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入膀胱经的平性中药列表
|
- 白背叶根
- 白绿叶
- 笔筒草
- 萆薢
- 扁豆根
- 藨草
- 测试
- 赤茯苓
- 大尾摇
- 耳水苋
- 二色补血草
- 茯苓皮
- 梗通草
- 构皮麻
- 鬼柳树
- 海蛤壳
- 荷梗
- 黑大豆叶
- 黑虎七
- 黑龙丝
- 红绵藤
- 红紫珠
- 华南紫萁
- 黄花菜
- 黄麻根
- 黄鳝藤根
- 黄芽白菜
- 鸡嗉
- 豇豆叶
- 金鸡尾巴草根
- 金樱子
- 九头草
- 辣辣菜
- 拦路虎
- 老鹳草
- 柃木
- 龙头节肢蕨
- 龙眼核
- 鹿肾
- 罗伞草
- 芒茎
- 芒萁骨
- 蒙自水芹
- 密叶绢藓
- 南瓜根
- 南蛇藤根
- 牛筋刺寄生
- 牛皮
- 牛膝茎叶
- 盘龙七
- 葡萄根
- 葡萄藤叶
- 苘麻根
- 苘麻子
- 三叶铜钱草
- 山货榔
- 山枇杷
- 鼠尾粟
- 水葱
- 水牛尾
- 水湿柳叶菜
- 水松
- 睡菜根
- 溲疏
- 桃胶
- 铁丝七
- 头发七
- 菟丝
- 乌灵参
- 蜈蚣草
- 五爪龙
- 向日葵茎髓
- 向天蜈蚣
- 小萹蓄
- 阳雀花根
- 阳桃根
- 野苜蓿
- 野鸦椿花
- 迎春花
- 鱼鳖金星
- 榆白皮
- 玉米轴
- 玉蜀黍根
- 茱苓草
- 猪苓
- 猪脬
- 梓实
别名:通气草、眉毛草、土木贼、节节菜、接骨草、锁眉草、节骨草、锉刀草、木贼草、土麻黄、笔头草、野麻黄、锉草、虾蟆竹、草麻黄、镬盖草、接管草、擦草、磨石草、笔管草、四角田槐、野木贼、驳节草、空心草、接骨筒、麻蒿
味性:甘苦,平。
归经:心;肝;胃;膀胱经。
主治:祛风清热,除湿利尿。治目赤肿痛,翳膜遮睛,淋浊,鼻衄,便血,尿血,牙痛。笔筒草
味性:苦;辛;平。
归经:肾;膀胱经。
主治:祛风止痛;利湿通淋。主跌打骨折;小便淋痛
别名:象鼻草、全虫草、狗尾虫、天芥菜、鱿鱼草、斑草、猫尾草、象鼻癀、墨鱼须草、大狗尾、象鼻花、四角苏、勾头蛇、臭柠檬
味性:苦;平。
归经:肺;膀胱经。
主治:利尿;消肿;解毒。主肺炎;脓胸;咽痛;口腔糜烂;膀胱结石;痈肿。大尾摇
别名:燎眉蒿、补血草、扫帚草、匙叶草、血见愁、秃子花、苍蝇花、白花莱棵、蝎子花菜、屹蚤花、野菠菜、白花菜棵、矶松、盐云草、盐云参、闹蝇花、蝇子花、苍蝇架
味性:甘苦,平。
归经:脾;肝;膀胱经。
主治:补血,止血,散瘀,调经,益脾,健胃。治崩漏,尿血,月经不调。二色补血草
别名:九得藤、狗额藤、谷沙藤、斑沙藤、藤葡蟠、黄皮藤、剥皮藤、杉皮藤、乳藤草、皮藤、植皮、纸皮、细叶构皮柴、谷皮藤、藤钩、野构树、野构桃、山树藤、皮树花、野桑叶、棉花藤、酱叶树、尖叶楮皮
味性:甘;淡;性平。
归经:肝;肾;膀胱经。
主治:祛风,活血,利尿。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虚肿,皮炎。构皮麻
别名:野蓝靛、小红米果、白金子风、山霸王、漆大伯、空壳树、对节树、复生药
味性:微苦;平。
归经:肺;肾;膀胱经。
主治:凉血止血;解毒消肿。主衄血;吐血;咯血;痔敌国;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痈肿疮毒。红紫珠
别名:连珠炮、下奶药、条参、绿葱根、镇心丹、金针菜、野皮菜、真金花、鸡脚参、小提药、鸡药葛根、风尾一枝蒿、萱草、臭矢菜、羊角草、向天癀、黄花蝴碟草、蚝猪钻床
味性:甘,平。
归经:肝;膀胱经。
主治:养血平肝,利尿消肿。治头晕,耳鸣,心悸,腰痛,吐血,衄血,大肠下血,水肿,淋病,咽痛,乳痈。黄花菜
别名:糖罐子、刺头、倒挂金钩、黄茶瓶、刺榆子、刺梨子、金罂子、山石榴、山鸡头子、糖莺子、棠球、糖罐、糖果、黄刺果、蜂糖罐、槟榔果、金壶瓶、野石榴、糖橘子、小石榴、藤勾子、螳螂果、糖刺果、灯笼果、刺橄榄、刺兰棵子
味性:酸涩,平。
归经:归肾、膀胱、大肠经。
主治:固精缩尿,涩肠止泻。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久泻久痢。金樱子(图)
- 《中国药典》金樱子
- 《中药大辞典》金樱子
- 《中华本草》金樱子
- 《本草纲目》金樱子
- 《本草备要》金樱子
- 《本草便读》金樱子
- 《本草乘雅半偈》金樱子
- 《本草从新》金樱子
- 《本草撮要》金樱子
- 《本草分经》金樱子
- 《本草经解》金樱子
- 《本草蒙筌》金樱子
- 《本草求真》金樱子
- 《本草图经》金樱子
- 《本草新编》金樱子
- 《本草衍义》金樱子
- 《本草易读》金樱子
- 《本草择要纲目》金樱子
- 《本经逢原》金樱子
- 《得配本草》金樱子
- 《滇南本草》金樱子
- 《雷公炮炙论》金樱子
- 《雷公炮制药性解》金樱子
- 《中药炮制》金樱子
- 《药笼小品》金樱子
- 《药性切用》金樱子
- 《玉楸药解》金樱子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金樱子
- 《证类本草》金樱子
- 《中药学》金樱子
- 《冯氏锦囊秘录》金樱子
- 《顾松园医镜》金樱子
- 《医学入门》金樱子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老鹳嘴、老鸦嘴、贯筋、老贯筋、老牛筋、五叶草、老官草、五瓣花、老贯草、天罡草、五叶联、生扯拢、破铜钱、老鸹筋、五齿耙、老鸹嘴、鹌子嘴、五齿粑
味性:苦辛,平。
归经:脾;膀胱经。
主治:祛风湿,通经络,止泻利。用于风湿痹痛,麻木拘挛,筋骨酸痛,泄泻痢疾。老鹳草
别名:草芒、山芒、山蕨、虱槟草、乌萁、芒仔、穿路萁、路萁子柴、鸡毛蕨、筲萁子柴、反蕨叶、蜈蚣草、硬蕨萁、狼萁草、蕨叶草、筲萁子紫、芒萁、蕨萁、蓈萁、铁蓈萁、铁芒萁、铁蕨鸡、硬脚萁、狼萁蕨
味性:苦,平。
归经:肝;膀胱经。
主治:活血,止血,解热,利尿。治妇女崩带,尿道炎,外伤出血,烫伤。芒萁骨
别名:唐、蒙、王女、菟芦、鸮萝、复实、赤网、兔丘、菟缕、菟累、野狐浆草、火焰草、金线草、野狐丝、狐丝、黄丝草、金丝草、无根金丝草、缠豆藤、豆马黄、无根草、莫娘藤、豆寄生、吐血丝、无娘藤、兔儿须、黄腊须、盘死豆、黄乱丝、麻棱丝、缠丝蔓
味性:甘苦;平。
归经:肝;肾;膀胱经。
主治:清热,凉血,利水,解毒。治吐血,衄血,便血,血崩,淋浊,带下,痢疾,黄疸,痈疽,疔疮,热毒痱疹。菟丝
别名:蜈蚣蕨、长叶甘草蕨、舒筋草、牛肋巴、小贯仲、百叶尖、贯众、篦子草、小蜈蚣草、狗脊、肺筋草、小牛肋巴、蜈蚣连、斩草剑、梳子草、黑舒筋草
味性:淡,平。
归经:肝;大肠;膀胱经。
主治:祛风活血,解毒杀虫。用于防治流行性感冒,痢疾,风湿疼痛,跌打损伤;外用治蜈蚣咬伤,疥疮。蜈蚣草
别名:五叶藤、五叶茹、牛奶木、五指毛桃、五指牛奶、山狗善、三指牛奶、土五加皮、土黄芪
味性:甘;微苦;性平。
归经:入肝、肺、肾、膀胱四经。
主治:清热,利水,解毒。治肺热咳嗽,小便不利,淋病,尿血,痈疽肿毒。五爪龙
别名:姑巴草、扁竹、水米草、汗多草、黑鱼草、习见蓼、米子蓼、地茜、铁马齿苋、扁蓄、米碎草、小叶扁蓄、猪牙草、节节红、节节花、红节草、虱蓖草、糟麻草、地兔草、水扁蓄、细叶锅巴草、锅巴菜
味性:苦,平。
归经:膀脱;大肠;肝经。
主治:利屎通淋,化湿杀虫。治恶疮疥癣,阴蚀,蛔虫病。小萹蓄
别名:抱石莲、鱼鳖草、金丝鱼鳖草、山豆丬草、石瓜子、金龟藤、螺厣草、瓜子金、瓜子菜、瓜米菜、金丝鱼鳖、石瓜米、金星草、肉石斛、岩瓜子草、擦不烂、瓜子莲、风不动、镜面草、瓜米还阳、瓜子草、小肺筋、瓜米石豇豆、石钱草、龙肝子、石豆
味性:苦;平。
归经:肝;胃;膀胱经。
主治:清热解毒,祛风化痰,凉血祛瘀。用于小儿高热,肺结核,内、外伤出血,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外用治疔疮肿毒。鱼鳖金星
别名:野猪粪、豕零、猳猪屎、豕橐、豨苓、地乌桃、野猪食、猪屎苓、司马彪、猪茯苓
味性:甘淡;平。
归经:归肾、膀胱经。
主治:利水渗湿。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猪苓(图)
- 《中国药典》猪苓
- 《中药大辞典》猪苓
- 《中华本草》猪苓
- 《本草纲目》猪苓
- 《本草备要》猪苓
- 《本草便读》猪苓
- 《本草乘雅半偈》猪苓
- 《本草崇原》猪苓
- 《本草从新》猪苓
- 《本草撮要》猪苓
- 《本草分经》猪苓
- 《本草分经》猪苓
- 《本草害利》猪苓
- 《本草害利》猪苓
- 《本草经解》猪苓
- 《本草经集注》猪苓
- 《本草蒙筌》猪苓
- 《本草求真》猪苓
- 《本草思辨录》猪苓
- 《本草图经》猪苓
- 《本草新编》猪苓
- 《本草衍义》猪苓
- 《本草易读》猪苓
- 《本草择要纲目》猪苓
- 《本经逢原》猪苓
- 《长沙药解》猪苓
- 《得配本草》猪苓
- 《雷公炮炙论》猪苓
- 《雷公炮制药性解》猪苓
- 《名医别录》猪苓
- 《神农本草经》猪苓
- 《中药炮制》猪苓
- 《汤液本草》猪苓
- 《吴普本草》猪苓
- 《新修本草》猪苓
- 《药鉴》猪苓
- 《药笼小品》猪苓
- 《药征》猪苓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猪苓
- 《证类本草》猪苓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猪苓
- 《中药学》猪苓
- 《千金翼方》猪苓
- 《冯氏锦囊秘录》猪苓
- 《顾松园医镜》猪苓
- 《医学入门》猪苓
- 资助【中医宝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