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味中药列表/27
|
- 天牛
- 天青地白
- 天山花楸
- 天水蚁草
- 天竹黄
- 天竺桂
- 天竺黄
- 天竺子
- 田基黄
- 田螺
- 田螺壳
- 田螺厣
- 甜草
- 甜茶
- 甜茶藤
- 甜橙
- 甜根子草
- 甜瓜
- 甜瓜根
- 甜瓜花
- 甜瓜茎
- 甜瓜皮
- 甜瓜叶
- 甜瓜子
- 甜石榴
- 甜杏仁
- 甜叶菊
- 甜远志
- 菾菜根
- 条参
- 鲦鱼
- 铁杆地柏枝
- 铁骨银参
- 铁浆
- 铁篱巴果
- 铁扫帚
- 铁色箭
- 铁树
- 铁树叶
- 铁丝七
- 铁线草
- 铁仔
- 通草
- 通花花
- 通经草
- 茼蒿
- 桐油
- 铜锤玉带草
- 铜皮
- 铜苋菜
- 铜线草
- 头顶一颗珠
- 头花猪屎豆
- 透茎冷水花
- 突厥雀
- 土八角
- 土白蔹
- 土百部
- 土茶
- 土党参
- 土丁桂
- 土蜂子
- 土茯苓
- 土附
- 土瓜
- 土瓜狼毒
- 土桂皮
- 土箭芪
- 土圞儿
- 土马鬃
- 土麦冬
- 土木贼
- 土牛党七
- 土人参
- 土人参叶
- 土三七
- 土色牛肝菌
- 土沙参
- 土燕窝
- 吐铁
- 吐烟花
- 兔儿风
- 兔耳风
- 兔肝
- 兔骨
- 兔脑
- 兔肉
- 兔头骨
- 菟葵
- 菟丝
- 菟丝子
- 貒膏
- 团花龙船花
- 豚卵
- 托盘
- 驼乳
- 鼍肉
- 娃娃拳
- 歪头菜
- 豌豆
- 下一页
别名:毛女儿菜、清明草、细叶鼠曲草、父子草;小地罗汉、小叶金鸡舌、白招曲、小火草、野清明草、毛水蚁、雷公青、菠萝草、叶下白、锦鸡舌、白草仔、小白根菊、乌云盖雪、棉花草、父子草、小地罗汉、神仙眼镜草、磨地莲、兄弟草、翻底白
味性:甘,凉。
归经:肺;肝;脾;小肠经。
主治:解表,清热,明目,利尿。治感冒,咳嗽,头痛,喉痛,目赤翳障,小便热闭,淋浊,白带,痈肿,疔疮。天青地白
别名:下白鼠曲草、石曲菇、白调羹、山果花、大叶毛鼠曲、碎蚁草、黄花草、碎米花;大叶青花、碎叶青花、大白艾、青节草、毛鼠肉、火草、野火草、雷公青、水杨花杆、大水牛草、碎米花、大叶青花、白头翁
味性:甘苦,平。
归经:入肺、肝二经。
主治:疏风清热;解毒;利湿。主感冒;咳嗽;泄泻;痢疾;风湿痛;疮疡;瘰疬。天水蚁草
别名:地耳草、斑鸠窝、雀舌草、蛇查口、合掌草、跌水草、七寸金、一条香、金锁匙、红孩儿、寸金草、田边菊、痧子草、光明草、莽壳草、小王不留行、细叶黄、观音莲、降龙草、七层塔、土防风、小元宝草、黄花仔、禾霞气、耳挖草、小田基黄、小还魂、小蚁药、小对叶草、八金刚草、蛇细草、对叶草
味性:甘;苦;凉。
归经:肺;肝;胃经。
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散瘀消肿。主湿热黄疸;泄泻;痢疾;肠痈;痈疖肿毒;乳蛾;口疮;目赤肿痛;毒蛇咬伤;跌打损伤。田基黄
别名:地柏枝[陕西]、一柱香、地柏叶、小凤尾草、地柏枝、小叶鸡尾草、大肥草、一炷香、臁疮药、风水草、金钱草、山蕨岩
味性:甘;微辛;平。
主治:化痰止咳,止血。用于外感咳嗽,肺结核;外用治外伤出血。铁杆地柏枝
别名:夜关门、苍蝇翼、铁马鞭、三叶公母草、鱼串草
味性:甘、微苦,平。
主治:清热利湿,消食除积,祛痰止咳。用于小儿疳积,消化不良,胃肠炎,细菌性痢疾,胃痛,黄疸型肝炎,肾炎水肿,白带,口腔炎,咳嗽,支气管炎;外用治带状疱疹,毒蛇咬伤。铁扫帚
别名:岩大蒜、黄龙爪、独脚蒜头、大一枝箭、天蒜、独蒜、老鸦蒜、龙爪花、金灯花、螃蟹花
味性:辛;甘;微寒。
主治:润肺止咳;解毒消肿。主肺热咳嗽;或咳血;阴虚痨热;小便不利;痈肿疮毒;疔疮结核;烫火伤。铁色箭
别名:绊根草、蟋蟀草、动地虎、巴根草、草皮子、狗牙根、堑头草、马挽手、行仪芝、牛马根、马根子草、铺地草、假地豆、田吊子、血筋草、铺地藤、乌蝇羽、拐子草、田胡蜘蛛
味性:甘,平。
归经:肝经。
主治:祛风,活络,解热,止血,生肌。治风湿瘙痹拘挛,半身不遂,劳伤吐血,跌打,刀伤,臁疮。铁线草
别名:碎米棵[果]、矮林子、野茶、豆瓣柴、小暴格蚤、冷饭果、霹拉子、小铁仔
味性:苦、涩,微甘,平。
主治:清热利湿,收敛止血。根或全株:肠炎,痢疾,血崩,便血,肺结核咯血,牙痛。叶外用治烧烫伤。铁仔
别名:通花根、大通草、白通草、方通、泡通、寇脱、离南、活菟、倚商、葱草、通花、花草、通大海、五加风、宽肠、大通塔、大木通、五角加皮、通花五加、大叶五加皮、活莌、通脱木
味性:甘淡,凉。
归经:归肺;胃经。
主治:清热利尿,通气下乳。用于湿温尿赤,淋病涩痛,水肿尿少,乳汁不下。通草
- 《中国药典》通草
- 《中药大辞典》通草
- 《中华本草》通草
- 《本草纲目》通草
- 《本草备要》通草
- 《本草便读》通草
- 《本草乘雅半偈》通草
- 《本草从新》通草
- 《本草撮要》通草
- 《本草分经》通草
- 《本草分经》通草
- 《本草害利》通草
- 《本草经集注》通草
- 《本草蒙筌》通草
- 《本草求真》通草
- 《本草图经》通草
- 《本草择要纲目》通草
- 《本经逢原》通草
- 《长沙药解》通草
- 《得配本草》通草
- 《海药本草》通草
- 《雷公炮制药性解》通草
- 《名医别录》通草
- 《神农本草经》通草
- 《食疗本草》通草
- 《汤液本草》通草
- 《吴普本草》通草
- 《新修本草》通草
- 《药鉴》通草
- 《药笼小品》通草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通草
- 《证类本草》通草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通草
- 《中药学》通草
- 《千金翼方》通草
- 《顾松园医镜》通草
- 《医学入门》通草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金丝草、止惊草、金线铜皮、铁骨草、分经草、小孩拳、伸筋草、金钱铜皮、紫背金牛草、石崖茶、铜丝草、猪棕草、还阳草、还阳参、金牛草、卷叶凤尾草、铁丝蕨、岩飞草、明琥珀草、白背连、铁刷子、铁杆草、花叶猪棕草、花郎鸡
味性:辛;甘;平。
归经:肺;肝经。
主治:止咳,调经,祛湿。治咳嗽,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通经草
别名:地钮子、地茄子、地浮萍、地茄子草、翳子草、小铜锤、地扣子、地石榴、米汤果、扣子草、马莲草、铜锤草、红头带、土油甘、白路桥、三脚丁
味性:甘苦,平。
主治:祛风利湿,活血,解毒。治风湿疼痛,跌打损伤,乳痈,无名肿毒。铜锤玉带草
别名:延龄草、芋儿七、狮儿七、三角七、头顶珠、天珠[果实]、地珠[根状茎]、玉儿七、佛手七、黄花三七、尸儿七
味性:甘,温。
主治:镇静;止痛;活血;止血。主高血压病;神经衰弱;眩晕头痛;腰腿疼痛;月经不调;崩漏;外伤出血;跌打损伤。头顶一颗珠
别名:老鼠瓜、山鸡仔、巾熊胆、金丝瓜、老鼠黄瓜、天瓜、狗黄瓜、银丝莲、野黄瓜
味性:甘苦,寒。
归经:入肺、肝、脾三经。
主治:清热化痰,利湿,散结消肿。治热咳,痢疾,淋病,尿路感染,酒疸,风湿痹痛,喉痛,目赤,湿疹,痈肿。土白蔹
别名:浮萍参、香浮参、蔓人参、土人参[广东]、奶参[四川]、奶参、土羊乳、白洋参、对月参、野党参、土人参、土沙参、土参、土洋参、人参薯、南人参、模登果、孩儿葛、柴党参、川人参、百丈光、孩子葛、奶浆根、小人参
味性:甘,平。
归经:归脾;肺经。
主治:补中益气,润肺生津。用于气虚乏力,脾虚腹泻,肺虚咳嗽,小儿疳积,乳汁稀少。土党参
别名:白毛将、银丝草、毛棘草、毛辣花、过饥草、小鹿衔、鹿含草、小本白花草、石南花、泻痢草、银花草、毛将军、白毛草、白毛莲、白鸽草、白头妹、暴臭蛇、烟油花
味性:甘苦;凉。
归经:肝;脾;肾经。
主治:清热,利湿。治黄疸,痢疾,淋浊,带下,疔肿,疥疮。土丁桂
别名:禹余粮、白余粮、革禹余粮、刺猪苓、过山龙、硬饭、仙遗粮、土萆薢、冷饭团、山猪粪、山地栗、过冈龙、山牛、冷饭头、山归来、久老薯、毛尾薯、地胡苓、狗老薯、饭闭根、硬饭头薯、土苓、山遗粮、狗朗头、尖光头、草禹余粮、过冈尤、饭团根、山硬硬、白葜、连饭、红土苓、山奇良
味性:甘淡;平。
归经:归肝、胃经。
主治:解毒,除湿,利关节。治梅毒,淋浊,筋骨挛痛,脚气,疔疮,痈肿,瘰疬。土茯苓(图)
别名:土肉桂、假桂皮、小粘药、山肉桂
味性:味辛;甘;性温。
归经:胃;脾;肝经。
主治:祛风散寒;温经适血;止痛。主风寒痹痛;腰痛;经闭;痛经;跌打肿痛;胃脘寒痛;腹痛;虚寒泄泻外用治外伤出血;蛇咬伤。土桂皮
别名:九牛子、九子羊、土蛋、地栗子、野凉薯、金线吊葫芦[江西德兴]、土子、罗汉参、九连珠、土凉薯、土鸡蛋、黄皮狗圞
味性:甘微苦;平。
归经:脾;肺经。
主治:清热解毒,理气散结。治感冒咳嗽,百日咳,咽喉肿痛,疝气,痈肿,瘰疬。土圞儿
别名:大金发藓、独根草、眼丹药、小松柏、一口血、矮松树、万年杉、拳头草、千年松、一寸松、千年枞
味性:甘;寒;酸;咸;苦;凉;淡;平。
归经:肺;肝;大肠经。
主治:滋阴清热;凉血止血。主阴虚骨蒸;潮热盗汗;肺痨咳嗽;血热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二便不通。土马鬃
别名:木贼、纤弱木贼、接骨蕨、马人参、笔塔草、节节草、斗眼草、豆根草、锁眼草、笔头草、塔草、毛筒草、博节草
味性:甘微苦,凉。
主治:利湿清热,明目。治目赤胀痛,翳膜胬肉,急性黄疸型肝炎,淋病。土木贼
别名:栌兰、飞来参、瓦参、桃参、申时花、水人参、参草、土高丽参、假人参、土洋参、土参、紫人参、瓦坑头、福参、土红参、锥花、土人参
味性:甘平。
归经:脾;肺;肾经。
主治:补中益气,润肺生津。用于气虚乏力,体虚自汗,脾虚泄泻,肺燥咳嗽,乳汁稀少。土人参(图)
别名:菊三七、天青地红、见肿消、乳香草、奶草、泽兰、叶下红、散血草、和血丹、破血丹、血牡丹、三七草、九头狮子草、白田七草、血当归、红背三七、散血丹、血三七、菊叶三七、水三七、紫背三七、狗头三七
味性:味甘;微苦;性温。
主治:止血;散瘀;消肿止痛;清热解毒。主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痛经;产后瘀滞腹痛;跌打损伤;风湿痛;疮痈疽疔;虫蛇咬伤。土三七
别名:唐、蒙、王女、菟芦、鸮萝、复实、赤网、兔丘、菟缕、菟累、野狐浆草、火焰草、金线草、野狐丝、狐丝、黄丝草、金丝草、无根金丝草、缠豆藤、豆马黄、无根草、莫娘藤、豆寄生、吐血丝、无娘藤、兔儿须、黄腊须、盘死豆、黄乱丝、麻棱丝、缠丝蔓
味性:甘苦;平。
归经:肝;肾;膀胱经。
主治:清热,凉血,利水,解毒。治吐血,衄血,便血,血崩,淋浊,带下,痢疾,黄疸,痈疽,疔疮,热毒痱疹。菟丝
别名:豆寄生、无根草、黄丝、黄丝藤、无娘藤、金黄丝子、菟丝实、吐丝子、无娘藤米米、黄藤子、龙须子、萝丝子、缠龙子、黄湾子、黄网子、黄萝子、豆须子、黄丝子
味性:甘,温。
归经:入肝、肾经。
主治: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固胎止泄。主腰膝酸痛;遗精;阳痿;早泄;不育;消渴;淋浊;遗尿;目昏耳鸣;胎动不安;流产;泄泻。菟丝子(图)
- 《中国药典》菟丝子
- 《中药大辞典》菟丝子
- 《中华本草》菟丝子
- 《本草纲目》菟丝子
- 《本草备要》菟丝子
- 《本草便读》菟丝子
- 《本草乘雅半偈》菟丝子
- 《本草崇原》菟丝子
- 《本草从新》菟丝子
- 《本草撮要》菟丝子
- 《本草分经》菟丝子
- 《本草分经》菟丝子
- 《本草分经》菟丝子
- 《本草害利》菟丝子
- 《本草害利》菟丝子
- 《本草害利》菟丝子
- 《本草经解》菟丝子
- 《本草经集注》菟丝子
- 《本草蒙筌》菟丝子
- 《本草思辨录》菟丝子
- 《本草图经》菟丝子
- 《本草新编》菟丝子
- 《本草衍义》菟丝子
- 《本草易读》菟丝子
- 《本草择要纲目》菟丝子
- 《本经逢原》菟丝子
- 《得配本草》菟丝子
- 《雷公炮炙论》菟丝子
- 《雷公炮制药性解》菟丝子
- 《名医别录》菟丝子
- 《神农本草经》菟丝子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菟丝子
- 《中药炮制》菟丝子
- 《新修本草》菟丝子
- 《药笼小品》菟丝子
- 《药性切用》菟丝子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菟丝子
- 《证类本草》菟丝子
- 《中药学》菟丝子
- 《千金翼方》菟丝子
- 《冯氏锦囊秘录》菟丝子
- 《顾松园医镜》菟丝子
- 《医学入门》菟丝子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扁担杆子、麻糖果、拗山皮、棉筋条、山络麻、狗糜子、孩儿拳头、串果崽子、狗肾子、夹板子、月亮皮、葛荆麻
味性:甘;苦;温。
归经:肝;脾;胃经。
主治:治脾虚食少,胸痞腹胀,妇女崩带,小儿疳积。娃娃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