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味中药列表/34
|
- 章鱼
- 獐骨
- 獐肉
- 獐髓
- 掌叶榕
- 蜇砂
- 柘木
- 柘木白皮
- 柘树茎叶
- 浙地黄
- 浙江七叶树
- 鹧鸪
- 鹧鸪脚
- 鹧鸪血
- 鹧鸪脂
- 针筒线
- 珍珠
- 真藓
- 榛蘑
- 榛子
- 鱵鱼
- 震天雷
- 蒸饼
- 栀子根
- 蜘蛛抱蛋
- 蜘蛛草
- 蜘蛛果
- 蜘蛛果茎叶
- 直立百部
- 止咳菊
- 指天蕉
- 枳椇
- 枳椇根
- 枳椇木汁
- 枳椇子
- 制何首乌
- 炙甘草
- 炙红芪
- 炙黄芪
- 雉
- 雉脑
- 雉尾
- 雉子筵
- 雉子筵根
- 中华赛爵床
- 中间骨牌蕨
- 钟乳石
- 重唇鱼
- 帚菌
- 皱杓兰
- 朱蕉
- 朱蕉花
- 朱兰
- 朱砂
- 珠儿参
- 珠儿参叶
- 珠兰
- 珠子参
- 猪肠
- 猪大肠
- 猪肚
- 猪肺
- 猪肤
- 猪肝
- 猪獠参
- 猪苓
- 猪笼草
- 猪脑
- 猪脬
- 猪脾
- 猪肉
- 猪髓
- 猪蹄
- 猪心
- 猪靥
- 猪胰
- 猪脂膏
- 猪仔笠
- 槠子
- 竹(鼠留)肉
- 竹(鼠留)子牙
- 竹(鼠留)子油
- 竹蜂
- 竹根七
- 竹鸡
- 竹节参
- 竹节蓼
- 竹节七
- 竹节人参叶
- 竹节三七
- 竹卷心
- 竹兰草
- 竹沥
- 竹林消
- 竹林霄
- 竹凌霄
- 竹茹
- 竹鼠肉
- 竹鼠子油
- 竹荪
- 下一页
别名:越雉、越鸟、隋阳、逐隐、怀南、山鸪、格磔、中国鹧鸪、花鸡
味性:味甘;性温。
归经:脾;胃;心经。
主治:滋养补虚;开胃化痰。主体虚乏中国科学院;失眠;胃病;下痢;小儿疳积;咳嗽痰多;百日咳。鹧鸪
别名:大叶万年青、竹叶盘、九龙盘、竹节伸筋、赶山鞭、斩龙剑、一叶、一帆青、飞天蜈蚣、哈萨喇、竹叶伸筋、大九龙盘、蓼叶伸筋、大伸筋、摇边竹、龙骨草、铁马鞭、甘心蜈蚣、竹根七、地蜈蚣、九节龙、蜈蚣草、一寸十八节、土里蜈蚣、狸角叶、单枝白叶、地雷公、入地蜈蚣、石上剑、山蜈蚣
味性:甘,温。
主治:活血散瘀,补虚止咳。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筋骨痛,腰痛,肺虚咳嗽,咯血。蜘蛛抱蛋
别名:枳椇子[种子]、鸡爪树、鸡脚爪、万字果、万寿果、橘扭子、转扭子、九扭
味性:子:甘,平。
主治:子:清热利尿,止咳除烦,解酒毒。用于热病烦渴,呃逆,呕吐,小便不利,酒精中毒。;树皮:活血,舒筋解毒。用于腓肠肌痉挛,食积,铁棒锤中毒。;果梗:健胃,补血。蒸熟浸酒,作滋养补血用。枳椇
别名:木蜜、树蜜、木饧、白石木子、蜜屈律、鸡距子、癞汉指头、栞栱、背洪子、兼穹、拐枣、天藤、还阳藤、木珊瑚、鸡爪子、鸡橘子、结留子、曹公爪、棘枸、白石枣、万寿果、鸡爪梨、甜半夜、龙爪、碧久子、金钩钩、酸枣、鸡爪果、枳枣、兼穹拐枣、转钮子、鸡脚爪、万字果、橘扭子、九扭、金约子
味性:甘酸,平。
归经:心;脾;肺经。
主治:治酒醉,烦热,口渴,呕吐,二便不利。枳椇子
别名:石钟乳、滴乳石、虚中、钟乳、公乳、留公乳、芦石、夏石、黄石砂、卢布、夏乳根
味性:甘;温。
归经:入肺,肾经。
主治:温肺气,壮元阳,下乳汁。治虚劳喘咳,寒嗽,阳痿,腰脚冷痹,乳汁不通。钟乳石(图)
别名:珠参、珠子参、疙瘩七、雪三七、钮子七、扣子七、竹鞭三七、土三七、盘七、野三七、带节参三七
味性:苦甘,寒。
归经:入肝、胃二经。
主治:养阴,清肺,散瘀,止血,定痛。治热病烦渴,阴虚咳嗽,痨伤吐血,鼻衄,咽痛,风湿性关节炎,小儿惊风,跌打损伤。珠儿参
别名:野猪粪、豕零、猳猪屎、豕橐、豨苓、地乌桃、野猪食、猪屎苓、司马彪、猪茯苓
味性:甘淡;平。
归经:归肾、膀胱经。
主治:利水渗湿。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猪苓(图)
- 《中国药典》猪苓
- 《中药大辞典》猪苓
- 《中华本草》猪苓
- 《本草纲目》猪苓
- 《本草备要》猪苓
- 《本草便读》猪苓
- 《本草乘雅半偈》猪苓
- 《本草崇原》猪苓
- 《本草从新》猪苓
- 《本草撮要》猪苓
- 《本草分经》猪苓
- 《本草分经》猪苓
- 《本草害利》猪苓
- 《本草害利》猪苓
- 《本草经解》猪苓
- 《本草经集注》猪苓
- 《本草蒙筌》猪苓
- 《本草求真》猪苓
- 《本草思辨录》猪苓
- 《本草图经》猪苓
- 《本草新编》猪苓
- 《本草衍义》猪苓
- 《本草易读》猪苓
- 《本草择要纲目》猪苓
- 《本经逢原》猪苓
- 《长沙药解》猪苓
- 《得配本草》猪苓
- 《雷公炮炙论》猪苓
- 《雷公炮制药性解》猪苓
- 《名医别录》猪苓
- 《神农本草经》猪苓
- 《中药炮制》猪苓
- 《汤液本草》猪苓
- 《吴普本草》猪苓
- 《新修本草》猪苓
- 《药鉴》猪苓
- 《药笼小品》猪苓
- 《药征》猪苓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猪苓
- 《证类本草》猪苓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猪苓
- 《中药学》猪苓
- 《千金翼方》猪苓
- 《冯氏锦囊秘录》猪苓
- 《顾松园医镜》猪苓
- 《医学入门》猪苓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地草果[云南]、毛瓣花、岗菊、雀脷珠、山葛、大力牛、鸡头薯、鸡心薯、鸡头子、凉薯、山莨薯、山芪薯、地草果
味性:甘;平。
归经:肺;大肠;肝经。
主治:清肺化痰。治肺热咳嗽,烦渴,赤白痢疾。猪仔笠
别名:白三七、明七、竹根七、萝卜七、蜈蚣七、峨三七、野三七、竹节人参、七叶子、土参、土精、血参、竹节三七、甜七、、竹鞭三七、罗汉三七、竹节七、竹七、水三七、鸡头七、野田七、大竹根七
味性:甘、微苦,温。
归经:归肺;脾;肝经。
主治:滋补强壮,散瘀止痛,止血祛痰。用于病后虚弱,劳嗽咯血,咳嗽痰多,跌扑损伤。竹节参(图)
别名:扁竹蓼、飞天蜈蚣、百足草、蜈蚣竹、鸡爪蜈蚣、观音竹、铁扭边、上石百足、扁竹花、斩蛇剑、上石百竹、蜈蚣草、扁竹、对节草、竹节山草、百脚山草、大本飞天蜈蚣、斑竹相似、寒忌竹、鹅江草
味性:甘、淡,平。
归经:肝;肺经。
主治:清热解毒;去瘀消肿。主痈疽肿毒;跌打损伤;蛇;虫咬伤。竹节蓼
别名:土参、土精、血参、甜七、竹根七、竹节参、竹节人参、竹鞭三七、罗汉三七、竹节七、竹七;萝卜七、白三七、水三七、明七、野三七、鸡头七
味性:甘苦,温。
归经:入肝、脾二经。
主治:止咳,化痰,散察,活血。治咳嗽多痰,劳伤吐血,跌打损伤,痈肿,外伤出血。竹节三七
别名:石竹根、竹林消、万花梢、黄牛尾巴、百尾笋、竹凌霄、白龙须、乌骨鸡、竹叶三七、牛尾笋
味性:味甘;淡;性平。
主治:润肺止咳;健腺消食;舒筋活络;清热解毒。主肺热咳嗽;肺痨咯血;食积胀满;风湿痹痛;腰腿痛;骨折;烧、烫伤。竹林霄
别名:宝铎草、石竹根、倒竹散、百尾笋、小伸筋草[陕西]
味性:甘、淡,平。
主治:清肺化痰,止咳,健脾消食,舒筋活血。用于肺结核咳嗽,食欲不振,胸腹胀满,筋骨疼痛,腰腿痛;外用治烧烫伤,骨折。竹凌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