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味中药列表/28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晚香玉
晚香玉

味性:甘;淡;凉。

主治:清热解毒。主痈疮肿毒。晚香玉

万年柏

别名:虎尾蕨、深裂铁角蕨、地柏枝、洞里仙

味性:苦、甘,凉。

主治:清热解毒,平肝镇惊,止痛。用于肝炎,小儿疳积,牙痛,毒蛇咬伤。万年柏

万年青
万年青

别名:斩蛇剑、冬不调草、铁扁担、九节连、千年润、蒀、千年蒀、屋周、万年青根、冬不雕草、开口剑、白河车、牛尾七、冲天七、竹根七、青龙胆、九节莲、野郁蕉、状元红、白重楼、铁棕榈、万年肥、包谷七、诸总管、搜山虎

味性:苦、甘、寒。

归经:肺;心经。

主治:清热解毒;强心利尿;凉血止血。主咽喉肿痛;白喉;疮疡肿毒;蛇虫咬伤;心力衰竭;水肿臌胀;咯血;吐血;崩漏。万年青(图)

万年青根

别名:开口剑、斩蛇剑、牛尾七、冲天七、白河车、竹根七、铁扁担、青龙胆

味性:甘苦,寒。

归经:入肺经。

主治:强心利尿,清热解毒,止血。治心力衰竭,咽喉肿痛,白喉,水肿,臌胀,咯血,吐血,疔疮,丹毒,蛇咬,烫伤。万年青根

万寿菊叶

味性:甘,寒,有臭气。

主治:治痈、疮、疳、疔,无名肿毒。万寿菊叶

万丈深

别名:瘦地草、马尾参、细草、竹叶青、细叶万丈深、铁扫把、刷把细辛、奶浆参、绿茎还阳参

味性:苦、微甘,平。

主治:清热;止咳;利湿;消痈。主支气管炎;肺炎;肝炎;白带;痈肿疮疖。万丈深

网脉旋蒴苣苔

别名:石面枇杷、山枇杷、大还魂、吊气还魂

味性:辛、甘,温。

主治: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主治跌打肿痛及骨折。网脉旋蒴苣苔

菵米

味性:甘;寒。

主治:益气健胃。主气虚;呕吐。菵米

望江南子

别名:槐豆、野鸡子豆、金角子、金角儿、江南豆、水爪豆、风寒豆、黄豇豆、金花豹子、金豆子、羊角豆

味性:甘苦,凉。

归经:肝;胃;大肠经。

主治:清肝,健胃,通便,解毒。主目赤肿痛,头晕头胀,消化不良,胃痛,痢疾,便秘,痈肿疔毒。望江南子

望江青

别名:天芝麻、还精草、玉星草、银脚鹭鸶、血见愁、白马兰、泥灯心、野地蚕、白根草

味性:味甘;苦;性凉。

归经:肺经。

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活血。主咽喉肿痛;肺痈;百日咳;痢疾;乳痈;带状疱疹;目生翳障;咯血;跌打肿痛。望江青

鮠鱼

别名:魾、鳠、魤、懒鱼、蛔鱼、蜾鱼、白戟鱼、阔口鱼、白冀、鮰鱼

味性:甘,平。

归经:脾经。

主治:补中益气;开胃;行水。主脾胃虚弱;不思饮食;水气浮肿;小便不利。鮠鱼

胃友果

别名:野樱桃

味性:甘;微酸;平。

主治:养肝安神。主头晕;目花;心悸;夜眠不安。胃友果

猬菊

别名:大蓟

味性:甘,凉。

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疮痈肿毒;瘰疬;吐血;衄血;子宫功能性出血;外伤出血。猬菊

猬脑

味性:甘;平。

归经:肝经。

主治:消肿化脓。主狼瘘。猬脑

猬肉

别名:刺猬或短刺猬

味性:味甘;性平。

归经:胃经。

主治:降逆和胃;生肌敛疮。主反胃;胃痛;食少;痔瘘。猬肉

猬心肝

味性:味甘;性平。

归经:心;肝经。

主治:解毒疗疮。主瘰疬;恶疮;诸瘘。猬心肝

猬脂

味性:甘;平。

归经:大肠经。

主治:止血;杀虫。主肠风便血;秃疮;疥癣;耳聋。猬脂

温泉
温泉

别名:温汤、沸泉

味性:甘;辛;热。

主治:祛风通络;解毒杀虫。主筋骨拘挛;顽痹;手足不遂;眉发脱落;疥癣;疮疡。温泉

榅桲

别名:木犁、木梨、土木瓜

味性:甘、酸,温。

主治:下气,消食。治呕吐酸水,食积胸闷。榅桲

文冠果
文冠果

别名:文冠木、文官果、土木瓜、木瓜、温旦革子、文冠花、文光果、崖木瓜

味性:甘,平。

归经:肝经。

主治:祛风除湿;消肿止痛。主风湿热痹;筋骨疼痛。文冠果

文鳐鱼

别名:鳐、飞鱼、燕鱼、燕儿鱼、燕鳐、燕子鱼、飞乌

味性:味甘;酸;性温。

归经:脾;胃经。

主治:催产;止痛;解毒消肿。主难产;胃痛;血痢腹痛;疝痛;乳疮;痔疮。文鳐鱼

翁波

别名:河柏、水怪柳、西河柳、柽柳、山川柳、温木卜、水柏枝、臭红柳

味性:味甘;性温。

主治:升阳发散;解毒透疹;祛风止痒。主麻疹不透;高热;咳嗽;腮腺炎;风湿性关节炎;风疹瘙痒;癣症;血热酒毒。翁波

瓮菜癀

别名:马蹄癀草

味性:甘,寒。

主治:清热,解毒,散结。治疔疮,瘰疬。瓮菜癀

蕹菜
蕹菜

别名:空心菜、藤藤菜、蕻菜、瓮菜、空筒菜、无心菜、水蕹菜、蕹、水雍菜

味性:甘;寒。

归经:肠;胃经。

主治:治鼻衄,便秘,淋浊,便血,痔疮,痈肿,折伤,蛇虫咬伤。蕹菜

莴苣
莴苣

别名:莴苣菜、千金菜、莴笋、莴菜、蕂菜、藤菜

味性:苦甘,凉。

归经:归胃;小肠经。

主治:利尿;通乳;清热解毒。主小便不利;尿血;乳汁不通;虫蛇咬伤;肿毒。莴苣(图)

乌藨连

别名:乌泡连、山羊臭、如意草、母犁头菜、细辛、鸡心七、白三百棒、红三百棒、茹叶细辛

味性:味微甘;涩;性寒。

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止血。治乳痈,肿毒刀伤,咳血。乌藨连

乌当归

别名:岩当归、差风、光头差风

味性:味微甘;辛;性温。

主治:补血;活血;调经。主血虚体弱;月经不调;痛经;崩漏。乌当归

乌饭子
乌饭子

别名:乌饭果、米饭果、纯阳子、冷饭果、沙汤果、土千年健果、蚂蚁果、小马扎豆

味性:甘;酸;性温。

主治:安神;止咳。主心悸怔忡;夜不安眠;久咳。乌饭子

乌骨鸡

别名:乌鸡、武山鸡、羊毛鸡、绒毛鸡、松毛鸡、黑脚鸡、丛冠鸡、穿裤鸡、药鸡)、竹丝鸡、药鸡

味性:甘,平。

归经:入肝、肾经。

主治:补肝肾,益气血,退虚热。用于阴虚潮热,消渴,遗精,带下,久痢。乌骨鸡

乌龟

味性:龟肉甘酸、温;龟板咸甘、平。

归经:龟肉入肝、肺、脾;;龟板入心、肝、肾。

主治:除湿痹,补阴虚,滋肾水,止血,解毒。用于龟肉治湿痹,风痹,筋骨疼痛,久年寒咳,夜多小便,小儿遗尿,痔疮下血,血痢,子宫脱垂;龟板治阴虚不足,骨蒸劳热,筋骨疼痛,小儿囟门不合及头疮、妇女胎前产后痢疾,女子赤白带下,阴痒。;(1)滋阴潜阳:用于阴虚阳亢及阴虚火旺之头晕目眩、潮热、盗汗以及热病后津液不足之咽干口渴。配熟地、知母、黄柏治潮热、盗汗。;(2)益肾壮骨:用于肾阴不足之腰膝无力及小儿囟门不合。乌龟

乌金草

别名:当药

味性:甘、微苦,平。

归经:心;肝经。

主治:平肝,强心,养血调经。用于血虚头晕,神经衰弱,高血压症,月经不调。乌金草

乌桕子

别名:乌茶子、桕仔、琼仔、拱仔

味性:甘,凉。

归经:肾;肺经。

主治:杀虫,利水,通便。治疥疮,湿疹,皮肤皲裂,水肿。便秘。乌桕子

乌榄核
乌榄核

味性:甘;涩;平。

主治:止血。主外伤出血。乌榄核

乌榄仁

味性:甘;淡;平。

归经:肺;脾经。

主治:润肺;下气;补血。主肺阴伤咳嗽;血虚证。乌榄仁

乌鳢

别名:乌棒、乌鱼、七星鱼、黑鱼、生鱼、蠡鱼、文鱼

味性:甘,寒。

主治:利水,袪风。主治湿痹,疗面目浮肿,利大小便;亦治肠痔下血,又能预防小儿麻疹。乌鳢

乌灵参

别名:乌苓参、雷震子、乌丽参、鸡蛋、地炭棍、鸡茯苓

味性:甘;平。

归经:心;肝;胃;膀胱经。

主治:安神;止血;降血压。主失眠;心悸;吐血;衄血;高血压病;烫伤。乌灵参

乌木屑

味性:甘咸,平。

主治:解毒,又主霍乱吐利。取屑研末,温酒服。乌木屑

乌尼参

别名:黑乳参、乌圆参、开乌参、大乌参、乳房参、乌乳参

味性:示甘;咸;性温。

主治:补肾;滋阴;通乳。主身体虚弱;水肿;痛经;产后乳少。乌尼参

乌泡刺

别名:乌龙摆尾、倒生根、过江龙、寒莓、乌泡

味性:酸、甘,平。

主治:根:祛风除湿,活血调经。用于风湿疼痛,慢性肝炎,腹泻,痢疾,跌打损伤,月经不调。叶:止血,解毒。外用治外伤出血,痈疖疮疡。种子:补气益精。用于病后体虚,神经衰弱。乌泡刺

乌梢蛇
乌梢蛇乌梢蛇

别名:乌蛇、乌花蛇、剑脊蛇、黑风蛇、黄风蛇、剑脊乌梢蛇

味性:甘,平。

归经:归肝经。

主治:祛风,通络,止痉。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瘰疬恶疮。乌梢蛇

乌蛇

别名:剑脊乌梢、黑花蛇、乌峰蛇、青蛇、乌风蛇、黄风蛇、青大将、剑脊蛇、黑乌梢、三棱子

味性:甘咸,平。

归经:入肺、脾二经。

主治:祛风湿,通经络。治风湿顽痹,肌肤不仁,骨、关节结核,风疹疥癣,麻风,破伤风,小儿麻痹症。乌蛇(图)

乌蛇胆
乌蛇胆

味性:性凉,味苦微甘。

主治:祛风,清热,化痰,明目。乌蛇胆

乌蛇卵

别名:蛇蛋

味性:味甘;咸;性平。

归经:肝;脾经。

主治:祛风;收涩。主麻风;疥癣;久痢;脱肛。乌蛇卵

乌蛇皮

别名:乌梢蛇

味性:味甘;性平。

归经:肝;肾经。

主治:祛风支翳;解毒消肿。主目翳;唇疮;喉痹。乌蛇皮

乌鸦翅羽

别名:鸦翅

味性:甘;淡;平。

归经:肝经。

主治:活血去瘀。治跌扑瘀血,破伤风。乌鸦翅羽

乌鸦头
乌鸦头

别名:鸦头

味性:味甘;苦;性寒。

归经:肺经。

主治:清肺;解毒;凉血。主肺热咳喘;瘘疮;烂眼边。乌鸦头

乌鱼刺

别名:地茯苓藤

味性:甘、微苦,平。

主治:清热解毒,祛湿消肿。用于红崩,白带,颈淋巴结结核,疮疖,跌打损伤。乌鱼刺

污毛粗叶木

别名:铁骨银参

味性:辛、微甘,温。

主治:行气活血,祛湿强筋,止痛。主治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腰肌劳损。污毛粗叶木

无根藤

别名:无头藤、无娘藤、金丝藤、罗网藤、无根草

味性:甘、微苦,凉。

主治:清热利湿,凉血止血。用于感冒发热,疟疾,急性黄疸型肝炎,咯血,衄血,尿血,泌尿系结石,肾炎水肿;外用治皮肤湿疹,多发性疖肿。无根藤

无花果
无花果无花果

别名:文先果、奶浆果、树地瓜、映日果、明目果、密果、阿驲、阿驿、底珍、天生子、优昙钵、蜜果、文仙果、品仙果、挣桃

味性:甘,平。

归经:肺;胃;大肠经。

主治:果:润肺止咳,清热润肠。用于咳喘,咽喉肿痛,便秘,痔疮。根、叶:肠炎,腹泻;外用治痈肿。无花果(图)

无花果根
无花果根

味性:甘;性平。

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主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痔疮;痈疽;瘰疬;筋骨疼痛。无花果根

无花果叶
无花果叶

味性:甘;微辛;性平。

主治:清湿热;解疮毒;消肿止痛。主湿热泄泻;带下,痔疮;痈肿疼痛;瘰疬。无花果叶

无距耧斗菜

别名:野前胡、千年耗子屎、黄风

味性:甘,平。

主治:清热解毒,生肌拔毒。主治感冒头痛,黄水疮久不收口。无距耧斗菜

无漏子

别名:海枣、波斯枣、番枣、千年枣、金果、苦鲁麻枣、万年枣)、万岁枣、紫京、无漏果、枣椰子、万年枣、藏枣

味性:味甘;性温。

归经:脾;肺经。

主治:益气补虚;消食除痰。主气虚赢弱;食积不化;咳嗽有痰。无漏子

无爷藤

别名:过天藤、无根草、流寓网、飞扬藤、黄鱼藤、罗网藤、无根藤、雾水藤、蜈蚣藤、青丝藤、无地生根、半天云、无头藤、无娘藤、飞天藤、流离网、蟠缠藤

味性:甘苦,寒。

归经:肝;肺;肾;膀胱经。

主治: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治肝热消瘦,肺热咳嗽,黄疸,痢疾,鼻衄,血淋,痈肿,疥疮,烫伤。无爷藤

芜菁
芜菁

别名:葑、须、薞芜、荛、大芥、蔓菁、葑苁、芥、九英菘、九英蔓菁、诸葛菜、台菜、鸡毛菜、大头菜、狗头芥、蕵芜、五美菜

味性:苦辛甘,平。

归经:心;肺;脾;胃经。

主治:消食下气,解毒消肿。主宿食不化;心腹冷痛;咳嗽;疔疮痈肿。芜菁(图)

芜菁甘蓝子

别名:大头菜子

味性:辛;甘、苦;平。

归经:肝;脾经。

主治:清湿热;散热毒;消食下气。主湿热黄疸;便秘腹胀;热毒乳痈;小儿头疮;无名肿毒;骨疽。芜菁甘蓝子

梧桐
梧桐

别名:中国梧桐、国桐、桐麻、桐麻碗、瓢儿果树、青桐皮

味性:根、茎皮:苦,凉;子、叶:甘,平。

主治:根、茎皮:祛风湿,杀虫。根:用于风湿性关节痛,肺结核咳血,跌打损伤,白带,血丝虫病,蛔虫病。茎皮:用于痔疮,脱肛。;子:顺气和胃,补肾。用于胃痛,伤食腹泻,小儿口疮,须发早白。;叶:镇静,降压,祛风,解毒。用于冠心病,高血压,风湿关节痛,阳痿,遗精,神经衰弱,银屑病,痈疮肿毒。;花:用于烧烫伤,水肿。梧桐(图)

梧桐白皮
梧桐白皮

别名:梧桐皮

味性:味甘;苦;性凉。

归经:肝;脾;肺;肾;大肠经。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月经不调,痔痰,丹毒。梧桐白皮

梧桐根
梧桐根

别名:梧桐蔃

味性:甘;性平。

归经:肺;肝;肾;大肠经。

主治:祛风湿,和血脉,通经络。治风湿关节疼痛,肠风下血,月经不调,跌打损伤。梧桐根

梧桐花
梧桐花

味性:甘;平。

归经:肺;肾经。

主治:利湿消肿;消热解毒。主水肿;小便不利;无名肿毒;创伤红肿;头癣;汤火伤。梧桐花

梧桐子
梧桐子

别名:瓢儿果、桐麻豌

味性:甘,平。

归经:心;肺;胃经。

主治:顺气,和胃,消食。治伤食,胃痛,疝气,小儿口疮。梧桐子

五瓣寄生

别名:桂花寄生、木棉寄生、袖桐寄生、杉木寄生、杂寄生、树上茶、桑寄生、寄生

味性:苦;甘;性平。

归经:肺;肝经。

主治:祛风湿;止咳;止痢。主风湿痹痛;咳嗽;痢疾。五瓣寄生

五加果

别名:南五加果

味性:味甘;微苦;性温。

主治:补肝肾;强筋骨。主肝肾专虚;小儿行迟;筋骨痿软。五加果

五龙根

别名:五爪龙、九龙根

味性:甘微苦,平。

主治:祛风湿,壮筋骨,去瘀,消肿。治风湿痿痹,劳伤,浮肿,跌打损伤,妇人经闭,白带,乳少。五龙根

五脉绿绒蒿花

别名:欧摆完保

味性:微甘辛,寒。

主治:清热。治肝炎,胆囊炎,肺炎,肺结核,胃溃疡。五脉绿绒蒿花

五蕊寄生

别名:茶树寄生、木波罗寄生、乌榄树寄生、黑榄树寄生、木威子寄生、马檬寄生、果寄生、麻檬寄生、杧树寄生、忙果木寄生

味性:苦;甘;性平。

归经:肝;肾;脾经。

主治:祛风湿;补肝肾;止泻痢。主风湿痹痛;腰痛;脚膝酸软;腹泻;痢疾。五蕊寄生

五色梅花

味性:甘淡;凉。

归经:肺;肝;肾经。

主治:清凉解毒,活血止血。治肺痨吐血,伤暑头痛,腹痛吐泻,阴痒,湿疹,跌打损伤。五色梅花

五星蒿

别名:雾冰草、毛脊粱、肯诺藜、巴锡藜、毛脊梁、乌斯特-哈姆哈格、布敦-哈姆哈格、马楠-哈坶哈格

味性:甘;性凉。

主治:风清湿热。主头皮屑。五星蒿

五叶薯

别名:毛狗苕、玉苁蓉、朱砂莲、毛团子、蓑衣包、血参、苦卡拉

味性:甘;平。

主治:补脾益肾;利湿消肿。主牌肾虚弱;浮肿;泄泻;产后瘦弱;缺乳;无名肿毒。五叶薯

五叶藤

别名:五爪金龙、五爪龙、五叶茄、五叶薯、五齿苓、牵牛花、假薯藤、上竹龙、牵牛藤、黑牵牛、假土瓜藤

味性:甘;寒。

主治:清热解毒;利水通淋。主肺热咳嗽;小便不利;淋病;水肿;痈肿疗毒。五叶藤

五指毛桃
五指毛桃

别名:五指榕、五指牛奶、五指香、五叉牛奶、土黄芪[广东]、三爪龙、五爪龙、五爪桃、山狗差、土黄芪、土五加皮、母猪奶、南芪

味性:甘;性平。

主治:健脾化湿,行气化痰,舒筋活络。用于肺结核咳嗽,慢性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疼,脾虚浮肿,病后盗汗,白带。五指毛桃

五指毛桃根

别名:南芪、土黄芪、土五加皮

味性:辛甘,微温。

主治:健肿补肺,行气利湿。治肺痨咳嗽,盗汗,肢倦无力,食少腹胀,水肿,风湿痹痛,肝炎,白带,产后无乳。五指毛桃根

五指毛桃果

味性:甘;性平。

主治:滋润生津;通便;催乳。主津少便秘;产后缺乳。五指毛桃果

五指山参
五指山参

别名:山芙蓉、野芙蓉、红花马宁

味性:微甘,平。

归经:肾;胃经。

主治:滋养强壮。治神经衰弱,头晕,腰腿痛,胃痛,腹泻。五指山参

五指山参叶

味性:微甘;平。

主治:解毒排脓。主疮痈肿毒。五指山参叶

五爪金龙花
五爪金龙花

味性:甘;寒。

归经:肺经。

主治:止咳除蒸。主骨蒸劳热;咳嗽溢血。五爪金龙花

五爪龙

别名:五叶藤、五叶茹、牛奶木、五指毛桃、五指牛奶、山狗善、三指牛奶、土五加皮、土黄芪

味性:甘;微苦;性平。

归经:入肝、肺、肾、膀胱四经。

主治:清热,利水,解毒。治肺热咳嗽,小便不利,淋病,尿血,痈疽肿毒。五爪龙

雾水葛
雾水葛

别名:粘榔根、啜脓羔、地清散、脓见消、咄脓膏、啜脓膏、石茹、田薯、拔脓膏、生肉药、糯米藤、水麻秧、地消散、喂脓膏、石薯、山参、糯米草山三茄

味性:甘,凉。

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排脓。用于痢疾,肠炎,尿路感染;外用治疖肿,乳腺炎。雾水葛

西藏凹乳芹根

别名:独脚当归、野当归

味性:味辛;甘;微苦;性温。

主治: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主风寒湿痹;中寒胃痛;腰部冷痈;皮肤瘙痒。西藏凹乳芹根

西藏凤仙花

别名:凤仙花

味性:甘,温。

主治:活血通经;利水。主血瘀经闭;产后恶露不尽;小便不利;痈疽疔毒。西藏凤仙花

西藏鸡爪草

别名:墨要色尔坚[藏名译音]、鸡爪草、金莲花

味性:甘、辛,温。

归经:肺;脾经。

主治:祛风湿;散寒。主风湿麻木;关节疼痛拘挛;鸡爪风;淋巴结核。西藏鸡爪草

西藏角蒿

别名:角蒿

味性:甘、淡,温。

主治:益气养血。主久病虚弱;产后乳少;头晕;贫血。西藏角蒿

西瓜皮
西瓜皮西瓜皮

别名:西瓜翠、西瓜翠衣、碎秋、西瓜青

味性:甘、淡,寒。

归经:入心、胃经。

主治:清热;解渴;利尿。主暑热烦渴;小便短少;水肿;口舌生疮。西瓜皮(图)

西瓜子仁

味性:甘,平。

归经:归肺;大肠经。

主治:清肺化痰;和中润肠。主便久嗽;咯血;便秘。西瓜子仁

西河柳

别名:怪柳、赤怪柳、山川柳、三春柳、西湖柳、红筋柳、赤柽柳

味性:甘、辛,平。

归经:归心、肺、胃经。

主治:散风,解表,透疹。用于麻疹不透,风湿痹痛。西河柳

西红花

别名:藏红花、番红花

味性:甘,平。

归经:归心、肝经。

主治: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用于经闭症瘕,产后瘀阻,温毒发斑,忧郁痞闷,惊悸发狂。西红花

西红柿

别名:西红柿、番李子、金橘、小金瓜、喜报三元、洋柿子、番柿

味性:味酸;甘;性微寒。

主治:生津止渴;健胃消食。主口渴;食欲不振。西红柿

西南鹅掌柴

别名:龙爪树、七叶加、鸭脚木、七叶莲

味性:微甘、苦,温。

主治:祛风除湿,止痛。主治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疼痛,胃痛,感冒,皮炎,湿疹。还可治外伤出血,流行性感冒等症。西南鹅掌柴

西南卫矛

味性:甘;微苦;微温。

主治:祛风湿;强筋骨;活血解毒。主风寒湿痹;腰痛;跌打损伤;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痔疮;漆疮。西南卫矛

西南小阴地蕨

别名:西南阴地蕨

味性:甘;辛;微寒。

主治:清肺止咳;解毒消肿。主肺热咳嗽;痄腮;乳痈;跌打肿痛;蛇犬咬伤。西南小阴地蕨

西施舌

别名:车蛤、土匙、沙蛤

味性:味甘;咸;性平。

归经:肝经。

主治:滋阴养血,清热凉肝。。主肝肾服虚;腰膝酸重;目赤;消渴。西施舌

西洋菜干

别名:豆瓣菜、无心菜、西洋菜、水排菜、水生菜

味性:甘;凉;淡。

归经:肺经。

主治:清肺;凉血;利尿;解毒。主肺热燥咳;坏血病;泌尿系炎症;疔毒痛肿;皮肤瘙痒。西洋菜干

西洋参
西洋参原生态西洋参西洋参西洋参

别名:西洋人参、洋参、西参、花旗参、广东人参

味性:甘微苦,凉。

归经:归心、肺、肾经。

主治:益肺阴,清虚火,生津止渴。治肺虚久嗽,失血,咽干口渴,虚热烦倦。西洋参(图)

菥蓂

别名:败酱草、遏蓝菜、大荠、蔑菥、大蕺、马辛、析目、荣目、马驹、老荠、花叶荠、水荠、老鼓草、瓜子草、洋辣罐、苏败酱、郭璞注

味性:甘,平。

归经:肝;肾经。

主治: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主目赤肿痛;肺痈;肠痈;泄泻;痢疾;白带;产后瘀血腹痛;消化不良;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痈疮肿毒。菥蓂

犀肉

味性:微温,味甘。

主治:主瘴气,除客热头痛及五痔诸血痢。犀肉

别名:白锡、矧、镴、白镴、贺

味性:甘,寒。

主治:清热解毒;祛腐生肌。主疔疮肿毒;杨梅毒疮;恶毒风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