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味中药列表/12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还阳草根

味性:微甘,凉。

归经:肝;脾经。

主治:补气益血;健脾利湿。主阴虚潮热;产后乳汁少;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小儿疳积。还阳草根

环草

别名:小石斛、黄草、鸡爪兰、金钗草、吊兰、耳环草、细草、小金钗、细环草

味性:甘,平。

主治:养阴清热,健脾胃。治热病伤阴,痨伤咳血。环草

鲩鱼
鲩鱼

别名:鯶鱼、鰀鱼、混子、混鱼、草魭、草青、、草根

味性:味甘;性温。

归经:脾;胃经。

主治:平肝祛风;温中和办。主虚劳;肝风头痛;久疟;食后饱胀;呕吐泄泻。鲩鱼

黄鹌菜
黄鹌菜

别名:毛连连、野芥菜[福建]、黄花枝香草、野青菜、苦菜药、三枝香、黄花菜、山芥菜、土芥菜、野芥菜、野芥兰、芥菜仔、臭头苦苴

味性:甘、微苦,凉。

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止痛。用于咽炎,乳腺炎,牙痛,小便不利,肝硬化腹水;外用治疮疖肿毒。黄鹌菜

黄背草
黄背草

别名:进肌草、黄背茅、草糖、金丝茅、山红草、屈针草

味性:甘,温。

归经:肝经。

主治:活血通经;祛风除湿。主经闭;风湿痹痛。黄背草

黄背草根

味性:味甘;性平。

主治:祛风湿。主风湿痹痛。黄背草根

黄背草果

味性:味甘;性平。

主治:固表敛汗。主盗汗。黄背草果

黄背草苗

味性:味甘;性平。

主治:平肝。主高血压病。黄背草苗

黄唇鱼肝
黄唇鱼肝

味性:味甘;咸;性平。

主治:补虚。主神经衰弱;视力减退;肺结核。黄唇鱼肝

黄唇鱼鳞

味性:味甘;咸;性平。

主治:生肌敛疮。主伤口溃烂。黄唇鱼鳞

黄唇鱼鳃

味性:味甘;咸;性平。

主治:滋补肝肾;活血调经。主肾虚腰痛;崩漏。黄唇鱼鳃

黄唇鱼心

味性:味甘;咸;性平。

主治:主胸痛。黄唇鱼心

黄大豆

别名:黄豆

味性:甘;平。

归经:入脾、大肠经。

主治:健脾宽中,润燥消水。治疳积泻痢,腹胀鼠疫,妊娠中毒,疮痈肿毒,外伤出血。黄大豆(图)

黄鲴鱼
黄鲴鱼

别名:黄姑、黄骨鱼、黄姑子、黄尾刁、黄片、黄尾

味性:味甘;性湿。

归经:胃经。

主治:温中止泻。主胃寒泄泻。黄鲴鱼

黄瓜根

味性:味苦;微甘;性凉。

归经:归胃;大肠经。

主治:清热;利湿;解毒。主热消洵,湿热泻痢;黄疸;疮疡肿毒;聤耳流脓。黄瓜根

黄瓜皮

别名:金衣

味性:味甘;淡;性凉。

主治:清热;利水;通淋。主水肿尿少;热结膀胱;小便淋痛。黄瓜皮

黄瓜霜

味性:味甘;咸;性凉。

主治:清热明目;消肿止痛。主火眼赤痛;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跌打焮肿。黄瓜霜

黄颔蛇

别名:黄喉蛇、黄长虫、慈鳗

味性:味甘;性温。

归经:肝经。

主治:祛风;杀虫;解毒;退翳。主疠风;恶疮;疥癣;漏疮;目翳。黄颔蛇

黄颔蛇骨

味性:甘;温。

归经:脾经。

主治:补虚截疟。主久疟;劳疟。黄颔蛇骨

黄颔蛇头

味性:甘;温。

归经:心;脾经。

主治:截疟;解毒消肿。主久疟;痈肿;痔疮。黄颔蛇头

黄花菜
黄花菜

别名:连珠炮、下奶药、条参、绿葱根、镇心丹、金针菜、野皮菜、真金花、鸡脚参、小提药、鸡药葛根、风尾一枝蒿、萱草、臭矢菜、羊角草、向天癀、黄花蝴碟草、蚝猪钻床

味性:甘,平。

归经:肝;膀胱经。

主治:养血平肝,利尿消肿。治头晕,耳鸣,心悸,腰痛,吐血,衄血,大肠下血,水肿,淋病,咽痛,乳痈。黄花菜

黄花参

别名:毛叶草

味性:味微甘;性平。

主治:益气补血。主形体虚弱;头晕目眩;外伤出血。黄花参

黄花倒水莲
黄花倒水莲

别名:黄花大远志、黄花远志、吊黄、倒吊黄花、黄花参、鸡仔树、吊吊黄、黄花吊水莲、观音串、黄花用水莲、倒吊黄、黄花金盔、观音坠、黄花鸡骨草、黄金印、念健、牛耳音、白马胎、一身保暖

味性:甘、微苦,平。

归经:肝;肾;脾经。

主治:补益,强壮,祛湿,散瘀。治虚弱虚肿,急慢性肝炎,腰腿酸疼,跌打损伤。黄花倒水莲

黄花独蒜

别名:土白及[广西]、粉口兰、老鸦蒜、土白芨、白芨、冰梨子

味性:苦;甘;性寒。

归经:心;肺经。

主治:补肺;止咳;清热解毒。主肺痨;咳嗽;咳血;咯血;痈疽疔疮;跌打损伤。黄花独蒜

黄花堇菜
黄花堇菜

别名:土细辛、踏膀药、黄花细辛、黄花地丁、小黄药

味性:酸甘,温。

归经:归肝;脾经。

主治:温经通络;除湿止痛;消疳健脾。主风湿痹痛;小儿麻痹后遗症;小儿疳积;气虚头晕。黄花堇菜

黄花母

别名:大地丁草、拔脓消、黄花猛、脓见愁、地膏药、金盏花、单枝落地、生扯陇、黄花稔、黄花雾、黄花草、小柴胡、黄花谷拔、胶粘根、千斤遂、黄花仔、乏力草、小本黄花草、细迷马桩棵、黄花地挑花、黄金树、吸血草、生扯拢、疔疮药、梅肉草、硬枝黄花仔、黄仔草、赐米草、大号嗽血仔草、鬼柳根、树仔草、黄花古粥、麻笔、塘罗达、裂叶雪麻头、坡麻

味性:甘辛,凉。

归经:心;肝;肺;大肠;小肠经。

主治:清热利湿,活血排脓。治流感,感冒,扁桃体炎,痢疾,肠炎,黄疸,痔血,吐血,痈疽疔疮。黄花母

黄花木

味性:甘淡,微寒。

归经:肝;大肠经。

主治:清肝明目;润肠通便。主风热头痛;急性结膜炎;高血压病;慢性便秘。黄花木

黄花蔷薇

别名:色清[藏名]

味性:甘,平。

主治:果实:理脾健胃。;根:清热发乳,止泻。治红崩白带。用量2~3钱。黄花蔷薇

黄花虱麻头

别名:密马专、黐头婆

味性:甘、淡,凉。

主治:解表清热,利尿散结。用于风热感冒,泌尿系结石。黄花虱麻头

黄花远志

别名:黄金卵、吊吊黄、黄花鸡骨、鸡根、小荷苞、鸡肚子果、荷苞山桂花

味性:甘,微温。

主治:祛风除湿,补虚消肿,调经活血,治感冒,风湿疼痛,肺痨,水肿,产后虚弱,月经不调,跌打损伤。黄花远志

黄花仔

别名:吸血草、索仔草

味性:性平,味甘微辛。

主治:活血行气,清热解毒。治肝炎,痢疾,腰肌劳损,乏力,脓疡。黄花仔

黄脚鸡

别名:竹根假万寿竹、十样错、玉竹[贵州]、玉竹、竹节参、竹叶三七、黄三七、黄鳝七

味性:甘,平。

主治:养阴润肺,生津止渴。用于虚咳多汗,口干,产后虚弱。黄脚鸡

黄金线

别名:肺形草、簇花双蝴蝶、斑叶蔓龙胆

味性:甘;辛;性寒。

主治:清热解毒;止咳;止血。主肺热咳嗽;咯血;肺痈;小便淋涩;乳痈;疔疮疖肿;外伤出血。黄金线

黄槿
黄槿

别名:黄木槿、桐花、海麻、海麻桐、木麻、公背树、棡花、盐水面夹果、朴仔、海罗树、弓背树

味性:甘、淡,微寒。

归经:肺经。

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主治木薯中毒。外用治疮疖肿毒。黄槿

黄荆沥

味性:味甘;微苦;性凉。

主治:清热;化痰;定惊。主肺热咳嗽;痰粘难咯;小儿惊风;痰壅气逆;惊厥抽搐。黄荆沥

黄荆叶

别名:蚊枝叶、白背叶、姜荆叶、埔姜叶、姜子叶

味性:甘苦,平。

归经:肺;肝;小肠经。

主治:解表清热,利湿解毒。治感冒,中暑,吐泻,痢疾,疟疾,黄疸,风湿,跌打肿痛,疮痈疥癣。黄荆叶

黄精
黄精黄精

别名:老虎姜、龙衔、太阳草、白及、兔竹、垂珠、鸡格、鹿竹、重楼、萎蕤、苟格、马箭、笔菜、黄芝、笔管菜、生姜、野生姜、野仙姜、山生姜、玉竹黄精、白芨黄精、阳雀蕻、土灵芝、山捣臼、鸡头参、黄鸡菜、山姜、米脯、菟竹、救穷、戊已芝、仙人余粮、气精、米餔、白及黄精、阳誉蕻、赖姜

味性:甘;平。

归经:脾;肺;肾经。

主治: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用于脾胃虚弱,体倦乏力,口干食少,肺虚燥咳,精血不足,内热消渴。黄精(图)

黄葵
黄葵

别名:麝香秋葵、山油麻、假棉桃、假三棯、水芙蓉、假芙蓉、野芙蓉、假棉花、假山稔、毛夹、罗裙博、起风瘀、假三菍、药虎、磟碡草、三脚鳖、三脚破

味性:微甘,凉。

归经:心;肺经。

主治:清热解毒;下乳通便。主高热不退;肺热咳嗽;痢疾;大便秘结;产后乳汁不通;骨折;痈疮脓肿;无名肿毒及水炎烫伤。黄葵

黄零陵香

味性:微甘,平。

主治:解痉止痛。用于哮喘,支气管炎,肠绞痛;外用治创伤,淋巴结肿痛。黄零陵香

黄毛榕

别名:老虎掌、老鸦风、大赦婆树、毛棵、土桑白皮、土黄芪、麻婆风、大摇风

味性:甘,平。

主治:益气健脾;祛风除湿。主主治气虚,;阴挺;脱肛;便溏;水肿;风湿痹痛。黄毛榕

黄毛山牵牛

味性:味甘;辛;性平。

主治:解毒消肿;止痛。主痈肿初起;跌打伤痛。黄毛山牵牛

黄茅

别名:地筋、毛针子草、风气草、毛锥子

味性:甘,温。

主治:祛风除湿,散寒,止咳。;风寒咳嗽:根1两,水煎服。;风湿关节疼痛:配方用,泡酒服。黄茅

黄明胶

别名:水胶、牛皮胶、海犀胶、广胶、明胶

味性:味甘;性平。

归经:肺;大肠经。

主治:滋阴润燥,止血消肿。治虚劳肺痿,咳嗽咯血,吐衄,崩漏,跌扑损伤。痈肿,烫伤。黄明胶

黄木耳

别名:金耳、茂若色尔布、金木耳、黄金银耳、黄耳

味性:甘;平。

归经:肺经。

主治:滋阴润肺,生津。用于虚痨咳嗽,咳血,肺结核等症。黄木耳

黄囊杓兰

味性:甘,温。

主治:强心利尿,活血调经。用于心力衰竭,月经不调。黄囊杓兰

黄牛茶

别名:雀笼木、黄芽木、满天红、黄丝鸡兰、海牙茶、土苏木、黄尝、九芽木、鹧鸪木、水芒果、节节花、何线藤、山狗芽

味性:甘、微苦,凉。

归经:肺;胃;大肠经。

主治:解暑清热,利湿消滞。用于感冒,中暑发热,急性胃肠炎,黄疸。黄牛茶

黄皮果
黄皮果

别名:黄皮子、黄檀子、黄弹子、金弹子、黄弹子黄弹、

味性:甘酸,温。

归经:肺;胃经。

主治:消食,化痰,理气。治食积不化,胸膈满痛,痰饮咳喘。黄皮果

黄皮血藤

别名:气藤、血藤、红香血藤、紫金血藤、大伸筋、西五味、药五味、红九股牛

味性:根、藤:微辛,微温;果:甘、酸,温。

主治:根、藤: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用于风湿骨痛,脉管炎,跌打损伤,胃痛,骨折。;果:敛肺止咳,止汗涩精。用于肺虚喘咳,自汗,盗汗,遗精。黄皮血藤

黄芪
黄芪黄芪

别名:绵芪、绵黄芪

味性:甘,温。

归经:归肺、脾经。

主治:补齐固表,托疮生肌。主治体虚自汗,久泻,脱肛,子宫脱垂,慢性肾炎,体虚浮肿,慢性溃疡,疮口久不愈合。黄芪(图)

黄耆

别名:戴糁、戴椹、独椹、蜀脂、百本、王孙、百药绵、绵黄耆、黄芪、箭芪、土山爆张根、独根、二人抬

味性:甘,微温。

归经:入肺、脾经。

主治:生用: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治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炙用:补中益气。治内伤劳倦,脾虚泄泻,脱肛,气虎血脱,崩带,及一切气衰血虚之证。黄耆

黄颡鱼
黄颡鱼

别名:嘎牙子、黄腊丁、黄鳍鱼、鰑丝、央丝、鲿、扬令、黄颊鱼、黄鲿鱼、黄鱼、黄樱、黄骨鱼、黄刺鱼、扬、黄扬、河龙盾鮠、嘎呀子

味性:甘,平。

归经:肾经。

主治:祛风利水;解毒敛疮。主水气浮肿;小便不利;瘰疬;恶疮。黄颡鱼(图)

黄颡鱼涎

味性:甘;平。

归经:肺;肾经。

主治:生津消渴。主消渴。黄颡鱼涎

黄山药

别名:黄姜、姜黄草、知母山药、小哨姜黄、老虎姜

味性:甘、微辛,平。

主治:解毒消肿,止痛。用于胃痛,跌打损伤;外用治淋巴结结核。黄山药

黄鳝

别名:鳝鱼

味性:甘、咸,温。

主治:补五脏。主治虚劳,身体消瘦,湿热,身痒,臁疮及肠风痔漏。黄鳝

黄鳝藤根

别名:熊柳根、铁包金、土黄耆

味性:甘苦,平。

归经:入肝、肺、肾、三焦、膀胱诸经。

主治:健脾利湿,通经活络。治脾胃衰弱,食少,胃痛,黄疸,水肿,淋浊,带下,风毒流注,关节风湿痛。黄鳝藤根

黄梢蛇

别名:灰鼠蛇、过树蛇、上竹龙、黄肚蛇、索蛇、过树榕、过树龙、黄肚龙、灰背蛇

味性:味甘;咸;性平。

归经:肝;肾经。

主治:祛风止痛;舒筋活络。主风湿痹证;腰腿酸痛;肢体麻木,半身炒遂;小儿麻痹症。黄梢蛇

黄鼠肉

别名:礼鼠、拱鼠、貔狸、豆鼠、禾鼠、大眼贼、草原黄鼠、蒙古黄鼠、达呼尔黄鼠

味性:味甘;性平。

归经:肺经。

主治:润肺止津;解毒止痛。主疮毒肿痛。黄鼠肉

黄蜀葵

别名:秋葵、豹子眼睛花、霸天伞、棉花蒿

味性:甘,寒。

主治:清热解毒,润燥滑肠。种子:用于大便秘结,小便不利,水肿,尿路结石,乳汁不通。根、叶:外用治疔疮,腮腺炎,骨折,刀伤。花:浸菜油外用治烧烫伤。黄蜀葵

黄蜀葵根

味性:甘苦,寒。

归经:肺;肾;膀胱经。

主治:利水,散瘀,消肿,解毒。治淋病,水肿,乳汁不通,腮腺炎,痈肿。黄蜀葵根

黄蜀葵花
黄蜀葵花原生态黄蜀葵花

别名:侧金盏花

味性:甘;辛;性凉。

归经:心;肾;膀胱经。

主治:通淋,消肿,解毒。治淋病,痈疽肿毒,汤火烫伤。黄蜀葵花

黄蜀葵茎

味性:甘;寒。

归经:肝经。

主治:和血,除邪热。治产褥热,烫火伤。黄蜀葵茎

黄蜀葵叶
黄蜀葵叶

别名:秋葵叶

味性:甘;寒。

归经:心;肾经。

主治:清热解毒;接骨生肌。主热毒疮痈;尿路感染;骨折;烫火伤;外伤出血。黄蜀葵叶

黄蜀葵子

别名:黄葵子、秋葵子、羊桃子

味性:甘;寒。

归经:肾;膀胱;胃经。

主治:利水,消肿,通乳。治淋病,水肿,乳汁不通,痈肿,跌扑损伤,骨折。黄蜀葵子

黄筒花
黄筒花

味性:味甘;微苦;性凉。

主治:补肝肾;强腰膝;清热解毒。主头蛇;神经衰弱;腰膝酸痛;肠炎;无名肿毒。黄筒花

黄芽白菜

别名:黄芽菜、黄矮菜、花交菜、大白菜、结球白菜

味性:甘;平。

归经:胃;膀胱经。

主治:通利肠胃;养胃和中,利小便。主水肿;胃炎。黄芽白菜

黄羊肉
黄羊肉

味性:味甘;性温。

归经:肺;肾经。

主治:补中益气。主脾胃虚寒;虚劳赢瘦。黄羊肉

黄羊油

味性:味甘;微温。

归经:脾经。

主治:疗痔;。主痔疮。黄羊油

黄珠子草
黄珠子草

别名:乳痈根、珍珠草、鱼骨草、日开夜闭、地珍珠、假芋、音叶叶下珠、山油柑

味性:甘,平。

归经:脾经。

主治:健脾消积;利尿通淋;清热解毒。主疳积;痢疾;淋病;乳痈;牙疳;毒蛇咬伤。黄珠子草

黄竹参

别名:土牛膝、土洋参、鸡冠参

味性:甘;平。

主治:滋阴清热;健脾;止血。主阴虚发热;自汗;盗汗;病后体虚乏力;食少;吐血。黄竹参

灰菜

别名:粉仔菜、灰条菜、灰灰菜、灰藋、白藜

味性:甘,平。

主治:清热利湿,枝叶透疹。用于风热感冒,痢疾,腹泻,龋齿痛;外用治皮肤瘙痒,麻疹不透。灰菜

灰藋

别名:金锁天、灰藜、水落藜、灰条、灰涤菜、灰蒴、灰苋、灰苋菜、灰灰菜、灰灰莱、土蚕药、沙苋菜

味性:甘、苦,凉。

主治:去湿,解毒。治疮疡肿毒,疥癣风瘙。灰藋

灰藋子

味性:甘;性平。

主治:杀虫。主蛔虫;绦虫;蛲虫。灰藋子

灰树花
灰树花灰树花

味性:甘;平。

主治:益气健脾;补虚扶正。主脾虚气弱;体倦乏力;神疲懒言;饮食减少;食后腹胀;肿瘤患者放疗或化疗后有上述症状者。灰树花

回回豆

别名:胡豆、回鹘豆、那合豆、鹰嘴豆、鸡豆、胡豆子、回回豆子、香豆子、鸡头豆

味性:甘;平。

归经:肺;胃经。

主治:清热解毒。主消渴,肝炎,脚气。回回豆

茴香虫

别名:黄凤蝶、金凤蝶、芹菜金凤蝶[成虫名]、蘹香虫

味性:甘、辛,平。

归经:肝;胃经。

主治:理气;化瘀;止痛。主胃脘痛;疝气腹痛;呃逆;噎膈。茴香虫

茴香根
茴香根

味性:辛甘,温。

主治:温肾和中,行气止痛。治寒疝,胃寒呕逆、腹痛,风湿关节痛。茴香根

茴香茎叶
茴香茎叶

别名:茴香菜、草蘹香、香丝菜

味性:味甘;辛;性温。

主治:驱风,顺气,止痛。治痧气,疝气,痈肿。茴香茎叶

蕙兰

别名:化气兰、土百部[陕西]、线兰、九子兰、九节兰

味性:苦、甘,温。

主治:润肺止咳,杀虫。;常年咳嗽:根皮2钱,水煎服,白酒为引。;蛔虫症:根皮1两,研细粉,加面做馍吃,3日吃完。;头虱:根皮适量,煎水洗。蕙兰

火赤链蛇

别名:大赤链、赤链蛇、红斑蛇、赤练蛇

味性:甘,温。

主治:袪风湿,止痛。主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疼痛。火赤链蛇

火棘

别名:火把果、救军粮、救兵粮、救命粮、赤阳子、红子、豆金娘、水搓子

味性:甘、酸,平。

主治:果:消积止痢,活血止血。用于消化不良,肠炎,痢疾,小儿疳积,崩漏,白带,产后腹痛。;根:清热凉血。用于虚痨骨蒸潮热,肝炎,跌打损伤,筋骨疼痛,腰痛,崩漏,白带,月经不调,吐血,便血。;叶:清热解毒。外敷治疮疡肿毒。火棘

火麻仁
火麻仁火麻仁

别名:大麻仁、火麻、线麻子、麻子、麻子仁、大麻子、白麻子、冬麻子、火麻子、、麻于仁、麻仁、冬麻子火麻子、黄麻仁

味性:甘,平。

归经:脾;胃;大肠经。

主治:润肠通便。用于血虚津亏,肠燥便秘。火麻仁(图)

火炮草果

味性:甘;淡;平。

主治:柔肝补肾;和胃止痛。主肾虚耳聋;胃痛;疳积;少年白发。火炮草果

火炭母草
火炭母草

别名:火炭毛、乌炭子、运药、山荞麦草、黄鳝藤、晕药、乌白饭草、火炭星、鹊糖梅、赤地利、乌饭藤、水沙柑子、鸪鹚饭、水退痧、红梅子叶、白饭草、大叶沙滩子、老鼠蔗、火炭母、地肤蝶、水退瘀、胖根藤、小晕药、花脸晕药、蓼草、白乌饭藤、信饭藤、酸管杖、大沙柑草、火炭藤、水洋流、酸广台、接骨丹、大红袍、野辣蓼

味性:酸甘,凉。

主治: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治泄泻,痢疾,黄疸,风热咽疼,虚弱头昏,小儿疰夏,惊搐,妇女白带,痈肿湿疮,跌打损伤。火炭母草

火炭母草根
火炭母草根

味性:酸甘,平。

主治:治气虚头昏,耳鸣,耳聋,白带,跌打损伤。火炭母草根

火头根
火头根

别名:枕头根、黄姜、黄连参、地黄姜、野芋姜

味性:味苦;微甘;性凉。

主治:清肺止咳;利湿通淋;通络止痛;解毒消肿。主肺热咳嗽;湿热淋痛;风湿腰痛;痈肿恶疮;跌打扭伤;蜂螫虫咬。火头根

火腿

别名:熏蹄、兰熏、南腿

味性:味甘;咸;性温。

归经:脾;胃经。

主治:健牌开胃,生津益血。治虚劳怔忡,胃口不开,虚痢,久泻。火腿

火秧竻蕊

味性:甘;寒。

归经:肝经。

主治:利尿;解毒。主膨胀。火秧竻蕊

芨芨草
芨芨草

别名:枳机草、席箕草、枳芨草

味性:甘;淡;平。

主治:清热利尿。主尿路感染;尿闭。芨芨草

芨芨草花

别名:芨芨花

味性:甘;淡;平。

主治:利尿;止血。主小便不利;内出血。芨芨草花

鸡(土从)

别名:鸡蕈、鸡菌、蚁夺、蚁、鸡菜、鸡脚蘑菇、三坛蘑、鸡肉丝菇、斗鸡菇、白蚁菰、桐菰、鸡肉丝菰、鸡脚菰、伞把菇

味性:甘;性平。

归经:脾;胃;大肠经。

主治:健脾和胃;疗痔。。主脘腹胀满,消化不良,精神疲乏,痔疮。鸡(土从)

鸡肠

味性:甘;平。

归经:肾经。

主治:益肾;固精;止遗。主遗尿;小便频数;失禁;遗精;白浊;痔漏;消渴。鸡肠

鸡枞

别名:鸡枞蕈、鸡菌、鸡堫、鸡宗、鸡肉丝菇、伞把菌、蚁夺、蚁枞、鸡枞菜

味性:甘,寒。

归经:入手、足太阴经。

主治:益胃,清神。主治痔疮。鸡枞

鸡大腿

别名:大果上叶、果上叶

味性:甘;辛;寒。

归经:肺;心经。

主治:清热止咳;活血消肿。主肺热咳嗽;肺结核咯血;咽炎;骨折;外伤瘀血。鸡大腿

鸡蛋参
鸡蛋参

别名:山鸡蛋、金线吊葫芦、牛尾参、补血草、尼哇、金线壶卢、金线吊壶芦、鸡嗉子、鸡腰子

味性:甘苦,微温。

主治:补肺益肾。治肺虚咳嗽,体虚自汗,疝气,偏坠。鸡蛋参

鸡蛋果
鸡蛋果

别名:土罗汉果、芒葛萨、洋石榴

味性:甘、酸,平。

归经:心;大肠经。

主治:清热解毒,镇痛安神。主治痢疾,痛经,失眠。鸡蛋果

鸡蛋花
鸡蛋花原生态鸡蛋花鸡蛋花鸡蛋花

别名:缅栀子、蛋黄花、擂捶花、大季花、鸭脚木、番缅花、蕃花、善花仔

味性:甘,凉。

归经:肺;大肠经。

主治:清热;利湿;解暑。主感冒发热;肺热咳嗽;湿热黄疸;泄泻痢疾;尿路结石;预防中暑。鸡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