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味中药列表/26
|
- 丝瓜藤
- 丝瓜子
- 四孢蘑菇
- 四川苦丁茶
- 四方盒子草
- 四方藤
- 四棱通
- 四楞通
- 四叶参
- 四叶草
- 四叶葎
- 四照花果
- 松花
- 松花粉
- 松萝
- 松蘑
- 松球
- 松鼠
- 松香
- 松蕈
- 松子仁
- 菘菜
- 菘菜子
- 菘子
- 苏黄耆
- 苏木
- 苏铁
- 苏铁根
- 苏铁花
- 苏铁叶
- 苏土藁本
- 酥
- 酥油
- 粟米
- 粟米泔汁
- 酸不溜根
- 酸果藤
- 酸角
- 酸梅簕
- 酸藤果
- 酸枣仁
- 酸枣肉
- 算盘七
- 碎骨红
- 碎骨仔树
- 碎骨子
- 碎米柴
- 碎米荠
- 娑罗子
- 蓑草
- 锁阳
- 塌菜
- 獭肝
- 獭肉
- 獭四足
- 獭子树
- 踏膀药
- 蹋菜
- 台蘑
- 台湾海棠
- 台湾厚壳树
- 台湾磨盘草
- 台湾牛奶菜
- 台湾千金藤
- 台湾榕
- 苔水花
- 鲐鱼
- 太白贝母
- 太白参
- 太白丽参
- 太白三七
- 太子参
- 昙花
- 痰火草
- 棠梨
- 棠梨枝叶
- 塘虱鱼
- 糖茶藨
- 糖橘红
- 螳螂
- 桃儿七果
- 桃胶
- 桃金娘
- 桃金娘花
- 桃南瓜
- 桃仁
- 桃子
- 藤金合欢
- 藤子甘草
- 醍醐
- 天冬
- 天花粉
- 天浆壳
- 天葵
- 天葵子
- 天蓝苜蓿
- 天罗水
- 天麻
- 天门冬
- 天目琼花
- 下一页
别名:红四方藤、翼枝白粉藤、宽筋藤、红宽筋藤、春根藤、伸筋藤、蚂蝗藤、软筋藤、风藤、方藤、方根藤
味性:甘,平。
归经:肝经。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主风湿痹痛;腰肌劳损;肢体麻痹;跌打损伤。四方藤
别名:钩藤、双钩藤、大通气、倒挂金钩、越南钩藤
味性:涩、甘,微寒。
主治:清热平肝,息风镇痉,活血通经。主治风湿关节炎,跌打损伤,坐骨神经痛,骨折,小儿惊风,高血压,偏头痛,小儿脱肛。还可治带下,外伤出血等症。四棱通
别名:冷水丹、风车草、四方草、米拉拉藤、四叶葎、四角金、蛇舌癀、小锯锯藤、地胡椒、四叶蛇舌草、天良草
味性:甘;苦;平。
归经:肝;脾经。
主治:清热,利尿,解毒,消肿。治尿路感染,赤白带下,痢疾,痈肿,跌打损伤。四叶草
别名:树挂、云雾草、海风藤[西北、中南、西南]、金线草、老君须、女萝、松上寄生、松落、天棚草、雪风藤、山挂面、龙须草、天蓬草、金钱草、关公须、飞天蜈蚣、松毛、海风藤、石丝线、飞山翅、仙人头发、金丝藤、胡须草、荼须、过山龙、石须
味性:甘,平。
归经:心;肾;肺经。
主治:清肝,化痰,止血,解毒。治头痛,目赤,咳嗽痰多,疟疾,瘰疬,白带,崩漏,外伤出血,痈肿,毒蛇咬伤。松萝
别名:铁树、凤尾棕、凤尾蕉、梭罗花、铁甲松、金边凤尾
味性:甘,淡,平。
主治:叶:收敛止血,解毒止痛。用于各种出血,胃炎,胃溃疡,高血压,神经痛,闭经,癌症。;花:理气止痛,益肾固精。用于胃痛,遗精,白带,痛经。;种子:平肝,降血压。用于高血压。;根:祛风活络,补肾。用于肺结核咯血,肾虚牙痛,腰痛,白带,风湿关节麻木疼痛,跌打损伤。苏铁
别名:白梁粟、粢米、粟谷、小米、硬粟、籼粟、谷子、寒粟、黄粟、稞子、白粱粟
味性:味甘;咸;性凉。
归经:肾;脾;胃经。
主治:和中益肾;除热;解毒。主脾胃虚热;反胃呕吐;腹满食少;消渴;泻痢;烫火伤。粟米
别名:酸藤子、酸藤果、山盐酸鸡、酸醋藤、入地龙、信筒子
味性:根、叶:酸,平;果:甘、酸,平。
主治:根、叶:祛瘀止痛,消炎,止泻。根用于痢疾,肠炎,消化不良,咽喉肿痛,跌打损伤;叶外用治跌打损伤,皮肤瘙痒。;果:强壮,补血。用于闭经,贫血,胃酸缺乏。酸果藤
别名:八宇草、漆大伯、天小豆、辫子草、马尾草、细鞭打、消黄散、细叶兰、逍遥草、斑鸠窝、散风散、马龙通、地盘茶、斑鸠鼻、小木通、路路星、太阳草、红梗草、大叶关门草、消毒草、马尾藤、狮子草、哮灵草
味性:甘,平。
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治泌尿系结石,慢性胃炎,慢性气管炎,小儿疳积,痈疽发背,痔疮,漆疮。碎米柴
别名:野吴芋、野莠子、山辣子、臭油林、米辣子、辣树、野辣子、野蜀萸、童子骨
味性:果实:辛、苦,温;根、叶:辛、微甘、涩,凉。
主治:果实:暖胃,止痛。;胃痛吐清水:1日量1钱,水煎服。;头痛:果1两,捣烂炒热加醋少许糊脚心。;根、叶:清热化痰,止咳。;肺结核:3~5钱。;疮痈疖肿:适量捣烂敷患处。獭子树
别名:岭南白莲茶
味性:木心材:甘、咸,平;树皮:苦,平。
主治:木心材:破瘀生新,止痛生肌。树皮:收敛止泻。;跌打损伤肿痛,骨折,痈疮红肿:木心材研粉,酒调成糊状外敷。;肠炎腹泻:用树皮3~5钱,水煎服。台湾厚壳树
别名:长叶牛奶树、水牛奶、狗奶木、羊屎木、长叶牛乳树、羊乳子、羊奶子、牛奶果、大同木、天星木、水槟榔、仙人桃
味性:甘、微涩,平。
主治:柔肝和脾,清热利湿。主治急、慢性肝炎,腰脊扭伤,急性肾炎,泌尿系感染。台湾榕
别名:不过、蟷蠰、薁洀貈、蛑、蚀肬、髦、蚚父、天马、螗螂、石螂、屹肬、拒斧、刀螂、蟷螂、斫父、斫郎、蟷、巨斧、龅胧、食胧、猴儿、怒备、马螂康
味性:味甘;咸;性温。
归经:心;肝经。
主治:定惊止搐;解毒消肿。主小儿惊痫抽搐;咽喉肿痛;疔肿恶疮;脚气。螳螂(图)
别名:岗稔、山稔、多莲、当梨根、山旦仔、稔子树、豆稔、金丝桃、山稔子、山菍、豆稔干、稔果、多奶、山多奶、苏园子、石榴子、白碾子、水刀莲、乌肚子、当梨子、哆哞仔、稔子
味性:甘、涩,平。
归经:归肝;脾经。
主治:养血止血;涩肠固精。主血虚体弱;吐血;鼻衄;劳伤咳血;便血;崩漏;遗精;带下;痢疾;脱肛;烫伤;外伤出血。桃金娘
别名:天将壳、萝藦荚、萝摩荚、哈喇瓢、赖瓜瓢、羊角、麻雀棺材、剌猬瓜、野羊角、和尚瓢、初风瓢、老鸹瓢
味性:味甘、辛、性平。
归经:肺;肾经。
主治:清肺化痰。治咳嗽痰多,肺风痰喘,百日咳,惊病,麻疹不透。天浆壳
别名:紫背天葵、天葵、天葵草、千年老鼠屎、金耗子屎、夏无踪、散血球、紫背天葵子、千年耗子屎、地丁子、天去子、野乌头子、鸡腿、散血珠、天葵根、紫背天葵草根
味性:甘苦,寒。
归经:归肝、胃经。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痈肿疔疮,乳痈,瘰疠,毒蛇咬伤。天葵子(图)
别名:赤箭、木浦、明天麻、定风草根、白龙皮、鬼督邮、水洋芋、冬彭、离母、神草、独摇芝、赤箭脂、定风草、合离草、独摇、自动草
味性:甘,平。
归经:归肝经。
主治:平肝息风止痉。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天麻(图)
- 《全国中草药汇编》天麻
- 《中药大辞典》天麻
- 《中华本草》天麻
- 《本草纲目》天麻
- 《本草备要》天麻
- 《本草便读》天麻
- 《本草从新》天麻
- 《本草撮要》天麻
- 《本草分经》天麻
- 《本草经解》天麻
- 《本草经解》天麻
- 《本草蒙筌》天麻
- 《本草求真》天麻
- 《本草图经》天麻
- 《本草新编》天麻
- 《本草衍义》天麻
- 《本草易读》天麻
- 《本草择要纲目》天麻
- 《本经逢原》天麻
- 《得配本草》天麻
- 《雷公炮炙论》天麻
- 《雷公炮制药性解》天麻
- 《中药炮制》天麻
- 《汤液本草》天麻
- 《药鉴》天麻
- 《药笼小品》天麻
- 《药性切用》天麻
- 《玉楸药解》天麻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天麻
- 《证类本草》天麻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天麻
- 《中药学》天麻
- 《外科全生集》天麻
- 《冯氏锦囊秘录》天麻
- 《顾松园医镜》天麻
- 《医学入门》天麻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大当门根、天冬、虋冬
味性:甘苦,寒。
归经:肺;肾经。
主治:滋阴,润燥,清肺,降火。治阴虚发热,咳嗽吐血,肺痿,肺痈,咽喉肿痛,消渴,便秘。天门冬(图)
- 《中药大辞典》天门冬
- 《中华本草》天门冬
- 《本草纲目》天门冬
- 《本草备要》天门冬
- 《本草便读》天门冬
- 《本草乘雅半偈》天门冬
- 《本草崇原》天门冬
- 《本草从新》天门冬
- 《本草撮要》天门冬
- 《本草害利》天门冬
- 《本草经解》天门冬
- 《本草蒙筌》天门冬
- 《本草求真》天门冬
- 《本草图经》天门冬
- 《本草新编》天门冬
- 《本草衍义》天门冬
- 《本草择要纲目》天门冬
- 《本经逢原》天门冬
- 《得配本草》天门冬
- 《滇南本草》天门冬
- 《雷公炮炙论》天门冬
- 《雷公炮制药性解》天门冬
- 《名医别录》天门冬
- 《神农本草经》天门冬
- 《食疗本草》天门冬
- 《中药炮制》天门冬
- 《汤液本草》天门冬
- 《新修本草》天门冬
- 《药性切用》天门冬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天门冬
- 《证类本草》天门冬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天门冬
- 《中药学》天门冬
- 《千金翼方》天门冬
- 《冯氏锦囊秘录》天门冬
- 《医学衷中参西录》天门冬
- 《顾松园医镜》天门冬
- 《医学入门》天门冬
- 资助【中医宝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