骨草

别名:箭羽草、箭羽舒筋草、筋骨草、假马鞭草

味性:苦、酸,温。

主治: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用于风湿筋骨疼痛,腰痛,四肢麻木,跌打肿痛。四棱筋骨草

四念癀
四念癀

别名:龙吐珠、琉璃繁缕、九龙吐珠、海绿

味性:苦、酸,温。

归经:肝经。

主治:祛风通络,化腐生肌。用于鹤膝风;外用治疮疡,阴症。四念癀

酸不溜根

味性:酸;甘;性温。

归经:脾;肾经。

主治:温肾散寒;理气上痛;止泻止痢。主寒疝;阴囊汗出;胃痛;腹泻;痢疾。酸不溜根

酸石榴

别名:醋石榴

味性:酸,温。

主治:止渴;涩肠;止血。主津伤燥渴;滑泻;久痢;崩漏;带下。酸石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