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味中药列表/17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菱叶

味性:味甘;性凉。

主治:清热解毒。主小儿走马牙疳;疮肿。菱叶

零陵香
零陵香

别名:熏草、燕草、蕙草、香草、铃铃香、铃子香、黄零草、熏香、陵草

味性:辛甘,温。

归经:入肺。

主治:祛风寒,辟秽浊。治伤寒、感冒头痛,胸腹胀满,下利,遗精,鼻塞,牙痛。零陵香

零余子
零余子

别名:署预子、薯蓣果

味性:甘;平。

归经:肾经。

主治:补虚益肾强腰。主虚劳赢瘦;腰膝酸软。零余子

魿鱼

别名:雪魿、土魿鱼、魿公

味性:味甘;性平。

主治:清热利水除湿。主膀胱结;水臌;黄疸。魿鱼

鲮鲤(图)

别名:石鲮、龙鲤、鳞鲤、石鲮鱼

味性:甘涩,温。

主治:杀虫,行血,攻坚散瘀,治痹通经。鲮鲤

鲮鱼

别名:雪魿、魿鱼、土铃鱼

味性:味甘。

主治:主滑利肌肉,通小便。治膀胱结热,黄疸,水鼓。鲮鱼

留师蜜

味性:味甘;性寒。

归经:心;胃经。

主治:清心泻火。主龋齿;口疮。留师蜜

柳树寄生
柳树寄生

别名:柳寄生、杂寄生、寄生包、花椒寄生、马桑寄生、火把果树寄生

味性:微苦;甘;性平。

归经:肝;肾经。

主治:补肝肾;祛风湿;止血;安胎。主头晕目眩;腰膝疼痛;风湿麻木;崩漏;胎动不安。柳树寄生

柳叶菜花

别名:地母怀胎草花、水丁香花

味性:味苦;微甘;性凉。

归经:归肝;胃经。

主治:清热止痛;调经涩带。主牙痛;咽喉肿痛;目赤肿痛;月经不调;白带过多。柳叶菜花

六曲
六曲

别名:六神曲、神曲

味性:甘、辛,温。

主治:消食,健胃。用于消化不良,食积腹胀,腹泻。六曲

六月瓜

别名:野木瓜、使藤子

味性:甘;温。

归经:肝;肾经。

主治:调气补虚,止痛,止痢。主治风湿骨痛,劳伤咳嗽,肾虚腰痛,疝气痛,痢疾。六月瓜

龙船花
龙船花

别名:百日红、映山红、红缨树、卖子木、红绣球、山丹、五月花、牛兰、珠桐、番海棠、大将军、红樱花、买子木、罗伞木、土红花、仙丹花

味性:甘淡;凉。

归经:肝经。

主治:清肝,活血,止痛。治高血压,月经不调,筋骨折伤,疮疡。龙船花

龙船花茎叶
龙船花茎叶

味性:味甘微咸,平(一作’微温,咸平’。

主治:治跌打损伤,疮疖痈肿。龙船花茎叶

龙船乌泡

别名:乌泡天、八月泡、狗屎泡、羊鸟树、过江龙、乌泡、乌莓

味性:涩;甘;凉。

归经:脾经。

主治:清热利湿,活血止痛。主感冒发热,痢疾,热淋,口疮,劳伤吐血,跌打肿痛,牙痛。龙船乌泡

龙骨
龙骨龙骨

别名:五花龙骨

味性:甘涩,平。

归经:心;肝;肾;大肠经。

主治:镇静,敛汗涩精,生肌敛疮。用于神经衰弱,心悸,失眠,多梦,自汗,盗汗,遗精,遗尿,崩漏,带下;外用治疮疡久溃不敛。龙骨(图)

龙骨莲

别名:水龙骨、子母莲、野藕

味性:甘;苦;微寒。

归经:脾经。

主治:滋阴清热。主劳伤虚损;阴虚发热;盗汗;外敷。龙骨莲

龙角

味性:甘,平。

主治:主惊痫瘈瘲,身热如火,腹中坚及热泄。龙角

龙角草

别名:鹿用草、光棍草、长隔距兰、吊兰、树葱、木石草

味性:味微甘;酸;性平。

主治:清热解毒;舒筋活络。主扁桃体炎;咽喉炎;风湿痹痛;中风偏瘫;腰腿痛。龙角草

龙脷叶
龙脷叶原生态龙脷叶龙脷叶

别名:龙舌叶、龙味叶、牛耳叶

味性:甘、淡,平。

主治:清热化痰,润肺通便。用于肺燥咳嗽,咯血,大便秘结。龙脷叶

龙利叶

别名:龙舌叶、龙味叶、龙脷叶、龙脷叶牛耳叶

味性:甘;平。

归经:肺经。

主治: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主肺热咳喘痰多;口干;便秘。龙利叶

龙鳞草
龙鳞草

别名:毛石辣草、大叶火焰草、光板猫叶草

味性:微甘、苦,平。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鼻瘜肉,过敏性鼻炎;用鲜草适量,配莲须、细辛、月季花,制成注射剂,息肉基底部注射或下鼻甲封闭。;并治吐血,咳血,肺炎,小儿消化不良,外伤出血。龙鳞草(图)

龙舌草
龙舌草

别名:塘底菜、水白菜、水芥菜、水莴苣、龙爪草、海菜、龙爪菜、瓢羹菜、山窝鸡、龙舌

味性:甘、淡,凉。

主治:止咳,化痰,清热,利尿。治哮喘,咳嗽,水肿,汤火伤,痈肿。龙舌草

龙虱
龙虱

别名:水鳖虫、射尿龟、尿缸贼、水龟子

味性:味甘;微咸;性平。

归经:肾经。

主治:补肾,活血。治小便频敷,小儿遗尿。龙虱

龙头草

别名:鲤鱼草

味性:味甘;辛;性平。

主治:补气血;祛风湿;消肿毒。主劳伤气血亏虚;脘腹疼痛;咽喉肿痛;蛇伤。龙头草

龙虾
龙虾

别名:大红虾、海虾、红虾

味性:味甘;咸;性温。

主治:补肾壮阳;滋阴;健胃;安神。主阳痿;筋骨疼痛;手足搐搦;神经衰弱;皮肤瘙痒;头疮;疥癣。龙虾

龙涎香
龙涎香

别名:龙泄、龙涎、龙腹香、鲸涎香、龙尿、龙漦、抹香鲸、真甲鲸、巨头鲸

味性:甘酸,气腥。

归经:心;肝;肺;肾经。

主治:开窍化痰,活血利气。主治神昏气闷,心腹诸痛,消散症结,咳喘气逆。龙涎香

龙血树
龙血树

别名:竹木参、山竹蔗

味性:甘,凉。

主治:润肝止咳,清热凉血。主治慢性肝炎,百日咳,支气管炎,肺结核,咯血,吐血,慢性扁桃体炎,咽喉炎,热病后余热未清。龙血树

龙牙楤木
龙牙楤木

别名:刺老鸦、虎阳刺、刺龙牙

味性:甘、苦,平。

主治:健胃,利水,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肝炎,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水肿。龙牙楤木

龙牙楤木叶
龙牙楤木叶

别名:刺老鸦叶

味性:味微苦;甘;性凉。

主治:清热利湿。主湿热泄泻;痢疾;水肿。龙牙楤木叶

龙眼花
龙眼花

味性:微苦;甘;平。

归经:肺;肾经。

主治:通淋化浊。主淋证;白浊;白带;消渴。龙眼花

龙眼壳

别名:圆眼壳

味性:甘;温。

归经:肺经。

主治:祛风;解毒;敛疮;生肌。主眩晕耳聋;痈疽久溃不敛;烫伤。龙眼壳

龙眼叶

味性:甘淡;平。

主治:发表清热;解毒;燥湿。主感冒发热;疟疾;疔疮;湿疹。龙眼叶

龙珠果
龙珠果

别名:龙须果、大种毛葫芦、龙吞珠、风雨花、龙爪珠、毛蛉儿、神仙果、番瓜子、山木、龙珠草、蒲葫芦、假苦瓜、香花果、天仙果、野仙桃、肉果

味性:味甘;酸;性平。

主治:清热凉血,润燥化痰。主治外伤性眼角膜或结膜炎,淋巴结炎。龙珠果

龙爪豆
龙爪豆

别名:虎爪豆、猫爪豆、龙爪黎豆、狗爪豆

味性:甘、苦,温。

主治:主治腰脊酸痛。龙爪豆

龙爪树

别名:鳊鹅掌柴、七叶加、鸭脚木、七叶莲、西南鹅掌柴

味性:味微苦;微甘;苦;温。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主痹证;风寒感冒;跌打肿痛;胃痛;外伤出血。龙爪树

隆萼当归根

别名:土当归

味性:味辛;微甘;性温。

主治:活血调经;补血润燥。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敌国虚萎黄;风湿骨痛;跌打损伤;肠燥便秘。隆萼当归根

蒌叶

别名:蒟酱、青蒟、芦子、大芦子、槟榔蒟、槟榔蒌

味性:辛、微甘,温。

主治:祛风散寒,行气化痰,消肿止痒。用于风寒咳嗽,支气管哮喘,风湿骨痛,胃寒痛,妊娠水肿;外用治皮肤湿疹,脚癣。蒌叶

耧斗菜
耧斗菜

别名:血见愁、猫爪花、漏斗菜

味性:苦、微甘,平。

主治:活血调经;凉血止血;清热解毒。主痛经;崩漏;痢疾。耧斗菜

蝼蛄虾

别名:蝼蛄虾

味性:味甘;微咸;性温。

归经:肝经。

主治:通乳。主产妇乳少。蝼蛄虾

露兜竻花

别名:路头花、路头死

味性:味甘;性寒。

归经:膀胱;肝经。

主治:清热;利湿。主感冒咳嗽;淋浊;小便不利;热泻;疝气;对口疮。露兜竻花

露兜竻心

味性:味甘;性寒。

归经:心;肝经。

主治:清热,凉血,解毒。治麻疹,发斑,丹毒,暑热症,牙龈出血,恶疮,烂脚。露兜竻心

露兜簕

别名:假菠萝、簕菠萝、山菠萝、婆锯簕、猪母锯、老锯头、簕古、水拖髻

味性:甘、淡,凉。

主治:发汗解表,清热解毒,利水化痰。;根:感冒发热,肾炎水肿,泌尿系感染,尿路结石,肝炎,肝硬化腹水,小儿夏季热,眼角膜炎。;果:痢疾,咳嗽。;果核:睾丸炎,痔疮。露兜簕

露水草

别名:珍珠露水草、换肺散、鸡冠参、蓝耳草、蛛毛蓝耳草、蛛丝毛蓝耳草、万人羞

味性:甘;平。

主治:清热;止咳;止痛。主百日咳;头痛;腹痛。露水草

露珠香茶菜

别名:水龙胆草、紫萼香茶菜

味性:苦、微甘,寒。

主治:清热解毒。;颜面丹毒(大头瘟):根3~5钱,水煎服。;无名肿毒:全草适量,捣烂敷患处。露珠香茶菜

芦花
芦花

别名:葭花、芦蓬茸、蓬茨、蓬茸、芦蓬蕽、蓬蕽、水芦花

味性:甘;寒。

主治:止血解毒。治彝衄,血崩,上吐下泻。芦花

芦荟根

味性:味甘;淡;性凉。

归经:脾;胃;膀胱经。

主治:清热利湿;化瘀。主小儿疳积;尿路感染。芦荟根

芦茎

别名:苇茎、嫩芦梗

味性:甘;寒。

归经:心;肺。

主治:治肺痈烦热。(性味以下出《纲目》)。芦茎

芦笋
芦笋

别名:芦尖、虇

味性:甘;寒。

主治:清热生津;利水通淋。主热病口渴心烦;肺痈;肺痿;淋病;小便不利。芦笋

芦叶

别名:芦箬

味性:甘;寒。

归经:肺;胃经。

主治:治上吐下泻,吐血,衄血,肺痈,发背。芦叶

芦竹

别名:芦荻竹、芦竹笋、芦竹根、楼梯杆

味性:苦、甘,寒。

主治:清热泻火。用于热病烦渴,风火牙痛,小便不利。芦竹

芦竹箨

别名:芦荻外皮

味性:甘;寒。

主治:生肌敛疮;止血。主金疮;吐血。芦竹箨

鲈鲤
鲈鲤

别名:花鱼、青脖

味性:味甘;性平。

主治:化痰;止血。主急慢性支气管炎;胃溃疡出血;咯血;衄血;子宫出血;癫痫失眠;月经过多。鲈鲤

卤地菊
卤地菊

别名:黄花龙舌草、龙舌三尖刀、龙舌草、三尖刀、黄花冬菊、黄野蒿、黄花龙舌花、尖刀草、黄花蜜菜、瘠草

味性:味甘;淡;性凉。

归经:入肝、脾二经。

主治:清热,解毒。治喉蛾,喉痹,白喉,百日咳,肺热喘咳,鼻衄,痈肿,疔疮。卤地菊

陆英根

别名:蒴藋根

味性:味甘;酸;性平。

主治:祛风;利湿;活血;散瘀;止血。主风湿疼痛;头风;腰腿痛;月肿淋;证;白带;跌打损伤;骨折;症积;咯血;吐血;风疹瘙痒;疮肿。陆英根

鹿草

味性:味甘;性平。

主治:益气健脾;安神。主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神经衰弱。鹿草

鹿胆

味性:味甘;性寒。

归经:心;肝经。

主治:解毒消肿。主痈疽疮毒。鹿胆

鹿骨

味性:味甘;性温。

归经:肾经。

主治:补虚赢;强筋骨;除风湿;止泻痢;生肌敛疮。主虚劳骨弱;风湿痹痛;泻痢;瘰疬;疮毒。鹿骨

鹿肾
鹿肾

别名:鹿鞭、鹿冲、鹿茎筋、鹿阴茎、鹿冲肾

味性:甘,平。

归经:入肝、肾、膀胱三经。

主治:补肾壮阳、下乳。用于肾虚,性神经衰弱,遗精,滑精,乳汁不足。鹿肾

鹿髓

味性:味甘;性温。

归经:肾经。

主治:补阳益阴,生精润燥。治虚劳羸弱,肺痿咳嗽,阳痿,血枯。鹿髓

鹿胎
鹿胎

味性:甘,温。

归经:肝;肾;心经。

主治:补血,益精。用于肾虚精亏,体弱无力,腰腿酸软。鹿胎

鹿蹄肉

味性:味甘;性平。

归经:肝;肾经。

主治:补虚祛风;除湿止痛。主内凌晨湿痹;腰脚酸痛。鹿蹄肉

鹿头肉

味性:味甘;性平。

归经:肝;肾经。

主治:补气益精;生津安神。主虚劳消渴;烦闷多梦。鹿头肉

鹿尾
鹿尾

味性:甘、咸,温。

归经:肝;肾经。

主治:补肾阳;益精气。主肾虚遗精;腰脊疼痛;头昏耳鸣。鹿尾

鹿衔草
鹿衔草鹿衔草

别名:鹿蹄草、鹿含草、鹿安茶、鹿寿草、冬绿、破血丹、紫背金牛草[四川]、纸背金牛草、大肺筋草、红肺筋草、鹿寿茶、小秦王草

味性:甘苦,温。

归经:肝;肾经。

主治:祛风湿,强筋骨,止血。用于风湿痹痛,腰膝无力,月经过多,久咳劳嗽。鹿衔草

鹿药
鹿药

别名:偏头七、山糜子、磨盘七、盘龙七、螃蟹七、土飞七、小鹿药、九层楼、白窝儿七、狮子七

味性:甘苦;温。

归经:肝;肾经。

主治:祛风止痛,活血消肿。用于风湿骨痛,神经性头痛;外用治乳腺炎,痈疖肿毒,跌打损伤。鹿药(图)

鹿脂

味性:味甘;性温。

归经:肺;脾;肝经。

主治:祛风润腩;解毒消肿。主头风风痹;皮肤痒痛;痈肿疮毒。鹿脂

鹭鸶兰

别名:山韭菜、鹭鸶草、土洋参、不死草、野韭菜、野麦冬、书带草、长生草

味性:甘,平。

主治:散瘀止痛;止血生肌。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鹭鸶兰

驴骨

味性:味甘;性平。

归经:肝;脾;肾经。

主治:补肾滋阴;强筋壮骨。主小儿解颅;消渴;历节风。驴骨

驴乳

味性:甘,寒。

归经:心;肝;脾;肾经。

主治:治消渴,黄疸,小儿惊痫,风热赤眼。驴乳

驴蹄

味性:味甘;性平。

归经:肝;脾;肾经。

主治:解毒消肿。主痈疽疮疡。驴蹄

驴头

味性:味甘;性平。

归经:心;脾;肝;肾经。

主治:祛风止痉;解毒生津。主中风头眩;风瘫;消渴;黄疸。驴头

驴阴茎

别名:驴鞭、驴三件、驴肾

味性:甘咸,温。

主治:益肾强筋。治阳痿,筋骨酸软,骨结核,骨髓炎,气血虚亏,妇女乳汁不足。驴阴茎

驴脂

别名:驴膏

味性:味甘;性平。

归经:肺;肝;脾;肾经。

主治:润肺止咳;解毒消肿。主咳嗽;疟疾;耳聋;疮癣。驴脂

律草
律草

别名:勒草、葛勒蔓、来莓草

味性:甘、苦、寒。

主治:1、小便石淋。取律草根汁一升饮服,石当出,不出再服。;2、小便膏淋。取律草根生汁三升、醋二合,混匀一次服下。;3、尿血。治方同上。;4、久痢。用律草研为末,装管中吹入肛门。数次后即见效。;5、疟疾。用律草末、常山末等分,以淡浆水两碗,泡药露一夜,五更时煎成一碗,分二次服。以吐邮痰涎为愈。;6、遍体癞疮。用律草煎成浓汤洗澡。律草(图)

绿百合

别名:直瓣红花百合、苍山红百合、百合

味性:甘;微苦;凉。

主治:养阴润肺;清心安神。主阴虚咳嗽;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痈肿;湿疮。绿百合

绿豆粉

别名:真粉

味性:味甘;性寒。

归经:胃;肠;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治痈疽疮肿初起,烫伤,跌扑伤;并解热药及酒食诸毒。绿豆粉

绿豆花

味性:味甘;性寒。

归经:脾;胃经。

主治:解酒毒。主急慢性酒精中毒。绿豆花

绿豆皮

别名:绿豆壳、绿豆衣

味性:味甘;性寒。

归经:肺;肝经。

主治:清暑止渴;利尿解毒;退目翳。主暑热烦渴;泄泻;痢疾;水肿;丹毒;目翳。绿豆皮

绿豆芽

别名:豆芽菜

味性:甘,寒。

归经:胃;三焦经。

主治:清热消暑;解毒利尿。主暑热烦渴;酒毒;小便不利;目翳。绿豆芽

绿豆衣
绿豆衣

别名:绿豆皮

味性:甘,寒。

主治:解热毒,退目翳。绿豆衣

绿段草

别名:地胆、花花草、彩斑桑勒草、小花草、花叶叶

味性:味甘;淡;性凉。

主治:凉血除蒸;解毒消肿。主烦热;劳嗽;胃痛;目赤;骨折;带状疱疹。绿段草

绿萼梅
绿萼梅绿萼梅

味性:苦、微甘,平。

主治:平肝和胃。用于胸胁胀痛,胃痛,消化不良,神经衰弱。绿萼梅(图)

绿结鸡骨

味性:甘咸,微温。

归经:肝;肾经。

主治:强筋壮骨。主风湿骨痛;跌打损伤。绿结鸡骨

绿兰花

别名:虎仔草、石淋草、脓泡药、汤湿草、猪胡椒、野田菜、鹅肠草、五瓣梅、猫脚迹、尖板、猫儿草、五角星、五星草、野紫菜、田边草、倒地金钟、白花草、花公药

味性:味苦;微甘;性凉。

主治:消炎,解毒。治痈疽疔肿,烫伤。绿兰花

绿珊瑚

别名:九龙草、九仙草、珍珠草

味性:甘、微苦,凉。

主治:清热解痉,利湿消疳。用于小儿肺炎,支气管炎,肝炎,小儿惊风,腓肠肌痉挛,风湿骨痛,小儿疳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绿珊瑚

绿笋片

别名:绿笋干、玉版笋、草鞋底、蝴蝶尖

味性:甘;平。

主治:化痰平喘。主痰壅气喘。绿笋片

葎草

别名:拉拉秧、拉拉藤、五爪龙、簕草、大叶五爪龙、拉狗蛋、割人藤、勒草、黑草、葛葎蔓、葛勒蔓、来莓草、葛葎草、葛勒子、涩萝蔓、假苦瓜、苦瓜蘑、锯锯藤、牛跤迹、老虎藤、穿肠草、拉拉蔓、过沟龙、、来毒草、苦瓜藤

味性:甘、苦,寒。

归经:肺;肾经。

主治:清热解毒;利尿通淋;。主肺热咳嗽;肺痈;虚热烦渴;热淋;水肿;小便不利;湿热泻痢;热毒疮疡;皮肤瘙痒。葎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