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里剂
温里剂(prescriptions for dispelling internal Cold),以温里药为主组成的方剂的统称。有温中祛寒,暖肝散寒,温经通络,回阳救逆等作用。主治里寒证。
|
- 小建中汤
- 黄芪建中汤
- 大建中汤
- 丁香散
- 良附丸
- 当归建中汤
- 丁萸理中汤
- 匀气散
- 乌药散
- 逐寒荡惊汤
- 养脏汤
- 纯阳正气丸
- 正气天香散
- 木香肉桂逐寒方
- 附子粳米汤
- 乌头桂枝汤
- 桂枝人参汤
- 理中丸
- 温土毓盲麒汤
- 甘草干姜汤
- 一笑散
- 吴茱萸汤
- 暖脐膏
- 疝气内消丸
- 暖肝煎
- 大乌头煎
- 椒桂汤
- 宝鉴当归四逆汤
- 天台乌药散
- 导气汤
- 蜘蛛散
- 当归四逆汤
- 黄芪桂枝五物汤
- 乌头赤石脂丸
- 瓜萎薤白白酒汤
- 桂附丸
- 阳和汤
- 阳和解凝膏
- 小金丹
- 回阳玉龙膏
- 阴毒内消散
- 红灵酒
- 丁桂散
- 桂枝加当归汤
- 雷火神针灸
- 熨风散
- 四逆汤
- 四逆加人参
- 白通汤
- 白通加猪胆汁汤
- 通脉四逆汤
-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 四味回阳饮
- 回阳救急汤
- 固真汤
- 参附汤
- 参附龙牡救逆汤
- 参附龙牡汤
分类和适应证
造成里寒证的原因有多种:有因素体阳虚,寒从内生者;有因外寒直中,深入脏腑经络者;有因误治损伤阳气者。故里寒证大体可分为中焦虚寒、寒犯厥阴、经脉受寒、心肾阳衰等4类。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寒者热之”,《神农本草经》“疗寒以热药”的原则,治疗里寒证常用温里祛寒法。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温里剂可分为温中祛寒剂、暖肝散寒剂、温经通络剂、回阳救逆剂4类。广泛用治中焦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寒滞肝脉,少腹冷痛,寒疝作痛,经寒腹痛;寒气攻冲,胸痹心痛,肢寒冻疮,阴疽流注;四肢厥冷,脉微欲绝,亡阳厥脱等证。
使用注意事项
使用温里剂首先要辨别寒热真假,内真热外假寒者切不可用温里剂,以防火上加油,变生他端。阴寒太盛,服热药入口即吐者,可热药冷服或少佐寒凉之品,以反佐为用。温里剂的药多辛温燥烈,对平素火旺、阴亏血虚的里寒证患者,可减少用量,防止劫阴动血,复生他证。回阳救逆剂中多用附子、乌头之类,须使用炮制品,且要久煮,以沸煮45~60分钟为宜,并不得与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芨配伍使用,以免中毒。服药饮食禁忌生冷固硬、难以消化的食物。
常用温里剂
暖肝散寒剂
疝气内消丸
温经通络剂
来源:(验方)
组成:公丁香 肉桂
功效:温化痰湿,散寒止痛
主治:阴证肿疡,腹中冷痛(外用)
来源:(验方)
组成:桂枝 白芍 甘草 生姜 大枣 当归
功效:养血和营,温经通络
主治:脱疽,冻疮
雷火神针灸
来源:《外科正宗》
组成:蕲艾 丁香 麝香
功效:祛风散寒化湿,温经通络
主治:阴证疮疡(灸治用)
回阳救逆剂
四逆加人参
来源:《伤寒论》
组成:附子 干姜 甘草 人参
功效:回阳益气,救逆固脱
主治:四肢厥逆,恶寒蜷卧,脉微而复自下利,利虽止而余证仍在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甘草 附子 干姜 猪胆汁
功效:回阳救逆,和合阴阳
主治:少阴病,吐泄后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
来源:《证治准绳》
组成: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黄芪 炮附子 肉桂 山药
功效:温补脾肾,回阳救逆
主治:脾肾阳虚,慢惊风,面色白或灰滞,四肢厥冷,精神极度萎顿,脉沉细无神
附子理中丸未列入此表,见专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