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味中药列表/14
|
- 剑叶铁树叶
- 江蓠
- 江南卷柏
- 江西金钱草
- 江珧柱
- 将军树
- 茳芒
- 浆水
- 豇豆
- 豇豆根
- 豇豆壳
- 豇豆叶
- 降龙草
- 降真香
- 酱瓜
- 茭白
- 胶质鼠尾草
- 鲛鲨白
- 鲛鱼
- 鲛鱼翅
- 鲛鱼皮
- 蕉芋
- 角叉菜
- 角蒿
- 角螺
- 角螺厣
- 角盘兰
- 铰剪藤
- 接骨丹
- 接骨木
- 接骨木根
- 接骨树
- 接骨树皮
- 节瓜
- 节节草
- 结香
- 芥蓝
- 金棒锤
- 金背枇杷花
- 金边兔耳
- 金草
- 金钗石斛
- 金顶蘑
- 金发草
- 金刚口摆
- 金刚藤头
- 金钩如意草
- 金瓜核
- 金花菜
- 金槐
- 金甲豆
- 金金棒
- 金橘
- 金橘露
- 金兰
- 金老梅根
- 金老梅叶
- 金老梅枝
- 金露梅
- 金缕半枫荷
- 金缕梅
- 金猫头
- 金毛木通
- 金礞石
- 金纳香
- 金钱白花蛇
- 金钱参
- 金钱木根
- 金雀儿
- 金色狗尾草
- 金沙草
- 金石斛
- 金丝带
- 金丝李
- 金丝桃果
- 金丝桃果实
- 金丝藤仲
- 金线兰
- 金线鱼
- 金银花
- 金银花露
- 金银花子
- 金银忍冬
- 金盏草
- 金盏银盘
- 金针菜
- 堇叶山梅花
- 锦地罗
- 锦鸡儿
- 荆芥叶莸
- 粳米
- 粳米泔
- 井边茜
- 井口边草
- 景天三七
- 九牯牛
- 九里根
- 九莲灯
- 九龙根
- 九龙藤叶
- 下一页
别名:虎山叶、四台花、秤砣蛇药、秤杆蛇药、冷水草、浸骨头、小梁药、山兰、散血毒莲、雪汀菜、马拐、牛耳朵、水泡菜、白雌雄草、降蛇草
味性:味甘;性寒。
主治:清暑利湿解毒。主外感暑湿;痈肿疮疖;蛇咬伤。降龙草
别名:出隧、蘧蔬、绿节、菰菜、茭首、菰首、菰笋、菰手、茭笋、茭粑、茭瓜、茭耳菜、菰蒋子
味性:味甘;性寒。
归经:肝;脾;肺经。
主治:解热毒,除烦渴,利二便。治烦热,消渴,黄疸,痢疾,目赤,风疮。茭白
别名:乌曲玛保、羊角草、羊角蒿、羊羝角棵、乌确玛尔布、落豆秧、透骨草、草藤、大力草、野芝麻、老鹳嘴棵、鳖肚草、独角虎、羊犄角、鸡嘴儿、猪牙菜
味性:温,苦、甘。
归经:肝;脾;肾经。
主治:滋补强壮。治产后乳少,久病虚弱,头晕,贫血。角蒿(图)
别名:象耳朵、大葫芦叶
味性:甘,平。
主治:活血止痛;解毒消肿。主跌打瘀痛;骨折筋伤;风湿痹痛;痈疮疖肿。接骨丹
- 《中药大辞典》接骨丹
- 《中药大辞典》接骨丹
- 《中华本草》接骨丹
- 《洁古家珍》接骨丹
- 《洁古家珍》接骨丹
- 《外科证治全书》接骨丹
- 《鸡峰》接骨丹
- 《儒门事亲》接骨丹
- 《鸡峰》接骨丹
- 《中医伤科学讲义》接骨丹
- 《医方类聚》接骨丹
- 《千金珍秘方选》接骨丹
- 《医方类聚》接骨丹
- 《普济方》接骨丹
- 《普济方》接骨丹
- 《医方类聚》接骨丹
- 《医方类聚》接骨丹
- 《普济方》接骨丹
- 《普济方》接骨丹
- 《瑞竹堂方》接骨丹
- 《杂类名方》接骨丹
- 《元戎》接骨丹
- 《施圆端效方》接骨丹
- 《御药院方》接骨丹
- 《赤水玄珠》接骨丹
- 《伤科汇纂》接骨丹
- 《伤科汇纂》接骨丹
- 《古方选注》接骨丹
- 《良朋汇集》接骨丹
- 《济阳纲目》接骨丹
- 《济阳纲目》接骨丹
- 《医方类聚》接骨丹
- 《准绳·疡医》接骨丹
- 《集成良方三百种》接骨丹
- 《古今医鉴》接骨丹
- 《摄生众妙方》接骨丹
- 《万氏家抄方》接骨丹
- 《普济方》接骨丹
- 《普济方》接骨丹
- 《普济方》接骨丹
- 《普济方》接骨丹
- 《儒门事亲》接骨丹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公道老、扦扦活、马尿骚、大接骨丹[陕西]、木蒴藋、接骨草、续骨木、七叶黄荆、放棍行、珊瑚配、铁骨散、接骨丹、七叶金、透骨草、接骨风、臭芥棵、暖、骨树、自草柴、青杆错、白马桑、大接骨丹、大婆参、插地活、舒筋树、根花木、木本接骨丹、九节风
味性:甘苦,平。
归经:归肝经。
主治:祛风利湿;活血;止血。主风湿痹痛;痛风;大骨节病;急慢性肾炎;风疹;跌打损伤;骨折肿痛;外伤出血。接骨木(图)
别名:兔耳草、兔耳箭、金茶匙、小鹿衔、银茶匙、忍冬草、月下红、兔耳一枝箭、扑地金钟、天青地白、肺形草、毛马香、牛眼珠草、橡皮草、大种巴地香、一枝香、倒拔千金、毛鹿含草、红金交杯、铜调羹、铁交杯、通天草、山蝴蝶、猪心草、兔耳金边草、巴地虎、牛皮菜、朝天一柱香、兔耳草;兔耳箭;金茶匙;小鹿衔、枝箭、肺表草、兔耳一支香、四叶一支香、兔儿风
味性:甘,寒。
归经:归肺;肝经。
主治: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治虚痨咳血,汲热黄疸,水肿,痈疽肿毒,瘰疬。金边兔耳
别名:瓜子金、望水王仙桃、乳汁藤、瓜子核、树上瓜子、眼树莲、瓜子藤、石仙桃、小耳环、上树瓜子、上树鳖、翼鱼草
味性:甘微酸,寒。
主治:清热化痰,凉血解毒。治肺热咳血,小儿疳积,痢疾,疔肿疖疮。金瓜核
别名:金腊梅、金老梅、药王茶、棍儿茶、扁麻、木本委陵菜
味性:叶:微甘,平。
主治:叶:清暑热,益脑清心,调经,健胃。主治暑热眩晕,两目不清,胃气不和,滞食,月经不调。;花:藏医用治赤白带下。金露梅
别名:牛吊西、曲须、扫把藤、斑鸠窝、须须药、软筋藤
味性:甘;微苦;寒。
主治:清热;利湿;舒筋活络;止血。主尿路感染;尿路结石;肾炎水肿;肝炎;痢疾;目赤肿痛;风湿痹痛;筋骨麻木;跌打骨折;外伤出血。金沙草
别名:金线莲、金蚕、金石松、树草莲、鸟人参、金线虎头蕉、金线入骨消、金丝线、金耳环、金钱草、金线石松、金石蚕、少年红、小叶金耳环、麻叶菜
味性:甘;凉。
归经:肺;肝;肾;膀胱经。
主治:清热凉血;除湿解毒。主肺热咳血;肺结核咯血;尿血;小儿惊风;破伤风;肾炎水肿;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金线兰
别名:银花、双花、二花、二宝花、忍冬花、鹭鸶花、苏花、金花、金藤花、双苞花、山金银花、土忍冬、土银花
味性:甘;寒。
归经:肺;胃经。
主治:清热解毒。主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肿疔疮;喉痹及多种感染性疾病。金银花(图)
别名:黄花雾、黄花母、虾箝草、金杯银盏、黄花草、金盏银盆、玉盏载银杯、鬼针草、婆婆针、感暑草、盲肠草、一包针、一把针、引线包、豆渣菜、金丝苦令、草鞋坪、铁筅帚、千条针、金盘银盏
味性:味甘;微苦;性凉。
主治:疏表清热,解毒,散瘀。治流感,乙脑,咽喉肿痛,肠炎,痢疾,黄疸,肠痈,小儿惊风,疳积,疮筋疥痔。金盏银盘
别名:金雀花、大绣花针、土黄芪[江西、江苏、浙江]、粘粘袜、酱瓣子、黄雀梅、阳雀花、黄棘
味性:根:甘、微辛,平;花:甘,温。
主治:根:滋补强壮,活血调经,祛风利湿。用于高血压病,头昏头晕,耳鸣眼花,体弱乏力,月经不调,白带,乳汁不足,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花:祛风活血,止咳化痰。用于头晕耳鸣,肺虚咳嗽,小儿消化不良。锦鸡儿
别名:凤尾草、黑枸杞、大叶井口边草、线鸡尾、楚箭草、玉龙草、狼牙草、双凤尾、金鸡尾、大叶凤尾、鸡爪凤尾草、背阴草、凤尾接骨草、爬岩龙、八字龙
味性:甘;淡;凉。
归经:肝;大肠经。
主治:清热解毒,活血利尿。治痢疾,肠炎,小便淋痛,痈疮疖肿,骨折。井口边草
别名:土三七、墙头三七、见血散、血山草、破血丹、六月淋、八仙草、蝎子草、吐血草、活血丹、费案、马三七、白三七、胡椒七、晒不干、养心草回生草、九头三七
味性:平;甘;微酸。
归经:心;肝;脾经。
主治:止血,化瘀。治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跌打损伤。景天三七
别名:石梅、石杨梅、石仙桃、石虾、鬼子头、七仙桃、穿线草、疳肿药、烂疮薯、叶上果
味性:苦;甘;微寒。
归经:肺;肝;脾经。
主治:解毒;利湿润肺止咳。主淋证;白浊;腹泻;血吸虫病腹水;瘰疬;疮疥;肺痨咳嗽。九莲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