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味中药列表/9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狗尾巴参

别名:距花万寿竹、倒竹散、宝铎草

味性:甘,平。

主治:养阴益气,润肺生津。用于阴虚潮热,盗汗,肺热咳嗽。狗尾巴参

狗尾花

别名:细叶假花生、大叶青、通乳草、中蝶草、山道根、木假地豆

味性:甘涩,平。

主治:根:健胃,消痰止咳;治虚寒性咳嗽及小儿疳积。叶:同醋捣烂外敷,治容疮及埋口生肌。狗尾花

狗响铃

别名:响铃草、荷猪草、黄花野百合、马铃草、假花生、狗响铃[云南]

味性:甘、微苦,平。

主治:养肝滋肾,止咳平喘,调经。用于肝肾不足所致头晕目眩,耳鸣耳聋,遗精,肾炎,支气管炎,哮喘,月经不调,白带。狗响铃

狗心

味性:味甘;咸;性温。

归经:心;肝;肺经。

主治:安神;祛风;止血;解毒。主气郁不舒;风痹;鼻衄;下部疮。狗心

狗牙贝

别名:尖贝母、胡连、光慈菇

味性:甘、微苦,平。

主治:祛痰止咳,外用消肿止血。用于咳嗽,哮喘,支气管炎;外用治痈肿疮毒,外伤出血。狗牙贝

狗牙根
狗牙根

别名:铁线草、绊根草、堑头草、马挽手、行仪芝、牛马根、马根子草、铺地草、铜丝金、铁丝草、鸡肠草

味性:苦;微甘;凉。

归经:肝经。

主治:祛风活络;凉血止血;解毒。主风湿痹痛;半身不远;劳伤吐血;鼻衄;便血;跌打损伤;疮疡肿毒。狗牙根

狗蚁草

别名:链夹豆、练夹豆、小号野花生、山花生

味性:甘、苦,平。

主治:活血通络,清热化湿,驳骨消肿,去腐生肌。;半身不遂:根1~2两,捣烂煎服。;股骨酸痛:根1.5两,猪蹄、酒炖服。;慢性肝炎:全草3钱,猪肉炖服。;蛇咬伤:全草与半边莲各1两,水煎服。;跌打损伤,骨折:鲜全草捣烂外敷。;外伤出血:鲜叶捣烂外敷,或用叶研粉撒患处。;疮疡溃烂久不收口:用鲜全株水煎外洗,并用叶研粉撒患处。狗蚁草

狗枣猕猴桃
狗枣猕猴桃

别名:狗枣子、猫人参

味性:酸;甘;平。

主治:滋养强壮。主维生素C缺乏症。狗枣猕猴桃

狗枣子

别名:母猪藤

味性:酸、甘,平。

主治:滋补强壮。用于维生素丙缺乏症。狗枣子

狗爪豆

别名:狗踭豆、白黎豆、龙爪豆、猫爪豆、猫豆

味性:性温,味甘微苦。

主治:温中益气。治腰脊酸痛。狗爪豆二至三两,炖猪腰子服。狗爪豆

枸杞叶
枸杞叶

别名:地仙苗、甜菜、枸杞尖、天精草、枸杞苗、枸杞菜、枸杞头

味性:苦甘,凉。

归经:归肝;脾;肾经。

主治:补虚益精;清热明目。主虚劳发热;烦渴;目赤昏痛;障翳夜盲;崩漏带下;热毒疮肿。枸杞叶

构皮麻
构皮麻

别名:九得藤、狗额藤、谷沙藤、斑沙藤、藤葡蟠、黄皮藤、剥皮藤、杉皮藤、乳藤草、皮藤、植皮、纸皮、细叶构皮柴、谷皮藤、藤钩、野构树、野构桃、山树藤、皮树花、野桑叶、棉花藤、酱叶树、尖叶楮皮

味性:甘;淡;性平。

归经:肝;肾;膀胱经。

主治:祛风,活血,利尿。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虚肿,皮炎。构皮麻

构树

别名:楮实子、楮树、沙纸树、谷木、谷浆树

味性:子:甘,寒;叶:甘,凉;皮:甘,平。

主治:子:补肾,强筋骨,明目,利尿。用于腰膝酸软,肾虚目昏,阳痿,水肿。;叶:清热,凉血,利湿,杀虫。用于鼻衄,肠炎,痢疾。;皮:利尿消肿,祛风湿。用于水肿,筋骨酸痛;外用治神经性皮炎及癣症。构树

菰(图)

别名:茭白、茭儿菜、茭笋、菰实、菰米

味性:茭白:甘,凉;菰根、菰实:甘,寒。

主治:茭白:清热除烦,止渴,通乳,利大小便。用于热病烦渴,酒精中毒,二便不利,乳汁不通。;菰根:清热解毒。用于消渴,烫伤。;菰实:清热除烦,生津止渴。用于心烦,口渴,大便不通,小便不利。

菰米

别名:雁膳、菰粱、安胡、蒋实、茭米、黑米、雕胡米、雕菰、茭白子、菰实

味性:味甘;性寒。

归经:胃;大肠经。

主治:除烦止渴;和胃理肠。主心烦;口渴;大便不通;小便不利;小儿泄泻。菰米(图)

古羊藤

别名:苦羊藤、南苦参、老鸦咀、毛青才、奶藤、马达、红马连鞍、虎阴藤、有毛老鸦嘴、老鸦嘴、鱼藤、苦参、小暗消

味性:苦微甘;凉。

归经:脾;肾;膀胱经。

主治:清热解毒。治泄泻,痢疾,疟疾,感冒,胃痛,淋浊。古羊藤

谷皮树

别名:谷树、葡蟠、谷皮叶、女谷、纸皮、尖叶楮皮、冷丹藤、过里丹、丁字黄心羌、飞天龙、生藤腊皮树、黄疸藤、不闻症

味性:甘、淡,平。

主治:根、根皮:散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腰痛。;叶、树皮汁:解毒、杀虫。外用治神经性皮炎,顽癣。谷皮树

谷皮藤

别名:藤葡蟠、黄皮藤

味性:微甘;性平。

主治:清热利尿;活血消肿。主肺热咳嗽;砂石淋;黄疸;跌仆损伤。谷皮藤

骨节草

别名:笔杆草、笔筒草、节节菜、洗碗草、接骨筒、犬问荆、沼泽木贼

味性:平;甘;微苦。

归经:肝;肺经。

主治:疏风;明目;活血;止痛。主迎风流泪;翳膜遮睛;跌打损伤;风湿痛。骨节草

骨牌蕨

别名:上树咳、瓜核草、骨牌草

味性:微苦、甘,平。

主治:清热利水,除烦,清肺气。主治淋沥癃闭,热咳,心烦。骨牌蕨

鹄绒毛

味性:味甘;性平。

归经:肝经。

主治:止血。主金疮出血。鹄绒毛

鹄油

别名:天鹅油

味性:味甘;性平。

归经:胃经。

主治:解毒敛疮。主痈肿疮疡;小儿疳耳。鹄油

瓜蒌
瓜蒌瓜蒌

别名:天撤、苦瓜、山金匏、药瓜皮

味性:甘、微苦、寒。

归经:归肺、胃、大肠经。

主治: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肠。用于肺热咳嗽,痰浊黄稠,胸痹心痛,乳痈、肺痈、肠痈肿痛。瓜蒌(图)

瓜蒌皮

味性:甘,寒。

归经:归肺、胃经。

主治:清化热痰,利气宽胸。用于痰热咳嗽,胸闷胁痛。瓜蒌皮

瓜蒌子

味性:甘,寒。

归经:归肺、胃、大肠经。

主治:润肺化痰,滑肠通便。用于燥咳痰黏,肠燥便秘。瓜蒌子

挂兰

别名:折鹤兰、吊兰、匍匐兰、树蕉瓜

味性:甘苦,平。

主治:止咳化痰,消肿解毒,活血接骨。治气管炎咳嗽痰多,痈肿疔疮,痔疮肿痛,骨折,烧伤。挂兰

拐棍竹

别名:竹叶、华桔草、华桔竹叶、淡竹叶

味性:甘;淡;寒。

主治:清热除烦;解渴利尿。主发热烦躁;口渴;小便短少色黄。拐棍竹

关白附
关白附原生态关白附

别名:山喇叭花、乌拉花、黄乌拉花、竹节白附、白附子[东北]、白附子、节附、两头尖

味性:辛甘,热。

归经:肝;胃经。

主治:祛风痰,逐寒湿。用于偏正头痛,寒湿痹痛,口眼歪斜。关白附

关白附子

别名:黄马技花、百步草、白附子

味性:辛、甘,温。

归经:归肝、胃、肺经。

主治:祛见,化痰,燥湿。用于中风痰壅,口眼歪斜,偏正头风,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外治疥癣风疮,阴下湿痒。关白附子

观音茶
观音茶

味性:味微甘;性平。

主治:清暑;和胃;调经;止带。主暑热眩晕;胃气不和;饮食停滞;月经不调;带下不止。观音茶

观音苋

别名:木耳菜、血皮菜、水三七、血匹菜、紫背天葵、红番苋、红毛番、红苋菜、红菜、当归菜、红玉菜、此背菜、红背三七、观间菜、叶下红、红前菜、红冬枫、红风菜

味性:味辛;甘;性凉。

主治:活血止血,解毒消肿。治痛经,血崩,咳血,创伤出血,溃疡久不收口。观音苋

观音竹

别名:蛇儿参、水麦冬、骑马参、龙爪参、双肾草、走肾草

味性:味甘;性平。

主治:补气润肺;化痰止咳;解毒。主病后虚弱;肺热咳嗽;痰喘气壅;白带;虚火牙痛;毒蛇咬伤。观音竹

贯众叶溪边蕨

别名:乳鸡藤、小狗鸡子

味性:甘;苦;寒。

归经:肝经。

主治:平肝潜阳。主眩晕;心烦失眠;盗汗。贯众叶溪边蕨

鹳骨
鹳骨

别名:原动物白鹳、冠雀、鹳雀、负釜、黑尻、背灶、皂裙、鹤、老鹳、捞鱼鹳

味性:味甘;性寒。

归经:肺;脾经。

主治:解毒;止痛。主痨瘵;腹痛;喉痹;蛇咬伤。鹳骨

鹳肉
鹳肉

味性:甘;微寒。

归经:肝;肺经。

主治:滋养补虚。主干血痨;闭 ;咳嗽;气喘。鹳肉

罐子草
罐子草

别名:仰天罐、高脚红缸、线鸡脚、大金钟、公石榴、倒水莲、阔叶金锦香

味性:味苦;甘;性平。

主治:清热利湿;止血调经。主湿热泻痢;淋痛;久咳;劳嗽;咯血;月经不调;白带。罐子草

光慈姑
光慈姑

别名:山慈姑、老鸦头、棉花包、毛地梨、光菇、山蛋

味性:甘,寒。

主治:散结,化瘀。治咽喉肿痛,瘰疬,痈疽,疮肿,产后瘀滞。光慈姑

光刺兔唇花
光刺兔唇花

味性:味甘;性凉。

主治:化瘀止痛;生肌止血。主冠心病;心绞痛;溃疡病;多种出血。光刺兔唇花

光肺筋草

别名:无毛粉条儿菜

味性:甘、微苦,平。

主治:润肺止咳,调经,杀虫。主治咳嗽咯血,月经不调,小儿蛔虫,风火牙痛,流行性腮腺炎。光肺筋草

光梗丝石竹

味性:微甘;辛;性平。

主治:止咳;化痰。主咳嗽。光梗丝石竹

光棍草

别名:一根香、观音草

味性:味辛;甘;性凉。

主治:清热利尿。主风热感冒;热淋;小便不利。光棍草

光叶密花豆

别名:大样荔枝藤

味性:苦;微甘;温。

归经:肝经。

主治:舒筋活血。主跌打损伤;陈伤筋骨酸痛;月经不调。光叶密花豆

光叶山黄麻

别名:硬壳朗、滑朗树

味性:性平,甘微酸。

主治:利水;解毒;活血祛瘀。主水泻;流感;毒蛇咬伤;筋骨折伤。光叶山黄麻

光叶水苏

别名:望江青、天芝麻、白马兰、泥灯心、野地蚕、白根草

味性:味微甘,性平。

主治:清热化痰,抗菌消炎。治风热咳嗽,咽喉肿痛,百日咳,痢疾,带状疱疹。光叶水苏

桄榔面

味性:味甘;性平。

主治:补虚。主体虚赢瘦;腰脚无力。桄榔面

广东耳草

别名:甜草

味性:甘,平。

主治:清热解毒。;黄疸型肝炎:广东耳草、兰香草、虎刺根、猪肝各2两,水炖,服汤食肝。;外用治外伤出血:广东耳草叶、山胡椒叶各适量,晒干研末,麻油调擦。广东耳草

广东金钱草

别名:金钱草、广金钱草、假花生、马蹄草、银蹄草、落地金钱、铜钱草

味性:甘淡,平。

主治:清热去湿,利尿通淋。治尿路感染,泌尿系结石,胆囊结石,肾炎浮肿,黄疸,疳积,痈肿。广东金钱草

广金钱草
广金钱草

别名:落地金钱、铜钱草、马蹄香、假花生

味性:甘、淡,凉。

归经:归肝、肾、膀胱经。

主治:清热,利尿,排石。用于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胆石症,急性黄疸型肝炎。广金钱草

广石豆兰
广石豆兰

别名:单叶岩珠、岩枣

味性:味甘;淡;性凉。

主治:清热;滋阴;消肿。主风热咽痛;肺热咳嗽;阴虚内热;热病口渴;风湿痹痛;跌打损伤;乳腺炎。广石豆兰

广藤根

别名:大发散

味性:甘;苦;平。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主风湿骨痛;跌打劳伤;肝炎。广藤根

广枣
广枣

味性:甘、酸,平。

主治:行气活血,养心,安神。用于气滞血瘀,胸痹作痛,心悸气短,心神不安。广枣

龟版
龟版

别名:龟甲、神屋、龟壳、败龟甲、败将、败龟版、龟筒、龟下甲、龟底甲、龟腹甲、元武版、坎版、拖泥板

味性:咸甘,平。

归经:入肝、肾经。

主治:滋阴,潜阳,补肾,健骨。治肾阴不足,骨蒸劳热,吐血,衄血,久咳,遗精,崩漏,带下,腰痛,骨痿,阴虚风动,久痢,久疟,痔疮,小儿囟门不合。龟版

龟版胶
龟版胶

别名:龟版膏、龟胶、龟甲胶

味性:甘咸,平。

主治:滋阴,补血,止血。治阴虚血亏,劳热骨蒸,吐血,衄血,烦热惊悸,肾虚腰痛,脚膝痿弱,崩漏,带下。龟版胶

龟甲胶
龟甲胶

味性:咸、甘,凉。

归经:归肝、肾、心经。

主治:滋阴,养血,止血。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腰膝酸软,血虚萎黄,崩漏带下。龟甲胶

龟胶
龟胶

别名:龟板胶、龟甲胶、金龟胶、水龟胶

味性:甘、微咸,平。

主治:养阴补肾,潜阳止血。主治年老衰弱,肾虚腰痛及男女贫血等症。龟胶(图)

龟肉

味性:甘咸,平。

归经:肝;肾;大肠经。

主治:益阴补血。治劳瘵骨蒸,久嗽咯血,久疟,血痢,肠风痔血,筋骨疼痛。龟肉(图)

鬼灯笼

别名:虎灯笼、白灯笼、苦灯笼、红灯笼、红羊米青、红花路边青、夜鬼灯笼、土羚羊、岗灯笼、红羊精、苦丁茶、鬼点火

味性:微苦甘;寒。

归经:心;肺经。

主治:清热止咳;解毒消肿。主肺痨咳嗽;骨蒸潮热;咽喉肿痛;跌打损伤;疖肿疔疮。鬼灯笼

鬼盖

别名:地盖、鬼伞、朝生、鬼屋、鬼菌、朝菌、朝生地盖、一夜茸

味性:甘;平。

归经:心经。

主治:解毒疗疮。主小儿癎病;疔肿;恶疮。鬼盖

鬼箭锦鸡儿
鬼箭锦鸡儿

别名:着母香、鬼见愁、狼麻

味性:甘,平。

归经:肝;脾;肾经。

主治:清热解毒,降压。主乳痈,疮疖肿痛,高血压病。鬼箭锦鸡儿

贵州远志

味性:微苦;甘;温。

主治:止咳化痰;宁心安神。主咳嗽多痰;失眠。贵州远志

桂丁
桂丁

别名:肉桂子、桂子、桂丁香

味性:辛甘,温。

归经:脾;胃;肺经。

主治:温中散寒;止痛;止呃。主心胸疼痛;胃腹冷痛;恶心;嗳气;呃逆;呕吐;肺寒咳喘。桂丁

桂花枝

别名:土桂枝

味性:辛;微甘;性温。

主治:发表散寒;祛风止痒。主风寒感冒;皮肤瘙痒;漆疮。桂花枝

桂花子

别名:桂花树子、四季桂子

味性:甘;辛;性温。

归经:肝;胃经。

主治:温中行气止痛。主胃寒疼痛;肝胃气痛。桂花子

桂木

别名:狗果树、白桂木、大叶胭脂

味性:果:甘、酸,平;根:辛,微温。

主治:果:清肺止咳,活血止血。用于肺结核咳血,支气管炎,鼻衄,吐血,咽喉肿痛。;根:健胃行气,活血祛风。用于胃炎,食欲不振,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桂木

桂木干

别名:狗果、胭脂公、夏暑果

味性:甘;酸;性平。

归经:肺;胃;肝经。

主治:生津止血;开胃化痰。主热渴;咳血;吐血;衄血;食欲不振。桂木干

桂树根

别名:桂根、桂花根

味性:辛甘,温。

主治:治胃痛,牙痛,风湿麻木,筋骨疼痛。桂树根

桂竹香
桂竹香

味性:甘;平。

归经:大肠;肾;肝经。

主治:润肠通便;通经。主大便秘结;月经不调;经闭;痛经。桂竹香

桂子
桂子

别名:天竺桂实

味性:辛甘,温。

归经:胃经。

主治:温中;和胃。主胃脘痛;哕逆。桂子

筀笋

味性:甘,寒。

主治:治小儿痘疹不出,煮粥食之,解毒,有发生之义。筀笋

锅粑

别名:饭焦、焦锅粑

味性:甘、淡,平。

主治:厚肠胃,助消化。;饭食成积,伤寒食复(病后消化障碍,食积腹痛)。焦锅粑炒成炭,研细末,每服1~2钱,温水送服。;胃弱,慢性胃炎,饱闷不思食者。焦锅粑2两,砂仁、小茴香、陈皮、花椒、茅术各2钱,共研细末,每服1~2钱,一日2次。此方名“五香锅粑散”,有开胃助消化之功。;老人、小儿脾虚,消化不良,久泻不愈。锅粑炒黄1斤,山楂肉炒焦2两,山药4两,砂仁1两,共研细末,每服3钱,白糖调服,一日2次。锅粑

锅焦

别名:锅粑、黄金粉

味性:味苦甘,性平。

主治:补气,运脾,消食,止泄泻。锅焦

蝈蝈
蝈蝈

别名:螽斯、聒聒儿、郊游子、聒子、聒聒、山蝈蝈

味性:味辛;微甘;性平。

主治:解毒,行水,止痛。主治中耳炎,水肿及腰腿疼痛。蝈蝈

果上叶

别名:密花石豆兰、石串莲、羊奶果、小果上叶、极香石豆兰

味性:甘淡,凉。

归经:肺;肝;肾经。

主治:润肺化痰,行气止痛。治肺结核,咯血,慢性气管炎,慢性咽炎,疝气疼痛,月经不调,骨折。果上叶

过岗龙

别名:过江龙、扁龙、过岗扁龙、榼子藤、脊龙、扭龙、左右扭、扭骨风、眼镜豆、猪腰子、牛肠麻、牛眼睛

味性:藤:微苦、涩,平。

主治:种仁:微甘、涩,平。藤:祛风除湿,活血通络。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四肢麻木。;种仁:利湿消肿。用于黄疸,脚气,水肿。过岗龙

过山青

别名:小王不留行、白骨树、迎春柳、黄花香草

味性:甘;寒。

归经:小肠;膀胱经。

主治:清热利尿。主小便不利;肾炎;黄疸型肝炎。过山青

过塘蛇
过塘蛇

别名:水盖菜、崩草、水瓮菜、水龙、过江龙、水芥菜、水菜岳、狗肠草、过江藤、枇杷菜、鱼鳔草、假蕹菜、水浮藤、草里银钗、白玉钗草、玉钗草、过沟龙、过塘标蚕茧草、水盎菜、假瓮菜

味性:味苦;微甘;性寒。

主治:清热,利尿,消肿,解毒。治燥热咳嗽,酒疸,淋病,麻疹,丹毒,痈肿疔疮。过塘蛇

哈蟆油
哈蟆油

别名:田鸡油、哈士蟆油、哈什蟆油、吧拉蛙油、蛤蚂油

味性:甘咸,平。

归经:归肺、肾经。

主治:补肾益精,润肺养阴。治病后、产后虚弱,肺痨咳嗽吐血,盗汗。哈蟆油

孩儿草

别名:蓝色草、明萼草、甴曱草、黄蜂草、积药草、土夏枯草、由甲草、黄峰草、子哥利、红鼻王、火炭草、四方梗、鱼尾草、土夏顶替草、疳积草

味性:甘苦,凉。

归经:肺;肝;脾经。

主治:清肝明目,消积止痢。治肝炎,急性结合膜炎,小儿食积,痢疾,颈淋巴结结核。孩儿草

海白石

别名:鹅管石

味性:味甘;性平。

主治:清热解毒;化痰散结。主痢疾;气管炎;瘰疬。海白石

海柏

味性:甘;咸;寒。

主治:清热泻火;缓下通便。主胃肠炎;胃痛;高血压病;慢性便秘。海柏

海菜

别名:龙爪菜、水白菜、海花菜、海茄子、水青菜、水莴苣

味性:味甘;性平。

主治:清热;止咳;利水;消肿。主肺热咳嗽;淋证;小便不利;水肿。海菜

海底柏

别名:红珊瑚

味性:味甘;微碱;性凉。

归经:肝;心;肺经。

主治:止咳止血;和胃止泻;安神镇惊。主咳血;呕吐;腹泻心神不安;怔忡烦乱;小儿惊风。海底柏

海非菜籽

味性:味甘;性平。

主治:健脾止泻。主脾虚泄泻。海非菜籽

海龟

别名:绿海龟

味性:味甘;性平。

归经:肝;肾;心三经。

主治:滋阴补肾;润肺止咳。主肝硬化;慢性支气近炎;哮喘;目赤肿痛;关节痛;痢疾;便血;水火烫伤。海龟

海龟胶

味性:甘;咸;寒。

归经:肝;脾;心;胃经。

主治:滋阴潜阳;养血止血。主久病体虚;形瘦乏力;盗汗自汗吐血;衄血;崩漏;白细胞减少。海龟胶

海红

别名:海棠、海棠梨、棠蒸梨、赤棠

味性:酸;甘;平。

归经:大肠经。

主治:涩肠止痢。主泄泻;痢疾。海红

海金沙草

别名:竹园荽、迷离网、鸡胶莽、斑鸠窝、左篆藤、金线风、破网巾、黄金塔、左转藤、罗网藤、须须药、黑透骨、铁脚仙、乱头发、铁线藤、蔓蔓藤、虾蟆藤、纺车藤、金金藤、见根藤、藤吊丝、牛斗茜、磨菇藤、塞窦藤、扫把藤、天仙草、松筋草、鼎擦藤、毛须藤、黑须草、满天云、硬筋藤、牛西藤、金线藤、攀谷藤、海金沙藤、吐丝草、鸡脚藤、爬古藤、洗碗藤、爬墙蕨、金砂蕨、西牛藤

味性:甘,寒。

归经:小肠;膀胱;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利水通淋。治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白浊带下,小便不利,肾炎水肿,湿热黄疸,感冒发热,咳嗽,咽喉肿痛,肠炎、痢疾,烫伤,丹毒。海金沙草

海金沙根

别名:铁蜈蚣、铁丝草、铁脚蜈蚣根

味性:甘;淡;寒。

归经:肺;肝;膀胱经。

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治肺炎,乙脑,急性胃肠炎,黄疸型肝炎,湿热肿满,淋病。海金沙根

海韭菜

别名:那冷门

味性:甘,平。

归经:肺;胃;肾经。

主治:清热生津;解毒利湿。主热盛伤津;胃热烦渴;小便淋痛。海韭菜

海柳

味性:味甘;性平。

主治:止血;止痛;定惊。主痔疮;出血;腹痛;小儿惊风。海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