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性中药列表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药品百科 > 中药百科 > 平性中药列表 > 第1页

平性中药列表。平性是中药四性之一。四性分寒、热、温、凉、平。 属于平性的药一般较为平和。

平性中药列表

八宝镇心丹

别名:大叶沿阶草、褐鞘沿阶草

味性:甘,平。

主治:定心安神,止咳化痰。主治心悸,心慌,风湿性心脏病,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八宝镇心丹

八哥

别名:寒皋、鸲鹆、花鹆、哵哵鸟

味性:甘,平。

主治:下气,止血。治久嗽,呃逆,痔疮出血。八哥

八角枫花

别名:牛尾巴花

味性:味辛;性平。

归经:归肝;胃经。

主治:散风;理气;止痛。主头风头痛;胸腹胀痛。八角枫花

八角枫叶

别名:大风药叶

味性:味苦;辛;性平。

归经:归肝;肾经。

主治:化瘀接骨;解每杀虫。主跌打瘀肿;骨折;疮肿;乳痈;乳头皲裂;漆疮;疥癣;刀伤出血。八角枫叶

八角莲
八角莲原生态八角莲八角莲

别名:一把伞、六角莲、独叶一枝花、独脚莲[江西]、一碗水[陕西]、八角七、八角兵盘七、鬼臼、八角连、金魁莲、旱八角、叶下花、马眼莲、八角盘、独脚莲、独角莲、八角金盘、山荷叶、爵犀、马目毒公、九臼、天臼、解毒、害母草、独荷草、羞天花、术律草、琼田草、旱荷、金星八角、金魁连、八角乌、白八角莲、金边七

味性:苦辛,平。

归经:肺;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祛瘀消肿。治痈肿,疔疮,瘰疬,喉蛾,跌打损伤,蛇咬伤。八角莲

八角莲叶
八角莲叶

别名:鬼臼叶

味性:味苦;辛;性平。

归经:肺经。

主治:清热解毒;止咳平喘。主痈肿疔疮;喘咳。八角莲叶

八楞麻

别名:牛鼻子树、老母猪、五爪根、大糯叶、双合合、牙呼光[傣]

味性:淡,平。

主治:清热解毒,祛风除湿。主治肠痈,经闭腹痛,泄泻,风湿痛,荨麻疹,皮肤瘙痒,湿疹,痘疮。八楞麻

八楞木

别名:八棱麻、青竹标、八面风、三棱草

味性:辛苦,平。

主治:祛风活血。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麻风。八楞木

八爪金龙
八爪金龙

别名:百两金、八爪龙、八爪根、铁雨伞、高八爪、开喉箭[四川]

味性:苦,平。

主治:清咽利喉,散瘀消肿。用于咽喉肿痛,跌打损伤,风湿骨痛。八爪金龙

巴巴花

别名:土黄花、巴巴叶、土黄芪、磨盘草

味性:淡;平。

主治:清热解毒。主感冒发热;腮腺炎;甲状腺肿大;神经衰弱;小便不利;疮疖;脚癣和耳鸣。巴巴花

巴旦杏仁

别名:八担仁、巴达杏仁、叭哒杏仁、巴旦杏、偏桃、婆淡树、偏核桃、匾桃、忽鹿麻、京杏

味性:甘,平。

归经:归心、肝、大肠经。

主治:润肺,止咳,化痰,下气。治虚劳咳嗽,心腹逆闷。巴旦杏仁

巴山虎

别名:金扣钮根、细钮扣根、扣子头、紫花茄根

味性:苦,平。

主治:清热除湿,祛瘀消肿。治风湿痹痛,痧气腹痛,头痛,牙痛,咽炎,扁桃体炎,疳积,跌打损伤,瘰疬。巴山虎

巴掌草

别名:千灵丹、红草鞋、狮子利、狮子尾、狗舌草

味性:辛,平。

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主疔疮肿毒;毒蛇咬伤;脾肿大;肺结核咳血;跌打损伤。巴掌草

扒地蜈蚣

别名:扛棺回

味性:微酸、涩,平。

主治:活血散瘀,解毒。用于各种毒蛇咬伤及跌打损伤。扒地蜈蚣

芭茅

别名:竿青、竿芒

味性:甘;淡;平。

主治:清热通淋;祛风和湿。主热淋;石淋;白浊;带下;风湿痹痛。芭茅

菝葜叶

味性:甘;性平。

主治:治风肿,疮疖,肿毒,臁疮,烫伤。菝葜叶

白八角莲

别名:血丝金盆、鬼臼、九臼

味性:味甘;苦;性平。

主治:滋阴补肾;清肺润燥;解毒消肿。主劳伤筋骨痛;阳萎;胃痛;无名肿毒;刀枪外伤。白八角莲

白背叶
白背叶

别名:野桐、叶下白、白背木、白背娘、白朴树、白帽顶、白膜叶、白鹤叶、白面戟、白面风、白桃叶

味性:味苦;性平。

归经:肝;脾经。

主治:清热;解毒;祛湿;止血。主蜂窝组织炎;化脓性中耳炎;鹅口疮;湿疹;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白背叶

白背叶根
白背叶根

别名:白膜根、白朴根、野桐根

味性:味微苦;涩;性平。

归经:脾;肾;膀胱经。

主治:清热;祛湿;收涩;消瘀。主肝炎肠炎;淋浊;带下;脱肛;子宫下垂;肝脾肿大;跌打扭伤。白背叶根

白萆薢

别名:刺萆薢、萆薢、花萆薢、滑杆白萆薢

味性:涩微苦,平。

主治:祛风湿,利尿。治风湿性筋骨疼痛,小便短少,淋浊。白萆薢

白补药

别名:翻天雷公

味性:辛,平。

主治:补虚益损;强筋壮骨。主肺病;虚弱干瘦;头目眩晕;劳伤盘骨。白补药

白车轴草

别名:白花苜蓿、三消草、螃蟹花、金花草、菽草翘摇

味性:微甘,平。

主治:清热,凉血,宁心。;癫痫:全草1两,水煎服。并用5钱,捣烂包患者额上。;痔疮出血:全草1两,酒水各半,煎服。白车轴草

白地紫菀

别名:大火草、牛耳朵火草、白叶不翻、小一支箭、白头翁

味性:辛微苦,平。

主治:清热利湿,理气化痰,捎积杀虫。治痢疾,胃痛,感冒咳嗽,气喘痰多,消化不良,蛔虫症,扁桃体炎,外用可以止血。白地紫菀

白肚

味性:辛;平。

主治:活血通络。主风湿疼痛;跌打肿痛。白肚

白对节子叶

味性:味苦;辛;性平。

主治:祛风通络;疗疮止痒。主风湿痛;中风瘫痪;疮疡;风疹。白对节子叶

白饭豆

别名:云藊豆、四季豆、龙爪豆、唐豇、隐元豆、云豆、六月鲜、龙骨豆、二生豆、三生豆、唐豆、白豆、粉豆

味性:甘淡,平。

主治:滋养,解热,利尿,消肿。治水肿,脚气病。白饭豆

白粉藤

别名:独脚乌桕、夜牵牛、白面水鸡、青龙跌打、山葫芦、山鸡蛋、飞龙接骨

味性:根:微辛,平。

主治:藤、叶:苦,寒。根:化痰散结,消肿解毒,祛风活络。用于颈淋巴结结核,扭伤骨折,腰肌劳损,风湿骨痛,坐骨神经痛,疮疡肿毒,毒蛇咬伤。;藤、叶:拔毒消肿。用于疮疡肿毒,小儿湿疹。白粉藤

白果槲寄生

别名:欧寄生

味性:甘;苦;性平。

主治:祛风湿;强筋骨;催乳。主风湿痹痛;筋骨痿弱;腰痛腿软;产后乳汁稀少。白果槲寄生

白果叶

别名:银杏叶

味性:苦;甘;涩;性平。

归经:心;肺;脾经。

主治:活血养心,敛肺涩肠。主胸痹心痛;喘咳痰嗽;泄泻痢疾;白带。白果叶

白鹤菌

味性:微辛;性平。

主治:祛风除湿;清肺止咳。主风湿痹痛;肺结核;支气管炎;咳嗽痰喘。白鹤菌

白鹤灵芝
白鹤灵芝

别名:癣草

味性:甘淡,平。

归经:肺经。

主治:清热润肺;杀虫止痒。主劳嗽;疥癣;湿疹。白鹤灵芝

白鹤藤根

别名:白膏药根

味性:涩甘;平。

归经:肾经。

主治:祛风湿;舒筋络。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白鹤藤根

白花草

味性:味甘;微苦;性平。

主治:清热利湿。主热淋。白花草

白花柴

别名:米念巴、白花树、翠容叶

味性:微甘,平。

主治:活血散瘀,舒筋活络。;跌打损伤,骨折:鲜叶捣烂加酒炒热外敷。;外伤出血:鲜叶捣烂外敷。;风湿性关节炎,小儿麻痹后遗症:用枝、茎、叶3~5钱,水煎服或炖猪骨服。;疮疖:鲜叶适量,水煎外洗。白花柴

白花杆

别名:建德山梅花、土常山[浙江东天目]、山梅花

味性:苦,平。

主治:活血定痛。;疟疾,挫伤,腰胁疼痛,胃痛:根皮8钱,用狗肉炖熟,调白糖服。;太阳头痛:根皮加白糖共捣烂,敷贴患处。白花杆

白花鬼针草
白花鬼针草

别名:金杯银盏、金盏银盆、盲肠草

味性:味甘;微苦;性平。

主治: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主感冒发热;风湿痹痛;湿热黄疸;痈肿疮疖。白花鬼针草

白花蛇目睛

味性:味甘;咸;性平。

归经:肝;脾经。

主治:疏风定惊。主小儿夜啼。白花蛇目睛

白花苋
白花苋

别名:烂脚蒿、白牛膝、土牛膝、怀牛膝

味性:微辛,平。

主治:活血散瘀;清热除湿。主月经不调;血瘀崩漏;经闭;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湿热黄疸;痢疾;角膜云翳。白花苋

白花油麻藤
白花油麻藤

别名:鸡血藤[广西]、鲤鱼藤、大蓝布麻

味性:微苦、涩,平。

主治:补血,通经络,强筋骨。用于贫血,白细胞减少症,月经不调,腰腿痛。白花油麻藤

白胶香

别名:枫香脂、枫脂、白胶、芸香、胶香

味性:味辛苦,平。

归经:入脾、肝二经。

主治:活血,凉血,解毒,止痛。治痈疽,疮疥,瘾疹,瘰疬,金疮,齿痛,吐血,衄血。白胶香

白九股牛

别名:牛角七、蜜油参、九股牛、松皮九股牛、牛尾独活

味性:辛、微甘,平。

主治:托毒外出,补中益气。用于淋巴腺炎,疖,痈,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气虚头晕,耳鸣。白九股牛

白酒草

别名:山地菊、假蓬、酒药草、小白酒草、刀口药、石青菜、毛青菜、毛柴胡、山地菊菊

味性:辛、微苦,平。

主治:清热止痛;祛风化痰。主肋膜炎;肺炎;咽喉肿痛;小儿惊风。白酒草

白兰花叶

味性:苦;辛;性平。

主治:清热利尿;止咳化痰。主泌尿系感染;小便不利;支气管炎。白兰花叶

白狼毒

别名:狼毒[东北]、狼毒疙瘩、黄皮狼毒、大猫眼草、猫眼根、山红萝卜根

味性:辛,平。

主治:破积杀虫,除湿止痒。用于淋巴结结核,骨结核,皮肤结核,牛皮癣,神经性皮炎,慢性支气管炎,阴道滴虫。白狼毒

白榔皮

别名:色告白、榔皮树

味性:辛;苦;平。

主治:祛风利湿;接骨。主风湿痹痛;水肿;小便不利;骨折。白榔皮

白栎蔀

别名:白栎蒲

味性:苦;涩;性平。

主治:健脾消积,理气,清火,明目。治疝气,疳积,火眼赤痛。白栎蔀

白龙穿彩

别名:白龙串彩、白龙苍、白龙昌菜、白花益母草、脓疮草

味性:辛、微苦,平。

主治:调经活血;清热利水。主产后腹痛;月经不调;急性肾炎;乳腺炎;丹毒;疖肿;脓疮。白龙穿彩

白绿叶

别名:羊奶果、胡颓子、天青地白、小羊奶果、羊肋树、羊奶奶

味性:酸,平。

归经:肺;肾;膀胱经。

主治:利尿排石,止咳定喘,行气止痛。主治慢性肾炎,胃痛,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白绿叶

白绿叶果实

味性:甘;酸;平。

主治:止泻;消积;利湿。主腹泻;小儿疳积;急性肾炎。白绿叶果实

白螺蛳壳

别名:白螺壳、鬼眼睛

味性:甘淡,平。

归经:肺;心;胃经。

主治:化痰;和胃;敛疮。主痰热咳嗽;反胃;胃痛;吐酸;瘰疬;溃疡;烫伤;疳疮。白螺蛳壳

白毛鹿茸草

别名:鱼腮草、六月霜

味性:微苦、涩,平。

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于小儿鹅口疮,牙痛,肺炎,小儿高热,风湿性关节炎,吐血,便血;外用治乳腺炎,外伤出血。白毛鹿茸草

白毛藤根

别名:排风藤根

味性:味苦;辛;性平。

主治:治风火牙痛,头痛,瘰疬,痈肿,痔漏。白毛藤根

白茅针

别名:茅苗、茅笋、茅针、茅锥、茅蜜、茅荑、茅揠、茅芽

味性:甘;平。

主治:止血。治衄血,尿血,大便下血。白茅针

白梅
白梅

别名:盐梅、霜梅、白霜梅

味性:酸涩咸,平。

归经:肝;肾经。

主治:治喉痹,泻痢烦渴,梅核膈气,痈疽肿毒,外伤出血。白梅

白梅花
白梅花

别名:绿萼梅、绿梅花

味性:酸涩,平。

归经:入肝、肺二经。

主治:舒肝,和胃,化痰。治梅核气,肝胃气痛,食欲不振,头晕,瘰疬。白梅花

白蘑

别名:口蘑

味性:甘,平。

主治:宣肠益气,散血热,透发麻疹。主治小儿麻疹欲出不出,烦躁不安。白蘑

白木耳

别名:白耳子

味性:甘淡,平。

主治:滋阴,润肺,养胃,生津。治虚劳咳嗽,痰中带血,虚热口渴。白木耳

白皮

别名:牛千斤

味性:涩;平。

归经:肝经。

主治:止血生肌。主刀伤出血。白皮

白千层皮

别名:千层皮

味性:味淡;性平。

主治:安神;解毒。主失眠;多梦;神志不安;创伤化脓。白千层皮

白千层油

味性:味辛;性平。

归经:归肝;胃;心经。

主治:祛风通络;理气止痛;杀虫。主风湿痹痛;拘挛麻木;脘腹胀痛;牙痛;头痛;疝气痛;跌打肿痛;疥疮。白千层油

白绒草

别名:白花茶匙红、白花塔仔草、老虎花、毛绣球防风、白风轮菜、银针七、北风草、灯笼花

味性:甘、微辛,平。

主治:清肺止咳,咯血,胸痛;外用治疖肿,乳腺炎。白绒草

白三七

别名:打不死、还阳参、三面七、接骨丹、三步接骨丹、三匹七

味性:涩,平。

主治:止血,镇痛,强筋,长骨。治跌打损伤,骨折。白三七

白沙糖
白沙糖

别名:石蜜、白糖、糖霜、白霜糖

味性:甘;平。

归经:脾;肺经。

主治:润肺,生津。治肺燥咳嗽,口干燥渴,中虚脘痛。白沙糖

白石榴花

味性:酸甘,平。

归经:归肺经。

主治:涩肠止血。主久痢;便血;咳血;衄血;吐血。白石榴花

白首乌
白首乌

别名:山东何首乌、泰山何首乌、泰山白首乌、和尚乌、隔山消、白何乌、白何首乌、隔山撬、白木香、野蕃薯、一肿三消、和平参、山花旗、张果老

味性:味苦;薇苦;性平。

归经:肝;肾;脾胃经。

主治:安神、补血。用于体虚失眠,健忘多梦,皮肤搔痒。白首乌

白藤
白藤

别名:大发汗、白花藤、大毛豆、断肠叶

味性:味辛;性平。

归经:肺;肝经。

主治:发汗,祛风,活血,止血。治风寒感冒,类风湿关节炎,跌打损伤,闭经,外伤出血。白藤

白土茯苓

别名:白萆薢、白土苓、土茯苓、铁架子土茯苓、九牛力、千斤力、土萆薢

味性:甘;淡;平。

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主小便淋涩;白浊;带下;痈肿疮毒。白土茯苓

白鹇
白鹇

别名:鹎雉、白鹎、白雉、越禽、银鸡、银雉、白鵫、白翰、鵫雉、雗雉、白雗、文雗

味性:味甘;性平。

归经:脾;肺经。

主治:补气;健脾;益肺。主脾胃虚弱;食欲不振;食后饱胀;大便溏泄;虚劳发热;咳嗽。白鹇

白鸭肉

别名:鹜肉、骛肉

味性:甘咸,平。

归经:肺;脾;肾经。

主治:补益气阴;利水消肿。主虚劳骨蒸;咳嗽;水肿。白鸭肉

白杨树根皮

别名:白杨皮

味性:苦,平。

主治:治肺热咳嗽,淋浊,蛔虫腹痛,白带,妊娠下痢。白杨树根皮

白叶不翻

别名:白地紫菀、大火草、牛耳朵火草、小一支箭、白头翁

味性:味辛;微苦;性平。

主治:清热化痰;消积杀早。主感冒;咳嗽气喘;痢疾;胃痛;消化不良;蛔虫症;外伤出血。白叶不翻

白叶刺根

味性:酸涩,平。

主治:祛风理湿,下气定喘,固肾。白叶刺根

白叶花柴

别名:白叶花、银背叶秔子梢、银色秔子梢

味性:涩,平。

主治:清热利湿,收敛止血。主治肠炎,腹泻,痢疾,浮肿,便血。本品还可治风湿,跌打损伤,骨折等症。白叶花柴

白叶火草

别名:拿戛千里光、白背艾、火门艾、大叶艾、满山香、大白叶子火草

味性:味淡;性平。

主治:散风热;定喘咳;利水湿。主感冒发热;咳喘;小便淋涩;肾炎水肿。白叶火草

白颖苔草

味性:味甘;苦;涩;性平。

归经:三焦;脾;胃;肾经。

主治:清热利尿通淋。主乳糜尿。白颖苔草

白鱼尾果

味性:苦;性平。

主治:驱虫消肿。主小儿蛔虫病;疳积。白鱼尾果

白云瓜

别名:山萝卜

味性:甘;微辛;平。

主治:化痰通络。主中风不语;痰涎壅塞;半身不遂。白云瓜

白脂麻

别名:白油麻、白胡麻

味性:甘,平。

主治:润燥,滑肠。治脾约便难,小儿头疮。白脂麻

白芷叶

别名:蒚麻、莴麻

味性:味辛;性平。

主治:祛风解毒。主瘾疹;丹毒。白芷叶

白猪栗根

味性:辛;涩;微苦;性平。

主治:收敛止泻。主肠炎;腹泻。白猪栗根

百步还阳丹

别名:鸟巢兰

味性:甘;平。

归经:心;肝经。

主治:活血散瘀;接骨生肌。主跌打损伤;骨折。百步还阳丹

百脉根
百脉根

别名:黄花草、牛角花、黄瓜草、小花生藤、地羊鹊、斑鸠窝、柏脉根、都草、黄金花、五叶草、鸟距草

味性:辛,平。

归经:肺经。

主治:补虚;清热;止渴。主虚劳;阴虚发热;口渴。百脉根

百蕊草根

味性:微苦;辛;性平。

主治:行气活血;通乳。主月经不调;乳汁不下。百蕊草根

百舌鸟

别名:反舌、反舌鸟、交啄、牛屎八哥、牛屎了、乌鸫、乌鴶、牛屎八、牛屎哵哥

味性:味甘;咸;性平。

归经:胃经。

主治:补气益血;杀虫止痛。主血虚头晕;小儿语迟;虫积胃痛。百舌鸟

百尾笋

别名:石竹根、竹林梢、万花梢、黄牛尾巴、竹林霄

味性:甘,平。

主治:润肺止咳,健脾消积。治虚损咳喘,痰中带血,肠风下血,食积胀满。百尾笋

百药煎

味性:酸甘,平。

归经:心;肺;胃经。

主治:润肺化痰,生津止渴。治久咳痰多,咽痛,便血,久痢脱肛,口疮,牙疳,痈肿疮疡。百药煎

柏根白皮

别名:柏皮、柏白皮

味性:苦;性平。

主治:凉血;解毒;敛疮;生发。。主烫伤;灸疮;疮疡溃烂;毛发脱落。柏根白皮

柏树

别名:柏、香扁柏

味性:子:甘、辛、微苦,平;叶:苦、辛,温;树脂:淡、涩,平。

主治:子:祛风清热,安神,止血。用于发热烦躁,小儿高热,吐血。;叶:止血生肌。外用治外伤出血。;树脂:解发热,燥湿,镇痛。用于发热头痛,白带;外用治外伤出血。柏树

柏树果

别名:柏树子、香柏树子

味性:苦涩,平。

归经:心;肺经。

主治:祛风,安神,凉血,止血。治感冒头痛发热,胃痛,烦躁,吐血。柏树果

柏树叶
柏树叶

味性:苦;涩;性平。

主治:凉血止血;敛疮生肌。主吐血;血痢;痔疮;癞疮;烫伤;刀伤;毒蛇咬伤。柏树叶

柏树油

别名:柏油、寸柏香

味性:甘;微涩;性平。

主治:祛风,解毒,生肌,治风热头痛,白带,淋浊,痈疽疮疡,刀伤出血。柏树油

柏脂

别名:柏油

味性:甘;性平。

主治:治疥癣,癞疮,秃疮,黄水疮,丹毒。柏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