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清热剂

清热剂(Heat-clearing prescriptions),以清热药为主组成的方剂的统称。有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解毒清营凉血清解暑热、清退虚热等作用。主治里热证

目录

  1. 分类和适应证
  2. 使用注意事项
  3. 常用清热剂
  4. 参看

分类和适应证

里热证有外感六淫,入里化热和内伤七情五志化火之分。病邪传变、病情变化,多不相同,且患者体质各异,因此清热剂可分为清热泻火剂(含清气实热剂及清脏腑热剂)、清热燥湿剂、气血两清剂、清营凉血剂、清热解毒剂(含拔毒提脓、去腐蚀腐外用剂)、清解暑热剂、清退虚热剂7类,广泛用治外感温病,热入气分高热烦渴,脏腑热证湿温暑温初起及湿蒸热蕴诸证;温邪入营,气血两燔证;热入营血,斑疹;火毒疮疡痈疽疔,肺痈肠痈瘰疬流痰痔漏,癌肿,耳、鼻、喉、眼火毒为患;暑热烦渴,暑湿吐泻;温邪伤阴夜热早凉,阴虚发热骨蒸劳热等证。

使用注意事项

首先辨清热证的虚实实热证宜苦寒直折,清热泻火,若属虚热,则宜凉血除蒸,甘寒养阴;再分热证真假,如热深厥深真热假寒,才可使用清热剂。为避免寒热格拒,可采用寒药温服法,若阴盛格阳真寒假热,绝不可妄投清热剂。热为阳邪,易耗伤阴液,应配合养阴生津之品,以顾护阴液。清热剂药性多寒凉且易伤阳败胃,故不宜多服久用,以免损伤脾胃。服用清热剂宜食清淡食物和清凉饮料,忌食辛辣油腻黏腻之品。

常用清热剂

常用清热剂

白虎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石膏 知母 甘草 粳米

功效:清热生津

主治:阳明气分热盛,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或滑数

白虎加人参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石膏 知母 甘草 粳米 人参

功效:清热益气生津

主治:津气两伤,汗多,身热而渴,背微恶寒

竹叶石膏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竹叶 石膏 半夏 麦冬 人参 甘草 粳米

功效: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主治:伤寒温热暑病之后,余热未清,气津两伤

栀子豉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栀子 豆豉

功效:清热除烦

主治:伤寒表邪已解,身热未净,烦躁懊恼不得眠

内疏黄连汤

来源: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组成:栀子 连翘 薄荷 甘草 黄芩 黄连 桔梗 大黄 当归 白芍 木香 槟榔

功效:清热泻火,调畅气机

主治:热病呕哕气逆发热心烦痈疽里热实证;心脾积热,睑内结实,睛高突起

泻白散

来源: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地骨皮 桑白皮 甘草

功效:泻肺清热,止咳平喘

主治:肺热咳嗽,甚则气急欲喘,皮肤蒸热,日尤甚

加减泻白散

来源:医学发明

组成:桑白皮 地骨皮 粳米 甘草 青皮 陈皮 五味子 人参 茯苓

功效:清肺顺气化痰

主治:肝火犯肺,上气咳逆阵作

加味泻白散

来源:医宗金鉴

组成:桑白皮 地骨皮 生甘草 麦冬 知母 川贝母 桔梗 黄芩 薄荷

功效:清肺化痰止咳

主治:肺经火盛,小儿肺炎喘嗽

桑白皮汤

来源:景岳全书

组成:桑白皮 半夏 苏子 杏仁 贝母 黄芩 黄连 山栀

功效:清肺泻火,化痰止咳

主治:痰热咳嗽,肺热顿咳

消渴

来源:丹溪心法

组成:黄连末 天花粉生地黄 人乳汁 姜汁 蜂蜜

功效: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主治:上消证,肺热津伤,口渴多饮

清肺饮

来源:证治汇补

组成:茯苓 黄芩 桑白皮 麦冬 车前子 栀子 木通

功效:清泻肺热,通利水

主治:肺热壅盛之癃闭小便涓滴不畅

黄芩清肺饮

来源:证治准绳

组成:黄芩 栀子

功效:清肺热,利小便

主治:肺热小便不利

清音丸

来源:(验方)

组成:玄参 桔梗 山豆根 胖大海 薄荷 硼砂 金果榄 射干 黄连 金银花 麦冬 诃子 锦灯笼 黄芩 栀子 川贝母 甘草

功效: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主治:肺胃热盛,咽喉肿痛,音哑声嘶口干舌燥肺阴亏虚之虚火咽痛

青果丸

来源:(验方)

组成:青果 金银花 黄芩 山豆根 玄参 白芍 麦冬 桔梗

功效:清热泻火,润燥利咽

主治:乳蛾喉痹喉瘖属肺胃火盛、火邪熏蒸或风热邪毒上攻者

枇杷清肺饮

来源:《医宗金鉴》

组成:人参 枇杷叶 甘草 黄连 桑白皮 黄柏

功效:清肺泻火,燥湿解毒

主治:粉刺酒皶鼻

辰砂定痛散

来源:《医宗金鉴》

组成:朱砂 煅石膏 胡黄连 冰片

功效:清热解毒止痛

主治:鼻疳局部灼热焮痛(外敷)

辛夷清肺饮

来源:《医宗金鉴》

组成:辛夷 生甘草 石膏 知母 栀子 黄芩 枇杷叶 升麻 百合 麦冬

功效:清肺通窍,泄热散结

主治:风热或湿热郁积聚肺经,久而生成鼻息肉

退赤散

来源:审视瑶函

组成:桑白皮 甘草 丹皮 黄芩 天花粉 桔梗 赤芍 归尾 瓜蒌仁 麦冬

功效:清泄肺热,活血消瘀

主治:白睛溢血属肺经火盛者

桑白皮汤

来源:《审视瑶函》

组成:桑白皮 泽泻 黑玄参 麦冬 甘草 黄芩 旋覆花 菊花 地骨皮 桔梗 茯苓

功效:清泻肺火利湿明目

主治:白涩症,目晴干涩不爽,畏光羞明

泻肺汤

来源:《审视瑶函》

组成:桑白皮 黄芩 地骨皮 知母 麦冬 桔梗

功效:清泻肺热

主治:金疳白膜侵睛

泻肺饮

来源:眼科纂要》

组成:石膏 赤芍 黄芩 桑白皮 枳壳 木通 连翘 荆芥 防风 栀子 白芷 羌活 甘草

功效:清泻肺热,祛风凉血

主治:暴风客热天行赤眼,暴翳

龙胆泻肝汤

来源:医方集解

组成:龙胆草 黄芩 栀子 泽泻 木通 车前子 当归 生地黄 柴胡 生甘草

功效: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

主治:肝胆实火上扰,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或湿热下注阴痒阴肿,筋瘘阴汗小便淋浊,妇人湿热带下

银花解毒汤

来源:疡科心得集

组成:银花 紫花地丁 犀角 赤茯苓 丹皮 连翘 黄连 夏枯草

功效:清泻肝胆,利湿解毒

主治:肝胆湿热上蒸型耳疖耳疮,有黄色渗液

泻青丸

来源:《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龙胆草 山栀 大黄 羌活 防风 川芎 当归

功效:清肝泻火

主治:肝经郁火,目赤肿痛,烦躁易怒;小儿急惊,热盛抽搐蟹睛

黛蛤散

来源:(验方)

组成:青黛 海蛤壳

功效:清热化痰

主治:肝火犯肺,头晕耳鸣咳痰带血,咽喉不利胸胁作痛

凉惊丸

来源:婴童百问

组成:龙胆草 防风 钩藤 青黛 黄连 牛黄 冰片 麝香

功效:清肝泻火镇静

主治:小儿感冒挟惊

千金龙胆汤

来源:千金要方

组成:龙胆草 钩藤 赤芍 黄芩 生甘草 柴胡 茯苓 桔梗 蜣螂 大黄

功效:清热泻肝

主治:小儿壮热抽搐,口干面赤角弓反张,亦治惊痫

左金丸

来源:《丹溪心法》

组成:黄连 吴茱萸

功效:清肝泻火,降逆止呕

主治:肝火犯胃,胸胁胀痛,嘈杂吞酸呕吐口苦,脘痞嗳气肝火上炎绿风内障

苏叶黄连汤

来源:温热经纬

组成:黄连 苏叶

功效:清肝和胃,降逆止呕

主治:肝热妊娠呕吐

加味温胆汤

来源:《医宗金鉴》

组成:陈皮 姜半夏 茯苓 麦冬 枳实 竹茹 黄连 灯心草

功效:清热和胃

主治:胃热呕吐,食入即吐,吐物酸臭

化肝煎

来源:《景岳全书》

组成:青皮 陈皮 芍药 丹皮 栀子 泽泻 贝母

功效:疏肝泄热

主治:怒气伤肝,气逆动火,胁痛胀满,烦热吐血

柴胡清肝汤

来源:《医宗金鉴》

组成:生地 当归 白芍 川芎 柴胡 黄芩 山栀 天花粉 防风 牛蒡子 连翘 甘草

功效:清肝解郁

主治:肝火炽盛,发为痈疽疮疡

瓜蒌牛蒡

来源:《医宗金鉴》

组成:瓜萎 牛蒡子 天花粉 黄芩 陈皮 栀子 皂角刺 青皮 金银花 柴胡 甘草 连翘

功效:清肝泄热

主治:乳痈初起

泻热

来源:外科全生集》

组成:黄连 黄芩 连翘 当归尾 木通 生甘草

功效:清泄肝热

主治:热毒炽盛脱囊阴囊破烂

清肝芦荟丸

来源:《医宗金鉴》

组成:当归 生地 白芍 川芎 黄连 海粉 牙皂 甘草节 昆布 芦荟 青皮

功效:清肝解郁,养血舒筋

主治:筋瘤,瘤体坚而色紫,青筋盘曲

栀子清肝汤

来源:类证治裁

组成:栀子 丹皮 柴胡 当归 赤芍 茯苓 川芎 牛蒡子 甘草

功效:清泄肝火,化痰散结

主治:肝火旺盛,颈前瘿瘤轻度或中度肿大

栀子清肝汤

来源:杂病源流犀烛

组成:山栀子 菖蒲 柴胡 当归 丹皮 牛蒡子 黄芩 黄连 甘草

功效:清肝泄火

主治:肝经风热燥火,耳内生疮,热痒疼痛

散肿溃坚汤

来源:薛氏医案

组成:柴胡 升麻 龙胆草 黄芩 甘草 桔梗 昆布 归尾 白芍 黄柏 葛根 黄连 三棱 木香 瓜蒌根

功效:清肝经湿热,活血软坚

主治:肝旺火炽,瘰疬实证

清肝引经汤

来源:(验方)

组成:当归 白芍 生地 丹皮 栀子 甘草 黄柏 川楝子 茜草 白茅根 牛膝

功效:疏肝清热,引血下行

主治:肝经郁火,行经吐,血色鲜红,心烦易怒

清肝解郁汤

来源:《医宗金鉴》

组成:当归 生地 白芍 川芎 陈皮 姜半夏 贝母 青皮 茯神 远志 苏叶 生山栀 木通 甘草 香附

功效:清肝解郁,行滞散结

主治:肝脾气郁,痰热结滞,瘰疬结核,乳房结块

黄连膏

来源:《医宗金鉴》

组成:黄连 当归尾 黄柏 生地黄 姜黄 麻油 黄蜡

功效:清热泻火解毒,活血消肿止痛

主治:风热毒邪侵袭之耳疖,耳疮,鼻疮(外用)

奇授藿香丸

来源:《医宗金鉴》

组成:藿香枝叶 雄猪胆汁

功效:清泄胆热,利湿通窍

主治:胆腑郁热,鼻渊头痛

万金膏

来源:《眼科纂要》

组成:荆芥 防风 川连 文蛤 铜绿 苦参根 薄荷

功效:清热泻火

主治:睑弦赤烂偏热重者(外用)

竹叶泻经汤

来源:《原机启微》

组成:柴胡 栀子 羌活 升麻 甘草 黄芩 黄连 大黄 茯苓 赤芍 泽泻 草决明 车前子 淡竹叶

功效:清心利湿

主治:漏睛属心脾湿热者

八宝眼药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

组成:炉甘石  冰片 珍珠 硼砂 麝香 熊胆 荸荠海螵蛸 朱砂

功效:清热泻火,明目退翳

主治:漏睛,赤脉传睛胬肉攀睛花翳白陷凝脂翳,蟹睛症,宿翳,化学性眼外伤火热炽盛者(点眼用)

石决明散

来源:普济方

组成:石决明 草决明 羌活 山栀子 大黄 荆芥 木贼 青葙子 芍药 麦冬

功效:清热平肝,退翳明目

主治:圆翳内障属肝热上扰者

荸荠退翳散

来源:中医眼科学讲义》(1980)

组成:硼砂 冰片 麝香荸荠

功效:清热明目退翳

主治:宿翳(点眼用)

退云散

来源:《眼科临症录》

组成:甲组药:冰香散 制甘石 乙组药:黄柏 黄连 黄苓 防风 蝉衣 白芷 羌活 薄荷 川芎 白菊花 荆芥 当归 大黄 赤芍 连翘 木贼草 丙组药:海螵蛸 荸荠粉 冰片 犀黄 珠粉 熊胆 淡硇砂 朱砂 蕤仁霜 麝香(先将乙组药煎汤取汁,再溶入甲组药,晒干,磨至极精细,最后加入丙组药,制成后装入玻璃小管内密封)

功效:清热泻火,明目退翳

主治:白睛青蓝,花翳白陷,凝脂翳,混睛障,宿翳,风轮赤豆属肝热炽盛者(点眼用)

退红良方

来源:《中医眼科学讲义》(1964)

组成:龙胆草 焦山栀 连翘 桑叶 甘菊密蒙花 黄芩 生地 草决明 夏枯草

功效:清热凉肝,明目退翳

主治:赤膜下垂血翳包睛属肝经风热、血热壅滞者

涩化丹

来源:《眼科六经法要》

组成:赤石脂 甘石 薄荷 僵蚕 麻黄 北细辛 蔓荆子 龙胆草 紫草 黄连 芦荟 草乌 空青 珊瑚血竭 珍珠

功效:清肝凉血,明目退翳

主治:赤膜下垂,血翳包睛(点眼用)

点眼秦皮煎

来源:圣济总录

组成:秦皮 黄连 升麻

功效:清热明目

主治:星翳、花翳白陷(水煎点眼)

泻肝散

来源:银海精微

组成:玄参 大黄 黄芩 知母 桔梗 车前子 龙胆草 羌活 当归 芒硝

功效:清肝泻肺,退翳明目

主治:花翳白陷属热炽腑实者

四顺清凉饮子

来源:《审视瑶函》

组成:当归身 龙胆草 黄芩 桑皮 车前子 生地黄 赤芍 枳壳 甘草 熟大黄 防风 川芎 川连 木贼 羌活 柴胡

功效:清热泻火解毒

主治:凝脂翳,黄液上冲里热炽盛

还阴救苦汤

来源:《原机启微》

组成:升麻 苍术 甘草梢 桔梗 柴胡 防风 羌活 细辛 藁木 川芎 当归尾 黄连 黄芩 黄柏 生地 知母 连翘 红花 龙胆草

功效:泻火解毒凉血散

主治:火疳,真睛破损属心肺热毒

龙脑煎

来源:《普济方》

组成:龙脑 秦皮 防风 细辛 甘草 黄连(煎汤取汁入蜂蜜)

功效:泻热泻火,退翳明目

主治:火疳(点眼用)

洗肝煎

来源:《银海精微》

组成:大黄 栀子 防风 薄荷 川芎 当归 羌活 甘草 蜂蜜

功效:清热平肝

主治:风轮赤豆属肝热者

朱砂煎

来源:《中医眼科学讲义》(1964)

组成:黄连 黄柏 秦皮 细辛 白芷 乳香 朱砂 冰片 蜂蜜

功效:清热明目

主治:风轮赤豆,白膜侵睛(滴眼用)

抑阳酒连散

来源:《原机启微》

组成:生地黄 独活 黄柏 防风 知母 蔓荆子 前胡 羌活 白芷 生甘草 黄芩 寒水石 栀子 黄连 防己

功效:清热除湿,疏风明目

主治:瞳神紧小瞳神干缺风湿夹热者

经效散

来源:《审视瑶函》

组成:柴胡 犀角 赤芍 归尾 大黄 连翘 甘草梢

功效:清热解表,活血化痰

主治:热毒炽盛,真睛破损

泻脑汤

来源:《审视瑶函》

组成:防风 车前子 木通 茺蔚子 茯苓 熟大黄 玄参 元明粉 桔梗 黄芩

功效:清肝通腑,破血利水

主治:热炽腑实,肝胆火盛,真睛破损

泻肝汤

来源:《审视瑶函》

组成:地骨皮 玄参 车前子 元明粉 茺蔚子 大黄 知母

功效:清肝泻火

主治:蟹睛症属肝经火盛者

泻心赤汤

来源:《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木通 生地 黄连 甘草 灯心草

功效:清心泄热

主治:心火上炎,舌上糜烂小便短赤

泻心汤

来源: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 黄连 黄芩

功效:泻火解毒,燥湿泄痞

主治:一切实热火证,高热烦躁,目赤,吐血衄血口舌生疮,湿热黄疸痈肿下利

凉心散

来源:《医宗金鉴》

组成:黄连 黄柏 青黛 硼砂 人中白 风化硝 冰片

功效:清心泄热

主治:心火上炎,口舌生疮,心烦不安,小便短赤

加味导赤散

来源:(验方)

组成:生成黄 木通 淡竹叶 金银花 甘草 黄连 黄芩 连翘 牛蒡子 玄参 桔梗 薄荷

功效:清利湿热

主治:脾不化湿,湿热熏蒸,口内红肿糜烂

清热甘露饮

来源:《医宗金鉴》

组成:生地黄 麦冬 石斛 知母 黄芩 枇杷叶 石膏 甘草 茵陈 灯芯

功效:清心泻火,佐以养阴

主治:心经郁热,小心疳证,口舌生疮,小便赤涩

凉营清气汤

来源:喉痧证治概要》

组成:山栀 石膏 黄连 黄芩 生地 赤苓 灯芯草

功效:清泄心脾积热

主治:实热上攻,口舌生疮

黄连清心饮

来源:沈氏尊生书

组成:黄连 生地黄 当归 甘草 人参 酸枣仁 茯神 远志 莲子肉

功效:清心安神健脾摄精

主治:心火独亢,神浮扰精梦遗

清胃散

来源:兰室秘藏

组成:生地 归身 丹皮 黄连 升麻

功效:胃泻火,凉血止血

主治:胃有积热,牙齿痛引头疼;牙龈溃烂;牙宣出血;唇舌颊腮肿痛

加味清胃散

来源:张氏医通

组成:生地 丹皮 当归 黄连 连翘 犀角 升麻 生甘草

功效: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主治:胃热炽盛,齿衄龈肿

清胃解毒汤

来源:(验方)

组成:升麻 黄连 丹皮 生地 黄芩 石膏

功效:清热解毒,凉营滋阴

主治:水痘毒热重证,壮热烦渴,水痘密集

竹茹汤

来源:《木事方》

组成:竹茹 半夏 干姜 甘草 生姜 大枣

功效:清胃降逆

主治:胃中积热上冲,食已即吐口臭而渴

藿连汤

来源:幼幼集成

组成:川连 厚朴 藿香 生葛 大枣

功效:清胃除热止呕

主治:小儿胃热,呕吐不止

玉女煎

来源:《景岳全书》

组成:石膏 熟地 麦冬 知母 牛膝

功效:清胃滋阴

主治:胃热阴虚,头痛,牙痛牙龈出血;消渴,消谷善饥

龙眼白盐方

来源:(验方)

组成:龙眼肉 白盐

功效:降火解毒,凉血养血

主治:虚火牙痛(贴牙龈痛处)

泻黄散

来源:《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藿香叶 山栀仁 石膏 甘草 防风

功效:泻脾胃伏火

主治:脾胃伏火,口疮,口臭,脾热弄石

清热泻脾散

来源:《医宗金鉴》

组成:山栀 生石膏 黄芩 黄连 生地 赤苓 灯芯

功效:清泄心脾积热

主治:心脾积热,鹅口疮

二辛煎

来源:(验方)

组成:生石膏 细辛

功效:清热镇痛

主治:风热牙痛

牙疼

来源:(验方)

组成:荜芨 细辛 高良姜 白胡椒 白芷 冰片 薄荷 雄黄

功效:清热辟秽,散火止痛

主治:龋齿(外用)

泻脾除热饮

来源:《银海精微》

组成:黄芪 防风 茺蔚子 桔梗 大黄 黄芩 车前子 芒硝 黄连

功效:清热除湿祛风

主治:胬肉攀睛属脾骨实火

清脾散

来源:《审视瑶函》

组成:薄荷叶 升麻 山栀仁 赤芍 枳壳 陈皮 黄芩 藿香叶 防风石膏 甘草

功效:燥湿化痰,泄热清肝

主治:原患针眼,余邪未清,脾胃伏热,不时上攻胞睑,针眼反复发作,但诸症不重

清胃散

来源:《审视瑶函》

组成:山栀仁 枳壳 栀子 石膏 川黄连 陈皮 连翘 归尾 芥穗 黄芩 防风 生甘草

功效:清热散结

主治:胞生痰核,胞睑硬结,外皮色微红

清热燥湿

二妙散(丸)

来源:《丹溪心法》

组成:黄柏 苍术

功效:清热燥湿

主治:湿热走注筋骨疼痛;湿热下注,足膝痿软,红肿热痛;带下湿疮

三妙丸

来源:医学正传

组成:黄柏 苍术 川牛膝

功效:清热燥湿

主治:湿热下注,两脚麻木,如火烙之热

四妙丸

来源:成方便读

组成:川黄薏苡仁 苍术 川牛膝

功效:清热利湿

主治:湿热下注,两脚麻痿肿痛

加味二妙散

来源:《丹溪心法》

组成:黄柏 苍术 当归 牛膝 防己 萆薢 龟版

功效:清热燥湿,通利筋脉

主治:湿热浸淫,气血不运,四肢痿软,下肢麻木,或足胫热气上腾

香连丸

来源:和剂局方

组成:黄连 木香

功效:清热化湿行气止痢

主治:湿热痢疾胸膈痞闷赤白痢下,腹痛里急

脏连丸

来源:《证治准绳》

组成:黄连 公猪大肠

功效:清化湿热

主治:大肠湿热肠风下血痔疮出血,血色鲜红;日久不止,肛门坠痛

芍药汤

来源:《保命集》

组成:芍药 黄芩 甘草 黄连 大黄 槟榔 当归 木香 肉桂

功效:清热燥湿解毒,止痢调气行血

主治:湿热痢,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

白头翁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白头翁 黄柏 黄连 秦皮

功效:清热燥湿,凉血解毒

主治:痢热,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泻下脓血,赤多白少

连理汤

来源:《张氏医通》

组成:人参 白术 干姜 甘草 黄连 茯苓

功效:燥湿止痢,温中补虚,调气化滞

主治:休息痢下痢时发时止,日久难愈,倦怠嗜卧,临厕腹痛里急,大便夹有黏液或见赤色

白头翁加阿胶甘草汤

来源:《金匮要略》

组成:白头翁 黄柏 黄连 秦皮 阿胶 甘草

功效:清热燥湿,凉血止痢,养血滋阴

主治:血虚热痢伤络,产后血虚下痢

开噤散

来源:医学心悟

组成:人参 黄连 石菖蒲 丹参 石莲子 茯苓 陈皮 冬瓜子 陈米 荷叶蒂

功效:泄热和胃,辛苦通降

主治:噤口痢,湿热疫毒蕴结肠中,下痢胸闷呕逆不食,口气秽臭

驻车丸

来源:《千金要方》

组成:黄连 阿胶 当归 干姜

功效:养阴清热。燥湿止痢

主治:久痢伤阴,痢下赤白脓血或下鲜血黏稠,脐腹灼痛虚坐努责

黄连理中汤

来源:《证因脉治》

组成:人参 白术 干姜 甘草 黄连

功效:清热燥湿,益气止痢

主治:大下痢脉沉,微昏睡,下痢多者

蛇床子散

来源:(验方)

组成:蛇床子 苦参 百部 明矾 花椒

功效:清热燥湿,杀虫止带

主治:带下阴痒(坐浴用)

塌痒汤

来源:外科正宗

组成:鹤虱草 苦参 威灵仙 当归尾 狼毒 蛇床子

功效:清热燥湿,解毒杀虫,祛风止痒

主治:阴痒(外洗用)

珍珠散

来源:中医妇科学》(1979)

组成:珍珠 青黛 雄黄 黄柏 儿茶 冰片

功效:清热燥湿,解毒止痒

主治:外阴瘙痒,皮肤破损者(外搽用)

苦参汤

来源:《疡科心得集》

组成:苦参 蛇床子 白芷 银花 菊花 黄柏 地肤子 大菖蒲

功效:清热燥湿,祛风杀虫

主治:阴痒,阴蚀牛皮癣麻风等(外洗用)

三黄洗剂

来源:(验方)

组成:大黄 黄柏 黄芩 苦参片 医用石炭酸

功效:清热燥湿,止痒收涩

主治:一切皮肤科急性病主疖病有红肿焮痒出水者(外洗用)

解毒洗剂

来源:《许履和外科医案医话集》

组成:黄柏水(20%,100亳升)白矾 雄黄 甘油

功效:清热燥湿,解毒止痒

主治:急性皮肤病,局部红肿焮痒出水(外擦用)

黄柏霜

来源:(验方)

组成:黄柏液 硬脂酸 石蜡油 甘油脂 凡士木

功效:清热止痒

主治:皮炎湿疹(外擦用)

颠倒散洗剂

来源:《实用中医外科学

组成:硫磺 生大黄 石灰

功效:清热止痒

主治:皮炎,瘙痒证(外洗用)

紫连膏

来源:(验方)

组成:黄连 黄柏 生地黄 当归 紫草 冰片 凡士林

功效:清热燥湿,凉血活血

主治:旋耳疮日久,血虚生风化燥(外擦用)

黄连油混悬液

来源:(验方)

组成:黄连粉 蓖麻油

功效:清热燥湿解毒

主治:旋耳疮见红肿焮痛,瘙痒出水者(外擦用)

黄连油

来源:(验方)

组成:黄连素片 麻油

功效:清热燥湿止痒

主治:湿疹,唇风(外擦用)

皮酯膏

来源:(验方)

组成:青黛 黄柏 煅石膏 烟膏 凡士林

功效:清热燥湿,杀虫止痒

主治:湿疹,肛门瘙痒顽癣神经性皮炎(外擦用)

皮枯膏

来源:(验方)

组成:青黛 黄柏 煅石膏 烟膏 枯矾 凡士林

功效:清热燥湿,杀虫止痒

主治:各种慢性皮肤病(外擦用)

烂耳散

来源:(验方)

组成:穿心莲粉 猪胆汁 枯矾

功效:清热燥湿,敛湿去脓

主治:脓耳病(外擦用)

红棉散

来源:外科方外奇方

组成:煅龙骨 枯矾 海螵蛸 胭脂 飞丹 冰片

功效:清热燥湿,敛湿去脓

主治:聤耳,又名脓耳病,肝胆湿热,耳道流脓(外擦用)

气血两清剂

清瘟败毒饮

来源:疫疹一得

组成:生石膏 乌犀角 真川连 栀子 桔梗 黄芩 知母 赤芍 玄参 连翘 甘草 丹皮 竹叶 小生地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泻火

主治:瘟疫热毒,气血两燔,高热烦躁,大渴引饮,咽痛,头痛,或发斑吐衄,舌绛唇焦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红斑狼疮而热毒炽盛者

凉营清气汤

来源:《喉痧证治概要》

组成:犀角尖 鲜石斛 生石膏 鲜生地 薄荷叶 生甘草 黄连 焦栀子 牡丹皮 赤芍药 玄参 连翘壳 鲜竹叶 茅根 芦根 金汁

功效:清气凉营,泻火解毒

主治:疫喉痧,邪在气营,痧疹密布,壮热烦躁,甚则谵妄,咽喉肿痛腐烂

化斑汤

来源:温病条辨

组成:石膏 知母 生甘草 玄参 犀角 白粳米

功效:清气凉血

主治:温病气血两燔,发热发斑

犀角散

来源:《千金要方》

组成:犀角 黄连 茵陈 升麻 山栀子

功效:清心泻火,凉血解毒,利湿退黄

主治:瘟疫时毒,内陷营血,邪人心包,身目悉黄之急黄症;热痹化火伤津关节痛剧,入夜尤甚

犀角解毒饮

来源:《医宗金鉴》

组成:牛蒡子 犀角 荆芥穗 防风 连翘 金银花 赤芍 生甘草 川黄连 生地黄

功效:疏风解毒,凉血化瘀

主治:赤游风,头面四肢皮肤赤热而肿,色若涂丹,游走不定

化毒丹

来源: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组成:犀角 黄连 桔梗 玄参 薄荷 大黄 青黛 甘草

功效:疏风清热,解毒凉营

主治:火毒上攻,小儿囟填解颅

犀地清络饮

来源:《重订通俗伤寒论

组成:犀角 丹皮 连翘 竹沥 桃仁 鲜生地 生赤芍 生姜汁 鲜茅根 鲜菖蒲汁 灯心

功效:清气凉营,开窍通瘀

主治:热在气营,邪闭心包,身热心烦,甚则神昏谵语

清胃解毒汤

来源:(验方)

组成:升麻 黄连 丹皮 生地黄 黄芩 石膏

功效:清热凉营解毒

主治:水痘毒热重证

犀角消毒饮

来源:《张氏医通》

组成:防风 牛蒡子 荆芥 犀角 银花 甘草 连翘

功效:清热凉血疏风散

主治:气血两燔,痘疮发疔,胃热咽肿便秘

清营凉血

清营汤

来源:《温病条辨》

组成:犀角 生地黄 元参 竹叶卷心 麦冬 丹参 黄连 银花 连翘

功效:清营透热,养阴活血

主治:温病邪热传入营分,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口渴或不渴,斑疹隐隐

清宫汤

来源:《温病条例》

组成:元参心 莲子心 竹叶卷心 连翘心 犀角尖 连心麦冬

功效:清心解毒,养阴生津

主治:温病误汗,液伤邪陷,心包受邪,发热昏谵

犀角地黄汤

来源:《千金要方》

组成:犀角 生地 丹皮 赤芍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主治:温病热入血分,热甚动血或蓄血发狂

犀角大青汤

来源:《张氏医通》

组成:犀角 大青叶 玄参 升麻 黄连 黄芩 黄柏 栀子 生甘草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主治:斑出火盛,狂闷难透

清凉甘露饮

来源:《外科正宗》

组成:犀角银柴胡 茵陈 石斛 枳壳 麦冬 甘草 生地 黄芩 知母 枇杷叶

功效:清热凉血,润燥生津

主治:茧蜃高突坚硬,或损破流血,或积热生痰,或渴证久作

四生散

来源:《银海精微》

组成:生地 生薄荷 生艾叶 生当归 朴硝

功效:清热凉血,消肿

主治:眼疾胞肿如桃

清热解毒剂

仙方活命饮

来源:校注妇人良方

组成:穿山甲 皂角刺 当归尾 生甘草 金银花 赤芍 乳香 没药 防风 天花粉 陈皮 贝母 白芷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主治:痈疽肿疡初起,热毒壅聚,气滞血瘀,局部红肿焮痛

五味消毒饮

来源:《医宗金鉴》

组成:金银花 野菊花 蒲公英 紫花地丁 天葵子

功效:清热解毒,消散疔疮

主治:火毒结聚的痈疮疖肿疔毒,湿热带下,产后发热,热毒上攻所致耳疮目疾

清热消炎片

来源:(验方)

组成:蒲公英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疮疡阳证

银黄片

来源:(验方)

组成:金银花 黄芩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疮疡阳证

银花甘草汤

来源:《外科十法》

组成:金银花 甘草

功效:清火解毒

主治:疮汤热毒、烧伤或疮面感染时洗涤用

连翘败毒散

来源:《证治准绳》

组成:连翘 荆芥 防风 柴胡 升麻 桔梗 甘草 川芎 牛蒡子 红花 当归尾 苏木 天花粉 羌活 独活

功效:清热解毒,化痰活血

主治:木舌肿硬,发颐初肿,痈疽初发

化斑解毒汤

来源:《外科正宗》

组成:玄参 知母 石膏 牛蒡子 人中黄 黄连 升麻 连翘 甘草 淡竹叶

功效:清热解毒,滋阴降火

主治:三焦风热上攻,丹毒发

黄散

来源:《中医眼科学讲义》(1964)

组成:西月石粉 冰片 麝香 犀黄

功效:清热解毒,明目退翳

主治:椒疮粟疮,火疳,白涩症,聚星障,赤障下垂,血翳包晴

犀黄丸

来源:《外科全生集》

组成:牛黄 麝香 乳香 没药

功效:清热解毒,化瘀散结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主治:乳癖乳疬,乳岩,瘰疬,骨核,疔毒恶疮走黄陷证,流注及癌症

犀黄醒消丸

来源:《外科全生集》

组成:牛黄 麝香 乳香 没药 黄米饭 雄精

功效:清热解毒,散结消痈

主治:痈汤脓成未溃,局部红肿热痛;岩、瘰疬等证

清营退肿膏

来源:(验方)

组成:大黄 鞭蓉叶 黄芩 黄柏 花粉 滑石 东丹 凡士林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骨折软组织损伤初期;疮疡焮热作痛(外用)

黄连解毒汤

来源:外台秘要

组成:黄连 黄芩 黄柏 栀子

功效:泻火解毒

主治:一切实热火毒,三焦热盛之证

芩连二母丸

来源:《医宗金鉴》

组成:黄芩 黄连 知母 贝母 当归 白芍 羚羊角 生地 熟地 蒲黄 地骨皮 川芎 生甘草 侧柏叶

功效:抑火滋阴解毒,养血凉血通脉

主治:血瘤

清热消毒散

来源:《证治准绳》

组成:黄连 山栀 连翘 当归 芍药 生地 银花 川芎 甘草

功效:消热解毒

主治:一切痈疽阳证,肿痛发热作渴

栀子金花丸

来源:《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组成:栀子 黄芩 大黄 黄柏 天花粉 知母 黄连 金银花

功效:清热解毒,通腑泻热

主治:肺胃热盛,叶血衄血;口舌生疮;牙痛咽肿;感染发热;大便秘结

桔梗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桔梗 甘草

功效:清热解毒,排脓消痈

主治:肺痈,咳吐脓血,腥臭胸痛气喘身热,烦渴喜饮,慢性乳蛾

桔梗白散(原名白散

来源:《伤寒论》

组成:桔梗 贝母 巴豆

功效:峻驱肺脓,温下寒实,涤谈开结

主治:肺痈溃脓期心下硬满疼痛,喘不得卧,大便秘结,寒实结胸

苇茎汤

来源:《千金要方》

组成:鲜芦根 薏苡仁 冬瓜仁 桃仁

功效:清肺化痰,逐瘀排脓

主治:肺痈成痈期咳嗽气急,吐痰腥臭

如金解毒散

来源:《景岳全书》

组成:桔梗 生甘草 黄芩 黄连 黄柏 山栀

功效:降火解毒,清肺消痈

主治:肺痈成痈期,咳痰腥臭

加味桔梗汤

来源:《医学心语》

组成:桔梗 生甘草 贝母 橘红 银花 薏苡仁 葶苈子 白芨

功效:排脓解毒

主治:肺痈溃脓期,咳吐大量脓血痰,腥臭异常,胸中烦满而痛

沙参清肺汤

来源:(验方)

组成:北沙参 生黄芪 太子参 合欢皮 白芨 生甘草 桔梗 薏苡仁 冬瓜仁

功效:益气养阴,清肺化痰,解毒排脓

主治:肺痈恢复期,热退咳轻,脓血渐少,痰液清稀,或见胸胁隐痛,难以久卧,自汗盗汗,低烧潮热,心烦咽干,形体消瘦

大黄牡丹汤

来源:《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 丹皮 桃仁 冬瓜仁 芒硝

功效: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主治:肠痈初起,少腹肿痞拒按,善屈右足蜷卧,牵引则痛剧

红藤煎

来源:(验方)

组成:红藤 紫花地丁 乳香 没药 大黄 连翘 玄胡 丹皮 甘草 金银花

功效:通腑清热,行瘀止痛

主治:肠痈脓未成,或脓已成而未溃破

红藤败酱汤

来源:(验方)

组成:红藤 败酱草 紫花地丁 大黄 丹皮 蒲公英 金银花 连翘 黄芩 黄柏 桃仁 乳香 没药

功效:清热解毒,消癥散结

主治:盆腔炎

锦红汤

来源:(验方)

组成:红藤 蒲公英 生大黄 制川朴

功效:清热解毒,行气通腑,活血消肿

主治:肠痈腹痛

薏苡附子败酱散

来源:《金匮要略》

组成:薏苡仁 附子 败酱草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

主治:肠痈脓已成者

四妙勇安汤

来源:验方新编

组成:玄参 当归 银花 甘草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主治:脱疽,热毒炽盛,患肢黯红微肿灼热,溃料腐臭,疼痛剧烈

顾步汤

来源:外科真诠

组成:黄芪 石斛 当归 牛膝 人参 紫花地丁 生甘草 金银花 菊花 蒲公英

功效:益气养阴,清热解毒

主治:热毒型脱疽

清心药

来源:《证治准绳》

组成:当归 丹皮 川芎 赤芍 生地黄 黄芩 黄连 连翘 栀子 桃仁 甘草

功效:清热解毒,祛瘀消肿

主治:开放性骨折,关节脱位及软组织损伤

普济消毒饮

来源:东垣试效方

组成:黄芩 黄连 橘红 甘草 玄参 柴胡 桔梗 连翘 板蓝根 马勃 牛蒡子 薄荷 僵蚕 升麻

功效:疏风散邪,清热解毒

主治:大头瘟。风热疫毒之邪,壅于上焦,发于头面,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焮痛,其他一切疮疡阳证

六应丸

来源:(验方)

组成:珍珠 牛黄 蟾酥 腰黄 冰片 公丁香

功效:解毒消炎,退肿止痛

主治:咽喉肿痛及痈虫咬

玉钥匙

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组成:焰硝 硼砂 片脑 白僵蚕

功效:泻热解毒,清咽利喉

主治:急喉瘖,声嘶,语音难出,喉痹喉痛,吞咽困难

梅花点舌丹

来源:《外科全生集》

组成:没药 硼砂 熊胆 乳香 血竭 葶苈 大冰片 沉香 蟾酥 麝香 珍珠 朱砂 牛黄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疔毒恶疮,无名肿毒,痈疖红肿,咽喉肿痛(外用)

润喉片

来源:(验方)

组成:甘草粉 硼砂 食盐 玄明粉 酸梅 荸荠粉

功效:清热润燥,解毒利咽

主治:肺经郁热,乳蛾肿痛

沆瀣丹

来源:《幼幼集成》

组成:川芎 大黄 黄芩 黄柏 滑石 黑丑(炒)薄荷 槟榔 枳壳 连翘 赤芍

功效:清热解毒,泻下

主治:小儿浑身壮热,口舌疮疡,十种火丹,诸般抽搐

铁笛丸

来源:(验方)

组成:诃子 麦冬 茯苓 瓜蒌皮 贝母 甘草 桔梗 凤凰衣 玄参 青果

功效:解毒化痰,润肺利咽

主治:风热侵袭之急喉瘖;气滞血瘀痰凝或肺脾气虚肺肾阴虚之慢喉瘖

清咽下癣汤

来源:(验方)

组成:元参 桔梗 甘草 牛蒡子 贝母 瓜蒌 射干 马兜铃 荆芥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主治:麻疹热毒攻喉,咽喉肿痛,声音嘶哑

清咽利膈汤

来源:《外科正宗》

组成:连翘 栀子 黄芩 薄荷 牛蒡子 防风 荆芥 玄明粉 玄参 金银花 大黄 黄连 桔梗 甘草

功效:泄热解毒,利咽消肿

主治:邪热传里,肺胃热盛,咽喉肿痛

神仙活命汤

来源:白喉治法抉微》

组成:龙胆草 玄参 黄柏 板蓝根 瓜蒌皮 石膏 白芍 马兜铃 甘草山栀

功效:清热解毒,养阴利咽

主治:白喉

眼珠灌脓方

来源:《中医眼科学讲义》(1964)

组成:生军 瓜蒌仁 生石膏 玄明粉 枳实 栀子 夏枯草 银花 黄芩 花粉 竹叶

功效:清热泻火解毒

主治:凝脂翳,黄液上冲

羚羊角饮子

来源:《审视瑶函》

组成:羚羊角 犀角 防风 桔梗 茺蔚子 玄参 知母 大黄 草决明 甘草 黄芩 车前子

功效:清热泻火解毒

主治:黄液上冲

通脾泻胃汤

来源:《审视瑶函》

组成:麦冬 茺蔚子 知母 车前子 石膏 防风 黄芩 天冬 熟大黄

功效:泻热解毒

主治:黄液上冲

银花解毒汤

来源:《庞氏经验方》

组成:银花 蒲公英 炙桑枝 龙胆草 花粉 黄芩 大黄 蔓荆子 枳壳

功效:泄肝解毒

主治:混睛障

清热解毒剂(外用类)

鱼腥草

来源:(验方)

组成:鱼腥草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耳痛,耳内流脓(滴耳),耳聋耳鸣属热证者(穴位注射)

麝香散

来源:喉症全科紫珍集》

组成:麝香 冰片 黄连末

功效:清热解毒,芳香辟秽,散结消瘤

主治:喉瘤,耳蕈

七叶一枝花 酒精

来源:(验方)

组成:七叶一枝花 75%酒精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耳痛,耳内流脓

耳灵散

来源:(验方)

组成:冰片 玄明粉 硼砂 硇砂

功效:清热解毒,收敛去湿

主治:脓耳,耳疮

硇砂散

来源:《医宗金鉴》

组成:硇砂 轻粉 冰片 雄黄

功效:清火解毒,干枯收敛,除湿消肿

主治:鼻息肉

明矾散

来源:中医耳鼻科学》

组成:明矾 甘遂 白降丹 雄黄

功效:清火解毒,腐蚀收敛

主治:鼻息肉

四黄散

来源:《证治准绳》

组成:黄连 黄芩 黄柏 大黄 滑石 五味子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

主治:鼻头红赤或鼻孔糜烂

珠黄散

来源:(验方)

组成:人中白 马勃粉 青黛孩儿茶 玄明粉 硼砂 薄荷 黄连 牛黄 珍珠末 梅片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利咽

主治:风热侵袭,喉内灼痛,急喉瘖症

珠黄散

来源:《和剂局方》

组成:珍珠 西黄(即牛黄)

功效:清热解毒,生肌敛疡

主治:咽喉肿痛、腐烂,牙疳,口舌破碎

冰硼散

来源:(验方)

组成:煅硼砂 冰片

功效:泻火止痛,解毒消肿

主治:心脾积热,口疮口糜

冰硼散

来源:《外科正宗》

组成:玄明粉 朱砂 硼砂 冰片

功效:清热解毒,化痰利喉

主治:咽喉肿痛,急喉瘖,喉风,口舌生疮

玉匙散

来源:(验方)

组成:玄明粉 腰黄 天虫 炒月石

功效:风化痰,解毒消肿

主治:咽喉口舌肿痛

川硝散

来源:《医宗金鉴》

组成:川硝 紫雪丹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心脾积热,舌肿木硬

牛桔汤

来源:医门补要

组成:牛蒡子 桔梗 薄荷 葛根 象贝 柴胡 甘草 枳壳

功效:祛风散邪,泻火解毒

主治:小儿鹅口疮

冰麝散

来源:(验方)

组成:黄连 黄柏 甘草 鹿角霜 玄明粉 明矾 硼砂 冰片 麝香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化腐生肌

主治:实热亢盛,牙龈溃烂

锡类散

来源:金匮翼

组成:象牙屑 珍珠 青黛 冰片 壁钱 牛黄 人指甲

功效:清热解毒,去腐生新

主治:咽喉腐烂,唇舌肿痛

养阴生肌散

来源:(验方)

组成:牛黄 黄柏 龙胆草 雄黄 青黛 甘草 冰片

功效:清热解毒,养阴生肌

主治:口疮

柳花散

来源:《外科正宗》

组成:黄柏 青黛 肉桂 冰片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腐生肌

主治:虚火上炎,口舌生疮

红眼药

来源:(验方)

组成:朱砂 生月石 制炉甘石 海螵蛸 冰片

功效:腐蚀胬肉,解毒明目

主治:胬肉攀睛

擦药

来源:《审视遥函》

组成:血竭 乳香 没药 轻粉 密陀僧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风赤疮痍

立胜煎

来源:《中医眼科学讲义》(1964)

组成:川连 黄柏 秦皮 甘草

功效:清热解毒,明目止痛

主治:黄液上冲

一绿散

来源:《审视遥函》

组成:芙蓉叶 生地黄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

主治:眼胞赤肿如桃

胆汁二连膏

来源:《眼病的辨证 论治

组成:川连 胡黄连 牛胆汁 蜂蜜

功效:清热解毒,明目止痛

主治:暴风客热,天行赤眼,赤脉传睛

穿心莲眼膏

来源:《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汇编》

组成:穿心莲浓缩液 新洁尔灭无水羊毛脂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主治:凝脂翳,电光性眼炎

千里光眼药水

来源:《医院制剂》修订本

组成:千里光 蒸馏水

功效:清热解毒止痛,凉血消肿明目

主治:暴风客热,金疳,白涩症,赤膜下垂,血翳包睛,瞳神紧小,瞳神干缺

化铁丹眼水

来源:(验方)

组成:雄鸡化骨 川椒  砂仁  风化硝  古铜钱  新绣花针

功效:清热解毒止痛

主治:椒疮

黄连西瓜霜眼药水

来源:《中医眼科学》(1980)

组成:硫酸 黄连素 西瓜霜 月石 硝苯汞 蒸馏水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椒疮,粟疮,赤脉传睛,暴风客热,天行赤眼,金疳,白涩症,赤膜下垂,血翳包睛

黄芩眼药水

来源:《临床眼科学

组成:黄芩 乙醇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瞳神紧小,瞳神干缺,花翳白陷,凝脂翳

珠黄散

来源:(验方)

组成:珍珠粉 西黄 朱砂 麝香

功效:清热解毒,明目退翳

主治:火疳,白膜侵睛

紫归油

来源:《外科证治》

组成:紫草 当归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燥湿

主治:唇风症,口唇干裂出血

蜂房汤

来源:圣济录总》

组成:蜂房 淡豆鼓 蜀椒(去目)

功效:清热解毒,祛腐止痛

主治:龋齿牙痛(含漱)

细辛散

来源:(验方)

组成:细辛 荜茇 白芷 青盐 冰片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齿龈肿痛

青吹石散

来源:(验方)

组成:煅石膏 煅人中白 青黛 薄荷 黄柏 川连 煅月石 冰片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口舌咽喉碎痛之疳疮乳头破碎

如意金黄散

来源:《外科正宗》

组成:南星 苍术 甘草 白芷 花粉 厚朴 陈皮 黄柏 姜黄 大黄(或加凡士林调为膏剂)

功效:清热解毒,祛瘀除湿,消肿止痛

主治:一切痈疡疮疖,初起见红肿热痛,属阳证者

黄柏溶液24%

来源:(验方)

组成:黄柏片 硼酸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痈疽疮疡溃后,脓腐不脱,疼痛不止,疮口难敛

黄柏搽剂

来源:(验方)

组成:黄柏溶液 麻油 单硬脂酸甘油酯 十二烷磺酸钠 吐温尼泊金

功效:清热解毒,润肤止痒

主治:一切皮肤病糜烂,结痂,渗液不多者

三黄膏

来源:(验方)

组成:东丹 黄柏 黄芩 大黄 滑石 凡士林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主治:损伤初起瘀血内留或局部见红肿热痛者

四黄散膏

来源:《证治准绳》

组成:黄连 黄柏 大黄 黄芩 (或加凡士林调为膏剂)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创伤感染及阳痈局部红肿热痛者

五黄散

来源:《证治准绳》

组成:黄丹 黄连 黄芩 黄柏 大黄 乳香

功效:清热解毒,化瘀止痛

主治:挫伤热毒肿痛

黄连膏

来源:《医宗金鉴》

组成:黄连 当归 黄柏 生地 姜黄 麻油 黄蜡

功效:清热解毒,润燥止痛

主治:疮疡阳证,臭,鼻疮干燥肿痛,水火烫伤,乳头碎痛

紫金锭(又名玉枢丹)

来源:片玉心书

组成:雄黄 朱砂 麝香 五倍子 红芽大戟(去芦) 山慈姑(洗去皮毛) 续随子肉(去油)

功效:解毒散结,消肿止痛

主治:疮毒肿疡,蛇虫诸毒,霍乱痧胀,瘟疫喉风,惊风癫狂,蛇犬咬伤

青黛散

来源:《实用中医外科学》

组成:青黛 石膏 滑石 黄柏(或加凡士林制成膏剂)

功效:清热解毒,收湿止痒

主治:一切皮肤病,焮肿痒痛出水

青蛤散

来源:《医宗金鉴》

组成:青黛 蛤粉 石膏 轻粉 黄柏

功效:清热解毒,收敛去湿

主治:臭疳红肿糜烂有渗液

九黄丹

来源:(验方)

组成:制乳香 制没药 川贝 石膏 红开 腰黄 朱砂 炒月石 冰片

功效:解毒消瘀,提脓去腐

主治:一切痈疽已溃,脓出不畅,肿胀疼痛,腐肉不脱

苦参子膏

来源:(验方)

组成:苦参子仁 凡士林

功效:清热解毒蚀疣

主治:疣赘

扁平疣外洗方

来源:成都中医研究所方

组成:马齿苋 苍术 蜂房 白芷 细辛 蛇床子 苦参 陈皮

功效:清热解毒蚀疣

主治:扁平疣

神灯照法

来源:《医宗金鉴》

组成:朱砂 雄黄 血竭 没药 麝香

功效:解毒活血消肿

主治:痈疽轻证(制成药捻点燃熏烟)

玉露散

来源:《实用中医外科学》

组成:芙蓉叶(加凡士林则为膏剂)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一切疮疡阳证

太乙膏

来源:《外科正宗》

组成:玄参 白芷 归身 肉桂 赤芍 大黄 生地 土木鳖 阿魏 轻粉 槐柳枝 血余 东丹 乳香 没药 麻油

功效:清火解毒,活血散瘀,消肿生肌

主治:一切疮疡已溃或未溃者

小升丹

来源:《医宗金鉴》

组成:水银 白矾 火硝 没药 麝香 当归身 墨炭

功效:解毒提脓祛腐

主治:溃疡脓栓未落,腐肉未脱,或脓水不净,新肌未生

千金散

来源:《实用中医外 科学》

组成:煅白砒 制乳香 制没药 轻粉 飞朱砂 赤石脂 煅雄黄 炒五倍子 醋制蛇含石

功效:解毒活血消肿,蚀恶提脓祛腐

主治:一切恶疮顽肉死腐不脱者及千日疮,鸡眼,痔瘘,疣赘

千捶膏

来源:(验方)

组成:蓖麻子肉 嫩松香粉 轻粉 东丹 银米 茶油

功效:解毒消肿,提脓祛腐

主治:一切痈肿疔疖疮疽之阳证

拔毒生肌散

来源:《武汉中药成 方集》

组成:冰片 红升丹 轻粉 龙骨 甘石 黄丹 煅石膏 白蜡

功效:拔毒生肌

主治:痈疽溃而不敛及各种分泌物较多的创面

药制丝线

来源:《外科正宗》

组成:芫花 壁钱 丝线

功效:攻毒,腐蚀恶肉

主治:瘘管

咬头膏

来源:(验方)

组成:铜绿 松香 乳香 没药 生木鳖 蓖麻子(去尖) 杏仁 巴豆 白砒

功效:腐蚀解毒提脓

主治:疮疡已成脓而不能自破者

黑虎丹

来源:《外科诊疗学》

组成:磁石(醋煅) 母丁香 公丁香(炒黑) 全蝎 僵蚕 炙甲片  炙蜈蚣  蜘蛛  麝香  牛黄  冰片

功效:解毒消肿,提脓祛腐

主治:痈疽,瘰疬,流痰,溃后脓腐不净而对升丹过敏

蟾酥合剂

来源:(验方)

组成:酒化蟾酥 腰黄 铜绿 炒绿矾 轻粉 乳香 没药 枯矾 干蜗牛 麝香 血竭 朱砂 煅炉甘石 煅寒水石 硼砂 灯草

功效:解毒消肿,提脓化腐

主治:疔疮,白喉,走马牙疳等证

蟾酥丸 蟾酥条 蟾酥饼

来源:《外科正宗》

组成:酒化蟾酥 轻粉 麝香 枯矾 寒水石 制乳香 制没药 铜绿 胆矾 雄黄 蜗牛 朱砂

功效:解毒化腐,消肿散

主治:疔疮初起(内服或外用)

冲和膏

来源:《外科正宗》

组成:紫荆皮(炒) 独活 赤芍 白芷 石菖蒲

功效:蚀恶肉,化脓

主治:恶疮顽肉死腐不脱及千日疮,鸡眼,痔漏

鸡眼散

来源:《实用中医外 科学》

组成:水杨酸 东丹 苯唑卡因 白糖

功效:解毒腐蚀,软坚

主治:鸡眼,胼胝,寻常疣

平胬丹

来源:《外科诊疗学》

组成:乌梅肉(煅存性) 月石 轻粉 冰片

功效:腐蚀平胬,解毒排脓

主治:疮疡有胬肉突出,排脓障碍

九华膏

来源:(验方)

组成:滑石 月石 龙骨 川贝 冰片 朱砂

功效:解毒消肿止痛,生肌润肤

主治:内外痔肿痛及内痔术后

三品一条枪

来源:《外科正宗》

组成:白砒 白矾  雄黄 乳香

功效:解毒腐蚀消肿

主治:瘰疬,脂瘤,痔疮,肛瘘

二黄枯痔钉

来源:(验方)

组成:黄柏 大黄 白芨

功效:清热解毒,蚀恶祛腐

主治:痔疮

枯痔钉

来源:(验方)

组成:红砒 明矾 朱砂 雄黄 没药

功效:解毒,腐蚀痔核

主治:痔疮

消痔

来源:(验方)

组成:田螺 煅成橄榄核 冰片

功效:解毒,消痔退肿止痛

主治:内痔脱出,直肠脱垂

枯痔散

来源:(验方)

组成:白砒 白矾 月石 雄黄 硫黄

功效:解毒腐蚀

主治:内痔,瘘管,赘瘤,血栓闭塞脉管炎

灰皂散

来源:(验方)

组成:新出窑石灰 楠皂自然水 黄丹

功效:解毒腐蚀

主治:内、外痔

五宝散

来源:《医宗金鉴》

组成:钟乳石 朱砂 珍珠 冰片 琥珀

功效:清热解毒,收湿敛疮

主治:杨梅疳疮结毒及婴儿湿疹

旱螺散

来源:《医宗金鉴》

组成:田螺壳 冰片 麝香 轻粉

功效:解毒散结,祛腐生肌

主治:横痃,杨梅结毒,疳疮溃烂

皮癌净

来源:(验方)

组成:红砒 指甲 头发 大枣 碱发面

功效:解毒祛腐

主治:鳞状上皮

九一丹

来源:《医宗金鉴》

组成:熟石膏 红升丹(9:1)

功效:提脓拔毒,去腐生肌

主治:疮疡溃后,脓毒壅滞,腐内不脱,疮口不敛

八二丹

来源:《医宗金鉴》

组成:熟石膏 升丹(8∶2)

功效:排脓提毒

主治:一切溃疡,脓流不畅,腐肉不化

七三丹

来源:(验方)

组成:熟石膏 升丹(7∶3)

功效:清提脓拔毒祛腐

主治:一切溃疡,脓腐难脱

五五丹

来源:(验方)

组成:熟石膏 升丹(5∶5)

功效:清热解毒,祛腐搜脓

主治:一切痈疽恶疮的腐烂高峰期

红油膏

来源:(验方)

组成:九一丹 东丹 凡士林

功效:解毒化腐生肌

主治:溃疡不敛及烫伤、创伤等创面较大者

清解暑热

清络饮

来源:《温病条辨》

组成:荷叶边 鲜银花 丝瓜皮 西瓜 翠衣 鲜扁豆花竹叶心

功效:祛暑清热

主治:暑热伤肺,邪在气分。身热口渴不甚,头目不清,昏眩微胀

桂苓甘露饮

来源:《宣明论文》

组成:茯苓 甘草 白术 泽泻 官桂 石膏 寒水石 滑石 猪苓

功效:祛暑清热,化气利湿

主治:中暑受湿,发热头痛,烦渴引饮,小便不利,及霍乱吐下

六一散

来源:伤寒直格

组成:滑石 甘草

功效:祛暑利湿清热

主治:感受暑湿,身热烦渴,小便不利或泄泻

碧玉散

来源:《伤寒直格》

组成:滑石 甘草 青黛

功效:祛暑清热

主治:暑湿证兼有肝胆郁

鸡苏散

来源:《伤寒直格》

组成:滑石 甘草 薄荷叶

功效:清暑利湿,疏散风热

主治:暑湿证兼见微恶风寒,头痛头胀,咳嗽不爽

益元散

来源:《伤寒直格》

组成:滑石 朱砂 甘草

功效:清暑利湿,宁心安神

主治:暑湿证兼见心悸怔忡,失眠多梦

蚕矢汤

来源:《随息居重订 霍乱论

组成:蚕砂木瓜 薏苡仁 黄连 大豆黄卷 制半夏 黄芩 通草 吴茱萸 焦栀

功效:清泄暑热,舒筋活络

主治:热霍乱吐泻骤作;暑热伤津,转筋拘挛

燃照汤

来源:《随息居重订 霍乱论》

组成:滑石 豆豉 焦栀 酒黄芩 省头草 制厚朴 制半夏 白蔻仁

功效:清泄暑热,化浊辟秽

主治:热霍乱吐泻骤作,呕吐如喷,泻下如米泔汁,臭秽难闻,腹中绞痛

清暑益气汤

来源:脾胃论

组成:黄芪 人参 橘皮 当归 甘草 苍术 白术 泽泻 升麻 葛根 炒神曲 青皮 黄柏 五味子 麦冬 生姜 大枣

功效:清暑益气,除湿健脾

主治:平素气虚,又感暑湿,身热头痛,口渴自汗,四肢困倦,不思饮食,胸满身重,大便

七味白术散

来源:《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藿香 木香 葛根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功效:健脾益气,和中化湿,清热生津

主治:病久脾胃亏虚,暑湿不化,饮食不振,大便不调,神倦乏力,四肢欠温;脾胃虚弱引起的经行泄泻,小儿腹泻

清暑汤

来源:《外科全生集》

组成:连翘 花粉 赤芍 甘草 滑石 车前子 金银花 泽泻 淡竹叶

功效:清暑解毒利尿

主治:暑疖,脓胞

夏季皮炎酊剂

来源:《实用中医外科学》

组成:藿香精 碳酸 薄荷脑 酒精

功效:清暑防腐止痒

主治:夏季皮炎

清退虚热

清骨滋肾汤

来源:傅青主女科

组成:地骨皮 牡丹皮 沙参 麦冬 玄参 五味子 白术 石斛

功效:清虚热,退骨蒸

主治:骨蒸夜热,遍体火焦,口舌干燥

青蒿鳖甲汤

来源:《温病条辨》

组成:青蒿 鳖甲 生地 知母 牡丹皮

功效:养阴透热

主治:温病后期,阴液耗伤,邪伏阴分,夜热早凉,热退无汗,疮疡,肛瘘,肛周脓肿,急腹症等属于阴虚内热

秦艽鳖甲汤

来源:卫生宝玄》

组成:地骨皮 柴胡 鳖甲 秦艽 知母 当归

功效:滋阴养血,清热除蒸

主治:风劳病:骨蒸劳热,盗汗消瘦咳嗽困倦;肺痨:阴虚火旺,咳呛气急,咯血鲜红

清骨散

来源:《证治准绳》

组成:银柴胡 胡黄连 秦艽 鳖甲 地骨皮 青蒿 知母 甘草

功效:清虚热,退骨蒸

主治:阴虚内热,虚劳骨蒸,午后或夜间潮热,咽干盗汗,五心烦热;低热日久不退

地骨皮饮

来源:《沈氏尊生书》

组成:地骨皮 知母 银柴胡 太子参 甘草 黄芩 赤苓 鳖甲

功效:滋阴降火

主治:小儿骨蒸潮热,心膈烦悸;伤寒后余热未解

柴胡清骨散

来源:《医宗金鉴》

组成:秦艽 鳖甲 柴胡 地骨皮 青蒿 知母 胡黄连 韭白 甘草 童便 猪脊髓 猪胆汁

功效:清热除蒸

主治:肺痨潮热骨蒸

圣愈汤

来源:《兰室秘藏》

组成:熟地黄 生地黄 人参 川芎 当归 黄芪

功效:补气养血

主治:热病日久,或损伤出血过多,阴血耗伤,烦渴燥热,睡卧不宁

封髓丹

来源:《普济方》

组成:黄柏 砂仁 甘草

功效:养阴清火止遗

主治:肾火妄动,梦遗失精

三才封髓丹

来源:《卫生宝玄》

组成:天冬 熟地黄 人参 黄柏 砂仁 甘草

功效:养阴泻火,宁心悦脾

主治:相火妄动,水不济火之梦遗

加减一阴煎

来源:《景岳全书》

组成:生地 熟地 白芍 知母 麦冬 甘草 地骨皮

功效:滋阴清热养血

主治:水亏火胜之发热,动血;热病过汗伤阴,烦渴潮热

补心汤

来源:《眼科纂要》

组成:知母 当归 桔梗  人参 连翘 远志 黄芪 甘草 生地黄 麦冬

功效:滋阴清热降火

主治:虚火上炎,赤脉传睛

人参麦冬汤

来源:《妇人秘科》

组成:人参 麦冬 茯苓 黄芩 知母 生地 甘草 竹茹

功效:清热养阴,安神除烦

主治:阴虚子烦

牛黄解毒丸牛黄上清丸六神丸未列入此表,见专条。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