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味中药列表/20
|
- 木虾公
- 木贼
- 木竹子
- 木竹子油
- 牧马豆
- 奶浆参
- 奶浆果
- 奶椎
- 耐冬果
- 南川升麻
- 南瓜
- 南瓜蒂
- 南瓜根
- 南瓜花
- 南瓜七
- 南瓜瓤
- 南瓜藤
- 南瓜叶
- 南瓜子
- 南牡蒿
- 南沙参
- 南蛇藤果
- 南天竹子
- 南五味子
- 南枳椇
- 南烛根
- 南烛子
- 楠藤
- 尼泊尔鸢尾子
- 泥鳅
- 泥炭藓
- 娘娘菜
- 鸟不企叶
- 宁油麻藤
- 柠檬
- 柠檬叶
- 柠条
- 柠条花
- 牛白藤
- 牛白藤根
- 牛蒡茎叶
- 牛鼻
- 牛肠
- 牛抄藤
- 牛戳口
- 牛大力
- 牛胆参
- 牛肚
- 牛轭草
- 牛耳枫枝叶
- 牛耳岩白菜
- 牛肺
- 牛肝
- 牛肝菌
- 牛骨
- 牛黄
- 牛角三七
- 牛金子
- 牛筋
- 牛筋草
- 牛口涎
- 牛马藤
- 牛毛七
- 牛奶柴
- 牛奶浆根
- 牛奶树
- 牛脑
- 牛脾
- 牛肉
- 牛乳
- 牛嗓管树
- 牛嗓管树根
- 牛肾
- 牛髓
- 牛蹄
- 牛蹄甲
- 牛尾菜
- 牛尾参
- 牛心果
- 牛靥
- 牛脂
- 扭序花
- 扭子菜
- 钮子瓜
- 钮子七
- 女娄菜根
- 女贞子
- 糯稻根
- 糯稻根须
- 糯米
- 糯米泔
- 糯米藤
- 欧当归
- 欧活血丹
- 欧泽芹
- 鸥
- 藕
- 藕粉
- 藕节
- 藕蔤
- 下一页
别名:岭南倒捻子、岭南山竹子、木竹果、冬竹子、龙檬果、罗楝子、黄牙果、染牙果、竹橘、山橘子、山枇杷、大力王、大黄鸡卵、酸桐子、白树子、木竹子、黄牙桔、严芽桔、竹节果、不碌果、麦芽仔、粘牙仔、鸠酸、花瓶果、酸果
味性:甘;凉。
归经:脾经。
主治:清热;生津。主胃热津伤;呕吐;口渴;肺热气逆;咳嗽不止。木竹子
别名:沙参、知母、白沙参、苦心、识美、虎须、白参、志取、文虎、文希、羊婆奶、泡参、面杆杖、桔参、泡沙参、稳牙参、保牙参、土人参
味性:甘,微寒。
归经:归肺、胃经。
主治:养阴清肺,祛痰止咳。治肺热燥咳,虚痨久咳,阴伤咽干喉痛。南沙参
别名:红木香、紫金藤、紫荆皮、盘柱香、内红消、风沙藤、小血藤、长梗南五味子、盘柱南五味子
味性:酸、甘,温。
归经:归肺、心、肾经。
主治:活血理气,祛风活络,消肿止痛。用于溃疡病,胃肠炎,中暑腹痛,月经不调,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南五味子
别名:黎檬、黎檬子、黎朦子、宜母子、里木子、梨橡干、药果、檬子、梦子、宜蒙子、宜母果、柠果、黎檬干
味性:酸;甘;凉。
归经:肺;胃经。
主治:生津,止渴,祛暑,安胎。咽痛口干,胃脘胀气,高血压,心肌梗塞,不思饮食。柠檬
别名:广花耳草、土五加皮、涂藤头、土加藤、大叶亚婆巢、接骨丹、有毛鸡屎藤、脓见消、癍痧藤、大叶龙胆草、甜茶、排骨连、土加藤甜茶、凉茶藤、山甘草、脚白藤、半路哮、白束、大号山甘草、白藤草
味性:甘淡;凉。
归经:肺;肝;肾经。
主治:清热解毒。主中暑;高热;肠炎;皮肤湿疹;带状疱疹;痈疮肿毒。牛白藤
别名:长叶海金沙、驳筋藤、介指藤、缠藤、柳叶海金沙、海金沙、左壮藤、坐转藤、加吊藤、戒指藤
味性:甘;微苦;寒。
归经:肾;肝;大肠经。
主治:舒筋活络;清热利湿;止血。主风湿麻木;跌打损伤;尿路感染;泌尿系结石;水肿;痢疾;疮痈肿毒;小儿口疮;火眼;癣疾;外伤出血。牛抄藤
别名:岩白菜[贵州]、猫耳朵[贵州安顺]、石三七[广西贵县]、石虎耳、金山岩白菜、岩青菜、呆白菜、矮白菜、石三七、猫耳朵、岩白菜
味性:甘,平。
主治:清肺止咳凉血上血;解毒消痈。主阴虚肺热;咳嗽咯咯血;崩漏带下;头号肿疮毒;外伤出血。牛耳岩白菜
别名:丑宝、天然牛黄、犀黄、各一旺
味性:甘,凉。
归经:心;肝经。
主治:清心,化痰,利胆,镇惊。治热病神昏、谵语,癫痫发狂,小儿惊风抽搐,牙疳,喉肿,口舌生疮,痈疽,疔毒。牛黄(图)
- 《中国药典》牛黄
- 《中药大辞典》牛黄
- 《中华本草》牛黄
- 《本草纲目》牛黄
- 《本草备要》牛黄
- 《本草便读》牛黄
- 《本草乘雅半偈》牛黄
- 《本草崇原》牛黄
- 《本草从新》牛黄
- 《本草撮要》牛黄
- 《本草分经》牛黄
- 《本草分经》牛黄
- 《本草害利》牛黄
- 《本草经集注》牛黄
- 《本草蒙筌》牛黄
- 《本草求真》牛黄
- 《本草图经》牛黄
- 《本草新编》牛黄
- 《本草衍义》牛黄
- 《本草易读》牛黄
- 《本草择要纲目》牛黄
- 《本经逢原》牛黄
- 《雷公炮炙论》牛黄
- 《雷公炮制药性解》牛黄
- 《名医别录》牛黄
- 《神农本草经》牛黄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牛黄
- 《汤液本草》牛黄
- 《吴普本草》牛黄
- 《新修本草》牛黄
- 《药笼小品》牛黄
- 《药性切用》牛黄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牛黄
- 《证类本草》牛黄
- 《中药学》牛黄
- 《千金翼方》牛黄
- 《冯氏锦囊秘录》牛黄
- 《顾松园医镜》牛黄
- 《医学入门》牛黄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蟋蟀草、路边草、鸭脚草、蹲倒驴、牛顿草、千人踏、千金草、千千踏、忝仔草、千人拔、穆子草、粟仔越、野鸡爪、粟牛茄草、扁草、水枯草、油葫芦草、千斤草、稷子草、椮子草、栗牛茄草、水牯草、尺盆草、鹅掌草、野鸭脚菜、老驴草、百夜草
味性:甘;淡;凉。
归经:入肝经。
主治:清热,利湿。治伤暑发热,小儿急惊,黄疸,痢疾,淋病,小便不利;并能防治乙脑。牛筋草
别名:牛麻藤、老鸦藤、黎豆藤、过山龙、乌通[四川]、常春油麻藤、油麻血藤、牛肠藤、鸡血藤、老鸦枕头、绵麻藤
味性:甘,温。
归经:肝;胃经。
主治:行血补血,通经活络。治风湿疼痛,四肢麻木,贫血,月经不调。牛马藤
别名:牛奶子、乳汁麻木、牛奶稔、猪母茶、猪奶树、牛乳药、大牛奶、多糯树、稔水冬瓜、铁牛入石、乳汁公树
味性:甘;微苦;性凉。
主治:疏风解热,消积化痰,行气散瘀。治感冒发热,支气管炎,消化不良,痢疾,跌打肿痛。牛奶树
别名:牛尾蕨、土春根、牛尾结、马尾伸筋、七层楼、金刚豆藤、草菝葜、马尾伸根、过江蕨、老龙须、大伸筋草、千层塔、鲤鱼须、山豇豆、背梁骨、摇边竹、白须公、软叶菝葜
味性:甘苦,平。
归经:肝;肺经。
主治:祛风湿;通经络;祛痰止咳。主风湿痹证;劳伤腰痛;跌打损伤;咳嗽气喘。牛尾菜
别名:竹节黄、竹叶青、软枝接骨草、鳄嘴花、青竹蛇、柔刺草、拔弹藤、竹节王、小接骨
味性:甘、微苦,辛。
主治:清热除湿,消肿止痛,散瘀拔弹。主治黄疸,风湿痹痛,月经不调;外用治跌打,骨折,刀伤,弹片入肉。扭序花
别名:爆格蚤、冬青子[河北、江苏、福建、广西、云南]、女贞实、冬青子、白蜡树子、鼠梓子
味性:苦甘、平。
归经:肝;肾经。
主治:滋补肝肾,明目乌发。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目暗不明。女贞子(图)
别名:捆仙绳、糯米菜、糯米草、米浆藤、生扯拢、筲箕藤、铁箍蔓草、玄麻根、红米藤、红饭藤、雾水葛、自消散、铁节草、小铁箍、小粘药、红头带、红石薯、猪仔菜、贯线草、土加藤、糯米莱、蔓苎麻根、九股牛、小拔毒散、意心藤
味性:甘苦,凉。
主治:清热解毒,健脾,止血。治疗疮,痈肿,瘰疬,痢疾,妇女白带,小儿疳积,吐血,外伤出血。糯米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