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味中药列表/6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地黄
地黄原生态地黄地黄地黄

别名:地黄、野地黄、酒壶花、山烟根

味性:鲜地黄:甘、苦,寒;生地黄:甘,寒。

归经:归心、肝、肾经。

主治: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地黄(图)

地筋

别名:菅根、土筋、黄茅、毛针子草、黄菅、茅刺草、扭黄茅

味性:甘;寒。

主治:清热止渴;祛风除湿。主热病消渴;风湿痹痛;咳嗽;吐泻。地筋

地锦(图)
地锦

别名:地噤、常春藤、爬墙虎、红葡萄藤、红葛、爬山虎、大风藤、过风藤、三角枫藤、蝙蝠藤、爬岩虎、野枫藤、日光子、枫藤、爬龙藤、野葡萄、腹水藤、三叶茄、风藤、石壁藤、土鼓藤、假葡萄藤、走游藤、飞天蜈蚣、大叶山天蓼、爬树龙、红风藤

味性:甘,温。

归经:肝经。

主治:活血,祛风,止痛。治产后血瘀,腹中有块,赤白带下,风湿筋骨疼痛,偏头痛。地锦

地锦苋

别名:地锦草

味性:甘;性凉。

主治:清热利湿。主痢疾。地锦苋

地骷髅

别名:仙人骨、老萝卜头、老人头、地枯萝、气萝卜、枯萝卜、空莱菔、出萝卜、老卜头、空莱服、老萝卜

味性:甘辛,平。

归经:肺;肾经。

主治:宣肺化痰,消食,利水。治咳嗽多痰,食积气滞,脘腹痞闷胀痛,水肿喘满,噤口痢疾。地骷髅

地菍

别名:地茄子、地兰子、地石榴、铺地锦、山地菍、地茄、地吉桃、地葡萄、地红花、古柑、苦含、倒藤王不留、金头石榴、毛冬瓜、水汤泡、提脚龙、猫儿眼睛草、铺地稔、野落苏、红地茄、落地稔、地稔藤、矮脚埔梨、埔淡、波罗罂子、铺地菍、落地菍、地菍藤、矮脚补翁、杜茄、土地榆、小号埔淡、铺地粘

味性:甘、涩,平。

归经:归心;肝;脾;肺经。

主治:活血止血,清热解毒。治痛经,产后腹痛,血崩,带下,便血,痢疾,痈肿,疔疮。地菍

地菍根

别名:地茄根、地稔根、火炭泡

味性:味苦;微甘;性平。

归经:归肝;脾;肺经。

主治:活血,止血,利湿,解毒。治痛经,产后腹痛,崩漏,白带,痢疾,瘰疬,牙痛。地菍根

地菍果

味性:味甘;性温。

归经:归肾;肝;脾经。

主治:补肾养血;止血安胎。主肾虚精专;腰膝酸软;血虚萎黄;气虚乏力;经多;崩漏;胎动不安;阴挺;脱肛。地菍果

地枇杷

别名:地瓜藤、地石榴、地胆紫、霜坡虎、地棠果、地板藤

味性:苦,微甘,平。

主治:清热利湿。用于小儿消化不良,急性肠胃炎,痢疾,胃、十二指肠溃疡,尿路感染,白带,感冒,咳嗽,风湿筋骨疼痛。地枇杷

地涩涩

别名:仙桃草、养皮草、荞皮草、小对经草

味性:味甘;苦;涩;性平。

归经:归肝经。

主治:活血止血,清热解毒。治跌打损伤,月经不调,创伤出血,口疮,汤火伤。地涩涩

地沙

别名:米洋参

味性:平;甘。

主治:健脾消积;。主小儿疳积;消化不良。地沙

地梢瓜
地梢瓜

别名:地梢花、地瓜瓢、羊不奶棵、小丝瓜、浮瓢棵、女青、山角、地瓜儿、羊不奶果、老瓜瓢、沙奶奶、马奶奶、沙奶草、细叶牛皮消、雀瓜、罗汉草、地瓜子、地葛、盘龙草、牛梢瓜、羊奶草、羊巴奶

味性:甘,平。

归经:肺经。

主治:补肺气,清热降火,生津止渴,消炎止痛。地梢瓜

地笋
地笋

别名:地瓜儿、地瓜、地笋子、地蚕子、地藕、水三七、野三七、旱藕、泽兰根

味性:甘、辛,温。

主治:活血,益气,消水。治吐血,衄血,产后腹痛,带下。地笋(图)

地桃花
地桃花

别名:红花地桃花、肖梵天花、野棉花、狗脚迹、大梅花树、刺头婆、痴头婆、天下捶、八卦拦路虎、野茄子、小朝阳、假桃花、野梅花、粘油子、羊带归、虱麻头、八卦草、红孩儿、石松毛、毛桐子、牛毛七、三角风、桃子草、迷马桩、野桃花、土口芪、刀伤药、大迷马桩棵、油玲花、土杜仲、野桐乔、山棋菜、千下捶、野挑花、梵尚花、奇马桩、半边月、拔脓膏、山茄簸、千下锤、土黄芪、巴巴叶、窝吼、地马格

味性:甘辛,平。

归经:肺;脾经。

主治:祛风利湿,清热解毒。治感冒发热,风湿痹嘉,痢疾,水肿,淋病,白带,吐血,痈肿,外伤出血。地桃花

地下明珠

别名:落地珍珠、铁秤锤、土地子、一粒金丹、陈伤子、铁钮子、山砒霜、泥里珠、寸金黄、一滴金丹、地下珍珠、内宝珠、茅膏菜根

味性:甘;微苦;平。

归经:肺;肝;胃经。

主治:祛风胜湿;活血止痛;散结解毒。主筋骨疼痛;腰痛;偏头痛;跌打损伤;疟疾;瘰疬;肿毒;目赤;翳障;疥疮;亦可用于小儿破伤风;肺炎;感冒。地下明珠

地仙桃

别名:小紫草、墨飞、猫舌头草、接骨仙桃草、马非

味性:甘辛;温。

归经:脾胃经。

主治:温中健胃,消肿止痛。治胃胀反酸,胃寒疼痛,吐血,跌打损伤,骨折。地仙桃

地羊鹊

别名:斑鸠窝、三月黄花、酸米子、小花生藤、黄花草、黄瓜草、金花菜

味性:甘;微苦;凉。

归经:肺;胃经。

主治:清热解毒;止咳平喘;利湿消痞。主风热咳嗽;咽喉肿痛;胃脘痞满疼痛;疔疮;无名肿毒;湿疹;痢疾;痔疮便血。地羊鹊

滇白药子
滇白药子

别名:白药子、马蹄细辛、毛狗苔、毛芋头

味性:甘;微苦;平。

归经:牌;肺;肾经。

主治:补脾益肾;敛肺止咳;解毒消肿。主脾虚便溏;肾虚阳痿;遗精;白带;虚劳久咳;缺乳;无名肿毒。滇白药子

滇车前

别名:蛤蟆叶

味性:甘,微寒。

主治:清热利尿,祛痰,凉血,解毒。用于水肿尿少,热淋涩痛,暑湿泻痢,痰热咳嗽,吐血衄血,痈肿疮毒。滇车前

滇池海棠

别名:云南海棠、云南山楂

味性:酸、甘;微温。

归经:脾;胃、肝三经。

主治:健胃消积,行瘀定痛。主饮食停滞,脘腹胀痛,痢疾,泄泻,疝气,产妇儿枕作痛。滇池海棠

滇丹参

别名:丹参、小丹参、紫丹参、小红参、小红草乌、小红丹参、山槟榔、云南丹参、石山丹参

味性:味微苦;微甘;性微寒。

归经:心;肝经。

主治:活血祛瘀;凉血止血;养心安神;解毒消肿。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腹痛;胸痹绞痛;关节痛;疝痛;崩漏;吐血;衄血;咳血;血虚肢麻;失眠;健忘;惊悸;怔忡;乳痈;疮肿;跌打瘀肿。滇丹参

滇列当

味性:味甘;性微温。

主治:补肝肾;强筋骨。主肢体瘦弱;小儿麻痹后逞症;肾虚阳痿;贵精。滇列当

滇南杭子梢

别名:干枝柳、三叶豆

味性:性温,味甘。

主治:祛瘀止痛,清热利湿。滇南杭子梢

滇南寄生

味性:苦;甘;性平。

主治: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主腰膝酸痛;中风偏瘫;手足麻木;胎动不安;胎漏。滇南寄生

滇南鸟足兰

别名:对对参、小鸡腿

味性:甘,平。

主治:壮腰益肾,养血安神。主治肾虚腰痛,慢性肾炎,面足浮肿,心脏病,白带。滇南鸟足兰

滇茜草

别名:小茜草、滇紫参

味性:甘,平。

主治:补血活血,祛风除湿,软坚破积。主治贫血,跌打损伤,慢性胃炎,脂肪瘤,月经不调。滇茜草

滇肉棒

味性:甘;平。

主治:止血。主外伤出血。滇肉棒

滇瓦花

别名:瓦松、石花、指甲菜、指甲草

味性:甘、辛,凉。

主治:祛风清热,口腔炎,角膜云翳,高血压,风热头痛,风湿关节痛;外用治湿疹,疮毒。滇瓦花

滇五味

别名:五味子[云南]、过山龙

味性:酸;甘;性温。

归经:肺;心;肾经。

主治:镇咳,滋养,强壮,止泻,止汗。滇五味

滇竹根七

别名:格脉黄精、竹根七、金不换

味性:甘,温。

主治:舒筋络,祛风湿,补虚。主治虚弱头昏,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滇竹根七

点头菊

味性:性温,味甘苦。

主治:祛痰止咳,宽胸利气。治痰喘咳嗽,劳伤及老年虚弱头痛。点头菊

貂尾

别名:黑貂、栗鼠、貂鼠、松狗

味性:甘;平。

归经:肺经。

主治:解毒敛疮。主冻疮。貂尾

雕骨

别名:鹰骨、鹑、鹫、洁白雕、红头雕、鹫雕

味性:甘;咸;温。

归经:肾经。

主治:活血止痛。主跌扑骨折。雕骨

吊吊果

别名:山花椒、云南五味子、吊山花椒、白五味子

味性:酸;甘;性温。

主治:敛肺健胃;益肾强壮。主久咳;自汗;盗汗;食欲不振;肾虚腰痛;神经衰弱。吊吊果

吊兰
吊兰

别名:硬叶吊兰、钓兰、桂兰、葡萄兰、树蕉瓜、浙鹤兰、兰草、倒吊兰、土洋参、八叶兰、丛毛吊兰

味性:甘、微辛,平。

主治:养阴清热,润肺止咳。用于小儿高热,肺热咳嗽,吐血,跌打肿痛。吊兰

吊竹梅
吊竹梅

别名:花叶竹夹菜、红莲、鸭舌红、金发草、白带草、紫背鸭跖草、红竹壳菜、百毒散、水竹草、金瓢羹、吊竹菜、紫背金牛、血见愁、鸡舌黄、红舌草、红竹仔草、二打不死、红鸭跖草、假石蚕、花叶竹节草、百书草、花蝴蝶、风眼草、银白风眼草

味性:甘,凉。

归经:膀胱;肺;大肠经。

主治:治咳嗽吐血,淋病,白带,痢疾,痈毒。吊竹梅

钓杆柴

别名:钓鱼竿、黑楂子、杆杆梢

味性:苦酸甘,凉。

归经:肺;膀胱;脾经。

主治:利水消肿;清热止血。主水肿;咳血。钓杆柴

钓竿柴

别名:钓鱼竿

味性:苦、酸、甘,凉。

主治:利水除湿,清热止血。治水肿,咳血。钓竿柴

钓兰

别名:金边吊兰、八叶兰、兰草、硬叶吊兰

味性:甘酸,凉。

归经:入心、肝、肺诸经。

主治:清热,去瘀,消肿,解毒。治咳嗽,声哑,吐血,经闭,跌打损伤,痈疽肿毒,聤耳,牙痛。钓兰

丁癸草
丁癸草

别名:人字草、二叶人字草、苍蝇翼、乌蝇翼、铺地锦[广东]、老鸦草、金鸳鸯、苦地枕、铺地锦、乌蝇翼草、丁贵草、铺地草、金线吊虾蟆、沙甘里、一条根、乌龙草、红骨丁地青

味性:甘,凉。

归经:脾,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去瘀。治感冒,高热抽搐,腹泻,黄疸,痢疾,小儿疳积,喉痛,目赤,疔疮肿毒,乳腺炎。丁癸草

丁癸草根

味性:味甘;性凉。

归经:脾经。

主治:清热,解毒。治痈疽,疗疮,脚气浮肿,瘰疬。丁癸草根

丁蛎
丁蛎

别名:白丁蛎、螺蛟、丁字贝、海丁子

味性:味甘;咸;性寒。

归经:心;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主湿疮;疖肿。丁蛎

丁香油
丁香油

味性:味辛;甘;性热。

归经:归脾;胃;肾经。

主治:暖胃,温肾。治胃寒痛胀、呃逆、吐泻、痹痛,疝痛,口臭,牙痛。丁香油

钉头果
钉头果

味性:甘;平。

归经:脾;胃经。

主治:健脾和胃;益肺。主小儿呕吐;泄泻;不思纳食;肺痨咳嗽。钉头果

定草根

别名:二面快、青丝还阳、倒生莲、盘龙莲、树林珠、长生铁角蕨

味性:辛、甘,平。

主治:清热除湿,活血化瘀,止咳化痰,利尿通乳。用于风湿疼痛,肠炎,痢疾,尿路感染,咳嗽痰多,跌打损伤,吐血,崩漏,乳汁不通;外用治骨折,外伤出血。定草根

定经草

别名:水辣椒、四方草、兰花仔、惊风榴、四角草

味性:甘,平。

主治:清热消肿,利水通淋,治风热目痛,痈疽肿毒,白带,淋病,痢疾,小儿腹泻。定经草

东当归

别名:当归、延边当早归、朝鲜当归、大和当归、日本当归

味性:味辛;甘;性温。

主治: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主血虚证;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腹痛;肠燥便秘。东当归

东方狗脊

别名:大叶狗脊、镰叶狗脊、凤凰尾、贯众、老龙骨、狗脊、大叶路基

味性:甘;温。

归经:肾经。

主治:祛风除湿;补肝肾;强腰膝;解毒;杀虫。主腰背酸疼;膝痛脚弱;痢疾;崩漏;白带;小儿疳积;症瘕;蛇伤。东方狗脊

东方蝾螈
东方蝾螈

别名:四足鱼;四脚鱼;水龙

味性:味甘;苦;性寒。

归经:肺;心;脾经。

主治:消积化滞;清热解毒。主小儿疳积;烧烫伤;皮肤痒疹。东方蝾螈

东风菜
东风菜

别名:盘龙草、山蛤芦、土苍术、白云草、仙白草、尖叶山苦荬、山白菜、小叶青、仙蛤芦、菊花暗消、胃药、雌雄剑、冷水丹、焮菜、野芋头、钻山狗、疙瘩药、草三七、土白前

味性:辛、甘,寒。

主治:清热解毒;明目;利咽。主风热感冒;头痛目眩;目赤肿痛;咽喉红肿;急性肾火;肺病吐血;跌打损伤;痈肿疔疮;蛇咬伤。东风菜(图)

东风螺
东风螺

别名:甜螺、南风螺

味性:味甘;咸;微寒。

主治:止血;润燥。主鼻衄;大便燥结。东风螺

东廧子

别名:沙蓬米、沙米、登相干、登粟、吉刺儿

味性:甘;性平。

归经:肺;脾;胃经。

主治:健脾消食;发表解热;利水。主饮食积滞;噎膈反胃;感冒发烧;肾炎。东廧子

冬菇
冬菇

别名:构菌、金钱菌、毛脚金钱菌、冻菌、朴菰、冬蘑、金针菇、朗夏

味性:甘;咸;性寒。

主治:补肝;益肠胃;抗癌。主肝病;胃肠道炎症;溃疡;癌症。冬菇

冬瓜皮
冬瓜皮冬瓜皮

别名:白瓜皮、白东瓜皮

味性:甘,凉。

归经:归脾、小肠经。

主治:利水消肿。治水肿,腹泻,痈肿。冬瓜皮

冬瓜瓤

别名:冬瓜练

味性:味甘;性平。

归经:归肺;胶胱经。

主治:清热,止渴,利水,消肿。治烦渴,水肿,淋病,痈肿。冬瓜瓤

冬葵

别名:冬苋菜、滑滑菜、土黄芪、荠菜粑粑叶

味性:茎、叶:甘,寒。

主治:根:甘,温。茎、叶:清热利湿;用于黄疸型肝炎。;根:补中益气;用于气虚乏力,腰膝酸软,体虚自汗,脱肛,子宫脱垂,慢性肾炎,糖尿病。冬葵(图)

冬葵根

别名:葵根、土黄耆

味性:甘;寒。

归经:脾;膀胱经。

主治:清热利水;解毒。主水肿;热淋;带下;乳痈;疳疮;蛇虫咬伤。冬葵根

冬葵果

别名:冬葵子

味性:甘、涩,凉。

主治:清热利尿,消肿。用于尿闭,水肿,口渴;尿路感染。冬葵果

冬葵叶

别名:冬葵苗叶、芪菜巴巴叶、冬苋菜、蓍葵叶、棋盘叶

味性:甘;寒。

归经:肺;肝;胆经。

主治:清热.行水,滑肠。治肺热咳嗽,热毒下痢,黄疸,二便不通,丹毒,金疮。冬葵叶

冬里麻

别名:柳莓、水麻、水麻柳、水苏麻、红烟;柳梅;水麻根;水麻柳;水苏麻;大水麻;水麻秧

味性:甘,凉。

主治:解表清热,活血,利湿。治小儿急惊风,麻疹不透,风湿性关节炎,咳血,痢疾,跌打损伤,毒疮。冬里麻

冬凌草
冬凌草冬凌草

别名:冰凌花、冰凌草、六月令、山荏、破血丹、明镜草、彩花草、山香草、雪花草、野藿香

味性:味苦;甘;性微寒。

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主咽喉肿痛;感冒头痛;气管炎;慢性肝炎;风湿关节痛;蛇虫咬伤。冬凌草

冬青皮

别名:冬青木皮

味性:甘;苦;凉。

归经:肝;脾经。

主治:凉血解毒;止血止带。主烫伤;月经过多;白带。冬青皮

冬青子
冬青子

别名:冬青实、冻青树子

味性:甘;苦;凉。

归经:肝;肾经。

主治:去风。补虚。治风湿痹痛,痔疮。冬青子

董棕粉
董棕粉

味性:味甘;涩;性平。

主治:健脾;止泻。主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痢疾。董棕粉

都拉

别名:都拉参、肚拉、土败酱、对对参、萝卜参、白都拉、鸡大腿、一支蒿、萝卜肚拉、土洋参、双香

味性:味甘;微苦;性微温。

归经:肺;脾;肾经。

主治:温肾益气;活血止血。主体虚头昏;虚劳久咳;脾虚食积;肾虚腰痛;带下;阳痿;不孕;风湿性心脏病;外伤出血。都拉

都咸子

别名:都咸树、槚如树、心果树

味性:甘;平。

归经:肺经。

主治:润肺止咳;止渴;除烦。主咳逆;心烦;口渴。都咸子

兜兰

别名:绉枸兰

味性:甘、涩、微酸,平。

主治:调经活血,消炎止痛。主治月经不调,痛经,闭经,附件炎,膀胱炎,疝气等。兜兰

豆瓣香

别名:千年矮、豆瓣叶、山桂花

味性:甘、苦,平。

主治:法痰止咳;化瘀止血。主慢性气管炎;跌伤瘀痛;外伤出血。豆瓣香

豆腐浆

别名:豆浆、腐浆

味性:甘;平。

归经:肺;大肠经。

主治:补虚润燥,清肺化痰。治虚劳咳嗽,痰火哮喘,便秘,淋浊。豆腐浆

豆腐皮
豆腐皮

别名:豆腐衣

味性:甘淡,平。

归经:肺;脾;胃经。

主治:清热化痰;解毒止痒。主肺寒久嗽;自汗;脓疱疮。豆腐皮

豆腐渣
豆腐渣

别名:雪花菜

味性:甘;微苦;平。

归经:心;大肠经。

主治:解毒;凉血。主肠风便血;无名肿毒;疮疡湿烂;臁疮不愈。豆腐渣

豆黄

别名:大豆黄

味性:甘;温。

归经:脾;胃经。

主治:祛风除湿;健脾益气。主湿痹;关节疹痛;脾虚食少;胃脘妨闷;阴囊湿痒。豆黄

豆梨

别名:野梨、鹿梨、铁梨树、棠梨树

味性:根、叶:微甘、涩,凉;果实:酸、甘、涩,寒。

主治:根、叶:润肺止咳,清热解毒。主治肺燥咳嗽,急性眼结膜炎。用量0.5~1两。;果实:健胃,止痢。用量0.5~1两,外用适量。豆梨

豆叶参
豆叶参

别名:川南报春

味性:甘;性凉。

主治:清热利湿。主湿热黄疸;小便色黄涩痛。豆叶参

豆油
豆油

味性:辛;甘;温。

归经:大肠经。

主治:驱虫,润肠。治肠道梗阻,大便秘结不通。豆油

毒芹

别名:走马芹、野芹菜花

味性:辛、微甘,温。

主治:外用拔毒,祛瘀。用于化脓性骨髓炎。并可用于灭臭虫。毒芹

毒芹根

别名:走马芹

味性:味辛;微甘;性温。

主治:拔毒;祛瘀;止痛。主急;慢性骨髓炎;痛风;风湿痛。毒芹根

独角牛

别名:红皮紫陵、广东克雷木、碎骨红

味性:甘、苦、涩,凉。

主治:通经活络,散瘀消肿。主治跌打损伤,扭伤。独角牛

独脚柑

别名:干草、细独脚马骝、马佬含菊、金锁匙、地莲芝、鹿草、黄花甘、疳积草、同肢草、犸骝草、地连枝、消米虫、五疳草、黄花积药草、串金黄

味性:甘淡,平。

归经:归肝;脾;胃经。

主治:清肝,健脾,消食,杀虫。治小儿伤食,疳积,黄肿,夜盲。独脚柑

独脚金

别名:疳积草、黄花草、消米虫[湖北巴东]

味性:甘、淡,凉。

主治:清热,消积。用于小儿疳积,小儿夏季热,小儿腹泻,黄疸型肝炎。独脚金

独脚乌桕

别名:山番薯、土大黄、独脚乌扣、山葫芦、粉藤头、粉藤薯、块根山鸡蛋、粉藤蛋

味性:甘苦,凉。

归经:心;肾经。

主治:清热解毒,散结,行血。治肾炎,痈疽疮疡,淋巴结结核,跌打损伤。独脚乌桕

独龙

别名:板薯、地儿多、蓑衣包、麻药、网脉三叶薯

味性:甘、涩,平。

主治:拔毒消肿,祛瘀,止血,止痛。主治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出血,皮炎,湿疹,痈肿疮毒,风湿腰腿痛。独龙

独叶山兰

别名:山茨菇、小白芨、山慈菇

味性:味甘;微辛;性寒。

主治:清热解毒。主痈肿疔毒;瘰疬;蛇咬伤;虫咬伤。独叶山兰

独叶岩珠

别名:石枣、岩豆、鸭舌兰

味性:味甘;淡;性寒。

主治:滋阴清热;解毒消肿。主阴虚内热;热病口渴;肺热咳喘;咽喉肿痛;口腔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乳痈;疔肿。独叶岩珠

独叶一枝花

别名:雨流星草、肾子草、扇唇舌喙兰、鸡肾参、独叶参、单肾参、一面锣、落地还阳、鸡蛋参、独叶一枝枪

味性:甘;微苦;平。

归经:肺经。

主治:滋阴润肺。治虚弱低热,肺燥咯腥臭痰。独叶一枝花

独叶一枝枪

别名:独叶一枝花、华无柱兰

味性:微甘;凉。

归经:心经。

主治:解毒消肿;活血止血。主毒蛇咬伤;无名肿毒;跌打损伤;吐血。独叶一枝枪

杜父鱼
杜父鱼

别名:四鲶鲈、渡父鱼、舩矴鱼、伏念鱼

味性:味甘;性温。

归经:脾;胃经。

主治:健脾益气。主脾虚食少;胃脘疼痛;形瘦乏力;大便溏泄;小儿疳积。杜父鱼

杜鹃
杜鹃

别名:杜鹃花、红杜鹃、映山红、艳山红、艳山花、清明花、大杜鹃、四声杜鹃、小杜鹃、中杜鹃、鹈鴂、巂周、子巂鸟、周燕、鶗鴂、杜宇、子规、谢豹、怨鸟、催归、阳雀、巂、子归

味性:味甘;性平。

归经:心经。

主治:消瘰,通便,镇咳。主治淋巴结结核,便泌,百日咳。杜鹃(图)

杜鹃花
杜鹃花

别名:红踯躅、山踯躅、山石榴、映山红、艳山红、艳山花、山归来、满山红、清明花、红柴丬花、灯盏红花、山茶花、虫鸟花、报春花、迎山红、杜鹃、红花杜鹃、春明花、长春花、应春花

味性:酸甘,温。

归经:肝;脾;肾经。

主治:和血,调经,祛风湿。治月经不调,闭经,崩漏,跌打损伤,风湿痛,吐血、衄血。杜鹃花

杜鹃花根

别名:翻山虎、搜山虎、映山红根

味性:酸甘,温。

主治:和血,止血,祛风,止痛,治吐血、衄血,月经不调,崩漏,肠风下血,痢疾,风湿疼痛,跌打损伤。杜鹃花根

杜鹃花果实

别名:映山红子

味性:甘;辛;性温。

主治:活血止痛。主跌打肿痛。杜鹃花果实

杜梨

别名:棠梨、海棠梨、野梨子、土梨

味性:果实:酸、甘、涩,寒。

主治:果实:消食止痢。治腹泻:果1两,水煎服。;枝、叶:治霍乱,吐泻不止,转筋腹痛,反胃吐食。;树皮:煎水洗治皮肤溃疡。杜梨

肚拉

别名:都拉参、都拉、对对参、双参、萝卜参、土败酱

味性:甘辛,温。

归经:入肺、脾二经。

主治:补气壮阳,养心止血。治阳痿,白带,风湿性心脏病,虚劳久咳,刀伤出血。肚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