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箭锦鸡儿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鬼箭锦鸡儿
Guǐ Jiàn Jǐn Jī ér
鬼箭锦鸡儿
别名着母香、鬼见愁、狼麻
功效作用清热解毒,降压。主乳痈,疮疖肿痛,高血压病
英文名Bark or stem of Shagspine Peashrub
始载于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毒性 
归经脾经肝经肾经
药性
药味

目录

  1. 基本资料
  2. 地理分布
  3. 形态特征
  4.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5. 饲用价值
  6. 中药材

基本资料

中 文 名:鬼箭锦鸡儿

俗 名:鬼见愁

科 属 名:豆科锦鸡儿属

学 名:Caragana jubata

特征: 灌木。株高1-2米。托叶和宿存的叶轴均硬化成刺。

花 : 花冠淡红色或近白色。花单生。花期5-6月。

果 : 荚果,密生丝状柔毛。果期7-8月。

生境: 生于海拔1800-2500米的山坡或山顶灌丛中。  

地理分布

鬼箭锦鸡儿(别名鬼见愁、浪麻、冠毛锦鸡儿)分布于中国青海、西藏、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等省区的高山和亚高山地区,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四川等地的山区也有分布;中亚、西伯利亚、远东、蒙古、尼泊尔、锡金、不丹也有。  

形态特征

多刺灌木。直立或横卧,高1~3米,基部多分枝,树皮深灰色或黑色。托叶干膜质,先端刚毛状;叶轴宿存并全部硬化为针刺状,长5~7厘米,幼时密生长柔毛;叶集生于枝条的上部,小叶4~7对,长椭圆形,先端有针尖,两面疏被长柔毛。花单生,花梗短;花萼筒状,萼齿披针形;花冠蝶形,浅红色或白粉色,旗瓣阔倒卵形,翼瓣与龙骨瓣近等长,子房密被长柔毛。荚果长椭圆形,长2~3厘米,宽5~7米,顶端具长尖头,被长柔毛。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高寒中生多刺灌木。适生于高寒、湿润的生态环境。是亚洲高山灌丛群落中较重要的建群植物种,有时以多度较高的伴生种在群落中出现,多生长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砾石山坡、沟缘及林下,常与嵩草、禾草、高山柳及苔草等植物构成各种不同类型的群落。开花期6~7月,结果期8~9月。  

饲用价值

属中等饲用豆科灌木。粗蛋白质无氮浸出物的含量较高,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含量中等,钙的含量中等偏低,含磷很低。适口性较好,在生长季节,绵羊、山羊、牛喜食其嫩枝叶及花,马乐食,鹿秋季采食枝叶及上部的茎皮,由于生长在高寒山区,放牧利用不多。  

中药材

【药名】鬼箭锦鸡儿

【别名】鬼见愁、狼麻

【汉语拼音】gui jian jin ji er

【英文名】Bark or stem of Shagspine Peashrub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agana jubata (Pall.)Poir.

【归经】肝;脾;肾经

【功效】清热解毒,降压

【科属分类】豆科

【主治】乳痈,疮肿痛高血压病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0-5000m的山坡或山顶灌木中。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枝叶,晒干;秋季采挖根部,洗净,切片,晒干。

【资源分布】分布于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甘肃、青海、四川、西藏等地。

【动植物形态】鬼箭锦鸡儿 多刺矮灌木,高l-2m。基部分枝,茎多刺,树皮深灰色至黑色。偶数羽状复叶,小叶4-6对;叶轴宿存并硬化成刺,长5-7cm;叶密集于枝的上部,小叶长椭圆形至线状长椭圆形,长7-24mm,宽1.5-7mm,先端圆或急尖,有针尖,两面疏生柔毛,网脉不明显;托叶与叶柄基部贴生,不硬化成刺。花单生,长2.5-3.5cm,花梗极短,基部有关节;花萼筒状,长l4-17mm,密生长柔毛,基部偏斜,萼齿5,披针形;长为萼筒的1/2;花冠蝶形,淡红色或近白色;子房长椭圆形,密生长柔毛。荚果长椭圆形,长约3cm,宽约7mm,密生丝状长柔毛。花期5-7月,果期7-8月。

性味】辛、苦、涩;微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熬膏敷。

【出处】《中华本草》