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水渗湿药
利水渗湿药(diuretics for eliminating Dampness),以通利水道、渗泄水湿为主要作用的一类中药。
|
目录 |
功用
此类药物性平,甘淡渗泄。主入膀胱、脾、肾经。药性下行,能通畅小便、增加尿量、促进体内水湿之邪的排泄,故有利水渗湿的作用。有的药物性寒凉,又有清热利湿、止泻止痢止带、利胆退黄、通淋止痛、利尿排石等作用。部分药物兼有健脾止泻、行滞通乳、清热逐痹等作用。
分类及适应证
此类药根据其药性和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利水渗湿药、清热利湿药和利水通淋药3类。①利水渗湿药。主要用于脾不健运、水湿停留,肾及膀胱气化不行所致的水肿、小便不利、痰饮眩悸,以及水走大肠引起的水湿泄泻等证。常用药有茯苓、猪苓、薏苡仁、蟋蟀等。②利水通淋药。主要用于热淋石淋、小便涩痛等证。常用药有冬葵子、萹蓄、瞿麦、石韦、海金砂、金钱草、扛板归、蝼蛄等。③清热利湿药。主要用于湿热水肿、小便不利、湿热黄疸、赤白带下、湿热泻痢,湿温暑温等证。常用药有泽泻、车前子、车前草、滑石、木通、通草、萆、冬瓜皮、茵陈蒿、赤小豆、灯心草、地肤子、木防己、玉米须、鸭跖草等。此外,有些利水渗湿药还可用于脾虚泄泻、食少倦怠,产后乳少、乳汁不下,及风湿痹证、关节红肿等证。
配伍
使用利水渗湿药时,除根据病证寒热虚实的不同选择相应药物外,还需合理配伍以增强疗效。如水肿兼有表证,即风水水肿者,配发汗解表药;水肿日久、脾肾阳虚者配补脾肾药,以标本兼顾;湿热合邪者配清热燥湿药;寒湿并重者配温里散寒药;痰饮眩悸者配化痰涤饮药;热淋血淋者配清热泻火及凉血止血药;砂淋石淋者配软坚散结药;湿热黄疸者配清热燥湿、利胆退黄药;湿热泻痢者配清热燥湿止泻药;湿热带下者配清热燥湿止带药。此外,此类药还常适当配行气药同用。
用药注意事项
尿属阴液,渗利太过容易引起口干舌燥、心烦不寐的伤阴证,故使用利水渗湿药时当合理掌握用量,且不宜久服,适可而止。平素阴亏津伤者当慎用。遗精滑精而无湿热者不宜用。
现代研究
利水渗湿药均有不同程度的利尿作用,能增加尿量、尿素氮化物、尿酸等的排泄。部分药有抑菌、解热、消炎、止血、祛痰止咳、镇静降血压、利胆等作用。利水渗湿药对西医诊为心性水肿、肝性水肿、肾病水肿、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肝胆系统炎症、胆结石等病有一定治疗作用。部分药还可用于防治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炎、气管炎等。
常用利水渗湿药
来源:多孔菌科植物猪苓 Polyporus umbellatus 的菌核
性能:甘、淡,平。归脾、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利水渗湿。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淋浊,带下
主要成分:含麦角甾醇、α-羟基-廿四碳酸、粗蛋白、维生素H、猪苓多糖
用法用量:煎服,6~10克
备注:
- 《中国药典》猪苓
- 《中药大辞典》猪苓
- 《中华本草》猪苓
- 《本草纲目》猪苓
- 《本草备要》猪苓
- 《本草便读》猪苓
- 《本草乘雅半偈》猪苓
- 《本草崇原》猪苓
- 《本草从新》猪苓
- 《本草撮要》猪苓
- 《本草分经》猪苓
- 《本草分经》猪苓
- 《本草害利》猪苓
- 《本草害利》猪苓
- 《本草经解》猪苓
- 《本草经集注》猪苓
- 《本草蒙筌》猪苓
- 《本草求真》猪苓
- 《本草思辨录》猪苓
- 《本草图经》猪苓
- 《本草新编》猪苓
- 《本草衍义》猪苓
- 《本草易读》猪苓
- 《本草择要纲目》猪苓
- 《本经逢原》猪苓
- 《长沙药解》猪苓
- 《得配本草》猪苓
- 《雷公炮炙论》猪苓
- 《雷公炮制药性解》猪苓
- 《名医别录》猪苓
- 《神农本草经》猪苓
- 《中药炮制》猪苓
- 《汤液本草》猪苓
- 《吴普本草》猪苓
- 《新修本草》猪苓
- 《药鉴》猪苓
- 《药笼小品》猪苓
- 《药征》猪苓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猪苓
- 《证类本草》猪苓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猪苓
- 《中药学》猪苓
- 《千金翼方》猪苓
- 《冯氏锦囊秘录》猪苓
- 《顾松园医镜》猪苓
- 《医学入门》猪苓
- 资助【中医宝典】>>>
来源:车前科植物车前Plantago asiatica 或平车前P. depressa 的种子
功能主治:利水,清热,明目,化痰。主治小便不利,淋浊带下,泄泻,水肿,目赤肿痛,视物昏暗,痰热咳嗽
主要成分:含车前聚糖、车前子酸、腺嘌呤、胆碱、琥珀酸、脂肪油、蛋白质、维生素B1等
用法用量:煎服,10~15克包煎
备注:
- 《中国药典》车前子
- 《中药大辞典》车前子
- 《中华本草》车前子
- 《本草便读》车前子
- 《本草乘雅半偈》车前子
- 《本草崇原》车前子
- 《本草从新》车前子
- 《本草分经》车前子
- 《本草分经》车前子
- 《本草分经》车前子
- 《本草害利》车前子
- 《本草经解》车前子
- 《本草经集注》车前子
- 《本草蒙筌》车前子
- 《本草求真》车前子
- 《本草思辨录》车前子
- 《本草图经》车前子
- 《本草新编》车前子
- 《本草择要纲目》车前子
- 《本经逢原》车前子
- 《得配本草》车前子
- 《滇南本草》车前子
- 《雷公炮制药性解》车前子
- 《名医别录》车前子
- 《神农本草经》车前子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车前子
- 《中药炮制》车前子
- 《汤液本草》车前子
- 《新修本草》车前子
- 《药鉴》车前子
- 《药笼小品》车前子
- 《药性切用》车前子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车前子
- 《证类本草》车前子
- 《中药学》车前子
- 《千金翼方》车前子
- 《外科全生集》车前子
- 《冯氏锦囊秘录》车前子
- 《顾松园医镜》车前子
- 《医学入门》车前子
- 《医方考》车前子
- 资助【中医宝典】>>>
来源:石竹科植物瞿麦 Dianthus superbus 或石竹 D. chinensis 的带花全草
性能:苦,寒。归心、小肠、膀胱经
功能主治:利水通淋,活血通经。主治热淋,血淋,癃闭,瘀滞闭经
主要成分:瞿麦鲜草含蛋白质,无氮浸出物、磷酸、胡萝卜素、生物碱、钾盐。石竹花含丁香油酚、苯乙醇、苯甲酸苄酯。全草含皂甙、糖类
用法用量:煎服,6~10克
备注:孕妇忌服
- 《中国药典》瞿麦
- 《中药大辞典》瞿麦
- 《中华本草》瞿麦
- 《本草纲目》瞿麦
- 《本草备要》瞿麦
- 《本草便读》瞿麦
- 《本草乘雅半偈》瞿麦
- 《本草崇原》瞿麦
- 《本草从新》瞿麦
- 《本草撮要》瞿麦
- 《本草分经》瞿麦
- 《本草分经》瞿麦
- 《本草分经》瞿麦
- 《本草害利》瞿麦
- 《本草经集注》瞿麦
- 《本草蒙筌》瞿麦
- 《本草求真》瞿麦
- 《本草思辨录》瞿麦
- 《本草图经》瞿麦
- 《本草衍义》瞿麦
- 《本草易读》瞿麦
- 《本草择要纲目》瞿麦
- 《本经逢原》瞿麦
- 《长沙药解》瞿麦
- 《得配本草》瞿麦
- 《雷公炮炙论》瞿麦
- 《名医别录》瞿麦
- 《神农本草经》瞿麦
- 《中药炮制》瞿麦
- 《汤液本草》瞿麦
- 《新修本草》瞿麦
- 《药鉴》瞿麦
- 《药笼小品》瞿麦
- 《药征续编》瞿麦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瞿麦
- 《证类本草》瞿麦
- 《中药学》瞿麦
- 《千金翼方》瞿麦
- 《冯氏锦囊秘录》瞿麦
- 《医学入门》瞿麦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粉防己)
来源:防己科植物粉防己 Stephania tetrandra 的根
性能:苦,寒。归膀胱、肾、脾经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祛风止痛。主治水肿,腹水,脚气,小便不利,风湿痹痛,湿疹疮毒
主要成分:含汉防己甲素、汉防己乙素、轮环藤酚碱、黄酮甙、酚类、有机酸、挥发油等
用法用量:煎服,5~10
备注:
- 《中国药典》防己
- 《中药大辞典》防己
- 《本草纲目》防己
- 《本草备要》防己
- 《本草便读》防己
- 《本草乘雅半偈》防己
- 《本草崇原》防己
- 《本草从新》防己
- 《本草撮要》防己
- 《本草分经》防己
- 《本草分经》防己
- 《本草分经》防己
- 《本草经解》防己
- 《本草经集注》防己
- 《本草蒙筌》防己
- 《本草求真》防己
- 《本草思辨录》防己
- 《本草图经》防己
- 《本草新编》防己
- 《本草易读》防己
- 《本草择要纲目》防己
- 《本经逢原》防己
- 《长沙药解》防己
- 《雷公炮炙论》防己
- 《雷公炮制药性解》防己
- 《名医别录》防己
- 《神农本草经》防己
- 《汤液本草》防己
- 《新修本草》防己
- 《药笼小品》防己
- 《药性切用》防己
- 《药征》防己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防己
- 《证类本草》防己
- 《中药学》防己
- 《千金翼方》防己
- 《外科全生集》防己
- 《冯氏锦囊秘录》防己
- 《侣山堂类辩》防己
- 《顾松园医镜》防己
- 《医学入门》防己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红豆)
来源:豆科植物赤小豆Phaseolus calcaratus 或赤豆P. angularis 的种子
性能:甘、酸,平。归心、脾、小肠经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解毒排脓。主治水肿腹满,脚气浮肿,淋证,黄疸,便血,热毒痈肿
主要成分:赤小豆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A1、B1、B2、三萜皂甙、烟酸、钙、铁、磷等
用法用量:煎服,10~30克
备注:
- 《中国药典》赤小豆
- 《中药大辞典》赤小豆
- 《中华本草》赤小豆
- 《外治方》赤小豆
- 《本草纲目》赤小豆
- 《本草备要》赤小豆
- 《本草便读》赤小豆
- 《本草乘雅半偈》赤小豆
- 《本草崇原》赤小豆
- 《本草从新》赤小豆
- 《本草撮要》赤小豆
- 《本草分经》赤小豆
- 《本草分经》赤小豆
- 《本草害利》赤小豆
- 《本草蒙筌》赤小豆
- 《本草求真》赤小豆
- 《本草新编》赤小豆
- 《本草衍义》赤小豆
- 《本草易读》赤小豆
- 《本草择要纲目》赤小豆
- 《长沙药解》赤小豆
- 《得配本草》赤小豆
- 《雷公炮制药性解》赤小豆
- 《名医别录》赤小豆
- 《神农本草经》赤小豆
- 《食疗本草》赤小豆
- 《食物疗法》赤小豆
- 《汤液本草》赤小豆
- 《吴普本草》赤小豆
- 《新修本草》赤小豆
- 《药笼小品》赤小豆
- 《药性切用》赤小豆
- 《药征续编》赤小豆
- 《饮食须知》赤小豆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赤小豆
- 《证类本草》赤小豆
- 《中药学》赤小豆
- 《千金翼方》赤小豆
- 《冯氏锦囊秘录》赤小豆
- 《饮膳正要》赤小豆
- 《医学入门》赤小豆
- 资助【中医宝典】>>>
滑石、金钱草、茯苓、薏苡仁、泽泻、茵陈蒿未列入此表,见专条。
参看
|
方剂分类查询
方剂类型:解表剂、清热剂、泻下剂、祛风湿剂、祛湿利水剂、温里剂、理气剂、消导剂、驱虫剂、止血剂、活血剂、化痰止咳平喘剂、安神剂、熄风剂、开窍剂、补益剂、固涩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