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呕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干呕

干呕,证名。呕而有声无物吐出者。出《金匮要略.呕吐下利病脉证治》。《诸病源候论.呕哕病诸候》:“干呕者,胃气逆故也。但呕而欲吐,吐而无所出。”胃虚气逆者,宜橘皮竹茹汤吴茱萸汤。胃中寒者,宜半夏干姜散、理中汤。胃热者,宜黄芩加半夏生姜汤、黄连解毒汤少阴病干呕下利脉微者,宜白通汤通脉四逆汤

目录

  1. 简介
  2. 内疗辨治
    1. 胃实热型干呕
    2. 胃虚热型干呕
    3. 胃寒实型干呕
    4. 胃虚寒型干呕
    5. 肝郁型干呕
    6. 食滞型干呕

简介

[retch] 症名。《内经》名哕。《医学入门》:“干呕…呕则无所出”。指患者作呕吐之态,但有声而无物吐出,或仅有涎沫而无食物吐出

干呕

证名。呕而有声无物吐出者。出《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诸病源候论.呕哕病诸候》:“干呕者,胃气逆故也。但呕而欲吐,吐而无所出。”胃虚气逆者,宜橘皮竹茹汤吴茱萸汤。胃中寒者,宜半夏干姜散、理中汤。胃热者,宜黄芩加半夏生姜汤、黄连解毒汤少阴病干呕下利脉微者,宜白通汤通脉四逆汤。  

内疗辨治

胃实热型干呕

[病因] 由于外邪侵袭,化热人里,客于阳明,与谷气相搏,逆而上冲所致。

症状] 以干呕频频不止,其声洪亮,腹满作痛为证候特征。伴有大便秘结口渴引饮,舌质红、苔黄燥,脉实大。

[治法] 清热通腑,和胃降逆。  

胃虚热型干呕

[病因] 由于病后余热未尽,或误用燥药,胃阴受伤,胃气上逆所致。

[症状] 以干呕频作,心下痞塞,口苦心烦为证候特点。伴有腹满作痛,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 养胃生津,和降冲气。  

胃寒实型干呕

[病因] 由于外感寒邪,直中胃腑,或过食生冷,寒凝气滞,胃气上逆所致。

[症状] 干呕声音低弱,脘腹冷痛为证候特点。伴有呕出少量涎沫,苔白,脉沉弦

[治法] 温中散寒,和胃降逆。  

胃虚寒型干呕

[病因] 由于外感寒邪或脾胃素虚,或过用寒药克伐胃气,胃气上逆所致。

[症状] 干呕声低弱,心下痞满,大便溏泻为证候特征。伴有饮食不香,少气懒言,口淡不渴,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 补脾益胃,降逆安中。  

肝郁型干呕

[病因] 多由忧思郁怒,致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气上逆所致。

[症状] 以干呕声不扬,时作时止,每随情志波动而发为证候特征。伴有胸胁烦闷,饮食不香,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治法] 舒肝理气,和胃降逆。  

食滞型干呕

[病因] 由于饮食不节,过食醇酒厚味,食滞胃脘,胃气上逆所致。

[症状] 以干呕食臭,欲吐不能,胸痞厌食为证候特征。伴有脘腹胀满,大便秽臭,舌苔厚腻,脉弦滑

[治法] 和胃理气,消食导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