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七
| 盘龙七 Pán Lónɡ Qī | |
|---|---|
![]() | |
| 别名 | 石白菜、地白菜 |
| 功效作用 | 补益脾胃;收涩固肠;利水活血。主急慢性肠胃炎;浮肿;崩漏;白带;淋症;痢疾;黄水疮;秃沧;疥癣 |
| 英文名 | rhizome of Scopulosus Bergenia |
| 始载于 | 《陕西中草药志》 |
| 毒性 | |
| 归经 | 肺经、脾经、肝经、膀胱经 |
| 药性 | 平 |
| 药味 | 苦、涩 |
种中文名:盘龙七
种拉丁名:Hemsleya panlongqi A. M. Lu et W. J. Chang
科中文名:葫芦科
科拉丁名:Cucurbitaceae
属中文名:雪胆属
属拉丁名:Hemsleya
国内分布:产四川东南部。
【药 名】:盘龙七
【拼 音】:PANLONGQI
【主 治】:治急慢性肠胃炎,浮肿,崩漏,白带,淋症,痢疾,黄水疮,秃沧,疥癣。
【用法用量】:内报:煎汤2~3钱。外用:研末调敷。
【别 名】:石白菜、地白菜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陕西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全年可采。去须根,晒于用。
【拉丁名】:秦岭岩白菜Bergenia scopulosa T.P. Wang
【考 证】:出自《陕西中草药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