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味中药列表/3
|
- 不灰木
- 菜蓟
- 菜头肾
- 参须
- 蚕豆
- 蚕豆花
- 蚕豆壳
- 蚕豆叶
- 蚕茧
- 蚕沙
- 蚕砂
- 蚕退纸
- 蚕蜕
- 蚕蛹
- 穇子
- 苍耳子
- 藏红花
- 藏绵芪
- 藏青果
- 藏三七
- 藏山药
- 藏鮡骨
- 藏鮡肉
- 草本水杨梅
- 草苁蓉
- 草菇
- 草石蚕
- 草泽泻
- 叉分蓼
- 叉歧繁缕
- 插田泡
- 茶
- 茶膏
- 茶叶
- 茶油
- 檫树
- 柴桂
- 豺肉
- 蝉花
- 蝉蜕
- 潺槁树
- 蟾蜍肝
- 蟾舌
- 鲳鱼
- 长白假水晶兰
- 长柄臭黄荆
- 长春七
- 长萼猪屎豆
- 长隔距兰
- 长梗排草
- 长果山橙
- 长距兰
- 长距鸟足兰
- 长筒马先蒿
- 长瓦韦
- 长叶山芝麻
- 长叶竹根七
- 常春藤子
- 朝天罐
- 朝天子
- 朝鲜崖柏仁
- 车螯
- 车前草
- 车前状垂头菊
- 车前子
- 砗磲
- 砗磲肉
- 陈仓米
- 称星蛇
- 柽柳
- 蛏
- 蛏肉
- 赪桐
- 赪桐叶
- 撑篙竹
- 橙耳
- 橙黄玉凤花
- 匙叶伽蓝菜
- 匙叶黄杨
- 齿瓣石豆兰
- 齿缘草
- 赤茯苓
- 赤腹松鼠
- 赤链蛇
- 赤楠
- 赤楠根
- 赤沙糖
- 赤石脂
- 赤小豆
- 赤小豆芽
- 赤小豆叶
- 赤阳子
- 翅柄蓼
- 翅果藤
- 茺蔚子
- 虫白蜡
- 虫豆
- 虫豆柴
- 椆树桑寄生
- 臭李子
- 下一页
别名:原蚕屎、晚蚕沙、蚕砂、原蚕沙、马鸣肝、晚蚕矢、二蚕沙、蚕屎
味性:味甘;辛;性温。
归经:肝;脾;胃经。
主治:祛风除湿;和胃化浊;活血通经。主风湿痹痛;肢体不遂;风疹瘙痒;吐泻转筋;闭经;崩漏。蚕沙
别名:苍耳、老苍子、苍子、葈耳、苍刺头、毛苍子、痴头猛、羊带归、枱耳实、牛虱子、胡寝子、苍郎种、棉螳螂、胡苍子、饿虱子、苍棵子、苍耳蒺藜、葈耳实、苍浪子
味性:甘,温。
归经:归肺经。
主治: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痒。主鼻渊;风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湿疹;疥癣。苍耳子(图)
别名:石蚕、石奇蛇、石祁蛇、白伸筋、石伸筋、白毛岩蚕、岩蚕、老鼠尾、土知母、墙蛇、石蚯蚓、飞线蜈蚣、上核树、骨蛇药、马骝尾、筋碎补、白毛蛇、白毛骨碎补、石岩蚕、白花石蚕、毛石蚕、地蚕、甘露子、滴露、甘露儿、土蛹、宝塔菜、蜗儿菜、土虫草、地牯牛草、地纽、土蚰、土人参、土蕊子、毛菜、风子草、螺丝菜
味性:甘淡,凉。
归经:归肺;肝;脾经。
主治:治风热感冒,虚劳咳嗽,小儿疳积。草石蚕
别名:复盆子、大乌泡、乌沙莓、菜子泡、回头龙、两头草、两头忙、乌泡倒触伞、倒生根、乌龙毛、乌龙须、白龙须、过江龙[不定根]
味性:果:甘、酸,温;根、不定根:苦,凉。
主治:果:补肾固精。用于阳痿,遗精,遗尿,白带。;根、不定根:调经活血,止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骨折,月经不调;外用治外伤出血。插田泡
别名:苦茶、槚、荼、茗、荈、苦梌、蔎)、腊茶、茶芽、芽茶、细茶、酪奴、苦荼、郭璞注、苦瑹、蔎
味性:苦甘,凉。
归经:入心、肺、胃经。
主治:清头目,除烦渴,化痰,消食,利尿,解毒。治头痛,目昏,多睡善寐,心烦口渴,食积痰滞,疟,痢。茶叶
别名:蝉退、蝉衣、虫蜕、蝉壳、蚱蟟皮、知了皮、金牛儿、蜩甲、伏蜟、枯蝉、蜩蟟退皮、蝉退壳、催米虫壳、唧唧猴皮、唧唧皮、热皮、麻儿鸟皮、伏壳、蝉甲、蝉脱、仙人衣
味性:甘,寒。
归经:肺;肝经。
主治:散风热,宣肺,定痉。治外感风热,咳嗽音哑,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小儿惊痫,目赤,翳障,疔疮肿毒,破伤风。蝉蜕(图)
别名:青胶木、树仲、油槁树、胶樟、青野槁、潺槁木
味性:甘、苦、涩,凉。
主治:清湿热,消肿毒,止血,止痛。;根:内服治腹泻,跌打损伤,腮腺炎,糖尿病。;皮、叶:外用治腮腺炎,疮疖痈肿,乳腺炎初起,跌打损伤,外伤出血。潺槁树
别名:马尾吊兰、吊兰、龙角草、木不角、鹿角草、圆叶吊兰、光棍草
味性:微甘、酸,平。
主治:舒筋活络,祛痰止咳。;乙脑,小儿麻痹后遗症,中风瘫痪。全草3~5钱,配两面针根皮3钱,炖猪瘦肉服,或水煎服,连续服用。;肺结核,小儿疳积。全草3~5钱,水煎服。长隔距兰
别名:向天葫芦、瓶儿草、倒罐子、猫耳朵、张天刚、七孔莲、朝天瓮子、张天罐、紫金钟、赤红莲、痢症草、罐子草、天葡萄、公石榴、大金钟、痢疾罐、罗浮金锦香、倒罐草、天罐子、酒里坛
味性:甘、涩,平。
主治:补虚益肾,收敛止血。治痨伤咳嗽吐血,痢疾,下肢酸软,筋骨拘挛,小便失禁,白浊白带。朝天罐
别名:苤苢、马舄、车前、当道、陵舄、牛舌草、虾蟆衣、牛遗、胜舄、车轮菜、胜舄菜、蛤蚂草、虾蟆草、钱贯草、牛舄、野甜菜、地胆头、白贯草、猪耳草、饭匙草、七星草、五根草、黄蟆龟草、蟾蜍草、猪肚子、灰盆草、打官司草、车轱辘草、驴耳朵草、钱串草、牛甜菜、黄蟆叶、牛耳朵棵
味性:甘,寒。
归经:归肝;肾;膀胱经。
主治:清热利尿,祛痰,凉血,解毒。用于水肿尿少,热淋涩痛,暑湿泻痢,痰热咳嗽,吐血衄血,痈肿疮毒。车前草(图)
别名:车前实、虾蟆衣子、猪耳朵穗子、凤眼前仁
味性:甘,寒。
归经:入肾、膀胱经。
主治:清热利尿,渗湿通淋,明目,祛痰。用于水肿胀满,热淋涩痛,暑湿泄泻,目赤肿痛,痰热咳嗽。车前子(图)
- 《中国药典》车前子
- 《中药大辞典》车前子
- 《中华本草》车前子
- 《本草便读》车前子
- 《本草乘雅半偈》车前子
- 《本草崇原》车前子
- 《本草从新》车前子
- 《本草分经》车前子
- 《本草分经》车前子
- 《本草分经》车前子
- 《本草害利》车前子
- 《本草经解》车前子
- 《本草经集注》车前子
- 《本草蒙筌》车前子
- 《本草求真》车前子
- 《本草思辨录》车前子
- 《本草图经》车前子
- 《本草新编》车前子
- 《本草择要纲目》车前子
- 《本经逢原》车前子
- 《得配本草》车前子
- 《滇南本草》车前子
- 《雷公炮制药性解》车前子
- 《名医别录》车前子
- 《神农本草经》车前子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车前子
- 《中药炮制》车前子
- 《汤液本草》车前子
- 《新修本草》车前子
- 《药鉴》车前子
- 《药笼小品》车前子
- 《药性切用》车前子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车前子
- 《证类本草》车前子
- 《中药学》车前子
- 《千金翼方》车前子
- 《外科全生集》车前子
- 《冯氏锦囊秘录》车前子
- 《顾松园医镜》车前子
- 《医学入门》车前子
- 《医方考》车前子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柽、河柳、殷柽、雨师、赤杨、人柳、赤柽、三春柳、春柳、三眠柳、檴落、长寿仙人柳、观音柳、雨丝、蜀柳、垂丝柳、赤柳、西河柳、赤柽柳、西湖柳、红筋条、山川柳、红柳、赤柽木、赤树柳、山柽柳
味性:甘咸,平。
归经:归肺;胃;心经。
主治:疏风,解表,利尿,解毒。治麻疹难透,风疹身痒,感冒,咳喘,风湿骨痛。柽柳(图)
别名:朱桐、红顶风、红菱、雌雄树、大丹、红龙船花、状元红、荷苞花[四川]
味性:微甘、淡,凉。
主治:根:祛风利湿,散瘀消肿。用于风湿骨痛,腰肌劳损,跌打损伤,肺结核咳嗽,咯血。;叶:解毒排脓。外用治疔疮疖肿。赪桐
别名:赤链、赤楝蛇、桑根蛇、火赤炼、火练蛇、火赤链蛇、红斑蛇、赤连、赤楝
味性:味甘;性温。
归经:心;脾经。
主治:祛风湿;止痛;解毒敛疮。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疼痛;淋巴结结核;慢性瘘管;溃疡;疥癣。赤链蛇
别名:牛金子、鱼鳞木、赤兰、石柃、山石榴、瓜子柴、山乌珠、细叶紫陵树、细子莲、赤楠蒲桃、瓜子木、假黄杨
味性:味甘;微苦;辛;性平。
归经:归肾;脾;肝经。
主治:健脾利湿,乎喘,散瘀。治浮肿,小儿盐哮,跌打损伤,烫伤。赤楠
别名:叫耳蒙根
味性:味甘;微苦;辛;性平。
归经:归肾;脾;肝经。
主治:益肾定喘;健脾利湿;祛风活血;解毒消肿。主喘咳;浮肿;淋浊;尿路结石;痢疾;肝炎;子宫脱垂;风湿痛;疝气;睾丸炎;痔疮;痈肿;水火烫伤;跌打肿痛。赤楠根
别名:赤符、红高岭、赤石土、吃油脂、红土
味性:甘涩,温。
归经:归胃、大肠经。
主治:涩肠,止血,收湿,生肌。治久泻,久痢,便血,脱肛,遗精,崩漏,带下,溃疡不敛。赤石脂(图)
- 《中国药典》赤石脂
- 《中药大辞典》赤石脂
-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赤石脂
- 《本草备要》赤石脂
- 《本草便读》赤石脂
- 《本草崇原》赤石脂
- 《本草从新》赤石脂
- 《本草撮要》赤石脂
- 《本草分经》赤石脂
- 《本草分经》赤石脂
- 《本草经解》赤石脂
- 《本草蒙筌》赤石脂
- 《本草求真》赤石脂
- 《本草思辨录》赤石脂
- 《本草图经》赤石脂
- 《本草新编》赤石脂
- 《本草衍义》赤石脂
- 《本草易读》赤石脂
- 《本草择要纲目》赤石脂
- 《本经逢原》赤石脂
- 《长沙药解》赤石脂
- 《得配本草》赤石脂
- 《雷公炮制药性解》赤石脂
- 《名医别录》赤石脂
- 《药笼小品》赤石脂
- 《药性切用》赤石脂
- 《药征续编》赤石脂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赤石脂
- 《证类本草》赤石脂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赤石脂
- 《中药学》赤石脂
- 《千金翼方》赤石脂
- 《冯氏锦囊秘录》赤石脂
- 《顾松园医镜》赤石脂
- 《医学入门》赤石脂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赤豆、红小豆、亦豆、红豆、小红绿豆、虱拇豆、朱赤豆、金红小豆、朱小豆、小豆、猪肝赤、杜赤豆、虱牳豆、茅柴赤、米赤豆
味性:甘酸,平。
归经:归心、小肠经。
主治:利水除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治水肿,脚气,黄疸,泻痢,便血,痈肿。赤小豆(图)
- 《中国药典》赤小豆
- 《中药大辞典》赤小豆
- 《中华本草》赤小豆
- 《外治方》赤小豆
- 《本草纲目》赤小豆
- 《本草备要》赤小豆
- 《本草便读》赤小豆
- 《本草乘雅半偈》赤小豆
- 《本草崇原》赤小豆
- 《本草从新》赤小豆
- 《本草撮要》赤小豆
- 《本草分经》赤小豆
- 《本草分经》赤小豆
- 《本草害利》赤小豆
- 《本草蒙筌》赤小豆
- 《本草求真》赤小豆
- 《本草新编》赤小豆
- 《本草衍义》赤小豆
- 《本草易读》赤小豆
- 《本草择要纲目》赤小豆
- 《长沙药解》赤小豆
- 《得配本草》赤小豆
- 《雷公炮制药性解》赤小豆
- 《名医别录》赤小豆
- 《神农本草经》赤小豆
- 《食疗本草》赤小豆
- 《食物疗法》赤小豆
- 《汤液本草》赤小豆
- 《吴普本草》赤小豆
- 《新修本草》赤小豆
- 《药笼小品》赤小豆
- 《药性切用》赤小豆
- 《药征续编》赤小豆
- 《饮食须知》赤小豆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赤小豆
- 《证类本草》赤小豆
- 《中药学》赤小豆
- 《千金翼方》赤小豆
- 《冯氏锦囊秘录》赤小豆
- 《饮膳正要》赤小豆
- 《医学入门》赤小豆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救军粮、赤果、纯阳子、火把果、红子、救兵粮)、水沙子、救兵粮、豆金娘、小红子、火棘
味性:甘;酸;涩;平。
归经:肝;脾;胃经。
主治:健脾消积,活血止血。治痞块,食积,泄泻,痢疾,崩漏,产后血瘀。赤阳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