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味中药列表/17
|
- 菱叶
- 零陵香
- 零余子
- 魿鱼
- 鲮鲤
- 鲮鱼
- 留师蜜
- 柳树寄生
- 柳叶菜花
- 六曲
- 六月瓜
- 龙船花
- 龙船花茎叶
- 龙船乌泡
- 龙骨
- 龙骨莲
- 龙角
- 龙角草
- 龙脷叶
- 龙利叶
- 龙鳞草
- 龙舌草
- 龙虱
- 龙头草
- 龙虾
- 龙涎香
- 龙须菜
- 龙须参
- 龙血树
- 龙牙楤木
- 龙牙楤木叶
- 龙眼
- 龙眼花
- 龙眼壳
- 龙眼肉
- 龙眼叶
- 龙珠果
- 龙爪豆
- 龙爪树
- 隆萼当归根
- 蒌叶
- 耧斗菜
- 蝼蛄虾
- 露兜竻花
- 露兜竻心
- 露兜簕
- 露蜂房
- 露水草
- 露珠香茶菜
- 芦根
- 芦花
- 芦荟根
- 芦茎
- 芦笋
- 芦叶
- 芦竹
- 芦竹箨
- 炉甘石
- 鲈鲤
- 鲈鱼
- 卤地菊
- 陆英根
- 鹿草
- 鹿胆
- 鹿骨
- 鹿角胶
- 鹿茸
- 鹿肉
- 鹿肾
- 鹿髓
- 鹿胎
- 鹿蹄肉
- 鹿头肉
- 鹿尾
- 鹿衔草
- 鹿药
- 鹿脂
- 鹭鸶兰
- 驴骨
- 驴肉
- 驴乳
- 驴蹄
- 驴头
- 驴阴茎
- 驴脂
- 律草
- 绿百合
- 绿豆
- 绿豆粉
- 绿豆花
- 绿豆皮
- 绿豆芽
- 绿豆衣
- 绿段草
- 绿萼梅
- 绿结鸡骨
- 绿兰花
- 绿珊瑚
- 绿笋片
- 葎草
- 下一页
别名:百日红、映山红、红缨树、卖子木、红绣球、山丹、五月花、牛兰、珠桐、番海棠、大将军、红樱花、买子木、罗伞木、土红花、仙丹花
味性:甘淡;凉。
归经:肝经。
主治:清肝,活血,止痛。治高血压,月经不调,筋骨折伤,疮疡。龙船花
别名:五花龙骨
味性:甘涩,平。
归经:心;肝;肾;大肠经。
主治:镇静,敛汗涩精,生肌敛疮。用于神经衰弱,心悸,失眠,多梦,自汗,盗汗,遗精,遗尿,崩漏,带下;外用治疮疡久溃不敛。龙骨(图)
- 《全国中草药汇编》龙骨
- 《中药大辞典》龙骨
-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龙骨
- 《本草备要》龙骨
- 《本草便读》龙骨
- 《本草乘雅半偈》龙骨
- 《本草崇原》龙骨
- 《本草从新》龙骨
- 《本草撮要》龙骨
- 《本草分经》龙骨
- 《本草分经》龙骨
- 《本草分经》龙骨
- 《本草分经》龙骨
- 《本草害利》龙骨
- 《本草经解》龙骨
- 《本草经集注》龙骨
- 《本草蒙筌》龙骨
- 《本草求真》龙骨
- 《本草思辨录》龙骨
- 《本草图经》龙骨
- 《本草新编》龙骨
- 《本草衍义》龙骨
- 《本草易读》龙骨
- 《本草择要纲目》龙骨
- 《本经逢原》龙骨
- 《长沙药解》龙骨
- 《得配本草》龙骨
- 《雷公炮炙论》龙骨
- 《雷公炮制药性解》龙骨
- 《名医别录》龙骨
- 《神农本草经》龙骨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龙骨
- 《中药炮制》龙骨
- 《汤液本草》龙骨
- 《吴普本草》龙骨
- 《新修本草》龙骨
- 《药笼小品》龙骨
- 《药性切用》龙骨
- 《药征》龙骨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龙骨
- 《证类本草》龙骨
- 《中药学》龙骨
- 《千金翼方》龙骨
- 《外科全生集》龙骨
- 《冯氏锦囊秘录》龙骨
- 《医学衷中参西录》龙骨
- 《顾松园医镜》龙骨
- 《医学入门》龙骨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毛石辣草、大叶火焰草、光板猫叶草
味性:微甘、苦,平。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鼻瘜肉,过敏性鼻炎;用鲜草适量,配莲须、细辛、月季花,制成注射剂,息肉基底部注射或下鼻甲封闭。;并治吐血,咳血,肺炎,小儿消化不良,外伤出血。龙鳞草(图)
别名:龙眼、桂圆、圆眼、益智、蜜脾、龙眼干、比目、荔枝奴、亚荔枝、木弹、骊珠、燕卵、鲛泪、元眼肉
味性:甘;温。
归经:归心、脾经。
主治:益心脾,补气血,安神。治虚劳羸弱,失眠,健忘,惊悸,怔忡。龙眼肉(图)
别名:龙须果、大种毛葫芦、龙吞珠、风雨花、龙爪珠、毛蛉儿、神仙果、番瓜子、山木、龙珠草、蒲葫芦、假苦瓜、香花果、天仙果、野仙桃、肉果
味性:味甘;酸;性平。
主治:清热凉血,润燥化痰。主治外伤性眼角膜或结膜炎,淋巴结炎。龙珠果
别名:假菠萝、簕菠萝、山菠萝、婆锯簕、猪母锯、老锯头、簕古、水拖髻
味性:甘、淡,凉。
主治:发汗解表,清热解毒,利水化痰。;根:感冒发热,肾炎水肿,泌尿系感染,尿路结石,肝炎,肝硬化腹水,小儿夏季热,眼角膜炎。;果:痢疾,咳嗽。;果核:睾丸炎,痔疮。露兜簕
别名:蜂肠、革蜂窠、百穿、蜂剿、大黄蜂窠、紫金沙、马蜂包、马蜂窝、虎头蜂房、野蜂房、纸蜂房、长脚蜂窝、草蜂子窝、革蜂案、蜂房、蜂巢
味性:甘,平。
归经:肝;胃;肾经。
主治:祛风,攻毒,杀虫。治惊痫,风痹,瘾疹瘙痒,乳痈,疔毒,瘰疬,痔漏,风火牙痛,头癣,蜂螫肿疼。露蜂房(图)
别名:苇根、芦头、芦茅根、芦菇根、顺江龙、水蓢蔃、芦柴根、芦通、苇子根、芦芽根、甜梗子、芦菰根、水蓈蔃
味性:甘,寒。
归经:归肺、胃经。
主治: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哕,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芦根(图)
别名:黄花龙舌草、龙舌三尖刀、龙舌草、三尖刀、黄花冬菊、黄野蒿、黄花龙舌花、尖刀草、黄花蜜菜、瘠草
味性:味甘;淡;性凉。
归经:入肝、脾二经。
主治:清热,解毒。治喉蛾,喉痹,白喉,百日咳,肺热喘咳,鼻衄,痈肿,疔疮。卤地菊
别名:斑龙珠
味性:甘咸,温。
归经:肾;肝经。
主治:壮元阳,补气血,益精髓,强筋骨。治虚劳羸瘦,精神倦乏,眩晕,耳聋,目暗,腰膝酸痛,阳痿,滑精;子宫虚冷,崩漏,带下。鹿茸(图)
- 《中国药典》鹿茸
- 《中药大辞典》鹿茸
- 《中华本草》鹿茸
- 《本草备要》鹿茸
- 《本草便读》鹿茸
- 《本草乘雅半偈》鹿茸
- 《本草崇原》鹿茸
- 《本草从新》鹿茸
- 《本草撮要》鹿茸
- 《本草分经》鹿茸
- 《本草害利》鹿茸
- 《本草经解》鹿茸
- 《本草经集注》鹿茸
- 《本草蒙筌》鹿茸
- 《本草求真》鹿茸
- 《本草新编》鹿茸
- 《本草衍义》鹿茸
- 《本草易读》鹿茸
- 《本草择要纲目》鹿茸
- 《本经逢原》鹿茸
- 《雷公炮炙论》鹿茸
- 《雷公炮制药性解》鹿茸
- 《名医别录》鹿茸
- 《神农本草经》鹿茸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鹿茸
- 《中药炮制》鹿茸
- 《新修本草》鹿茸
- 《药性切用》鹿茸
- 《玉楸药解》鹿茸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鹿茸
- 《证类本草》鹿茸
- 《中药学》鹿茸
- 《千金翼方》鹿茸
- 《冯氏锦囊秘录》鹿茸
- 《侣山堂类辩》鹿茸
- 《饮膳正要》鹿茸
- 《顾松园医镜》鹿茸
- 《医学入门》鹿茸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鹿蹄草、鹿含草、鹿安茶、鹿寿草、冬绿、破血丹、紫背金牛草[四川]、纸背金牛草、大肺筋草、红肺筋草、鹿寿茶、小秦王草
味性:甘苦,温。
归经:肝;肾经。
主治:祛风湿,强筋骨,止血。用于风湿痹痛,腰膝无力,月经过多,久咳劳嗽。鹿衔草
别名:偏头七、山糜子、磨盘七、盘龙七、螃蟹七、土飞七、小鹿药、九层楼、白窝儿七、狮子七
味性:甘苦;温。
归经:肝;肾经。
主治:祛风止痛,活血消肿。用于风湿骨痛,神经性头痛;外用治乳腺炎,痈疖肿毒,跌打损伤。鹿药(图)
别名:勒草、葛勒蔓、来莓草
味性:甘、苦、寒。
主治:1、小便石淋。取律草根汁一升饮服,石当出,不出再服。;2、小便膏淋。取律草根生汁三升、醋二合,混匀一次服下。;3、尿血。治方同上。;4、久痢。用律草研为末,装管中吹入肛门。数次后即见效。;5、疟疾。用律草末、常山末等分,以淡浆水两碗,泡药露一夜,五更时煎成一碗,分二次服。以吐邮痰涎为愈。;6、遍体癞疮。用律草煎成浓汤洗澡。律草(图)
别名:虎仔草、石淋草、脓泡药、汤湿草、猪胡椒、野田菜、鹅肠草、五瓣梅、猫脚迹、尖板、猫儿草、五角星、五星草、野紫菜、田边草、倒地金钟、白花草、花公药
味性:味苦;微甘;性凉。
主治:消炎,解毒。治痈疽疔肿,烫伤。绿兰花
别名:拉拉秧、拉拉藤、五爪龙、簕草、大叶五爪龙、拉狗蛋、割人藤、勒草、黑草、葛葎蔓、葛勒蔓、来莓草、葛葎草、葛勒子、涩萝蔓、假苦瓜、苦瓜蘑、锯锯藤、牛跤迹、老虎藤、穿肠草、拉拉蔓、过沟龙、、来毒草、苦瓜藤
味性:甘、苦,寒。
归经:肺;肾经。
主治:清热解毒;利尿通淋;。主肺热咳嗽;肺痈;虚热烦渴;热淋;水肿;小便不利;湿热泻痢;热毒疮疡;皮肤瘙痒。葎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