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脉散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生脉散

生脉散  

目录

  1. 异名
  2. 出处
  3. 分类
  4. 组成
  5. 功用
  6. 主治
  7. 用法
  8. 禁忌
  9. 方解
  10. 化裁
  11. 方论
  12. 附方
  13. 附注
  14. 文献
  15. 实验研究

异名

生脉汤(《丹溪心法》卷一)。  

出处

《医学启源》  

分类

补益剂-补气  

组成

人参(9克) 麦门冬(9克) 五味子(6克)  

功用

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主治

1.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汗多神疲体倦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渴,舌干红少苦,脉虚数。2.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证干咳少痰短气自汗口干舌燥脉虚细。(本方常用于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神经衰弱所致咳嗽心烦失眠,以及心脏病心律不齐属气阴两虚者。生脉散经剂型改革后制成的生脉注射液,经药理研究证实,具有毒性小、安全度大的特点,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中毒性休克失血性休克冠心病内分泌失调等病属气阴两虚者。)  

用法

长流水煎,不拘时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禁忌

若属外邪未解,或暑病热盛,气阴未伤者,均不宜用。久咳肺虚,亦应在阴伤气耗,纯虚无邪时,方可使用。  

方解

本方所治为温热、暑热之邪,耗气伤阴,或久咳伤肺,气阴两虚之证。温暑之邪袭人,热蒸汗泄,最易耗气伤津,导致气阴两伤之证。肺主皮毛,暑伤肺气,卫外失固,津液外泄,故汗多;肺主气,肺气受损,故气短懒言、神疲乏力;阴伤而津液不足以上承,则咽干口渴。舌干红少苔,脉虚数或虚细,乃气阴两伤之象。咳嗽日久伤肺,气阴不足者,亦可见上述征象,治宜益气养阴生津。方中人参甘温,益元气,补肺气,生津液,是为君药。麦门冬甘寒养阴清热润肺生津,用以为臣。人参、麦冬合用,则益气养阴之功益彰。五味子酸温,敛肺止汗,生津止渴,为佐药。三药合用,一补一润一敛,益气养阴,生津止渴,敛阴止汗,使气复津生,汗止阴存,气充脉复,故名“生脉”。《医方集解》说:“人有将死脉绝者,服此能复生之,其功甚大。”至于久咳肺伤,气阴两虚证,取其益气养阴,敛肺止咳,令气阴两复,肺润津生,诸症可平。  

化裁

方中人参性味甘温,若属阴虚有热者,可用西洋参代替;病情急重者全方用量宜加重。  

方论

方中人参补肺气,生津液,为君;麦门冬养阴清肺而生津,为臣;五味子敛肺止渴、止汗,为佐。三药合用,共成补肺益气,养阴生津之功。  

附方

无。  

附注

本方是治疗气阴两虚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体倦,气短咽干舌红,脉虚为辨证要点。  

文献

方论 吴仪洛《成方切用》卷7:“肺主气,肺气旺则四肢皆旺;虚,故脉绝气短也。人参甘温,大补肺气而泻热,为君;麦冬甘寒,补水源而清燥金,为臣;五味酸温,敛肺生津,收耗散之气,为佐。盖心主脉,而百脉皆朝于肺,补肺清心,则气充而脉复,故日生脉。夏月火旺克金,当以保肺为主,清晨服此,能益气而御暑也。”

《医学启源》卷下:“补肺中元气不足。”  

实验研究

1.微量元素的测定 《中成药研究》1986(8):17,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对生脉散中微量元素进行测定,三味药含铁量最高;尤其是五味子;其次是锰含量,亦以五味子最高,镍在麦冬中含量较丰富,铜、铬也以五味子含量较高。 2.提高心肌缺氧的能力 《中华医学杂志》1974(4):246,心电图组织化学法的实验结果,显示生脉散可提高心肌对缺氧的耐受性,使缺血的心肌以最经济的方式作功,延长心肌的存活时间,这可能与改善缺血心肌的合成代谢和离子传递系统,减少心肌对氧和能量的消耗有关,因而本方对心脏复苏具有特殊的"强心效应"。3。改善微循环 《辽宁中医杂志》1984(12):36,生脉散注射液可改善高分子右旋糖酐所致的实验性微循环障碍,并能阻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从而为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病症提供了实验药理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