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表药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解表药

解表药(drugs for relieving Exterior Disorder),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一类中药。又称发表药。

目录

  1. 功用
  2. 分类和适应证
  3. 配伍
  4. 用药注意
  5. 现代研究
  6. 常用解表药
  7. 参看

功用

此类药物质轻升浮,辛散轻扬,能促进人体发汗或微发汗,使表邪透散于外,达到治疗表证,防止表邪内传,控制疾病传变的目的。部分解表药还有宣毒透疹宣肺化痰止咳平喘利尿消肿祛风除湿通痹止痛、透散毒邪、解表消疮、清利头目、利咽消肿等作用。

分类和适应证

根据药性及适应证的不同,解表药可分为辛温解表药和辛凉解表药两类。①辛温解表药。辛以散风,温可祛寒,故有发散风寒的作用。又称发散风寒药。主要用于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体酸痛、鼻塞涕清、喉痒咳嗽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的风寒表证。常用药有麻黄桂枝细辛紫苏叶荆芥防风羌活藁本白芷辛夷苍耳子鹅不食草生姜葱白香薷胡荽柽柳等。②辛凉解表药。辛以散风,凉可祛热,故有发散风热的作用。又称发散风热药。主要用于发热恶寒头痛目赤咽痛口渴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的风热表证,及温病初起、邪在卫分者。常用药有薄荷牛蒡子蝉蜕菊花桑叶蔓荆子淡豆豉葛根升麻柴胡浮萍木贼等。此外,某些解表药还可用治表邪外束,麻疹不透;肌肤有湿,复感表邪,风疹瘙痒;肺失宣降,咳嗽气喘风邪袭表,肺失宣降,风水水肿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痈疽初起,兼有表证;风热上攻,眩晕目赤咽喉肿痛等证。

配伍

使用解表药时,由于四时气候的差异,冬季多风寒,春季多风热,夏季夹暑湿,秋季兼燥邪,故除针对风寒、风热,选择相应的辛温解表药和辛凉解表药外,还须根据兼邪的不同,分别与祛暑药、化湿药、润燥药等配伍应用。若虚人外感正虚邪实,难以祛散表邪者,又应根据体质不同,分别与补气、助阳、滋阴养血补虚药同用。小儿外感,因年龄体质与成年人不同,又有夹痰、滞、惊的不同兼证,亦当兼顾,如感冒夹痰、咳嗽气喘者,须配化痰止咳药;感冒夹食腹胀纳差者,当配消导药感冒夹惊惊痫夜啼者,当配熄风止痉药。

用药注意

解表药的用药剂量应随季节的变化增减。春夏腠理疏松、容易出汗,用量宜轻;秋冬腠理致密、不易出汗,用量宜重,但均要中病即止,不可过量。表虚自汗阴虚盗汗,以及久患疮疡淋证尿血的患者,虽有外感表证,也须慎用。解表药多为辛散轻扬之品,不能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而影响药效。

现代研究

解表药有不同程度的发汗、解热镇痛作用,对多种致病细菌流行性感冒病毒也有抑制作用。部分药物还有降压及改善心、脑血液循环的作用。解表药分别对西医诊为一般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初起、麻疹、支气管炎肺炎哮喘急性肾炎风湿性关节炎、化脓性皮肤病等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部分药物还可用于防治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突发性耳聋等病。

常用解表药

细辛
细辛细辛

别名:(少辛)

来源: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 var. mandshuricum华细辛A. sieboldii的全草

性能:辛,温。有小毒。归肺、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止痛,温肺化饮宣窍。主治感冒风寒头痛牙痛风湿痹痛,痰饮咳喘鼻渊鼻塞

主要成分:含挥发油,主要万分为甲基丁香油酚、黄樟油醚。还含消旋去甲乌药碱、左旋细辛素、左旋芝麻素

用法用量:煎服,1~3克

备注:藜芦

紫苏叶
紫苏叶紫苏叶

别名:苏叶

来源: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var. arguta的叶

性能:辛,温。归肺、脾经

功能主治:发散风寒,行气和中,安胎。主治风寒感冒咳嗽气喘胸闷呕恶,妊娠呕吐胎动不安,鱼蟹中毒,呕泻腹痛

主要成分:含挥发油,内有左旋紫苏醛、左旋紫苏醇、二氢紫苏醇。还含香薷酮、白苏酮、紫苏酮、异白苏烯酮

用法用量:煎服,5~10克

备注:

防风
防风防风

来源:伞形科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的根

性能:辛、甘,温。归膀胱、肝、脾经

功能主治:解表,祛风,胜湿,止痛,解痉。主治风寒表证,头痛身疼,风寒湿痹,风疹瘙痒,破伤风

主要成分:含挥发油、甘露醇

用法用量:煎服,5~10克

备注:

藁本
藁本藁本

来源:伞形科植物藁木Ligusticum sinensis辽藁本L. jeholense的根茎及根

性能:辛,温。归膀胱经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除湿止痛。主治外感风寒巅顶头痛偏头痛风湿 肢节痹痛寒湿腹痛。外治疥癣

主要成分: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丁基苯酞、川芎内酯

用法用量:煎服,3~10克

备注:

白芷
白芷白芷

来源:伞形科植物白芷Angelica dahurica或杭白芷A. dahurica var. formosana的根

性能:辛,温。归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通窍止痛,消痈排脓。主治风寒感冒,头痛鼻塞,鼻渊,眉棱骨痛,牙痛,寒湿带下痈肿疮疡,皮肤瘙痒

主要成分:白芷根含白芷素、白芷醚、白芷毒素等。杭白芷根含6种呋喃香豆精和两种白色结晶物

用法用量:煎服,3~6克

备注:

鹅不食草

来源:菊科植物石胡荽Centipeda minima的全草

性能:辛,温。归肺经

功能主治:祛风通窍,化痰止咳,去翳明目。主治风寒感冒,头痛鼻塞,鼻渊,鼻息肉哮喘百日咳目赤翳障,胬攀睛跌打损伤,疮痈疥癣

主要成分:含石胡荽酸、蒲公英赛醇、蒲公英甾醇及其棕榈酸酯乙酸酯、山金车烯二醇、羽扇豆醇及其乙酸酯、挥发油等

用法用量:煎服,3~10克,外用可入各种剂型

备注:

香薷(香茹

来源:唇形科植物海洲香薷Elsholtzia splendens的地上部分

性能:辛,微温。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发汗解表,祛暑化湿,和中,利水。主治感冒暑湿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腹痛吐泻,水肿脚气小便不利

主要成分:含挥发油,内有香荆芥酚百里香酚、聚伞花素、β-松油烯等

用法用量:煎服,3~10克

备注:

柽柳
柽柳柽柳

别名:西河柳、观音柳、山川柳

来源:柽柳科植物柽柳Tamarix chinensis的细嫩枝叶

性能:辛、甘,平。归肺、胃、心经

功能主治:散风,解表,透疹。主治麻疹不透,风疹瘙痒,风湿痹痛

主要成分:含树脂、槲皮素

用法用量:煎服,3~10克,鲜品倍量

备注:

芫荽

别名:胡荽香菜

来源:伞形科植物芫荽Coriandrum satlivum的全草

性能:辛,温。归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发表透疹,消食下气。主治麻疹透发不畅,食滞腹胀胃寒胀痛

主要成分:维生素C、正癸醛、壬醛和芳樟醇

用法用量:煎服,10~15克,鲜品可用30~60克

备注:

生姜
生姜原生态生姜生姜生姜

来源: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的新鲜根茎

性能:辛,微温。归肺、胃、脾经

功能主治:发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主治外感风寒,胃寒呕吐风寒咳嗽,并解半夏天南星及鱼蟹毒

主要成分:含姜辣素、挥发油等。油中主含姜醇、姜烯、姜萜酮、α-姜黄烯、β-水芹烯、β-甜没药烯莰烯柠檬酸

用法用量:煎服,5~10

备注:

辛凉解表

桑叶
桑叶原生态桑叶桑叶桑叶

别名:铁扇子

来源: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的叶

性能:苦、甘,寒。归肝、肺经

功能主治: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主治外感风热,温病初起,肺热燥咳,头痛头晕,目赤羞明

主要成分:芸香甙、槲皮素、矢车菊素-3-葡萄糖甙、伞形花内酯、东莨菪素及有机酸、植物甾醇、三萜化合物等。挥发油内含愈创木酚水杨酸甲酯

用法用量:煎服,5~10克

备注:

葛根
葛根葛根

别名:甘葛粉葛

来源:豆科植物野葛Pueratia lobata或甘葛P. thomsonii的根

性能:甘、辛,平。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主治感冒发热,头痛项强,麻疹透发不畅,烦渴,水渴,热泻热痢脾虚久泻

主要成分:淀粉及黄酮类化合物、大豆素、大豆甙、葛根素、葛根素-7-木糖甙等

用法用量:煎服,5~10克。止泻煨用

备注:

升麻
升麻原生态升麻升麻升麻

来源:毛莨科植物大三叶长麻Cimicifuga heracleifolia兴安升麻 C. dahurica或升麻 C. foetida的根茎

性能:辛、微甘,微寒。归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主治风热头痛,麻疹透发不畅,温毒发斑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久泻、久痢,脏器下垂

主要成分:大三叶升麻根茎含生物碱。兴安升麻根茎含异阿魏酸、齿阿米醇、齿阿米素、去甲基齿阿米素、阿魏酸等。升麻根茎含升麻碱、水杨酸、阿魏酸等

用法用量:煎服,3~10克

备注:

蔓荆子
蔓荆子蔓荆子

别名:(荆子)

来源:马鞭草科植物蔓荆Vitex trifolia V. trifolia var. simplicifolia的果实

性能:辛、苦,微寒。归膀胱、肝、胃经

功能主治: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主治外感风热,头昏头痛,偏头痛,齿痛,目赤肿痛,昏暗多泪,湿痹拘挛

主要成分:蔓荆果实含少量荆子碱。单叶蔓荆果实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莰烯和蒎烯,还含脂肪油、牡荆子黄酮、微量生物碱

用法用量:煎服,5~10克

备注:瞳孔散大者忌服

浮萍
浮萍浮萍

来源:浮萍科植物紫背浮萍Spirodela polyrhiza的全草

性能:辛,寒。归肺、膀胱经

功能主治: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主治风热表证,发热无汗,麻疹不透,风疹瘙痒,风水证遍身浮肿,小便不利

主要成分:荭草素、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牡荆素、大波斯菊甙等。还含色素、鞣质、氨基酸、亚麻酸、棕榈酸、亚油酸以及醋酸钾氯化钾、碘、溴等物质

用法用量:煎服,3~10克。鲜品可用15~30克

备注:

麻黄桂枝薄荷菊花柴胡未列入此表,见专条。

参看

方剂分类查询

方剂类型:解表剂清热剂泻下剂祛风湿剂祛湿利水剂温里剂理气剂消导剂驱虫剂止血剂活血剂化痰止咳平喘剂安神剂熄风剂开窍剂补益剂固涩剂

方剂剂型:汤剂丸剂散剂膏剂丹剂酒剂药酒冲剂口服液剂胶囊剂片剂

按名称查方剂: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