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入膀胱经的平性中药列表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药品百科 > 中药百科 > 归入膀胱经的中药列表 > 归入膀胱经的平性中药列表
白背叶根
白背叶根

别名:白膜根、白朴根、野桐根

味性:味微苦;涩;性平。

归经:脾;肾;膀胱经。

主治:清热;祛湿;收涩;消瘀。主肝炎肠炎;淋浊;带下;脱肛;子宫下垂;肝脾肿大;跌打扭伤。白背叶根

白绿叶

别名:羊奶果、胡颓子、天青地白、小羊奶果、羊肋树、羊奶奶

味性:酸,平。

归经:肺;肾;膀胱经。

主治:利尿排石,止咳定喘,行气止痛。主治慢性肾炎,胃痛,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白绿叶

笔筒草
笔筒草

别名:通气草、眉毛草、土木贼、节节菜、接骨草、锁眉草、节骨草、锉刀草、木贼草、土麻黄、笔头草、野麻黄、锉草、虾蟆竹、草麻黄、镬盖草、接管草、擦草、磨石草、笔管草、四角田槐、野木贼、驳节草、空心草、接骨筒、麻蒿

味性:甘苦,平。

归经:心;肝;胃;膀胱经。

主治:祛风清热,除湿利尿。治目赤肿痛,翳膜遮睛,淋浊,鼻衄,便血,尿血,牙痛。笔筒草

萆薢

别名:百枝、竹木、赤节、白菝葜、粉萆薢、金刚、硬饭团、山田薯、土薯蓣、麻甲头、川萆薢

味性:苦;平。

归经:肝;胃;膀胱经。

主治:祛风湿;利湿浊。主膏淋;白浊;带下;疮疡;湿疹;风湿痹痛。萆薢

扁豆根

味性:苦;涩;平。

归经:大肠;膀胱经。

主治:消暑,化湿,止血。主暑湿泄泻,痢疾,淋浊,带下,便血,痔疮,漏管。扁豆根

藨草

别名:野荸荠、光棍草、光棍子、野荸蔼

味性:甘、涩,平。

归经:脾;胃;膀胱经。

主治:开胃。主治食积气滞,呃逆饱胀。藨草

测试

味性:苦;辛;平。

归经:肾;膀胱经。

主治:祛风止痛;利湿通淋。主跌打骨折;小便淋痛

大尾摇
大尾摇

别名:象鼻草、全虫草、狗尾虫、天芥菜、鱿鱼草、斑草、猫尾草、象鼻癀、墨鱼须草、大狗尾、象鼻花、四角苏、勾头蛇、臭柠檬

味性:苦;平。

归经:肺;膀胱经。

主治:利尿;消肿;解毒。主肺炎;脓胸;咽痛;口腔糜烂;膀胱结石;痈肿。大尾摇

耳水苋
耳水苋

别名:水旱莲、金桃仔、大仙桃草

味性:味甘;淡;性平。

归经:归脾;膀胱经。

主治:健脾利湿;行气散瘀。主脾虚厌食;胸膈满闷;急慢性膀胱炎;妇女带下;跌打瘀肿作痛。耳水苋

二色补血草
二色补血草

别名:燎眉蒿、补血草、扫帚草、匙叶草、血见愁、秃子花、苍蝇花、白花莱棵、蝎子花菜、屹蚤花、野菠菜、白花菜棵、矶松、盐云草、盐云参、闹蝇花、蝇子花、苍蝇架

味性:甘苦,平。

归经:脾;肝;膀胱经。

主治:补血,止血,散瘀,调经,益脾,健胃。治崩漏,尿血,月经不调。二色补血草

茯苓皮
茯苓皮原生态茯苓皮茯苓皮

别名:苓皮

味性:甘淡,平。

归经:肾;膀胱经。

主治:利水消肿。主水温肿满;小便不利。茯苓皮

梗通草

别名:白梗通、野通草、气通草、水通草

味性:淡、微苦;凉;平。

归经:肝;膀胱经。

主治:清热,利尿,通乳,明目。主热淋,小便不利,水肿,乳汁不通,夜盲。梗通草

构皮麻
构皮麻

别名:九得藤、狗额藤、谷沙藤、斑沙藤、藤葡蟠、黄皮藤、剥皮藤、杉皮藤、乳藤草、皮藤、植皮、纸皮、细叶构皮柴、谷皮藤、藤钩、野构树、野构桃、山树藤、皮树花、野桑叶、棉花藤、酱叶树、尖叶楮皮

味性:甘;淡;性平。

归经:肝;肾;膀胱经。

主治:祛风,活血,利尿。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虚肿,皮炎。构皮麻

鬼柳树

味性:微苦;性平。

归经:膀胱经。

主治:利尿;通淋;止血。主小便不利;血淋;血尿。鬼柳树

海蛤壳
海蛤壳海蛤壳

别名:海蛤、蛤壳

味性:咸,平。

归经:入手足太阳、阳明经。

主治:清热,利水,化痰,软坚。治热痰喘嗽,水肿,淋病,瘿、瘤,积聚,血结胸痛,血痢,痔疮,崩漏,带下。海蛤壳

荷梗

别名:藕杆、莲蓬杆、荷叶梗

味性:苦;性平。

归经:脾;膀胱经。

主治:清暑,宽中理气。用于中暑头昏,胸闷,气滞。荷梗

黑大豆叶
黑大豆叶

别名:大豆叶、黑豆叶

味性:甘;平。

归经:膀胱经。

主治:利尿通淋;凉血解毒。主热淋;血淋;蛇咬伤。黑大豆叶

黑虎七

别名:铁杆七、黑龙七、大叶狗牙七、竹节七、马力跨、过山龙

味性:甘;淡;平。

归经:膀胱;大肠经。

主治:祛风湿,强筋骨,理气,活血。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痛,白带,跌打损伤。黑虎七

黑龙丝

别名:白马分鬃、铁线蕨、猪鬃草、骨螃他、龙兰草、龙鳞草

味性:淡;平。

归经:肺;膀胱经。

主治:清肺止咳;利水通淋;消痈下乳。主肺热咳嗽;小便淋痛;乳痈肿痛;乳汁不下。黑龙丝

红绵藤

味性:涩;平。

归经:胃;膀胱;肺经。

主治:收敛止血。主吐血,咯血,尿血,崩漏,外伤出血,手术出血。红绵藤

红紫珠
红紫珠

别名:野蓝靛、小红米果、白金子风、山霸王、漆大伯、空壳树、对节树、复生药

味性:微苦;平。

归经:肺;肾;膀胱经。

主治:凉血止血;解毒消肿。主衄血;吐血;咯血;痔敌国;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痈肿疮毒。红紫珠

华南紫萁
华南紫萁

别名:贯众、大凤尾蕨

味性:微苦;涩;平。

归经:肺;肝;膀胱经。

主治:清热解毒;祛湿舒筋;驱虫。主流感;痄腮;痈肿疮疖;妇女带下;筋脉拘挛;胃痛;肠道寄生虫病。华南紫萁

黄花菜
黄花菜

别名:连珠炮、下奶药、条参、绿葱根、镇心丹、金针菜、野皮菜、真金花、鸡脚参、小提药、鸡药葛根、风尾一枝蒿、萱草、臭矢菜、羊角草、向天癀、黄花蝴碟草、蚝猪钻床

味性:甘,平。

归经:肝;膀胱经。

主治:养血平肝,利尿消肿。治头晕,耳鸣,心悸,腰痛,吐血,衄血,大肠下血,水肿,淋病,咽痛,乳痈。黄花菜

黄麻根

味性:苦;平。

归经:大肠;膀胱经。

主治:利湿通淋;止血止泻。主石淋;带下;崩中;泄泻痢疾;荨麻疹;毒蛇兄弟伤。黄麻根

黄鳝藤根

别名:熊柳根、铁包金、土黄耆

味性:甘苦,平。

归经:入肝、肺、肾、三焦、膀胱诸经。

主治:健脾利湿,通经活络。治脾胃衰弱,食少,胃痛,黄疸,水肿,淋浊,带下,风毒流注,关节风湿痛。黄鳝藤根

黄芽白菜

别名:黄芽菜、黄矮菜、花交菜、大白菜、结球白菜

味性:甘;平。

归经:胃;膀胱经。

主治:通利肠胃;养胃和中,利小便。主水肿;胃炎。黄芽白菜

鸡嗉

别名:鸡喉咙

味性:味甘;性平。

归经:肺;肾;膀胱经。

主治:治噎膈不通,小便不禁,发背肿毒。鸡嗉

豇豆叶
豇豆叶

味性:味甘;淡;性平。

归经:膀胱经。

主治:利小便;解毒。主淋症;小便不利;蛇咬伤。豇豆叶

金鸡尾巴草根

别名:光叶金星蕨

味性:微苦;平。

归经:心;膀胱经。

主治:利水消肿;清热解毒;止血;杀虫。主水肿;疮疖;烫火伤;外伤出血;蛔虫症。金鸡尾巴草根

九头草

别名:小九股牛、瞿麦、黄金铁、马柴胡、金柴胡、细叶独根、癞头参

味性:苦,平。

归经:肝;膀胱经。

主治:清热,利尿,通经。用于小便不利,尿痛,尿血,闭经。九头草

辣辣菜

别名:腺茎独行菜、小辣辣、羊辣罐、辣麻麻、尿溜溜

味性:辛;平。

归经:肾;膀胱经。

主治:清热解毒;利尿;通淋。主痢疾;腹泻;小便不利;淋症;浮肿。辣辣菜

拦路虎

别名:喉痛药

味性:苦,平。

归经:肺;膀胱经。

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消肿;通经下乳。主主治咽喉肿痛;水肿脚气;湿热淋证;闭经;产妇乳汗不下。拦路虎

老鹳草
老鹳草老鹳草

别名:老鹳嘴、老鸦嘴、贯筋、老贯筋、老牛筋、五叶草、老官草、五瓣花、老贯草、天罡草、五叶联、生扯拢、破铜钱、老鸹筋、五齿耙、老鸹嘴、鹌子嘴、五齿粑

味性:苦辛,平。

归经:脾;膀胱经。

主治:祛风湿,通经络,止泻利。用于风湿痹痛,麻木拘挛,筋骨酸痛,泄泻痢疾。老鹳草

柃木

别名:细叶菜、海岸柃、吹木叶、硐龙络、钓茄子、细叶茶

味性:苦涩,平。

归经:脾;膀胱经。

主治:祛风清热;利水消肿;止血生肌。主风湿痹痛;腹水膨胀;发热口干;疮肿;跌打肿痛;创伤出血。柃木

龙头节肢蕨

别名:搜山虎、倒省莲

味性:苦;涩;平。

归经:肾;膀胱经。

主治:清热利湿;止痛。主小便不利;骨折。龙头节肢蕨

龙眼核

别名:桂圆核仁、圆眼核

味性:苦;涩;平。

归经:肝;脾;膀胱经。

主治:止血,定痛,理气,化湿。治创伤出血,疝气,瘰疬,疥癣,湿疮。龙眼核

鹿肾
鹿肾

别名:鹿鞭、鹿冲、鹿茎筋、鹿阴茎、鹿冲肾

味性:甘,平。

归经:入肝、肾、膀胱三经。

主治:补肾壮阳、下乳。用于肾虚,性神经衰弱,遗精,滑精,乳汁不足。鹿肾

罗伞草

别名:一把伞、小礼花、大含羞草、荷包草、降落伞

味性:甘;微苦;平。

归经:肺;膀胱经。

主治:化痰定喘;消积利水。主哮喘;小儿疳积;水肿;淋浊。罗伞草

芒茎

别名:芒、杜荣、笆芒、笆茅、度芸、苫房草、创高草、白尖草

味性:甘;平。

归经:膀胱经。

主治:清热利尿;解毒;散血。主小便不利; 虫兽咬伤。芒茎

芒萁骨

别名:草芒、山芒、山蕨、虱槟草、乌萁、芒仔、穿路萁、路萁子柴、鸡毛蕨、筲萁子柴、反蕨叶、蜈蚣草、硬蕨萁、狼萁草、蕨叶草、筲萁子紫、芒萁、蕨萁、蓈萁、铁蓈萁、铁芒萁、铁蕨鸡、硬脚萁、狼萁蕨

味性:苦,平。

归经:肝;膀胱经。

主治:活血,止血,解热,利尿。治妇女崩带,尿道炎,外伤出血,烫伤。芒萁骨

蒙自水芹

别名:水芹菜、溪边水芹、溪岸水芹、野水芹

味性:味辛;微甘;性平。

归经:归胃;脾;膀胱经。

主治:健胃消积;清热利尿;消肿解毒。主慢性胃炎;食积胃痛;白浊;淋痛;跌打肿痛;血虚风毒。蒙自水芹

密叶绢藓

别名:石苔

味性:苦;涩;平。

归经:膀胱经。

主治:利尿消肿。主小便不得;水肿。密叶绢藓

南瓜根

味性:味甘;淡;性平。

归经:归肝;膀胱经。

主治:利湿热,通乳汁。治淋病,黄疸,痢疾,乳汁不通。南瓜根

南蛇藤根

味性:辛;苦;平。

归经:肾;膀胱;肝经。

主治:祛风胜湿,行气散血,消肿解毒。治风湿筋骨疼痛,跌打损伤,痧气呕吐腹痛,痈疽肿毒。南蛇藤根

牛筋刺寄生

别名:梨寄生、藏寄生、野花椒寄生、老米酒寄生

味性:苦;性平。

归经:肺;膀胱经。

主治:清肺热;利小便。主肺热咳嗽;湿热淋证。牛筋刺寄生

牛皮

味性:味咸;性平。

归经:肺;膀胱经。

主治:利水消肿;解毒。主水肿;腹水;尿少;痈疽疮毒。牛皮

牛膝茎叶

味性:苦;酸;性平。

归经:肝;膀胱经。

主治:治寒湿痿痹,腰膝疼痛,久疟,淋病。牛膝茎叶

盘龙七
盘龙七原生态盘龙七盘龙七

别名:石白菜、地白菜

味性:涩;微苦;平。

归经:肺;脾;肝;膀胱经。

主治:补益脾胃;收涩固肠;利水活血。主急慢性肠胃炎;浮肿;崩漏;白带;淋症;痢疾;黄水疮;秃沧;疥癣。盘龙七

葡萄根
葡萄根

味性:甘;平。

归经:肺;肾;膀胱经。

主治:除风湿,利小便。治风湿痹痛,肿胀,小便不利。葡萄根

葡萄藤叶

别名:葡萄秧

味性:甘;平。

归经:肾;肝;膀胱经。

主治:治水肿,小便不利,目赤,痈肿。葡萄藤叶

苘麻根

味性:苦;平。

归经:肾;膀胱经。

主治:利湿解毒。主小便淋沥;痢疾;急性中耳炎;睾丸炎。苘麻根

苘麻子
苘麻子

别名:青麻子、野棉花子、白麻子、苘实、野苎麻子、冬葵子、苘麻种子、野锦才子

味性:苦;平。

归经:归大肠、小肠、膀胱经。

主治:清热利湿,解毒,退翳。用于赤白痢疾,淋病涩痛,痈肿,目翳。苘麻子

三叶铜钱草

别名:山酢浆草

味性:味酸;微辛;性平。

归经:心;肝;膀胱经。

主治: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利尿通淋。主劳伤疼痛;跌打损伤;麻疯;无名肿毒;疥癣;小儿口疮;烫火伤;淋浊带下;尿闭。三叶铜钱草

山货榔

味性:酸,平。

归经:肾;膀胱经。

主治:祛风消肿,舒筋活络。治脉管炎,肾盂肾炎,跌打损伤。山货榔

山枇杷

别名:野枇杷、川鄂冬青

味性:辛;平。

归经:脾;膀胱经。

主治:消肺;通乳;祛风。主瘰疬;乳少;风湿麻木。山枇杷

鼠尾粟

别名:线香草、老鼠尾、鼠尾牛顿草、鼠尾草、牛顿草、牛尾草、狗屎草

味性:甘,平。

归经:心;肺;肝;大肠;膀胱经。

主治:清热,凉血,解毒。主治伤暑烦热,痢疾,热病便泌,小儿时热,尿血。鼠尾粟

水葱
水葱

别名:冲天草、翠管草、莞、莞蒲、水丈葱、苻蓠、夫蓠、葱蒲、莞草、蒲苹、管子草

味性:淡,平。

归经:膀胱经。

主治:利水消肿。主水肿胀满;小便不利。水葱

水牛尾

味性:味咸;性平。

归经:脾;膀胱经。

主治:利水消肿。主水肿尿少。水牛尾

水湿柳叶菜

别名:独木牛

味性:淡,平。

归经:入肺、大肠、膀胱经。

主治:治咽喉肿痛,风热声嘶,高热下泻。水湿柳叶菜

水松
水松

别名:水松柏、刺海松、刺松藻、软软菜、鼠尾巴、青虫子、鹿角菜

味性:苦,平。

归经:膀胱;大肠经。

主治:利水消肿;杀虫解毒。主水肿;蛔虫病;中暑;小便不利。水松

睡菜根

别名:过江龙

味性:甘;微苦;性平。

归经:肺;肝;膀胱经。

主治:润肺止咳;利尿消肿;降血压。主咳嗽;水肿;风湿痛;高血压。睡菜根

桃胶
桃胶原生态桃胶桃胶桃胶

味性:甘苦;平。

归经:大肠;膀胱经。

主治:和血;通淋;止痢。主石淋;血淋;痢疾;腹痛;糖尿病;乳糜尿。桃胶

铁丝七

别名:铜丝草、铁丝草、猪宗七、乌脚枪、钢丝草、铁扇子

味性:味甘微涩苦,性平。

归经:肺;肝;膀胱经。

主治:利水通淋;清热解毒。主肺热咳嗽;痢疾;黄疸;小便淋涩;痈肿;瘰疬;烫伤。铁丝七

头发七

别名:黑丝草、人头七、黑丝带

味性:淡,平。

归经:肝;肾;膀胱经。

主治:滋补肝肾,收敛止汗。用于头晕,洗净,肾虚体弱,遗精,盗汗;外用治黄水疮。头发七

菟丝

别名:唐、蒙、王女、菟芦、鸮萝、复实、赤网、兔丘、菟缕、菟累、野狐浆草、火焰草、金线草、野狐丝、狐丝、黄丝草、金丝草、无根金丝草、缠豆藤、豆马黄、无根草、莫娘藤、豆寄生、吐血丝、无娘藤、兔儿须、黄腊须、盘死豆、黄乱丝、麻棱丝、缠丝蔓

味性:甘苦;平。

归经:肝;肾;膀胱经。

主治:清热,凉血,利水,解毒。治吐血,衄血,便血,血崩,淋浊,带下,痢疾,黄疸,痈疽,疔疮,热毒痱疹。菟丝

乌灵参

别名:乌苓参、雷震子、乌丽参、鸡蛋、地炭棍、鸡茯苓

味性:甘;平。

归经:心;肝;胃;膀胱经。

主治:安神;止血;降血压。主失眠;心悸;吐血;衄血;高血压病;烫伤。乌灵参

蜈蚣草
蜈蚣草

别名:蜈蚣蕨、长叶甘草蕨、舒筋草、牛肋巴、小贯仲、百叶尖、贯众、篦子草、小蜈蚣草、狗脊、肺筋草、小牛肋巴、蜈蚣连、斩草剑、梳子草、黑舒筋草

味性:淡,平。

归经:肝;大肠;膀胱经。

主治:祛风活血,解毒杀虫。用于防治流行性感冒,痢疾,风湿疼痛,跌打损伤;外用治蜈蚣咬伤,疥疮。蜈蚣草

五爪龙

别名:五叶藤、五叶茹、牛奶木、五指毛桃、五指牛奶、山狗善、三指牛奶、土五加皮、土黄芪

味性:甘;微苦;性平。

归经:入肝、肺、肾、膀胱四经。

主治:清热,利水,解毒。治肺热咳嗽,小便不利,淋病,尿血,痈疽肿毒。五爪龙

向日葵茎髓

别名:向日葵梗心、向日葵茎心、向日葵瓤、葵花茎髓、葵花秆心、葵秆心

味性:味甘;性平。

归经:归膀胱经。

主治:治血淋,尿路结石,乳糜尿,小便不利。向日葵茎髓

向天蜈蚣

别名:叶顶珠、铁精草、细叶木兰

味性:甘;微苦;平。

归经:心;肾;膀胱经。

主治:根:治下消,妇人赤白带。叶:治尿血,毒蛇咬伤。向天蜈蚣

小萹蓄

别名:姑巴草、扁竹、水米草、汗多草、黑鱼草、习见蓼、米子蓼、地茜、铁马齿苋、扁蓄、米碎草、小叶扁蓄、猪牙草、节节红、节节花、红节草、虱蓖草、糟麻草、地兔草、水扁蓄、细叶锅巴草、锅巴菜

味性:苦,平。

归经:膀脱;大肠;肝经。

主治:利屎通淋,化湿杀虫。治恶疮疥癣,阴蚀,蛔虫病。小萹蓄

阳雀花根

味性:甘微苦;平。

归经:肾;膀胱;肝经。

主治:祛风除湿,止痛,利尿。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浮肿,痛经,乳少。阳雀花根

阳桃根

味性:味酸;涩;性平。

归经:膀胱;肾经。

主治:祛风除湿;行气止痛;涩精止带。主风湿痹痛;骨节风;瘫缓不遂;慢性头风;心胃气痛;遗精;白带。阳桃根

野苜蓿
野苜蓿

别名:蛇蜕草、镰荚苜蓿、豆豆苗、连花生

味性:甘,平。

归经:脾;胃;膀胱经。

主治:宽中下气,健脾补虚,利尿。治胸腹胀满,消化不良,浮肿。野苜蓿

野鸦椿花

味性:甘;平。

归经:心;脾;膀胱经。

主治:祛风止痛。主头痛;眩晕。野鸦椿花

迎春花
迎春花

别名:小黄花、金腰带、清明花、金梅花、金梅、黄梅

味性:苦;微辛;性平。

归经:肾;膀胱经。

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主发热头痛;咽喉肿痛;小便热痛;恶疮肿毒;跌打损伤。迎春花

鱼鳖金星
鱼鳖金星

别名:抱石莲、鱼鳖草、金丝鱼鳖草、山豆丬草、石瓜子、金龟藤、螺厣草、瓜子金、瓜子菜、瓜米菜、金丝鱼鳖、石瓜米、金星草、肉石斛、岩瓜子草、擦不烂、瓜子莲、风不动、镜面草、瓜米还阳、瓜子草、小肺筋、瓜米石豇豆、石钱草、龙肝子、石豆

味性:苦;平。

归经:肝;胃;膀胱经。

主治:清热解毒,祛风化痰,凉血祛瘀。用于小儿高热,肺结核,内、外伤出血,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外用治疔疮肿毒。鱼鳖金星

玉米轴

别名:罐泰子、包谷心、玉蜀黍

味性:味甘;性平。

归经:脾;肾;膀胱经。

主治:健脾利湿。治小便不利,水肿,脚气,泄泻。玉米轴

玉蜀黍根

别名:抓地虎、玉蜀黍

味性:味甘;性平。

归经:心;肾;膀胱经。

主治:利尿通淋;祛瘀止血。主小便不利;水肿;砂淋;胃痛;吐血。玉蜀黍根

茱苓草

味性:苦,平。

归经:肝;大肠;膀胱经。

主治:调经活血;清热利尿。主月经不调;痛经;崩漏;白带;痢疾腹痛;小便不利。茱苓草

猪脬

别名:猪尿胞、猪胞、猪小肚

味性:甘咸,平。

归经:膀胱经。

主治:止渴;缩尿;除湿。主消渴;遗尿;疝气坠痛;阴囊湿疹;阴茎生疮。猪脬

梓实
梓实

味性:味甘;性平。

归经:肾;膀胱经。

主治:利水消肿。主小便不利;浮肿;腹水。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