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莲子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石莲子
Shí Lián Zǐ
石莲子
别名甜石莲、莲实、壳莲子、带皮莲子
功效作用健脾止泻。用于慢性痢疾食欲不振
英文名 
始载于 
毒性 
归经胃经心经肺经脾经
药性
药味

  

目录

  1. 基本信息【药名
  2. 动植物形态
  3. 生长环境及采摘储藏
  4. 参看

基本信息【药名

【别名】甜石莲、壳莲子、带皮莲子。

【汉语拼音】shi lian zi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elumbo nucifera Gaerth.

【归经】脾;胃;心;肺经

【功效】清湿热开胃迸食;清心宁神;涩精止泄

【科属分类】睡莲

【主治】噤口痢;呕吐不食;心烦失眠遗精尿浊;带下

【用药禁忌】虚寒久痢禁服。

【炮制方法】

1.石莲子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2.石莲肉《圣惠方》:"去壳,微炒"、"炒令黄。"《产育宝庆集》:"炒令熟。"《本事方》:"去心。"《普济方》:"捶碎和壳用"。现行,取净石莲子,砸开,去壳及心,取净肉。

【生药材鉴定】性状鉴别 果实卵圆状椭圆形,两端略尖,长1.5-2cm,直径0.8-1.3cm。表面灰棕色至黑棕色,平滑,有白色霜粉,先端有圆孔状柱迹或有残留柱基,基部有果柄痕。质坚硬,不易破开,破开后内有1颗种子,卵形,种皮黄棕或红棕色,不易剥离,子叶2枚,淡黄白色,粉性,中心有一暗绿色的莲子心。气微,味微甘,胚芽苦。

性味】甘;涩;微苦;寒

【药材基源】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nuciferaGaertn.老熟的果实。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2g。清湿热生用,清心宁神连心用。

【出处】《中华本草》  

动植物形态

莲,多年生水生草本。根茎横生,肥厚,节间膨大,内有多数纵行通气孔洞,外生须状不定根。节上生叶,露出水面;叶柄着生于叶背中央,粗壮,圆柱形,多刺;叶片圆形,直径25-90cm,全缘或稍呈波状,上面粉绿色,下面叶脉从中央射出,有1-2次叉状分枝。花单生于花梗顶端,花梗与叶柄等长或稍长,也散生小刺;花直径10-20cm,芳香,红色、粉红色或白色;花瓣椭圆形或倒卵形,长5-10cm,宽3-5cm;雄蕊多数,花药条形,花丝细长,着生于托之一;心皮多数埋藏于膨大的花托内,子房椭圆形,花柱极短。花后结“莲蓬”,倒锥形,直径5-10cm,有小孔20-30个,每孔内含果实1枚;坚果椭圆形或卵形,长1.5-2.5cm,果皮革质,坚硬,熟时黑褐色。种子卵形,或椭圆形,长1.2-1.7cm,种皮红色或白色。花期6-8月,果期8-10月。

【各家论述】《五杂俎》:"今赵州宁晋具有石莲子,皆埋土中,不知年代。居民掘土,往往得之。有娄斛者,其状如铁石,而肉芳香不枯,投水中即生莲叶。食之令人轻身延年,已泻痢诸疾。今医家不察,乃以番莲子代之,苦涩腥气,嚼之令人呕逆,岂能补益乎?"  

生长环境及采摘储藏

【生态环境】生于水泽、池塘、湖沼或水田内,野生或栽培。

【采收和储藏】10月间当莲子成熟时,割下莲蓬,取出果实晒干,或干修整池塘时拾取落于淤泥中之莲实,洗净晒干即得。

【资源分布】广布于南北各地。

【功效分类】清湿热药;开胃迸食药;清心宁神药;涩精止泄药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