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剂(prescriptions for invigorating Blood circulation),以活血化瘀药为主组成的方剂的统称。有通行血脉、消散瘀血、通经止痛、破血消症、疗伤消疮等作用。主要用治瘀血阻滞的各种病证。
分类和适应证
根据作用强弱、主治病证的不同,活血剂可分为活血化瘀剂、活血调经剂、活血消症剂、疗伤止痛剂、活血消疮剂5类。广泛用治瘀血阻滞,胸胁脘腹刺痛,胸痹心痛,瘀血头痛,胃脘刺痛,瘀血阻络,血痹身痛,半身不遂,蓄血发狂,血厥昏迷;瘀血阻滞,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恶露不行,难产、死胎;或瘀血凝聚,癥瘕痞块,疟母,肝脾肿大;或跌打损伤,筋骨折伤,瘀血肿痛;或火毒壅络,气滞血凝,化为疮疡,红肿疼痛及寒凝血瘀,痰滞经络形成阴疽流注等证。
使用注意事项
活血剂多能活血通经,有的还可堕胎催产,故月经过多或血虚无滞的经闭者和孕妇,均当慎用或忌用。饮食宜清淡和富于营养,忌肥甘厚味和刺激性食物。活血消症剂多含攻逐破血之品,药力猛烈,只可暂用,不可久服,以免损伤正气。
常用活血剂
通窍活血汤来源:《医林改错》
组成:赤芍 桃仁 红花 川芎 老葱 生姜 红枣 麝香
功效:活血通窍
主治:瘀阻头面,头痛昏晕,痛如针刺,痛有定处;头面及上部出血,或外伤后头昏头痛,或脑震荡,眩晕头痛;妇人干血痨,经行头痛,小儿疳积、癫痫属血瘀型者,头发脱落、酒皶鼻,白癜风、油风,耳聋年久,瘀血性耳聋及暴盲者
血府逐瘀汤来源:《医林改错》
组成:桃仁 红花 当归 生地 川芎 赤芍 牛膝 桔梗 柴胡 枳壳 甘草
功效:活血祛瘀,通络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血行不畅,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或夜不能睡,或夜寐不安,或急躁善怒,或入暮潮热,舌面瘀斑;瘀血阻滞,经脉闭塞疼痛,或脱疽;瘀血阻滞之不孕症、闭经、痛经,瘀积为患,新生儿胎黄,色深晦暗,大便灰白
膈下逐瘀汤来源:《医林改错》
组成:当归 川芎 赤芍 桃仁 红花 枳壳 丹皮 香附 延胡索 乌药 五灵脂 甘草
功效: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瘀血停于隔下,胸腹痞块,硬痛不移,腹痛有定处;瘀血阻滞,痛经经闭
补阳还五汤来源:《医林改错》
组成:当归尾 川芎 黄芪 桃仁 地龙 赤芍 红花
功效:补气活血,通经活络
主治: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下肢痿废,小儿麻痹后遗症,风牵偏视症,瘀阻脉络,脓耳致口眼喎斜
抵当丸来源:《证治准绳》
组成:大黄 芒硝 桃仁 归尾 桂枝 穿山甲片 生地
功效:攻逐瘀血,通经活络,通利二便
主治:膀胱蓄血引起的癃闭,外伤引起的二便不通
活血调经剂
温经汤来源:《金匮要略》
组成:人参 当归 川芎 白芍 桂枝 阿胶 丹皮 甘草 吴茱萸 生姜 半夏 麦冬
功效:温经散寒,祛瘀养血
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漏下不止,月经不调,痛经,潮热,手心烦热,唇干口燥,少腹里急,腹满,亦治妇人久不受孕
通瘀煎
来源:《景岳全书》
组成:当归 山楂 香附 炒红花 乌药 青皮 泽泻 木香
功效:理气活血,祛瘀止痛
主治:妇人气滞血瘀,月经不畅,腹痛拒按,产后瘀血腹痛,恶露不下
少腹逐瘀汤来源:《医林改错》
组成:小茴香 干姜 延胡索 当归 川芎 官桂 赤芍 蒲黄 五灵脂
功效:活血祛瘀,温经止痛
主治:少腹瘀血积块疼痛或不痛,或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期腰酸少腹胀,或月经一月见三五次,色紫或黑,或有瘀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
解毒活血汤来源:《医林改错》
组成:连翘 葛根 柴胡 枳壳 当归 赤芍 生地 红花 桃仁 甘草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化瘀
主治:感染邪毒,产后发热,小腹疼痛拒按,恶露量多或少,紫黯如败酱
加参生化汤来源:《傅青主女科》
组成:人参 当归 川芎 甘草 桃仁 黑姜
功效:益气活血,祛瘀止痛
主治:产后气血虚脱,汗出血晕,或逆冷而厥,或气短似喘
夺命散来源:《证治准绳》
组成:没药 血竭
功效:行血逐瘀
主治:瘀阻气闭,产后血晕,恶露不下或量少,少腹胀痛拒按,甚至心下急满,气粗喘促,神昏口噤,不省人事,两手握拳,牙关紧闭,面色紫黯,唇舌均紫
脱花煎来源:《景岳全书》
组成:当归 肉桂 川芎 牛膝 红花 车前子
功效:活血逐瘀
主治:催产或下死胎用
救母丹来源:《傅青主女科》
组成:人参 当归 川芎 益母草 炒芥穗 赤石脂
功效:养血活血,益气下胎
主治:气血虚弱,胎死腹中不下,小腹疼或有冷感,面色苍白,气短懒言
疗儿丹
来源:《傅青主女科》
组成:人参 当归 川牛膝 乳香 鬼臼
功效:益气祛瘀
主治:胎死不下
活血消癥剂
桂枝茯苓丸来源:《金匮要略》
组成:桂枝 茯苓 赤芍 丹皮 桃仁
功效:活血化瘀,缓消癥块
主治:瘀血留结胞宫,妊娠胎动不安,漏下不止,血 色晦暗,腹痛;经行不畅,痛经
宫外孕Ⅰ号
来源: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验方
组成:赤芍 丹参 桃仁 乳香 没药
功效:活血化瘀
主治:子宫外孕休克型和不稳定型的早期,或腹腔游动性血液未凝成血肿包块者
宫外孕Ⅱ号
来源: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验方
组成:赤芍 丹参 桃仁 乳香 没药 三棱 莪术
功效:活血破瘀消块
主治:子宫外孕腹腔内血液已凝成血肿包块者,子宫肌瘤及盆腔炎包块
大七气汤(原名七气汤)
来源:《金生指迷方》
组成:青皮 陈皮 桔梗 藿香 官桂 甘草 三棱 莪术 香附 益智仁 大枣 生姜
功效:温通血络,行气散结
主治:五积内聚,状如癥瘕,随气上下,发作有时,心腹疼痛,上气窒塞,小腹胀满,二便不利
化积丸来源:《类证治裁》
组成:三棱 莪术 阿魏 海浮石 雄黄 香附 槟榔 瓦楞子 苏木 五灵脂
功效:活血软坚破瘀
主治:积症,正虚瘀结,积块坚硬,疼痛渐剧,面黄形瘦
棱莪消癥汤
来源:(验方)
组成:三棱 莪术 茯苓 青皮 当归 丹参 延胡索 穿山甲 海藻
功效:活血消癥散结
主治:盆腔炎,癥瘕包块
香棱丸来源:《济生方》
组成:木香 丁香 三棱 莪术 枳壳 青皮 川楝子 小茴香
功效:行气导滞,活血消癥
主治:女子气滞型癥瘕病,小腹胀满积块不坚,推之可移,痛无定处
大黄虫丸
来源:《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 黄芩 甘草 桃仁 杏仁 白芍 干地黄 干漆 虻虫 水蛭 蛴螬 虫
功效:祛瘀生新
主治: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肌肤甲错,两目黯黑
化癥回生丹
来源:《温病条辨》
组成:人参 熟地黄 当归 白芍 丁香 小茴香 杏仁 肉桂 麝香 姜黄 蜀椒(炭) 吴茱萸 高良姜 香附 红花 桃仁 三棱 虻虫 蒲黄 降香 五灵脂 干漆(煅) 乳香 没药 水蛭 川芎 延胡索 艾炭 苏木 阿魏 苏子霜 竹节 香附 益母草 鳖甲胶 大黄
功效:破血消癥,去瘀生新,散寒止痛
主治:腹部癥瘕痞块,产后受寒瘀血腹痛,以及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调营煎
来源:《证治准绳》
组成:莪术 川芎 当归 延胡索 大黄 赤芍 瞿麦 槟榔 陈皮 细辛 大腹皮 葶苈子 赤苓 桑白皮 官桂 甘草 生姜 大枣 白芷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利水
主治:肝脾血瘀鼓胀,腹大坚满,脉络怒张,胁腹刺痛,面色黯黑,面颈胸臂有血痣,呈丝纹状,手掌赤痕、唇紫便黑
通幽汤来源:《兰室秘藏》
组成:生地黄 熟地黄 桃仁泥 红花 当归 甘草 升麻
功效:滋阴养血,破结行瘀
主治:瘀血型噎膈,胸膈疼痛,食不下而复吐出,吐出物如豆汁,肌肤枯燥
阿魏膏来源:《景岳全书》
组成:羌活 独活 玄参 官桂 赤芍 穿山甲 苏合油 生地 豭鼠矢 大黄 白芷 天麻 红花 麝香 土木鳖 黄丹 芒硝 阿魏 乳香 没药
功效:消积散瘀
主治:一切痞块(外敷)
理气止痛汤
来源:(验方)
组成:丹参 广本香 青皮 制乳香 制香附 枳壳 川楝子 没药 延胡索 软柴胡 路路通
功效:活血和营,理气 止痛
主治:气分受伤郁滞作痛诸症
八厘散来源:《医宗金鉴》
组成:煅自然铜 乳香 没药 血竭 红花 苏木 古铜钱 番木鳖 丁香 麝香
功效:行气止痛,散瘀接骨
主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大成汤来源:《理伤续断方》
组成:大黄 芒硝 当归 木通 枳壳 厚朴 苏木 川红花 陈皮 甘草
功效:攻下逐瘀
主治:跌打损伤后,瘀血内蓄,昏睡不醒,二便秘结
三黄宝蜡丸来源:《医宗金鉴》
组成:天竺黄 雄黄 刘寄奴 归尾 血竭 红芽大戟 朱砂 儿茶 净乳香 琥珀 轻粉 水银 麝香
功效:活血祛瘀,开窍镇潜,清热解毒,消肿生肌
主治:跌打损伤,瘀血奔心,痰迷心窍,昏迷不醒,疔毒乳疮,痈疽发背,恶疮重证,焮红肿痛;蛇虫咬伤,伤处麻木,或剧痛肿烂,发泡变黑
复元活血汤来源:《医学发明》
组成:柴胡 瓜蒌根 当归 红花 甘草 穿山甲 大黄 桃仁
功效: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主治:跌打损伤,瘀血留于胁下,痛不可忍
三棱和伤汤
来源:《中医伤科学讲义》
组成:三棱 莪术 青皮 陈皮 白术 枳壳 当归 白芍 党参 乳香 没药 甘草
功效:活血祛瘀,行气 止痛
主治:胸胁外伤,隐隐作痛
顺气活血汤来源:《伤科大成》
组成:苏梗 厚朴 枳壳 砂仁 归尾 红花 丁香 赤芍 桃仁 苏木 香附
功效:行气活血,祛瘀 止痛
主治:胸腹挫伤,气滞胀痛
四物止痛汤
来源:(验方)
组成:当归 川芎 白芍 生地 乳香 没药
功效:活血止痛
主治:各部损伤,瘀血疼痛
陀僧膏来源:《医宗金鉴》
组成:南陀僧 赤芍 当归 乳香 没药 赤石脂 百草霜 苦参 银黝 桐油 香油 血竭 儿茶 大黄
功效:活血止血,疗伤 止痛
主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鸡鸣散来源:《古今医统》
组成:归尾 桃仁 大黄
功效:攻下逐瘀
主治:胸腹挫伤,疼痛难忍,大便秘结
定痛和血散
来源:《伤科补要》
组成:桃仁 红花 乳香 没药 当归 秦艽 川断 蒲黄 五灵脂
功效:活血定痛
主治:各部损伤,瘀血疼痛
颅内消瘀汤
来源:(验方)
组成:麝香 川芎 血竭 丹参 赤芍 桃仁 红花 乳香 没药 三棱 莪术 香附 土鳖虫
功效:活血祛瘀,理气 定痛
主治:头部内伤及其他各部损伤有瘀血者
黎洞丸来源:《医宗金鉴》
组成:牛黄 冰片 麝香 阿魏 雄黄 大黄 儿茶 血竭 乳香 没药 田三七 天竺黄 藤黄 山羊血
功效:散瘀止血,消肿定痛,解毒,开窍
主治:跌打损伤,瘀阻气滞,剧烈疼痛,或瘀血内攻,不省人事,痈疽肿毒
新伤续断汤来源:《中医伤科学讲义》
组成:当归尾 土鳖虫 乳香 没药 丹参 自然铜(醋煅) 骨碎补 泽兰叶 延胡索 苏木 续断 桑枝 桃仁
功效:活血祛痰,止痛 接骨
主治:骨损伤初、中期
和营止痛汤来源:《伤科补要》
组成:赤芍 当归尾 川芎 苏木 陈皮 桃仁 续断 乌药 乳香 没药 木通 甘草
功效:活血止痛,祛瘀生新
主治:损伤积瘀肿痛
碎骨丹来源:《中医伤科学讲义》
组成:骨碎补 白芨片 陈皮 茄皮 三七 虎胫骨 冰片 麝香 血竭 川断 土鳖虫 乳香 硼砂 没药 雌雄活鸡
功效:接骨续断
主治:骨折筋伤,瘀血肿痛
接骨紫金丹来源:《古今医鉴》
组成:土鳖虫 乳香 没药 自然铜 骨碎补 大黄 血竭 硼砂 当归
功效:活血祛瘀,续骨止痛
主治:损伤骨折,瘀血内停
正骨紫金丹来源:《医宗金鉴》
组成:丁香 木香 血竭 儿茶 熟大黄 红花 当归 莲肉 茯苓 丹皮 白芍 甘草
功效:行气活血,和营生新
主治:跌打损伤,闪挫损伤,瘀血疼痛
续断紫金丹
来源:《中医伤科学讲义》
组成:酒炒当归 熟地 酒炒菟丝子 骨碎补 续断 制首乌 茯苓 白术 丹皮 血竭 怀牛膝 红花 乳香 没药 虎胫骨 儿茶 鹿角霜 煅自然铜
功效:活血止痛,续筋接骨
主治:筋伤骨折
接骨伤筋药膏
来源:《中医伤科学讲义》
组成:自然铜 荆芥 防风 五加皮 皂角 茜草根 续断 羌活 乳香 没药 骨碎补 接骨木 红花 赤芍 土鳖虫 白芨 血竭 硇砂 螃蟹末 饴糖或蜂蜜
功效:接骨续筋
主治:骨折筋伤
接骨丹(十宝散)
来源:《外科证治全生集》
组成:真血竭 明雄黄 上红花 净儿茶 净乳香 当归尾 净没药 冰片 麝香
功效:活血止痛接骨
主治:跌打损伤,筋断骨折
夺命接骨丹
来源:《中医伤科学讲义》
组成:归尾 乳香 没药 自然铜 桃仁 骨碎补 大黄 雄黄 白芨 血竭 土鳖虫 三七 红花 儿茶 麝香 朱砂 冰片
功效:活血止痛接骨
主治:跌打损伤,筋断骨折
肢伤一方
来源:《外伤科学》
组成:当归 赤芍 桃仁 红花 黄柏 防风 木通 甘草 生地黄 乳香
功效: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主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四肢骨折或软组织损伤初期
腰伤一方
来源:《外伤科学》
组成:当归 赤芍 续断 秦艽 木通 延胡索 枳壳 厚朴 桑枝 木香
功效:行气活血,通络 止痛
主治:腰部损伤初期,积瘀肿痛,或兼小便不利
象皮膏来源:《伤科补要》
组成:①大黄 川芎 当归 生地 红花 川连 甘草 荆芥 肉桂 麻油(以上麻油熬煎至枯色去渣取油) 白芨 白蔹
②黄古 白古 此二味合以上药炼制成膏
③象皮 血竭 乳香 没药 珍珠 人参 冰片 土鳖 龙骨 海螵蛸 百草霜 研粉入膏
功效:活血生肌,接筋 续损
主治:开放性损伤及各种溃疡腐肉已去,且已控制感染无脓性分泌物,待生长而愈合者(外用)
驳骨散来源:《外伤科学》
组成:桃仁 黄连 金耳环 川红花 栀子 生地黄 黄柏 黄芩 防风 甘草 蒲公英 赤芍 自然铜 土鳖 侧柏 大黄 骨碎补 当归尾 薄荷 麝香 牡丹皮 金银花 透骨消 鸡骨香
功效:消肿止痛,散瘀接骨
主治:骨折及软组织扭挫伤的早中期
外敷接骨散
来源:《中医伤科学讲义》
组成:骨碎补 血竭 硼砂 当归 乳香 没药 川断 自然铜 大黄 土鳖虫
功效:消肿止痛,接骨续筋
主治:骨折及扭挫伤(外敷)
乌龙膏
来源:《伤科补要》
组成:百草霜 白芨 白蔹 百合 百部 乳香 没药 麝香 陈粉 炒糯米
功效:活血接骨,消肿止痛
主治:外伤骨折(外敷)
乌龙膏
来源:(验方)
组成:公牛角炭 血余炭 青麻炭 煅龙骨 黑铅粉 陈粉 陈醋
功效:活血接骨,消肿止痛
主治:外伤骨折(外用)
大红丸来源:《理伤续断方》
组成:何首乌 制川乌 制南星 芍药 当归 骨碎补 牛膝 赤小豆 细辛 煅自然铜 青桑炭
功效:坚筋壮骨,滋血生力
主治:骨折筋断,瘀血留滞,外肿内痛,肢节痛倦
上肢损伤洗方
来源:《中医伤科学讲义》
组成:伸筋草 透骨草 荆芥 防风 红花 千年健 刘寄奴 桂枝 苏木 川芎 威灵仙
功效:活血舒筋
主治:上肢骨折,脱位,扭挫伤后筋络挛缩酸痛(外洗)
下肢损伤洗方
来源:《中医伤科学讲义》
组成:伸筋草 透骨草 五加皮 三棱 莪术 秦艽 海桐皮 牛膝 木瓜 红花 苏木
功效:活血舒筋
主治:下肢损伤挛痛(外洗)
正骨烫药
来源:《中医伤科学讲义》
组成:当归 羌活 红花 白芷 乳香 没药 骨碎补 防风 木瓜 川椒 透骨草 川断
功效:活血舒筋
主治:外伤骨折(外敷)
万灵膏
来源:《医宗金鉴》
组成:鹳筋草 透骨草 紫丁香根 当归 自然铜 没药 血竭 川芎 红花 川牛膝 五加皮 石菖蒲 茅术 木香 蛇床子 秦艽 肉桂 附子 半夏 石斛 萆薢 鹿茸 虎胫骨 麝香 麻油 黄丹
功效:消瘀散毒,舒筋活血,止痛接骨
主治:跌打损伤,骨折后期;寒湿为患,局部麻木疼痛
续骨活血汤
来源:《中医伤科学讲义》
组成:当归尾 赤芍 白芍 生地 红花 土鳖虫 骨碎补 煅自然铜 续断 落得打 乳香 没药
功效:祛瘀止血,活血续骨
主治:骨折及软组织损伤
接骨膏来源:《外伤科学》
组成:五加皮 地龙 乳香 没药 白芨 土鳖 骨碎补 蜂蜜
功效:活血止血,接骨续断
主治:骨折损伤,瘀肿疼痛(外敷)
紫荆皮散
来源:《证治准绳》
组成:紫荆皮 南星 半夏 黄柏 草乌 川乌 当归 川芎 乌药 补骨脂 白芷 刘寄奴 牛膝 桑白皮
功效:活血消肿止痛
主治:跌打损伤,伤处浮肿及一切肿痛未破者(外敷)
跌打膏来源:《中医伤科学讲义》
组成:乳香 没药 血竭 香油 三七 冰片 樟脑 苏丹
功效: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主治:跌打损伤,骨折伤筋,肿胀疼痛(外敷)
舒筋活络药膏
来源:《中医伤科学讲义》
组成:赤芍 红花 南星 生蒲黄 旋覆花 苏木 生草乌 生川乌 羌活 独活 生半夏 生栀子 生大黄 生木瓜 路路通
功效:活血止痛
主治:跌打损伤肿痛(外敷)
舒筋止痛水
来源:《林如高正骨经验》
组成:三七粉 三棱 红花 生草乌 归尾 生川乌 樟脑 五加皮 木瓜 怀牛膝 酒精
功效:舒筋活血止痛
主治:跌打损伤,局部肿痛(外擦)
跌打丸来源:《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组成:当归 土鳖虫 川芎 血竭 没药 麻黄 自然铜 乳香
功效:活血破瘀,接骨续筋
主治:跌打损伤,筋断骨折,瘀血攻心
跌打万花油来源:(验方)
组成:(略)
功效:消肿止痛,解毒消炎
主治:跌打损伤肿痛,烫伤(外擦)
消肿止痛膏
来源:《外伤科学》
组成:姜黄 羌活 干姜 栀子 乳香 没药
功效: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主治:损伤初期瘀肿疼痛(外敷)
消肿膏来源:《实用骨伤科学》
组成:五灵脂 穿山甲 红花 栀子 乳香 没药 桃仁 合欢皮
功效: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舒筋散结
主治:跌打损伤,骨折筋伤,红肿热痛(外贴)
海桐皮汤来源:《医宗金鉴》
组成:海桐皮 透骨草 乳香 没药 当归 川椒 川芎 红花 威灵仙 甘草 防风 白芷
功效:活络止痛
主治:跌打损伤疼痛
桃仁四物汤来源:《万氏女科》
组成:桃仁 川芎 当归 赤芍 生地黄 红花 牡丹皮 制香附 玄胡索
功效:通络活血,行气止痛
主治:行经腹痛及骨伤有气滞血瘀肿痛者
展筋丹来源:《中医伤科学讲义》
组成:人参 珍珠 琥珀 当归 冰片 乳香 没药 血竭 麝香 牛黄 三七
功效:活血舒筋,消肿止痛
主治:软组织损伤,局部肿痛(外擦)
消瘀止痛药膏来源:《中医伤科学讲义》
组成:木瓜 栀子 大黄 蒲公英 土鳖虫 乳香 没药
功效: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主治:骨折伤筋,初期肿胀痛剧者(外敷)
消瘀膏
来源:(验方)
组成:大黄 栀子 木瓜 蒲公英 姜黄 黄柏
功效:祛瘀消肿止痛
主治:损伤瘀肿疼痛(外敷)
活血丸来源:(验方)
组成:土鳖虫 血竭 西红花 乳香 没药 牛膝 白芷 儿茶 骨碎补 杜仲 续断 苏木 当归 生地 自然铜 川芎 桃仁 大黄 马钱子 朱砂 冰片
功效: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主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骨折及其他损伤的初、中期
活血汤
来源:(验方)
组成:柴胡 归尾 赤芍 桃仁 枳壳 鸡血藤 红花 血竭
功效: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主治:骨折早期
活血祛瘀汤来源:(验方)
组成:当归 红花 土鳖虫 自然铜 狗脊 骨碎补 没药 乳香 三七 路路通 桃仁
功效:活血化瘀,通络消肿,续筋接骨
主治:骨折及软组织损伤初期
活血止痛汤来源:《伤科大成》
组成:当归 川芎 乳香 苏木 红花 没药 土鳖虫 三七 赤芍 陈皮 落得打 紫荆藤
功效:活血止痛
主治:跌打损伤肿痛
金不换膏来源:(验方)
组成:川乌 草乌 苦参 皂角 大黄 当归 白芷 赤芍 连翘 白芨 白蔹 木鳖子 乌药 肉桂 羌活 五灵脂 穿山甲 两头尖 透骨草 槐枝 桃枝 桑枝 柳枝 香油 炒黄丹 乳香 没药 麝香 苏合香油
功效:行气活血,祛风止痛
主治:跌打损伤,气血凝滞,筋骨酸痛(外用)
茴香酒来源:《中医伤科学讲义》
组成:茴香 丁香 樟脑 红花 白干酒
功效:活血行气止痛
主治:挫扭伤肿痛(外用)
加减补筋丸来源:《医宗金鉴》
组成:当归 熟地 白芍 红花 乳香 茯苓 骨碎补 陈皮 没药 丁香
功效:活血壮筋止痛
主治:跌仆伤筋,血脉壅滞,青肿紫痛
壮筋养血汤来源:《伤科补要》
组成:当归 川芎 白芍 续断 红花 生地 牛膝 丹皮 杜仲
功效:活血壮筋
主治:软组织损伤
防风归芎汤来源:《中医伤科学讲义》
组成:川芎 当归 防风 荆芥 羌活 白芷 细辛 蔓荆子 丹参 乳香 没药 桃仁 苏木 泽兰叶
功效:活血化瘀,祛风止痛
主治:跌打损伤,青紫肿痛
伤油膏
来源:《中医伤科学讲义》
组成:血竭 红花 乳香 没药 儿茶 琥珀 冰片 香油 黄蜡
功效:活血止痛
主治:用在施行理伤手法时(外用)
定痛膏来源:《疡医准绳》
组成:芙蓉叶 紫荆皮 独活 生南星 白芷
功效:祛风消肿,活血止痛
主治:跌打损伤肿痛,疮疡初起肿痛(外敷)
散瘀和伤汤来源:《医宗金鉴》
组成:番木鳖 红花 生半夏 骨碎补 甘草 葱须 醋
功效:活血祛瘀止痛
主治:软组织损伤,瘀肿疼痛及骨关节脱位后期筋 络挛痛(外洗)
舒筋活血洗方
来源:《中医伤科学讲义》
组成:伸盘筋草 海桐皮 秦艽 独活 当归 钩藤 乳香 没药 川红花
功效:舒筋活血止痛
主治:损伤后筋络挛缩疼痛
舒筋活血汤来源:《伤科补要》
组成:羌活 防风 荆芥 独活 当归 续断 青皮 牛膝 五加皮 杜仲 红花 枳壳
功效:舒筋活络
主治:软组织损伤及骨折脱位后期筋肉挛痛
肢伤二方
来源:《外伤科学》
组成:当归 赤芍 续断 威灵仙 生薏苡仁 桑寄生 骨碎补 五加皮
功效:祛瘀生新,舒筋活络
主治:四肢损伤中后期,筋络挛痛
活血散
来源:《中医正骨经验概述》
组成:乳香 没药 血竭 贝母 羌活 木香 厚朴 制川乌 制首乌 白芷 麝香 紫荆皮 生香附 炒小茴香 甲珠 煅自然铜 独活 续断 虎骨 川芎 木瓜 肉桂 当归
功效:活血舒筋,理气止痛
主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或久伤不愈(外敷)
活血酒来源:《中医正骨经验概述》
组成:活血散 白酒
功效:通经活血
主治:陈旧性扭伤;寒湿偏胜腰腿痛
五加皮汤来源:《医宗金鉴》
组成:当归(酒洗) 没药 五加皮 皮硝 青皮 川椒 香附子 丁香 地骨皮 丹皮 老葱 麝香
功效:和血定痛舒筋
主治:伤患后期(外洗)
旧伤洗剂
来源:《林如高正骨经验》
组成:生草乌 生川乌 羌活 独活 三棱 莪术 泽兰 肉桂 归尾 桃仁 红花 乌药 牛膝
功效:活血祛瘀,祛风止痛,舒筋活络
主治:久伤蓄瘀作痛(外洗)
骨科外洗一方来源:《外伤科学》
组成:伸筋藤 钩藤 金银花藤 防风 王不留行 刘寄奴 大黄 荆芥
功效:活血通络,舒筋止痛
主治:损伤后筋肉拘挛,关节功能欠佳,酸痛麻木或外感风湿作痛(外洗)
腾药来源:《刘寿山正骨经验》
组成:当归 羌活 红花 白芷 防风 制乳香 制没药 骨碎补 续断 宣木瓜 透骨草 川椒(手部加桂枝、郁李仁;足部加黄柏、茄根;腿部加牛膝、虎骨;腰部加杜仲、桑寄生;胸部加郁金、茵陈;左胁部加栀子、降香;右胁部加陈皮、枳壳;肩部加川芎、片姜黄;骨折加土鳖虫、自然铜;兼风寒加厚朴、肉桂;气滞加葱头、天仙藤;活血加汉三七、木槿花;筋脉不舒加芙蓉叶、金果榄)
功效:活血散瘀,温经通络,消肿止痛,舒筋接骨
主治:骨折,脱位,筋伤及陈伤,痹症等适用熏洗者(外洗)
活络油膏来源:《中医伤科学讲义》
组成:红花 没药 白芷 当归 白附子 钩藤 紫草 栀子 黄药子 甘草 刘寄奴 丹皮 梅片 生地黄 制乳香 露蜂房 大黄 白药子
功效:活血通络
主治:损伤后期软组织硬化或粘连
损伤药酒
来源:《中医伤科学讲义》
组成:红花 黄芩 乌药 茯苓 生地黄 五加皮 杜仲 牛膝 远志 麦冬 秦艽 丹皮 松节 泽泻 元胡 当归 枸杞子 虎骨 桃仁 阿胶 续断 补骨脂 枳壳 桂枝 香附
功效:活血舒筋
主治:时间较久的损伤
万应膏来源:(验方)
组成:川乌 草乌 地黄 白蔹 白芨 象皮 肉桂 白芷 当归 赤芍 羌活 苦参 木鳖子 穿山甲 乌药 甘草 独活 玄参 大黄 淀粉
功效:活血祛瘀,温经通络
主治:痈疽,肿毒,痰核,流注等证坚硬疼痛未溃
活血消疮剂
阳毒内消散来源:《药蔹启秘》
组成:麝香 冰片 白芨 南星 姜黄 铜绿 炒甲片 樟冰 轻粉 胆矾 青黛
功效:活血解毒,化痰消肿
主治:一切阳证肿疡(外敷)
双柏散
来源:《中医伤科学讲义》
组成:侧柏叶 大黄 黄柏 薄荷 泽兰
功效: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主治:疮疡初起红肿热痛;腹腔炎症包块,异位妊娠包块;静脉炎
红花酒精
来源:(验方)
组成:当归 红花 赤芍 紫草 酒精
功效:通经活络
主治:预防褥疮(酒精按摩擦剂)
活血散瘀汤来源:《医宗金鉴》
组成:当归尾 赤芍 桃仁 大黄 川芎 苏木 丹皮 枳壳 瓜蒌仁 槟榔
功效:活血逐瘀
主治:瘀血流注
前列腺汤来源:(验方)
组成:丹参 泽兰 赤芍 桃仁 红花 乳香 没药 王不留行 青皮 川楝子 小茴香 白芷 败酱草 蒲公英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导滞
主治:慢性前列腺炎,以瘀滞见症为主者
海浮散来源:《外科十法》
组成:制乳香 制没药
功效:活血散瘀,生肌敛疮
主治:疮疡溃后脓毒将尽,乳癌溃破
生肌玉红膏来源:《外科正宗》
组成:当归 白芷 白蜡 轻粉 甘草 紫草 血竭 麻油
功效:活血祛瘀,解毒镇痛,润肤生肌
主治:疮疡溃烂脓腐不脱,疼痛不止,新肌难生
虎挣散来源:(验方)
组成:马钱子 穿山甲 川附子
功效:活血祛寒,通络散结,托毒排脓,消肿止痛
主治:附骨疽,流痰
化毒丸来源:《癥疮秘录》
组成:牛黄 琥珀 血竭 雄黄 制大黄 白鲜皮 朱砂 山甲 乳香 木香 没药 川贝 神曲
功效:活血通络解毒
主治:杨梅疮
红灵酒来源:(验方)
组成:当归 红花 川椒 樟脑 肉桂 细辛 干姜 酒精
功效:活血散寒,消肿止痛
主治:脱疽、冻疮(外用)
愈风宁片、艾附暖宫丸、云南白药未列入此表,见专条。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