篦子三尖杉
篦子三尖杉 Bì Zǐ Sān Jiān Shān | |
---|---|
别名 | |
功效作用 | 抗癌。主血液系统肿瘤及其他一些恶性实体瘤 |
英文名 | |
始载于 | |
毒性 | |
归经 | |
药性 | 寒 |
药味 | 苦、涩 |
目录 |
基本资料
中文名:篦子三尖杉
科:三尖杉科
学名:Cephalotaxus oliveri Mast.
别名:阿里杉、梳叶圆头杉、花枝杉。
保护级别: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现状
渐危种。蓖子三尖杉常零星分布于常绿阔叶林下的灌木丛中,很少有成片生长单优势群落,随着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种群数量正日趋减少。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6米,树皮灰褐色,枝条轮生,小枝干时褐色,有明显的沟槽。叶条形,质硬,螺旋状着生,排成二列,叶缘彼此接触,通常中部以上向上微弯,长1.5-3.2厘米,宽3-4.5毫米,先端微急尖,基部截形或心脏状截形,近无柄,下延部分之间有明显沟纹,上面微凸,中脉不明显或稍隆起,或中下部较明显,下面有两条白色气孔带。雄球花6-7聚生成头状,直径约9毫米,梗长约4毫米,雌球花由数对交互对生的苞片组成,有长梗,每苞片腹面基部生2胚珠。种子倒卵形或卵圆形,长约2。?厘米,顶端中央有有凸尖,直径1.8厘米。花期3-4月,种子9一10月成熟。
分布
在贵州,主要分布于黔东北梵净山、石阡,黔东南的镇远,黎平、榕江,黔南三都徭人山、平塘及荔波朝阳区翁昂等地。生于海拔300—1500米的山谷林中,我国湖北西北部、湖南西部、四川南部、江西东部、云南东南部和广东北部有分布;越南亦产。
生境与生态学特征
蓖子三尖杉分布区的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热量条件十.分优越,降水丰沛。年平均气温为15.6-18.3℃,年降水量为1100—1637毫米。分布区的土壤为酸性黄壤或中性或微碱性的石灰土。蓖子三尖杉喜温暖湿润的生境,常生于常绿阔叶林下的灌木层中。尽管生境较阴湿,局部地区光照条件较差,但仍生长良好,林下伴生的草本植物如凤仙花、血水草及多种蕨类多为喜阴湿的种类,这充分反映了蓖子三尖杉喜阴湿生境的特点。此外,本种对土壤的要求亦不严格。在荔波翁昂及镇远舞阳河地区,蓖子三尖杉出现于石灰土上,而在梵净山及榕江等地,则出现于 酸性黄壤上,说明本种对于土壤的适应能力较强。
保护价值
自本世纪60年代以来,植物化学家从蓖子三尖杉的枝叶,树皮中提取的生物碱,经临床试验,证明是一种新型的抗癌新药,对治疗人体非淋巴系统白血病,特别是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和单核型细胞白血病有较好的疗效。另外,本种木材结构细致,坚实不裂,宜作雕刻、棋类及工艺品材料。由于本种在常绿阔叶林中零星分布,种群数量日趋减少,故应予以保护。
是篦子三尖杉,因为它的叶排列的像中国的篦子,不是蓖子;到目前为止,从篦子三尖杉中一共得到了四种生物碱,一种为高刺酮类生物碱,没有特别的活性;另三种为粗榧碱类,其中的三尖杉酯碱和高三尖杉酯碱具有看白血病的活性,而三尖杉碱本身并没有显著的生物活性。
保护措施
由于蓖子三尖杉多生长于常绿阔叶林下,常因常绿阔叶林遭到砍伐而随之受到破坏。要保护蓖子三尖杉,首先要保护其生境不被破坏。因此,应将有蓖子三尖杉分布的常绿阔叶林划为保护区或保护点,进行封山育林,严禁砍伐。在镇远舞阳河风景区相见河河谷,蓖子三尖杉正位于游人通过频繁的路旁,一些植株已受到攀折破坏。应在此设立小面积保护点,并将道路改在河谷对岸通行。此外,应有计划地组织人力采收种子,进行引种栽培试验,以扩大蓖子三尖杉的种群数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