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味中药列表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药品百科 > 中药百科 > 甘味中药列表 > 第1页

甘味中药列表。甘味中药是指中药五味属性中属于甘味的中药。 中药五味即指药物因功效不同而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既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又是部分药物真实滋味的具体表示。

,“能补能和能缓”,即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的作用。一般来讲,滋养补虚、调和药性及制止疼痛的药物多具有甘味。甘味药多用治正气虚弱、身体诸痛及调和药性、中毒解救等几个方面。如人参大补元气熟地滋补精血饴糖缓急止痛、甘草调和药性并解药食中毒等。

甘味中药列表

八宝镇心丹

别名:大叶沿阶草、褐鞘沿阶草

味性:甘,平。

主治:定心安神,止咳化痰。主治心悸,心慌,风湿性心脏病,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八宝镇心丹

八哥

别名:寒皋、鸲鹆、花鹆、哵哵鸟

味性:甘,平。

主治:下气,止血。治久嗽,呃逆,痔疮出血。八哥

八角乌

别名:活血莲[湖北、湖南]、金杯盂、独脚莲[福建]、橐吾、铁冬苋、大马蹄、大马蹄香、马蹄当归、一叶莲

味性:辛、甘、微苦,凉。

主治:活血止血,散结消肿。用于咳嗽咯血,便血,月经不调,跌打损伤,乳腺炎,痈疖肿毒。八角乌

八月札
八月札八月札

别名:燕蓄子、畜蓄子、拿子、桴棪子、覆子、木通子、八月瓜、八月炸、野毛蛋、冷饭包、野香蕉、羊开口、玉支子、腊瓜、畜葍子、八月楂、压惊子、预知子、八月果、百日瓜、牵藤瓜、拉拉果、野香交

味性:甘,寒。

归经:肝;胃经。

主治:舒肝理气,活血止痛,除烦利尿。治肝胃气痛,胃热食呆,烦渴,亦白痢疾,腰痛,胁痛,疝气,窟经,子宫下坠。八月札

巴旦杏仁

别名:八担仁、巴达杏仁、叭哒杏仁、巴旦杏、偏桃、婆淡树、偏核桃、匾桃、忽鹿麻、京杏

味性:甘,平。

归经:归心、肝、大肠经。

主治:润肺,止咳,化痰,下气。治虚劳咳嗽,心腹逆闷。巴旦杏仁

巴东岩白菜

别名:岩白菜[湖北巴东]、岩白菜、石白菜

味性:味甘;性凉。

主治:补肾;明目;调经。主目昏多泪;肾虚腰痛;月经不调。巴东岩白菜

巴茅根

别名:大茅根、野苇子、红紫

味性:甘,凉。

主治:清热活血。主干血痨;潮热;产妇失血口渴;牙痛。巴茅根

芭蕉根

别名:芭蕉头

味性:味甘;性寒。

归经:胃;脾;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止渴;利尿。主热病;烦闷消渴;痈肿疔毒;丹毒;崩漏;淋浊;水肿;脚气。芭蕉根

芭蕉花

味性:甘谈微辛,凉。

归经:心;肝;胃;大肠经。

主治:化痰消痞;散瘀;止痛。主胸膈饱胀;脘腹痞疼;吞酸反胃;呕吐痰涎;头目昏眩;心痛;怔忡;风湿疼痛。芭蕉花

芭蕉叶

味性:甘淡,寒。

归经:心;肝经。

主治:清热,利尿,解毒。治热病,中暑,脚气,痈肿热毒,烫伤。芭蕉叶

芭蕉油

别名:芭蕉汁、芭蕉树水

味性:味甘;性寒。

归经:心;肝;胃经。

主治:清热,止渴,解毒。治热病烦渴,惊风,癫痫,高血压头痛,疔疮痈疽,汤火伤。芭蕉油

芭茅

别名:竿青、竿芒

味性:甘;淡;平。

主治:清热通淋;祛风和湿。主热淋;石淋;白浊;带下;风湿痹痛。芭茅

芭茅果

别名:牛草果、苦芦骨

味性:辛;甘;微温。

主治:解表透疹;行气调经。主小儿疹出不透;胃脘痛;疝气;月经不调。芭茅果

鲃鱼

别名:青竹、青鱼、竹鲃、青竹鲤、青鲋鲤

味性:味甘,性热。

主治:补肾阳;壮腰膝。主肾虚阳萎;腰膝酸软。鲃鱼

菝葜
菝葜原生态菝葜菝葜

别名:金刚藤、铁菱角、马加勒、筋骨柱子、红灯果、金刚根、王瓜草、金刚骨、山梨儿、金刚树、铁刷子、金刚刺、金刚头、假萆薢、山菱角、霸王引、沟谷刺、金巴斗、豺狗刺、鲎壳藤、马甲、硬饭头、冷饭头、龙爪菜、普贴、鸡肝根、路边刷、鲎壳刺、铁刺苓、饭巴铎、冷饭巴、霸王力、金刚鞭、马鞍宫、马加刺兜

味性:甘,温。

归经:肝;肾经。

主治:祛风利湿;解毒消痈。主风湿痹痛;淋浊;带下;泄泻;痢疾;痈肿疮毒;顽癣;烧烫伤。菝葜(图)

菝葜叶

味性:甘;性平。

主治:治风肿,疮疖,肿毒,臁疮,烫伤。菝葜叶

白八角莲

别名:血丝金盆、鬼臼、九臼

味性:味甘;苦;性平。

主治:滋阴补肾;清肺润燥;解毒消肿。主劳伤筋骨痛;阳萎;胃痛;无名肿毒;刀枪外伤。白八角莲

白背三七
白背三七

别名:大肥牛、土生地、白仔菜药、散血姜、土田七、三百棒、地滚子、大救驾、百步还阳、石三七、树三七、大绿叶、接骨丹、枪刀药、清心菜、白血皮菜、胡豆七、胖儿草、磊救驾、玉枇杷、金丝枇杷、白东枫、厚面皮、鸡菜、白番苋、白红菜、疔拔、叉花三七、大晕病药

味性:甘,凉。

主治:清热凉血,散瘀消肿。治支气管炎,肺结核,崩漏痈肿,烫伤。跌打损仿,刀伤出血。白背三七

白背小报春

味性:辛;微甘;性凉。

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主肺热咳嗽;口舌糜烂;咽喉红肿;目赤肿痛;小便淋沥涩痛;跌打瘀肿;风湿痹痛。白背小报春

白扁豆
白扁豆原生态白扁豆白扁豆白扁豆

别名:火镰扁豆、峨眉豆、扁豆子、茶豆、藊豆、白藊豆、南扁豆、沿篱豆、蛾眉豆、羊眼豆、凉衍豆、白藊豆子、膨皮豆、小刀豆、树豆、藤豆、眉豆

味性:甘,微温。

归经:归脾、胃经。

主治:健脾,化湿,消暑。主脾虚生湿,食少便溏,白带过多,暑湿吐泻,烦渴胸闷。白扁豆(图)

白扁豆皮

别名:扁豆壳

味性:甘,微温。

主治:性味功能,主治用法和白扁豆基本相同,能健脾利水,但无壅滞之弊。白扁豆皮

白草

别名:倒生草、白花草

味性:甘;寒。

主治:清热利尿;凉血止血。主热淋;尿血;肺热咳嗽;鼻衄;胃热烦渴。白草

白草根

别名:倒生草

味性:甘,寒。

主治:清热凉血,利尿。主治急性肾炎尿血,鼻衄,肺热咳嗽,胃热烦渴。白草根

白草莓
白草莓

别名:三匹风、野杨莓、草莓、白泡儿、白藨、白蒲草、只大萨曾、白地莓

味性:甘、苦;凉。

归经:肺;肝;肾经。

主治:祛风,清热,解毒。治风热咳嗽,百日咳,口腔炎,痢疾,尿血,疮疖。白草莓

白车轴草

别名:白花苜蓿、三消草、螃蟹花、金花草、菽草翘摇

味性:微甘,平。

主治:清热,凉血,宁心。;癫痫:全草1两,水煎服。并用5钱,捣烂包患者额上。;痔疮出血:全草1两,酒水各半,煎服。白车轴草

白刺

别名:酸胖、哈尔马格、唐古特白刺

味性:甘、酸,温。

主治:健脾胃,助消化,安神,解表,下乳。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神经衰弱,感冒,乳汁不下。白刺

白带草

别名:雀儿菜、野养菜、米花香荠菜

味性:甘;淡;凉。

主治:清热利湿;安神;止血。主湿热泻痢;热淋;白带;心悸;失眠;虚火牙痛;小儿疳积;吐血;便血;疔疮。白带草

白蝶花

别名:和气草、兔耳草、龙头兰、土玉竹、鸡卵参、公鸡花、对对参、白花参、双合伞、双肾草

味性:甘,微温。

主治:补肾壮阳;疏肝散寒。主肾虚腰痛;阳痿;遗精;寒疝。白蝶花

白鹅膏

别名:白鹅脂

味性:甘,凉。

归经:心;小肠经。

主治:润皮肤;解毒肿。主皮肤皴裂;耳聋;聤耳;噎膈反胃;药物中毒;痈肿;疥癣。白鹅膏

白垩铁线蕨

别名:猪鬃草

味性:甘;凉。

主治:利水通淋;清热解毒。主热淋;血淋;水肿;乳糜尿;乳痈;睾丸炎。白垩铁线蕨

白饭豆

别名:云藊豆、四季豆、龙爪豆、唐豇、隐元豆、云豆、六月鲜、龙骨豆、二生豆、三生豆、唐豆、白豆、粉豆

味性:甘淡,平。

主治:滋养,解热,利尿,消肿。治水肿,脚气病。白饭豆

白腹锦鸡
白腹锦鸡

别名:箐鸡肉

味性:味甘;性温。

归经:心;大肠经。

主治:止血;解毒。主血痔;疮疡肿毒。白腹锦鸡

白钩藤

别名:耿马钩藤、双钩藤、无柄果钩藤、双钩

味性:甘,微寒。

主治:清热平肝,活血通经。用于头痛眩晕,感冒夹惊,惊痫抽搐,妊娠子痫;高血压。白钩藤

白鬼笔
白鬼笔

别名:鬼笔、鬼笔菌、竹下菌、竹菌、无裙荪

味性:甘,温。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主风湿痛。白鬼笔

白桂

别名:三股筋、滇新樟、沙癞叶、香味叶、羊角香、梅根、茶蚬

味性:辛;甘;温。

归经:肺;肝经。

主治:祛风除湿。主治感冒,月经不调,寒性胃痛,腹胀,风湿性关节炎,半身不遂,骨折,湿疹疥疮。白桂

白桂木根

别名:将军树根

味性:甘;淡;性温。

主治:祛风利湿;活血通络。主风湿痹痛;头痛;产妇乳汁不足。白桂木根

白果根

别名:银杏根

味性:甘;性温。

主治:益气补虚。主遗精;遗尿;夜频多,白带,石淋。白果根

白果槲寄生

别名:欧寄生

味性:甘;苦;性平。

主治:祛风湿;强筋骨;催乳。主风湿痹痛;筋骨痿弱;腰痛腿软;产后乳汁稀少。白果槲寄生

白果叶

别名:银杏叶

味性:苦;甘;涩;性平。

归经:心;肺;脾经。

主治:活血养心,敛肺涩肠。主胸痹心痛;喘咳痰嗽;泄泻痢疾;白带。白果叶

白鹤灵芝
白鹤灵芝

别名:癣草

味性:甘淡,平。

归经:肺经。

主治:清热润肺;杀虫止痒。主劳嗽;疥癣;湿疹。白鹤灵芝

白鹤藤根

别名:白膏药根

味性:涩甘;平。

归经:肾经。

主治:祛风湿;舒筋络。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白鹤藤根

白花菜
白花菜白花菜

别名:羊角菜、屡析草、臭花菜、臭豆角、猪屎草、五梅草、白花仔草

味性:辛甘,温。

归经:肝;脾经。

主治: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疟疾,痢疾,白带,痔疮。白花菜(图)

白花草

味性:味甘;微苦;性平。

主治:清热利湿。主热淋。白花草

白花柴

别名:米念巴、白花树、翠容叶

味性:微甘,平。

主治:活血散瘀,舒筋活络。;跌打损伤,骨折:鲜叶捣烂加酒炒热外敷。;外伤出血:鲜叶捣烂外敷。;风湿性关节炎,小儿麻痹后遗症:用枝、茎、叶3~5钱,水煎服或炖猪骨服。;疮疖:鲜叶适量,水煎外洗。白花柴

白花鬼针草
白花鬼针草

别名:金杯银盏、金盏银盆、盲肠草

味性:味甘;微苦;性平。

主治: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主感冒发热;风湿痹痛;湿热黄疸;痈肿疮疖。白花鬼针草

白花蛇目睛

味性:味甘;咸;性平。

归经:肝;脾经。

主治:疏风定惊。主小儿夜啼。白花蛇目睛

白花蛇舌草
白花蛇舌草白花蛇舌草

别名:蛇舌草、蛇舌癀、蛇针草、蛇总管、二叶葎、白花十字草、尖刀草、甲猛草、龙舌草、蛇脷草、鹤舌草、矮脚白花蛇利草、目目生珠草、节节结蕊草、鹩哥利、千打捶、羊须草、细叶柳子、珠仔草、定经草、小叶锅巴草、南地珠、散草、竹叶草、奶沙尔、铁沙尔

味性:苦甘,寒。

归经:心;肝;脾;大肠经。

主治:清热解毒;利湿。主肺热喘咳;咽喉肿痛;肠痈;疖肿疮疡;毒蛇咬伤;热淋涩痛;水肿;痢疾;肠炎;湿热黄疸;癌肿。白花蛇舌草(图)

白花蛇头

别名:五步蛇

味性:味甘;咸;性温。

归经:肝;脾经。

主治:祛风;定惊。主小儿惊风;紫癜风;疥癣;麻风。白花蛇头

白花映山红

别名:白杜鹃花、照山白、白艳山红、白映山红

味性:辛;甘;性温。

主治:和血,散瘀。治吐血,肠风下血,痢疾,血崩,跌打损伤。白花映山红

白花猪母菜

别名:蛇鳞菜、白线草

味性:微甘、淡,寒。

主治:清热凉血;解毒消肿。主痢疾;目赤肿痛;痔疮肿痛;象皮肿。白花猪母菜

白活麻
白活麻

别名:活麻草

味性:甘、淡,微寒。

主治:祛风除湿。用于风湿骨痛,小儿吐乳,皮肤湿疹。白活麻

白及
白及原生态白及白及白及

别名:白根、地螺丝、白鸡儿、白鸡娃、连及草、羊角七、甘根、白给、白芨、冰球子、白乌儿头、千年棕、君球子、一兜棕、皲口药、利知子、臼根、白鸟儿头、君求子

味性:苦甘,凉。

归经:入肺经。

主治: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用于咳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肺结核咳血,溃疡病出血。白及(图)

白茎鸦葱

别名:猪尾巴、羊奶子、倒扎草、笔管草、水风、茅草细辛、独脚茅草

味性:甘、苦,微凉。

主治: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平喘。用于感冒发热,哮喘,乳腺炎,疔疮,关节痛,带状疱疹。白茎鸦葱

白九股牛

别名:牛角七、蜜油参、九股牛、松皮九股牛、牛尾独活

味性:辛、微甘,平。

主治:托毒外出,补中益气。用于淋巴腺炎,疖,痈,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气虚头晕,耳鸣。白九股牛

白克马叶

味性:甘;苦;性微寒。

归经:肺;大肠经。

主治:润肺;生津;止咳。主肺燥咳嗽;干咳无痰;口燥咽干。白克马叶

白铃子

别名:一面锣、小一面锣

味性:味甘;苦;性凉。

主治:清热利湿;止血。主淋证;白浊;白带;崩漏。白铃子

白绿叶果实

味性:甘;酸;平。

主治:止泻;消积;利湿。主腹泻;小儿疳积;急性肾炎。白绿叶果实

白螺蛳壳

别名:白螺壳、鬼眼睛

味性:甘淡,平。

归经:肺;心;胃经。

主治:化痰;和胃;敛疮。主痰热咳嗽;反胃;胃痛;吐酸;瘰疬;溃疡;烫伤;疳疮。白螺蛳壳

白马阴茎

别名:白马茎

味性:甘咸,温。

归经:肾经。

主治:补肾益气。治阳痿精衰,虚弱羸瘦。白马阴茎

白毛蛇

别名:石祈蛇、上树蛇、白毛伸筋、石蚕、毛石蚕、岩蚕、白毛岩蚕、老鼠尾、草石蚕、石奇蛇、石祁蛇、白伸筋、石伸筋、墙蛇、石蚯蚓、飞线蜈蚣、石岩蚕、白花石蚕、白毛骨碎补、白毛阴石蕨、地蜈蚣、石母、树蕨蕨、石上蚂蟥、马骝尾、阴地蕨

味性:微苦;甘;凉。

主治:祛风除湿,止血,利尿。用于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腰腿痛,腰肌劳损,跌打损伤,骨折,黄疸性肝炎,吐血,便血,血尿;外用治疮疖。白毛蛇

白毛藤
白毛藤

别名:苻、蜀羊泉、谷菜、鬼目草、白草、排风、白幕、鬼目菜、天灯笼、和尚头草、望冬红、酸尖菜、排风藤、土防风、耳坠菜、金线绿毛龟草、葫芦草、毛风藤、毛老人、红道士、毛和尚、野猫耳朵、胡毛藤、羊仔耳、生毛梢、龙毛龟、毛燕仔、红麦禾、彀菜、排风草、耳坠风、毛见藤、生毛稍、毛相公、望风藤、毛千里光、毛秀才、鹰咬豆子、毛道士、毛葫芦、葫芦藤

味性:甘苦,寒。

归经:归肝;胆;肾经。

主治:请热,利湿,祛风,解毒。治疟疾,黄疸,水肿,淋病,风湿关节痛,丹毒,疔疮。白毛藤

白毛夏枯草

别名:金疮小草、雪里青、土犀角、见血青、白头翁、筋骨草、石灰菜、紫背金盘、破血丹、退血草、散血草、白夏枯草、散血丹、白毛串、白喉草、四季春草、大叶刀焮草、青鱼胆草、苦地胆、透骨消、四时春、地龙胆、活血草、雪里开花、青石藤、朋花、一盏灯、野鹿衔花、天青地红、叶下红、爬爬草、白调羹、和胶毒草、苦草、苦胆草、四服春、大本四时春、七层宝塔、小将军、透滑消、蚊毒草、大叶退焮草

味性:苦甘,寒。

归经:归肺;肝经。

主治:止咳化痰,清热,凉血,消肿,解毒。治气管炎,吐血,衄血,赤痢,淋病,咽喉肿痛,疔疮,痈肿,跌打损伤。白毛夏枯草

白茅根
白茅根原生态白茅根白茅根白茅根

别名:丝茅草、茅草、白茅草、茅草根、茅根、兰根、茹根、地菅、地筋、兼杜、白花茅根、地节根、坚草根、甜草根、丝毛草根、寒草根、白茅菅、丝茅、万根草

味性:甘;寒。

归经:归肺、胃、膀胱经。

主治: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热病烦渴,黄疸,水肿,热淋涩痛;急性肾炎水肿。白茅根(图)

白茅花
白茅花

别名:营花、茅盔花、茅针花、菅花、茅花

味性:甘;温。

主治:止血;定痛。主吐血;衄血;刀伤。白茅花

白茅针

别名:茅苗、茅笋、茅针、茅锥、茅蜜、茅荑、茅揠、茅芽

味性:甘;平。

主治:止血。治衄血,尿血,大便下血。白茅针

白蘑

别名:口蘑

味性:甘,平。

主治:宣肠益气,散血热,透发麻疹。主治小儿麻疹欲出不出,烦躁不安。白蘑

白木耳

别名:白耳子

味性:甘淡,平。

主治:滋阴,润肺,养胃,生津。治虚劳咳嗽,痰中带血,虚热口渴。白木耳

白楠木

别名:美人柴、粘柴

味性:甘;微辛;凉。

主治:清热解毒;润燥通便。主烫伤;大便秘结。白楠木

白尼参

味性:味甘;性温。

归经:肾经。

主治:补肾。主水肿。白尼参

白牛胆
白牛胆

别名:毛老虎、猪耳风、大力黄、白叶菊、大麻香、毛柴胡、白面风、土蒙花、大刀药、白背风、白羊耳、华耳木、金边草、上大黄、过山香、羊耳茶、毛茶、山白芷、大力王、白羊风、白头翁、飞扬药、观音茶、羊仔耳、白面猫子骨、壮牛浪、八面风、蜡毛香、羊耳风

味性:味辛;甘;微苦;性温。

归经:入肝、肺、脾、胃诸经。

主治:祛风散寒;行气利湿;解毒消肿。主风寒感冒;咳嗽;风湿痹痛;泄痢;肝炎;乳腺炎;痔疮;湿疹;疥癣。白牛胆

白牛胆根

别名:山白芷、土白芷、小茅香、黑骨风、寻骨风、铁杆香、白面风根

味性:味辛;甘;性温。

主治:祛风散寒;止咳定喘;行气止痛。主风寒感冒;咳嗽;哮喘;头痛;牙痛;胃痛;疝气;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月经不调;白带肾炎水肿。白牛胆根

白牛尾七

别名:牛尾七、大岩七、印度大黄、山大黄

味性:苦;甘;性寒。

主治:清热解毒;止血生肌。主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痈疮肿毒;便血;外伤出血。白牛尾七

白绒草

别名:白花茶匙红、白花塔仔草、老虎花、毛绣球防风、白风轮菜、银针七、北风草、灯笼花

味性:甘、微辛,平。

主治:清肺止咳,咯血,胸痛;外用治疖肿,乳腺炎。白绒草

白沙糖
白沙糖

别名:石蜜、白糖、糖霜、白霜糖

味性:甘;平。

归经:脾;肺经。

主治:润肺,生津。治肺燥咳嗽,口干燥渴,中虚脘痛。白沙糖

白石花

别名:石花、石衣、虾蟆皮、蛤蟆皮

味性:甘、凉。

归经:肝经。

主治:益精;明目;凉血;解毒。。主目暗不明;崩漏;外伤出血;疮毒;顽癣。白石花

白石榴花

味性:酸甘,平。

归经:归肺经。

主治:涩肠止血。主久痢;便血;咳血;衄血;吐血。白石榴花

白薯莨
白薯莨

别名:山仆薯、板薯、那亚、榜花薯、叶板茨、榜薯、野葛薯、山薯、白米茹粮、地遍、山朴薯、大力王

味性:甘,凉。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主痈疽肿毒;梅毒;下疳;跌打肿痛。白薯莨

白土茯苓

别名:白萆薢、白土苓、土茯苓、铁架子土茯苓、九牛力、千斤力、土萆薢

味性:甘;淡;平。

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主小便淋涩;白浊;带下;痈肿疮毒。白土茯苓

白仙茅

别名:细叶刺参、刺参

味性:味甘;微苦;性温。

主治:益肺健脾;被肾壮阳;活血舒筋。主肺虚咳嗽;脾虚消化不良;肾虚阳痿;带下;子宫脱垂;跌打损伤;骨折。白仙茅

白鹇
白鹇

别名:鹎雉、白鹎、白雉、越禽、银鸡、银雉、白鵫、白翰、鵫雉、雗雉、白雗、文雗

味性:味甘;性平。

归经:脾;肺经。

主治:补气;健脾;益肺。主脾胃虚弱;食欲不振;食后饱胀;大便溏泄;虚劳发热;咳嗽。白鹇

白苋
白苋

别名:糠苋、细苋、野苋、猪苋、假苋菜、绿苋

味性:甘淡,凉。

归经:大肠;小肠经。

主治:清热,解毒。治疮肿,牙疳,虫咬。白苋

白线蛇

别名:黄脊游蛇、白脊蛇、黄脊蛇、白蛇

味性:味甘;咸;性温。

归经:脾;肝经。

主治:袪风湿。主治风湿关节疼痛,麻木不仁。白线蛇

白鸭肉

别名:鹜肉、骛肉

味性:甘咸,平。

归经:肺;脾;肾经。

主治:补益气阴;利水消肿。主虚劳骨蒸;咳嗽;水肿。白鸭肉

白叶藤
白叶藤

别名:红藤仔、飞扬藤、胱皮藤、红丝线、扛棺回[海南]、铁边、蜈蚣草、篱尾蛇、藤羊角扭、母乳藤、对面笑、鸟仔藤、淋汁藤、飞杨藤、牛蹄藤、脱皮藤、扛棺回

味性:甘;性凉。

主治:清热解毒;止血;散瘀止痛。主肺热咳血;肺痨咯血;胃出血;痈肿;疮毒;跌打刀伤;蛇虫咬伤。白叶藤

白颖苔草

味性:味甘;苦;涩;性平。

归经:三焦;脾;胃;肾经。

主治:清热利尿通淋。主乳糜尿。白颖苔草

白云瓜

别名:山萝卜

味性:甘;微辛;平。

主治:化痰通络。主中风不语;痰涎壅塞;半身不遂。白云瓜

白脂麻

别名:白油麻、白胡麻

味性:甘,平。

主治:润燥,滑肠。治脾约便难,小儿头疮。白脂麻

白猪母菜
白猪母菜

别名:对主从神仙、六月雪、白胶墙、母草

味性:味淡;微甘;性寒。

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湿热泻痢;目赤肿痛;尿血;痔疮肿痛。白猪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