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水渗湿药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利水渗湿药

利水渗湿药(diuretics for eliminating Dampness),以通利水道、渗泄水湿为主要作用的一类中药

目录

  1. 功用
  2. 分类及适应证
  3. 配伍
  4. 用药注意事项
  5. 现代研究
  6. 常用利水渗湿药
  7. 参看

功用

此类药物性平,甘淡渗泄。主入膀胱、脾、肾经。药性下行,能通畅小便、增加尿量、促进体内水湿之邪的排泄,故有利水渗湿的作用。有的药物性寒凉,又有清热利湿止泻止痢止带、利胆退黄、通淋止痛、利尿排石等作用。部分药物兼有健脾止泻、行滞通乳清热逐痹等作用。

分类及适应证

此类药根据其药性和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利水渗湿药、清热利湿药和利水通淋药3类。①利水渗湿药。主要用于脾不健运、水湿停留,肾及膀胱气化不行所致的水肿小便不利痰饮眩悸,以及水走大肠引起的水湿泄泻等证。常用药有茯苓猪苓薏苡仁蟋蟀等。②利水通淋药。主要用于热淋石淋小便涩痛等证。常用药有冬葵子萹蓄瞿麦石韦海金砂金钱草扛板归蝼蛄等。③清热利湿药。主要用于湿热水肿、小便不利、湿热黄疸赤白带下、湿热泻痢湿温暑温等证。常用药有泽泻车前子车前草滑石木通通草、冬瓜皮茵陈蒿赤小豆灯心草地肤子木防己玉米须鸭跖草等。此外,有些利水渗湿药还可用于脾虚泄泻、食少倦怠,产后乳少、乳汁不下,及风湿痹证、关节红肿等证。

配伍

使用利水渗湿药时,除根据病证寒热虚实的不同选择相应药物外,还需合理配伍以增强疗效。如水肿兼有表证,即风水水肿者,配发汗解表药;水肿日久、脾肾阳虚者配补脾肾药,以标本兼顾;湿热合邪者配清热燥湿药;寒湿并重者配温里散寒药;痰饮眩悸者配化痰涤饮药;热淋血淋者配清热泻火凉血止血药;砂淋石淋者配软坚散结药;湿热黄疸者配清热燥湿、利胆退黄药;湿热泻痢者配清热燥湿止泻药;湿热带下者配清热燥湿止带药。此外,此类药还常适当配行气药同用。

用药注意事项

尿属阴液,渗利太过容易引起口干舌燥心烦不寐伤阴证,故使用利水渗湿药时当合理掌握用量,且不宜久服,适可而止。平素阴亏津伤者当慎用。遗精滑精而无湿热者不宜用。

现代研究

利水渗湿药均有不同程度的利尿作用,能增加尿量、尿素氮化物、尿酸等的排泄。部分药有抑菌解热消炎止血祛痰止咳镇静降血压、利胆等作用。利水渗湿药对西医诊为心性水肿、肝性水肿、肾病水肿、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肝胆系统炎症胆结石等病有一定治疗作用。部分药还可用于防治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炎气管炎等。

常用利水渗湿药

猪苓
猪苓原生态猪苓猪苓

来源:多孔菌科植物猪苓 Polyporus umbellatus菌核

性能:甘、淡,平。归脾、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利水渗湿。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淋浊带下

主要成分:麦角甾醇、α-羟基-廿四碳酸、粗蛋白维生素H猪苓多糖

用法用量:煎服,6~10克

备注:

车前子
车前子车前子

来源:车前科植物车前Plantago asiatica 或平车前P. depressa 的种子

性能:甘,寒。归肾膀胱、肝、肺经

功能主治:利水清热,明目,化痰。主治小便不利,淋浊带下,泄泻,水肿,目赤肿痛,视物昏暗,痰热咳嗽

主要成分:含车前聚糖、车前子酸、腺嘌呤胆碱琥珀酸脂肪油蛋白质维生素B1

用法用量:煎服,10~15克包煎

备注:

车前草
车前草车前草

别名:(车轮草、猪耳朵草)

来源:车前科植物车前 Plantago asiatica 或平车前 P. depressa 的全草

性能:甘,寒。归肾、膀胱、肝经

功能主治:利水参湿,清肝明目,清热解毒。主治小便淋涩疼痛,尿血,水肿,湿热泻痢,目赤肿痛,热毒痈肿

主要成分:桃叶珊瑚甙,车前甙,高车前甙,熊果酸、三十一烷,β-谷甾醇及其棕榈酸脂,维生素B1、C等

用法用量:煎服,15~30克

备注:

关木通
关木通

来源:马兜铃科植物东北马兜铃 Aristolochia manshuriensis 的藤茎

性能:苦,寒。归心、小肠、膀胱经

功能主治:利水通淋,清心泻火,通乳。主治小便短赤热淋涩痛,口舌生疮心烦不安,产后乳少

主要成分:马兜铃酸,马兜铃甙、青木香酸、齐墩果酸鞣质

用法用量:煎服,3~6克

备注:孕妇慎用。大剂量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萹蓄
萹蓄

来源:蓼科植物萹蓄 Polygonum aviculare 的地上部分

性能:苦,寒。归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水,杀虫。主治淋证,小便不利,蛔虫病蛲虫病;外治湿疹,带下阴痒

主要成分:全草含萹蓄甙、槲皮甙、右旋儿茶精、没食子酸、对香豆酸硅酸、糖类。鲜品含维生素E

用法用量:煎服,10~15克

备注:

石韦
石韦原生态石韦石韦

来源:水龙骨科植物石韦 Pyrrosia lingua、庐山石韦P.sheareri有柄石韦 P.petiolosa 的叶

性能:苦、甘,微寒。归膀胱、肺经

功能主治:利水通淋、清肺,止血。主治淋证,小便不利,水肿,肺热喘咳,尿血、崩漏吐血衄血

主要成分:石韦全草含皂甙,蒽醌类和黄酮类化合物、绵马三萜、鞣质等。庐山石韦全草含异芒果甙、延胡素酸、咖啡酸、酚性化合物。有柄石韦全草含皂甙、黄酮类、酚性物质、树脂

用法用量:煎服,5~10克

备注:

萆薢

来源:薯蓣科植物粉背薯蓣 Dioscorea hypoglauca、绵萆薢D. septemloba 或福州薯蓣D. futschauensis根茎

性能:苦,平。归肾、膀胱、肝、胃经

功能主治:利湿浊,祛风湿。主治膏淋,白浊,带下,风湿痹痛,腰膝疼痛,湿热疮毒

主要成分:含薯蓣皂甙等

用法用量:煎服,10~15克

备注:

赤小豆
赤小豆

别名:红豆

来源:豆科植物赤小豆Phaseolus calcaratus 或赤豆P. angularis 的种子

性能:甘、酸,平。归心、脾、小肠经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解毒排脓。主治水肿腹满,脚气浮肿,淋证,黄疸,便血,热毒痈肿

主要成分:赤小豆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A1、B1、B2三萜皂甙、烟酸、钙、铁、磷等

用法用量:煎服,10~30克

备注:

蟋蟀

别名:(促织,蛐蛐)

来源:蟋蟀科昆虫蟋蟀Gryllulus chinensis 的全虫

性能:辛、咸,温。归膀胱、小肠经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主治小便不利,水肿,鼓胀

主要成分:含维生素B12精氨酸、α-酮-γ-胍基戊酸、γ-胍基丁酸等胍基化合物

用法用量:煎服,4~6只;研末服1~3只

备注:孕妇忌服

鸭跖草
鸭跖草

别名:(碧蝉花竹叶菜

来源:鸭跖草科植物鸭跖草 Commelina communis 的全草

性能:甘、淡,寒。归肺、胃、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主治温病发热咽喉肿痛湿热淋证,水肿尿少疔疮痈肿,丹毒

主要成分:全草含氨基酸、黄酮、无机盐、黏液质。花瓣含飞燕草甙、阿伏巴甙、蓝鸭跖草甙、鸭跖黄酮甙等花色甙类

用法用量:煎服,10~15克;鲜品可用60~120克

备注:

杠板归

别名:(河白草

来源:蓼科植物杠板归 Polygonum perfoliatum 的全草

性能:酸、苦,平。归肺、膀胱、大肠、小肠经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清热解毒。主治水肿,淋浊,湿热泻痢,黄疸,喉痹咽痛、瘰疬,痈肿,丹毒,湿疹,蛇咬伤

主要成分:全株含靛甙、黄酮、蒽甙、酚类、氨基酸、有机酸、水蓼素。根含少量大黄素大黄酚,根皮含鞣质

用法用量:煎服,10~15克

备注:

冬瓜皮
冬瓜皮冬瓜皮

来源:葫芦科植物冬瓜Benincasa hispida 的果皮

性能:甘、淡,微寒。归脾、肺、小肠经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主治水肿胀满,小便不利

主要成分:含蜡类主树脂类物质

用法用量:煎服,15~30克

备注:

玉米须
玉米须

别名:(玉麦须)

来源:禾本科植物玉蜀黍 Zea mays花柱

性能:甘、淡,平。归肝、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利胆退黄。主治水肿,淋证,消渴高血压,湿热黄疸,胆囊炎,胆石症,乳汁不通

主要成分:含苦味甙,生物碱,皂甙,黄酮,挥发油,树脂以及硝酸钾维生素K、维生素E醌,尿囊素,β-谷甾醇,豆甾醇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草酸等

用法用量:煎服,15~30克

备注:

川木通
川木通

来源:毛莨科植物小木通 Clematis armandii绣球藤 C.Montana 的藤茎

性能:淡、微苦,微寒。归心、肺、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水,通经下乳,主治癃闭,水肿,热淋,经闭,产后乳汁不通

主要成分:

用法用量:煎服,3~6克

备注:

通草

来源:五加科植物通脱木 Tetrapanax papyriferus 的茎髓

性能:甘、淡,微寒。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清肺,利水,通乳,主治小便不利,淋证,水肿,产妇乳汁不通

主要成分:肌醇、戊聚糖、甲基戊聚糖乳糖半乳糖醛酸阿拉伯糖

用法用量:煎服,3~6克。通乳可用至30克

备注:

滑石金钱草茯苓薏苡仁泽泻茵陈蒿未列入此表,见专条。

参看

方剂分类查询

方剂类型:解表剂清热剂泻下剂祛风湿剂祛湿利水剂温里剂理气剂消导剂驱虫剂止血剂活血剂化痰止咳平喘剂安神剂熄风剂开窍剂补益剂固涩剂

方剂剂型:汤剂丸剂散剂膏剂丹剂酒剂药酒冲剂口服液剂胶囊剂片剂

按名称查方剂: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