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李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金丝李
Jīn Sī Lǐ
金丝李
别名碎棉
功效作用清热解毒消肿。主痈肿疮毒烫伤
英文名 
始载于 
毒性小毒
归经 
药性
药味

目录

  1. 名称
  2. 分类
  3. 特征
  4. 习性
  5. 分布范围
  6. 濒危等级
  7. 保护价值
  8. 保护措施及繁殖技术

名称

别名∶老木

中文名:金丝李

拉丁名:Garcinia paucinervis

Chun et How

科 名:山竹子科 Clusiacease  

分类

藤黄科 Guttiferae 藤黄属 Garcinia  

特征

常绿乔木,树高达30米,胸径可达1.5米以上;树皮灰褐色。圳对生,革质,长椭圆形,长6-18厘米,宽2-6厘米,全缘,先端突尖或短渐尖,钝头,基部宽楔形,侧脉5-8对,在下面明显凸起;叶柄长6-15毫米。花杂性同株;雄花成腋生和顶生的聚伞花序萼片4,近圆形,花瓣4,卵形,雄蕊多数,花丝短,合生成4裂的环,花药2室,纵裂退化雌蕊近四棱形,柱头盾状凸起;雌花通常单生于叶腋,比雄花大,柱头盾状,中间隆起,子房圆球形,直径约2.5毫米,具1枚基生胚珠,退化雄蕊的花丝合成4束,短于子房,每束具退化花药6-8。浆果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3.5-5厘米,直径1-2.5厘米,顶端具宿存的半球形柱头,柄长5-8毫米。  

习性

分布区年平均温20-22℃,1月均温10-14℃,7月均温25-28℃,极端最低温在0℃以上,在大寒潮南侵的年份可低至-2℃左右;年降水量1200-1600毫米,干湿季明显,旱季5-6个月。土壤为棕色石灰岩土,pH值6.0-7.5。金丝李是石灰岩山地的特有种类,常与蚬木Burretiodendron hsienmu Chun et How,肥牛树Cephalomappa sinensis (Chun et How )Kosterm.一起构成石灰岩季节性雨林的共建种;在南亚热带范围的石灰岩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也有分布,但数量明显减少,频率大大降低,很少长成大树。金丝李为阴性树种,幼树要求的蔽荫期长;在林内,林木长热旺盛,叶色深绿,趋光现象不明显;在全光照下栽培的幼树,叶黄萎,生长不良,它的耐寒力强弱,在重霜天气幼苗常受寒害;耐旱性较强,能适应干旱的石隙生境。金丝李早年生长较慢,到30-40年生时变快,70-80年生时达到最高峰。在天然林中,130年木,平均树高22米,胸径35厘米。在较好的环境下,25年生以后,进入盛果期。种子丰年间隔期年为2-3年,花果期较长,分别在3月、7月和11月果熟,以7月为多。虽然母树能大量结实,但种子休眠期长达7-8个月以上。天然下种后,石山上水分条件波动大,种子易丧生发芽力,成苗率低,天然更新效果也差;空旷地上的水分条件差,但不能满足幼树庇阴的要求,因此,森林破坏后,金丝李便会绝迹。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于我国广西西南部,中心分布区为左、右江流域的龙州、凭祥、宁明、天等、崇左、大新、靖西、那坡田阳等北热带地区,向东北可延伸至桂中峰丛石山区东缘的忻城,向北可延伸至南亚热带范围的河池、东兰、凤山、田林、西林、巴马、都安、马山等县,不超过北纬25°;云南东南部麻栗坡一带也有分布。垂直分布多在海拔600米以下,最高可达海拔900米。越南北部也有分布。  

濒危等级

渐危种,国家二极保护植物。分布区狭窄,零星生长,由于过度采伐,大树已不多见。因生于石灰岩山上,种子不易发芽,天然更新不良,已逐渐陷入濒危状态。  

保护价值

金丝李是产区石灰岩山地的珍贵树种资源,经济价值很高。木材条纹金黄色,纹理通直,结构密致,材质坚重,容重为0.96g/cm,干燥后有端裂,不变形,耐腐、耐磨、耐水湿性特强且不受虫蛀,古建筑经历百年不朽,为广西著名的四大铁木之一,古代多用于建筑庙宇、桥梁、舰船等,现代多为高级家具、室内装修、模具、器械用材等。根系发达,保持水土的效益高,为石山区的重要造林树种。幼叶鲜红,也可做风景树。  

保护措施及繁殖技术

对现存古树,应挂牌登记,严加保护,一般中幼龄林及萌芽林,也应封山育林,禁止开荒、毁林种果等。通常用种子繁殖,结实大小年现象明显,间隔期为1~2年,开花结实期,各年不很定势,热量较高的地区,开花结实较多,结实期也较长,通常一年开花结实2次,一次为5~8月开花,翌年4~7月果实成熟,另一次为3~4月开花,当年9~11月果实成熟,以6~7月为主要果熟期。果实成熟后,易遭猴、狸等摘食,需及时采集,但采收的果实,要求充分成熟,否则不易去掉果皮果肉,且发芽迟缓,甚至不能发芽。采下的果实,可集中对沤,该草保湿,约经半月,果肉变软或变烂,装入框中置水搓擦冲洗,漂淘去果皮等杂质,勿伤种皮。种子忌失水,防止日晒或裸露存放,已处理的种子,立刻婚湿润沙贮藏。种子约有7~8个月的休眠期,少数种子的休眠期可达1年,不宜随采随播,6~7月采集的种子,沙藏至翌年3~4月播种。种子千粒重为4500g,含水量须保持30%~40%,用条播或点播法。经沙藏催芽的种子,一般播后半月左右发芽,发芽率约65%,另有少数种粒,迟后陆续发芽。种子发芽现象较奇特,胚芽和胚根分别从子叶的两端抽搐,幼苗成长后,子叶不腐烂脱落,变为苗木的基部或主侧根的基部。幼苗生长较缓慢,忌日灼霜冻,需搭棚防护。一般需要培育2年生苗后,方宜出圃混交终止。用于风景绿化,需培育4~5年生大苗,带土团出圃,一般10年生左右,生长较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