涩味中药列表。涩味中药是指中药五味属性中属于涩味的中药。 中药五味即指药物因功效不同而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既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又是部分药物真实滋味的具体表示。
涩,与酸味药的作用相似,多用治虚汗、泄泻、尿频、遗精、滑精、出血等证(症)。如莲子固精止带,禹余粮涩肠止泻,乌曲骨收涩止血等。故本草文献常以酸味代表涩味功效,或与酸味并列,标明药性。
涩味中药列表
扒地蜈蚣味性:微酸、涩,平。
主治:活血散瘀,解毒。用于各种毒蛇咬伤及跌打损伤。扒地蜈蚣
霸王鞭别名:刺金刚、金刚纂、金刚杵、冷水金丹
味性:苦涩。
归经:心;脾经。
主治:祛风解毒;杀虫止痒。主疮疡肿毒;牛皮癣。霸王鞭
白背叶根别名:白膜根、白朴根、野桐根
味性:味微苦;涩;性平。
归经:脾;肾;膀胱经。
主治:清热;祛湿;收涩;消瘀。主肝炎肠炎;淋浊;带下;脱肛;子宫下垂;肝脾肿大;跌打扭伤。白背叶根
白萆薢别名:刺萆薢、萆薢、花萆薢、滑杆白萆薢
味性:涩微苦,平。
主治:祛风湿,利尿。治风湿性筋骨疼痛,小便短少,淋浊。白萆薢
白残花别名:野蔷薇
味性:苦、涩,寒。
主治:花:清暑热,化湿浊,顺气和胃。主治暑热胸闷,口渴,呕吐,不思饮食,口疮口糜。用量1~3钱。;根:活血通络。主治关节炎,面神经瘫痪。用量0.5~1两,水煎服;外用研末可治烫伤。白残花
白矾(图)别名:明矾、矾石、石涅、羽涅、羽泽、涅石、理石、白君、雪矾、云母矾、生矾
味性:酸涩,寒。
归经:归肺、脾、肝、大肠经。
主治:消痰,燥湿,止泻,止血,解毒,杀虫。治癫痫,喉痹,疚涎壅甚,肝炎,黄疸,黄肿,胃、十二指肠溃疡,子宫脱垂,白带,泻痢,衄血,口舌生疮,疮痔疥癣,水、火、虫伤。白矾
白饭树别名:鱼眼木、鹊饭树
味性:苦、微涩,凉。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止痒止血。外用治湿疹,脓疱疮,过敏性皮炎,疮疖,烧烫伤。白饭树
白饭树叶味性:味苦微涩,性凉。
主治:祛风除湿,解毒,杀虫。治风湿关节痛,头疮、脓疱疮、湿疹。白饭树叶
白果别名:白果仁、灵眼、佛指甲、佛指柑、鸭脚子
味性:甘苦涩,平。
归经:归肺经。
主治:敛肺定喘,止带浊,缩小便。用于痰多喘咳,带下白浊,遗尿尿频。白果(图)
白果叶别名:银杏叶
味性:苦;甘;涩;性平。
归经:心;肺;脾经。
主治:活血养心,敛肺涩肠。主胸痹心痛;喘咳痰嗽;泄泻痢疾;白带。白果叶
白鹤藤根别名:白膏药根
味性:涩甘;平。
归经:肾经。
主治:祛风湿;舒筋络。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白鹤藤根
白花鹅掌柴别名:汉桃叶、广西鹅掌柴、七叶莲、七多
味性:味微苦;涩;性温。
主治:祛风止痛;舒筋活络。主风湿痹痛;坐骨神经痛;偏正头痛;三叉神经痛;脘腹疼痛;痛经;跌打肿痛;骨折。白花鹅掌柴
白花油麻藤别名:鸡血藤[广西]、鲤鱼藤、大蓝布麻
味性:微苦、涩,平。
主治:补血,通经络,强筋骨。用于贫血,白细胞减少症,月经不调,腰腿痛。白花油麻藤
白栎蔀别名:白栎蒲
味性:苦;涩;性平。
主治:健脾消积,理气,清火,明目。治疝气,疳积,火眼赤痛。白栎蔀
白毛鹿茸草别名:鱼腮草、六月霜
味性:微苦、涩,平。
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于小儿鹅口疮,牙痛,肺炎,小儿高热,风湿性关节炎,吐血,便血;外用治乳腺炎,外伤出血。白毛鹿茸草
白梅别名:盐梅、霜梅、白霜梅
味性:酸涩咸,平。
归经:肝;肾经。
主治:治喉痹,泻痢烦渴,梅核膈气,痈疽肿毒,外伤出血。白梅
白梅花别名:绿萼梅、绿梅花
味性:酸涩,平。
归经:入肝、肺二经。
主治:舒肝,和胃,化痰。治梅核气,肝胃气痛,食欲不振,头晕,瘰疬。白梅花
白皮别名:牛千斤
味性:涩;平。
归经:肝经。
主治:止血生肌。主刀伤出血。白皮
白皮柯别名:滇白栎、野槟榔
味性:微苦、涩,温。
主治:消食;杀虫。主食积腹胀;虫积腹痛。白皮柯
白千层叶味性:辛涩,温。
主治:祛风止痛;利湿止痒。主感冒发热;风湿骨痛;腹痛泄泻;风疹;温疹。白千层叶
白枪杆别名:根根药、对节木、狗骨头树
味性:苦、涩,寒。
主治:截疟;消食;驱虫。主疟疾;虫积腹痛;消化不良。白枪杆
白屈菜根别名:小人血七
味性:苦;涩;温。
归经:肝;脾;肾经。
主治:散瘀;止血;止痛;解蛇毒。主劳伤瘀血;脘痛;月经不调;痛经;蛇咬伤。白屈菜根
白三七别名:打不死、还阳参、三面七、接骨丹、三步接骨丹、三匹七
味性:涩,平。
主治:止血,镇痛,强筋,长骨。治跌打损伤,骨折。白三七
白三七根味性:味苦涩,性凉。
主治:理气,收涩,消肿。治痢疾,腹泻,喉炎,劳伤,跌打损伤,红肿疼痛。白三七根
白石榴根味性:味苦;涩;性微温。
主治:祛风除湿;杀虫。主风湿痹痛;蛔虫;绦虫;姜片虫病。白石榴根
白杨树别名:响叶杨
味性:涩微苦,凉。
主治:清热解毒,消炎,利水,杀虫。治肾炎,感冒,蛔虫症,牙痛。白杨树
白叶瓜馥木别名:乌骨藤、确络风
味性:辛、涩,温。
主治:祛风除湿,通经活血,止血。用于风湿骨痛,跌打损伤,月经不调;外用治骨折,外伤出血。白叶瓜馥木
白叶花柴别名:白叶花、银背叶秔子梢、银色秔子梢
味性:涩,平。
主治:清热利湿,收敛止血。主治肠炎,腹泻,痢疾,浮肿,便血。本品还可治风湿,跌打损伤,骨折等症。白叶花柴
白颖苔草味性:味甘;苦;涩;性平。
归经:三焦;脾;胃;肾经。
主治:清热利尿通淋。主乳糜尿。白颖苔草
柏勒儿茶味性:苦、涩、凉。
主治:止血止泻,敛疮定痛。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柏勒儿茶
柏树别名:柏、香扁柏
味性:子:甘、辛、微苦,平;叶:苦、辛,温;树脂:淡、涩,平。
主治:子:祛风清热,安神,止血。用于发热烦躁,小儿高热,吐血。;叶:止血生肌。外用治外伤出血。;树脂:解发热,燥湿,镇痛。用于发热头痛,白带;外用治外伤出血。柏树
柏树果别名:柏树子、香柏树子
味性:苦涩,平。
归经:心;肺经。
主治:祛风,安神,凉血,止血。治感冒头痛发热,胃痛,烦躁,吐血。柏树果
柏树叶味性:苦;涩;性平。
主治:凉血止血;敛疮生肌。主吐血;血痢;痔疮;癞疮;烫伤;刀伤;毒蛇咬伤。柏树叶
柏树油别名:柏油、寸柏香
味性:甘;微涩;性平。
主治:祛风,解毒,生肌,治风热头痛,白带,淋浊,痈疽疮疡,刀伤出血。柏树油
败火草别名:小黄馨、常春小黄馨、火炮子
味性:苦;甘;微涩;性凉。
主治:清热解毒。主烧烫伤;热毒疮疡。败火草
斑鸠菊别名:豆腐渣树、聋耳朵树、鸡菊花、火炭树、火炭叶、火烧叶、火烫叶、火藤菊
味性:甘、涩,温。
主治:消炎,解毒。主治阑尾炎,疮疖。斑鸠菊
半把伞别名:搜山虎、虎爪搜山虎、箐鸡尾、野蕨菜
味性:甘、微苦、涩,凉。
主治:清热利湿,理气通便。用于慢性胃炎,胃腹胀满,便秘,痢疾,膀胱炎,咽炎,风湿关节疼痛。半把伞
半圆盖阴石蕨味性:苦;涩;凉。
归经:肺;肝;脾;肾经。
主治:祛风除湿;散瘀通络。主风湿疼痛;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破伤风;跌打损伤;骨折;肾炎水肿。半圆盖阴石蕨
苞蔷薇根别名:猴局根、金柿根、大红袍、毛刺头
味性:甘、苦、涩;温。
归经:脾;肾经。
主治:治疝气,遗精,脚气,下肢水肿,风湿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苞蔷薇根
崩疮药别名:山暗册、山崩砂、黄京木、山暗赤、黄金稍、白筋、白暗赤、白泡、山阴木、四大天王、山甜娘
味性:味苦;涩;性凉。
主治:收敛止血;清热解毒。主产后流血不止;月经过多;肠炎;腹泻;风湿骨痛;肝硬化;疮疡肿毒;烫火伤;跌打肿痛;外伤出血;湿疹;疥癞。崩疮药
鼻血草别名:红活美、滇荆芥、土荆芥、小薄荷
味性:苦、涩,平。
主治:清热解毒。用于吐血,鼻出血,麻风,皮肤瘙痒,疥疮。鼻血草
粃壳草别名:假稻、粃颖草
味性:涩,平。
主治:清热,解表。主治感冒,疟疾,目赤肿痛。粃壳草
篦梳剑别名:闩门草、矛叶蹄盖蕨、小石剑、蛇轮草、山鸭蕨、手指甲、舌子风、剑叶卷莲、分金草、叶下青、小金刀、天蜈蚣、青根、石箬、小连铁草、手甲草、斩蛇剑
味性:苦;涩;微寒。
归经:肺;肾经。
主治:止血通淋;清热解毒。主咳血;淋证;尿血;小儿疳积;脚癣。篦梳剑
扁担藤别名:扁藤、大芦藤、铁带藤、过江扁龙、扁骨风、腰带藤、羊带风
味性:辛、涩,温。
主治: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用于风湿骨痛,腰肌劳损,跌打损伤,半身不遂。扁担藤
扁豆根味性:苦;涩;平。
归经:大肠;膀胱经。
主治:消暑,化湿,止血。主暑湿泄泻,痢疾,淋浊,带下,便血,痔疮,漏管。扁豆根
扁果别名:野荔枝
味性:皮:味苦、涩;凉。
主治:清热解毒;收敛;止血。主咽喉肿痛;吐血;痢疾。扁果
扁藤叶味性:酸;涩;平。
归经:肝经。
主治:生肌敛疮。主下肢溃疡;外伤。扁藤叶
变蛋别名:皮蛋、彩蛋、松花蛋
味性:味辛涩甘咸,寒。
主治:泻肺热,醒酒,去大肠火,治泻痢。能散、能敛。变蛋
变异鳞毛蕨别名:小叶金鸡尾巴草、小狗脊子
味性:微涩;凉。
归经:肺;胃;大肠经。
主治:清热;止痛。主内热腹痛;肺结核。变异鳞毛蕨
藨草别名:野荸荠、光棍草、光棍子、野荸蔼
味性:甘、涩,平。
归经:脾;胃;膀胱经。
主治:开胃。主治食积气滞,呃逆饱胀。藨草
波罗蜜树液味性:淡;涩;性平。
主治:消肿散结;收涩止痒。主疮疖红肿或疮疖红肿引起的淋巴结炎。波罗蜜树液
菠萝皮别名:波罗、番娄子、露兜子、地菠萝、草菠萝
味性:涩;甘;平。
主治:解毒;止咳;止痢。主咳嗽;痢疾。菠萝皮
布朗耳蕨别名:睬甲哈乌、贯众、耳蕨贯众
味性:涩,寒。
归经:肺;脾经。
主治:清热解毒;止血;杀虫。主流感;乙脑;痄腮;鼻衄;崩漏;蛲虫病;头疮白秃。布朗耳蕨
蚕豆荚壳别名:蚕豆黑壳
味性:味苦;涩;性平。
归经:心;肝经。
主治:治咯血,鼻衄,尿血,消化道出血,手术野出血,天泡疮,烫伤。蚕豆荚壳
苍蝇草别名:马鞭草
味性:苦微涩,凉。
归经:肺;肝;胃经。
主治:祛风;泻火;止痛。主齿龈肿痛;跌打损伤;麻风。苍蝇草
藏丁香别名:石老虎、石参、叶子花、岩五加
味性:微苦;涩;平。
主治:强筋壮骨;利湿消肿。主肾虚腰痛;营养不良性水肿;湿疹;跌打损伤。藏丁香
藏青杠味性:苦、涩,平。
主治:清热解毒。主治寒热夹杂,泻痢,肠炎及哮喘。藏青杠
藏青果别名:西青果、西藏青果
味性:苦、微甘、涩,凉。
归经:入肺、胃等经。
主治:治虚证白喉,喉炎,扁桃体炎,菌痢。藏青果
草乌叶味性:辛、涩,平。
主治:清热,解毒,止痛。用于热病发热,泄泻腹痛,头痛,牙痛。草乌叶
草鞋青别名:鹅仔草、百叶草
味性:苦;微涩;凉。
主治:清热解毒。主咽喉肿痛;痢疾;毒蛇咬伤。草鞋青
侧柏叶别名:扁柏、香柏、柏树、柏子树、柏叶、丛柏叶、扁柏叶
味性:苦涩,寒。
归经:肺;肝;大肠经。
主治:凉血止血,生发乌发。用于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下血,血热脱发,须发早白。侧柏叶(图)
茶油粑别名:枯饼、茶枯、茶麸、茶子饼、茶子麸、茶油麸
味性:辛;苦;涩;平。
归经:脾;胃;大肠经。
主治:燥湿解毒;杀虫去积;消肿止痛。主湿疹痛痒;虫积腹痛;跌打伤肿。茶油粑
茶子饼别名:枯饼、茶枯、茶麸、茶油巴、茶子麸、茶油麸
味性:味辛苦涩。
主治:收湿杀虫。治阴囊湿疹,跌打损伤。茶子饼
潺槁树别名:青胶木、树仲、油槁树、胶樟、青野槁、潺槁木
味性:甘、苦、涩,凉。
主治:清湿热,消肿毒,止血,止痛。;根:内服治腹泻,跌打损伤,腮腺炎,糖尿病。;皮、叶:外用治腮腺炎,疮疖痈肿,乳腺炎初起,跌打损伤,外伤出血。潺槁树
长盖铁线蕨味性:微苦;涩;凉。
归经:膀胱;肝;肺经。
主治:清热利尿;清肺祛痰;活血调经。主小便涩痛;咳嗽痰多;月经不调。长盖铁线蕨
长筒马先蒿别名:露茹色尔布
味性:味甘;涩;性平。
归经:肝;肾经。
主治:健脾利湿;涩精止遗。主小儿疳积;食积不化;脘腹胀满;水肿;遗粉;耳鸣;口舌干燥。长筒马先蒿
长叶柄野扇花别名:链骨连、条柄野扇花、青鱼胆、千年青、柑子树
味性:苦;涩;微辛;寒。
主治:凉血散瘀;解毒敛疮。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无名肿毒;腮腺炎;黄疸。长叶柄野扇花
长叶山竹子别名:广西长叶山竹子
味性:苦;涩;平。
归经:肺;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烧伤;烫伤;痈肿疮毒。长叶山竹子
朝天罐别名:向天葫芦、瓶儿草、倒罐子、猫耳朵、张天刚、七孔莲、朝天瓮子、张天罐、紫金钟、赤红莲、痢症草、罐子草、天葡萄、公石榴、大金钟、痢疾罐、罗浮金锦香、倒罐草、天罐子、酒里坛
味性:甘、涩,平。
主治:补虚益肾,收敛止血。治痨伤咳嗽吐血,痢疾,下肢酸软,筋骨拘挛,小便失禁,白浊白带。朝天罐
朝鲜崖柏味性:味苦;涩;性寒。
主治:凉血止血;清热止痢;化痰止咳。主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痢疾;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朝鲜崖柏
秤砣梨别名:马奶藤、铁甲藤、马奶
味性:酸;涩;温。
归经:肝经。
主治:抗癌。主肿瘤。秤砣梨
赤地榆别名:隔山消、紫地榆、红地榆、万两金、雀食地榆、万榄筋、红寒药
味性:苦涩,凉。
归经:肝;脾;胃;膀胱经。
主治:消炎,止血,涩肠。治肠炎,痢疾,脘腹疼痛,内出血,鼻衄,便血,月经过多,产后流血,跌打损伤。赤地榆
赤火绳别名:火绳树、接骨丹、火素树、火索树
味性:苦;涩;凉。
主治:收敛止血;续筋接骨。主外伤出血;骨折;烧烫伤;慢性胃炎;胃溃疡。赤火绳
赤胫散别名:蛇头蓼、血当归、缺腰叶蓼、红泽兰、花蝴蝶、红皂药、散血丹、土竭力、花脸荞、荞子连、九龙盘、花扁担、土三七、散血连、小晕药、花脸晕药、苦茶头草、荞黄连、广川草、甜荞莲、脚肿草、田枯七、蛇头草、南蛇头、蝴蝶草、草见血、黄泽兰、花脸荞麦、亚腰山蓼、斗花痒、化血丹、飞蛾七、花月天、盘脚莲、金不换
味性:微苦、涩,平。
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治痢疾,白带,血热头痛,崩漏,经闭,乳痈疮疖,跌打损伤。赤胫散
赤麻味性:涩;微苦;性平。
主治:收敛止血;清热解毒。主咯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跌打损伤;无名肿毒;疮疡。赤麻
赤石脂别名:赤符、红高岭、赤石土、吃油脂、红土
味性:甘涩,温。
归经:归胃、大肠经。
主治:涩肠,止血,收湿,生肌。治久泻,久痢,便血,脱肛,遗精,崩漏,带下,溃疡不敛。赤石脂(图)
赤小豆叶别名:赤小豆藿、小豆藿、小豆叶
味性:味甘;酸;涩;性平。
归经:肝;肾;胃经。
主治:固肾缩尿;明目;止渴。主小便频数;肝热目糊;心烦口渴。赤小豆叶
赤扬别名:水拨树、水瓜树、水冬果
味性:苦、涩,凉。
主治:清热降火。;鼻血不止:1两,浓煎加白糖服。;预防水痘:泡开水当茶饮。;外伤出血:干品研末或鲜品捣烂敷患处。赤扬
赤阳子别名:救军粮、赤果、纯阳子、火把果、红子、救兵粮)、水沙子、救兵粮、豆金娘、小红子、火棘
味性:甘;酸;涩;平。
归经:肝;脾;胃经。
主治:健脾消积,活血止血。治痞块,食积,泄泻,痢疾,崩漏,产后血瘀。赤阳子
赤杨别名:木拨树、木瓜树、水冬果、水柯子、赏树
味性:苦涩,凉。
主治:清热降火;止血。主鼻衄;外伤出血;水泻。赤杨
翅柄蓼味性:微甘;涩;性凉。
主治:理肺止咳;清热解毒。主风热感冒;肺热咳嗽;肺痈;泄泻;痢疾。翅柄蓼
樗白皮别名:樗皮、臭椿皮、苦椿皮
味性:苦涩,寒。
归经:入胃、大肠经。
主治:除热,燥湿,涩肠,止血,杀虫。治久痢,久泻,肠风便血,崩漏,带下,遗精,白浊,蛔虫。樗白皮
川滇大黄土别名:土大黄
味性:酸、涩、微辛,温。
主治:发汗解表,润肺止咳。主治感冒,咳嗽,水肿,痰喘。川滇大黄土
川滇桤木别名:滇赤杨
味性:苦;涩;性凉。
主治:凉血解毒。主吐血;衄血;腹泻;痢疾;疮疡。川滇桤木
川鄂山茱萸味性:味酸;涩;性微温。
归经:归肝;肾经。
主治:补肝益肾;收敛固脱。主肝肾亏虚;头晕目眩;耳聋耳鸣;腰膝酸软;遗精;尿频;体虚多汗。川鄂山茱萸
穿鱼藤别名:大穿鱼草、水杨柳、疏脉山茱萸、乌金草、茶头接筋叶、火烫药、酸皮条
味性:苦涩,凉。
主治:清热解表;解毒疗疮。主感冒头痛;风湿热痹;腹泻;跌打骨折;外伤出血;热毒疮肿;烧烫伤。穿鱼藤
春不见别名:一朵云、蕨藄
味性:苦;涩;凉;甘;微寒。
归经:肺;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平肝散结;祛风定惊。主肺痈;蛇咬伤;目赤;瘰疬;咳嗽;蛇毒;小儿急惊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春不见
春花木味性:性寒,微苦涩。
主治:叶:消炎去腐。治溃疡红肿,煎水洗。春花木
椿白皮别名:香椿皮、春颠皮、椿皮
味性:苦涩,凉。
归经:大肠;胃经。
主治:清热燥湿;涩肠;止血;止带;杀虫。主泄泻;痢疾;肠风便血;崩漏;带下;蛔虫病;丝虫病;疮癣。椿白皮
椿皮别名:臭椿、椿根皮、樗白皮、樗根皮
味性:苦、涩,寒。
归经:归大肠、胃、肝经。
主治:清热燥湿,收涩止带,止泻,止血。用于赤白带下,湿热泻痢,久泻久痢,便血,崩漏。椿皮(图)
刺柄莲座蕨别名:刺柄观音座莲
味性:味淡;涩;性凉。
主治:清热利湿;痰止咳;解毒消肿。主泄泻;痢疾;肺热咳嗽;瘰疬;痄腮;痈疖;骨折;毒蛇咬伤。刺柄莲座蕨
刺齿凤尾蕨别名:半边双、半边旗
味性:苦;涩;凉。
归经:肝;大肠经。
主治:清热解毒;祛瘀凉血。主痢疾;泄泻;痄腮;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疮肿毒;毒蛇咬伤。刺齿凤尾蕨
刺果藤别名:大胶藤、牛蹄麻、鸡冠麻
味性:涩、微苦,微温。
归经:肝;肾经。
主治:祛风湿;强筋骨。主风湿痹痛;腰肌劳损;跌打骨折。刺果藤
刺梨别名:茨梨、文先果、团糖二、莰梨、文光果、油刺果
味性:甘;酸涩。
归经:脾;肾;胃经。
主治:健胃;消食;止泻。主食积饱胀;肠炎腹泻。刺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