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味中药列表/20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木虾公

别名:上树虾、虾公脊、鸡背石斛、金黄泽、上树黄泽、虾公草、小环草

味性:甘;淡;凉。

归经:肺;胃经。

主治:润肺化痰,止咳平喘。用于肺热咳嗽,哮喘。木虾公

木竹子

别名:岭南倒捻子、岭南山竹子、木竹果、冬竹子、龙檬果、罗楝子、黄牙果、染牙果、竹橘、山橘子、山枇杷、大力王、大黄鸡卵、酸桐子、白树子、木竹子、黄牙桔、严芽桔、竹节果、不碌果、麦芽仔、粘牙仔、鸠酸、花瓶果、酸果

味性:甘;凉。

归经:脾经。

主治:清热;生津。主胃热津伤;呕吐;口渴;肺热气逆;咳嗽不止。木竹子

木竹子油

味性:甘;酸;凉。

归经:胃经。

主治:清热解毒;收剑生肌。主烧伤;烫伤;口腔炎;牙周炎;湿疹;痈疮溃烂;新肉不生。木竹子油

牧马豆

别名:黄花苦豆子、野决明、枪叶野决明、苦豆、LAO豆子

味性:甘;微温。

归经:肺经。

主治:祛痰止咳;润肠通便。主咳嗽痰喘;大便干结。牧马豆

奶浆参

别名:万丈深、马尾参、还阳参、天竹参

味性:味苦;甘;性温。

主治:补益肝肾;健脾利湿。主头晕目眩;腰膝酸软;水肿;带下疳积;缺乳。奶浆参

奶浆果

别名:异叶榕、大山枇杷、牛奶子、大斑鸠食子、山枇杷、天枇杷、野枇杷、金樱子

味性:甘、酸,温。

主治:补血;下乳。主脾胃虚弱;缺乳。奶浆果

奶椎

味性:性微温,味甘辛。

主治:催乳。奶椎

耐冬果

别名:小叶栒子、黑牛筋、刀口药、铺地蜈蚣

味性:酸、甘、涩,温。

主治:止血生肌。治刀伤。耐冬果

南川升麻
南川升麻

别名:小升麻

味性:味甘;苦;性寒。

主治:清热解毒;疏风透疹;升阳举陷。主斑疹不透;咽喉肿痛;劳伤;中气下陷;泻痢下重;跌打损伤。南川升麻

南瓜
南瓜

别名:麦瓜、番南瓜、番瓜、倭瓜、北瓜、金冬瓜、冬瓜、伏瓜、金瓜、饭瓜、老缅瓜、窝瓜、番蒲、瘌瓜、阴瓜

味性:甘,温。

归经:入脾、胃经。

主治:补中益气,消炎止痛,解毒杀虫。南瓜(图)

南瓜蒂

味性:味苦;微甘;性平。

归经:肺;肝经。

主治:解毒;利水;安胎。主痈疽肿毒;疔疮;烫伤;疮溃不敛;水肿腹水;胎动不安。南瓜蒂

南瓜根

味性:味甘;淡;性平。

归经:归肝;膀胱经。

主治:利湿热,通乳汁。治淋病,黄疸,痢疾,乳汁不通。南瓜根

南瓜花
南瓜花

味性:味甘;性凉。

主治:清湿热,消肿毒。主黄疸;痢疾;咳嗽;痈疽肿毒。南瓜花

南瓜七

别名:马蹄当归、八角乌、荷花七、缅瓜七

味性:甘,凉。

主治:活血行瘀。治劳伤咳嗽,吐血,跌打损伤。南瓜七

南瓜瓤
南瓜瓤

味性:味甘;性凉。

归经:脾经。

主治:解毒;敛疮。主痈肿疮素养,烫伤,创伤。南瓜瓤

南瓜藤
南瓜藤

别名:番瓜藤、盘肠草

味性:味甘;苦;性微寒。

归经:入肝;胃;肺经。

主治:清肺,和胃,通络。治肺结核低热,胃痛,月经不调,烫伤。南瓜藤

南瓜叶

味性:味甘;微苦;性凉。

主治:清热;解暑;止血。主暑热口渴;热痢;外伤出血。南瓜叶

南瓜子
南瓜子南瓜子

别名:北瓜子、窝瓜子、南瓜仁、白瓜子、金瓜米、倭瓜子

味性:甘,温。

归经:归大肠经。

主治:治绦虫,蛔虫,产后手足浮肿,百日咳,痔疮。南瓜子(图)

南牡蒿

别名:牡蒿

味性:苦、微甘,温。

主治:疏风清热;除湿止痛。主风热头痛;风湿性关节炎;蛇咬伤。南牡蒿

南沙参
南沙参原生态南沙参南沙参南沙参

别名:沙参、知母、白沙参、苦心、识美、虎须、白参、志取、文虎、文希、羊婆奶、泡参、面杆杖、桔参、泡沙参、稳牙参、保牙参、土人参

味性:甘,微寒。

归经:归肺、胃经。

主治:养阴清肺,祛痰止咳。治肺热燥咳,虚痨久咳,阴伤咽干喉痛。南沙参

南蛇藤果

别名:合欢花、狗葛子、皮猢子、鸦雀食

味性:甘;微苦;平。

主治:养心安神;和血止痛。主心悸失眠;健忘多梦;牙痛;筋骨痛;腰腿麻木;跌打伤痛。南蛇藤果

南天竹子

别名:红杷子、天烛子、红枸子、南竹子、钻石黄、天竺子

味性:酸甘,平。

归经:肺;肝经。

主治:敛肺止咳;平喘。主久咳;喘息;百日咳。南天竹子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别名:红木香、紫金藤、紫荆皮、盘柱香、内红消、风沙藤、小血藤、长梗南五味子、盘柱南五味子

味性:酸、甘,温。

归经:归肺、心、肾经。

主治:活血理气,祛风活络,消肿止痛。用于溃疡病,胃肠炎,中暑腹痛,月经不调,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南五味子

南枳椇

别名:枳椇子

味性:甘,平。

主治:止渴除烦,解酒毒,利二便。主治醉酒,烦热,口渴,呕吐,二便不利。南枳椇

南烛根

别名:乌饭树根

味性:酸;微甘;性平。

主治:散瘀;止痛。主牙痛;跌伤肿痛。南烛根

南烛子

别名:南烛、乌饭果、乌饭子

味性:微甘、酸。

归经:肝;肾;肝经。

主治:益肾固精,强筋明目。治久泄梦遗,久痢久泻,赤白带下。南烛子

楠藤
楠藤

别名:大茶根、大洋藤、玉叶金花、胶鸟藤、大白纸扇、火烧藤

味性:微甘;凉。

主治:清热解毒。主疥疮;疮疡肿毒;烧烫伤。楠藤

尼泊尔鸢尾子

味性:苦;微甘;凉。

主治:清热;解毒;杀虫。主肠痈;食物中毒引起的泻痢;虫牙;蛔虫和蛲虫病。尼泊尔鸢尾子

泥鳅
泥鳅

别名:鱼鳅、鳛、鳅、鳅鱼、和鳅、鱃、泥鳅、委蛇、粉鳅

味性:甘,平。

归经:脾;肝;肾经。

主治:补中气,祛湿邪。治消渴,阳痿,传染性肝炎,痔疾,疥癣。泥鳅

泥炭藓
泥炭藓

别名:大泥炭藓、水藓、水苔、地毛衣

味性:淡;甘;凉。

主治:清热明目;止痒。主目生云翳;皮肤病;虫叮咬瘙痒。泥炭藓

娘娘菜
娘娘菜

味性:甘;性寒。

主治:清热利肺;散瘀托毒。主肺热咳嗽;痈疽疔疮。娘娘菜

鸟不企叶

味性:味甘;性平。

主治:平肝;解毒。主头目眩晕;肿毒。鸟不企叶

宁油麻藤

味性:甘、微苦,涩。

主治: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肿痛,骨折,痈肿疮疖。宁油麻藤

柠檬
柠檬柠檬

别名:黎檬、黎檬子、黎朦子、宜母子、里木子、梨橡干、药果、檬子、梦子、宜蒙子、宜母果、柠果、黎檬干

味性:酸;甘;凉。

归经:肺;胃经。

主治:生津,止渴,祛暑,安胎。咽痛口干,胃脘胀气,高血压,心肌梗塞,不思饮食。柠檬

柠檬叶
柠檬叶

别名:黎檬、洋柠檬

味性:辛甘,温。

归经:肺;胃;大肠经。

主治:化痰止咳,理气,开胃。治咳喘,腹胀,泄泻。柠檬叶

柠条
柠条

别名:马集柴、老虎刺

味性:甘;温。

归经:肝;肾经。

主治:滋阴补血,活血。主月经不调。柠条

柠条花

味性:甘;温。

归经:肝经。

主治:养阴,平肝。主头晕,高血压病。柠条花

牛白藤

别名:广花耳草、土五加皮、涂藤头、土加藤、大叶亚婆巢、接骨丹、有毛鸡屎藤、脓见消、癍痧藤、大叶龙胆草、甜茶、排骨连、土加藤甜茶、凉茶藤、山甘草、脚白藤、半路哮、白束、大号山甘草、白藤草

味性:甘淡;凉。

归经:肺;肝;肾经。

主治:清热解毒。主中暑;高热;肠炎;皮肤湿疹;带状疱疹;痈疮肿毒。牛白藤

牛白藤根

味性:甘;淡;凉。

归经:肺;大肠经。

主治:凉血解毒;祛瘀消肿。主风湿性腰腿痛;痈疮肿毒;跌打损伤;痔疮出血。牛白藤根

牛蒡茎叶

别名:大夫叶

味性:味苦;微甘;性凉。

主治:治头风痛,烦闷,金疮,乳痈。皮肤风痒。牛蒡茎叶

牛鼻

别名:牛、水牛

味性:味甘;性平。

归经:肺;胃;肝经。

主治:生津;下乳;止咳。主消渴;妇人无乳;咳嗽;口眼歪斜。牛鼻

牛肠

别名:牛、水牛

味性:味甘;性平。

归经:大肠、小肠经。

主治:厚肠。主肠风痔漏。牛肠

牛抄藤

别名:长叶海金沙、驳筋藤、介指藤、缠藤、柳叶海金沙、海金沙、左壮藤、坐转藤、加吊藤、戒指藤

味性:甘;微苦;寒。

归经:肾;肝;大肠经。

主治:舒筋活络;清热利湿;止血。主风湿麻木;跌打损伤;尿路感染;泌尿系结石;水肿;痢疾;疮痈肿毒;小儿口疮;火眼;癣疾;外伤出血。牛抄藤

牛戳口

别名:老牛锉、千针草、大蓟

味性:味甘;性凉。

主治:凉血止血;消肿解毒。主咯血;衄血;尿血;跌打损伤;痈疮肿毒。牛戳口

牛大力
牛大力原生态牛大力牛大力

别名:猪脚笠、山莲藕、金钟根、倒吊金钟、大力薯

味性:甘,平。

主治:补虚润肺,强筋活络。用于腰肌劳损,风湿性关节炎,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肝炎,遗精,白带。牛大力

牛胆参

味性:甘;淡;平。

归经:肾经。

主治:补肾;利尿。主肾炎水肿;淋证;肾虚腰膝酸软;疝气。牛胆参

牛肚
牛肚

别名:牛百叶、牛膍

味性:味甘;性温。

归经:脾;胃经。

主治:补虚,益脾胃。治病后虚羸,气血不足,消渴,风眩。牛肚

牛轭草

别名:红茅草、地蓝花

味性:甘;淡;微苦;寒。

主治:清热止咳;解毒;利尿。主小儿高热;肺热咳嗽;目赤肿痛;热痢;疮痈肿毒;热淋;小便不利。牛轭草

牛耳枫枝叶

味性:辛;甘;性凉。

归经:肝;肾经。

主治:祛风止痛;解毒消肿。主风湿骨痛;疮疡肿毒;跌打骨折;毒蛇咬伤。牛耳枫枝叶

牛耳岩白菜

别名:岩白菜[贵州]、猫耳朵[贵州安顺]、石三七[广西贵县]、石虎耳、金山岩白菜、岩青菜、呆白菜、矮白菜、石三七、猫耳朵、岩白菜

味性:甘,平。

主治:清肺止咳凉血上血;解毒消痈。主阴虚肺热;咳嗽咯咯血;崩漏带下;头号肿疮毒;外伤出血。牛耳岩白菜

牛肺

别名:牛、水牛

味性:味甘;性平。

归经:肺经。

主治:益肺;止咳喘。主肺虚咳嗽喘逆。牛肺

牛肝
牛肝

味性:甘,平。

主治:养血,补肝,明目。治血虚萎黄,虚劳羸瘦,青盲,雀目。牛肝

牛肝菌
牛肝菌牛肝菌

别名:见手青

味性:微甘;性温。

主治:消食和中;祛风寒;舒筋络。主食少腹胀;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牛肝菌

牛骨

别名:牛、水牛

味性:味甘;性温。

归经:心;肾;大肠经。

主治:蠲痹;截疟;敛疮。主关节炎;泻痢;疟疾;疳疮。牛骨

牛角三七

别名:夏兰、羊角七、鹿角七

味性:辛;甘;淡;平。

主治:清热化痰;补肾健脑。主肺结核咯血;百日咳;肾虚腰痛;神经衰弱;头晕头痛。牛角三七

牛金子

别名:小叶蒲桃、鱼鳞木、细子莲、假黄杨、山乌珠

味性:甘,平。

主治:清热解毒,利尿平喘。根、根皮:浮肿,哮喘;外用治烧烫伤。叶:用于瘭疽、疔疮、漆疮、烧烫伤。牛金子

牛筋
牛筋

味性:味甘;性凉。

归经:肝经。

主治:补肝强筋,祛风热;利尿。主筋脉劳伤;风热体倦;腹胀;小便不利。牛筋

牛筋草
牛筋草

别名:蟋蟀草、路边草、鸭脚草、蹲倒驴、牛顿草、千人踏、千金草、千千踏、忝仔草、千人拔、穆子草、粟仔越、野鸡爪、粟牛茄草、扁草、水枯草、油葫芦草、千斤草、稷子草、椮子草、栗牛茄草、水牯草、尺盆草、鹅掌草、野鸭脚菜、老驴草、百夜草

味性:甘;淡;凉。

归经:入肝经。

主治:清热,利湿。治伤暑发热,小儿急惊,黄疸,痢疾,淋病,小便不利;并能防治乙脑。牛筋草

牛口涎

别名:牛涎、牛、水牛

味性:甘;平。

归经:肝;胃经。

主治:和胃止哎;明目去疣。主反胃呕吐;噎膈;霍乱;喉闭口噤;目晴伤损;目疣。牛口涎

牛马藤

别名:牛麻藤、老鸦藤、黎豆藤、过山龙、乌通[四川]、常春油麻藤、油麻血藤、牛肠藤、鸡血藤、老鸦枕头、绵麻藤

味性:甘,温。

归经:肝;胃经。

主治:行血补血,通经活络。治风湿疼痛,四肢麻木,贫血,月经不调。牛马藤

牛毛七

味性:甘;淡;平。

归经:心;肺经。

主治:养阴清热,安神定志,祛风除湿,止血镇痛。治骨蒸潮热,神经衰弱,风湿疼痛,癫狂,外伤。牛毛七

牛奶柴

味性:甘淡,温。

归经:肺;脾;肾经。

主治:补中健脾;祛风湿;活血通络。主气虚乏力;四肢酸软;风湿痹痛;筋骨不利;跌打损伤;经闭;乳汁不通。牛奶柴

牛奶浆根

别名:毛天仙果根

味性:甘辛,温。

归经:肺;脾;肾经。

主治:健脾益气,活血,祛风除湿。治劳倦乏力,食少,乳难,月经本调,脾虚白带,脱肛,风湿。牛奶浆根

牛奶树

别名:牛奶子、乳汁麻木、牛奶稔、猪母茶、猪奶树、牛乳药、大牛奶、多糯树、稔水冬瓜、铁牛入石、乳汁公树

味性:甘;微苦;性凉。

主治:疏风解热,消积化痰,行气散瘀。治感冒发热,支气管炎,消化不良,痢疾,跌打肿痛。牛奶树

牛脑
牛脑

别名:牛、水牛

味性:味甘;性温。

归经:肝;脾;胃经。

主治:补脑祛风;止渴消痞。主头风眩晕;脑漏;消渴;痞气。牛脑

牛脾

别名:牛连贴

味性:味甘;微酸;性温。

归经:脾;胃经。

主治:健脾消积。治脾胃失健,消化不良,食积痞满。牛脾

牛嗓管树

别名:撒罗夷、马耳子果、蜜心果、鼻涕果、粘心果、野枇杷、大叶杜仲

味性:甘微涩,平。

主治:散瘀活血。治骨折,跌打损伤,慢性骨髓炎。牛嗓管树

牛嗓管树根

味性:甘淡,平。

主治:接骨拔脓。治骨折,大疮。牛嗓管树根

牛肾
牛肾

别名:牛、水牛

味性:味甘;咸;性平。

归经:肾经。

主治:补肾益精强腰膝;止痹痛。主虚劳肾亏;阳痿气乏;腰膝酸软;湿痹疼痛。牛肾

牛髓

别名:牛、水牛

味性:味甘;性温。

归经:肾;心;脾经。

主治:润肺,补肾、填髓。治虚痨羸瘦,精血亏损,泄利,消渴,跌扑损伤,手足皴裂。牛髓

牛蹄
牛蹄

别名:牛、水牛

味性:味甘;性凉。

归经:肾;大肠经。

主治:清热止血;利水消肿。主风热;崩漏;水肿;小便涩少。牛蹄

牛蹄甲

味性:味甘;性温。

归经:心;肝经。

主治:定惊安神;敛疮。主癫痫;小儿夜啼;臁疮。牛蹄甲

牛尾菜
牛尾菜

别名:牛尾蕨、土春根、牛尾结、马尾伸筋、七层楼、金刚豆藤、草菝葜、马尾伸根、过江蕨、老龙须、大伸筋草、千层塔、鲤鱼须、山豇豆、背梁骨、摇边竹、白须公、软叶菝葜

味性:甘苦,平。

归经:肝;肺经。

主治:祛风湿;通经络;祛痰止咳。主风湿痹证;劳伤腰痛;跌打损伤;咳嗽气喘。牛尾菜

牛尾参

别名:粘山药、粘狗苕、粘芋、黄药、黏粘粘

味性:甘;微辛;平。

归经:脾;肺;肾经。

主治:健脾去湿;补肺益肾。主脾虚食少;泄泻;肾虚遗精;消渴;肺劳咳嗽;跌打损伤。牛尾参

牛心果
牛心果

别名:牛心梨

味性:味苦;甘;性寒。

归经:大肠经。

主治:清热止痢;驱虫。主热毒痢痢疾;肠道寄生虫病。牛心果

牛靥

别名:牛食系

味性:味甘;性温。

归经:肺;肝经。

主治:利咽消瘿。主喉痹;气瘿。牛靥

牛脂

别名:牛、水牛

味性:味甘;性温。

归经:肺;胃;肾经。

主治:润燥止渴;止血;解毒。主消渴;黄疸;七窍出血;疮疡疮癣。牛脂

扭序花

别名:竹节黄、竹叶青、软枝接骨草、鳄嘴花、青竹蛇、柔刺草、拔弹藤、竹节王、小接骨

味性:甘、微苦,辛。

主治:清热除湿,消肿止痛,散瘀拔弹。主治黄疸,风湿痹痛,月经不调;外用治跌打,骨折,刀伤,弹片入肉。扭序花

扭子菜

味性:微甘,凉。

主治:清热;止咳。主肺热咳嗽;发热;口腔糜烂。扭子菜

钮子瓜

别名:土瓜、野黄瓜、老鼠拉冬瓜、天罗网、钮子果、红果果、大树献钮子

味性:味甘;性平。

主治:清热;镇痉;解毒;通淋。主发热;惊厥;头痛;咽喉肿痛;疮疡肿毒;淋证。钮子瓜

钮子七

别名:珠子参、大叶三七、竹节人参、扣子七、疙瘩七、盘七

味性:苦、微甘,温。

主治:祛瘀生新,止痛止血。用于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胃痛;外用治外伤出血。钮子七

女娄菜根

味性:苦;甘;性平。

主治:利尿;催乳。主小便短赤;乳少。女娄菜根

糯稻根
糯稻根原生态糯稻根糯稻根

别名:糯谷根、糯稻草根、糯稻根须、稻根须

味性:甘;平。

归经:肝;。

主治:养阴,止汗,健胃。用于自汗,盗汗,肝炎。糯稻根

糯稻根须
糯稻根须

别名:稻根须、糯稻根

味性:甘,平。

归经:入肝、肺、肾三经。

主治:益胃生津,退虚热,止盗汗。糯稻根须

糯米泔

别名:粘米泔水

味性:甘;凉。

主治:除烦;止渴。主霍乱;心烦口渴。糯米泔

糯米藤

别名:捆仙绳、糯米菜、糯米草、米浆藤、生扯拢、筲箕藤、铁箍蔓草、玄麻根、红米藤、红饭藤、雾水葛、自消散、铁节草、小铁箍、小粘药、红头带、红石薯、猪仔菜、贯线草、土加藤、糯米莱、蔓苎麻根、九股牛、小拔毒散、意心藤

味性:甘苦,凉。

主治:清热解毒,健脾,止血。治疗疮,痈肿,瘰疬,痢疾,妇女白带,小儿疳积,吐血,外伤出血。糯米藤

欧当归
欧当归

味性:味辛;微甘;性微温。

主治:活血调经;利尿。主经闭;痛经;头晕;头痛;肢麻;水肿。欧当归

欧活血丹
欧活血丹

味性:味甘;辛;性微寒。

主治:清热通林;利胆排石;活血调经。主热淋;血淋;沙淋;石淋;胆结石;肝炎;月经不调。欧活血丹

欧泽芹

味性:味甘;性平。

主治:祛风止痛;降血压。主感冒;头痛;高血压病。欧泽芹

别名:鹭、水鸮、江鸥、海鸥、江鹅、信凫、钓鱼郎、笑鸥、赤嘴鸥、小康满、水鸽子

味性:味甘;性寒。

归经:肺;胃经。

主治:养阴润燥;止渴除烦。主病后阴液损伤;余热未清;口渴咽干;烦燥不眠;大便秘结。

别名:光旁

味性:甘;寒。

归经:入心、脾、胃经。

主治:清热生津;凉血;散瘀;止血。主热病烦渴;吐衄;下血。

藕粉

别名:藕澄粉

味性:甘咸,平。

主治:益血,止血,调中,开胃。治虚损失血,泻痢食少。藕粉

藕蔤

别名:蔤、藕丝菜

味性:甘,平。

主治:解烦毒,下瘀血。藕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