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
丹参 Dān Shēn | |
---|---|
别名 | 红根、大红袍、血参根、血山根、红丹参、紫丹参、亦参、木羊乳、逐马、山参、紫党参、山红萝卜、活血根、靠山红、红参、烧酒壶根、野苏子根、山苏子根、蜜罐头、朵朵花根、蜂糖罐、郄蝉草、赤参;木羊乳、奔马草、精选酒壶根 |
功效作用 | 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 |
英文名 | Danshen Root, Root of Dan-shen |
始载于 | 《神农本草经》 |
毒性 | 无毒 |
归经 | 心经、肝经 |
药性 | 寒 |
药味 | 苦 |
丹参 Danshen
目录 |
基本信息
[出处]《神农本草经》。
【来源】本品为双子叶植物唇形科 Labiatae 丹参 Salvia miltiorrhiza Bge. 的干燥根及根茎。
【主治】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症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
【应用】
用于胸肋胁痛,风湿痹痛,症瘕结块,疮疡肿痛,跌仆伤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痛等。治疗胸肋疼痛、症瘕结块,以及月经不调、经闭经痛具有良效,常与川芎配伍应用。在治疗胸腹疼痛属于气滞血瘀方面,往往配合砂仁、檀香等药同用。
用于温病热入营血、身发斑疹、神昏烦躁。常与鲜地黄、水牛角、玄参等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9~15g。 活血化瘀宜酒炙用。
【使用注意】反藜芦。 孕妇慎用。
[不良反应]
1)个别患者会出现胃痛,食欲减少,口咽干燥,恶心呕吐,与丹参能抑制消化液的分泌有关。宜停药,并可口服胃舒平,普鲁苯辛等药,重者可皮下注射阿托品。
2)个别晚期血吸虫肝脾肿大患者,在服用大剂量丹参后会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应停用丹参,并给予止血剂,维生素等。
3)丹参可引起过敏反应,表现为全身皮肤瘙痒,皮疹,荨麻疹,有的还伴见胸闷憋气,呼吸困难,甚则恶寒,头晕,恶心呕吐,烦躁不安,随即面色苍白,肢冷汗出,血压下降,乃至昏厥休克等。应立即肌注肾上腺素或地塞米松以及非那根等抗过敏药,同时用中药生脉散加减调理。
丹参别名
【别名】赤参,山参,紫丹参,红根,红暖药,紫党参,红参,血参,血参根,血丹参,红丹参,赤丹参,血生根,血山根,木羊乳,连马,山红萝卜,活血根,靠山红,烧酒壶根,野苏子根,山苏子根,大红袍,蜜罐头,蜂糖罐,朵朵花根,却蝉草根,奔马草根,长鼠尾草根,水羊草根。
【商品名】丹参。以根条粗壮,干燥、色紫红、无芦头及须根者为佳。
【处方名】丹参,赤参,紫丹参,炒丹参,酒丹参,醋丹参,丹参炭,鳖血丹参等。
处方中写丹参,赤参、紫丹参均指生丹参。为原药润透切片入药者。
炒丹参为丹参片用文火炒至深黄色,略见焦斑,取出摊晾,而后入药者。
酒丹参又名酒炒丹参。为丹参片用黄酒淋洒,闷透,文火微妙入药者。增强活血之功。
醋丹参又名醋炒丹参。为丹参片用米醋淋洒,微闷,文火微炒入药者。增强止痛之功。
丹参炭为丹参片用武火炒至焦黑,存性,清水灭尽火星。取出晾干,然后入药者。偏于止血。
鳖血丹参又名鳖血拌丹参。为丹参片用适量鳖血拌匀,晾干后入药者。偏于养血。
品种考证
丹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以后历代本草均有收载,《吴普本草》载:“茎华小,方如茬(即白苏),有毛,根赤,四月紫,三月五月采根,阴干。”《本草图经》称:“二月生苗,高一尺许,茎干方棱,青色。叶生相对,如薄荷而有毛,三月开花,红紫色,似苏花。根赤,大如指,长亦尺余,一苗数根。”《本草纲目》曰:“处处山中有之,一枝五叶,叶如野苏而尖,青色,皱皮。小花成穗如蛾形,中有细子,其根皮丹而肉紫。”综合诸家本草所述,主要形态特征均与现在所用唇形科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完全相同。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肥厚,外面红色。茎高40—80厘米,有长柔毛。叶常为单数羽状复叶;小叶1—3对,卵形或椭圆状卵形,两面有毛。轮伞花序6至多花,组成顶生或腋生假总状花序,密生腺毛或长柔毛;苞片披针形,花萼紫色,有11条脉纹,长约11毫米,外有腺毛, 2唇形,上唇阔三角形,顶端有。3个聚合小尖头,下唇有2齿,三角形或近半圆形;花冠蓝紫色,长2-2.7厘米,筒内有毛环,上唇镰刀形,下唇短于上唇, 3裂,中间裂片最大;雄蕊着生下唇基部。小坚果黑色,椭圆形。花期4-6月;果期7—8月。
化学研究
丹参 根主含脂溶性的二萜类成分和水溶性的酚酸成分,还含黄酮类,三萜类,甾醇等其他成分。脂溶性成分中,属醌、酮型结构的有:丹参酮(tanshinone)Ⅰ、ⅡA、ⅡB[1,2]、Ⅴ、Ⅵ[2],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1],异丹参酮(isotanshinone)Ⅰ、Ⅱ[3]、ⅡB[4],异隐丹参酮(isocryptotanshi-none)[3],羟基丹参酮(hydroxytanshinone)ⅡA,丹参酸甲酸(methyl tanshinonate)[1],丹参新醌(dan-shexinkum)A、B、C[1]、D[6],二氢异丹参酮(dihydroi-sotanshinone)Ⅰ[7],新隐丹参酮(neocryptotanshinone)[4],去羟新隐丹参酮(deoxyneocryptotanshinone)[8],代号为Ro-090680的2-异丙基-8-甲基菲-3,4-二酮(2-isopropyl-8-methylphenanthrene-3,4-dione)[9],去甲丹参酮(nortanshinone),丹参二醇(tanshindiol)A、B、C[10],丹参新酮(miltirone)[11],1-氢丹参新酮(1-dehy-dromiltirone),1-氢丹参酮(1-dehydrotanshinone)ⅡA[12],1-氢代异隐丹参酮(1-detoisocryptotanshinone)[13],3α-羟基丹参酮(3α-hy-droxytanshinone)ⅡA[10],1,2-二氢丹参醌(1,2-dihydrotan-shinqiunone)[14],醛基丹参酮(formyltanshinenone),亚甲二氢丹参酮(methylenedihydrotanshinone),7β-羟基-8,13-松香二烯-11,12-二酮(7β-hydroxy-8-13-abietadiene-11,12-dione),1,2,5,6-四氢丹参酮(1,2,5,6-teTCMLIBahydrotanshinone)Ⅰ,4-亚甲丹参新酮(4-methylenemiltirone)[15],丹参内酯(tanshinlactone)[17],二氢丹参内酯(dihydrotanshinlactone)[18],丹参螺缩酮内酯(danshen-spiroketallactone),表丹参螺缩酮内酯(epidanshenspiroketallac-tone)[19],丹参螺缩酮内酯Ⅱ[18],就是丹参隐螺内酯(cryptoac-etalide)[20],鼠尾草酮(miltiodiol)[22]。丹参环庚三烯酚酮(miltipolone)[23]等;属其他类型结构的有:降鼠尾草氧化物(nor-salvioxide)[22],弥罗松酚(ferruginol)[12],鼠尾草酚(salviol)[14],柳杉酚(sugiol)[15]等。水溶性的酚性酸化合物有:丹参酸(sal-vianic acid)A、B、C,丹参酸A又称丹参素,其结构为D(+)-β-(3,4-二羟基苯基)乳酸[D(+)-β-(3,4-dihydroxyphenyl)lactic acid],丹参酸B是由3分子的丹参素和1分子的咖啡酸(caffeic acid)缩合形成的,就是丹参酚酸B;丹参酸C是2分子丹参素的缩合物[24,25];丹参酚酸(salvianolic acid)A、B、C、D、E、G[26-29];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迷迭香酸甲酯(methyl rosmarinate)[27],紫草酸单甲酯(monomethyl lithospermater),紫草酸二甲酯(dimethyl lithospermate),紫草酸乙酯(ethy lithospermate)[30],紫草酸(lithospermic acid)B[31],原儿茶醛(protocaterchualdehyde),咖啡酸[27],异阿魏酸(isoferulic acid)[30]等。还含黄苓甙(baicalin)[32],异欧前胡内酯(isomperatorin)[13],熊果酸(ursolic acid),β-谷甾醇(β-stiosterol),胡萝卜甙(daucosterol)[35],5-(3-羟丙基)-7-甲氧基-2-(3-甲氧基-4-羟苯基)-3-苯并呋喃甲醛[5(3-hydroxypropyl)-7-methoxy-2-(3-methoxy-4-hydroxyphe-nyl)-3-benzofurancarbaldehyde][33],替靠皂甙元(tigo-genin)[1],豆甾醇(stigmasterol)[7]等。
根茎中分得丹参酮ⅠⅡA,ⅡB,隐丹参酮,丹参新醌B,二氢丹参酮Ⅰ,亚甲基丹参醌[34]。
从丹参注射液中得丹参酮Ⅰ,隐丹参酮,异阿魏酸,原儿茶酸,琥珀酸(succinic acid),迷迭香酸,丹参酚酸A[35]。
2.甘西鼠尾草 根含丹参酮Ⅰ、ⅡA[36],ⅡB[37],隐丹参酮,羟基丹参酮,丹参酸甲酯[36],紫丹参酯(prgewaqiunone)A、B,亚甲基丹参醌,1,2-二氢丹参酯[38],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紫丹参萜酸(przewanoic acid)A、B[39],丹参新酯B,丹参内酯,去甲丹参酮,二氢丹参酮Ⅰ[40],紫丹参萜醚(przewalskin)[37],紫丹参呋然酸(przewalskenic acid)A[41],紫丹参蒽醌(przewalskinone),1,5-羟基-3-甲基蒽醌(ziganien)[42],β-谷甾醇[36]。
此外,同属植物①白花丹参根含有:丹参酮Ⅰ、ⅡA,二氢丹参酮Ⅰ,二氢异丹参酮Ⅰ,陷丹参酮,羟基丹参酮ⅡA,亚甲基丹参醌,丹参酸甲酯,丹参醌B,丹参新酮,去甲丹参酮,Ro-099680,1,2,15,16-四氢丹参醌(1,2,15,16-teTCMLIBahydrotanshi-quinone),丹参醛(tanshinaldehyde)[43]。②拟丹参根含二萜化合物:拟丹参醛(tanshinaldehyde)[44],三萜化合物:2α。3β,24-三羟基乌苏-12-烯-28-羧酸(2α,3β,24-terhydroxy urs-12-en-oic acid),2α,3α,24-三羟基乌苏-12-烯-28-羧酸(2α,3α,24-TCMLIBihydroxy urs-12-en-28-oic acid),2α,3α-二羟基乌苏烯-28-羧酸(2α,3α-dihydroxy urs-12-en-28-oic acid),2α,3β-二羟基乌苏-12-烯-28-羟酸(2α,3β-dihydroxy urs-12-en-28-oic acid),2α,3α,19-三羟基乌苏类羟酸(2α,3α,19-TCMLIBihydroxy urs-12-en-28-oic acid),2α,3β,19-三闳基乌苏-12-烯-28-羧酸(2α-3β,19-TCMLIBihydroxy urs-12-en-28-oic acid),3-O-乙酰基齐墩果酸(3-O-acetyloleanolic acid)[45].
药理研究
(一)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① 强心 加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功能,不增加心肌耗氧量
② 对血管作用 扩张冠脉,增加心肌血流量;扩张外周血管,血流增加;脑血流量下降
③ 抗血栓形成 提高纤溶酶活性;延长出、凝血时间;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血小板内cAMP水平抑制TXA2合成);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血粘度降低、红细胞电泳时间缩短)
④ 改善微循环
(二)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作用
① 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 丹参制剂治疗:坏死心肌清除快;纤维母细胞分化、胶原纤维形成较明显;肉芽形成比较成熟。局部淤血减轻、血液循环改善,愈合时间缩短。
② 抑制过度增生 对过度增生的纤维母细胞有抑制作用。
(三)保肝 改善肝微循环。
(四)抗菌 丹参制剂中含有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对体外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性杆菌有抑制作用。
(五)降血脂作用
丹参能使主动脉粥样斑块形成面积明显减少,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丹参可抑制高脂膳食家兔的血脂上升。通过研究发现丹参素还能抑制细胞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
丹参
(一)概述
别名紫丹参、血参、大红袍、红根等。
为唇形科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以根入药。用途广泛,主要用于祛瘀止痛、活血调经、养心除烦等,对冠心病、心血管病常服疗效很好。对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疾病具有良好效果。主产四川、山东、浙江等省,现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二)植物特性
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根细长,圆柱形,外皮朱红色。茎四棱形,上部分枝。叶对生;单数羽状复叶,小叶3~5片。顶端小叶片较侧生叶片大,小叶片卵圆形。轮伞花序项生兼腋生,花唇形,蓝紫色,上唇直立,下唇较上唇短。小坚果长圆形,熟时暗棕色或黑色。花期5~10月,果期6~11月。
(三)生长特性
丹参喜气候温暖湿润,日照光充足的环境。较耐寒,怕干旱和积水,土壤要求不严格,中性土、微碱土、微酸士均可栽培。
(四)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应选择地势向阳的斜坡地,土壤要求深厚疏松,土质肥沃,排水良好的中等地块栽种,前若豆科植物过肥沃地块不宜种,最适宜果园空间栽植,否则病虫害多或枝叶疯长,影响根茎产量。
2.繁殖方法 丹参用种子、扦插、分根繁殖和芦头繁殖。 (1)种子繁殖 春3月用种子按行距30~40厘米开沟条播育苗,种子细小,盖土宜浅,以见不到种子为宜,播后浇水盖地膜保温,半月后在地膜上打孔出苗可植大田,籽播生长期16个月。 直播:3月份播种,采取条播或穴播,行距30~45厘米,株距25~30厘米挖穴,穴内播种量5~10粒,覆土2~3厘米。条播沟深3~4厘米,覆土2~3厘米(7.5千克/公顷)。如果遇干旱,播前浇透水再播种,半月即出苗,苗2厘米高间苗。 (2)分根繁殖 栽种时间一般在当年2~3月份,也可在前年11月上旬立冬前栽种,冬栽比春栽产量高,随栽随挖。 选种:要选一年生的健壮无病虫的鲜根作种,侧根为好,根粗1.5厘米,老根、细根不能作种。栽细者省种,但产量低。粗的产量高,在种时5厘米长节,每节有2个芽,正立形栽,防止倒栽,影响出苗。壮实鲜红枝条边挂边分根,在准备好的栽植地上按行距30~40厘米,株距25~30厘米开穴,深3~5厘米,穴内施肥,将选好的根条切成5~6厘米长的根段,迫切边栽,大头朝上,直立穴内,不可倒栽,每穴栽1~2段,盖上2厘米压实。栽后60天出苗。为使丹参提前出苗,并且增加丹参生长期可用根段催芽法,12月初挖深27厘米的沟槽,把剪好根铺入槽中,约6厘米厚,盖土6厘米,再放6厘米厚的根段,上盖12厘米厚的土,略高出地面,免去积水,天旱时浇水。第二年~4月刚出,根段上部都长出了白色的芽,栽植大田。该法栽植出苗快、齐,不抽薹,不开花,叶片肥大,根部充分生长,产量高。 3.月整地作畦,畦宽150~200厘米,长短根据苗而定,然后将根段按株行距3厘米*7厘米把种根密植,盖塑料棚,发芽移植。 (3)扦插繁殖 春栽1~4月,秋栽7~11月,在整好的畦内浇水灌透,将健壮茎枝剪成17~20厘米的插穗,按行距20厘米,株距10厘米,斜插入土2/3,成苗率90%以上。 (4)芦头繁殖 3月份选无病虫害的健壮植株,剪去地上部的茎叶,留长2~2.5厘米的芦头作种栽,按行株距30厘米*3厘米,挖3厘米深的穴,每穴栽1~2株,芦头向上,覆土盖住芦头为度,浇水,4月中下旬苗出齐。
3.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 检查分根繁殖法因盖士太厚本出苗的,刨开穴土,以利出苗。除草3次,5,6,8月份,育苗地拔草。 (2)施肥 第一次除草结合追肥,雨后进行,每公顷施尿素75~150千克。
(3)排灌水 天旱时要及时浇水,雨季注意排水。
(4)摘花 除了留做种用外,其余花蕾全部打掉,否则影响根的产量和质量。
4.病虫害防治
(1)根腐病 多发生在高温多雨季节,根部发黑腐乱,地上部枯萎。
防治方法:选地势高燥,无积水,轮作。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浇灌。
(2)叶斑病 主要危害叶部。
防治方法:用1:1:150倍波尔多液喷雾叶面,7天1次,连喷2~3次。
(3)蚜虫 危害叶子及幼芽。
防治方法:用50%杀螟松1000~2000倍液或40%乐果1500~2000倍液喷雾,7天1次,连打多次。
防治方法:和禾本科轮作,播种前半个月每公顷用80%二臭氮丙烷30~37.5千克加水100千克浇灌。
(5)银纹夜蛾 夏秋季咬食叶片成缺刻。
防治方法:幼龄期喷80%敌百虫500~800倍液,或50%磷胺1500倍液,7天喷1次。
(6)棉铃虫 幼虫危害蕾、花、果。
防治方法:现蕾期喷50%磷胺乳油1500倍液或25%杀虫水剂500倍液。
(7)蛴螬、地老虎 4~5月份发生,撒毒饵诱杀,在上午10点人工捕捉。或用90%敌百虫1000~1500倍液,浇灌根部。
(五)采收加工
分根繁殖当年秋11月收获,种子繁殖2年收。丹参根脆易折,采挖时要注意晒晾5~6成,将根搓揉一束,堆放2~3天再晒干。每公顷产干货3000~4500千克,贮存前用硫磺熏,放通风干燥处。
各家论述
1.陶弘景:丹参,时人服多眼赤,故应性热,今云微寒,恐为谬矣。
2.《纲目》:丹参,按《妇人明理论》云,四物汤治妇人病,不问产前产后,经水多少,皆可通用,惟一味丹参散,主治与之相同。盖丹参能破宿血,补新血,安生胎,落死胎,止崩中滞下,调经脉,其功大类当归、地黄、芎穷、芍药故也。
3.《本草经疏》:丹参,《本经》味苦微寒;陶云性热无毒,观其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症除瘕,则似菲寒药;止烦满,益气,及《别录》养血,去心腹痼疾结气,腰脊强,脚痹,除风邪留热,久服利人,又决非热药;当是味苦平微温。入手、足少阴,足厥阴经。心虚则邪气客之,为烦满结气,久则成痼疾;肝虚则热甚风生,肝家气血凝滞,则为症瘕,寒热积聚;肾虚而寒湿邪客之,则腰脊强,脚痹;入三经而除所苦,则上来诸证自除。苦能泄,温能散,故又主肠鸣幽幽如走水。久服利人益气,养血之验也。北方产者胜。
4.《本草汇言》:丹参,善治血分,去滞生新,调经顺脉之药也。主男妇吐衄、淋溺、崩血之证,或冲任不和而胎动欠安,或产后失调而血室乖戾,或瘀血壅滞而百节攻疼,或经闭不通而小腹作痛,或肝脾郁结而寒热无时,或症瘕积聚而胀闷痞塞,或疝气攻冲而止作无常,或脚膝痹痿而痛重难履,或心腹留气而肠鸣幽幽,或血脉外障而两目痛赤,故《明理论》以丹参一物,而有四物之功。补血生血,功过归、地,调血敛血,力堪芍药,逐瘀生新,性倍芎劳,妇人诸病,不论胎前产后,皆可常用。
5.《本经逢原》:丹参《本经》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等疾,皆瘀血内滞而化为水之候。止烦满益气者,瘀积去而烦满愈,正气复也。
6.《本草求真》:丹参,书载能入心包络破瘀一语,已尽丹参功效矣。然有论其可以生新安胎,调经除烦,养神定志,及一切风痹、崩带、症瘕、目赤、疝痛、疮疥肿痛等症,总皆由其瘀去,以见病无不除,非真能以生新安胎,养神定志也。
7.《重庆堂随笔》:丹参,降而行血,血热而滞者宜之,故为调经产后要药。设经早或无血经停,及血少不能养胎而胎不安,与产后血已畅行者,皆不可惑于功兼四物之说,并以其有参之名而滥用之。即使功同四物,则四物汤原治血分受病之药,并非补血之方,石顽先生已辨之矣。至补心之说,亦非如枸杞、龙眼,真能补心之虚者,以心藏神而主血,心火太动则神不安,丹参清血中之火,故能安神定志;神志安,则心得其益矣。凡温热之邪,传入营分者则用之,亦此义也。若邪在气分而误用,则反引邪入营,不可不慎。
8.《本草正义》:丹参,《本经》谓之微寒,陶弘景已疑其误,缪仲醇亦疑之,至张石顽乃改作微温。
9.《本经》: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症除瘕,止烦满,益气。
10.《吴普本草》:治心腹痛。
11.《别录》:养血,去心腹痼疾结气,腰脊强,脚痹;除风邢留热,久服利人。
12.陶弘景:渍酒饮之,疗风痹。
13.《药性论》:治脚弱,疼痹,主中恶;治腹痛,气作声音鸣吼。
14.《日华子本草》:养神定志,通利关脉。治冷热劳,骨节疼痛,四肢不遂;排脓止痛,生肌长肉;破宿血,补新生血;安生胎,落死胎;止血崩带下,调妇人经脉不匀,血邪心烦;恶疮疥癣,瘿赘肿毒,丹毒;头痛,赤眼,热温狂闷。
15.《滇南本草》:补心定志,安神宁心。治健忘怔忡,惊悸不寐。
16.《纲目》:活血,通心包络。治疝痛。
17.《云南中草药选》:活血散瘀,镇静止痛。治月经不调,痛经,风湿痹痛,子宫出血,吐血,乳腺炎,痈肿。
18.《本草新编》:丹参,味苦,气微寒,无毒。入心、脾二经。专调经脉,理骨筋酸痛,生新血,去恶血,落死胎,安生胎,破积聚症坚,止血崩带下。脚痹软能健,眼赤肿可消。辟精魅鬼祟,养正祛邪,治肠鸣亦效。仅可佐使,非君臣之药,用之补则补、用之攻乃攻,药笼中所不可缺也。其功效全在胎产之前后,大约产前可多加,产后宜少用,自然成功多,而取败少也。
食疗价值
唇形科草本植物丹参的根和根茎。产于江苏、安徽、河北、四川等地。春、秋采挖,洗净,晒干。切片、段,生用或酒炒用。
[参考]含丹参酮、原儿茶醛、原儿茶酸、丹参素、维生素E等。
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缺血、梗塞和心脏功能,调节心律,并能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能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有抗凝血,促进纤溶,抑制血小板凝聚,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能降低血脂,抑制冠脉粥样硬化形成;能抑制或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炎症反应,促进肝细胞再生,并有抗纤维化作用;能缩短红细胞及血色素的恢复期,使网织细胞增多,能促进组织的修复,加速骨折的愈合;有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有抗肿瘤作用;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能降低血糖;对结核杆菌等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
[用途]用于血瘀所致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冠心病心绞痛,动脉粥样硬化;慢性肝炎、肝硬化,腹腔包块或肿瘤;慢性肺心病,支气管哮喘;血不养心或心火偏亢,心悸不安,心烦失眠。
[用法]一日~15g。煎汤,浸酒,泡茶。
[附方]
1,田七丹参:三七100g,丹参15g。水煎取浓汁,加白糖适量,干燥成颗粒。每次g,温水溶化饮。亦可将二药研为细末,每次g,加糖适量,泡茶饮。
源于《全国医药产品大全》。本方用二药活血化瘀,并降血脂,增加冠脉流量。用于冠心病心绞痛。
2,丹参饮:丹参15g,檀香、砂仁各5g。以水先煎丹参,后下檀香、砂仁煎沸饮。可加适量红糖调味。
源于《时方歌括》。本方以丹参活血化瘀,檀香、砂仁行气止痛。用于血瘀气滞,脘腹疼痛。现亦用于冠心病心绞痛。
3,丹红酒:丹参60g,红花、月季花各15g。以白酒500g浸渍。每次饮1~2小杯。
本方以三者活血化瘀,调经。用于血瘀经闭,月经不调,痛经。亦用于冠心病心绞痛。
本方以丹参活血化瘀,并同玉竹、山楂降血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
中药故事
丹参是一味常用中药,别名红根、紫丹参、血参根等,这是因其药用的根部呈紫红色之故。此外,民间还有将其称作“丹心”的,这与流传的一个感人故事有关。
相传很久以前,东海岸边的一个渔村里住着一个叫“阿明”的青年。阿明从小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因自幼在风浪中长大,练就了一身好水性,人称“小蛟龙”。有一年,阿明的母亲患了妇科病,经常崩漏下血,请了很多大夫,都未治愈,阿明甚是一筹莫展。正当此时,有人说东海中有个无名岛,岛上生长着一种花开紫蓝色、根呈红色的药草,以这种药草的根煎汤内服,就能治愈其母亲的病。阿明听后,喜出望外,便决定去无名岛采药。村里的人听说后,都为阿明捏着一把汗,因为去无名岛的海路不但暗礁林立,而且水流湍急,欲上岛者十有九死,犹过“鬼门关”。但病不宜迟,阿明救母心切,毅然决定出海上岛采药。
第二天,阿明就驾船出海了。他凭着高超的水性,绕过了一个个暗礁,冲过了一个个激流险滩,终于闯过“鬼门关”、顺利登上了无名岛。上岸后,他四处寻找那种开着紫蓝色花、根是红色的药草。每找到一棵,便赶快挖出其根,不一会儿就挖了一大捆。返回渔村后,阿明每日按时侍奉母亲服药,母亲的病很快就痊愈了。
村里人对阿明冒死采药为母治病的事,非常敬佩。都说这种药草凝结了阿明的一片丹心,便给这种根红的药草取名“丹心”。后来在流传过程中,取其谐音就变成“丹参”了。
故事中所说的“丹参”,始载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中医认为,其味苦性微寒,具有活血通经、祛淤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等作用,适用于血淤、血热、血淤兼热或血热兼淤所致的各种病证,尤为妇科、内科及外伤科证属血淤兼热者所常用。按故事所说,阿明的母亲所患的崩漏病证,大概也是血淤兼热所致,故服用本品收效。当今,该药又被制成注射剂、滴丸等,用于心脑血管等病的治疗,均有较好疗效。
丹参药(毒)理学研究
丹参煎剂给小鼠腹腔注射43g/kg,48小时l次腹腔注射内未见动物死亡,而64g/kg组10只动物死亡2只。丹参水提醇溶部分,小鼠1次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80.5±3.1g生药/kg,丹参或复方丹参注射液,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136.7±3.8g/kg和61.5g±5.3g/1g。(以生药含量计);家兔每日腹腔注射丹参注射液2.4g/kg或复方丹参注射液3g/kg,连续14日,未见中毒性反应,动物血象、肝肾功能和体重等均无异常改变,实质性脏器除明显充血外,未见特殊变化。另外,小鼠每日灌胃2%丹参酮混悬溶液0.5ml,连续14日,大鼠每日灌胃2.5ml,连续10日,亦未见毒性。
小白鼠腹腔注射半数致死量:丹参注射液36.7±3.8g/kg,复方丹参注射液61.5±5.26g/kg。麻醉动物静脉注射此二剂达临床应用量40-80倍亦无毒性反应;每天给家兔静脉注射临床用量的20-30倍连续14天,也未观察到毒性反应,而且对于血象,肝、肾功能,体重亦无不良影响,实质性脏器除明显充血外,来见特殊变化。
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