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味中药列表/8
|
- 扶桑花
- 扶桑叶
- 茯苓
- 茯苓皮
- 茯神
- 茯神木
- 浮尸草
- 浮小麦
- 福参
- 辐射石豆兰
- 腐巴
- 附子
- 复叶葡萄叶
- 蝮蛇
- 蝮蛇骨
- 蝮蛇皮
- 蝮蛇脂
- 鳆鱼
- 覆盆子
- 伽蓝菜
- 伽喃香
- 干贝
- 干蟾
- 干地黄
- 干饧糟
- 甘草
- 甘草节
- 甘草梢
- 甘草头
- 甘蕉根
- 甘菊花露
- 甘蓝
- 甘露子
- 甘木通
- 甘青青兰
- 甘青铁线莲
- 甘薯
- 甘松
- 甘蔗
- 甘蔗皮
- 甘蔗滓
- 肝风草
- 柑
- 柑皮
- 赶黄草
- 感应草
- 橄榄
- 橄榄核
- 橄榄露
- 橄榄仁
- 鳡鱼
- 刚毛尖子木
- 岗梅
- 岗梅根
- 岗梅叶
- 高梁泡叶
- 高粱
- 高粱根
- 高粱泡
- 高粱泡根
- 高粱七
- 高粱乌米
- 高山大戟
- 高山露珠草
- 高原鸢尾子
- 高原蚤缀
- 鸽卵
- 革质红菇
- 葛粉
- 葛根
- 葛谷
- 葛花
- 葛藟
- 葛藟根
- 葛藟果实
- 葛藟叶
- 葛藟汁
- 葛蔓
- 葛蕈
- 葛叶
- 蛤叶薯
- 蛤仔
- 隔山撬
- 隔山消
- 根辣
- 公鱼
- 钩栗
- 钩钱草
- 钩石斛
- 钩藤
- 狗宝
- 狗齿
- 狗肝
- 狗狗秧
- 狗骨
- 狗脊
- 狗脚迹
- 狗筋蔓
- 狗脑
- 狗乳汁
- 下一页
别名:花上花、大红花、土红花、大红牡丹花、吊钟花、吊丝红花、木花、朋红、公鸡花、佛桑花、贼头花、紫花兰、状元红
味性:甘,寒。
归经:心;肺;肝;脾经。
主治:清肺,化痰,凉血,解毒。治痰火咳嗽,鼻衄,痢疾,赤白浊,痈肿,毒疮。扶桑花
别名:茯苓个、茯苓皮、茯苓块、赤茯苓、白茯苓、茯菟、茯灵、茯蕶、伏苓、伏菟、松腴、绛晨伏胎、云苓、茯兔、松薯、松木薯、松苓、不死面
味性:甘淡,平。
归经:入心、脾、肺经。
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茯苓(图)
- 《中国药典》茯苓
- 《中药大辞典》茯苓
- 《中华本草》茯苓
- 《本草纲目》茯苓
- 《本草备要》茯苓
- 《本草便读》茯苓
- 《本草乘雅半偈》茯苓
- 《本草崇原》茯苓
- 《本草从新》茯苓
- 《本草撮要》茯苓
- 《本草分经》茯苓
- 《本草分经》茯苓
- 《本草分经》茯苓
- 《本草分经》茯苓
- 《本草害利》茯苓
- 《本草经解》茯苓
- 《本草经集注》茯苓
- 《本草蒙筌》茯苓
- 《本草求真》茯苓
- 《本草思辨录》茯苓
- 《本草图经》茯苓
- 《本草新编》茯苓
- 《本草衍义》茯苓
- 《本草易读》茯苓
- 《本草择要纲目》茯苓
- 《本经逢原》茯苓
- 《长沙药解》茯苓
- 《雷公炮炙论》茯苓
- 《名医别录》茯苓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茯苓
- 《汤液本草》茯苓
- 《吴普本草》茯苓
- 《新修本草》茯苓
- 《药鉴》茯苓
- 《药笼小品》茯苓
- 《药征》茯苓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茯苓
- 《证类本草》茯苓
- 《中药学》茯苓
- 《千金翼方》茯苓
- 《医学衷中参西录》茯苓
- 《顾松园医镜》茯苓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附片、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
味性:辛甘,热。
归经:心;肾;脾经。
主治: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萎,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附子(图)
- 《中国药典》附子
- 《中药大辞典》附子
-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附子
- 《外治方》附子
- 《本草纲目》附子
- 《本草备要》附子
- 《本草便读》附子
- 《本草乘雅半偈》附子
- 《本草崇原》附子
- 《本草从新》附子
- 《本草撮要》附子
- 《本草分经》附子
- 《本草分经》附子
- 《本草分经》附子
- 《本草经解》附子
- 《本草经集注》附子
- 《本草蒙筌》附子
- 《本草求真》附子
- 《本草思辨录》附子
- 《本草新编》附子
- 《本草衍义》附子
- 《本草易读》附子
- 《本草择要纲目》附子
- 《本经逢原》附子
- 《长沙药解》附子
- 《得配本草》附子
- 《雷公炮炙论》附子
- 《名医别录》附子
- 《神农本草经》附子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附子
- 《中药炮制》附子
- 《吴普本草》附子
- 《新修本草》附子
- 《药鉴》附子
- 《药笼小品》附子
- 《药征》附子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附子
- 《证类本草》附子
- 《中药学》附子
- 《千金翼方》附子
- 《瘴疟指南》附子
- 《冯氏锦囊秘录》附子
- 《侣山堂类辩》附子
- 《医学衷中参西录》附子
- 《顾松园医镜》附子
- 《医学入门》附子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土球子、土谷蛇、土布袋、土狗子蛇、草上飞、七寸子、土公蛇、土虺、灶土蛇、烂肚腹虺、虺、反鼻、土虺蛇、反鼻蛇、碧飞、方胜板、土锦、灰地匾、狗屙蝮、烂肚蝮、地扁蛇
味性:甘,温。
归经:脾;肝经。
主治:祛风,攻毒。治麻风,癞疾,皮肤顽痹,瘰疬,痔疾。蝮蛇
别名:覆盆、乌藨子、小托盘、竻藨子、山泡
味性:甘酸,平。
归经:肝;肾经。
主治:益肾,固精,缩尿。用于肾虚遗尿,小便频数,阳痿早泄,遗精滑精。覆盆子(图)
- 《中国药典》覆盆子
- 《中药大辞典》覆盆子
- 《中华本草》覆盆子
- 《本草纲目》覆盆子
- 《本草便读》覆盆子
- 《本草崇原》覆盆子
- 《本草从新》覆盆子
- 《本草撮要》覆盆子
- 《本草分经》覆盆子
- 《本草分经》覆盆子
- 《本草蒙筌》覆盆子
- 《本草求真》覆盆子
- 《本草新编》覆盆子
- 《本草衍义》覆盆子
- 《本草择要纲目》覆盆子
- 《本经逢原》覆盆子
- 《得配本草》覆盆子
- 《滇南本草》覆盆子
- 《雷公炮炙论》覆盆子
- 《雷公炮制药性解》覆盆子
- 《名医别录》覆盆子
- 《食疗本草》覆盆子
- 《药笼小品》覆盆子
- 《药性切用》覆盆子
- 《玉楸药解》覆盆子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覆盆子
- 《证类本草》覆盆子
- 《中药学》覆盆子
- 《千金翼方》覆盆子
- 《冯氏锦囊秘录》覆盆子
- 《顾松园医镜》覆盆子
- 《医学入门》覆盆子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鸡爪三七、五爪三七、鸡脚三七、土三七、假川连、青背天葵、五爪田七、小灯笼草、大还魂、高凉菜
味性:甘苦,寒。
归经:心;肝;肺经。
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止血。治疮疡脓肿,跌打损伤,创伤出血,烫伤,湿疹。伽蓝菜
别名:甜草根、红甘草、粉甘草、粉草、美草、蜜甘、蜜草、蕗草、国老、灵通、甜草、甜根子、棒草
味性:甘;平。
归经:入脾、胃、肺经。
主治:清热解毒,润肺止咳,调和诸药;炙甘草能补脾益气。主治咽喉肿痛,咳嗽,脾胃虚弱,胃、十二指肠溃疡,肝炎,癔病,痈疖肿毒,药物及食物中毒。甘草(图)
- 《中国药典》甘草
- 《全国中草药汇编》甘草
- 《中药大辞典》甘草
- 《中华本草》甘草
- 《本草纲目》甘草
- 《本草备要》甘草
- 《本草便读》甘草
- 《本草乘雅半偈》甘草
- 《本草崇原》甘草
- 《本草从新》甘草
- 《本草撮要》甘草
- 《本草分经》甘草
- 《本草分经》甘草
- 《本草分经》甘草
- 《本草分经》甘草
- 《本草分经》甘草
- 《本草害利》甘草
- 《本草经解》甘草
- 《本草经集注》甘草
- 《本草蒙筌》甘草
- 《本草求真》甘草
- 《本草思辨录》甘草
- 《本草图经》甘草
- 《本草新编》甘草
- 《本草衍义》甘草
- 《本草易读》甘草
- 《本草择要纲目》甘草
- 《本经逢原》甘草
- 《长沙药解》甘草
- 《得配本草》甘草
- 《雷公炮炙论》甘草
- 《雷公炮制药性解》甘草
- 《名医别录》甘草
- 《神农本草经》甘草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甘草
- 《中药炮制》甘草
- 《汤液本草》甘草
- 《新修本草》甘草
- 《药鉴》甘草
- 《药笼小品》甘草
- 《药性切用》甘草
- 《药征》甘草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甘草
- 《证类本草》甘草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甘草
- 《中药学》甘草
- 《千金翼方》甘草
- 《外科全生集》甘草
- 《冯氏锦囊秘录》甘草
- 《医学衷中参西录》甘草
- 《饮膳正要》甘草
- 《顾松园医镜》甘草
- 《医学入门》甘草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橄榄子、橄棪、忠果、青果、青子、谏果、青橄榄、白榄、黄榄、甘榄、余甘子
味性:甘涩酸,平。
归经:入肺、胃经。
主治:清肺利咽;生津止渴;解毒。主咳嗽痰血;咽喉肿痛;暑热烦渴;醉酒;鱼蟹中毒。橄榄(图)
别名:点称星、称星树、土甘草、山梅根、假青梅、白点秤、天星木、秤星树、百解茶
味性:苦、甘,凉。
主治: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用于感冒,高热烦渴,扁桃体炎,咽喉炎,气管炎,百日咳,肠炎,痢疾,传染性肝炎,野蕈、砒霜中毒。为凉茶主要原料;叶外用治跌打损伤,痈疖肿毒。岗梅
别名:百解、土甘草、秤杆根、盆包银、点秤根、天星根、七星蔃、山梅根、糟楼星、金包银、上甘草、乌皮柴、西解柴
味性:苦甘.寒。
归经:肺;肝;大肠经。
主治:清热,生津,活血,解毒。治感冒,头痛眩晕,热病燥渴,痧气,热泻,肺痈,咳血,喉痛,痔血,淋病,痈毒,跌打损伤。岗梅根
别名:红娘藤、倒水莲、十月红、十月莓、秧泡子、寒扭、冬寒扭、倒拔千斤
味性:甘、苦,平。
主治:活血调经,消肿解毒。用于产后腹痛,血崩,产褥热,痛经,坐骨神经痛,风湿关节痛,偏瘫;叶外用治创伤出血。高粱泡
别名:葛藤、粉葛、干葛、葛麻藤、甘葛、葛麻茹、葛于根、黄葛根、葛条根、葛葛根、葛子根、鸡齐根
味性:甘辛,平。
归经:归脾、胃经。
主治:升阳解肌,透疹止泻,除烦止温。治伤寒、温热头痛项强,烦热消渴,泄泻,痢疾,癍疹不透,高血压,心绞痛,耳聋。葛根(图)
- 《中国药典》葛根
- 《中药大辞典》葛根
- 《中华本草》葛根
- 《外治方》葛根
- 《本草备要》葛根
- 《本草便读》葛根
- 《本草乘雅半偈》葛根
- 《本草崇原》葛根
- 《本草从新》葛根
- 《本草撮要》葛根
- 《本草分经》葛根
- 《本草分经》葛根
- 《本草害利》葛根
- 《本草经解》葛根
- 《本草经集注》葛根
- 《本草蒙筌》葛根
- 《本草求真》葛根
- 《本草思辨录》葛根
- 《本草图经》葛根
- 《本草新编》葛根
- 《本草衍义》葛根
- 《本草易读》葛根
- 《本草择要纲目》葛根
- 《本经逢原》葛根
- 《长沙药解》葛根
- 《得配本草》葛根
- 《雷公炮制药性解》葛根
- 《名医别录》葛根
- 《神农本草经》葛根
- 《食疗本草》葛根
- 《中药炮制》葛根
- 《汤液本草》葛根
- 《吴普本草》葛根
- 《新修本草》葛根
- 《药鉴》葛根
- 《药笼小品》葛根
- 《药征》葛根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葛根
- 《证类本草》葛根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葛根
- 《中药学》葛根
- 《千金翼方》葛根
- 《顾松园医镜》葛根
- 《医学入门》葛根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割谷镰藤、野葡萄、栽秧藤
味性:甘,平。
主治:补五脏,续筋骨,长肌肉,果实可食。;骨节酸痛,跌打损伤:根皮用甜酒捣烂敷患处。;咳嗽,吐血:果3~5钱,水煎服。;积食:果、叶各5钱,水煎服。葛藟
别名:葛乳、葛花菜、葛菌、红血莲、螺丝起、蛇菰、葛蕈药、菌藤菌、地重楼、红冬菰、铺地开花、深山不出头、石莲花、土心肝、角菌、角花、菖菌、地红果、列当、球穗蛇菰
味性:苦甘,凉。
归经:肺;大肠经。
主治:清热,解毒,醒酒。治风热癍疹,肺热咳嗽吐血,血崩,痔疮。葛蕈
别名:双钩藤、鹰爪风、吊风根、金钩草、倒挂刺、钓藤、吊藤、钩藤钩子、钓钩藤、莺爪风、嫩钩钩、金钩藤、挂钩藤、钩丁、倒挂金钩、钩耳、倒挂剌
味性:甘,凉。
归经:肝;心经。
主治:清热平肝,息风定惊。用于头痛眩晕,感冒夹惊,惊痫抽搐,妊娠子痫;高血压。钩藤(图)
别名:金毛狗脊、金毛狗、金狗脊、金毛狮子、猴毛头、黄狗头、百枝、狗青、强膂、扶盖、扶筋、苟脊、毛狗儿、金丝毛、金扶筋、金猫咪、老猴毛
味性:苦甘,温。
归经:归肝、肾经。
主治:补肝肾,强腰脊,祛风湿。用于腰膝酸软,下肢无力,风湿痹痛。狗脊(图)
别名:地棉花、野棉花、野桃花、花蝴蝶、五龙会、八大锤、乌云盖雪、乌蝇叶、乌蝇翼、苍蝇草
味性:甘、苦,平。
主治:清湿热,解毒消积。治腹泻下痢,五淋白浊,小儿积热,小儿烂头疮,皮肤湿毒,疥疮。狗脚迹
别名:抽筋草、大种鹅儿肠、小九股牛、白牛膝、大被单草、小被单草、小九牯牛、筋骨草、铁栏杆、水筋骨、九股牛七、长深根、称筋散、土牛膝、伸筋草、九股牛、接筋草、鸡肠子草
味性:甘、淡,温。
归经:肝;膀胱经。
主治:活血定痛;接骨生肌。主跌打损伤;骨折;风湿骨痛;月经不调;瘰疬;痈疽。狗筋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